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山区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与预警技术指南DB51∕T 2794-2021.pdf

四川省山区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与预警技术指南DB51∕T 2794-2021.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1238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四川省山区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与预警技术指南DB51∕T 2794-2021.pdf

DB51/T 27942021

7.2. 4 结构局部响应类监测指标

7.2.4.1结构局部响应监测指标选取和测点布设应根据结构计算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确

a)宜根据结构受力计算分析结果管内穿线安装工程施工工艺,选择恒载作用下应力水平较高或安全余度较低的关键构件、截 面和部位进行静态监测,选择可变荷载作用下应力幅较大或安全余度较低的关键构件、截面和部位进行 动态监测; b)宜根据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选择易破坏或破坏后易导致结构整体失稳的关键构件、截面和部 位进行监测; c)用于监测恒载作用下结构应变的传感器,应在桥梁新建或加固改造过程中,承重构件尚未承受 恒载前预先埋设在关键截面测点处;

7.2.4.3可对混凝土桥梁主要承重构件关键截面的钢筋应力进行监测,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宜根据结构受力计算分析结果,选择恒载作用下应力水平较高或安全余度较低的关键构件、截 面和部位进行静态监测,选择可变荷载作用下应力幅较大或安全余度较低的关键构件、截面和部位进行 动态监测: b)宜根据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选择易破坏或破坏后易导致结构整体失稳的关键构件、截面和部 位进行监测: c)应在桥梁新建或加固改造过程中,布设绑扎钢筋笼架时预先安装在关键截面的被测钢筋上。 7.2.4.4宜对连续(刚构)梁桥体外或体内预应力钢束的有效预应力进行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a)可采用振动频率法、磁通量测试法、锚垫板承压法及其他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方法监测钢束有效 预应力: b)宜优先选择恒载作用下应力水平高或活载作用下应力幅较大的代表性钢束布设测点。 7.2.4.5宜对关键支座的支座反力和位移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应包括支座位移或支座反力,测点布设 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易发生倾覆的独柱墩桥梁、弯桥、斜桥、基础易发生沉降的桥梁及存在负反力的大跨径桥 梁应布置支座反力或支座位移监测设备: b)支座反力的监测宜选用测力支座;测力支座在使用前,应重新设置零点,并在支座上加载标准 重物,修正支座参数; c)支座位移的监测应能判定支座脱空情况;采用位移监测设备监测支座位移时,传感器量测方向 应平行于支座反力方向。 7.2.4.6宜根据桥梁结构受力分析、易损性分析结果或设计要求,对混凝土主要承重构件上宽度超限 的代表性受力裂缝进行裂缝宽度监测,传感器布设时测量轴应与裂缝走向垂直。

为方便使用,本标准将7.2.1至7.2.4的相关技术要求汇总列于附录B。附录B除对常见监测 行了梳理汇总外,针对结构响应监测指标,结合常见桥型给出了初步的测点布设方案,具体使用 符合 7. 2. 1 至 7. 2. 4 条的相关技术要求。

7.3监测设备选型与安装施工设计

7.3.1监测设备选型前应充分了解桥梁周边环境和运营条件,以及现场供电、通信接入条件。对于供 电及通信条件差、线缆敷设困难的桥梁,在监测设备选型时宜优先选择抗干扰性能好和功耗低的无线监 测设备。 7.3.2传感器选型应全面考虑量程、精度、分辨力、灵敏度、动态频响特性、抗干扰性、长期稳定性 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可更换性和经济性等要求,宜便于现场安装、集成调试和维修更换。 7.3.3传感器布设及安装施工设计应考虑防雷、防静电、防尘、防水等防护措施。 7.3.4传感器安装前应进行必要的校准或标定,系统运维过程中也宜定期标定或自校

校准:由具有计量检验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依据校准规范或方法,确定传感器的示值误差,必要时 加以修正的操作过程。 标定:由传感器生产厂商或用户,分别在出厂前或使用过程中对其测量精度进行检测,必要时加以 修正的操作过程。 自校:传感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测量精度进行检测,必要时加以修正的操作过程

其主要功能和性能技术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a)传感器输出为电荷信号的,应选用电荷放大器进行信号调理和采集; b)传感器输出为数字信号的,可选用基于RS485、CAN、ModbusTCP或UDP等技术标准的数据采 集设备,并指定传输距离、传输带宽及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 c)传感器输出为电流或电压模拟信号的,宜采用标准工业信号:可选用基于PCI、PXI等技术的 集中式数据采集设备,并确定输入范围、分辨力、精度、传输带宽和速率; 传感器输出为光信号的,应采用专用的光纤解调设备; 电阻应变传感器输出应选用惠斯通电桥调理仪进行信号调理及放大: f 电信号应进行光电隔离,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g 数据采集设备的模数转换分辨力不宜低于24位; h 静态模拟信号可选用多路模拟开关和采样保持器进行多路信号依次采集: i 动态信号宜采用抗混滤波器进行滤波和降噪。 7.3.6 常用监测设备的具体选型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及安装施工要求应符合附录C的相关规定

DB51/T27942021

3.1.2监测系统应在试运行前预设

3.1.2监测系统应在试运行前预设风 安全状态分析评估的专业规则链。在监 运行条件、结构性能的变化、以及对结构 状态认知的深入,持续进行风 修正和优化,并定期检验其有效性。

表8國值判据的两种形式

2.3每项状态特征指标对应的阈值判据可分为1至3级设置,不同的阅值级别量化表征状态特 超出正常范围的程度。 2.4常见状态特征指标对应的初始阈值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DB51/I27942021

a)车辆总重或轴重:容许阈值,1级阈值=1.5倍设计标准车辆荷载;2级阈值=2.0倍设计标准车 辆荷载; b)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温差及最大温度梯度:容许阈值,1级阅值=设计值;2级阅值=1.2 培设计值: c)构件封闭空间内相对湿度:容许阈值,1级阈值=50%; d)水平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容许阈值,1级阈值=设计E1地震作用加速度峰值时;2级阈值=设计 E2地震作用加速度峰值; e)位移或变形:容许阈值,1级阈值=0.8倍设计值;2级阈值=设计值或一个月内超越1级阈值 10次以上: f)墩台冲刷深度:容许阅值,1级阙值=0.7倍设计冲刷深度;2级值=设计冲刷深度 g)主梁振动加速度:容许阅值,1级阅值=舒适度限值,且持续时间超30分钟;1级阅值=幅值持 续增大,呈发散特征; h)裂缝:容许阈值,1级阈值=出现结构性裂缝;2级阈值=裂缝宽度达0.2mm; i 体外预应力:容许阈值,1级阈值=体外预应力相对损失5%;2级阈值=体外预应力相对损失10%; j)上述状态特征指标的更高级阅值、其它特征指标的初始阈值、以及所有特征指标的阈值动态调 整,宜结合被监测桥梁的技术规范限值、结构理论计算分析结果及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等综合考 虑确定。

8.3.1桥梁预警级别直接对应桥梁结构安全状态,宜分别设为绿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五个预 整级别,总共代表桥梁结构安全的五种状态: a 绿色安全状态:桥梁荷载与环境、结构响应等各项监测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满足设计和规 范要求,桥梁使用功能正常,结构安全: b)蓝色预警状态:个别结构状态特征指标超出1级阈值,对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有轻度影响; C 黄色预警状态:多项结构状态特征指标超出1级阈值,或个别结构结构状态特征指标超出2 级阅值,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 d)橙色预警状态:多项结构状态特征指标超出2级阅值,或个别与结构安全密切相关的状态特征 指标超过3级阈值,严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若不及时处治会显著增加结构安全风险; e)红色预警状态:对监测数据和专项检查结果进行技术评估或专家会审后确认,桥梁已出现危及 结构安全的严重缺陷,或荷载与环境风险显著加剧,桥梁结构无法正常使用,随时可能造成桥梁结构安 全事故,需进行临时交通管制或应急处治。

DB51/T 27942021

表9预警级别及其对应的技术状态、触发模式和判别依据

8.3.7桥梁结构安全预警体系框架宜符合图1

DB51/T 27942021

图1桥梁结构安全预警体系框架示意图

8.4.2各级预警后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应包括

a)蓝色及黄色预警:应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如有必要应尽快安排现场复查,并根据分 沂评估、现场复查结果决定是否调整预警级别;若调整预警级别,则按调整后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 急响应措施。 b)橙色预警:发出预警快讯及快报,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尽快安排现场复查或专项检 查,并根据分析评估、现场复查或专项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调整预警级别,酌情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或应急 维修加固处治;若调整预警级别,则按调整后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c)红色预警:发出预警快讯及快报 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或应急维修加固处治。

9安全评估与养管决策技术支持

DB51/T27942021

9.1.1桥梁结构安全评估从评估方法和技术深度层面宜分为安全一级评估和安全二级评估,安全一级 评估、安全二级评估应符合JT/T1037一2016中第8章的相关规定。 9.1.2进行安全一级评估时,除应符合JT/T1037一2016中8.4的相关规定外,还应将监测所得的状 态特征指标与以下人工检查(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a)恒载作用下结构变形(位移)特征指标宜与人工控制检测(定期检查或特殊检查)的桥面高程、 主拱圈线形、墩台倾斜度、墩台变位、拱座变位及其它永久性观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b)活载作用下结构变形(位移)特征指标宜与近期桥梁荷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c)结构监测自振特征指标宜与近期桥梁自振特性试验及模态分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d)裂缝宽度特征指标宜与近期人工检测所得的裂缝宽度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人工检查(或检测)时的环境和荷载条件与运行监测的差异;当环境和荷载条 件不同时,应换算到相同或相近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 9.1.3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基于结构静力响应、动力响应或响应面的 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并应符合JT/T1037一2016中8.5的相关规定。 9.1.4桥梁结构安全评估从组织实施层面宜分为定期评估和专项评估,定期评估应符合9.1.5中的相 关规定,专项评估应符合JT/T1037一2016中第8章的相关规定。 9.1.5定期评估频率应结合桥梁结构所处的安全预警状态,宜按表10规定的频率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评估方法和技术深度可为安全一级评估或安全二级评估。

表10桥梁结构定期安全评估频率

深结构安全 .7、8.6.7的相关规定外, 过程汇总,

9.2养管决策技术支持

2.1应对桥梁结构安全风险 果进行综合分析、互为补充,共同为制 运营管理方案和养护维修计划提供决

定桥梁运营管理方案和养护维修计划的流程框图

条文说明 为满足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监测系统应与现行定期(特殊)检查制度形成互补机制、 综合评估桥梁运行状况的政策要求,本标准要求桥梁经营管理单位制定桥梁运营管理方案和养护维修计 划时,除依据定期(特殊)检查的结论和建议外,还应综合考察桥梁结构安全评估的结论和建议。 9.2.2综合考察基于定期检查或特殊检查的桥梁技术状况等级(JTG/TH21)和基于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的桥梁安全状态等级(JT/T1037)制定桥梁运营管理方案和养护维修计划时,宜按表11的分类确定养 管措施。

表11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安全状态等级与养管措施

DB51/T27942021

本条文的运营管理方案和养护对策与《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 法》《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18)33号)一致。 .2.3桥梁技术状态评定等级与安全状态评定等级不一致时,应依据最不利的评定结果确定运管方案 和养护计划。

DB51/T 27942021

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桥梁结构安全风险辨析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组建安全风险评价小组 安全风险评价小组可由项目所涉桥梁养管单位或受托承担项目的专业技术机构组建,也可双方人员 共同组建。小组成员应由具备丰富经验的桥梁、地质等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组成,一般以3~5人为宜。 2.基础资料准备 基础资料由风险评价小组收集准备,宜包括桥梁工程设计(竣工)图纸文件、运营期内桥梁检测及 维修资料、以及桥址处水文、地质、地形和气候环境等资料。必要时可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和专家进行现 场踏勘。 3.编制风险调查表 风险调查表由风险评价小组编制,由风险源普查表、风险源检查表、风险等级专家调查表、风险调 查说明材料。说明材料为本次专家调查的解释性内容,应包括调查目的、指导提示性语言、对调查结果 的要求和相关基础资料简介等。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可参照6.2。风险源普查表、风险源检查 表、风险等级专家调查表可参照表A.1~表A.3的格式。 4.选择专家 专家组人数应有合理的规模。专家的人数取决于项目的特点、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的性质而定, 般以5~9人为宜。 专家组宜包括: 1)了解该本项目桥梁工程建设或养管情况的桥梁工程资深技术专家; 2)具有丰富工程风险评估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 3)本项目桥梁工程新建或维修加固设计单位的技术专家。 专家组不宜包括:工程的项目法人(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桥梁养管单位的技术人员 或专家。 5.填写风险调查表 风险源普查表应由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后填写。评价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专家 咨询等方式对小组成员填写的风险源普查表逐一检查后,统一完成风险源检查表。风险等级专家调查表 的填写可通过现场会议、邮寄等方式完成。采用专家邮寄方式填写调查表时,可从风险源检查表、风险 等级专家调查表中的“典型风险”栏、“当前状态”栏、“基于正常运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栏、以及风 险调查说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采用现场会议方方式时,可由评价小组直接介绍相关信息或专家查阅 相关基础资料。当专家意见比较分散时,应再次征询意见,待专家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自已判定风险发 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等级的理由,调整等级判定结果。 6.整理统计调查结果 在风险等级调查表集中回收完成后,应对调查表进行逐份检查,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然后将合格 调查表统一编号,以便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对某一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相应风险损失,应统计所有合格 表格对该项的判定值,按照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计算。当权值不易判定时,可按权值为1处理。

DB51/T27942021

表A.1风险源普查表

注:“典型风险”栏为同类桥梁工程所存在风险源的归纳总结, “描述”栏为每项风险源可能存在的方式、产生的

注:“典型风险”栏为同类桥梁工程所存在风险源的

影响及已有典型案例的教训和经验的简要说明

表A.2风险源检查表

DB51/T 27942021

表A.3风险等级专家调查表

注2:风险等级调查表的编制应保证结构完整、风险源完备、信息简练准确; 注3:“典型风险”栏、“当前状态”栏和“基于正常运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栏的内容应由风险评价小组在专家填写前 完成; 注4:“当前状态”栏应填写与对应风险源相关的桥梁工程技术标准、荷载等级、技术状况、主要病害及缺陷情况、以 及周边环境和或运行状态等,宜尽量具体详尽: 注5:“基于正常运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栏应填写与对应风险源相关的运行管理措施,如超载治理、巡检加密、交通限 流等; 注6:专家判定并填写了“风险发生概率级别”和“风险损失级别”时,须一并填写“判定标准或理由”栏及“进一步 的措施建议”栏。

DB51/T27942021

DB51/T 27942021

常见山区公路凝土结构桥梁的监测指标和测点布设技术要求汇总表

标选取的相关技术要求汇总见表B.2。 B.2简支梁桥结构响应监测指标选取和测点布设汇总见表B.3,连续(刚构、T构)梁桥结构响应监测 指标选取和测点布设汇总见表B.4,上承式拱桥结构响应监测指标选取和测点布设汇总见表B.5

表B.1常见荷载与环境类监测指标选取汇总表

DB51/T2794—2021表B.4连续(刚构、T构)梁桥结构响应监测指标选取和测点布设汇总表类监测监测优测点布设截面/部位主要监测指标备注别项目先级主要测点附加测点边跨:跨中截面边跨:1/4、3/4截面竖向频率、主跨:跨中、1/4、3/4截面主跨:1/8、3/8、5/8、7/8截面振型、主跨跨中截面、连续刚构/T构桥边跨:跨中截面见振动横向结阻尼主墩墩顶截面主跨:1/4、3/4截面7. 2. 3. 2构比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主跨跨中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边跨跨中纵向整截面、主墩墩顶截面截面、支座截面体主梁静挠边跨:跨中截面边跨:1/4、3/4截面挠响度主跨:跨中、1/4、3/4截面主跨:1/8、3/8、5/8、7/8截面变形度、应主梁动挠边跨:跨中截面边跨:1/4、3/4截面见转角度主跨:跨中、1/4、3/4截面主跨:1/8、3/8、5/8、7/8截面7. 2. 3. 3位移、梁端位移伸缩缝处梁端截面位移倾角墩台倾角®墩台顶部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支点处最恒载应变主跨1/4、3/4截面大负弯矩截面、主跨跨中截面见应变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支点处最7. 2. 4. 2动应变主跨1/4、3/4截面大负弯矩截面、主跨跨中截面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支点处最结恒载应力主跨1/4、3/4截面钢筋应大负弯矩截面、主跨跨中截面见构力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支点处最7. 2. 4. 3局动应力主跨1/4、3/4截面大负弯矩截面、主跨跨中截面部主要承重构件上宽度超限的代表性受力裂缝、主要承重构件上成因见裂缝裂缝宽度不明的代表性裂缝7. 2. 4. 6预应力大跨桥梁主跨顶板或底板纵向特大跨桥梁主跨1/4跨附近竖向见钢束有效预应力0度钢束钢束7. 2. 4. 4支座反支座反力、支座位见力及位弯桥、斜桥、易倾覆的独柱墩、基础沉降的墩台移7.2. 4.5移注1:“·”表示应选监测项,“④”表示宜选监测项,“O”表示可选监测项,,“一”表示不包含项。注2:指标选取和测点布设时还应满足“备注”栏中相关条文的具体要求。注3:“主要测点”为优先布设的测点,“附加测点”为条件允许时可布设的测点。注4:本表中主梁振动、主梁静挠度监测指标主要适用于主跨跨径不小于60m的连续(刚构、T构)梁桥,对于主跨跨径小于60m的连续(刚构、T构)梁桥宜结合其主跨跨径适当减少监测指标和测点。注5:主跨跨径不小于60m的新建连续(刚构、T构)梁桥,恒载应力、钢束预应力宜为宜选监测项(由)注6:当被监测桥梁采用不停车称重方法对车辆荷载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时,主梁动挠度、动应变宜为宜选监测项(田)。当被监测桥梁主梁开裂较严重、主跨跨中明显下挠时,主梁静挠度宜为应选监测项(●)。注7:当被监测桥梁由相同结构类型的多孔跨组成时,可选择技术状况较差或运行环境恶劣的代表性联跨布设测点:引桥为简支的,引桥部分参照表B.3选取监测指标和布设测点。28

DB51/T27942021

表C.2温度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C.3桥址处地震动监测可选用强震记录仪或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力平衡式),应符合地震动监测相关

C.3桥址处地震动监测可选用强震记录仪或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力平衡式),应符合地震动监测相关 标准的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3的相关要求。

3桥址处地震动监测可选用强震记录仪或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力平衡式),应符合地震动监测 准的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3的相关要求,

强震记录仪/力平衡式加速度计主要技术指标要

C.4监测船舶(或漂流物)撞击致桥梁结构振动所用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C.3及C.9的相关 要求。

5雨量计可选用电容雨量计、红外散射式雨量计、单翻斗雨量计等,选型时应跟据具体监测需 场气象条件,综合选定设备类型、量程、精度及分辨力等指标,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4的相

表C.4雨量计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齐墩处基础冲刷主要监测水位和水深两个指标,水位监测可选用超声波水位计或雷达水位计, 宜选用雷达测深仪。应根据桥址处水流速度、含沙量等水文参数、具体监测需求及传感器安装 合选定传感器类型、量程、精度等指标,布设安装方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DB51/T 27942021

综合确定,安装高度应不低于最高水位以上1m,圆形桥墩宜布设在桥墩上下游,圆端形桥墩宜布设在 桥墩上下游以及桥墩侧面最大冲刷位置: b)传感器的预埋安装件应与桥墩(台)结构长期牢固连接;传感器探头宜选用非永久方法固定, 安装连接材料应防水、防锈、耐老化;

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C.7针对桥梁周边地质灾害体主要监测地表位移及变形、深部位移、以及降雨量等指标,其中地表位 移可选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或大量程位移计,局部变形可选用地裂缝计,深部位移可选用深孔 测斜仪,降雨量可选用雨量计。应根据灾害体的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地形地貌特点和具体监测需求, 综合考虑选定传感器类型和技术指标。地裂缝计和深孔测斜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6的要求,GN SS和位移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10的相关要求

C.6地裂缝计和深孔测斜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要

DB51/T 27942021

.8船舶(漂流物)撞击的视频监测宜采用具有区域 入侵自动识别功能的高清视频(红外)摄像系统 布设安装方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维拍m电

C.8船舶(漂流物)撞击的视频监测宜采用具有区域入侵自动识别功能的高清视频(红外)摄像系统,

布设安装方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方式应考虑后期运维的可维护和可更换性: 安装位置应视野开阔,尽量靠近数据采集站或数据传输网络节点; C) 在符合GB50057的环境下可耐受雷击且不影响正常工作; d) 安装防护等级应达到IP66标准; e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7和表C.8的相关要求

表C.7用于船舶(漂流物)撞击监测高清摄像机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流物)撞击监测的区域入侵识别系统主要技术

.9结构整体振动监测宜根据桥架结构动力计算分析结果、具体监测需求和布设方案选用加速度传感 器或速度传感器,传感器选型和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以下规定: a 基频较低的大跨桥梁,宜选用低频性能优良、灵敏度高的力平衡式或电容式传感器: 6 基频较高的常规桥梁,可选用力平衡式、电容式和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C 可根据测点布设方案选择三向、双向和单向传感器; d 在符合GB50057的环境下可耐受雷击且不影响正常工作; e) 防护等级应达到IP66标准; 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9的相关要求。

DB51/T 27942021

表C.9结构振动监测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C.10桥梁结构的位移和变形监测可选用位移计、液压连通管系统(静力水准系统)、全球导航卫星定 位系统(GNSS)及倾角计等多种传感器,应根据被测桥梁结构或构件的变形位移特征及现场安装条件综 合考虑选定传感器类型及技术指标,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a)GNSS基准站应选址在地基稳定、上方天空开阔、远离电磁干扰、易受保护及维修的区域;监 测站应安装在被测结构或构件顶部,上方无遮挡,并远离电磁干扰;GNSS的监测数据宜转换到大桥独 立坐标系下(施工坐标系); b)梁桥、拱桥的静挠度监测,宜选用液压连通管系统(静力水准系统),监测数据宜进行温度修 正; C 在符合GB50057的环境下可耐受雷击且不影响正常工作; d 防护等级应达到IP66标准; e 常用位移和变形监测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10的相关要求。

表C.10常用位移和变形监测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DB51/T27942021

表C.10常用位移和变形监测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续)

C.11结构应变监测可选用电阻应变式、振弦式或光纤光栅式传感器,应根据监测需求和被测对象的具 体情况消防工程水电施工方案,综合考虑选定传感器类型和技术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静态(准静态)应变监测可选用振弦式、电阻应变式或光纤光栅式传感器,量程宜不小于预测 最大值的2倍,分辨力宜小于预测最大值的10%: b)动态应变监测可选用电阻应变式或光纤光栅式传感器,量程宜不小于预测最大值的3倍,分辨 力宜小于预测最大值的10%; c)应变传感器均应进行温度补偿或修正; d)混凝土结构宜选择大标距的应变计;应变梯度较大的区域,宜选用标距较小的应变计; e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测量单元和补偿单元宜选用同一规格产品,并进行屏蔽绝缘保护; f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宜与匹配的频率仪配套校准,频率仪的分辨力不宜大于0.5Hz; 如需采用位移传感器与工装配套进行应变监测,计算其安装标距时宜使其测量分辨力小于预 最大值的10%: h应变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表C.11的相关要求,

表C.11应变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C.12钢筋应力监测可选用振弦式或光纤光栅式钢筋计,应根据监测需求和被测对象的具体情况,综合 考虑选定传感器类型和技术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静态(准静态)监测可选用振弦式或光纤光栅式钢筋计,量程宜不小于预测最大值的2倍,分 辨力宜小于预测最大值的1%; b)动态监测可选用光纤光栅式钢筋计,量程宜不小于预测最大值的2倍,分辨力应宜小于预测最 大值的1%; C 钢筋计均应进行温度补偿或修正; d) 振弦式钢筋计宜与匹配的频率仪配套校准,频率仪的分辨力不宜大于0.5Hz; e)钢筋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12的相关要求。

DB51/T27942021

5支座反力监测可选用测力支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力支座安装后不应改变桥面高程,不应改变桥梁结构与支座接触方式和接触面积: b)测力支座应具备可更换性: c)测力支座的主要技术指标宜满足表C.15的相关要求,

表C.15测力支座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DB41/T 2125-2021 公路钢管螺旋桩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表C.16常用数据采集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