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0T 152—2021 城市道路工程常见问题防治技术导则.pdf

DB3710T 152—2021 城市道路工程常见问题防治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33710/T/152—2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4655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10T 152—2021 城市道路工程常见问题防治技术导则.pdf

用保新老馄 土连接无夹层; 12)预先控制好套管的埋设位置及尺寸,并将其与墙体钢筋焊接成整体,确保与模板安装严密、 牢固可靠;加强套管底部及两侧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控制管道外壁和预留孔壁之间细节部 位的处理,使其缝隙宽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密封材料堵塞密实; 13)模板安装时禁止采用穿管对拉螺栓,宜使用止水对拉螺杆; 4)宜进行地下通道施工变形监测; 15)预埋件表面的锈蚀,必须做除锈处理。

1)地下通道主体结构裂缝处理,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论证,编制专项修补方案: 以治理结构内部渗漏水为主与表面渗漏水相结合。通过泥浆堵漏,使混凝土结构抗渗能力 提高,加强混凝土密实性;采用注浆为主和表面涂刷相结合的方法。边墙开槽增加排水管 引入纵向排水沟

6. 2. 3 铺装质量不伟

板块接缝不平顺,板缝宽窄不一,板缝两侧相邻板块高低不平,影响外观及通行舒适性。 b) 预防措施 1)材料进场应按标准规定检查外观质量,检查内容包括规格尺寸、平面度、角度、外观缺陷 等。超出允许偏差者,严禁使用; 2)对墙面板块进行专项装修设计,明确板块的排列方式、分格和图案,伸缩缝位置、接缝和 凹凸部位的构造大样; 3 板块安装应先做样板墙,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商定和确认后,再大面积 铺开。 )治理措施 由代建单位组织专项评估会议。经评估,若接缝不顺直的情况不严重,可沿缝拉通线找顺、找 直,采用适当加大板缝宽度的办法;若接缝不顺直的情况严重,则必须返工处理

JT/T 970-2015 沥青路面有机硅密封胶.pdf6.2.4照明设施不规范

a现象 照明设施未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环境进行针对性调整,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b 预防措施 附近不设路灯的地道出入口,应设照明装置;地道内的平均水平照度,夜间宜为301x, 白天宜为1001x;最小水平照度,夜间宜为151x,白天宜为501x。并应提供适当的垂直 照度; 2) 灯具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2m。当灯具低位布置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地道照明电线的布设和配电箱宜考虑全部灯具照明、部分灯具照明、少量灯具深夜长明等 不同要求; 4) 在地道进出口宜设标志灯,引导行人由地道过街; 5) 人行地道应设置应急电源及应急照明装置,城市中心及交通枢纽位置的重要地道可设计双 路电源。

? 治理措施 对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部分,采取合理可行的针对性整改措施。

6. 2. 5 安全设施不规范

DB3710/T1522021

a现象 通风、消防、防灾等安全设施,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b) 预防措施 1)地道主通道长度小于等于60m时,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宜开设采光天窗,有效组 织其内部采光与自然通风。当地道主通道长度超过60m时,应设置机械通风及排烟系统; 2 地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满足人员疏 散的消防要求: 3) 地道及进出口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地道及管理用房区域应设室内消火栓。地道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规定配置灭火器; 4)电梯机房应设有通风和消防设施; 5) 地道与地下及地上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相连接时,必须采用防火分隔措施; 6)地道进出口应采取满足当地防洪、防内涝要求的措施。 c)治理措施

a现象 管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管道变形或开裂以及地面开裂或下沉等。 b 预防措施 1 管道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 2) 按设计文件要求需换填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 规定; 3 加强地基层密实度检测。灰土地基、砂石地基和粉煤灰地基施工前必须按《给水排水管道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规定验槽并处理。 c)治理措施 1)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 度; ·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 2)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 ·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再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 面。

7.1.2管道沟槽回填密实度不足

DB3710/T152202

a现象 管道沟槽回填密实度不足导致管道变形或开裂以及地面开裂或下沉等。 b)预防措施 1 管道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 2 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周围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 ? 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 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 400mm; : 严禁在槽壁取土回填。 3 米用土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硬块;在 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 ·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时,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标准规定。 )治理措施 1)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压实度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规范相关要求; 2 沟槽回填的顺序按沟槽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层进行,沟槽两侧同时回填夯实,防止管道位 移; 3) 管沟填土施工同步进行,严禁单侧回填,两侧填土填筑高差,不超过一个土层厚度;填土分 层夯实,每层的虚铺厚度按设计要求或试验段经验数据实施: 管腋部填土必须塞严、揭实,保持与管道紧密接触

a)现象 管道结构变形并造成路面局部沉陷破坏。 b) 预防措施 1)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 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 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 方可使用; 2 排水管道铺设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回填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的现浇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水泥砂浆接口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 小于5MPa; + 现浇钢筋混凝主管渠的强度、混合结构的矩形或拱形管,并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 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强度、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回填时采取防止管道发生位移或损失的措施; 化学建材管道或管径大于900mm的钢管、球墨铸铁管等柔性管道在沟槽回填前应采取

DB3710/T1522021

措施控制管道的竖向变

治理措施 1)严格执行管材进场检验制度:HDPE、PVC等化学建材管保存须特别注意覆盖防晒。管道使 用前需注意检查管材外观,存在裂纹、老化、缺角等质量问题管材不得使用; * 2) 管材吊运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 3 柔性管道的沟槽回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回填前,检查管道有无损伤或变形,有损伤的管道应修复或更换; ·柔性管道回填至设计高程时,应在12~24h内测量并记录管道变形率,管道变形率应符 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2%,化学建材管道变 形率应不超过3%; ·柔性管道沟槽回填时,变形率不得超过设计要求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GB50268第4.5.12条规定,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 a.检查方法:观察,方便时用钢尺直接量测,不方便时用圆度测试板或芯轴仪在 管内拖拉量测管道变形率;检查记录,检查技术处理资料; b.检查数量:试验段(或初始50m)不少于3处,每100m正常作业段(取起点、中间 点、终点近处各一点),每处平行测量3个断面,取其平均值。

7.2.2管道接口漏水

管道接口处渗漏。 预防措施 1)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 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 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 方可使用; 2) 管节的材料、规格、压力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宜工,预制,现场加工应符合《给 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相关规定要求; 3 柔性接口的钢筋混凝土管、预(自)应力混凝土管安装前、承口内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应清 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橡胶圈应平直、无扭曲,应正确就位:橡胶圈表面和承口工作面应涂 刷无腐蚀性的润滑剂;安装后放松外力,管节回弹不得大于10mm,且橡胶圈应在承、插口工 作面上; 4)刚性接口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选用粒径0.5~1.5mm、含泥量不大于3%的洁净砂; ?选用网格10mm×10mm、丝径为20号的钢丝网; ?水泥砂浆配比满足设计要求。 5 钢筋混凝土管沿直线安装时,管口简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要求,无明确要求 时应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5.6.9节的相关规定; 6)承插式橡胶柔性接口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清理管道承口内倒、插口外部凹槽等连接部位和橡胶圈; ·将橡胶圈套入插口上的凹槽内,保证橡胶圈在凹槽内受力均匀、没有扭曲翻转; ? 用配套的润滑剂涂擦在承口内侧和橡胶圈上,检查涂覆是否完好:

DB3710/T152202

·在插口上按要求做好安装标记,以检查插入是否到位; ·接口安装时,将插口一次插入承口内,达到安装标记为止; ·安装时接头和管端应保持清洁; ·安装就位,放松紧管器具后进行下列检查: a.复核管节的高程和中心线; b.用特定钢尺插入承插口之间检查橡胶圈各部的环向位置,确认橡胶圈在同一深 度; C.接口处承口周围不应被胀裂; d.橡胶圈应无脱槽、挤出等现象; e.沿直线安装时,插口端面与承口底部的轴线间隙应大于5mm,且不大于《给水排 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表5.7.2规定的数值。 7)HDPE管道需预制安装或操作空间允许时,宜采用对焊连接方式; 8)HDPE管道需现场焊接、改装、加补安装、修补,或在狭窄空间安装管道时,宜采用电熔管 箍连接方式。 治理措施 1 管材吊运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 2 管道安装位置需复核:沟槽开挖及垫层施工应注意槽底、垫层平顺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位 置按照工艺要求施工:回填时应在管道两侧对称进行; 3 保证抹带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抹带空鼓、开裂,水泥砂浆要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 搅拌要均匀,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要先将抹带部分的管外壁凿毛,刷洗干净 刷水泥浆一道,根据管径大小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 4) 保证接口内壁平整,管径小于等于600mm的管道(工人不能入内作业),在抹带的同时,配合 用麻袋或其他工具在管道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拖平,管径大于600mm的管道,应 勾抹内管缝; 5)对于铁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要保证铁丝网与管缝对中,铁丝网搭接长度和插入管座的长 度满足设计要求; 6) 柔性接口橡胶圈的施工工艺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中5.6.6条 执行; 7 热熔工具接通电源,工作温度指示灯亮后方能开始操作:切割管材,必须使端面垂直于管轴 线,切割后管材断面应去除毛边和毛刺: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必须清洁、干燥、无油:加热 时间应满足热熔工具生产厂家的规定;刚熔接好接头的管道严禁旋转或移动; 8) 钢管焊接工艺应满足规范要求。焊接前,应将焊口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铁锈、污垢、油蜡等 清除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接口干燥;管道接口的焊接,应 注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焊缝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内外防腐; 9 采用质管敷设的管道无论是否注浆,在进完成后均须注意检查注浆扎是否封堵;若采取 螺栓封堵,应对螺栓进行防腐处理; 10)严格执行管材进场检验制度:HDPE、PVC等化学建材管保存须特别注意覆盖防晒;管道使 用前需注意检查管材外观,存在裂纹、老化、缺角等有问题的管材不得使用; * 11)橡胶圈应使用管材供应商提供的橡胶圈或其指定的配套橡胶圈;在管道安装前应注意检查 橡胶圈是否有断裂、老化等问题,有问题的不得使用;管道安装橡胶圈应严格按厂家指定工 艺进行,若厂家未指定则橡胶圈应按管道雄头(大头)内壁凹槽的位置安装橡胶圈:若内壁

DB3710/T1522021

无凹槽时,则应视安装橡胶圈个数及承插长度具体而定,橡胶圈之间应有一定间距以确保 其密封性:管道安装前应将管道接口处清理三 净方能承插安装

7.2.3检查井未设置防坠落装置

a现象 检查井未考虑检查井盖损坏、丢失等意外情况下需对地面人员、行人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b 预防措施 所有排水检查并均应采用防盗并盖,并在并盖下设置安全网或设置双层并盖等其他可靠的防坠 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小于100kg),同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 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

a)现象 管段内阻塞、排水不畅。 b 预防措施 1) 管道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 2) 管道安装前应进行测量复核,注意槽底平顺、坡度正确; 3) 高地下水位区域涵洞施工时应做好如下抗浮措施: ·设计文件可适当考虑增加配重、增设抗拉锚杆等抗浮处理措施; ·沟槽开挖及回填过程中,应按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做好降排水措施(设置集水坑 临时排水沟等),及时抽排沟槽临时集水,回填后仍需继续抽水,确保不出现浮管现象 ·安装及养护过程中应采取沙袋等压重措施,避免浮管现场的发生, 4)管道投入运营前应清理临时封堵残留及管道内杂物。 C 治理措施 对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部分,采取合理可行的针对性整改措施。

7.3.2现浇箱涵顶板裂缝

a现象 模板或支架拆除后,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等影响,表面出现裂缝。按其裂缝的形状可 分为规则裂缝、不规则裂缝以及呈现放射性的裂缝。按其裂缝展开的深度有浅缝、深缝及贯穿裂缝。 b)预防措施 1) 配制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并选择良好级配; 2 控制拆模强度,拆除模板时,混凝土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拆除顶板底模时,应按实际 试块强度控制拆模时间; 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两次压实抹光的方法; 4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及数量,垫块应布置均匀; 5) 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气温高时浇水,气温低时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C) 治理措施 如混凝土已硬化,则可根据裂缝不同部位,采取环氧树脂、灌注水泥砂浆,或规则凿除表面后抹

如混凝土已硬化,则可根据裂缝不同部位,采取环氧树脂、灌注水泥砂浆,或规则凿除表面 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7.3.3进出水口未设置防冲刷措施

DB3710/T1522021

a厂现象 涵洞进出水口未明确与边坡坡率关系,八字翼墙坡率与边坡不一致,未考虑水流对构筑物底板、 基础的冲刷影响,出水口下游未设置护坦和防冲措施。 预防措施 1)八字式翼墙主要起整合水流及挡土作用,翼墙坡率应与边坡坡率应一致;出水口底板如不 采取相应加固、防护措施,易受水流冲刷;大暴雨时出水口底板易被掏空甚至折断损坏, 进而危及岸坡稳定性; 2)出水口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护砌等防冲刷措施,出口底部采用打桩或加深锯齿等加固措施 并视需要设置警示标志;在出水口跌水水头较大时,尚应考虑消能措施。 治理措施 对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部分,采取合理可行的针对性整改措施,

DB3710/T1522021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定条文时区别对待,又 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1]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2]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3] GB/T 51224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4] GB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5]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 GB 5033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7] 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8]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9]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10] CJJ 19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11] 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12]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13] CJJ 15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14]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15] JTJ 073. 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16] JTG BO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7]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18] JTJ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DB3710/T1522021

DB3710/T1522021

DB3710/T1522021

1.1本导则在依据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市当地特色进行编制。 1.2结合国家最新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乡村道路工程技术 规范》等相关规范,本导则所述“其他等级道路”,包括各级公路、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乡村道路等。 1.4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1.0.6条规定:“路基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 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条文对城市道路工程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界定

压时应结合路基下方管线情况选择碾压设备,保

DB3710/T1522021

4)应充分结合地勘报告,特殊土路基应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具体特殊条件及特殊岩土或 地质体的性质、参数、成因、规模、稳定状况及趋势; 5)桥梁承台周边,箱涵、人行地道顶部等构筑物位置应进行路基专项设计。应符合现行《城 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中的相关规定; 半填半挖路段,应根据现行路基设计规范相关要求进行纵向、横向及土方、石方路基半填 半挖路基专项设计。应符合现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中的相关规定; 6)水是影响路基性能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路基的失稳和变形绝大多数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冲刷、渗入或浸湿引起的。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的抗变形能力,必须采取相 应的防、排水措施; 8)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路基 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土层压实并进行维护

成因分析: 路基边坡坡度过陡,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行滑裂验算; 1 路基边坡未与路基同步填筑; 2) 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措施,水的渗入导致填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 3) 沿河、临海地段的路基,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长期浸淹、冲刷及海浪冲击致使路基 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塌。

威海地区常见有海相淤泥、砂土、粘土等软土路基。 a)现象 成因分析: 1) 滨海路堤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路堤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路堤重量超过软基承载能力; 2) 路堤填筑速率过快,软基固结度不足,承载力不足; 受潮位影响,路堤内外水头差变化,引起填筑材料内摩擦角趋势变化,导致路堤失稳。 3.1.4 a) 现象 成因分析: 1)未清除基底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层; 2) 基底地面原为水田、池塘、洼地,路基土含水量高,未进行有效处理; 3)填土含水量未达到最佳含水量;

威海地区常见有海相淤泥、砂土、粘土等软土路基。 a)现象 成因分析: 1)滨海路堤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路堤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路堤重量超过软基承载食 2)路堤填筑速率过快,软基固结度不足,承载力不足; 3)受潮位影响,路堤内外水头差变化,引起填筑材料内摩擦角趋势变化,导致路堤失

成因分析: 1)未清除基底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层; 2)基底地面原为水田、池塘、洼地,路基土含水量高,未进行有效处理; 3)填土含水量未达到最佳含水量; 4)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填料不符合要求; 5)分层填筑时,各层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功不足

挡墙泄水孔堵塞: ·泄水孔进水口处反滤材料堵塞:反滤层碎石含泥量大或反滤层外未包反滤土工布,填 土阻塞反滤层; 反滤层设置位置不当:

DB3710/T152202

杂物堵塞泄水孔。 2) 挡墙勾缝砂浆脱落: 勾缝前砌体未洒水润湿,勾缝后砂浆中的水份被干燥块石吸收,导致砂浆水化反应不 充分强度下降,碎裂脱落; 砂浆配合比不准,强度不够,在外力作用下,碎裂脱落;水泥含量过大,收缩裂缝增 加,造成碎裂脱落; ·块石砌筑时,砂浆填缝不饱满,空隙过大,块石松动,造成表面勾缝砂浆脱落; 砂浆勾缝养生不充分,形成收缩裂缝或强度降低,导致砂浆收缩脱落。 3) 挡墙沉陷: 基槽处理不当:基槽清理不彻底,槽面不平,地基未经夯实;排水不畅,基槽被水浸 泡等,导致地基承载能力不足; 面板过厚、过重,超过地基承载能力; 地基沉降导致“盆状沉降”,影响挡墙稳定; 基础埋置深度不够,易受浸水损坏或冻胀影响

成因分析: 1) 砌石护坡沉陷开裂: ·护坡块石下填土不密实,沉降导致护坡沉陷; ·护坡砌石质量低下,座浆不密实,碎石垫层过薄,或未设垫层,导致护坡塌陷; 护坡坡脚不稳固,护坡下滑,出现沉陷、开裂。 2) 砌石护坡勾缝砂浆脱落: ·护坡块石沉陷,相邻块石错位,勾缝砂浆脱落; 勾缝前砌体未洒水润湿,勾缝后砂浆中水份被干燥的块石吸收,导致砂浆水化反应不 充分,强度下降,碎裂脱落; 砂浆配合比不准,强度不够,在外力作用下,碎裂脱落;水泥含量过大,收缩裂缝增 多,造成碎裂脱落; 砂浆勾缝养生不充分,造成收缩裂缝或强度降低,导致砂浆松缩脱落。

a现 成因分析: 1)水泥剂量不符合要求、原材料不合格,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要求,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 求; 2)土基回弹模量未达到要求,压实度不够,土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3)基层碾压遍数不够或含水量不佳,无法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密实的板状结构。 3.2.2 a) 现象 成因分析:

DB3710/T1522021

1)施工接缝衔接不当产生收缩缝。接缝前后混合料摊铺间隔时间越长越易开裂:基层 再开挖沟槽修复,两侧亦易拉裂; 2)干缩裂缝。混合料中水分蒸发后,干燥收缩,产生裂缝; 3)温缩裂缝。碾压后的混合料,在低温季节由于冷缩而产生温缩裂缝; 1)混合料未充分压实或强度、厚度不足,在外荷载下产生强度裂缝: 5)土基施工时沟槽填筑处理不当,当混合料成型后,下层发生沉降使基层产生裂缝; 6)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基层产生裂缝

成因分析: 1)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离析; 3)现场搅拌时,搅拌不均匀,养护不足

成因分析: 1)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离析; 3)现场搅拌时,搅拌不均勾,养护不足

成因分析: 1)出厂混合料不均匀,或者运输与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 2)摊铺机的摊铺过程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细集料集中在中间。摊铺宽度越宽,混合 料含水量越小,粗细料分离越明显。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CJJ1 7.5.6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水泥土的压实系数宜为1.53~1.58;水泥稳定砂 砾的压实系数宜为1.30~1.35; 2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4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成因分析: 1)水泥剂量或石灰剂量不符合要求、原材料不合格,导致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摊铺前,路基表面松散浮土未清理,导致芯样烂根; 3)摊铺前,未对路基充分洒水,摊铺后基层底部水分被干燥的路基土吸收,造成基层底部材 料水分缺失,出现“烂根”现象。路基吸水导致基层底部养生困难,强度上升缓慢: 4)基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或压实不均匀,基层整体强度不足; 5)基层养护期间,养生不规范,未封闭交通,动荷载破坏了基层整体结构强度,导致芯样不 成形,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养护期间动荷载对基层结构整体性影响很大,应注意封闭交通; 6)摊铺水泥稳定材料基层时,施工时间过长,未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摊铺、碾压,错过或超过 最佳摊铺碾压时机,混合料中水泥开始凝结,无法形成板体,整体强度不足: 7)受施工季节影响,基层强度增加较慢,取芯试验时间较早:

DB3710/T152202

成因分析: 先铺的混合料压至边缘时,由于推挤原因,造成“低头”现象,而在拼缝时未作翻松 接加新料,由于压缩系数不同,使该处升高:

DB3710/T1522021

1)先铺的边端部分碾压时未压实,后摊铺部分摊铺时,虽然虚铺厚度一致,但先摊铺部分含 水量较低、压缩性较小,碾压后形成高差: 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拼缝未搭接好。先铺段边缘成型密度较低,后铺段搭接时标高未控制 好,碾压后形成接缝不顺直。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CJJ1 7.2.8纵、横接缝均应设直茬。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接缝应做成阶梯形,阶梯宽度不应小于1/2层厚。 2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成因分析: 1)基层的裂缝或结构缝形成的面层反射裂缝; 2)路基沉陷或桥梁、涵洞或通道两侧的填土产生地基沉降引起的路面横向开裂; 3) 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 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4)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引起的面层表面裂缝2021一建建筑彩色一本通.pdf

设计时对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等级预测偏低,导致路面结构层对变速移动荷载产生动效应的 抗剪能力不足。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没有对各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 破坏应变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DB3710/T1522021

2)沥青混合料生产时沥青用量偏高,集料施工配合比不当,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 导致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 3)面层施工前,基层被污染或未洒透层、粘层沥青,导致面层与基层粘结力不足。 稳定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 5)长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回用水站及循环水站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在高温季节,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剪应力。

成因分析: 1)设计文件未对沥青混凝土中的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导致沥青的粘结性能不良: 2)在低温天气、雨季施工时,路面受到水侵蚀而损坏; 3)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离析,局部粗骨料偏多、路面压实度不足,导致沥青路面抗剪强度偏低 4)施工时,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低或细集料中含泥量超标,导致沥青的粘结性能不良 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严重失去粘结性; 5)施工时,路面压实不足,路面空隙率偏大,水浸入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空隙中,在重荷载、 高低温反复作用下,破坏了沥青的粘结力

成因分析: 1)水损坏造成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是沥青路面空隙率大于规范要求或面层经多次冻融 后产生较多细小裂缝,路面水通过面层进入路面内部,在行车荷载下产生动水压力冲 面及基层,形成路面坑洞、翻浆等病害; 2)冻胀造成的路面病害主要有两方面:地面水通过路面裂缝或空隙进入路面内部,冻胀 成路面拱起开裂;毛细水上升在路基内集聚,冻胀后引起路基病害,在路面形成反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