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T 033-202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pdf

DBJT45T 033-202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78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45T 033-202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pdf

12.13.6涵洞接长

12.13.6.1施工要求

1.1施工前,应对原涵洞、通道进行检查、处治,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拼接施工。涵洞、通道 物应予以清除 1.2新建涵洞与既有涵洞连接处应按沉降缝处理。接长涵洞的涵底(铺砌)应与既有涵洞的

DBJT45/T 0332022

涵底(铺砌)顺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涵底纵坡。 12.13.6.1.3当明挖新建涵台的基底高程低于既有涵台基底高程时某高速公路小桥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既有涵台基础做好防护措施 12.13.6.2施工质量管理 12.13.6.2.1应加强拼接处的沉降观测。

12.13.6.2.1应加强拼接处的沉降观测。 12.13.6.2.2施工质量应符合JTGF80/1的规定。

2.13.7波纹钢涵洞

12. 13. 7.1施工要求

12.13.7.1.1涵洞轴线左右原地面高差较大,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时,宜采用分层开挖台阶回填压实, 压实度检查合格后,铺设土工格栅,保证基底稳定性。 2.13.7.1.2基础垫层宜采用河砂砾,采用人工水管浇水密实,待砂砾石稳定后再用压路机对填方利 挖方一起碾压成型。 2.13.7.1.3管涵的安装应按照正确的轴线和设计所示的坡度敷设,由中心向两端对称安装。安装直 大于2.0m的管涵时,宜在管内设置竖向和横向十字临时支撑,每1m设置1个,待填土不再下沉后 方可拆除。 12.13.7.1.4应在钢波纹管涵两端设置十字支撑,待浇筑的八字墙和台帽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 方可拆除十字支撑。 12.13.7.1.5波纹管涵台背回填施工应从两端向中心进行回填,管底下方粗砂用“水密法”振荡密实

12.13.7.2施工质量管理

12.13.7.2.1涵管两侧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95%。 12.13.7.2.2涵管组装完毕后、回填过程中、施工完毕后都应测量截面的形状,截面尺寸不应超过设 计的土1%,如超出应重新校正组装。 12.13.7.2.3施工质量应符合TTGF80/1的规定

12.13.7.2.1涵管两侧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95%。 12.13.7.2.2涵管组装完毕后、回填过程中、施工完毕后都应测量截面的形状,截面尺寸不应超过设 计的土1%,如超出应重新校正组装。 12.13.7.2.3施工质量应符合JTGF80/1的规定,

13.1.1作业人员应证照齐全,不准无资质施工、转包、违法分包、不经教育培训上岗作业。 3.1.2应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不准擅自改变施 工方案。 13.1.3月 应强化施工工序和现场管理,确保支(防)护到位,不准支护滞后和安全步距超标。 13.1.4应落实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各项规定,监控量测数据超标立即停工撤人,不准冒险施工作 业。 13.1.5应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不准浓度超标施工作业。 13.1.6掘进作业面应实施机械化作业,严格控制现场作业人数,不准超员组织施工作业。 13.1.7应设置逃生通道,不准在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作业。 13.1.8/ 应按照规定严格管理民用爆炸物品,不准在施工现场违规运输、存放和使用。 3.1.9 应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配备救援装备,并组织现场应急演练。 3.1.10 场地内临建设施应做好安全用电和防火工作,按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13.1.11隧道内通风排水设备、设施应完善:临时路面应保持平整,不积水、不扬尘。

DBJT45/T0332022

3.1.12对隧道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宜采用网络技术,实现视频监控、有害气体监测及预警、施工人 员定位等,杜绝或降低突发事故危害。

13.2.1施工前,应组织对工程现场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施工环境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设计、规范 及验评标准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2.2组织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在设计交底会议上明确施工重点、要点,并澄清相关设计问题。 13.2.3施工前,应对地质钻孔进行封闭,对隧址范围地表积水、渗水区域进行疏排水处理。 13.2.4应建立测量复核体系,并进行测量方案设计,施工测量应符合JTG/T3660的规定。 13.2.5施工场地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安全方便、节地环保的原则。 3.2.6施工场地应做详细的部署,合理布置混凝土拌和厂、钢筋加工场、弃渣场等,出渣弃放应不污 染环境、毁坏农田、堵塞河流及地下河入口。 3.2.7在隧道洞口施工现场,按规定设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工程公示牌、人员组织机构、隧道施工 安全操作规程、重大危险源公示牌、施工工序责任牌、进洞须知牌、应急救援流程图、隧道形象进度图、 进入隧道人员动态显示牌、洞内信息公示牌、施工作业告示牌等。 3.2.8临时工程应考虑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制定预警、预防和应急措施。机械、设备安装和管线 搭设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及早实施。爆炸物品储存库应符合GA838的规定。 13.2.9隧道施工人员应经过岗前专业培训,接受安全、职业健康等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13.3.1.1隧道洞口处应设置值班室,配置有视频监控设施,洞口前应设置挡车杆及人员进出口闸机, 并安排专人值守。值班室内悬挂有“值班制度”、“进洞人员、设备登记制度”,以及门口应挂有“进 出洞,请登记”等明显标识。 3.3.1.2洞口开挖和进洞施工宜避开雨期。当不能避开雨期时,应完善截水沟、排水沟、盲沟等防排 水设施:临时排水工程应满足正常施工的排水需要 3.3.1.3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及地表恢复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做好水土保持。洞口开挖区域周围应 设置安全围栏、防护网和人员上下梯道。 3.3.1.4洞口边坡及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不应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宜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或者采用控制爆破措施,减少对边仰坡及围岩的扰动;宜采取零开挖进洞方式,边仰坡防护应及时施作。

13. 3. 2施工质量管理

13.3.2.1洞顶截水沟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砌体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排水顺畅,无堵塞、无游 积、无开裂、无漏水,且两侧应接入路基排水系统。 3.3.2.2成型坡面外观应平顺美观,无浮石、危石。 3.3.2.3石质地层边、仰坡成型光爆残眼率硬岩≥80%,中硬岩≥70%,软岩≥50%,且分布均匀; 上下台阶开挖错台不应大于15cm。 3.3.2.4明洞浇筑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应超过0.5%。 13.3.2.5防水卷材无破损,接合处无气泡、褶皱和空隙等。 13.3.2.6人工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 应达到设计强度。

DBJT45/T 0332022

3.4.1.1应根据隧道长度、跨度、结构形式、掌子面稳定性、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法,并应 根据开挖方法选择配套的机械设备。 3.4.1.2洞身开挖作业应符合JTG/T3660的规定。 3.4.1.3开挖前应核实掌子面地质情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开挖方 法和支护参数,并做好各工序的衔接。 3.4.1.4对开挖后可能发生失稳、塌、涌水等情况的隧段,应预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3.4.1.5爆破作业及爆破物品管理,应符合GB6722有关规定。爆炸物品装运还应符合《民用爆炸物 品安全管理条例》和JTGF90的相关规定。 13.4.1.6双向开挖隧道的贯通宜选择在围岩较好的地段。双向开挖距离接近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 统一指挥;土质和软弱破碎围岩,两开挖面间距离达到3.5倍隧道跨度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围岩条件 较好地段,两开挖面间距离达到2.5倍隧道跨度时,应改为单向开挖。 3.4.1.7单向掘进施工时,距离洞口不小于2.5倍隧道跨度时,应采取导洞等方式单向掘进出洞,待 完成洞口边仰坡防护、洞口辅助措施后再反向掘进贯通。

13. 4. 2出渣与弃渣

13.4.2.1出渣运输不准许人料混载,不应超载、超宽、超高、超速运输。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时, 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洞口、平交道口和狭窄的施工现场,应设置“缓行” 标志,必要时宜安排专人指挥交通。 13.4.2.2弃渣场地应按设计要求布置,满足安全、防洪、环保、水保要求,少占耕地和林地,运距合 理,方便挡护、行洪和弃渣。

13.4.3.1隧道支护应紧随开挖及时施作。隧道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要求应 符合JTG/T3660的规定。 13.4.3.2现场立拱架时,底部应用等强度混凝土预制块支垫稳固

13.4.4.1仰拱应及时施作,应在二次衬砌浇筑前完成。 13.4.4.2仰拱基坑开挖应根据围岩等级确定开挖长度,一般为3m~5m,完成开挖后及时浇筑混凝土, 13.4.4.3仰拱衬砌混凝土应整幅一次浇筑成型,不应左右半幅分次浇筑。 13.4.4.4仰拱填充混凝土不应与仰拱衬砌混凝土一次浇筑。

13. 4. 5二次衬砌

13.4.5.1隧道二衬安全步距控制要求:IⅢI级围岩二衬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120m,IV级围岩二衬 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90m,V级围岩二衬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70m。 13.4.5.2隧道仰拱安全步距控制要求:II级围岩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90m,IV级围岩仰拱距 离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50m,V级围岩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40m。 3.4.5.3对存在滑坡、崩塌体、岩溶、采空区、大变形、岩爆、瓦斯、断层、富水软弱破碎带等不良 地质地段,应严格控制仰拱距离掌子面不超过20m,二衬距离掌子面不超过40m。 13.4.5.4模板台车应满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DBJT45/T0332022

13.4.5.5模筑混凝土衬砌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衬砌施工缝应结合沉降缝、伸缩缝调整 设置,拱墙衬砌沉降缝、伸缩缝应与仰拱衬砌沉降缝、伸缩缝竖向对齐。 3.4.5.6衬砌混凝土施工应符合JTG/T3660的规定, 13.4.5.7已完成衬砌的段落,应在边墙同侧同一水平位置喷涂里程桩号。监控量测的各预埋点应设置 专用标识,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预埋日期等。 3.4.5.8衬砌台车及所有作业台架上应设安全防护栏和上下钢斜梯,安装防护彩灯和反光标识,配置 消防器材、应急照明装置,并在明显处设置警告、警示标志,

13.4.6辅助施工措施

13.4.6.1铺挂防水板宜采用专用台车,防水板松弛率可根据初期支护表面平整程度适当调整 13.4.6.2施工现场通风管路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无扭曲、褶皱、漏风,并有专人负责检查、养护。 3.4.6.3施工设备应设反光标识,成洞段每隔20m在两侧边墙离地1.2m处设置反光标识。 13.4.6.4隧道开挖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逃生管道,逃生管道规格为Φ80cm,壁厚1cm,长度不 底于50m,逃生管道距离开挖掌子面不应大于20m,距离二衬端头不应大于5m。逃生管道的刚度、强 度及抗冲击能力应满足安全要求。 13.4.6.5隧道施工应采取综合防尘、防毒措施,定期检查粉尘及有害气体浓度。 13.4.6.6洞内配备移动式沟槽辅料车,收集临时辅料,保持洞内清洁。 13.4.6.7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应安装应急照明装置的报警系统装置

人工陶挖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13.4.7施工质量管理

13.4.7.1洞内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JTGF80/1的规定。 3.4.7.2两车道土质和类土质、含水量大、承载力低的围岩、三车道浅埋段的V、VI级围岩应按单 交叉中隔壁法(CD法、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3.4.7.3台阶法开挖施工应先护后挖,宜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辅助施工措施;应尽量采用微震 光面爆破技术,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隧道两侧的沟槽及铺底部分应和下台阶一次开挖成型。台阶法 分步开挖隧道,应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和高度。台阶长度不宜过长,宜控制在一倍洞径以内。 下台阶开挖,左右侧宜交错进行。循环进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II级围岩不 宜超过2.0m,IV级围岩不宜超过1.5m,V级围岩不宜超过1.0m。

3.5.1隧道工程防排水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不应使用有毒、 亏染环境的材料:隧道防排水不应污染环境,隧道排水不应直接排入饮用水源。 3.5.2隧道施工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 于的施工措施进行施工,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运营设备的止常使用和行车安全,并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 处理,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3.5.3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应与营运防排水工程相结合;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混凝土、防水层、施 工缝、变形缝;盲沟、排水管(沟)应排水通畅。 3.5.4应加强衬砌背后的防排水设施,强调结构自身防水,对可能的疑点进行封堵及引排。衬砌背后 防排水设施应根据隧道的渗水部位和开挖情况合理选择位置,并配合衬砌进行施工;隧道侧沟、横向盲 勾等排水设施亦应配合衬砌等进行施工。如设计无特殊要求,衬砌背后流水均应排入隧道内侧排水沟。 若有压浆时,不应将排水设施堵塞。 3.5.5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应损坏防水层,当发现层面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防水 层在下一阶段施工前的连接部分,应采取措施保护。

水厂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BJT45/T 0332022

DBJT45/T 0332022

3.5.6洞内临时排水应在两侧距边墙1m处开挖排水沟。 13.5.7防排水结构施工、注浆防水及质量检验与标准应符合JTGF80/1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