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

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QJTG/T F81-200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7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1303
下载资源

CQJTG/T F81-200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

附录A周期荷载性能试验

A.0.1用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的锚具、无粘结筋的锚具、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应 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 A.0.2当锚固的预应力筋为钢丝、钢绞线时,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 值的80%,下限取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40%。 A.0.3当锚固的预应力筋为有明显服台阶的预应力钢材时,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 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90%,下限取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40%。 A.0.4试件经50次循环荷载后,预应力筋在锚具夹持区域不应发生破断,并且锚具 无任何破损现象。 A.0.5试验应符合重复精度要求,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A.0.1用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的锚具、无粘结筋的锚具、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应 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 A.0.2当锚固的预应力筋为钢丝、钢绞线时,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 值的80%,下限取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40%。 A.0.3当锚固的预应力筋为有明显届服台阶的预应力钢材时,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 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90%,下限取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40%。 A.0.4试件经50次循环荷载后,预应力筋在锚具夹持区域不应发生破断,并且锚具 无任何破损现象。 A.0.5试验应符合重复精度要求.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1为便于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DB37/T 3051-2017 油气集输站(库)雷电防护技术规范,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 反面词采用“不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 求”。非必须按所制定的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1为便于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双 不可的用识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 反面词采用“不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 求”。非必须按所制定的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1.0.1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当今桥梁建设中的关键课匙 须应力施工不当会导致很多工程事故,如有效预应力过大,将导致梁体的过大变形;有效 预应力过小,易导致梁体下挠、跨塌,从而危及工程安全。索力大小与不均勾度将影响望 本的线形和索自身的使用寿命。本规程的制定,可使预应力与索力的张拉施工和检测 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消除施工隐患,更好地推动预应力技术在工程建 中的应用

1.0.2本规程根据新的检测控制手段和技术,制定了对现场施工的单根钢级线、整束、 整片梁、全桥的预应力和索力张拉施工质量进行验收评估的标准,适用于简支梁桥、连续 梁桥、连续刚构桥、中下承式系杆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的新建、改建及换索工程的预应 力束、斜拉索、吊索和系杆索张拉施工。 本规程规定的检测控制方法可检测后张法构件压浆前锚下有效预应力,对于先张法 构件,只适合检测混凝土浇筑前各力筋受力不均匀度;对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24h内进 行检测,对拉索和吊索,张拉锚固后1h内应及时检测,发现施工问题,当场处理,确保张拉 质量,

1滑丝 引起滑丝的主要原因有:①张拉时锚具锥孔与夹片之间有杂物;②钢绞线有油污;③ 锚固效率系数小于规范要求值;④钢束中钢绞线受力不均匀;③切割锚头钢绞线留得太 短:③夹片、锚具的强度不够。 2断丝 引起断丝的主要原因有:①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过大,导致单根绞线(钢丝)应力大 于其极限强度;②钢绞线(钢丝)本身质量有问题;③千斤顶多次重复使用,导致张拉力不 准确;④锚具存在质量问题。 3夹片破裂 其主要原因一般是夹片存在质量缺陷,表现特征是张拉中可听到破裂声,甚至出现夹 片飞出。 4千斤顶漏油严重 其主要原因一般是千斤顶内密封圈老化破损或千斤顶缸壁划伤,表现特征是正常加 压时,压力表工作不正常或活塞不移动。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OJTG/TF81

5压力表不回零 其主要原因是压力表内弹簧失效或油路有问题。 如遇上述任一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无论是原材料、张拉机具还 张拉工艺的问题,都要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本章将本规程出现的与预应力相关的术语列出。术语的解释,部分是国际公认的标 准,也有部分是概括性的含义。 这里特别强调张拉应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区别;锚下有效预应力α,分为张拉锚固 后的(只经过锚固损失)和长期营运中的(经过梁体徐变、预应力筋松弛等一切损失后) 两种。

3.0.1预应力筋材料包括高强钢筋、钢丝、钢绞线等,以及用做预应力材料的高强钢 管、钢梁等。预应力筋可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方法选用。 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松弛率、弹性模量等。本 规程重点强调实际预应力工程中较多采用的钢丝、钢绞线以及精轧螺纹钢筋的质量。

3.0.2静载试验中当钢绞线破断时,断口不允许发生在夹片处

周期荷载试验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锚具经疲劳荷载试验合格,但在进行周期荷载试验 夹片却出现裂纹(磁粉探伤检查)。终生受力的锚具,若夹片有微裂纹产生,将导致锚 固失效,造成工程事故。

3.0.5在先张法或后张法施工中,张拉后永久留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

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其中中心有锥孔(夹片孔)的部分就作为一般锚具使用,在连 接器的周边开有固定槽,用来固定带有挤压套的钢绞线,从而在张拉时作为固定锚具使 用;如为张拉后必须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则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放张后要多次重 复使用。

3.0.7刚性或半刚性管道一般为金属材料,刚性管道应具有光滑的内壁并可被弯曲成 质当的形状而不出现卷曲或被压扁;半刚性管道应是波纹状的金属管。在实际工程中,传 充的金属管道能形成对预应力筋的防护,但在混凝土开裂或在使用时间过长的情况下,仍 有锈蚀的可能,往往不能对预应力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为提高管道的防腐蚀性能,金 属管道应尽量采用镀锌材料制作

3.0.8斜拉索、吊索和系杆索及其附件应配套制作,如斜拉索需有可靠的防腐处理、配 套的锚固体系、防松和防震装置,其要求很高,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与规定,所 以必须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单位制作,才能达到相应的检测和验收标准,而且还需配 套相应的换索工装。

4.1.1预应力筋的制作在预应力工程施工中较为关键,应加强控制,严格按照规范。 设计要求进行。大型工程中均应设置具有良好防雨、防尘、防污染设施的专用预应力筋 工车间。若预应力工程量较小或无合适的场地时,也应设置有防雨、防污染的预应力筋 作工作台。不得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场地上进行预应力筋制作。

度、千斤顶长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对于镦头锚用钢丝,下料长度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单根钢丝受力均匀度,必须严格按照 程要求下料;对于钢绞线,下料要求虽没有钢丝那么严格,但仍应加以控制,可按下列公 计算: 亚

L=/+2(l++100mm)

L=l+2(l,+100mm)+l

式中:l一一构件的孔道长度(mm); l一一夹片式工作锚厚度(mm); l一一张拉用千斤顶长度(含工具锚)(mm)。 4.1.3钢丝、钢绞线及精轧螺纹钢筋的切断,应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 割。用电弧或乙一氧气切割,会使切割部位受高温加热而改变物理力学性能,难以保证 预应力筋的质量。 4.1.4下料完毕后,进行预应力筋的梳束、编束时,用锚具梳顺,钢绞线由锚具锥孔大 瑞穿入。锚具各孔事前需一一做好编号。注意:编号时锚具各孔与绞线编号一致。每隔 .0~1.5m绑扎一次,以使绞线顺直、等长,绑扎成束顺直不扭转,便于穿束,严禁在钢绞 线不顺直的情况下绑扎成束。 用连接器接长,分段张拉锚固的预应力束,各孔内绞线极易缠绕,对预应力束的梳

4.1.4下料完毕后,进行预应力筋的梳束、编束时,用锚具梳顺,钢绞线由锚具锥孔 端穿入。锚具各孔事前需一一做好编号。注意:编号时锚具各孔与绞线编号一致。每 1.0~1.5m绑扎一次,以使绞线顺直、等长,绑扎成束顺直不扭转,便于穿束,严禁在钢 线不顺直的情况下绑扎成束。 用连接器接长,分段张拉锚固的预应力束,各孔内绞线极易缠绕,对预应力束的权 编、穿束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挤压套的绞线在完成P型锚具(连接器周边槽)安

桥架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OJTG/TF81

后必须逐根编号,套人锚具(最好用梳 对应编号,具 立置应与锚具安装孔位保持一致。P型锚具与梳理锚具之间各绞线线形平顺,不得相互 缠绕,同时应采用扎丝对已梳理顺直的绞线逐段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m。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确保预应力筋平顺不扭结,绑扎牢固,使其在安装过程中不散索, 以保证张拉时各根预应力筋受力均匀

4.1.5为便于穿束过程中调整筋束,使具不发生扭转,在束两端安装上作锚、工其锚 时,不得使预应力筋交叉错位而相互缠绕;制束时应对每一根预应力筋进行编号,每根预 应力筋两端编号应相同。 4.1.6合格的预应力筋束应按编号整齐排放并进行临时防护,使验收合格的筋束得到 安善的保护,防止其在安装存放期间受损或被污染、腐蚀。 4.1.7对成品预应力筋进行验收,签发合格证,挂标志牌,是预应力筋质量控制的量要 昔施,目的是防止不合格预应力筋进人安装工序或将筋束装错孔号,一且预应力筋发生质 量问题,便于迅速查出原因

4.2管道、预应力筋与索安装

4.2.1为保证安装质量,应事 标在相应的结构钢能 定出曲线位置及线形并用钢筋托架固定,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就位后,必须用铁 丝将管道与钢筋托架固定,以防预应力管道偏离设计位置。该位置直接影响预应力筋的 束界、摩阻等,因此给出了 分件 工质量验收的检控项目

4.2.2波纹管接长布置在直线段是为了连接方便。为使连接可靠,其旋人长度应大于 00mm,并对其实施相应防护

4.2.3锚其安装时应位置准确,锚垫板轴线应与连接孔道管轴线章合,否则在安装于 行顶时容易造成位置偏差和轴线夹角偏差。张拉时,不仅预应力损失较大,还会出现预应 力筋在张拉端的锚垫板下被拉断,这是由于锚垫板平面与预应力筋轴线不垂直,造成预应 力筋截面偏心受拉导致绞线折弯受力严重不均,受力大的因损伤而届服。因此特别要求 锚具(锚垫板)及千斤顶的安装轴线应与预应力筋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2.4凡是利用螺母锚固的锚具,一般是张拉至规定应力时,在带负荷状态下打紧螺 母。如果螺纹配合过紧或有碰伤可能会拧不动,故要求在安装锚具之前逐个检查螺纹的 配合情况,保证在错固时能顺利拧紧。

4.2.6预应力束穿束时应整束穿人,注意前端封头,以便于导向穿束,严禁扭转。若遇 阻力,可前后拖动(平动),或牵引。 对于预应力筋长度较长、整束根数较多的现浇预应力构件,可采取以下方法:钢绞线 下料完毕后在其一端套人锚圈作为梳束工具(也可用限位板),用砂轮锯将该端钢绞线各 根端头切割20~30cm,但保留中心一根钢丝,将中心丝穿人具有与锚具相似位置孔的牵 引螺塞后再镦头,镦头直径大于牵引螺塞孔的直径,以满足整束穿束时拖动绞线平动的要 求。牵引螺塞上各孔距略大于钢绞线中心丝直径,镦头后的整束钢绞线通过牵引螺塞与 螺旋套连接,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绞线穿束前钢绞线端头(包括切 割部分)须用胶带缠绕保护,防止穿束过程中钢绞线端头散索。将牵引螺塞与螺旋套连 接,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由卷扬机缓慢牵引整束绞线平动完成整束穿 束。若受场地限制可利用转向滑轮,也可增加卷扬机。钢绞线牵引时应采用锚圈边梳理 边绑扎,绑扎间距宜为1.0~1.5m。在穿束过程中,注意克服预应力筋与波纹管的摩阻, 便于对系统的保护

4.2.7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均应调整两端长度,以满足张拉工 的操作需要。对外露部分进行临时防护,防止其在施工中被雨水、尘土、混凝土、水泥浆 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腐蚀。

4.2.8斜拉索的安装

1平行钢丝斜拉索安装前应根据塔高、系长、索童、斜度和风力等因素计算其安装过 程中锚头距索管口2.0m、1.0m,距锚板0.70m以及锚头带锚环时的牵引力,以综合选择 架设方案和设备。斜拉索抗振约束环和减振器未安装前,必须确保索管和锚端防水、防腐 和防污染。 2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安装前,需在桥面适当位置安装钢绞线放线架、导向轮、切割工 作平台以及切割和头的相关设备;在塔柱外索鞍两侧附近安装工作平台和起吊设备。 3HDPE外套管起吊时,不准在未加支垫保护的桥面上拖拽,与其有连接关系或成 套关系的所有部件均须与其临时固定。HDPE管临时固定时,应保证其两端距梁上预埋 管口和塔上锚垫板各留出1m左右空间。起吊过程中,其下方严禁站人。 4施工中不得损伤索体保护层和锚具外螺纹。应保护拉索不被腐蚀、加热、磨损和 其他不利影响。 5锚具和钢绞线组成无粘结斜拉索,要保证能对钢绞线实行单根更换,否则被视为 不合格。

5.0.1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梁体强度,而龄期影响弹性模量,进而危及梁体变形。张 拉前混凝土表面特别是锚垫板附近若有蜂窝及其他缺陷,应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处理,必要 时对密实度进行抽检,处理完毕后方可张拉。这样做的原因是:张拉时,锚垫板周围受力 复杂,拉应力大,倘不密实易造成混凝土裂纹,甚至爆裂

5.0.2两端张拉工艺是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两端同步或先一端再另一端张拉的工 艺,适用于较长的预应力筋束。对于两端同步张拉工艺,有利于力的传递,施工效率高,但 古用设备多,实施难度较大;对于两端先后张拉工艺,虽然两端锚垫板处有效预应力可达

同步或先一端再另一端张拉的

5.0.2两端张拉上艺是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两端问步或先一端再另一端张拉的 艺,适用于较长的预应力筋束。对于两端同步张拉工艺,有利于力的传递,施工效率高,但 占用设备多,实施难度较大;对于两端先后张拉工艺,虽然两端锚垫板处有效预应力可达 倒相等,但效率低。在孔道壁光滑(如金属波纹管孔道)、孔道长度不长、管道曲率半径较 大,及锚具回缩应力损失较大的情况下,一端张拉比较有利,而且它张拉次数少,施工简 更,成本低,更能满足结构的特殊要求,但需准确地计算孔道反摩阻和预应力筋回缩。采 用一端张拉时,由于管道摩阻的作用,摩阻力集中在一端的锚、夹具和千斤顶上,朝固定端

失影响长度S

5.0.4见本规程条文说明4.2.3。

5.0.5预应力筋张拉前,应进行调束,以保证张拉锚固后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 尚严重不均,必然影响同断面有效预应力分布,导致部分单根钢绞线张拉时届服断裂,在 使用阶段出现工程病害。

5.0.6预应力筋的张拉,应采取多顶同步分级张拉工艺,使梁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 受力均匀、对称且同步。施加预应力后,各束受力不均匀度好,不会发生像传统逐束张拉 时,梁体受到偏心力矩发生弯曲扭转的情况,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对称、同步,受力均匀,不 产生有害变形。 张拉施工时,各张拉机具应在保压持荷均达到稳定后同步放张。为排除混凝土的弹 性压缩不均、预应力筋回缩及锚具变形不均等对张拉后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而产生同断面 有效预应力不均匀,采用设计规定的分级张拉程序,尽量消除各束预应力损失不均带来的 有效预应力偏差。必要时可测出全断面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求出张拉顺序影响系数,校正 张拉应力,以消除先后张拉影响

服极限,此时预应力筋处于弹性状态,经多次张拉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 钢丝、钢绞线无屈服台阶的预应力筋在张拉时,应考虑对预应力筋进行超张拉。对于 竖向束等短束,主要根据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情况来调整 张拉应力,必要时采用低回缩值锚具;对于长束、环形束,主要根据摩阻损失情况来调整张 拉应力。确定张拉应力时必须考虑预应力筋束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最大张拉应力不 允许超过其屈服强度的0.94倍。 对于端部设有锚圈(有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小于张拉应 力;对于端部不设锚圈(无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等于张拉应力。 端部设有锚圈的锚具,张拉时,张拉应力最大值一般不得超过0.8fk;端部不设锚圈的锚 具,张拉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fk。也就是说,梁的张拉应力一般不应超过0.8fk,梁的 张拉控制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f起

5.0.8明确张拉控制应力

5.0.9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的主要原因是,同束中各单根钢绞线或钢丝受力 不均匀,而受力不均皆由其梳、编与整束安装不规范所致。如果在梳束、编束、穿束时严格 享照本规程施工工艺进行,则各单根钢绞线、各单根钢丝受力不均匀度完全可以控制在 ±5%以内,张拉应力最大值为0.8fk,能够保证各束张拉后的受力不均匀度,并且张拉中 同一断面的断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张拉中一且出现断丝,必须检查认定,确定原因。 若绞线不合格则换绞线,锚具不合格则换锚具;若梳、编、穿束存在问题,则必须全部退锚 重新穿束。 若有断丝现象发生,其他未断丝绞线有的可能已经屈服失效,有的达到极高的应力 值,即使经长期衰减后仍然大于其疲劳强度(0.65f),在使用阶段受到汽车等活载作用 将导致钢绞线卓期疲劳断裂,造成梁体下挠甚至跨瑜。这在连续刚构桥中尤为明显,因此 必须对断丝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消除预应力筋早期疲劳而导致的工程隐患。 同束有效预应力过大,将影响单根绞线使用寿命:过小,则有效预应力不足,造成材料 浪费。由于钢绞线和钢丝的屈服点为其抗拉强度的0.85倍,对应张拉应力为0.8f(考 虑到张拉中单根钢绞线受力不均匀,0.8/0.85=0.94,即为屈服强度的0.94倍),经绞线 回缩和锚具压缩等损失后,有效预应力一般不会超过0.7f%。同时考虑到现有施工条件, 同束中各钢绞线有效预应力偏差控制在±5%(10%)的范围内,经装减后使用阶段有效 预应力一般不超过0.6f,由活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可取0.05f,因此在活载作用下绞线的 有效预应力不超过0.65fk,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5.0.10预应力筋张拉锁定后夹片应平整,一般不允许有错位,特别在无粘结筋中更不 许。因为错牙影响夹片对预应力筋的咬合面积,如果错位,将使咬合力减小,从而影响 筋束的锚固效果,甚至发生滑丝的危险。 5.0.11切断后,要求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是为了确保不滑丝,且便于封 而麦不小王200mm具为了俩于今后换枣

5.0.10预应力筋张拉锁定后夹片应平整,一般不允许有错位,特别在无粘结筋中更不 许。因为错牙影响夹片对预应力筋的咬合面积,如果错位,将使咬合力减小,从而影响 筋束的锚固效果,甚至发生滑丝的危险。

5.0.13后张法或先张法的预应力筋锚固后,如需要放松,都必须使用专门的放松设 备,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缓慢地放松。禁止在预应力筋存在应力的状态下将其切断。张 立铺固后需要放松预应力、索力的,应有可靠的放张方案和详尽的放张记录。 先张法预应力筋的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 放张:对承受轴心预压力的构件,所有预应力筋应同时放张;对承受偏心预压力的构件,应 先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小区域的预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当不能 安上述规定放张时,应分批、分级、对称放张。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放张,宜在工作锚上安装拆锚器,采

用小型于斤顶逐根放张。

5.0.15平行钢丝斜拉索宜采用整体张拉,张拉施工的设备和方法应根据设计的索型、 锚具、布索方式,塔和梁的构造确定,其张拉的顺序、级次数和量值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斜 拉索锚固时不宜在锚环与承压板间加垫,需要加垫时,其垫圈材料和强度应符合承压要 求,并应设成两个密贴带扣的半圆。 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建议采用单根钢绞线张拉到设计值。在张拉过程中,一索张拉完 成后,通过检测各单根钢绞线索力,确定其张拉顺序影响系数,再进行单根张拉,保证各单 根绞线拉力不均匀度满足设计要求。也可采用如下方法:单根钢绞线上埋设传感器,将埋 设传感器的首根钢绞线张拉到设计值,以此作为张拉应力基准,以后各根绞线按此基准张 拉,以受张顺序影响各不相同的张拉应力张拉到位

5.0.17吊索的张拉及加载必须根据主梁和主缆的刚度、自重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的 方法得出最佳加载程序。整个张拉过程中,必须对索塔的变形、主缆线形、吊索拉力和伸 长量、主梁标高、应力进行严格的检测记录。

6.1.1本规程强调检测的目的是控制预应力与索力张拉施工的过程,即通过检测张 苗固后锚下有效预应力与有效拉力的大小,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施工工艺和 去,以严格梳编穿束控制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以全程跟踪并控制张拉,使有效预 力与有效拉力的大小和同断面不均匀度符合精度要求。

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走热图

对连续梁桥,由于按节段挂篮施工,采用连接器,每一节段短,连接器由周边P型锚 进入中心锚具,绞线易打绞,必须严格梳编穿束,否则不均匀度偏差将十分严重,故应加大 检测频率(不得小于20%)。 对连续刚构桥的跨中节段,合龙前后必须实行全面的检测。合龙段筋束长、贯穿节段 多,加之每束绞线根数多,易发生相互缠绕而导致有效预应力不均。为确保合龙段预应力 施工质量,必须加大对边、中跨合龙段的检测控制力度

进行摩阻和回缩测试,并控制限位板尺寸。 对体外筋、环形筋、无粘结筋、竖向筋和负弯矩段筋,由于有效预应力建立困难,影响 大,其检测频率不得小于15%。 斜拉索、吊索和系杆索施工难度大,要求精度高,应加大检测频率(不得小于15%)。

1预应力检测内容 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预应力的实际损失值直接影响到有效预应力的大小,为使 须应力张拉时有比较准确的张拉控制应力,应进行现场摩阻测试。 2)通过现场检测控制,避免因张拉不当引起的梁体不利变形,确保有效预应力充分 专递,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2索力检测内容 索张拉时,进行跟踪控制,使之达到同步要求;进行索力检测,控制有效拉力同断面大 小和不均匀度

预应力筋张拉后,24h内进 及时进推录到铺:系张 ,达到张拉质量控制的目标。

张拉直接影响有效预应力大小和同断面的不均匀度,其控制频率应与预应力检测频 率一致:一般桥梁不宜小于10%;对于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等重要桥梁应加大控制频率 (20%),确保张拉操作人员的工作和张拉器材的使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注:设计张拉力4296.6kN

注:第1顶和第2顶的张拉力为4296.6kN

注:设计张拉力5273.1kN

第1顶和第2顶的张拉力为527

以上数据说明,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认真操作,完全可以达到本规程所提出的张拉 控制指标

张拉力 50% 60% 70% 80% 90% 100% 第1顶(kN) 2 750 3 300 3 850 4 400 4950 5 500 第2顶(kN) 2 742 3 270 3 955 4 457 4 942 5 467 第3顶(kN) 2 750 3 300 3 850 4 400 4950 5 500 第4顶(kN) 2 722 3 262 3 902 4 409 4 933 5 471 差值(kN) 28 38 105 57 17 33 误差百分比 1. 02% 1. 15% 2.65% 1.28% 0.34% 0.60%

注:第1项和第2顶的张拉力为5500kN.第3顶和第4顶的张拉力为5500kN

第1顶和第2顶的张拉力为5530kN.第3项和第4顶的张拉力入

以上数据说明GB/T 51347-2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扫描),索力的张拉控制精度是必要而且可

1有效预应力检测控制 f=1860MPa,公称直径为15.2mm的钢绞线,是目前预应力工程中应用最广泛、效 果最佳的预应力筋。 大量实测资料显示,对于fk=1860MPa,公称直径为15.2mm的单根钢绞线,当设计 张拉控制应力为0.7f时,对应的有效预应力应为168kN;当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k 时,对应有效预应力为178kN。对于其他型号的钢绞线,其有效预应力根据设计的张拉控 制应力,通过试验、计算确定。 对于大小允许偏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修订稿)规定,无粘结筋张拉锚固后 有效预应力大小偏差为±5%。对于不均匀度允许偏差,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的规定,张拉应力最大值为0.8f,其对应屈服强度 为0.85fk,留有5%考虑各单根绞线受力不均匀度。为了留有余地,本规程用4%考虑不 均匀度,相对80%而言正好为5%。因此同束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和不均匀度允许偏差为 ±5%。 同束有效预应力检测的传统方法是在钢绞线上贴应变片,但其可靠性差、精度低,并 受贴片水平影响。也可采用割断钢绞线安装力传感器进行测试,但存在价格、安装、安全 等问题。 对整束有效预应力检测,传统方法是于锚下理设空心式传感器来检测同断面有效预 应力。目前普遍采用钢弦式压力传感器,但其对安装要求高,否则测试误差很大。 预应力张拉锚固自动检测控制仪能准确测出单根钢绞线和整束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 应力(精度达到1.5%FS),并且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分析其不均匀度。该测试仪器已 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对检测过程中有效预应力偏小的预应力筋,可以对其进行补张。对有效预应力偏关 的预应力筋.严禁进行放张,因为如果放张后使带有夹痕的预应力筋进入应力区,将导到

同桥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

桥架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F81一2009

平行钢丝束不能进行单根检测调整,必须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进行不均匀度控制,再进行 整束检测。 张拉施工可采用整束检测来控制。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梁体承受很高的应力,若预 应力不均度过大将使应力重新分配,改变其合力作用位置,带来附加弯矩,产生有害变 形,随着梁体收缩螨变,情况将更加严重,危及结构安全。 2索力检测控制 索力检测控制可用频谱仪,也可用预应力张拉锚固自动检测控制仪。 对斜拉桥、悬索桥和系杆拱桥的索(平行钢丝束),锚固后不能进行单根钢绞线检测 调整,只进行同断面有效拉力检测,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尤其是张拉跟踪控制)进行不 均匀度控制,在张拉施工阶段能够满足本规程+2%的要求

7.1.1在规范的施工工艺下GB 50495-201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按照预应力筋检测控制要求,判断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和 不均匀度是否满足要求,以防止预应力筋出现断丝、疲劳,确保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7.1.4由于张拉施工质量验收是本规程第一次提出,为便于全面实施,在确保质量的 前提下,参照相关标准,将检验评定合格率规定如下:后张法管道安装位置偏差、摩阻大小 及张拉控制精度等合格率不得低于85%;有效预应力、有效拉力大小和不均匀度合格率 不得低于90%

强调施工跟踪控制,过程分批验收,最后汇总验收。同断面有效预应力与设计 相符,各单根钢绞线应力均匀,则证明预应力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同断面中根数不相同的 整束预应力筋,对其有效预应力平均值进行评价,以判断在整个梁体中同断面有效预应力 大小和不均匀度是否满足要求;若符合要求,则整个梁体的预应力大小及布局符合要求, 梁体不利变形小,梁的预应力施工符合标准。 通过整桥预应力施工质量评估,整个工程的验收有了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依据。 通过对同束有效预应力、同梁同断面有效预应力大小和不均匀度的检测控制,保证筋束使 用寿命和桥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因预应力施工不当而造成的梁体下挠和腹板裂纹。 通过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整座桥的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建立全面的桥梁预应力 施工验收评估体系。

7.2.2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和斜拉桥,其预应力、索力要求高影响大,施工技术性很 强,因此需当日提供检测报告,及时分析其张拉施工质量,便于迅速采取调控措施,确保质 量。其综合分析报告要针对预应力与索力大小和不均匀度、张拉同步控制等,可人工编 写,亦可采用计算机系统编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