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

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6061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

精铣刨 fine milling

采用相邻两个铣刨刀具的垂直投影之间的刀尖间距不应大于8mm,每个铣刨圆截面有180度对 的两个刀头的铣刨鼓对路面进行的铣刨作业

高黏度改性沥青highviscositymodifiedasphalt 掺加高黏添加剂制成的改性沥青结合料,从而提高沥青的绝对黏度北京城建大厦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 稳定性和抗飞散、耐疲劳等多种路用性能。

4.1为适应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沥青路面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和耐久性,促进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编制本指南。 4.2设计原则包括: 1应在调查掌握沿线路基土质和干湿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根据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需承担的交通荷载,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的原则,选择安全可靠、 耐久和全寿命周期内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指标。 3改扩建时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材料。 4结合当地条件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4.3施工原则包括: 1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改善施工条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人 员的安全。 2应执行施工标准化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统筹合 理安排各项作业顺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路面层间污染。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 的15~30d之前完成施工。沥青面层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沥青 表面层不宜在夜间施工。 4.4设计和施工时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职业健康等的有关规定。 4.5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1目标可靠度及设计使用年限

目标可靠指标β不应低于1.65。 .1.2新建高速公路及改扩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既有路面结 构利用部分宜根据工程 ,不宜低于10年。

5.2标准轴载及交通荷载

标准轴载的参数、交通荷载参数分析及设计交通荷载分级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的有关规定。

5.3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3.1根据四川省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细分了四川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见本指南附录 3.2路面设计时,应考虑项目沿线的气温、降雨量、地质,以及路线线形等特点,合理选择技术指

表5.4.1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的设计指标

DB51/T26022019

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 刚性类‘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注:“季节性冻土地区应增加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验算和防冻厚度验算 6在沥青混合料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间设置粒料层时,应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 “刚性基层应按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设计。 5.4.2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应符合表5.4.2的要求,

表5.4.2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

:低温开装指数C1是路面茂工时的验收标准, 指峻工验收时100m调查单元内横向裂缝条数,贯穿整个半幅的裂缝按1条计,未贯穿且长度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 按0.5条计,不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不计入

指峻工验收时100m调查单元内横向裂缝条数,贯穿整个半幅的裂缝按1条计,未贯穿且长度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 按0.5条计,不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不计入。

5.5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5.5.1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满足平整、抗滑、耐久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抗 水损害能力。 5.5.2路面在交工验收时,抗滑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5.2的要求

表5.5.2抗滑技术要求

6.1.1应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重视全寿命周期分析,保证路 面结构的安全、耐久和经济合理。 6.1.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包括路面结构层的材料、厚度的选择及功能层的设置等。应注重路面功能 设计与结构性能设计相协调,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6.1.3应加强路基改善层、透层、下封层及黏层等功能层设计。

6.2.1各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材料组成性质应满足各自的功能需求。 6.2.2各结构的性能应协同作用,使整个路面结构体系的性能和寿命达到均衡状态。 6.2.3应采取措施疏导和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自由水,增强抗冲刷能力。 6.2.4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路面不应发生由于疲劳导致的结构破坏,面层可进行表面功能性修 复。

Co=KsK,M E≥[E]

Ms=17.6CBR"(2

3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的确定应符合附录C.2的有关规定。 4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填料的回弹模量折减系数K的确定宜符合附录C.3的 有关规定。 5路面结构设计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设计E。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表6.3.4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容许值[E.]

回弹模量设计值E(MPa),不小于 70 60 50 40 条文说明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 对路面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路面结构分 应重视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主要设计步骤 如下:(1)收集并分析沿线的气候 以及对岩土和其他筑路材料物理力学性 质试验,对拟采用的路基填料应 进行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试验;(2)由 交通量资料计算路面设计使用一 作用次数,确定交通荷载等级,从而确定路床厚度及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容许值[E。]:(3)根据气候、万 水文、地质、地形资料,路基平、纵、横断面,分段确 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将拟定的路基各部位填料在 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转换为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量,如满足[E]要求,应以转换为平衡湿度状态 下的回弹模量为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计算路面结构。否则,应更换路基填料或对路基填料处治,直至转 换后的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量满足路基回弹模量容许值[E]。

4.1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干缩和温缩变形,以及较强的抗冲刷能 4.2基层和底基层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结合气候环境、水文状况、路基条件及施工水平等综合确 用基层和底基层及适用结构层宜符合表6.4.2的要求。

表6.4.2路面结构层材料组合选择

1水泥稳定碎石单层成型后厚度不应小于180mm,不宜大于300mm, 施工设备性能匹配,充分考虑施工碾压的特性。 2贫混凝土单层厚度底基层不应低于120mm,基层不宜低于180mm。 3混凝土基层不宜低于240mm。 3.4.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沥青面层间可设置级配碎石、沥青稳定碎石层

5.5.1沥青层应具有平整、抗车撤 抗开裂和抗水损害等性能,表面层尚应具有抗滑和耐磨耗 性能,常用沥青面层材料类型及适用结构层宜符合表6.5.1的要求,

表6.5.1路面结构层材料选择

OGFC型沥青混合料宜用于为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载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特重及极重时应进行专

6.5.3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应符合表6.5.3的规定,最大施工厚度应与摊铺、碾压设备匹配,确 保压实度。

表6.5.3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

6.5.5为延长施工时间,或在环境敏感地区施工,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不应低于同种类型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比同种普通热拌沥青混合 料低30℃及以上。 条文说明 温拌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发泡类、表面活性剂类、有机降黏剂类和矿物发泡类等四类。各类温拌技 术原理不同,宜采用具有工程成功应用经验的温拌技术。无论采用哪种温拌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 用性能均不应低于同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6.6.1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应满足防冻需求,否则应增设防冻层,防冻层宜采用级配碎石。 6.6.2无机结合料基层或级配碎石基层顶面应设置渗透性好的透层,透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 6.6.3各沥青层间应设置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 6.6.4无机结合料基层顶面应设置下封层,中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宜采用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改性沥青 司步碎石封层;轻交通荷载等级可采用普通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 3.6.5刚性基层、桥梁水泥混凝土整平层,以及隧道水泥混凝土基层顶面宜采用喷砂打毛,也可采用精 铣刨等措施,清除表面浮浆,在干净、干燥、粗糙基面上再铺设防水黏结层,可采用改性沥青同步碎石 封层,也可采用专用防水黏结层。

6. 7. 1 半刚性结构

1沥青混凝土面层总厚度不应小于15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总厚度不应小于 500mm。 2表面层宜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中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或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3典型结构见表6.7.1

表6.7.1半刚性路面典型结构

四川省高速公路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王。早期部分高速公路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受早期 强度低、材料供应影响,以及环保问题等因素限制,近几年已较少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早期强度高、 板体性好、水稳性好、取材方便等优点,是四川省路面基层用主要材料。 半刚性基层路面典型结构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中用于路基改善层的水泥稳定碎石宜采用 低剂量水泥。

1采用级配碎石作为基层的沥青面层厚度不宜低于240mm,级配碎石基层厚度不宜低于 20mm。 2沥青结合料基层宜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3典型结构见表 6. 7.2。

表6.7.2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基改善层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 则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稳 层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三层,小于120mm时应分两

案性基层路面结构应重视路基设计,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级配碎石所用集料宜采用石灰岩轧制, 且成型后单层厚度宜为120~150mm,如厚度大于200mm,宜分层施工。 6.7.3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沥青面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水泥混凝土类基层结构组合、 接缝设计(除连续配筋混凝土外)及配筋设计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的有关规定。 6.7.4为减少跳车,应在桥头搭板后缘设置刚性基层,沥青面层与路基段一致

填方路基与桥梁、涵洞、通道相邻处,常有跳车现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刚性基层混凝 土标号不应低于C30,刚性基层长度不宜小于4m。 6.7.5应根据交通量预测、沿线气候,结合线形等对路面结构组合进行优化,对选择的路面结 构进行验算,材料设计参数和路面结构验算方法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的有关规定。 6.7.6路基和路表验收弯沉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有关要求。

计算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时仅考虑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考虑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 后的模量折减系数。当弯沉检测时路基湿度与平衡湿度存在差异时,应进行湿度修正。

7桥隧段及特殊路段铺装设计

1.1特殊路段铺装应进行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满足特殊路况下对沥青铺装的需求 1.2应采取措施加强层间结合,避免层间滑移。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桥面铺装可参考表7.2.2,选择钢桥面铺装结构时重式路肩挡土墙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结合钢箱 特点、材料特性、工程经验、施工条件、管理水平等从技术、经济及可实施性等方面进

表7.2.2铺装结构层参考方案

7.3.1隧道内沥青铺装除应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符合路面的抗滑、耐磨及平整度等技术要 求外,尚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满足低噪声和防眩光等方面的要求。 7.3.2隧道宜采用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复合式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及材料设计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 等的有关规定。 1采用设置接缝的刚性基层时,应采取措施延缓接缝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

2隧道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双层式沥青面层,沥青混凝土类型宜与相邻路段相同,沥青层厚 度不宜小于100mm。 3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温拌技术,长及特长隧道应采用温拌技术; 4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应添加阻燃剂 阻燃措施,氧指数应大于25。 5加铺沥青面层前,宜采用喷砂打毛,也可采用精铣刨去除浮浆,形成粗糙的宏观构造新 鲜面,做到集料外露,构造深度不宜小 0.5mm。并设置同步碎石封层等防水黏结层。 6应采取措施防正毛细水上升 间黏结失效

应满 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O)、《公路隧道 设计细则》(JTG/TD70)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等有关规定。水 泥混凝土面板不刻痕,严禁收光, 应进行细观纹理的施工,即在精平后的湿软表面,使用钢支 架拖挂1~3层叠合麻布、帆布等布片拖出 布片接触路面的长度宜为0.7~1.5m,细度模数 校大的粗砂,接触长度宜取小 接触长度宜取大值。也可进行拉毛处 理。除连续配筋混凝土外 接缝处条铺防裂卷材是延缓反 但应合理选择防裂卷材、抗裂贴类型、 性能和厚度,可采用自黏式或热熔式防裂卷材 防裂卷材应与水泥混凝土面板贴铺密实。 7.3.3隧道出入口存在冰雪灾害隐患路段,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取合理措施

GB/T 40236-2021 硼硅玻璃管道.pdf7.4桥隧间短路基段铺装设计

1.1应采用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刚性基层下应设置刚性底基层,刚性基层宜设置钢筋网, 尼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应符合7.3.2有关要求。 .2桥梁与隧道、隧道与隧道相接短路基段,可与相邻隧道路面结构一致;桥梁与桥梁相接 路基段,沥青面层可与桥梁沥青铺装一致。 条文说明 如施工条件容许,沥青层厚度宜与主线一致。

7.5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设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