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51/T 2602-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4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0330
下载资源

DB51/T 2602-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6.1既有路面铣刨或挖除的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沥青路面再生有多种利用方式。按再生的层位可分为再生面层、再生基层和 再生底基层;按是否加热可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按拌和地点可分为现场再生和厂拌再生;按添加剂的 不同分为泡沫沥青再生、乳化沥青再生及水泥稳定再生等。结合拌和地点和方式的不同,各种沥青再生 方法一般分成以下五类:厂拌热再生、现场热再生、厂拌冷再生、现场冷再生和全深式再生法。高速公 各再生方式主要有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厂拌冷再生三种。 8.6.3宜开展实测再生材料力学性能等有关试验,验算再生路面结构的可行性。

8.7.1应与改扩建总体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协同,协调好运营与施工的关系。 8.7.2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设计可参照改扩建总体交通组织的有关要求,对路面施工路段的交通组织应结 合中央分隔带开口、互通式立交、施工特点NB/T 10074-2018 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路段灵活组合交通组织形式。 8.7.3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安全设施配置及养护安全作业应符合《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 的有关要求。

9.1.1应做好路表、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内部及路面与其他结构物衔接处等综合排水设计, 确保路基及路面结构内部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9.1.2路面排水应遵循“防、堵、排、截”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结合路基 桥涵及隧道结构物排水设计,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并满足《么 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的有关要求。 9.1.3对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以及水环境敏感区等特殊路段应采取措施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宜 进行专项设计。

9.2.1在不影响边坡及结构物稳定性的前提下,一般路段可采用分散式排水方式,水环境水敏感区应收 集并进行处理。 9.2.2对路基设置连续实体混凝土护栏或连续支挡结构物,应采取措施确保路表水能排出路基之外。

各面结构与排水沟壁间宜采取措施,以便排除挖

9.4.2一般路段在横坡较低侧或超高路段内侧可采用排水槽或盲沟等措施排除桥面铺装内部水: 1在桥面边缘预留宽度宜为100mm的排水槽,经泄水孔并进行处理后引出桥面。 2在边部设置碎石盲沟宽度宜为100mm,厚度与下面层一致,然后全断面铺筑上面层。 3在边部用带孔钢管或可耐高温的塑料盲沟,厚度与下面层一致,然后全断面铺筑上面层 9.4.3泄水孔设置在桥面边缘处,顶面标高应不高于桥面整平层,应与桥面边部排水系统衔接顺适,将 桥面铺装内部自由水经泄水孔并进行处理后引出结构物外

9.5.1在隧道路面两侧设置排水明沟或暗沟,将水排出洞外,应注意沥青铺装层与两侧侧沟的顺适衔接, 排水通畅。 9.5.2下坡路段隧道进口应采取措施避免雨水等外界水进入隧道内。 9.5.3隧道围岩渗水可通过路面中心排水沟或两侧侧沟排除,具体见《隧道设计规范》(JTGD70)等有 关规定。

10.1.1路面施工应选 顶量控制 10.1.2正式施工前,各路面结构层应进行试铺,试验段长度不宜少于200m。 10.1.3沥青、集料、水泥、矿粉、水以及外加剂等原材料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范》(JTGF4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等的有关规定。

DB51/T26022019

验方法,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十密度 合比设计宜在规定的级配范围内,通过级配设计选取粗、中、细3个初试级配,分别进行试验, R值大的级配 最佳含水率

10.2.4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拌和→摊铺→碾压。 0.2.5施工关键点如下: 1下承层应满足要求,施工前应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 2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作为基层和底基层时应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路基改善层宜采用摊铺 儿 3应严格控制各原材料含水量及拌和外加水量,采取措施降低含水量变异,如有条件摊铺前宜闷料, 4应采用单钢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应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 宜采用稳压→弱振→强振→重型轮胎稳压,压至基本无轮迹为止。强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振,造成结 构层表面松散或集料振碎现象。 5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宜同步安排摊铺上面的路面结构层

DB51/T 26022019

压实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水稳性和耐久性的至关重要因素。碾压厚度的增加可以减少结构层 数量,改善层间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层厚和施工分层厚度,应与设备要 匹配。要实现大厚度摊铺碾压,需要具备相应的大功率摊铺设备和足够的碾压设备以及碾压功率。同 应通过灌砂、钻芯等手段加强质量抽检,确保摊铺混合料的压实度、均匀性满足要求。 混合料在选定的级配、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拌和好后,分别按立刻压实、闷料1h再压 、阀料2h再压实、阀料3h再压实等条件,成型标准试件,经标准养生后测试7d无侧限抗压强度,

得到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强度代表值的变化规律, 从而得到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容许延迟时间。

10.4.1刚性基层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等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的有关要求。 10.4.2刚性基层为连续配筋混凝土时,应重视锚固端的设计和施工。 0.4.3含有接缝的刚性基层应重视接缝处防反射裂缝措施的材料设计和施工要求。 0.4.4桥梁、隧道等刚性基层在施工沥青面层前应采用喷砂打毛、精铣刨等工艺对刚性基层进行处理, 经处理后的刚性基层表面构造深度不宜低于0.5mm。

10.5.1沥青、集料、矿粉、稳定剂、抗剥落剂等原材料,以及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JTGF40)等有关要求。 0.5.2沥青类型、等级及指标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项目沿线气候、交通量、线形、使用部位等选择,各指标之间应协调。 2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尚应符合美国沥青路用性能PG 分级要求,四川省沥青选择及指标要求可参考附录B,再根据工程情况和当地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 3用于OGFC的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不低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O)及本 指南附录B.2.3的要求。 条文说明 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温度敏感性特质,温度、荷载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其性能, 为更客观评价沥青的流变性能,本指南引入了美国SHRP研究成果,在常规物理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沥 青路用性能PG分级。四川省既有地形平坦的四川盆地,又有相对复杂的盆周山地,更有极其复杂的西 部高原,极其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其有极其复杂的气候、高速公路复杂线形组合及结构物分布等,沥 青指标的选择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交通量及车辆类型组成、轴组组成和轴重、设计单元的 线形、结构物类型、材料性能及工程特点等综合确定。 0.5.3集料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集料的压碎值、磨耗值,对表面层还应包括磨光值,经过200℃恒温6h高温处理后应满足要求。

集科的压碎值 .5.3的要求

表10.5.3SMA和0GFC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6其他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不低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公路钢桥面铺装 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的有关要求。 10.5.6施工关键点包括: 1沥青、集料资源特性及加工特性、矿粉等材料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热拌和楼应选择合适的筛网组合,标定各计量系统,充分考虑冷料供料系统和热料生产系统之间 的均衡稳定,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试。 3应控制好“六个度”,即原材料加热温度、摊铺机速度、摊铺厚度、碾压压实度、平整度和构造 深度。 4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应配置足够数量及满足吨 应要求的压路机,贯彻“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沥青混合料压实采用基于沥青混合料最大 理论密度和马款尔标准密度双控体系,AC类压实度不应低于97%,现场空隙率不应天于7%;SMA压实 度不应低于98%,现场空隙率不应大于6%。 5桥面沥青铺装层应采用振荡压路机碾压。 6应采取措施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温度及施工离析。 7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风镐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部分 且不得伤及下承层,表面层以下层位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

10.6功能层材料及施工

0.6.1透层、黏层、稀浆封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有关规定,稀浆封层 尚应符合以下要求:(W 1应优选稀浆封层用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配伍性好。 2集料严禁采用碎石加工时的下脚料,砂当量不应小于65%,筛除集料中超粒径颗粒。 3施工前对稀浆封层车进行标定,保证施工时与配合比一致。 0.6.2同步碎石下封层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原路面的浮浆、灰尘、杂物等,并保持干燥。 2沥青技术指标与项目沥青混合料使用的指标相同。 3应采用预裹覆的单一粒径碎石,碎石粒径应与加铺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匹配,碎石撒布量 以覆盖率60~80%为准,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集料规格选择及沥青用量可参考表10.6.2,沥青及 集料用量具体应根据试验段试酒试铺确定。

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的集料规格及沥青用量

同步碎石封层采用橡胶沥青为结合料,则橡胶沥青用量应比SBS改性沥青增加0.2kg/m:如采用普通热沥青作

为结合料,则普通沥青用量应比SBS改性沥青减少0.2kg/m 4沥青及碎石的洒布应均匀,沥青撒布量最大偏差不宜超过设计值土0.2kg/m,如发现空白、缺边 等洒(撒)布数量不足的情况应及时补洒(撒),局部胶结料或碎石积聚应予以刮除。 5碎石撒布后应及时用轻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成型。 6碾压成型后应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期间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以外的车辆通行 条文说明 为了使上层混合料与封层混合料形成交叉嵌挤,加铺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及以上的 混合料,宜采用4.75mm9.5mm规格集料做封层,如采用较粗的集料粒径易使上层沥青混合料的粗集 料和封层粗集料形成搭接,出现封层孔洞,影响层间效果。 10.6.3桥梁、隧道沥青铺装防水黏结层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中应保证混凝土面板干燥、洁净。 2施工完毕后应严禁车辆通行,防止污染。

10.7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路面结构各层质量管理与 省验收应满定本指南及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 呈)》(JTGF80/1)、《公路沥青 术规范》(JTGF4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四川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基站及155个气象站点的资料对四川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进行细化供参考,将有助于合理设计 及选材。

对四省降水量资料的整理分析,四川省具体划分为降雨量大于1000mm、500~1000mm、 mm三个区,及>1200mm的一个附区,见表A.2,

表A.2四川省代表性地区隆雨分区

A.3四川省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

根据气温分区及降雨量分区,四川省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见表A.3

表A.3四川省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沥青选择及技术要求

碰等级的标号选择: :3000m及以上时,宜选择针入度较大的沥青标号 及PG性能分级低温较低的沥青

B. 2. 1SBS 改性沥青

表B.2.1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表B. 2. 1 (续)

B.2.2A级道路石油普通沥青

2A级道路石油普通沥

B.2.2A级道路石油沥青70号、90号技术要

C.1路基土标准回弹模量参考值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路基标准回弹模量参考值及调整系数

注:对砾和砂,D。(通过率为60%时的颗粒粒径)大时,模量取高值,反之模量取低值, 应的土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大和塑性指数高时,模量取低值,反之模量取高值。

C.2 路基湿度调整系数

T/GRM 038-2022 分布式光纤井筒泄露检测数据解释流程规范.pdfC.2.1路基平衡湿度状况分类

可依据路基的湿度来源分为潮湿、中湿、干燥三类。当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高,路基工作 区均处于地下水毛细润湿影响范围内,路基平衡湿度由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升降所控制,路基 湿度状态可定为潮湿类路基;地下水位很低,路基工作区处于地下水毛细润湿面之上,路基平衡湿度由 气候因素控制,路基湿度状况可定为干燥类路基;中湿类路基的湿度兼受地下水和气候因素影响,路基 工作区被地下水毛细润湿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受地下水毛细润湿的影响,上部则受气候因素影响。

C.2.2潮湿类路基的平衡湿度

C.2.3干燥类路基的平衡湿度

C.2.4路基总的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中湿类路基的平衡湿度由路基 度加权平均计算路基的平衡湿 度。中湿类路基的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 湿度来源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确定其湿度 调整系数,并以路基工作区上、下部的厚 量湿度调整系数。

GB5725-2009安全网标准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类

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的确定宜符合以下要求: 1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取值范围为0.7~0.95 2干湿循环条件是指非冰冻区,折减系数与路基湿度状态、土质类型和可能的失水率等密切相关, 潮湿、中湿状态的细粒土,可能的失水率较大时,折减系数取小值;干燥状态的细粒土,可能的失水率 较小时,折减系数取较大值;粗粒土(如砂砾)折减系数取大值。 3冻融循环条件是指季节性冻土区,折减系数与冻结温度、路基湿度状态、土质类型等密切相关 轻冻区干燥状态细粒土路基,折减系数取较大值;重冻区潮湿、中湿状态细粒土路基,折减系数取小值; 粗粒土折减系数取大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