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422-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DB15/T 2422-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1741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T 2422-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DB15/T2422202

b)路床压实度应满足表2的规定。

CECS 116-2000 钾水玻璃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pdf5.4.4一般路段横断面设计

a)低含冰量多年冻土区,按照一般路基处理,应符合JTGD30的相关要求; b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小于2m、冻土层厚度小于2m时,宜采用全部清 除换填的路基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换填底部应填筑不冻胀的土石填料,厚度大于0.5m, 并做好开挖面的防排水和边坡防护。隔水材料采用土工布时,其质量应符合GB/T17639的规 定,其材料形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应满足表3的要求:

图1全部换填路基横断面结构图

DB15/T2422202

表3隔水土工布性能要求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小于2m、冻土层厚度大于2m,全部清除换填困难 且不经济时,可采取部分换填的保护多年冻土路基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路基高度与换填深 度之和应大于路基最小设计高度与天然上限之和,换填底部应填筑不冻胀的土石填料,厚度不 少于0.5m,并做好开挖面的防排水和边坡防护

图2基底部分换填断面结构图

5.4.4.2当路堤实际填土高度大于最小设计控制高度要求并小于最大设计控制高度要求时,路堤下部 应采用粗粒土填筑,填筑厚度应大于0.5m,上部可采用当地符合工程要求的土体填筑。冻土路堤典型 横断面结构如图3所示。

二般填方路基断面结构图

5.4.5斜坡路段设计

DB15/T2422202

斜坡路段设计宜采用下列设计: a)地面横坡小于1:5时,基底不宜挖台阶;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 宽度不应小于2Ⅱ。路堤上方一侧采取挡排水措施,路堤下方一侧坡脚设置反压护道,当基岩 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 b 地面横坡大于1:2.5时,路基基底应开挖台阶,台阶纵断面方向长度应大于2m,横断面方向 应大于2m,台阶高度应大于1m,并设置2%向内倾斜的横坡。应检算抗滑稳定性,检算方 法应符合JTGD30相关要求。

5.5.1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路堑设计应考虑冻土条件、地表植被情况和区域气候条件,考虑工程建设的 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设计

5.5.3当多年冻土为低含冰量冻土时,换填应符合以下规定,典型横断面如图4:

换填深度应大于路床深度,且大于0.8m; 换填材料宜为粗粒土; 一级以上公路宜采用土工格室等材料强化路基; 换填底面宽度应路基基大于底宽度加两倍多年冻土上限之和; 地质状况不良时,按特殊路基设计。

5.5.4当多年冻土为高含冰量冻土时,换填应符合以下规定,典型横断面如

a)路床底部冻土层厚度小于等于4m时,应全部挖除换填; b)路床底部冻土层厚度大于4m时,应超挖换填,换填厚度应不小于路基最小设计高度与多年 冻土上限之和,换填底面宽度应不小于路基基底宽度加两倍多年冻土上限之和; 换填材料宜为片、块石,并做好基底防渗措施; d)路床基底换填厚度过大造成施工不便或不经济时,可采用基底铺设隔热材料等其他措施; e) 边坡可采用上保下挡的支挡形式,支挡结构型式宜采用挂壁式或悬臂式或其他支挡结构型式; f)挡墙下应设保温渗沟。

DB15/T2422202

图5高含冰量冻土段路堑典型横断面型式图

5.5.5对于路堑边坡,应加强涎流冰调查,涎流冰防治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5.5对于路堑边坡,应加强涎流冰调查,涎流冰防治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5.6岩石边坡挖方坡率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5.7非岩石挖方边坡坡率应根据当地的地貌形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路基高度、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当边坡高度小于4m,在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等路段,细粒土层中天然含水率较高 时,坡率宜为1:2~1:3; b) 当边坡高度大于等于4m时,坡率不宜陡于1:1.75; C 当边坡高度大于等于6m时,宜采用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一级边坡坡率应为1:1.75,二级 以上边坡坡率应为1:2。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平 台上应设置排水沟。

5.5.6岩石边坡挖方坡率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8高含冰量冻土段应对边坡采取挖除换填的措施,挖除换填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并做 加固及排水工程。

5.5.8高含冰量冻土段应对边坡采取挖除换填的措施,挖除换填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并做好边

5.9路堑边坡坡面的防护以生物防护措施为主,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恢复 态系统。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5.5.10路堑坡顶宜设置截水沟、挡水捻等措施,防止上方自然坡面地表水危害边坡。 5.5.11 当路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时,应采用渗沟、挡墙等措施排水、截水,渗沟和挡墙应采取保 温措施。

5.6.1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应在以下交界处设置

年冻土地区路基应在以下交界处设置过渡段:

a)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交界处; b) 多年冻土地区不同含冰量交界处; c)多年冻土区路基横纵向填、挖交界处; d)路基与桥(涵)交界处。

a)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20m,且不宜大于50m; b) 过渡段路基设计应遵循防治冻胀融沉的原则,按多年冻土段的要求设计; 融区(季节冻土区)路基设计应以防治冻胀为主,在多年冻土地区应以防治融沉为主; d 过渡段路基填土高度不宜小于2.0m,路堤底部宜设置毛细水隔断层,当公路沿线石料丰富时, 路基结构可采用片、块石路基。

.3多年冻土不同含冰量过渡段设计应符合以下

a)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20m,且不宜大于50m; b)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不同地温过渡段,应在低温冻土段落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按高温冻土段的 要求设计; c)不同含冰量过渡段,应在低含冰量段落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按高含冰量段的要求设计。 5.6.4多年冻土区路基纵向填、挖过渡段,基底换填时填方段应与挖方段顺接,且应由挖方侧向填方侧 设4%的排水纵坡,高含冰量段应在挖方侧设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可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聚苯乙烯泡 末材料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等,布设于路面结构层下30cm~50cm处,保温材料技术指标要求见 表4。填挖过渡断段示意图如图6所示。

表4保温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图6填挖过渡处理示意图

6.5多年冻土区半填平挖路基,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右时,应超挖换填压实路基;填方区宜 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填挖交界结合部路床范围宜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硬质岩石时,填方区 填石路堤

5.6.6路基与桥(涵)过渡段路基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DB15/T2422202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的路桥(涵)过渡段宜采用倒梯形结构的片、块石回填,过渡段长度应大 于20m,且应满足一般地区过渡段长度规定。过渡段横断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 过渡段的路基填料、压实度和沉降量等尚应符合JTGD30的相关规定。

5.7边坡护道、护脚设计

5.7.1边坡护道、护脚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水量路段路桥过渡处理示

a)路基两侧易积水的地势平坦地段、山坡坡脚洼地处,宜设置边坡护道、护脚; b)水草地或冻土沼泽等地表水丰富地段,宜设置边坡护道、护脚; C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埋藏较浅,易融化影响路堤稳定时,宜设置边坡护道、护脚; d 片块石路基不应设置护道、护脚。 5.7.2边坡护道、护脚应采用保温隔水性能良好的当地材料。 5.7.3边坡护道、护脚采用砂砾、粗颗粒土或其他易渗水性材料时,表面应覆盖0.2m厚的粘性土保 5.7.4边坡护道一般宽度为2m~3m,严重积水路段宽度不宜小于5m。边坡护道高度一般为1.0m~ 2.0m,积水路段应高出积水位不小于0.5m。边坡护道应设置向外2%~4%的横坡。边坡护道、护脚 设计参考尺寸见表5。典型断面结构如图8、图9所示。

DB15/T2422202

b)路基排水应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等其他处治措施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 统。 5.8.2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地表水文条件、地形、降水强度、持 续时间、地表植被情况、土层的渗透性等因素,确定排水设计原则,划分排水段落、分段确定排水方案 和排水线路,完成排水系统布置图

5.8.2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地表水文条件、地形、降水强度、持 续时间、地表植被情况、土层的渗透性等因素,确定排水设计原则,划分排水段落、分段确定排水方案 和排水线路,完成排水系统布置图。

5.8.3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贝

a)路基两侧不应积水; b)采取措施拦截地表水,或以最短路径排入附近桥涵中; c) 排水设施宜远离路基坡脚 d) 单向坡面坡向流水明显或地表蓄水能力强时,应在路基排水沟外侧增设截水沟和挡水捻。 5.8.4 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地表排水设施结构应抗冻融、安全耐久、经济合理、对地表破坏小、施工 快捷、 便于检查、养护、维修和更换。

5.8.6渗沟的出口应设陡坡或跌

5.8.6渗沟的出口应设陡坡或跌水。

DB15/T2422202

5.8.7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排水设施应进行防冻、保温设计。

5.8.8对于路基侧沿坡脚的积水无法与排水沟连通排离时,应回填积水坑,或设置防水护道,积水距 坡脚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a)少冰与多冰冻土路段积水距离坡脚不宜小于5m; b)富冰冻土、饱冰冻土与含土冰层路段积水距离坡脚不宜小于10m。 5.8.9低填、浅挖路基以及排水困难地段,应采取措施及时拦截有可能进入路界的地表水,排除路基 内自由水,隔离地下水,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5.8.10如遇常年性深部构造断层裂隙水在冻土层中溢出,不应改变水的原有通道,应设保温渗沟或桥 涵通过。

1.1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应在公路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 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施工季节、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进度。

按预融原则设计的路基宜选择在暖季施工,按控制融化速率原则设计的路堑宜选择在冷季施 ; b 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进行,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高路堤的填筑宜跨年度分两期进行; C 暖季施工,应尽量避开降雨集中、热融作用最活跃的月份,宜安排在深秋,并做好防护; d 路堑可在初冬开挖成型,跨年冷季末回填; e 跨年度施工路段,应在暖李进行复检,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1.3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快速施工,缩短暴露时间,减少对多年冻土地基的热干扰, 1.4路基工程施工应贯彻“先防排水系统,后主体工程”施工的原则,统筹安排永久防排水系统与 时防排水系统的施工,确保多年冻土区路基防排水系统合理有效。

6.1.5施工期间不应坡脚滞水、路侧积水

1.6路基施工应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7施工中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原设计方案因故不能实施的,施工单位不应擅自 按有关规定办理。

2.1施工前应全面熟悉并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工程沿线多年冻土工程特性、设计原则和设

DB15/T 24222021

地质情况,调查沿线附近有无新的不良冻土现象出现,确认冻土沼泽的范围及面积。 6.2.3应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除应具备一般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和材料试验 的能力外,尚应具备下列试验的能力:

6.2.3应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除应具备一般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和材料试验 的能力外,尚应具备下列试验的能力:

a冻土容重试验; 冻土总含水量试验; c 土颗粒密度试验; 冻融循环试验; e) 气温、地温观测。 6.2.4 应提前准备充足的施工材料,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现场试验确认合格。确保各施工工序快 速衔接。 6.2.5路基填料存放时应根据施工季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寒季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填料冻

6.2.6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布置与路线距离不宜小于50m,并避开高含冰量冻土、不良冻土现象及植

6.2.6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布置与路线距离不宜小于50m,并避开高含冰量冻土、不良冻土现象及植 被发育地区,不具备条件时应采取保护冻土的措施, 并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3.1路堤施工应根据冻土环境和现场地质情况,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相关工艺流程设计,制定 工程实施方案

6.3.3施工期间发现新的高含冰量冻土、不良冻土现象分布,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预案应急处理并上 报相关部门,在通过专项研讨处理方案后按程序处置。 6.3.4地表排水系统应在施工中同步进行。在路基主体施工中,应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预防雨季地 表水对路基坡脚和边坡的浸泡、渗透及冲刷。

6.3.5施工便道应根据设计要求布设,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减少新建便道,自然保护区等重点路段在 施工时可先剥离腐殖土后填筑便道, 在施工完成后移植恢复

a)最大粒径和含泥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分亚 b)大于设计粒径的硬质材料,应破碎或清除; c)清除的填料应集中堆放并及时运出,不应丢弃在路基两侧。

6.3.7地基表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清表段,应按设计要求直接填筑填料后整平碾压; 清除表土、低填路基局部换填路段,路基压实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压实方法 工机械,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DB15/T 24222021

符合下列规定: a) 冲击碾压时应先压两侧后压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错轮碾压,压实标准应符合 设计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b 冲击碾压完成后应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 c 碾压前、后应进行填筑顶面标高测量,测定填方的沉降量,控制标高; d)压实作业应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3.9当路基设置有护坡道时,护坡道基底处理与路基主体应采用同一种填料填筑,压实度应与路基 主体相同。

5.3.10多年冻土区清表、低填路基局部换填路段,路基压实施工时应根据换填深度、填料类型,合理 选择压实方法和施工机械,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6.4.1路堑施工应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采取隔水、排水、换填和设置保护层等措施,保护冻土,防止 边坡热融滑塌。

6.4.2路堑边坡开挖宜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

6.4.9横向通道的设置应与路堑开挖的松土作业同时进行,间距宜为100m,路堑开挖方式应满足以

a)长度不大于200m的路堑,宜从两端相间开挖,并在路堑口下方设横向通道。 b)长度大于200m的路堑,可分段开挖,在中部设置横向通道。 人 6.4.10寒季开挖的路望,开挖至换填层位时,应对边坡做简易遮挡防护,减少热融影响,并加快回填 施工进度,减少开挖断面暴露时间。

塌失稳。路基主体可在开挖后适当暴露,预融开挖面冻土,保证抛石换填的效果。 6.4.12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完成整平作业。整平作业包括清除刷坡后的余土,清出侧沟,基面与侧沟 平台的整平和路堑成型等工作。 3.4.13路堑边坡保温层铺设草皮泥炭层时,边坡挖除部分应整平,每块草皮泥炭厚度不宜小于0.25m 根部应切平。铺砌时应上下错缝,互相嵌锁。

6.5.1排水工程基坑施工宜在基础所有建筑材料、机具和垫层所用砂砾全部备齐后开始;基坑开挖后, 如果发现基础全部或部分埋在纯冰或含土冰层上,应进行专项处理;基础完工后应立即回填夯实。 6.5.2应快速施工,各工序应全面展开,相互衔接,逐段完成;不应长期暴露基坑,影响基坑边坡稳 定。 6.5.3砂砾垫层施工前,应将积雪、融雪水或雨水及基坑内淤泥和松软湿土彻底清除。 6.5.4施工临时性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6.5.5高含冰量冻土地段临时排水措施应以挡水为主。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堑施工时,应在基面 侧或两侧拉出排水(泥)沟槽,以便于泥流、水流的排泄。

6.5.6挡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挡水捻应在路基主体工程施工前完成; 挡水迎水侧应有良好的排水通道,不应形成积水坑、积水洼地。挡水捻与路堤坡脚间应进 行纵、横向填土顺坡,确保地表水远离路基并通过附近桥、涵排出; 挡水烩施工不应破坏原地面; d 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埋设挡水烩下的挡水板,易选在冻土活动层初融季节,开挖后快速施工。挡水板规格、性能 及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5.7排水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沟槽开挖可安排在暖季分段施工,分段长度宜为当天可完成长度; b)拼装水沟混凝土预制件时,应做好上下游方向的连接,接头处应采用防水材料填 c)排水沟垫层材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5.9施工中的临时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过程中,路基表面应做成两侧4%横向排水路拱; b)斜坡路基坡脚3m外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件和本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的项目,应符合相关

DB15/T2422202

DB15/T2422202

附录A (规范性) 多年冻土分类

应根据土的类别和冻土总含水率,按表A.1确定

注:冻土总含水率应在冰融化后按照现行JTG3430的领

DB15/T2422202

表A.2多年冻土融成分类

注1:.总含水率包括冰和未冻水

注2:盐渍化冻土、泥炭土、腐殖土、高塑性黏土不在表列。 注3:wp为塑限含水率。

注2:盐渍化冻土、泥炭土、腐殖土、高塑性黏土不在

应根据土的类别、天然含水率和冻胀率等,按表A.3确定冻土冻胀类别。

DB15/T2422202

XX外滩花园第一期会所室内精装修施工组织设计表A.3土的冻胀分类表

DB15/T2422202

B土的冻胀分类表(续

注1:冻前天然含水率()为季节活动层内含水率的平均值(%) 主2:为塑限。

注1:冻前天然含水率()为季节活动层内含水率的平均值(%) 注2:,为塑限。 注3:盐渍土、有机质土土不在表列。 注4:塑性指数大于22时,冻胀性降低一级。 注5:当碎石类土的充填物大于全部质量的40%时,其冻胀性按充填物土的类别判定。

A.3路堤最小设计高度

豪进施工组织设计表A.4融沉类路堤最小设计高度表

3.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不融沉或弱融沉路段最小设计高度可按2.5m控制,融沉、强 融陷路段应采用特殊结构路基或以桥代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