JTGF20T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JTGF20T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F20T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4147
下载资源

JTGF20T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F20T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5.5.19应做好每天最后一段的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

1在已碾压完成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未端,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 300mm的槽,直至下承层顶面。形成与路的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并放两根与 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见图5.5.19。 2用原挖出的材料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3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 4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补充拌和。 5 整平时,接缝处的稳定材料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0mm。 6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

鹦鹉洲长江大桥钢板桩围堰施工组织设计图5.5.19横向接缝处理示意图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C/TF20—2015)

5.5.20施工机械掉头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5.5.20施工机械掉头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5.20施工机械掉头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准备用于掉头的8~10m长的稳定材料层上,覆盖一张厚塑料布或油毡纸,再 约100mm厚的土、砂或砾石。 2整平时,宜用平地机将塑料布或油毡纸上大部分材料除去,再人工除去余下的材 并收起塑料布或油毡纸。

5.5.21水泥稳定材料层的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应

6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结构层养生7d后,其结构强度仍无法承受施工期间各种运料 荷载,极易导致各种裂缝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封闭交通。

为了保证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质量,防止被冻坏,需要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理安排基层施工时间,对直接暴露过冬的水泥稳定材料,其上需覆盖100~200mm的 保护层等。

6.1.6根据结构层位的不同和施工工序的要求应择机进行层间处理。

6.1.6根据结构层位的不同和施工工序的要求,应择机进行层间处理。

6.2.1洒水养生宜作为水泥稳定材料的基本养生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高温期施工,宜上、下午各洒水2次。 2养生期间,稳定材料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3对于石灰稳定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层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可用两轮压路 机补充压实,

2养生期间,稳定材料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3对于石灰稳定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层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可用两轮压路 几补充压实。 6.2.2薄膜覆盖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可覆盖薄膜,薄膜厚度宜不小于1mm。 2薄膜之间应搭接完整,避免漏缝,薄膜覆盖后应用砂土等材料呈网格状堆填,局部 薄膜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3养生至上层结构层施工前1~2d,方可将薄膜掀开。 4对蒸发量较大的地区或养生时间大于15d的工程,在养生过程中应适当补水。 6.2.3土工布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透水式土工布全断面覆盖,也可铺设防水土工布。 2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缝之间的搭接,不应留有间隙, 3铺设土工布后,应注意洒水,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高温期施工,上、下午 宜各酒水一次。 4养生至上层结构层施工前1~2d,方可将土工布开。 5在养生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工布破损。

6.2.2薄膜覆盖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6.2.4铺设湿砂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层厚宜为70~100mm。 2砂铺匀后,宜立即洒水,并在整个养生期间保持砂的潮湿状态,不得用湿黍 覆盖。 3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6.2.4铺设湿砂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6.2.5草帘覆盖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全断面铺设草帘。 草帘铺设后应注意洒水,每天洒水的次数应视气候而定。高温期施工,上、下午宜

各洒水一次,每次洒水应将草帘浸湿。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6.2.6对沥青面层厚度大于20cm的结构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无机结合料稳定 材料的基层可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干燥时,宜先喷洒少量水,再喷酒沥青乳液。 2采用稀释沥青时,宜待表面略干时再喷洒沥青。 3在用乳液养生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 4沥青乳液的沥青用量宜采用0.8~1.0kg/m²,分两次喷洒。 5第一次喷洒时,宜采用沥青含量约35%的慢裂沥青乳液,第二次宜喷洒浓度较大 的沥青乳液。 6不能避免施工车辆通行时,应在乳液破乳后撒布粒径4.75~9.5mm的小碎石,做 成下封层,

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曾在我国不少工程上使用过,但实践表明,这种方 于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有效结合,特别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或沥青面层厚 180mm的路面结构。因此,其使用条件需要限定。

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曾在我国不少工程上使用过,但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利 层与沥青面层的有效结合,特别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或沥青面层厚度小于 mm的路面结构。因此,其使用条件需要限定。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6.3.5无法安排施工便道而需要车辆通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障7~15d的养生期。 2宜在硬路肩或临时停车带的位置划出专门车道,专人指挥车辆通行。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适当提高早期强度。 4限定载重车辆的轴载,应不大于13t。

6.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之间的处理

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处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与沥青面层

6.5.1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应清理基层顶面

6.5.1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应清理基层顶面

6.5.3应采用人工清扫、小型清扫车、空压机以及洒水冲刷等方式将基层表面的浮浆 青理干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表面达到无浮尘、无松动状态。 2清理出小坑槽时不得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3清理出较大范围松散时,应重新评定基层质量,必要时宜返工处理。 6.5.4在基层表面干燥的状态下,可洒铺透层油。透层油宜采用稀释沥青、煤沥青或 乳化沥青,沥青洒铺量宜为0.3~0.6kg/m。 6.5.5透层油施工后严禁一切车辆通行,直至上层施工。 6.5.6下封层或黏层应在透层油挥发、破乳完成后施工.并封闭交通

越好。 4只有保障碎石的单一粒径,才能保证碎石撒布的均匀性,同时撒布碎石的粒径过 小容易导致碎石的重叠,造成层间滑动。 5加热碎石是保障碎石与沥青有效黏结的必要措施。 7同步碎石施工设备尽管可以同时洒铺沥青和撒布碎石,施工方便,但是施工效率 低,存在质量控制的盲点,无法随时检测沥青洒铺量和碎石撒布量,因此不宜用于高速公 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 8为了保障连续施工、提高施工效率,这种设备组合是最合理的。当然如有2台沥 青洒铺车,则需要配备4台碎石撒布车,

越好。 4只有保障碎石的单一粒径,才能保证碎石撒布的均匀性,同时撒布碎石的粒径过 小容易导致碎石的重叠,造成层间滑动。 5加热碎石是保障碎石与沥青有效黏结的必要措施。 7同步碎石施工设备尽管可以同时洒铺沥青和撒布碎石,施工方便,但是施工效率 低,存在质量控制的盲点,无法随时检测沥青洒铺量和碎石撒布量,因此不宜用于高速公 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 8为了保障连续施工、提高施工效率,这种设备组合是最合理的。当然如有2台沥 青洒铺车,则需要配备4台碎石撒布车,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C/TF202015

6.6基层收缩裂缝的处理

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 裂缝向上反射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的路段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 处治裂缝向上反射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的路段

乙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7.1.1填隙碎石可采用于法或湿法施工 千旱缺水地区宜采用干法施工。

7.1.2单层填隙碎石的压实厚度宜为公称最大粒径的1.5~2.0倍

.2.1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用作底基层时,应 大于63mm

.2.2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30%。骨 针片状颗粒和软弱颗粒的含量应不大于15%。

7.2.3骨料可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各种岩石或漂石轧制,宜采用石灰岩。采用漂石时,

。2.3骨料可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各种岩石或漂石轧制,宜采用石灰岩。采用漂石时 拉径应大于骨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

用漂石轧制骨料时,漂石的粒径大于骨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是为了增加碎不 皮裂面,从而提高内摩擦角。

7.2.4骨料也可以用稳定的矿渣轧制。矿渣的干密度和质量应均匀,且干密度应不小 于960kg/m

7.2.5填隙碎石用骨料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7.2.5的规定。

表7.2.5填隙碎石用骨料的颗粒组成(%)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7.2.6采用表7.2.5中的1号骨料时,填隙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为9.5mm,2、3号骨

7.2.6采用表7.2.5中的1号骨料时,填隙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为9.5mm,2、3号骨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8.1.1基层、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标准与控制应按本章要求执行。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尚应符合本细则附录B的相关规定。

8.1.2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参数确定、施工过程 的质量检查验收等方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本细则的相关要求备料,严把进料质量关。 2按施工需求合理布置建设场地,选择适宜的拌和、摊铺和碾压机械。 3将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 4 健全工地试验室能力,试验、检验数据真实、完整、可靠。 5各个工序完结后,应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8.1.7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有相关试验资质的试验操作人员。每个工地试验 操作人员宜不少于8人,同时应明确每个质量控制环节上的责任人。

工程质量的过程化控制,关键在于人。工地试验室的人员配置是保证生产过程中质 空制的必要措施之一。

8.2.1在施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应检验拟采用 材料。

8.2.2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土 2所列试验项且和要求检测评定

表8.2.2基层和底基层用土试验项目和要求

8.2.3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碎石、砾石等粗集料,应按表8.2.3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 检测评定,

2.3基层和底基层用碎石、砾石试验项目和要求

注:"级配砾石或级配碎石中0.6mm以下的细土进行此项试验

8.2.4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细集料,应按表8.2.4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

基层和底基层的细集料,应按表8.2.4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

8.2.8高速公路的基层施工时,各档粗集料的超粒径含量应不大于15%,其中主粒 过率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0%。应根据至少连续7d在料堆不同位置取料的筛分结果 定其变异系数,样本量宜不少于10个。

基层和底基层正式施工前,均应铺筑试!

8.3.2试验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长度宜为200~300m。

8.3.2试验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长度宜为200~300m。

1提交完整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和生产配合比报告。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2正常施工时所配备的施工机械完全进场,且调试完毕。 3全部施工人员到位。

8.3.4在试验段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测

1施工所用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 2混合料拌和时的结合料剂量,应不少于4个样本。 3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率,应不少于4个样本。 4混合料拌和时的级配,应不少于4个样本。 5不同松铺系数条件下的实际压实厚度,宜设定2~3个松铺系数。 6不同碾压工艺下的混合料压实度,宜设定2~3种压实工艺,每种压实工艺的压实 检测样本应不少于4个。 7混合料压实后的含水率,应不少于6个样本。 8混合料击实试验,测定干密度和含水率,应不少于3个样本。 9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样本量应符合要求。 8.3.5养生7d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试验段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 1标准养生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水泥稳定材料钻芯取样,评价芯样外观,取芯样本量应不少于9个。 3对完整芯样切割成标准试件,测定强度。 4按车道,每10m一点测定弯沉指标,并按本细则附录C计算回弹弯沉值。 5按车道,每50m一点测定承载比。

8.3.6对非整体性材料结构层,试验段铺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承载板试验,按车道,每 0m一点。

8.3.7试验段铺筑阶段应对下列关键工序、工艺进行评价

1拌和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 2结合料的进料比例和精度。 3含水率的控制精度。 4松铺系数合理值。 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6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7对人工拌和工艺,应确定合适的拌和设备、方法、深度和遍数。 8对人工摊铺碾压工艺,应确定适宜的整平和整形机具和方法。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表8.4.4施工过程中后场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

4.6应在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检测压实度。压实度检测中,测定的含水率与规定含 的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8.4.7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天一 。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 0.02g/cm;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2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时,应分析原因,及时 处理。

8.4.8压实度检测应采用整层灌砂试验方法,灌砂深度应与现场摊铺厚度一致。 8.4.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钻取芯样检验其整体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芯样直径宜为100mm,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 的芯样直径应为150mm。 2采用随机取样方式,不得在现场人为挑选位置;否则,评价结果无效。 3芯样顶面、四周应均匀、致密。 4芯样的高度应不小于实际摊铺厚度的90%。 5 取不出完整芯样时,应找出实际路段相应的范围,返工处理。

质量检评方法,是对以往仅仅通过生产时成型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的一种有效补充。 由于钻芯、切割的影响和养生条件的差异,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试件强度的评定 标准。

8.4.12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应在养生7~10d内检测弯沉;不满) 求时,应返工处理。

需要指出,弯况作为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手段和指标,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客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结果直观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其他有效手段能替代。 8.4.13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7~10d龄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代表弯沉值宜 为: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15mm;对重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20mm; 对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25mm。

弯沉指标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得到的

8.4.14施工过程的混合料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现场的摊铺机位置取样,且应分别来自 不同的料车,

8.5.1检查内容应包括工 下形检查的要求应符合表

8.5.2宜以1km长的路段为单位评定路面结构层质量;采用大流水作业法施工时,以 天完成的段落为评定单位。 8.5.3应检查施工原始记录,对检查内容初步评定。 8.5.4应随机抽样检查,不得带有任何主观性。压实度、厚度、水泥或石灰剂量检测样 和取芯等的现场随机取样位置的确定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 8.5.5厚度检查时,厚度平均值的下置信限X,应不小于设计厚度减去均值允许误差, 度平均值的下置信限应按式(8.5.5)计算。

8.5.6各项技术指标质量应符合表8.5.6的规定。

8.5.6各项技术指标质量应符合表8.5.6的规定。

表8.5.6质量合格标准值

注:"按本细则附录A计算得到的弯沉值即是极限高值。

“以每天完成段落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可取低值:以1km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应取高值。

1. = 1 + Z.S

代中:一 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即代表弯沉值: l一一标准车测得的弯沉平均值; Z。——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可取Z。=2.0,二级公路取 Z.=1.645,二级以下公路取Z.=1.5。

8.5.8计算弯沉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时,可将超出1±3S的弯沉异常值舍弃。舍弃后, 计算的代表弯沉值应不大于相关技术要求。对舍弃的弯沉值过大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 并局部处理。

5.9本细则中有关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含义,可见本细则附录D的相关说明。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C/TF20—2015

附录A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附录A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对某一级配,使用这些不同类型的模型,将导致在相同碎石含量的条件下,粗集料各 档颗粒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混合料级配的性能。一般来说,使用指数函数时, 级配偏粗;使用对数函数时,级配偏细;幂函数,居中。在实际工程中,即使是相同粒径的 材料(如19~26.5mm),由于岩性不同、破碎方式不同、筛孔尺寸不同,其几何形状并不相 同,从而影响各档颗粒间的搭配。这种影响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有多大,目前还在研究之 中。因此,本细则中,提出几种不同的粗集料级配的构建模型,供实际工程中选用。

对某一级配,使用这些不同类型的模型,将导致在相同碎石含量的条件下,粗集料各 档颗粒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混合料级配的性能。一般来说,使用指数函数时, 级配偏粗;使用对数函数时,级配偏细;幂函数,居中。在实际工程中,即使是相同粒径的 材料(如19~26.5mm),由于岩性不同、破碎方式不同、筛孔尺寸不同,其几何形状并不相 同,从而影响各档颗粒间的搭配。这种影响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有多大,目前还在研究之 中。因此,本细则中,提出几种不同的粗集料级配的构建模型,供实际工程中选用,

1.0.5应按设定的混合料级配的公称最大粒径及其通过率和4.75mm及其通过率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计算粗集料级配曲线的α、b系数,构造粗集料级配曲线。 A.0.6应按设定的混合料级配的4.75mm及其通过率和0.075mm及其通过率,计算 细集料级配曲线的α、6系数,构造细集料级配曲线。

粗集料级配曲线的α、6系数,构造粗集料级配曲线。 .0.6应按设定的混合料级配的4.75mm及其通过率和0.075mm及其通过率,计算 料级配曲线的α、6系数,构造细集料级配曲线。 .0.7应按两条级配曲线分别计算各筛孔通过率,完成级配的设计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附录B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B.1.1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和碾压贫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附录执行。

3.1.1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和碾压贫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宜按 录执行。

B.2.1应按图B.2.1所规定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对原材料、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检 则、试验,确定施工技术参数。

B.2.2可根据当地材料特点增加检测项

B.3.1施工期间应按图B.3.1所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B.3.2拌和设备应控制各个料仓进料的稳定,按设计确定的比例进料,不得随意调 整,并应随时检查。出现问题时,应停止生产。 B.3.3前场施工过程中除应按本细则的要求操作外,尚应注重摊铺碾压中的接缝等 细部处理,出现局部离析时,应及时处理。

B.5.1宜按图 B.5.1所规定内容进行深

图B.4.1养生7d结束后的质量控制环节及相关要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应有足够的样本量,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

图B.5.1深度试验的内容及相关要求

附录C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式中:p一一后轴重100kN货车轮胎的单位压力,对黄河货车,可取0.7MPa; 8一荷载圆半径; K,季节影响系数,不同地区取值范围为1.2~1.4。

C.0.3基层顶面弯沉值应按下列步骤计

1利用路基、底基层和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计算值E。、E,、E,以及底基层和基层厚 度h,和hz(cm),按弹性层状体系模型,计算基层顶面的弯沉系数αL。 2基层顶面应有的回弹弯沉计算值12,即标准值按式(C.0.3)计算: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D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

抽样检验时需要知道某个指标的观测值的分布形式,而分布形式需要由较多的试验 来判断和检验。从实用观点看,路面和材料性质的观测值可认为是符合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的,因此本细则中规定的不同评定方法都以正态分布为基础。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

D.0.4应根据样本均值X和样本标准差S,计算出不同的概率下观测值的波动范围 为双边和单边两类。

中:Za/2一 一与规定概率有关的正态分布表中的分位值,概率为90%(即α=10% 0.10)时,Z0.0s=1.645;概率为95%(α=5%或0.05)时,Z0.025=1.96。

D.0.7某个质量指标规定了低限L、缺陷比例α时,抽样检验或试件试验结果应满足 评定标准(1)的要求。

式中:Z。正态分布表中与规定概率或缺陷比例有关的分位值,也就是观测试验结果 的下波动限应该大于规定的低限

一些规范和验收评定标准常根据规定的强度采用标准(1)来设计水硬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一2015

标准(2)的含义是观测试验结果的上波动限应该小于规定的高限。路基路面的弯沉 值检验或测定,通常用上波动限来确定代表弯沉值l,并使代表弯沉值小于设计弯沉值 (未计季节系数等),即

I. =+Z,S≤l.

对高速公路的路面,国内外常采用Z。=2。此时,将有97.7%路面的弯沉值小于la 也就是路面的缺陷(或不合格)比例只有2.3%。

0.9某个质量指标规定了高限U和低限L,且规定超出U的缺陷比例与低于L的 比例相等时,观测试验结果应满足标准(3)的双边要求。

式中:Z.一 一正态分布表中与规定概率或缺陷比例有关的分位值。

D.0.10某个质量指标规定超出U的比例为αi低于L的比例为α2时,检验结果 足标准(4)的要求

使用标准(1)~标准(4)时,试件或测点

上述从标准(1)到标准(4)的评定方法的精度与总体参数的估计有关。因此,为了有 效地使用上述诸标准,需要试件或测点数n足够大,以减少总体缺陷估计值的误差。通常 要求n>30。如总体分布偏向于均值的右侧或左侧,则总体缺陷估计中的误差可能导致 接收质量较次的产品或拒绝接收质量较好的产品(与由Z。和L或U确定的要求质量相 比)。因此,在采用这种评定标准时,保证指标观测值分布的正态性变得更为重要。

上述从标准(1)到标准(4)的评定方法的精度与总体参数的估计有关。因此,为了有 效地使用上述诸标准,需要试件或测点数n足够大,以减少总体缺陷估计值的误差。通常 要求n>30。如总体分布偏向于均值的右侧或左侧,则总体缺陷估计中的误差可能导致 接收质量较次的产品或拒绝接收质量较好的产品(与由Z。和L或U确定的要求质量相 比)。因此,在采用这种评定标准时,保证指标观测值分布的正态性变得更为重要。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

D.0.12n相对小时,宜采用t分布表中的t。或to/2代替上述4个标准中相应的Zα 2,即应符合下列标准:

D.0.13样本参数满足本细则第D.0.12条的要求时,可接收,否则不得接收

在上述两类接收标准中,分位值Z。仅与缺陷比例α有关,t。则与α和n有关。在有 的文章中,称这两个值为接收常数或标准差的乘数。 标准(1')~标准(4")中的t。值随n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与Z。值接近。当n>30 后,。值与Z。值之差就不很明显了。也就是观测试验个数愈多,接收常数愈小,即同一概 率情况下,n愈大t。值愈小,直到与Z。值相等。

样本的总体估计可采用平均值的双边置信

实际抽样检验或制备试件进行某种试验的个数n总是有限的,因此,一次抽样检验所 得的均值不会等于真值,在同一总体中重新抽取k次样本所得的k个均值,相互间都会有 一定的差异。试验和理论都已证明,样本均值的频度分布曲线为对称的钟形曲线,也按正 态分布或t分布。一次抽样检验的样本均值会以一定的概率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或说,根 居此均值可以给出两个界限,使此两界限以一定的概率包括真值在内。这两个界限所包 括的值的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有双边的也有单边的。

.0.15双边置信区间应按式(D.0.15)计

式中一 一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Q/SY 06350-2019 车用乙醇汽油调合设施和加油站设计技术规范.pdf,或称标准误差; n

(D. 0. 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式(D.0.15)中的左侧限定双边置信区间的下限,简称置信下限;右侧限定双边 区间的上限,简称置信上限

0.19对某项指标要求检验其均值或设计标准某地块随迁移民安置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规定一个接收低限LL和一个接 限UL时.宜按标准(7)计算。

S ≥ LL X+tan fn S ≤UL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