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948-2020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面绿色技术施工规程.pdf

DB32/T 3948-2020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面绿色技术施工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T 394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4199
下载资源

DB32/T 3948-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3948-2020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面绿色技术施工规程.pdf

fecm = 0.3(f.)2/3 f.≤50MPa ....... (A.16) fcm=2.12ln(1+0.1(fc+f)) fe> 50MPa

一弹性模量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性模量平均值,单位为习

DB37/T 5145-2019 复合土钉基坑支护技术标准温度变形以下式表示:

相对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包括密封条件下自收缩、水分蒸发引起的十燥收缩变形。对于早期带模及 需要养护的混凝土结构计算过程中宜在早期采取自收缩变形进行计算。 混凝土的自收缩可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f(t)a= f[α()]&as28 ......

. f().. = f [α(). ..

1 普通水泥 0.75 蒸汽养护 (A.27) 0.85中、低热水泥 a, 1.2 密封或防干燥的自然养护 [1.1早强水泥 1.0 水中或者相对湿度100% 式中: &h 混凝土干燥收缩终值; kh 湿度影响系数; h 相对湿度; S(t) 时间函数; Tsh 尺寸影响系数; k 系数; ks 截面形状因子,板取为1.0,圆柱取为1.15,正方形棱柱体取为1.25,球体取为1.3, 立方体取为1.55; D 有效厚度,单位为厘米(cm),对应板即为实际厚度; td 开始干燥时间,单位为日(d); E(28) 混凝土28d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以28d强度作为设计依据时,可取 E(28)=Ecm; W 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²)。

J(t,to) 徐变函数; to 开始持荷时间,单位为日(d); q1 瞬时弹性变形系数; Co(t,to) 基本徐变柔度函数; Cd(t,to,ta) 干燥徐变柔度,单位为每兆帕(MPa"); Eo 混凝土加载时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q2、93、94、q5 实验数据拟合的经验系数; aac 骨料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之比; H(t) 相对湿度函数。

qs=0.757fm2s sh ×10 (A.39)

混凝土的收缩在约束作用下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应力。约束包括内约束和外约束两类,内约束由 昆凝土自身内外收缩不均引起,里表温差、湿度梯度均导致收缩梯度的产生;外约束主要由结构形式、 施工浇筑先后顺序所引起。收缩应力计算宜采取有限元法进行,将温度场和收缩变形计算成果和边界条 牛,根据程序要求输入相应数据后,由计算机进行计算。为判定综合效应,可将各项最不利因素相互叠 加,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 用有限元增量求解混凝土应力的整体平衡方程如下:

]A8)={AFAFAFAF) ..(A.42

式中: 标准信息 [K] 刚度矩阵; (40) 节点位移增量阵列; (△F) 节点荷载增量阵列: (△F) 混凝土徐变引起的节点荷载增量 (△Fr) 混凝土温度变形引起的节点荷载增量; (△FG] 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节点荷载增量。 相应的应力增量为

式中: [] 等效弹性矩阵; Aen 应变增量; 徐变应变增量; I

式中: [] 等效弹性矩阵; Aen 应变增量; n. 徐变应变增量;

A6 温度应变增量; A 自生体积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应变增量。

开裂风险系数n按下式计算:

开裂风险系数n按下式计算:

式中: o(t)——t时刻混凝土内部最大拉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f.() t时刻混凝土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o(t) f.(t)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测试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测试方法

B.1混凝土绝热温升测试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执行。 3.2以绝热温升达到3.0℃的时间1为零点,如果测试中没有3.0℃C,则以绝热温升大于且最近接3.0 的时间为准,并记录此时的绝热温升值o,则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计算如下: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 ++1 以t为起点之后1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绝热温升达到3.0℃的时间,或大于且最近接3.0℃的时间,单位为日(d); 0 t时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07 以t为起点之后7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 ++1 以t为起点之后1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绝热温升达到3.0°℃的时间,或大于且最近接3.0°℃的时间,单位为日(d) o t时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07 以t为起点之后7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混凝士 28 d变形测试方法

C.1混凝土28d变形是以混凝土初凝为基准值恒温密封养护7d后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 总的变形值。 C.2初凝至恒温密封养护7d条件下的变形(7d自生体积变形)测试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 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中的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的时间间隔测试其变 形读数:1d、3d、5d、7d。 C.3试件由密封养护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变形(21d干燥变形)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a)试件成型、试验设备、测试环境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中的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 b)试件成型完毕后,应立即采取塑料薄膜作密封处理,并移至温度为(20±2)°C养护室养护,其 后带模养护至7d; c)拆模后,立即将试件移入恒温恒湿(箱)室测试其初始长度,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时间间隔测 量其变形读数:1d、3d、7d、14d、21d。 C.4混凝土变形(收缩率或膨胀率)试验结果和处理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中的收缩试验执行。混凝土膨胀时变形为正值,收缩时为负值。 C.5混凝土28d变形按照下式计算:

C.1混凝土28d变形是以混凝土初凝为基准值恒温密封养护7d后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 总的变形值。 C.2初凝至恒温密封养护7d条件下的变形(7d自生体积变形)测试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 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中的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的时间间隔测试其变 形读数:1 d、3d、5d、7d。 C.3试件由密封养护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变形(21d干燥变形)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a)试件成型、试验设备、测试环境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中的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 b)试件成型完毕后,应立即采取塑料薄膜作密封处理,并移至温度为(20±2)°C养护室养护,其 后带模养护至7d; c)拆模后,立即将试件移入恒温恒湿(箱)室测试其初始长度,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时间间隔测 量其变形读数:1d、3d、7d、14d、21d。 C.4混凝土变形(收缩率或膨胀率)试验结果和处理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中的收缩试验执行。混凝土膨胀时变形为正值,收缩时为负值。 C.5混凝士 28 d 变形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28 混凝土28d变形; EAs,7 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 混凝土21d于燥变形。

28 混凝土28d变形; EAs,7 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 EDs.21 混凝土21d干燥变形。

.1粉煤灰流动度比测试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取基准水泥或实际工程所指定的水泥300g,水87g,采用实际工程所指定的减水剂,调整掺 量,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控制基准浆体 流动度为(220±10)mm,记录减水剂用量m; D 取相同水泥210g,受检粉煤灰90g,水87g,相同减水剂m,按GB/T8077测试水泥与受检 粉煤灰的受检浆体流动度。 粉煤灰流动度比

粉煤灰流动度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 X 粉煤灰流动度比,%; Do 基准浆体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DI 受检浆体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E.1砂浆材料和配合比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水化热降低率测试方法

水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砂和水应符合《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 直接法(代用法)的规定,砂浆配合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和砂的质量比为1:3; 水灰比为0.4; 掺加温控膨胀抗裂剂的砂浆为受检砂浆,其掺量采用生产厂家推荐值

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土2)°C,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验期间水槽内的水温应 土0.1)°C。应用于日均气温大于25°℃炎热气候的产品检测时,宜将砂浆初始温度控制在(3 试验期间水槽内的水温设置为(30土0.1)C,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1热量计热容量的计算,热量计散热常数的测定,热量计散热常数的计算,热量计散热常数 应符合GB/T12959直接法(代用法)的规定。

E.4.2水泥水化热测定

除以下步骤,其它均应符合《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直接法(代用法)的规定 a) 试验砂浆水灰比为0.4; b 温度采集间隔时间不超过10min; C 总热容量、水泥水化热的结果计算,水泥质量和水质量按照实际质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保 留至0.1J/g。 4.3以水化热达到30.0J/g的时间to作为时间起点,如果测试点中没有30.0J/g,则以水化热大于且

×100% (E.2

B/T 一入入入入 Ro 水化热降低率,%; Qr 受检砂浆水化放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 LO. 基准砂浆水化放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不同的用词、用语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仅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士收缩裂缝控制技术规程

DB/TXXXXOXXXX

目范围243术语和符号254设计.264.1般要求264.2抗裂性设计5材料275.1原材料25.2配合比285.3生产与运输286施工306.1般规定6.2模板工程306.3混凝土浇筑306.4混凝土养护306.5工程监测.317检验与验收32附录A混凝土收缩裂缝开裂风险控制设计方法33附录B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测试方法34附录D粉煤灰流动度比测试方法35附录E水化热降低率测试方法信息服务平台23

1.1尽管我国在明挖现浇隧道结构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其抗裂、防渗仍存在大量驱待解决 的问题。相关工程调研结果表明,明挖现浇结构混凝土施工期内的收缩变形造成的开裂数量占裂缝总量 的80%以上,特别是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受大截面、大体量、超长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 彭响,极易在施工期就出现由于温度、收缩及约策等原因而产生的贯穿性收缩裂缝。因此,控制混凝主 的收缩裂缝是保障现浇隧道混凝土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编制本规程的目的是为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 收缩裂缝控制相关的设计、材料、施工、检验与收缩提供技术指导,抑制混凝土开裂,保障与提升明挖 现浇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综合性强、牵涉面广,既有设计方面的内容 (如结构形式、分段长度等),有原材料方面的内容(如水泥、骨料、功能材料等),还有施工技术和 贡量控制方面的内容(如入模温度、养护、现场管理),需要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各环节闭环控 制才能实现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控制

3.1.2基于应力准则,抑制收缩裂缝的关键在于控制收缩引起的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拉 立力与抗拉强度比值定义开裂风险系数,可以较为直观的评估混凝土的开裂风险。考虑到原材料、施工 贡量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将开裂风险系数控制在一定阈值以下,则可 以抑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3.1.3混凝土入模温度是指最终浇筑入模时的温度,运输,泵送等过程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因 比,应注意入模温度测试地点。 3.1.9现代混凝土开裂问题尤其是早期开裂问题较为突出,在早期温降收缩和自收缩相互叠加,是引 起大体积、超长薄壁结构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新型抗裂材料不仅需要补偿混凝土的 收缩,还需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及温降收缩。 3.1.10粉煤灰作为一种优质的掺合料在江苏省混凝土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煤炭资源的 减少,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粉煤灰的品质波动增大。工程实践发现,一些粉煤灰各项指标满足现行规 范要求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影响仍较大,主要表现为达到相同工作性能时混凝土用水量增加或 减水剂掺量提高,一般借助扫描电镜可以发现该类型的粉煤灰球形颗粒较少,不规则颗粒较多,且表面 结构多呈疏松多孔状。显然,该类型粉煤灰不仅丧失了“滚珠减水”的形态效应,还会吸附减水剂,对 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裂性能不利。因此,控制粉煤灰品质对保障混凝主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结合现行标 准规范、国内外文献材料及工程实践,本规程提出粉煤灰流动度比控制指标及测试方法,在不具备观察 粉煤灰微观形貌的条件下,通过该指标可以评估所使用的粉煤灰是否会对混凝土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有利于加强对粉煤灰的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

4.1.3底板、侧墙、顶板等结构混凝主开裂风险不同,为满足抗裂性要求所采取措施也存在差异,因此, 应根据具体结构形式与工程特点,针对不同结构分别进行抗裂性设计。基于应力准则,抑制收缩裂缝的 关键在于控制收缩引起的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本规程提出的开裂风险系数参考了MillsR H等研究工作、水工大体积混凝土领域提出的抗裂安全系数、日本JCI指南中提出的温度裂缝指数等相 关成果。当n>1.0时,结构混凝土一定会开裂,考虑材料性能波动,认为0.70

4.2.1考虑到塑性裂缝一般可通过喷洒水分蒸发抑制剂、及时覆盖和二次抹面等措施避免或消除,且塑 性裂缝一般为浅层裂缝,因此,本规程给出了凝结硬化之后混凝土收缩裂缝设计方法与控制指标。根据 附录A可以计算明挖现浇隧道底板、侧墙、顶板等不同结构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风险系数,从而提 出抗裂性控制指标。考虑到进行抗裂性专项设计相对复杂,当不具备试验参数时,根据已有考虑强度等 级、施工季节、模板条件等数百种工况的计算结果,结合江苏省内明挖现浇隧道及类似工程实践经验, 满足表中所提的技术指标时,则可将开裂风险系数控制在0.70以下。现代混凝土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快、 放热量集中,导致混凝土温升值高,温降收缩大,因此,对开裂风险相对较高的结构如侧墙、顶板混凝 土,提出“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即通过调控混凝土早期放热历程来有效降低结 沟温升,提高抗裂性。除此之外,考虑到明挖现浇隧道结构混凝土早期一般采取带模、覆膜养护方式, 养护时间一般要求为7d~14d,因此提出了7d自生体积变形指标,以便和实际工程接近。江苏省相关 工程实践统计结果表明,除炎热气候(一般为6~9月份)施工时需要进一步采取如片冰替代拌合用水等 亚格温控措施外,其余时间施工时,一般通过控制水泥进厂温度、骨料提前进场并遮阳、利用温度较低 时段施工等常规措施基本可满足表4.2.1关于入模温度的要求。 1.2.2为满足抗裂性要求,可能要采用合适的抗裂性提升功能材科或措施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保 障,相关技术组合方案是在众多工程案例总结的基础上得出

式方法在《混凝土用钙镁复合膨胀剂》T/CECS 10082中均有所涉及。因此,本规程规定温控膨 剂的限制膨胀率测试按《混凝土用钙镁复合膨胀剂》T/CECS10082执行。

5.3.3混凝土拌合用水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大,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用水量准确,在生产前应测试粗、 细骨料含水率,并及时调整拌合用水称量,禁止估算骨料含水率,原则上应保证生产过程中粗、细骨 料的均匀性。为进一步提高拌合用水量的准确性,应严格按料线准确上料。为实时监测混凝土生产过 程中骨料含水率的波动情况,宜在搅拌站骨料传送带上安装含水率测定仪进行及时反馈调整。 5.3.4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温度等是混凝土生产时的关键控制指标,因此,开机后应测试初始拌 合的前2~3盘新拌混凝土性能,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处理调整。 5.3.5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原材料、生产、运输、浇筑等过程,由于明挖现 浇隧道不同结构部位混凝土开裂风险不同,为满足抗裂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经济合理、便于实现的情况下,可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针对性控制。 利用温度较低时段施工、避免混凝土运输时间及在现场停留时间过长是炎热气候施工时控制入模温 度的基本措施。对江苏省而言,统计结果表明,炎热气候温度较低时段一般为当日18:00至次日06:00, 当混凝土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超过60min后,罐车内的混凝土温度会显著升高。为方便指导 实际工程,本规程明确了炎热气候施工时的温度较低时段及混凝土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时间。当混凝土 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超过60min时,应检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工作性能,如满足要求时方 可继续浇筑。 5.3.7为保证混凝土匀质性及片冰充分融化,宜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尤其是当片冰用量较高时(一般 超过50kg/m²),混凝土搅拌时间宜不少于150s,具体时间可经试验确定。

5.3.8搅拌罐车卸料困难或混凝土落度损失过大情况时有发生,较多情况是现场施工组织不力,不 能及时浇筑混凝土导致压车,这时可向罐车内掺加适量减水剂并搅拌均匀以改善拌合物稠度,但是应 经试验确定。如不能恢复拌合物工作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 5.3.9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接料前搅拌罐车内通常有积水,若不提前排净罐内积水,则会增大罐 内混凝实际水胶比。运输、等候卸料保持罐体正常转速以及卸料之前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的目的是将 拌合物搅拌均匀,有利于泵送施工。

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抗裂性验算,以便更好的指导

5.3.5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耐久性能和 抗裂性能,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危害极大,必须严格禁止。 5.3.9混凝主入模温度是裂缝控制方案的关键指标,当不满足控制要求时,不应继续浇筑入模 5.3.12考虑到采取片冰替代拌合用水来降低入模温度的措施通常在商品混凝土公司中难以实现,因 此,当入模温度难以满足抗裂性设计要求时,可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

定养护期不得少于14d。本规程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配合比特点及 工程实践,规定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不宜少于14d。 6.4.5明挖现浇隧道一般为大体积混凝土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消耗量定额交底资料,且混凝土配合比通常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或复掺矿物掺 合料与功能材料,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速率较普通混凝土慢,为避免气温骤降可能造成的冷击裂缝, 对龄期低于28d的混凝土应进行表面保温。

5.5.1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施工需要在监测数据指导下进行,以便及时调整技术措施。近年来混凝士 无线监测系统发展迅速,操作简便,数据可实时监测和查看,考虑到手动方式测量效率较低,可能造 成数据遗漏及误差,本规程建议采用无线监测系统。多数混凝土工程具有对称轴线,如实际工程不对 称,可根据经验及理论计算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如工程需要进行应变测试时,宜在混凝土浇筑 体中心沿约束最大方向布置应变计,也可在应力集中处布置应变计。当混凝土出现开裂时,如裂缝在 应变计附近,变形曲线会出现跳点,据此可判断裂缝位置及开裂时间。 5.5.2工程监测对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裂缝控制较为重要,一方面,工程监测可用于指导信息化施 工,另外一方面,工程监测结果可作为混凝土裂缝控制效果的评价依据。本规程建议对底板、侧墙、 负板等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工程监测,每100m宜不少于1次。当材料、施工季节、结构尺寸等发生变化 时,应重新监测,并做好记录,

7.1混凝土原材料、拌合物性能及硬化混凝主的性能检验与验收按现行国家标准规范执行,对于混凝 土裂缝控制效果的评价宜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实体混凝土是否出现贯穿性收缩裂缝及其引起的渗漏两 个方面进行。 7.3将用于浇筑开裂风险高的侧墙、顶板结构的新拌混凝主纳人验收要求有助于规范侧墙、顶板结构 混凝土的生产,保证实体结构质量。从技术可行、便于操作的角度考虑,本规程建议在混凝土浇筑地 点抽样检测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考虑到工程规模、侧墙与顶板结构尺寸等差异,建议检测频率每 100m宜不少于1次,当材料、施工季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抽样。 7.4入模温度是反应混凝土裂缝控制成套技术方案落地的实施情况,是新拌混凝土现场检验与验收的 重要指标之一。水银温度计测试结果准确,但易碎不便操作,非接触式如红外测温元件操作简单,但 准确性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本规程建议采用插入式热电偶类测温元件测试混凝 土入模温度,且使用前应采用水银温度计校准。为保证所浇筑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全部受控,宜测试每 辆搅拌车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当入模温度测试存在困难时,可测试混凝土从罐车倾卸至泵车被泵送前 的入泵温度,则入模温度可认为是入泵温度与混凝土泵送前后温度变化值之和,混凝土泵送前后温度 变化值可经现场试验确定,

混凝土收缩裂缝开裂风险控制

附录B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测试方法

B.2实体结构混凝土温升受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及其发展历程的影响,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当绝热温 升值相同时,早期绝热温升发展速率越慢,则实体结构混凝土温升值越低,越有利于减少温降收缩。 因此,除了控制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外,本规程还提出了绝热温升历程控制指标。如果以试验开始测试 时为零点,则无法避免缓凝剂对绝热温升历程比值的影响。一般而言,混凝土凝结后水化反应处于加 速期,而凝结前水化放热量义较小,因此,以凝结时间作为零点比较合适。但处于绝热状态的混凝主 疑结时间与标准条件下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同,且等同绝热状态下的混凝土凝结时间难以测试。考虑到 昆凝土早期绝热温升发展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胶凝材料水化反应速率。因此,直接利用早期 绝热温升发展特性,以其申能够反应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由诱导期向加速期过渡的特征点作为零点同样 具有可行性。统计了明挖现浇隧道常用的C30、C35、C40等混凝土绝热温升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混 疑土早期绝热温升曲线存在由缓慢发展向快速发展的特征区域,通过将绝热温升曲线一次微分求导, 则可在微分曲线上明显得出早期绝热温升速率开始快速发展的特征点,且特征点对应的绝热温升值集 中在2.0~3.0℃左右。因此,本规程将3.0℃作为绝热温升历程比值的"零点”,如果绝热温升曲线上没 有3.0℃时,则以绝热温升大于且最接近3.0℃C的时间为准,并以此来计算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 绝热温升比值

附录D粉煤灰流动度比测试方

.1为规范粉煤灰流动比测试方法,考虑具体工程减水剂的差异性,本规程在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匀 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的基础上,采用基准水泥或实际工程所指定的水泥、实际工程所指定的减水 剂进行试验。进行流动度比试验时DB41/T 1667-2018标准下载,若粉煤灰掺量过少,不易反映粉煤灰真实品质情况,结合现浇隧 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实践经验,本规程规定粉煤灰掺量为30%。

附录E水化热降低率测试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