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866-2019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DB35/T 1866-2019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5/T 186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1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99604
下载资源

DB35/T 186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5/T 1866-2019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H.2. 2 仪器配套

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仪器配置为: 主机:TG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检测仪; b) 孔中三分量检波器; 孔中三分量检波器安装工具; d) 孔中耦合剂安装工具; e) 专用电缆; f) 专用连接插头: g) 激发器; h) 适宜野外运输的专用减震包装仪器箱和专用工具箱

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仪器配置为: a)主机:TG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检测仪; b) 孔中三分量检波器; 孔中三分量检波器安装工具; d) 孔中耦合剂安装工具; e) 专用电缆; f) 专用连接插头: g) 激发器; h 适宜野外运输的专用减震包装仪器箱和

TG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接收系统由如图H.1所示,接收1、接收2两个检波器和测试主机组成。一般 条件下野外测试采用接收1和接收2两个检波器的方式。检波器为X、Y、Z三个分量,三个分量有利于纵 波(Vp波)、横波(Vs波)和横波(Vs波)的接收DB34T 2087-2014 石油和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 电位滴定法,有利于预报工作中的多参数利用。

H. 3. 2 激发系统

H.3. 3 采集系统

DB35/T18662019

采集系统包括接收、激发、以及仪器站工作的完整过程。在接收与激发工作准备完毕后,在仪器上 输入采集参数。由于TG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检测仪的放大器为瞬时浮点放大器,仪器采集时不需要设 计旋钮调节。采样率决定对信号的分辨程度,采样率小对信号的分辨能力强。采样点数决定对信号的采 集长度,仪器设计采样点数的调节为滚动式。

1.4内业数据数据资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借助软件完成。处理系统具有衰减计算、动平衡、增益补充、 环道剔除与内插、干扰波压制、谱分析与滤波;具有纵、横波分离,纵、横波速度的自动拾取与岩体动 参数泊松比、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的计算;具有纵、横波反射回波的拾取与预报计算,具有反射波 相关拾取偏移和绕射波相关拾取偏移等功能。处理的重点是波的分离与利用,反射回波的提取与计算。 以往的一些预报成果图中,往往见到有很多反射界面的局面,使技术人员难于取舍。TGP隧道超前 地质预报处理系统中具有查对形成界面的反射波或绕射波是否为有效波的功能,有利于保证有效信号的 利用和剔除干扰波预报的假象。 处理流程如图H.2所示。

图H.2数据处理流程图

资料处理按照处理按图H.2的流程执行。对同分量不同孔资料和同孔不同分量资料的分析,以及纵 横波资料的分析等。TG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处理与解释原则为: a)注重现场采集的各种波型(Vp波、Vsn波、Vsv波)资料的质量; b 绘制偏移处理预报成果图时,应统计各分量记录,对同测段使用的速度参数应一致 激发与接收在同一侧的偏移预报成果图中,各分量波型对界面的反映灵敏,具体表现是对小裂 隙面的划分:激发、接收不在同一侧的偏移预报成果对于小裂隙面反映弱一些

DB35/T 18662019

d)根据采集的现场地震波记录,经过处理提交偏移预报成果图,在综合分析中,对于各分量的利 用与取舍应遵循下列主要原则: 1)进行波组编号的原则:综合分析多个分量的偏移映像波组,根据相似性编号; 2)划分界面原则:利用激发、接收在同一侧的纵波(Vp波)为主,利用激发、接收不在同 侧的为辅; 3)判断围岩级别的原则:综合分析多个分量相同编号偏移映像波组的属性,正反射界面后岩 体趋好,负反射界面后岩体趋差; 4)判断软弱层与有水的原则:综合分析同一编号波组,纵波(V波)偏移映像弱,横波(Vs 波)偏移映像强; 5)统计规律的原则:TG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检测仪与高精度的三分量检波器连接,采集到 来自隧道前方声阻抗界面的纵波(Vp波)、横波(Vsa波)和横波(Vsv波),纵波是岩体 弹性模量的函数,横波是岩体剪切模量的函数。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分析解释工作中, 充分研究来自同一界面的纵波信息和横波信息,以及纵波信息和横波信息表现的差异性, 并与施工地质记录比对、验证,总结规律。 e) 成果报告编写: 1)TGP成果报告内容应包括:地质预报的原理、预报实施工作布置、预报成果图件和预报的 分析、结论与建议; 2)预报成果图件包括:原始地震波记录、深度偏移与衰减曲线、评估围岩的地震波速度分布 图、反射波极性图、地质界面的产状与分布图、和主要地质界面的反射系数、反射点空间位置等; 3)预报的分析、结论与建议部分包括:利用既有的地质资料和获得的预报资料,综合对隧道 掌子面前方岩体进行分段评价,提出施工建议和根据当次预报成果提出下次预报里程的建议,对于 地质异常段提出需要采取其它预报手段的建议

.1.1接收孔与激发孔的布设

DB35/T18662019

附录 (规范性附录) TSP20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施方法

根据潜在的地层走向,可以确定观测系统,进而可以确定接收器套管(钢管)和炮孔的位置。除特 殊情况外,应采用图I.1所示的标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检测工作,宜安排在隧道开挖进尺60m米以后 开始进行,需预先在隧道洞壁钻孔。 根据图I.1所示的标准观测系统来确定接收器(RCV)及炮孔(S)的相对位置。接收器距第一个激 发孔的距离应在20m以内,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15m。炮点之间的距离应大约为1.5m,如果在空 间不够的情况下进行TSP203探测,炮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小于1.5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 超过2m。TSP探测的炮点数应该在18到24之间,如果炮点数小于18,则不应该进行TSP探测工作。所 有的接收器(RCV)和激发孔(S)位置都与一个相对的坐标系统联系在一起:坐标的X轴沿隧道的左/ 右边墙(与隧道轴平行)方向延伸,坐标原点(0点)在参考点(REF)的位置。当接收器和激发点在隧 道的右边墙上时,那么相对坐标系统沿着右边墙方向:反之,相对坐标系统就沿着左边墙方向,

1.1.2接收孔与激发孔造孔要求

图1.1观测系统布置图

接收孔与激发孔造孔要求见表I.1。每个接收探头内宜有X、Y、2三个分量的检波器,三分量检 利于纵波(V波)、横波(Vs波)和横波(Vs波)的接收,有利于处理工作中纵横波的提取和今

DB35/T 18662019

表1.1接收孔与激发孔造孔要求

1.2接收与激发装置的安装条件

1.4内业数据资料处理

DB35/T18662019

参数泊松比、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的计算;具有纵、横波反射回波的拾取与预报计算,具有反射波 相关拾取偏移和绕射波相关拾取偏移等功能。处理的重点是波的分离与利用,反射回波的提取与计算。 具体处理方法按照TSP203仪器操作手册进行

DB35/T 18662019

附录J (规范性附录) 地质超前钻探成果表 表I.1给出了地质超前钻探成果应包括的内容:

表J.1地质超前钻探成果表

DB35/T18662019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

DB35/T 18662019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 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3.1.6地震波反射法是物探方法中一个基本的原理方法,国内外很多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设备均以 此为原理而研制,如TSP203、TGP等或者类似的名称,这些名称均为生成超前预报设备厂家独立为其命 名。 3.1.14地质超前钻探可以采用多种钻探方法与设备:包括使用气褪式风钻、潜孔钻机、地质冲击或取 芯钻机进行短、中、长距离地质超前钻探等

基本工程概算,设计上要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及复杂程度初步给出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和预报工作量的 计算。 5.2本标准建议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作为隧道开挖的必备条件。当施工 进度与超前地质预报发生矛盾时,施工应为超前地质预报让路,以避免盲目施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 作的实施,并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5.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实施,必须以隧道外的地形地貌调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和施工 过程中已开挖段揭示围岩的地质调查为基础;以物探手段的地震波反射法为宏观探测和电磁波反射法为 跟踪探测的方法为主,重点地段的超前钻探为辅助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 5.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既是为隧道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手段,同时其工作本身也 存在安全隐惠,应积极识别各种安全危险源,保障现场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隧道超前地质预 报的安全工作,除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外,尚必须遵守其它有关安全规定。 5.5本标准作为福建省内的推荐性地方标准实行,有可能会与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文件相冲突,在这 种情况下应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执行有关规定

6.1.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地质、物探、钻探等多种探测手 段,因此从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能力,所属单位应具有相关资质、 业绩,才能确保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6.1.3针对不同地段地质情况和预报目的,进行必要的技术比选,选择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方法和设 备,采用一种或者几种方法的合理组合,以求达到预报准确、费用低、占用时间短。 6.1.6开展隧道围岩变更,必须有相应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作为支撑,否则不予以变更,

DB35/T18662019

6.1.7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也是一 以积极摄 真重地采用新技术、新 设备、新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分析失! 提高预报准确率,提高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水平。 但是也必须谨慎的对待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6.2关于隧道超前预报工作流程图的解释:

DB35/T 18662019

5在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的过程申宜采用多种勘察探测手段进行预报工作,综合分析。 6对未开挖的隧道段,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进行全覆盖的长距离超前探测,结合前述的地质调查和 实验,在宏观上掌握掌子面前方大范围的、粗略的地质情况,圈定需要重点跟踪排查的可疑地质异常带。 7对长距离探测中发现的地质异常带,用地质雷达、高分辨直流电法等短距离物探手段进行跟踪 排查,必要时开展超前水平钻孔或加深炮孔进行辅助验证。对潜在的不良地质单元,采用超前水平钻探 或加深炮孔精确判断不良地质单元的性质、规模、位置及空间展布。 8在隧道贯通后可编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总报告,为施工期间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作出总结归纳 为下一项超前地质预报任务做好准备。 5.3本标准旨在明确隧道各参建单位对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职责与分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

5.3本标准旨在明确隧道各参建单位对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职责与分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 顺利实施,隧道建设各个相关单位应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明确责权,确保隧道 施工与运营安全。

5.3本标准旨在明确隧道各参建单位对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职责与分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

7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

7.2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 沪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做好隧道超前地 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工 程安全、质量、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将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建各 单位要高度重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7.6地层分界线、构造线的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主要采用、地质测绘法和地面地质界面和地质体投 时技术。其中前者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穿越、追索和全面踏勘三种;后者主要是利用调查的结果运用 没射公式进行计算。断层要素与隧道儿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是根据断层与隧道宽度、断层产状与隧道走 可的交角通过作图预测断层与隧道的相交位置和延伸长度 7.7对隧道地质复杂程度进行分级,是地质预报实施技术措施和方案编制的基础和重点,应综合考虑 隧道工况、环境敏感性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确定。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措施,益于抓住重点, 增强针对性,集中优势资源对高风险隧道段采取综合预报手段,

8.1.1地质调查是一种传统的、实用和基本的施工地质预报方法,是其它预报方法的基础,各种施工 地质预报方法都应与地质调查相结合,综合分析。它不仅是一种地质预报手段,而且可以补充和完善隧 道勘察地质资料,也便于施工与设计资料进行对比,积累经验,同时也是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更为隧道 运营阶段隧道病害整治提供完整的隧道地质资料。 8.1.2地质调查方法对技术人员要求具有扎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 8.1.3对有争议的相关重大地质问题和地段,应补充必要的地面地质调查工作。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般只对地表进行补充地质调查,若需进行地表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原则上应由隧道原设计勘察单位实施, 以满足设计变更和优化的需要。 8.3.3地质调查法不占用开挖工作面施工时间、不干扰施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提交资料及时, 可随时掌握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地质条件的变化,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 地质工作,是隧道工程全过程地质工作的重要一环,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基础,同时预报效果好。

可随时掌握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地质条件的变化,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 地质工作,是隧道工程全过程地质工作的重要一环,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基础,同时预报效果好 它不仅是一种地质预报手段,而且可以补充和完善隧道设计地质资料,也便于施工与设计资料进行对比

DB35/T18662019

积累经验,同时也是工资料的一部分,更为隧道运营阶段隧道病害整治提供完整的隧道地质资料。但 这种方法对于隧道交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

9.5.2探测的资料整理与解释

DB35/T 18662019

DB35/T18662019

DB35/T 18662019

沿隧道掘进方向的破碎带特征的雷达响应图谱

道掘进方向大角度相交的破碎带的雷达响应图谱

DB35/T18662019

DB35/T 18662019

③数据记录:放炮时,准确填写隧道内放炮记录,在放炮过程中应采用炮序号递增或递减的方式 进行,确保炮点号正确。 7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①)在震源激发时,须停止隧道施工作业,特别停止是造成振动干扰的机械运转,保证数据采集质 量: ②确保激发孔激发位置正确,并使用瞬时触发雷管; ③根据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能量,检查信号是否过强或过弱。若直达波信号过强或过弱,应将炸 药量适当减少或增加,或者使用处理软件的调整功能,确保地震波信号能有效采集,不产生波形畸变; ④若初至后出现鸣振,表明接收器单元没有与围岩耦合好或可能是由于套管内污染严重造成。这 样,应清洁套管和重新插入接收器单元,直至信号改善为止; ③在放炮前检查封堵炮孔效果,切断或者减少干扰源; ③应对记录质量不合格的激发炮重新补炮,接收新的合格的地震道; ③观测系统布置不得少于18个激发炮点。 8如果首波中横波同相轴不明确,采取利用纵波速度除以某系数的办法计算横波速度是不宜的。 隧道围岩的地震波频率与围岩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关,一般中长距离预报的地震波频率应 具有如下特征:土质隧道为100Hz~200Hz;软岩为200Hz~500Hz,硬岩为400Hz~800Hz,坚硬 岩为800Hz~1500Hz。因此地震波接收装置应与隧道围岩直接和可靠接触,如果通过固结管材间接 安装地震波接收装置,需要防止因固结不充实而造成的管材高频自震扰波,形成预报成果假象。

10.4.3典型地质单元的动态响应特征

DB35/T18662019

化的残积土或软弱带)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以上动态响应的总结仅适用于不良地质单元与隧道呈大角度相交(大于30°)的情况,角度较小 时不适用于上述动态响应特征。 当掌子面前方(有效探测距离内)不存在影响隧道开挖、安全和稳定的大结构面时,TGP成果的动 态响应特征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经验: 1纵波估算速度相对已开挖段岩体速度基本不变化或者是以很小的幅度变化;反射面的反射幅度 比一般小于0.06。 2拟地震波曲线不会出现宽度大且余震长的特征。 3偏移归位图上基本没有颜色强烈变化且宽度较大的异常带,对于一些幅度小、宽度小的异常, 可通过反射幅度比、纵波估算速度等综合信息排除其存在异常的可能。 4尽管探测成果图上的反射面较多且密集,但反射幅度比小于0.06,纵波估算速度也基本不变或 者是小幅度变化

10.4.4如果应用同一种超前预报方法对一座隧道进行多次预报时,除第一次报告内容全面按照规程规 定外,其余各次预报报告中重复的内容可酌情减少,比如隧道工程概况、方法原理等可省略。但是在隧 道竣工阶段应编写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总报告。 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时,应附上反射波分析成果显示图、物探成果地质解释剖面或平面图,必要时可 附上分析处理波形图、频谱图、深度偏移剖面图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以及地质判释、推断的地球物 理准则;采用水平声波剖面法时,应附上原始记录波形图、经过处理用于解释的波形曲线、物探成果地 质解释剖面或平面图等。

DB35/T18662019

亥方法目前在我国煤炭系统应用较多;铁路系统近年在多座地质条件复杂的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 中也有使用

12.1.1地质超前钻探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直观可见,缺点是耗时,成本较高,另外探测范围有限。对超 前地质钻探来说,钻进距离越长,对施工的指导意义越大,但随着钻进距离的加大,其钻进速度会逐步 降低。随着钻孔深度增加,钻杆受到的摩阻力和钻头受到的冲击阻力增大,钻机的能量损失也越大,钻 进速度也越慢;钻孔深度加大,取芯拨钻、下钻占用的时间也将增加。国外进口钻机钻进速度快,进退

地质超前钻探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直观可见,缺点是耗时,成本较高,另外探测范围有限。对超 前地质钻探来说,钻进距离越长,对施工的指导意义越大,但随着钻进距离的加大,其钻进速度会遂步 降低。随着钻孔深度增加,钻杆受到的摩阻力和钻头受到的冲击阻力增大,钻机的能量损失也越大,钻 进速度也越慢;钻孔深度加大,取芯拔钻、下钻占用的时间也将增加。国外进口钻机钻进速度快,进退 场时间短,但钻机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建议在长大复杂重点隧道工程、投资大的工程中采用 12.2.2加深炮孔探测具有以下特点: 1是超前地质钻探一种重要补充,因其数量较多,在岩溶发育区大大增加揭示溶洞的几率,效果 非常明显。 2与超前地质钻探相比,具有设备移动灵活、操作方便、费用低、占用隧道施工时间短的特点: 可与爆破孔同时施放。 3钻孔较浅,且不能取岩芯。 12.2.4短距离地质超前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多变性、隐蔽性、突发性和目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难于完全查清实际 清况,加深炮孔探测在富水岩溶发育区必须做实,确保施工安全。 12.4.1在长距离地质超前钻探钻进中,应防止地下水突出,可采取安设孔口管和控制闸阀等措施,确 保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同时应使地下水处于可控状态,下列情况应引起重视: 1在富水区实施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钻探作业,必须先安设孔口管,并将孔口管固定牢固,装上 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可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 并规定避灾路线。当地下水压力大于一定数值时,应在孔口管上焊接法兰盘,并用锚杆将法兰盘固定在 岩壁上。 2富水区隧道地质超前钻探时,发现岩壁松软、片帮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 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派人监测水情。当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 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孔口管镭固可采用环氧树脂、锚固剂,亦可采用快凝高强度微膨胀的浆液锚固,锚固长度宜为 1.5m~2.0m,孔口管外端应露出工作面0.2m~0.3m,用以安装高压球阀。孔口管锚固力:钻孔过 程中,孔口管和锚固剂及锚固剂和孔壁接触面之间抗剪强度的大小,决定孔口管抵抗涌水压力和注浆压 力的能力,经现场注浆试验表明,孔口锚固的破坏主要为锚固剂和钢管接触面之间的剪切滑动。参考有 关文献资料,孔口管和锚固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一般不超过锚固体抗压强度的四分之一。为便于定量分 析,取孔口管和锚固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为锚固剂抗压强度的四分之一,并取平均剪应力to为抗剪强度 [t]的一半,则孔口管的平均抗拔力F为:

12.2.2加深炮孔探测具有以下特点

式中: D一一孔口管外径TCSPSTC 26-2019 薄膜太阳能电池工厂建设指南,单位为毫米(mm); 一一孔口管长度,单位为米(m); 一锚固剂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DI。=D[] =DI[]

DB35/T18662019

在注浆压力P作用下,从计算偏于安全考虑,假设孔口管全断面受到注浆压力的作用,孔口管受到 的拉拔力F如下:

孔口管的安全系数如下

2.4.2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超前钻探占用开挖工作面的时间,可采用冲击钻与回转取芯钻相结合的 式。根据地质分析法与物探法结合判断出的围岩危险区域决定是否采用在采用冲击钻或者采用回转取 钻,冲击钻速度快,但是无法取出岩心,只能通过一些间接指标判断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围岩变化情况, 大了对围岩分析的难度。回转取芯钻速度慢,占用施工时间太多,但是能准确直接的对前方围岩进行 析研究。如何选择钻探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研究决定。长距离地质超前钻探应按照标准操作要 进行,对钻探质量控制宜采取下列措施: 1采用系统的钻探程序 1)测量布孔:施钻前按孔位设计图设计的位置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准确测量放线,将开孔孔位用红 油漆标注在开挖工作面上: 2) 设备就位:孔位布好后,设备就位,接通各动力电源和供风、供水管路。安装电路要由专业电 工操作,确保安全,供风管路要连接紧密,无漏气现象; 对正孔位,固定钻机:将钻具前端对准开挖工作面上的孔位,调整钻机方位,将钻机固定牢固; 4) 开孔、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必须安设牢固: S 成孔验收:施钻满足设计要求,经现场技术人员确认签收后方可停钻终孔。 控制钻进方向 钻机定位完毕后,对钻机进行机座加固,使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位置不偏移,做到钻孔完毕钻机 位置不变。在钻进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机器的松动情况,及时调整固定: 对钻具的导向装置尽可能加长,并且选用刚度较强的钻杆,从而提高钻具的刚度,减少钻具的 2 下沉量,达到技术的要求。不得使用弯曲钻具; 3 当岩层由软变硬时应采用慢速、轻压钻进一定深度后,改用硬岩层的钻进参数。钻进中应减少 换径次数: 4)本循环钻孔完毕后,根据测量结果总结出钻具的下沉量,下一循环钻探时通过调整孔深、仰俯 角等措施控制下沉量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达到技术要求的精度; 5) 对于100m以上的超长钻孔,应综合工作面岩性、隧道坡度、前进方向、钻杆自重等因素进行 钻孔定向综合设计,计算出合理钻进角度。 3超前钻探的主要目的是探明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无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及其发育情况,有无断层 碎带及其发育规模,地下水发育情况,有无发生突泥、突水的可能,及其它特殊目的探测。根据探测 的,尽可能采用冲击钻,必要时采用回转取芯钻。比如,钻孔揭露地下水时,水会从钻孔中流出;遇 溶洞,钻进速度会明显发生变化,因而采用冲击钻基本能达到探水、探溶洞的目的,需取芯鉴定时更 1)对回转取芯钻的岩芯进行鉴定是判定岩性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 根据岩粉判定:在采用冲击钻时,孔中不断有岩粉被高压风吹出,通过鉴定岩粉的成分,可了 解前方地层的岩性; 3) 根据钻进速度判定:钻机在相同岩层中的钻进速度是均一的,结合隧道开挖揭示的地层岩性, 根据钻机在钻进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是否有卡钻等现象,可粗略判断前方岩体的强度、完整程

DB35/T 18662019

度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体等; 4 根据卡钻情况、钻杆震动情况、塌孔等现象GB/T 38540-2020 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可粗略判断前方岩体的完整程度; 5 根据冲洗液判定:钻机在钻进过程中,通过冲洗液颜色的变化,可粗略判定钻孔前方岩层的变 化;根据冲洗液流量的增减可粗略判断岩体的完整程度及地下水发育情况; 6 根据冲击器工作时的声响可粗略判断岩体的强度变化,声音清脆而响亮一般是硬质岩,声音沉 闷而微弱一般为软质岩或土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