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49-2017 SMA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22/T 349-2017 SMA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2/T 349-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88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2509
下载资源

DB22/T 349-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349-2017 SMA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8.7.1施工中严禁产生纵向冷接缝。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 mm~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3.7.2横向施工缝应采用平接缝,切缝时间宜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时,切割后应用水将接缝处冲洗 干净,干燥后涂刷粘层沥青。 3.7.3横向接缝位置应用3m直尺检测。接缝处摊铺、碾压应按JTGF40有关规定执行,并加强接缝 处的平整度控制

路面施工结束后,应待路面自然冷却,温度降至不高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如急需 时,应酒水冷却。

9.1.1SMA路面所用材料质量检查项目及检查频度应符合表21要求。各项指标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 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均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DB21/T 3163-2019 辽宁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评价规程,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

表21SMA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

DB22/T 3492017

注1: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场时按“批”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 注2:"随时”是指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其检查频度可根据材料来源及质量波动情况由业主及监理确定;“应时"是指 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频度,

9.1.2施工设备应满足SMA面层施工的要求,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1.2施工设备应满足SMA面层施工的要求,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1.3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应加强下列几方面的管理:

a) 矿粉的加入量: b) 纤维的添加时机和添加量; c) 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及出厂温度。 9.1.4 应重视压实控制,不得片面追求平整度和表面构造而降低压实度。 9.1.5 SMA路面的碾压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控制: a) 碾压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 b) 对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接头处,要进行特殊处理;对匝道及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等摊铺机和压 路机难以按正常施工工艺操作的部位,要辅以小型机械或人工仔细操作; c) 各工序应由机械连续稳定地操作,避免人工修正; d) 所有机械不能在未冷却硬结的路面上停留。压路机从开始碾压进入工作状态后不得随意停机休 息,直至施工结束。 V 9.1.6 施工中如出现“油斑”等现象,应仔细检查纤维添加的方式、数量、时机,是否存在漏放现象, 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等,“油斑”处应予以铲除,并重新摊铺。 9.1.7沥青混合料拌合站质量管理和检查按下列规定进行: 高速公路施工时应采用具有自动打印装置的拌和机,并逐盘打印各个料仓供料数量及拌和温 度;一级和二级公路施工时,如拌和设备不具有自动打印装置应做认真记录,以随时检查称量 是否符合要求,打印及记录结果应保存备查; b) 每天混合料拌和结束后,应统计当天出库的纤维总量,并填表备查,以控制纤维用量; C)混合料的检测频度及质量要求见表22。

DB22/T 3492017

表22SMA混合料的检测频度和质量要求

注1:单点检验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个测点的评价证据,一组试验(如马款尔试验、车辙试 验)有多个试样时,报告值的取用按JTGE20一2011的规定执行。 注2:对高速公和一级公路,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应进行总量检验和抽提筛分的双重检验控制,互相校核,油石比抽 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

.1.8现场铺筑的质量管理和检查按下列规定进行: a)随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DB22/T 3492017

a)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b)沥青材料、纤维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JTJF40和本规范的要求; c)路面的平整度等均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要求。 9. 2. 2检验评定实测项目见表 24。

表24SMA路面交工验收质量标准

A. 1目的与适用范围

DB22/T 34920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沥青与集料的低温粘结性试验

A.2仪器和材料技术要求

A.3.1.1按图A.1将铁架放好,并在铁架下方放置底座,将钢板反扣于底座上,调整铁架平台高度至钢 板平面距离为500mm。将铁架及底座调节水平,并使用悬挂圆锥体确定集料回收槽与钢板的位置,钢板 的位置应使自铁架平台上落下钢球时恰好跌落在钢板的正中央。此位置调整好后不得移动。 A.3.1.2将碎石先用4.75mm、9.5mm标准筛过筛,再使用特制的6mm、8mm筛过筛,从粒径6mm~ 8mm与8mm~9.5mm的碎石中取出接近立方形状规则的碎石100颗,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 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A.3.1.3将200mm×200mm的钢板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预热备用。 A.3.1.4按JTGE20一2011中T0602沥青试样准备方法加热沥青;然后取出钢板,放在平台上,使用水 准尺从四个方向控制钢板处于水平状态,立即向钢板中浇灌沥青40g,然后放置在混凝主振动台上高频 振动20S,以使沥青在钢板表面形成1cm的均匀薄膜。保持钢板不动置室温中冷却,使用固定方格网均 匀地放上10排,每排10颗,共100颗准备好的碎石。碎石与碎石之间的间距应大体均匀。 A.3.1.5将钢板连同摆好的碎石一起,放入60℃烘箱中加热5h,使碎石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再放

DB22/T 3492017

图A.1沥青与集料低温粘结性敲击试验仪示意图

从冰箱中取出钢板,按上图放在铁质底座的表面,将钢板粘有沥青碎石的一面朝下,正对集料回收 漕,未粘试样的面朝上;将钢球置于平台边缘,轻推钢球,使钢球从铁质平台落下,恰好跌落在钢板反 面的中心,观察钢板受钢球冲击振动后碎石被振落的情况

计算被振落的集料数量占总集料数量的百

同一试验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DB22/T 3492017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方法

B.1.1本方法适用于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 B.1.2本方法未规定内容,应按JTJF40规定执行。

B.2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方法

初试级配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取具有代表性的集料和矿粉,按JTGE42一2005规定的方法进行筛分:; b) 调整各种矿料的比例,以4.75mm(若SMA10则以2.36mm)筛孔通过量为变化点调整三个矿料 级配,筛孔的通过量分别为接近中值及中值±2%,这三个级配的矿粉数量宜相同,使0.075mm 通过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同时还要求合成级配在级配范围内,且较多筛孔的通过量接 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 c)按有关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各种材料的相对密度,其中集料为毛体积相对密度,矿粉为表 观相对密度,测定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有困难时,允许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并按公式 (B.1)计算初试级配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s。

100 Ysb (B. 1) 12 不得翻印 式中: Ysb 全部矿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 各级矿料所占的比例; —各级矿料相对密度。 3.2.3把三个初试级配过4.75mm(SMA10为2.36mm)筛,然后分别测定筛上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图B.1SMA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DB22/T 3492017

P + P, +...P YCA= P+P+... Pm Y

P + P, +...P. YCA= PP.P m

本标准餘 YY2m 式中: Ym 各级粗集料相对密度, 不得 2.4按以下步骤进行初试级配混合料试验: 选择油石比。根据初试级配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sb的大小,参照表10选择初试油石比, a) 使其接近规定的最小油石比; b 按照选择的初试级配和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三个初试级配各做一组,每组不少于四个, 个用溶剂法(也可用真空法)测最大毛体积相对; c) 至个用表干法测毛体积相对密度分别按公式(B.3)、(B.4)、(B.5)、(B.6)计算马歇尔 VFA

DB22/T 3492017

按ITGE20一2011的规定测得的沥青混合料最

a)确定配合比的原则为: 1)混合料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MAmix)不大于粗集料的松装间隙率(VMApRc); 2)矿料间隙率(VMA)应符合表13的规定。 b) 从三个初试级配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级配。若不止一个级配符合要求时,以四个体积指标适宜、 力学指标较好且施工容易控制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若没有符合要求的级配,可选择VCADRC 大于VCAmix且矿料间隙率VMA接近规定值的级配,再调整矿料级配(增加粗集料),使之满 足要求;若调整级配后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应更换一种或几种集料重新设计; C) 根据所选择的设计级配和初试油石比试验结果,以油石比0.2%~0.4%为间隔,调整四个以上 不同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和步骤与初试级配相同,一组试件不宜少于4个~6 个; 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验稳定度和流值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e) 计算试件的各项体积指标,根据设计空隙率并结合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来确定最佳沥青用 油羽E 量(OAC); f)确定SMA的配合比,其各项指标应符合表13的规定。

DB22/T 3492017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成型试验

C.1.1本方法适用于旋转压实法成型中150或Φ100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SMA结构 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及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使用。 C.1.2本方法也适合于在试件成型过程中测量剪切应力的变化,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性能。

上压盘、底座、测力装置和压力传感器等组成。必要时可配置剪切应力测试系统和压头加热系统。具体 要求如下: a)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有安全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制 开关; b)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土18kPa; c)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其 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设 定值的土0.02°。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土0.5r/min; d)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试验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 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能; 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7.5mm,洛氏硬度至少为HRC48~HRC57,试模内壁 应足够光滑(粗糙度Ra0.4μm)。Φ150试模内径为149.90mm~150.00mm,Φ100试模内径 为99.90mm~100.00mm,高度不小于250mm;人 g)上压盘和底座应采用钢材制造,洛氏硬度宜为HRC48~HRC55.Φ150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直 径尺寸为149.50mm~149.75mm,Φ100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直径尺寸为99.50mm~99.75 mm,上压盘和底座与混合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上压盘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一次,试模内 径和压盘外直径之差应小于0.5mm。 0.2.2 旋转压实仪应具有自动测定试件高度、旋转次数及对应高度的记录和显示功能,精确至0.1mm。 同时应配备标定装置,对内旋转角、垂直力和试件高度测量装置宜每半年自校一次,旋转转速宜每年自 校一次。 /V C.2.3脱模仪。 C.2.4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C.2.5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C.2.6天平或电子秤,感量不大于0.1g。 C.2.7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 分度值1℃。 C.2.8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等,

C.2.4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C.2.5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C.2.6天平或电子秤,感量不大于0.1g。 C.2.7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 分度值1℃。 C.2.8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等。

DB22/T 3492017

C. 3. 1 标定步骤

C.3.1.1确定试验条件,加载装置垂直压力为600kPa土18kPa,压实转速为30r/min土0.5r/min。 C.3.1.2将试模、上压盘、底座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的表面清理干净。当试模内壁或者上压盘、底座 接触混合料的表面处有划痕或损坏时,不得再使用。 C.3.1.3检测内旋转角有加热和室温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宜选择加热方式,即开始检测前将试模置1 50℃土5℃的烘箱中加热不少于45min,内旋转角测量装置无需加热。室温检测时试模不需加热。 C.3.1.4按B.3.3的步骤准备好旋转压实仪,按照该仪器的说明书设定旋转次数。 0.3.1.5将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组装好,放进试模中,将仪器探头或参考基座适当定位以测量底部内部 角和顶部内部角。将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注意试模和旋转压实锤对中。 C.3.1.6开始旋转压实,使试模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一起作旋转运动。旋转时宜符合以下条件:产生 的偏心距e为22mm,力矩M(即eXF)为466.5N·m土10N·m。 0.3.1.7旋转到设定次数后,停止压实,待旋转压实仪上压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试模中取出内旋 转角测量装置。记录测定结果,准确至0.01°。 .3.1.8不断调整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位置,按照B.3.1.4~B.3.1.6的步骤分别测定底部内旋转角abi 和顶部内旋转角ati,底部内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分别测定3次。如果分别测定的3个底部内旋转角(或 顶部内旋转角)差值大于0.02°,则应重新测定。取3个底部内旋转角abi的平均值为底部内旋转角ab; 取3个顶部内旋转角ati的平均值为顶部内旋转角at。取ab和at平均值为有效内旋转角ae。ab和a t差值不宜大于0.02°;有效内旋转角ae应该满足设定值的土0.02°要求。

C.3.2.1按照JTGE20一2011中规定确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 玉实在常温下进行。 0.3.2.2按照JTGE20一2011中规定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取代表性的沥青混合料,当混合料温度符合 要求时,可直接用于成型。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按照JTGE20一2011中规定方法进行混合 料的拌制。

DB22/T 3492017

.3.3.8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放人旋转压实仪申,启动计算机(或控制面板),设定各试验参数, 开动旋转压实仪,将压实锤头降下,直至施加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土18kPa。旋转压实仪将按照设置的旋 转次数开始自动成型试件。 0.3.3.9试验过程中自动连续记录不同压实次数下的试件高度,并显示垂直压力。根据需要还可以测 定、记录旋转压实过程中的剪应力。压实结束后,按照压实仪的提示恢复压实仪的旋转角,升起旋转压 头,从旋转压实仪中取出试模。 C.3.3.10刚成型好的热试件不宜马上脱模,需在室温下适当冷却。当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可以采用电 风扇降温约5min~10min后再进行脱模。对于需要继续进行性能试验的试件,同时空隙率又较大(如 大于7%)时,冷却试件宜延长15min以上。脱模后揭去垫在试件底面和顶面的圆形纸片。 C.3.3.11根据需要可按照JTGE20一2011中规定方法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等参数。 0.3.3.12用于测定试件体积参数时平行试验一般不少于4个,用于其他试验平行试验试件个数按相关 规定确定。

Px= h,××(d /2)3 5×10

式中: Px 不同旋转压实次数下的试件密度(体积法),g/cm; 沥青混合料试件质量,g; m h——不同旋转压实次数下的试件高度,mm;

C.4.2按照式(C.2)计算:不同旋转压实次数下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取3位

不得翻印 式中: 最终成型试件高度(仪器显示试件的高度),mm

报告应该包括旋转压实仪的有效内旋转角、垂直压力、旋转速率、混合料拌和成型温度等参数

DB22/T3492017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重复性的允许误差,当集料公称最粒径小于或等于13.2mm时为平均值 的0.9%,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3.2mm时为平均值的1.4%。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再现性的允许误 差为平均值的1.7%

DB22/T 3492017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

D.1.1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冻融循环,测定混合料试件在经过数个冻融循环 前后的劈裂抗拉强度比,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25℃,加载速率为50Ⅱ n/min。 D.1.2本试验采用马歇尔击实法成型的圆柱体试件,击实次数为双面各50次,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得 大于26.5mm

DB22/T3492017

.3.9将第一组试件与经历5次冻融循环后的第二组试件同时浸入温度为25℃±0.5℃的恒温水槽申 不少于2h,水温高时可适当加入冷水或冰块调节。保温时试件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mm。然后再次按JT GE20一2011的规定方法测定试件的直径及高度,准确至0.1mm。测试完成后将两组试件再次浸入温度 为25℃±0.5℃的恒温水槽中不少于1h。 D.3.10取出试件立即按JTGE20一2011中T0716的方法用50mm/min的加载速率进行劈裂试验,取得试 验的最大荷载。

D.4.1劈裂抗拉强度按式(D.1)和式(D.2)

D.4.2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按式(D.3)计算

式中: TSR一—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 Rr2——5次冻融循环后有效试件劈裂强度平均值,MPa;

DB22/T 3492017

D.5.1每组试验的有效试件不得小于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数据与平均 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件数目r 为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 D.5.2试验结果均应注明试件尺寸、成型方法、试验温度、加载速率。

DB22/T 3492017

E. 1 且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SMA马歇尔试件或取芯试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即渗水系数,间接反映混合料的空隙 率大小与透水情况。也可用于其他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测定。

检查仪器及相关附件,标准击实试件可不处理,路面取芯试件应形状规则,与下层分开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并量取试 件厚度。

关附件,标准击实试件可不处理,路面取芯试件应形状规则,与下层分开,并量取试

E.4.1将试件周围清理干净,涂上凡士林或腻子,放入充气轮胎内。 E.4.2给轮胎充气,使轮胎与试件及外壁紧密接触,盖上盖子,倒置后放上密封圈(如果取芯试件高 度太低,加上高度补偿块),把组合好的渗水试验仪底座压上并固定。 E.4.3关闭细管下方的开关,注入水,总量为600ml。( E.4.4迅速将开关全部打开,水开始从细管下部流出,待水面下降至100m1时,立即开动秒表,每间 隔60S,记录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500m1时为止。测试过程中,如果水从底座与密封材料间渗出,说 明底座与试件密封不好,应重新操作;如果水面下降很慢,从100ml开始,测定3min的渗水量即可停

式中: 路面的渗水系数,ml/min:

式中: 路面的渗水系数,ml/min:

V一一第一次读数时的水量,ml; Vz一—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ml; ti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s; t²→第≠次读数时的时间,s。

DB22/T 3492017

Vz一一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ml; E.6报告 E.6.1配合比设计检验时,试件的配合比应与设计配合比相同,用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渗水系数值 并注明试件的空隙率。 E.6.2SMA路面渗水系数检验时,试验频率和评定方法应按本标准相应规定执行。

E.6.1配合比设计检验时,试件的配合比应与设计配合比相同GB/T 26332.8-2022 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8部分:激光光学薄膜基本要求.pdf,用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渗水系数值 并注明试件的空隙率。 E.6.2SMA路面渗水系数检验时,试验频率和评定方法应按本标准相应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