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pdf

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198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432-2017 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技术规程.pdf

式中:E一一极限防护能量所对应的最大冲击动能; 7——耗能比例系数,支撑绳上耗能装置d、拉锚绳上耗能装置ma分别按表7.4. B一—考虑耗能装置未完全工作的调整系数,支撑绳上的耗能装置β,取1.3,拉锚 能装置βb.a取1.1; F一一耗能装置工作荷载: 4。一单个耗能装置最大变形量,对于常用规格的减压环,可参考附录B中表B.2的

式中:E一一极限防护能量所对应的最大冲击动能; m——耗能比例系数,支撑绳上耗能装置md、拉锚绳上耗能装置na.分别按表7.4.3取值; β一考虑耗能装置未完全工作的调整系数,支撑绳上的耗能装置β,取1.3,拉锚绳上的耗 能装置βb.取1.1; F一一耗能装置工作荷载; 4.一一单个耗能装置最大变形量,对于常用规格的减压环,可参考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条文说明: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支撑绳上耗能装置的数量n.为整体结构的支撑绳上耗能装置总数量,实 示取值时为尽量保证上、下支撑绳上的耗能装置对称布置,总数量不小于计算结果且取4的倍数;根据 人上公式计算得到的拉锚绳上耗能装置的数量n.为与被冲击跨两端立柱相连的上拉锚绳上的耗能装置 量,实际取值时应不小于计算结果且取4的倍数。 4.12耗能装置应有合适的启动力以保证在结构受到冲击时能够启动工作,同时应具备足够的行程以 黄足最小耗能需求。耗能装置的静态启动荷载与动态启动荷载应满足以下要求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支撑绳上耗能装置的数量n.c为整体结构的支撑绳上耗能装置总数量,实 标取值时为尽量保证上、下支撑绳上的耗能装置对称布置,总数量不小于计算结果且取4的倍数;根据 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拉锚绳上耗能装置的数量n.为与被冲击跨两端立柱相连的上拉锚绳上的耗能装置 数量,实际取值时应不小于计算结果且取4的倍数。 7.4.12耗能装置应有合适的启动力以保证在结构受到冲击时能够启动工作,同时应具备足够的行程以 满足最小耗能需求。耗能装置的静态启动荷载与动态启动荷载应满足以下要求,

F≥ 0. 2[ TI/α. Fat≤0. 7[ 7.]/an

式中:Ft 耗能装置静态启动力; 服务 Fa一耗能装置动态启动力。 条文说明: 经试验证明,耗能装置在动力冲击作用下的启动荷载和峰值工作荷载均明显大于静力试验结果,因 此,在设计时应采用相应的动力力学性能指标作为设计依据。耗能装置的动力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参考 附录B中B.1.4的要求。 保证启动力大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20%YD/T 3280-2017 网络机柜用分布式电源系统,是为了使耗能装置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或遭受小能量冲 击时不发生过早启动,保持整体结构初始形态和整体刚体。保证峰值拉力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 70%,主要是为了防止耗能装置启动力过大而造成的钢丝绳被拉断。 7.4.13柱脚与基座应符合如下规定:

DB51/T24322017

表7.5.5基础内力标准值最小取值表

DB51/T 24322017

注:当连接结构(拉锚绳)内力较大时,可采用多根钢丝绳并联或增设压力注浆锚杆的方式布置

主:当连接结构(拉锚绳)内力较大时,可采用多根钢丝绳并联或增设压力注浆锚杆的方式布置

自连接结构闪力较大 威压环的位置再并联出多根绳 子,端部重增设相应设计 值能的要

7.5.6锚杆体锚固长度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定:

锚固体的承载能力(包含钢筋锚杆和钢丝绳锚杆)由注浆体与锚孔壁的粘结强度、锚杆与 粘结强度及锚杆强度等三部分控制,设计时取其小值。 a)锚杆体截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KiPd A, = K,Pd Ab : Fptk F.

K,Pd rdf.h

K2Pd L, = K,P Tdfrb rdf..

①表中数据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的情况;②表中数据仅适用 施工时应通 验检验: 体结构面发育时,取表中下限值

DB51/T 24322017

DB51/T24322017

KzPa Lg K,Pd nrdglb nπd.f.

3钢筋、钢丝绳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0当采用2跟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 当米用3跟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 吉强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7。

结强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7。

注:土体或全风化岩中错固体,K应取表中较高值。

1)钢筋锚杆杆体材料宜采用HRB400钢筋,杆体钢筋直径宜为16~32mm 2)钢丝绳锚杆宜采用双股形式的不小于Φ16钢丝绳锚杆,其长度应不小于2m。 3)钢筋锚杆和钢丝绳锚杆钻孔直径均不宜小于42mm,也不宜大于110mm。 4)钢筋锚杆杆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水泥砂浆时不应小于8mm,采用树脂时不应小于4mm。 5)长度大于4m或杆体直径大于32mm的钢筋锚杆,应采取杆体居中的构造措施。

DB51/T 24322017

8.2.1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部件生产加工合格证明、出厂检验证明、原材料材质证明、盐 雾试验报告、被动柔性防护网产品定型报告。 8.2.2被动柔性防护网产品定型报告应包括产品体系配置、结构计算结果、产品定型落石冲击试验报 告、网片抗顶破力试验报告、耗能装置启动力和耗能值试验报告等

8.3材料、部件及整体性能检验

被动柔性防护网应按附录A进行材料性能检验、按附录B部件性能检验;防护等级为一级时 录C进行整体性能检验,防护等级为二级时宜按附录C进行整体性能检验。

9包装、运输、贮存和安装

9.1包装、运输、贮存

9.1.1每件包装上应带有一个标签,其内容包括:

a)制造单位名称或代号; b)产品自检合格证号; c)生产日期(年、月):

a)制造单位名称或代号: b)产品自检合格证号; c)生产日期(年、月);

DB51/T 24322017

d)产品型号、规格; e)检验员工号; f)出厂检验结果。 9.1.2包装形式应采取单张网成卷捆扎裸装,每卷至少应用铁丝扎紧三处;其余构件根据其形状、尺 寸和重量可单件裸装或多件捆扎裸装。如用户需要其他包装方式,经双方协商,也可按其要求包装交货。 9.1.3运输时应整齐堆码,捆绑牢固,搬运时应避免拖挂,不应抛卸。另外需满足钢结构运输要求, 避免立柱等钢构件发生塑性弯曲。 9.1.4应贮存在整洁、干燥通风和无腐蚀物侵蚀的地方,宜与地面隔离堆放,堆码高度不宜超过3m。

9.2.1被动柔性防护网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生产厂家的安装指导手册的相关规定。

a)应先实施被动防护网工程布置高程以上的坡面清理、截排水及防护工程,再实施被动网。 b)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施工前应检查进场原材料、构件及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施工安装时,不得改变设计规定的各类构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连接关系、连 接程度。 d)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施工应按坡面准备与施工放线、锚杆与基础施工、柔性防护网上部结构安 装的顺序组织施工。一个连续布置的独立防护网或一组相互关联的防护网,宜在完成全部锚杆或基础放 线定位后,再开始锚杆与基础的施工作业。

DB51/T 24322017

柔性网安装,包括柔性网片间及与边垂绳和上、下支撑绳间的连接,包含申部横向约束绳时, 可与柔性网同时或之后安装。 h 包含格栅网时,在承载网的上坡侧铺挂格栅网片并进行各网片边缘间以格栅网与承载网间的扎 结。 1 各柔性网片间及其与支撑绳间的缝合连接应确保每一个边缘网孔都被连接。 J 各类支撑绳均应采用张拉设备张紧,被动网上支撑绳的下垂度不应大于柱间距的3%。 k 被动防护网的格栅网上边缘应翻卷到下坡侧至少10cm并与承载柔性网扎结,底部宜顺坡向上 延伸铺挂至少30cm。

10. 1质量检验评定

表10.1.3构件及基础实测项目

DB51/T24322017

DB51/T 24322017

钢丝绳与立柱支撑点接触处 ≥5倍 抽检10%,直接测量 11 转弯半径 10.1.4 外观鉴定 a 基础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翘曲、蜂窝、麻面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 b) 金属构件表面不得有锈蚀、漏镀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 C 防护网片应与缝合绳连接牢靠,不得漏缝空格,立柱与基础连接正确,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 分。 d 被动防护直线段整体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凹凸现象,曲线段圆滑顺畅。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 分。 e 紧固件固定牢固,减压环、上下支撑绳、系统锚绳,数量、位置正确。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 分。

10.2.1公路被动柔性防护网工程项目应按《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04年第3号 令)规定进行竣(交)工验收,

11.1被动柔性防护网保养和维修应根据保养维修手册进行

11.1被动柔性防护网保养和维修应根据保养维修手册进行。

维修保养手册可由承包商会同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安装厂家、设计院提供,承包商应就其要求向业主 方或管理方说明和指导。保养维修工作宜委托专业公司专业队伍进行。 11.2维修管理责任方必须对维修保养计划书、检修记录、检修报告书、修改记录的文档进行保管。 1.3专业管理人员应在每年雨季前进行结构检查、清理,并在暴雨和发生地质灾害等恶劣气候条件后 检查柔性防护网。当被动网拦截落石,或在网后有落石及其它堆积物时,应及时进行清理。 1.4被动网拦截落石,部件受损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时,应更换受损部件。

DB51/T 24322017

A.1.1外观检查及尺寸测量

A.2.1外观检查和尺寸测量

以一个供货合同中同一型号的柔性防护系统为一批。外观质量应逐个进行检验,几何尺寸 品中取3件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网片数量不应超过1000张),网孔尺寸检验应对每个检样 于5个网孔的随机检验。

A.2.2材料力学性能和防腐检验

3.1外观检查及尺寸测

DB51/T24322017

如果所有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程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若有不合格项,则加倍抽样对不合格样进行复验。若复验合格则判定为合格;若复验仍不合格则判 定为不合格。

A.3.2材料力学性能和防腐检验

如果所有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程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若有不合格项,则加倍抽样对不合格样进行复验。若复验合格则判定为合格;若复验仍不合格则判 定为不合格。

B. 2. 1 组批与抽样

3. 3. 1 判定规则与复验

DB51/T 24322017

B.3.1.1如果所有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程规定,则判定该批次部件力学性能合格。 B.3.1.2如发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验不合格,则应在该批次中重新随机双倍抽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 复验,复验结果合格时,则判定该批次部件力学性能合格。如复验结果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次部 件力学性能为不合格

B.3.1.1如果所有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程规定,则判定该批次部件力学性能合格。

B.3.2节点卡扣力学性能及其压接工艺:

3.2.1钢丝绳交叉结点处的抗错动拉力不应小于5kN,错动后钢丝绳残余抗破断拉力不应小于原 抗破断拉力的90%。 3.2.2钢丝绳交叉结点处的抗脱落拉力不应小于10kN

B.3.3环链破断拉力

表B.1环形网环链破断拉力最小值

B.3.4耗能装置力学性能

B.3.4耗能装置力学性能

B.3.4.1分别通过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得到的能量吸收值,应取其中的较小值作为检验该耗能装置的 评判参数。 B.3.4.2分别通过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得到的启动荷载,应取其中的较大值作为检验该耗能装置的识 判参数。 B.3.4.3 常用减压环的力学性能指标应基本符合表B.2中的规定,

表B.2减压环力学性能指标

DB51/T2432—2017C.1.9SEL冲击工况中包含两次连续冲击,冲击试块分别以相同的动能落入被动防护网。i/2hp/2跨度=i图C.2SEL冲击工况中第一次冲击位置C.1.10SEL冲击工况中第一次冲击的位置为中间跨防护网片的中心,如图C.2所示。C.1.11SEL冲击工况中第一次冲击后,仅从被动防护网中移走冲击试块,在不更换任何构件和不进任何维护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冲击,冲击的位置位于被动防护网剩余防护高度h内中间跨防护网片的中心,该位置在第一次冲击后可以获得,如图C.3所示。i/2跨度=i图C.3SEL冲击工况中第二次冲击位置C.1.12第二次冲击的动能参数(冲击试块速度和质量)与第一次冲击相同,误差位于第一次冲击后被动防护网因变形而产生的公差范围之内。C.1.13MEL冲击工况的试验模型与SEL冲击工况所使用的试验模型相同。可以对SEL冲击工况中的试验模型进行修理或者更换受损构件后,进行MEL冲击工况试验;也可使用新的被动防护网模型进行MEL冲击工况试验。C.1.14MEL冲击工况的冲击位置为中间跨防护网片的中心,如图C.2所示。忍服务平C.2批次与抽样C.2.1组批与抽样以同一型号被动防护网为一个批次,每批次制作一个试验模型进行整体性能检验。C.3结果评判31

DB51/T 24322017

C.3.1应根据不同的防护等级对整体冲击性能检验的结果进行判定,明确给出成功或失败的结论,判 定标准按表C.1中规定采用。

表C.1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C.3.2整体冲击性能检验申被动防护网的最大变形量不应天于最天缓冲位移标准值,可通过有限元 计算或冲击试验得到

整体冲击性能检验中被动防护网的最大变形量不应大于最大缓冲位移标准值d,可通过有限 或冲击试验得到。

C.4.1对SEL冲击工况和MEL冲击工况的每次冲击试验,应记录冲击前、冲击中和冲击后的数 C. 4. 2冲击前的数据包括:

a)冲击试块的质量; b)有效防护高度; d)被动防护网模型几何特性; e)被动防护网构件的规格和数量; f)被动防护网构件的力学和物理学特性。 0.4.3冲击中的数据包括: a)试块的冲击下落高度; b)在冲击试块接触防护网时刻的冲击试块速度; c)冲击试块的冲击轨迹; d)被动防护网的最大变形; e)用于完整记录被动防护网行为的照片,包括变形、挠度、冲击停止时间等: f)对基础施加的作用力。 C.4.4冲击后的数据包括:

DB51/T 24322017

.5.1冲击试块的冲击作用点以其质心位置为参考点,冲击作用点的精度不宜超过以中跨防护网片申 心点周围直径1米的圆周误差范围。 0.5.2质量测量的最小精度应为+3%。 C.5.3速度测量的总体精度应为+5%。 0.5.4测试步骤应允许给出精确地在+7%的测量值。 C.5.5受力测量的仪器应每年校准一次。 C.5.6所有距离测量的精度为静态测量+1%,动态测量为+5%

C.6.1冲击检验试验报告应包含封面、试验报告总表、试验模型说明表、检测设备说明表、试验记录 表。 0.6.2试验报告封面应包含试验名称(实际工程或专项设计)、送检单位名称、检测机构名称、试验日 期等内容。 C.6.3试验报告总表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实际工程或专项设计)、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极限防护能量、 产品防护等级、送检单位名称、生产厂家名称、检测机构名称、试验日期、试验地点、备注等; b) 试验评价:送检产品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评价、安装质量合格性评价、SEL冲击工况试验结果

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实际工程或专项设计)、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极限防护能量、 产品防护等级、送检单位名称、生产厂家名称、检测机构名称、试验日期、试验地点、备注等; b 试验评价:送检产品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评价、安装质量合格性评价、SEL冲击工况试验结果 评价、MEL冲击工况试验结果评价、试验结论; c)人员信息:试验负责人、报告撰写人、报告审核人

GB 51303-2018 船厂工业地坪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C.6.4试验模型说明表应包含以下内容:

a)系统构件配置单:构件名称、材料、规格型号、实测尺寸、数量等; b)系统安装说明:有效防护高度、跨度、安装倾角、主要构件间的连接方式等; c)系统布置图:系统平面布置设计图、系统立面布置设计图:试验模型正视图、试验模型侧

DB51/T 24322017

GB 51333-2018 厚膜陶瓷基板生产工厂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DB51/T 24322017

C.6.5检测设备说明表应包含以下内

a)冲击试块:实际重量、试块形状、尺寸、照片; b)起重设备:起吊高度、照片; c)影像采集设备:型号、主要性能参数; d)力测量设备:型号、主要性能参数。 .6.6试验记录表应根据各冲击工况中的每一次冲击试验单独记录(SEL冲击工况记录两次,MEL冲击 工况记录一次),每次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测试方法:冲击试块的运动轨迹、冲击位置、冲击动能; 检验结果(文字描述及照片说明):冲击试块拦截结果、冲击后的各跨防护网结果、立柱冲击 前后对比、各个耗能元件启动情况、构件、网片破损情况; 测得的检验结果:冲击试块的速度、钢丝绳受力、最大变形、最终变形、剩余高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