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469-2017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

TCECS469-2017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3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756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469-2017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

(5)教育与维护:在城市公共区域,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资金 进行雨水管理技术措施的实践与维护,并教导人们如何将雨水 理技术措施应用于私有场地区域;达成合法的协议来保障长期 施与维护。

低影响开发雨水要实现对雨水的渗、蓄、用、排,其设计重现 标准不应比采用低影响开发前的标准降低

本条规定了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

设计是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此阶段,应 对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 计,统筹考虑建筑、小区道路、小区绿地、景观水体等,明确低影响 开发设施的选取与设施布局、规模计算方法等,更好地指导后续施 工建设。 低影响开发强调城镇开发中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 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GB/T 37368-2019 埋地钢质管道检验导则,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 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 制,减少面源污染

4.1.5本条提出了雨水利用的优先水源建议

建筑与小区内的屋面雨水和绿地雨水径流水质相对较好,「 小区道路、广场的径流污染较严重,水质较差。因此为了保证雨 回用水质,减少雨水处理工序和成本,雨水利用的水源优先采用 面、绿地等污染较轻的汇水面径流,并宜设置初期弃流措施

本条规定了雨水渗透设施的设计

雨水渗透设施特别是地面下的人渗使深层土壤的含水量人为 增加,土壤的受力性能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 建设雨水渗透设施时,需要对场地的土壤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以便 正确设置雨水渗透设施,避免对建筑物、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本条中具体安全水平距离的取值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项目 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当无法确定具体值时,可参考《建筑与 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一2016中第6.1.5 条提出的“埋在地下的雨水渗透设施距建筑物基础边*不应小于 5m,且不应对其他构筑物、管道基础产生影响”。

4.2.1本条规定了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4.2.1本条规定了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4.2.2本条规定了竖向设计的基本

场地竖向设计与合理组织地面排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白

竖向设计是低影响开发策划的基础。 3竖向设计时,需要尽量遵循雨水的重力流原则,利用竖向 条件组织雨水径流,将高处的雨水逐级汇入低处的低景影响开发设 施内。 5为了便于道路上的雨水排入临近绿地中,在低影响开发设 计时,需要降低绿地标高,特别是道路旁布置有下沉式绿地的地 段,在竖向上应高出绿地标高100mm以上。道路路*石的设计 需要根据道路通行功能情况确定,如人行道路*石可设置为平路 *,即路*石与道路边*平接,无高差;车行道路*石可设置为* *石,即路*石高于道路边*,并结合路面排水坡度在需要有水进 入绿地的区域设置开孔的**石。为了防止绿地内长时间积水, 绿地内应设置雨水排放设施,例如雨水口、排水盲沟。 8为了防止低处积水,在竖向设计中,需要重点核查低洼区 域的标高,详细计算降水蓄水范围、蓄水深度,设置超标雨水排水 出路。

4.3.2本条规定了建筑与小区中建筑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基本要 求。 1绿色屋面应根据植物在不同建筑高度的适应性和成活情 况,在不同的建筑屋面高度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可采取雨水 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 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 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屋面雨水断接是指改变屋面雨水径流的途径,将其雨 水*管引入建筑物周边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高位花坛、雨水花 园、雨水桶等)。建筑屋面雨水断接分为建筑外排水断接和建筑内 排水断接。建筑内排水断接需要切断雨水管,穿墙打洞引出雨水

管,需要建筑与结构专业配合。屋面断接应与后续设施建*良好 的衔接关系,对多、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进行消能处理,调整地面 高程和坡度避免侵蚀土壤和损坏植被,合理配置植物。 4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 水池以及景观水体等设施, 5当建筑屋面高度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 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楼层建筑屋面的雨水径流,即借助重力供水 而节省能量。高层建筑的雨水*管如果采用断接方式,则应该考 虑缓冲设施,保证安全。

而节省能量。高层建筑的雨水*管如果采用断接方式,则应该考 惠缓冲设施,保证安全。 4.3.3本条规定建筑与小区中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车行道采用透水铺装时,路面透水铺装的材质强度应符合 相应道路的荷载等级要求。

4.3.3本条规定建筑与小区中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车行道采用透水铺装时,路面透水铺装的材质强度应符合 相应道路的荷载等级要求

4.3.4本条规定建筑与小区中绿地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基本要求

1市政雨水管渠与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 施都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城市水系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设计中的 溢流排放系统与市政雨水管渠系统有效衔接,是超标雨水径流有 效排放的重要途径。 4道路雨水径流进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前的预处理设 施可选择前置塘、植草沟、沉淀池等,通过预处理设施的处理,可以 防止雨水径流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当绿地下有雨水收集系 统时,可有效保证雨水回用水质。 5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的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雨水径流水质 等进行选择,选择耐旱、耐淹、耐污、耐盐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4.3.5本条规定建筑与小区中停车场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基本

停车场内可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选择除雨水花园、雨水罐、渗

并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 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停车场周边应 合理设置消纳雨水的绿地,当绿地的设置对径流削减作用小或仅 通过绿地的设置难以满足径流控制要求时,宜设置透水铺装、蓄水 模块等设施。

4.3.6本条规定建筑与小区中雨水集蓄系

2景观水体的全年水量平衡分析需要对项目所在地逐月降 雨量、水面蒸发量等必需的基础气象资料数据进行落实,编制全年 逐月水量计算表,对可回用雨水量和景观水体所需补水量进行全 年逐月水平衡分析。 3预处理设施可采用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前置塘、植被缓冲 带等,也可采用植草沟传输雨水,降低雨水径流污染负荷。 4为了保证景观水体的水质,可采用生物手段进行水体净 化,必要时也可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 化。 6建筑与小区内的雨水经处理后可作为项目内绿化浇灌、道 路喷洒、冷却水补水、景观水体补水等用水。

1按控制模式和控制目标进行选择,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主要功能应与策划选取的控制模式相对 应。表4.4.1部分参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径流总量控制模式可优先选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面等渗透减 排设施和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径流总量控制设施;径流峰值调 节模式可优先选用调节塘、调节池等调蓄设施;径流污染控制模式 可优先选用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初期雨水奔流设施等雨水净化设 施;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可优先选用蓄水池、湿塘等雨水收集设施。 2按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适用性进行选择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适用性应符合场地类型、空间大小、场地地 形、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等特点。 (1)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在不同场地类型下的适用情况以及 设施本身的建设要求、经济性、景观效果见表5

低影响开发设施在不同场地类型下的

:1一宜选用:口一可选用:口一不宜选

此表部分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得降雨时受土壤渗透能力限制不能快速渗透的雨水存贮于渗蓄设 施中孔隙率较大的蓄水填料,在降雨过程及降雨后的一段时间再 通过设施底面和侧壁渗人下层土壤。 在地形较、地下水位高的区域,选用渗透设施时应进行必要 的技术处理,防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雨水渗透 面积距离地下水位应大于1m,从而避免地下水污染。自重湿陷性 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区域不宜采用雨水渗透系统。对 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通过设置蓄水池,在降雨时存贮一定量雨水, 雨水需要时进行利用,从而减少雨水的下渗量避免造成地下水污染。 3设施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总投资成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 不同设施的经济性和景观效果如表5所示。各地区材料、人 工及机械等价格不同,单项设施的单价也有差别。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附录3中,结合近年来北京地区部 分已实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项目,给出了北京地区部分低影 响开发单项设施的单价估算。 4提出低影响开发设施选择的目标要求。 通过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系统的指标核算,判断其是否满 足策划阶段提出的控制目标要求,如不满足,可以通过重新选择低 影响开发设施类型或调整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应用比例等方式进行 调整。 4.4.2本条规定透水铺装的适用性、设计要求和植物配置要求。 透水铺装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路面,如草皮砖、透水 面砖、多孔沥青及透水混凝土路面等,不包括兼做消防车道和消防 登高面的人行道和广场部分。透水铺装按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 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

4.4.2本条规定透水铺装的适用性、设计要求和植物配置要求。

透水铺装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路面,如草皮砖、透水 面砖、多孔沥青及透水混凝土路面等,不包括兼做消防车道和消防 登高面的人行道和广场部分。透水铺装按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 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 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透水铺装。路面构造自 下而上依次为土基、透水底基层、透水基层、透水找平层、透水面 层,其面层在边*应有约束。常规的透水砖路面结构示意见图1

图1透水砖路面结构示意

2设置规定。 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应设置排水层,如设置渗 非水板将透水铺装的下渗水导出,或者在透水基层的级配碎石层 内铺设排水管。 3设计要求。 透水面层:当面层采用透水砖时,其耐磨性、透水性能、防滑性 能、抗冻性、保水性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透水沥青的透水系 数参照《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中的“4.3透水沥青 昆合料配合比设计”。 透水找平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的混合范围比宜按水泥: 砂子为1:4~1:8。 透水基层:场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 设置排水管,或在透水基层底部设置渗排水板。 透水土基: (1)土基顶面距离地下水位宜大于1.0m; (2)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 于600mm,并应设置排水层: (3)当土基、土壤透水系数及地下水位高程等条件不满足本要 求时,宜增加路面排水设计内容,具体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 路面技术规程》CJ/T188执行。

4植物配置要求。 草坪常见品种可选择百慕达(天堂草、矮天堂)、黑麦草、狗牙 根、日本结缕草等。 4.4.3本条规定绿色屋面的适用性、设计要求和植物配置要求。 绿色屋面是指表面铺装一定厚度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 设有排水通道的构筑物屋面。绿色屋面的建筑构造、材料等有许 多种类,标准构造大致相同,由防水层、隔根防水层、保护层、排水 层、过滤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组成,见图2。有需要时,可以在过 滤层和排水层之间增加保水层。 1绿色屋面在应用时除对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以及屋面坡 度有要求外,对建筑高度也有相应要求,如上海市在要求新建公共 建筑以及改建、扩建中心城内既有公共建筑的实施绿色屋面时,对 建筑高度的要求是不超过50m。

图2绿色屋面结构示意

2绿色屋面分为花园式绿色屋面、组合式绿色屋面和草坪式 绿色屋面。不同类型的绿色屋面应有不同功能定位,绿色屋面既 发挥绿化的景观生态效益,又发挥环境效益,应有相宜的面积指标 要求证。绿色屋面的建议性指标如表6所示

表6绿色屋面的建议性指标

4植物配置要求。 乔木按照其高度可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m~30m)、 中乔(11m~20m)、小乔(6m10m)等四级。项目应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品种;以北京为例,推荐部分植物种类如 表7所示

推荐北京地区绿色屋面部分植物种类

4.4.4本条规定了雨水花园的适用性、设计要求和植物配置

求。 雨水花园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 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雨水花园构造如图3所示,主要通 过对原土进行更换,增加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效果,达到合适的土壤 渗透系数。图3中,树皮覆盖层根据当地树皮材料供应情况,也可 以不覆盖。

图3雨水花园构造示意图

2设置规定。 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 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应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 置防渗膜。当雨水花园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 小于600mm,并应设置排水层。如设置渗排水板将透水铺装的下渗 水导出。对径流雨水预处理可选用的设施包括植草沟、沉淀池等。 3蓄水层厚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 种植土层一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壤,其主要成分含 有60%~85%的砂子,5%~10%的有机成分,黏土含量不超过 5%。种植土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草本植物一般250mm,灌木一 般600mm,乔木一般1000mm。 人工填料层的设置目的是强化径流水质净化效果,有条件的 区域,可以在人工填料层中增加混凝药剂、活性炭等,提高水质净 化效果。为防止人工填料层介质流失,人工填料层底部一般设置

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 粗砂)代替。 砂层也可用土工布代替。 砾石层可在其底部理埋置管径为100mm~150mm的穿孔排水 管。为提高雨水花园的调蓄作用,可在穿孔管底部增设不小于 300mm的砾石调蓄层。 4雨水花园的设计规模与其有效容量、处理的雨水径流量及 其渗透性等有关,应经计算后确定。雨水花园面积与汇水面积的 比值,应根据设计控制目标进行选择。雨水花园的设置主要以控 制水量为目的,雨水花园面积与汇水面积的比值的确定,可根据径 流体积控制的要求按雨水花园24h渗透雨水深度除以当地24h最 大降雨量进行反推试算。在常规的绿色建筑小区中设置雨水花 园,在满足水质控制目标的前提下,一般都能满足水量控制目标, 其设施面积与汇水面积的比值,应结合填料的种类、深度等因素综 合确定,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小试或参考文献获得设计参数,缺少条 件的,当径流污染严重且径流污染控制目标要求较高时宜按5%~ 50%的高值选取。 雨水花园的人工填料层(换土层)应结合当地径流污染控制的 关键指标进行设置。当以总磷为控制指标时,推荐在人工填料层 中增加混凝药剂、活性炭等。 5表8列出了推荐的植物品种

表8雨水花园推荐植物种类

王:本衣参考刘佳妮, 图4.4.4中底部种植型在沟底集中种植,两侧边坡覆盖草皮, 雨水在其中流动时有较大阻力,便于纵向雨水的净化与渗透;两侧 种植型在两侧边坡进行种植,底部可覆盖卵石或碎木屑,有助于过 滤两侧边坡进人其中的雨水,便于进行横向雨水的净化与渗透;单 测种植型在一侧边坡种植乔木、灌木、草花、地被等复合型多层次 的植物,可以突出特定的观赏方向,宅前绿地只有单一观赏面时, 可以采用此种种植形式。

4.4.5本条规定下沉式绿地的适用性、设计要求和植物配置要

下沉式绿地是指一般情况下低于周围铺砌地面或道路在 200mm以内,有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和下渗的绿地。其典型 构造如图4所示。

图4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

(1)在下沉式绿地前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坡,有利于保护建筑与 小区内的行车和行人安全。 (2)设计时应注意,选择种植土和原土中较小的渗透系数,乘

以48h得出的渗透深度,若大于蓄水层与溢流口高度的总和,既能 确保雨停后48h不积水。否则应增大渗透系数,或降低蓄水层和 (或)溢流口高度。 (3)超高/蓄水层是指下沉式绿地地表距离绿地周边下垫面顶 部的高度。 溢流口设计液位为超高/蓄水层顶部。溢流口的排水管道管 径不宜小于DN200,溢流口及排水管道的位置宜靠近并排入绿地 附近的雨水管道系统。 种植土厚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植物 应选用耐旱耐淹的品种。 当原土厚度满足不了厚度及材质要求时,需设置人渗池、入渗 井等促渗措施,或设置渗排水板、渗排水管等底部外排措施。 (4)表9列出了推荐的植物品种

求。 植草沟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 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 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的结构由透水管、土工布、种植土和填料 层、种植植被等部分组成(图5)

4.4.7本条规定了蓄水设施的适用性、设计要求和植

4.4.8本条提出可选用的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

(1)渗井是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大渗 透效果,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砾 (碎)石。渗井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 等荷载较小,且井深小于或等于1.4m的场所。渗井应用于径流 污染严重、设施底部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 施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渗并占地面积小,建设和维护费用较低,但 其水质和水量控制作用有限。 (2)渗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 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渗管/渠对场 地空间要求小,但建设费用较高,易堵塞,维护较困难。渗管(渠) 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公共绿地内转输流量较小的区域,不适用于 地下水位较高、径流污染严重及易出现结构塌陷等不宜进行雨水 渗透的区域(如雨水管渠位于机动车道下等)。 (3)湿塘是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 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湿塘也可结合绿地、室外开放空间等场 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 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湿塘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 通道等构成。 (4)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 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负荷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 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 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雨 水湿地与湿塘的构造相似,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 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雨水湿地适用于 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 区域。雨水湿地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径流总量和峰 值流量控制效果,但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

(5)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畜 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雨水罐多为成型 产品,施工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但其储存容积较小,雨水净化能力 有限。雨水罐适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一般设置在 雨水立管未端。 (6)调节塘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也可通过合 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 作用。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调节 塘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 (7)调节池为调节设施的一种,主要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 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敲口式调节池或 地下封闭式调节池。调节池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但其功能单一, 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调节池适用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中,削减 管渠峰值流量。调节池宜利用下沉式公园及广场等与湿塘、雨水 湿地合建,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 (8)初期雨水弃流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 应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 续处理难度。弃流雨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雨污 合流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常见的初期弃流方法 包括容积法弃流、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等,弃流形式包括自控弃 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落管弃流等。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是其他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重要预处理设施,主要适用于屋面雨水的雨落 管、径流雨水的集中入口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前端。 (9)人工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基于土壤学、植物学、微生物学 等基本原理而建立的人工土壤处理系统。它把雨水收集、净化、利 用三者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雨水处理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 生态系统。人工土壤渗滤主要作为蓄水池等雨水储存设施的配套 雨水设施,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指标。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的典型构 造可参考雨水花园。人工土壤渗滤适用于有一定场地空间的建筑

与小区及城市绿地。人工土壤渗滤雨水净化效果好,易与景观结 合,但建设费用较高。 (10)高位花坛属于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主要通过植物、土壤 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高位花坛适用于建筑周边,可 对屋面雨水进行滞留与净化,延缓径流峰值,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原 有雨水管溢流,同时为防止雨量较大时植被受到浸泡,花坛底部可 设置排空管,花坛内积存的雨水通过排空管排放,高位花坛内可设 诸水空间,供晴天时植被利用

本节明确了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的5种设计方 法。 (1)以控制年径流总量为目标进行规模计算的低影响开发设 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面、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塘 渗井、湿塘、雨水湿地、渗管/渠、人工土壤渗滤、蓄水设施等。 (2)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标进行规模计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主要包括表4.4.1中所述各种设施。 (3)以转输与截污净化为主要功能进行规模计算的低影响开 发设施主要为植草沟等转输设施。 (4)以初期雨水弃流为目标进行规模计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为弃流装置。 (5)以雨水集蓄利用为目标进行规模计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为蓄水设施。

4.5.2本条明确了以控制年径流总量为目标进行规模计算的设

有条件时,可采用模型进行计算,前提条件是需要有较详细的 模型参数。 容积控制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先计算设计调蓄容积控制 目标值,再计算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使各种低影

向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之和达到设计调蓄容积控制目标值, 容积法计算时各地设计降雨量资料可参考表4.5.2选取,表4.5.2 是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1当下垫面采用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后,其径流系数会发生改 变,若计算时考虑了其下渗和蓄积等影响后的?值变化,在进行各 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计算时不应重复计算。 2计算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调蓄控制容积应满足以下要 求: 1)建筑与小区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后,在进行用容积控制 计算方法时,低影响开发设施对规模计算的影响,可以体现为径流 系数的减小,或者设计调蓄容积的增大,计算时只能选择一种影响 进行计算。如: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面一般直接参与雨量径流系数 的计算,因其已通过径流系数减小已经降低了设计调蓄容积控制 目标值,其空隙容积和渗透量就不再重复计算。雨水花园、下沉式 绿地计算控制容积时,若同时计算了设施的净空调蓄容积、设施空 隙调蓄容积、设施下渗容积,则在计算设计调蓄容积控制目标值时 其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取1.0。通常情况下,这两种设施按绿地 的径流系数进行选取,同时计算设计调蓄容积时只考虑设施的净 空调蓄容积。 2)渗透设施,如:渗管(渠)各构造层的空隙容积根据设施水 文条件可计人总调蓄容积。顶部有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如雨水 花园、下沉式绿地)的渗透量应计入总调蓄容积。调节塘、调节池、 转输型植草沟、渗管、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对径流总量削减无或贡 献较小的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不计人总调蓄容积。受地形条件、 汇水面大小等影响,设施调蓄容积无法发挥径流总量削减作用的 设施(如受坡度和汇水面竖向条件限制,实际调蓄容积远远小于其 设计调蓄容积),以及无法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的设施具有的 调蓄容积不计人总调蓄容积。 3)水量平衡法主要用于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储存容积的

计算。设施储存容积应首先按照容积控制计算方法,同时为保证 设施正常运行(如保持设计常水位),再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设施 每月雨水补水水量、外排水量、水量差、水位变化等相关参数,最后 通过经济分析确定设施设计容积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水量平衡 计算过程可参照表10

表10水量平衡计算表

4.5.4本条明确了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标进行规模计算的设计 方法。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的相 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考虑到径 流污染物变化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一般也通过 径流总量控制来实现,按式(4.5.4)进行计算。 对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技 术指南》,列于表4.4.1中。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 差异较大,设计选值时可以通过试验获取或参考类似设施。在表 4.4.1中,植草沟的SS去除率范围较大,为35%~90%。现有国 内文献资料表明.湿植草沟的SS去除率大多集中于50%~70%:

4.5.7本条明确了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要功能进行规模计

蓄水池容积的计算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 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中关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储存设 施的规模计算。当仅以替代自来水为目的而无雨水控制要求时, 诸存设施的储水量宜取3倍最高日用水量和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 流总量(重现期取1年~2年)中的较小值。资料具备时,也可根 据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经模拟计算确定

5.1.2本条规定了对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的施工资质要求。

如绿色屋面、种植屋面防水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 应有专业施工资质,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明确细部构造和技术 要求,并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5.1.4地质勘查需充分了解地块的区域滞水层分布、土壤特性和

.5本条规定了对雨水入渗工程采用的砂料和粗骨料的设计

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应天于3%;粗 料不得采用风化骨料,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泥量不应大 1%。

5.1.6雨水溢流系统宜采用重力溢流,应确保溢流排水系统的

水能力大于储存设施的进水设计流量。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溢流 放系统要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 接。

5.1.7低影响开发设计的防渗、

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如《渠道防渗工程 技术规范》GB/T50600、《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T231一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等

5.1.8本条规定了低影响开发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要求

对于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需要重点验收的内容包括设施 规模、竖向、进水设施、溢流排放口、防渗、水土保持等关键设施和 环节。

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验收需满足其相关的验收要求,如下 沉式绿地的栽植土、植物材料等验收主控项目应满足现行行业标 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相关要求。

5.2.1生产透水混凝土路面砖(板)时,出厂检验、工程应用检

2.1生产透水混凝土路面砖(板)时,出)检验、工程应用检验, 前一般执行现行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5993的规定,透水砖的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应满 该标准的规定。本规程推荐混凝土路面砖执行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路面砖》GB28635的要求。

规程》CJJ/T18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几行,其透水性及有效孔隙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2.3本条规定了透水铺装施工白

透水铺装地面施工前,先对土基进行处理,包括湿陷土换土、 渗透性能调整、压实等;然后应对基层(垫层)进行检查验收,透水 铺装基层除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高程、横坡,还应满足透水基层厚 度、材料要求,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面层铺筑完成后基 层未达到规定强度前,严禁车辆进人。 透水砖边缘部位应设有路缘石约束,铺装时应避免与路缘石 出现空隙。透水砖边缘部位如有空隙应甩在建筑物或道路远离路 缘石一侧,当建筑物一侧及井边出现空隙可用切割砖填平

5.2.4本条规定了绿色屋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绿色屋面施工前应进行防水检测,既有建筑屋面防水检测合 各的,宜增加铺设防水功能的隔根层;防水检测不合格的,必须拆 余重建防水层,防水层建成后应做防水性能检测

5.2.5本条规定了绿色屋面的施工要求

5.2.5本条规定了绿色屋面的施工要求

本条第8款选用的种植土要求密度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保 水保肥性能较好。 本条第10款对养灌木种植提出要求,对于屋顶,种植前期根 系没有生长,没有与种植土结合(种植土较松软),其跌落会造成较 大安全隐惠。

本条第4款透水土工布宜为无纺布(机织储水编织布),防渗 土工膜宜为PE材质。 本条第6款塑料模块蓄水池的池顶回填时,应先在土工膜上 铺200mm厚的中砂层,再向上的回填材料可用中砂,碎石屑或土 质良好的原土。 景观水体的防渗材料性能、规格、质量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

5.3.2表5.3.2透水砖铺砌允许偏差参考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 程》CJJT188的有关规定。

Q/GDW 13239.3-2018 35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 第3部分:35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5.3.2表5.3.2透水砖铺砌允许偏差参考了《透水砖路面

5.3.5雨水花园的验收阶段需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文1 的要求,若设计文件中未明确,则参照本规程第4.4.4条推荐的1 计要求验收,一般采取观察检查和钢尺或卡尺量测,透水土工布 离层的规格检查还需查看其出场合格证,

5.3.12本条第2款墙体水平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 300mm,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板与墙交接处以下 150mm~300mm。垂直施工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 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低影响开发系统注重以“渗”、“滞”、“蓄”、“净”、“排”、“用”等 组合措施对雨水进行处理,其涉及的设施种类较多,各种设施在建 设上存在差异性,空间布局相对分散、总体数量较多,若管理维护 不当,势必影响整体功能以及景观效果,因此,维护管理部分对建 筑与小区的低影响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2.3透水铺装通过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得雨 水能够就地下渗,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砂土、灰尘、油污等在表面堆 积,渗透的雨水同时过滤了空气中的灰尘、道路上的异物等DB34/T 3350-2019 活化湿法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长时 间的沉积,容易导致孔隙堵塞,降低透水率,对于一些质量一般的 材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完全堵塞,失去透水能力。因此需要定 期或不定期对地面进行高压冲洗,将阻塞孔隙的颗粒冲走,恢复透 水率。

6.2.13本条规定了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的检查内容和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