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485-2019 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T 485-2019 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 485-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8146
下载资源

JGJ/T 485-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485-2019 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附录A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

A.0.2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的粗糙度检测前应检查检测仪器 状态,并应记录工程名称、楼号、楼层、构件编号、检测人员信 息等。 A.0.3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的粗糙度测区应为长方形,并避 开有明显突出棱角的区域,每个粗糙面的测区数量及划分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对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梁、预制混凝 土叠合墙板,测区数量不应少于8个,每个测区面积宜为 0.020m~0.050m²,相邻两测区中心间距对楼板和梁不宜小于 粗糙面长边的1/12、对墙板不宜小于粗糙面长边的1/6; 2对预制混凝土梁端、预制混凝土柱端,测区数量不应少 于2个,每个测区面积宜为0.005m~0.030m,相邻两测区中 心间距不宜小于粗糙面长边的1/2; 3对预制混凝土墙端,测区数量不应少于4个,每个测区 面积宜为0.005m²~0.030m²,相邻两测区中心间距不宜小于粗 糙面长边的1/6; 4当透明多孔基准板位于测区中心时,测区边缘到透明多 孔基准板相应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倍透明多孔基准板孔距。

L.0.4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检测(图A.0.4)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透明多孔基准板应紧贴测区内预制混凝土构件粗糙面, 测深尺的测量面应紧贴透明多孔基准板表面,测深尺与透明多孔 基准板应保持垂直; 2测深尺的探针应穿过透明多孔基准板的孔洞测量凹面最 低点深度,凹凸深度应为测深尺的读数与透明多孔基准板厚度的 差值; 3在对每个测区进行测量时,透明多孔基准板应设置于凹 面较为集中区域; 4每个测区内测得的不同位置的回凸深度数据不应少于16 个,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后的数据可视为有效凹凸深度 数据。

桥梁基础施工方案图A.0.4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检测示意 一测深尺(局部):2一透明多孔基准板:3一预制混凝土构件的

图A.0.4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检测示意 测深尺(局部):2一透明多孔基准板;3一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

A.0.5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评价指标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5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评价指标应按下列公式

A.0.5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评价指标应

A.0.6当凹凸深度平均值μ和凹凸深度变异系数CV同时满足 下列条件时,可评定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度合格: 1对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梁、预制混凝 土叠合墙板:

μ≥4. 0 CV < 0. 4

μ≥6. 0 CV < 0. 4

附录B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方法

1检测仪器、辅助工具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饱满度检测仪幅值线性度应满足每10.0dB优于 0dB的要求,频带宽度应为10kHz~100kHz:

2传感器宜采用阻尼振动 传感器(图B.1.1),其端头核心 元件直径不应大于10.0mm,与 端头核心元件相连的钢丝直径应 为2.0mm~3.0mm; 3传感器和橡胶塞应集成 设计,橡胶塞上钢丝穿过孔的孔 径应与钢丝直径相同,排气孔的 孔径不应小于3.0mm。 B.1.2灌浆饱满度检测前应检 查检测仪器状态,并应记录工程 名称、楼号、楼层、套筒所在构 件编号、套筒具体位置、检测人 员信息等

图B.1.1传感器示意 一端头核心元件;2一钢丝(一端 与端头核心元件相连,另一端与灌 浆饱满度检测仪相连);3一橡胶塞: 4一排气孔

B.1.3采用预理传感器法检测套简灌浆饱满度时应符合下列

1传感器应设置于套筒的出浆口,钢丝应与钢筋连接方向 呆持垂直;对于全灌浆套筒连接,端头核心元件应伸至套筒内靠 近出浆口一侧的钢筋表面位置;对于半灌浆套筒连接,端头核心 元件应伸至套筒内靠近远端套筒内壁位置; 2传感器就位时,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应位于正上方;橡

胶基塞应在出浆口紧固到位,出浆时不应被冲出;橡胶塞上的排气 孔应保持畅通; 3灌浆过程中,可将灌浆饱满度检测仪与传感器相连,实 时监测传感器的波形和振动能量值;灌浆结束5min后,再次通 过灌浆饱满度检测仪检测传感器的波形和振动能量值,并做好 记录。 B.1.4预埋传感器法可用于套筒单独灌浆和连通腔灌浆等方式 的灌浆饱满度检测;当采用连通腔灌浆方式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宜选择中间套筒的灌浆口作为连通腔灌浆口,距离灌浆 口最远的套筒宜预埋传感器;其他套筒的灌浆口和没有预理埋传感 器的套简的出浆口出浆时应及时进行封堵: 2对于预理传感器的套筒,当传感器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 有灌浆料流出时应采用细木棒封堵排气孔; 3连通腔灌浆口应在灌浆完成后迅速封堵。 B.1.5套筒灌浆饱满度应根据灌浆饱满度检测仪输出的波形和 振动能量值(图B.1.5)判断,灌浆饱满判断的阈值宜根据平行 试件模拟漏浆后测得的能量值确定,且不宜大于150

B.1.4预埋传感器法可用于套筒单独灌浆和连通腔灌浆等 的灌浆饱满度检测;当采用连通腔灌浆方式时,应符合 规定:

B.1.4预理传感器法可用于套筒单独灌浆和连通腔灌

1宜选中间套筒的灌浆口作为连通腔灌浆口,距离灌浆 口最远的套筒宜预理传感器;其他套简的灌浆口和没有预埋传感 器的套简的出浆口出浆时应及时进行封堵: 2对于预理传感器的套筒,当传感器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 有灌浆料流出时应采用细木棒封堵排气孔; 3连通腔灌浆口应在灌浆完成后迅速封堵。 B.1.5套筒灌浆饱满度应根据灌浆饱满度检测仪输出的波形和 振动能量值(图B.1.5)判断,灌浆饱满判断的阈值宜根据平行 试件模拟漏浆后测得的能量值确定,且不宜大于150

(a)饱满情况 (b)不饱满情况 图B.1.5灌浆饱满度检测仪输出的波形和振动能量值

图B.1.5灌浆饱满度检测仪输出的波形和振动能量值

B.1.6对判断灌浆不饱满的套筒应立即进行补灌处理,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对连通腔灌浆方式,宜优先从原连通腔灌浆口进行补灌; 从原连通腔灌浆口补灌效果不佳时,可从不饱满套筒的灌浆口进 行补灌;

2对于单独灌浆方式,可从不饱满套筒的灌浆口进行补灌; 3补灌后应对原灌浆不饱满套筒的灌浆饱满度进行复测, 直至灌浆饱满。

B.2预埋钢丝拉拔法

B.2.1检测仪器、辅助工具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拔仪量程不宜小于10kN,最小分辨率单位不应大 于0.01kN; 2钢丝(图B.2.1)应采用光圆高强不锈钢钢丝,抗拉强 度不应低于600MPa,直径应为5.0mm士0.1mm,端头锚固长 度应为30.0mm±0.5mm;

图B. 2. 1 钢丝示意

3钢丝和橡胶塞应集成设计,橡胶塞上钢丝穿过孔的孔径 应与钢丝直径相同: 4钢丝在锚固段与橡胶塞之间的部分应与灌浆料浆体有效 隔离。 B.2.2灌浆饱满度检测前应检查检测仪器状态,并应记录工程 名称、楼号、楼层、套筒所在构件编号、套筒具体位置、检测人 员信息等。 B.2.3采用预埋钢丝拉拔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时应符合下列

B.2.3采用预理钢丝拉拔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时应符合下

1钢丝应设置于套筒的出浆孔,并与钢筋连接方向保持垂 直,其端部应到达套筒内靠近出浆孔一侧的钢筋表面位置;钢丝 有效隔离长度和橡胶塞在钢丝上的位置,应根据套筒出浆口与套 筒内靠近出浆孔一侧的钢筋表面的垂直净距确定:

2橡胶塞与出浆口之间应留有一定空隙,当出浆口出浆时 应及时用橡胶塞封堵出浆口; 3套筒灌浆后应做好现场防护工作,预埋钢丝不应被损坏; 4预理钢丝实施拉拔时的灌浆料自然养护时间不应少 于3d; 5拉拨时,拉拔仪应与预理钢丝对中连接,拉拔荷载应连 续均匀施加,速度应控制在0.15kN/s~0.50kN/s;钢丝被完全 拨出后,应记录极限拉拨荷载值,数值应精确至0.1kN。 B.2.4预埋钢丝拉拔法可用于套筒单独灌浆和连通腔灌浆等方 式的灌浆饱满度检测;当采用连通腔灌浆方式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宜选择中间套筒的灌浆口作为连通腔灌浆口,距离灌浆 口最远的套筒宜预理钢丝;其他套筒的灌浆口和没有预埋钢丝的 套筒的出浆口出浆时应及时进行封堵; 2对于预理钢丝的套筒,当出浆口出浆时用钢丝自带橡胶 塞封堵出浆口; 3连通腔灌浆口应在灌浆完成后迅速封堵。 B.2.5测点实测极限拉拨荷载值P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判 断洲占对应套筒灌浆饱满

≥60%(+ 3 p≥ 1. 5

测点实测极限拉拔荷载值p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判断 测点对应套筒灌浆不饱满

< 40%( p2 + 3 p< 1. 0

中:PI、P2、P3 分别为同一批测点极限拉拨荷载中3个最 大值(kN); 对应测点实测极限拉拔荷载值(kN) P

B.3.1采用便携式X射线探伤仪时,检测及防护要求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B.3.2检测仪器、辅助工具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便携式X射线探伤仪的最大管电压不宜低于300kV: 2控制器最长延迟开启时间不应低于90s。 B.3.3X射线胶片成像法现场检测宜在灌浆完成7d后进行。 B.3.4检测前应检查检测仪器状态,并应记录工程名称、楼 号、楼层、套筒所在构件编号、套筒具体位置、检测人员信 息等。

B.3.5采用X射线成像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时现代传媒广场夏季施工方案,应符合下列

1图像接收装置和便携式X射线探伤仪应分别设置于预制 构件的相对两侧(图B.3.5),图像接收装置应与预制构件紧贴; 便携式X射线探伤仪的射线源应正对被测套筒,射线源与图像 接收装置的距离应满足测试要求;

图B.3.5采用X射线成像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示意

X射线源;2一套筒:3一图像接收装置

控制器与便携式X射线探伤仪之间的连接线长度应满足

安全要求,管电压、管电流和曝光时间等参数应预先通过试验 确定; 3控制器的延迟开启时间,应满足检测人员安全撤离要求; 4 曝光完成后,控制器应能自动停止测量。 B.3.6检测完成后,应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必要时可采用局 部破损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核。

C.0.1检测仪器、辅助工具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击回波仪应配置钢球型冲击器或电磁激振的圆柱型冲 击器; 2冲击回波仪应配置测量表面振动的宽频带接受传感器, 可为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带宽宜为800Hz~100kHz; 3数据采集仪宜具备信号放大功能,且增益可调; 4数据采集仪宜配有不少于2通道的模/数转换器,转换精 度不应低于物理24位,采样频率不应低于1000kHz,且采样点 数可调; 5冲击回波仪系统噪声应小于50V; 6仪器应能实时显示冲击时传感器的输出时域信号,并应 具有频率幅值谱分析功能。 C.0.2冲击回波仪工作环境温度宜为0℃~40℃,不宜在机械 振动和高振幅电噪声干扰环境下使用。 C.0.3检测前应检查检测仪器状况,并应记录工程名称、楼 号、楼层、检测项目所在构件编号、检测人员信息、设备参数 (激振方式、传感器型号)等。 C.0.4受检构件测区外缘距构件的变截面或侧表面的最小距 离,应大于沿冲击方向的构件厚度;测区范围应天于预估缺陷的 区域,并应有进行对比的同条件正常混凝土部位。 C.0.5检测部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 C.0.6当采用单点式冲击回波仪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测区的测点,应按等间距网格状布置,测点数量不 应少于20个; 2冲击点位置与传感器的间距应小于所测构件实际厚度

的40%; 3采集信息和激振信息应根据结构尺寸和类型确定 C.0.7采用冲击回波法检测浆锚搭接灌浆饱满度时宜符合下列 规定: 1测线宜垂直于套筒或浆锚孔道走向布置;当有双层套筒 或浆锚孔道时,宜从两个侧面进行检测; 2测线上各测点的间距应小于套管或浆锚孔道直径的1/2 宜为2cm~5cm;冲击点和接收器间的距离宜小于测点的间距; 3现场检测宜在灌浆7d后进行; 4当灌浆处测点的测试信号频率峰值与正常混凝土部位频 率峰值基本相同,且仅出现一个与构件尺寸对应的频率峰值f, 或向低频轻微漂移并出现另一个高频峰值f,可判断套筒内灌 浆密实; 5当灌浆处测点的测试信号频率峰值明显小于正常混凝土 部位的频率峰值,或向低频明显漂移并出现另一个高频峰值,可 判断套筒内灌浆不密实。 C.0.8用冲击回波法检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缺陷,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结合面上部混凝土层厚度不应超过检测仪器的检测厚度 范围; 2 测试面宜平行于结合面; 3瞬时应力波的反射时间明显长于无缺陷区域,或综合分 析得出的测试构件厚度为表层结构厚度时,可判断结合面分层、 空鼓。 C.0.9冲击回波法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 的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外墙变形缝施工工艺.docx,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