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pdf

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892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超高模板安全施工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现公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一2009),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 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073一96)同时废止。 该规程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单位 折江省公路管理局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 向题和修改意见告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地址:杭州市梅花碑4号,****: 310009),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主题词:公路规范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00九年十月三十日

2009年11月2日印发

附录D各种防治翻浆措施· .76 附录E桥梁检查记录表·· :/ 附录F隧道检查及判定表· ·80 附录G隧道附属设施检修表· ..86 附录H固沙措施一览表···. .93 附录!公路机电系统检查、检测及维护周期表 95

附录D各种防治翻浆措施· 附录E桥梁检查记录表·· ··/ 附录F隧道检查及判定表· ·80 附录G隧道附属设施检修表·· ...86 附录H固沙措施一览表··.· ..93 附录!公路机电系统检查、检测及维护周期表·.· ....95

2.0.1小修保养routinemaintenan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的作业。 2.0.2中修工程intermediatemaintenan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一般性损坏部分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公路原有的技术 犬况的工程。

2.0.3大修工程heavymaintenan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技术标准的 工程。

2.0.4改建工程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因不适应现有交通量增长和荷载需要而进行全线或逐段提高技 级指标,显著提高其通行能力的较大工程项目

2.0.5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现象

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倒塌、倾倒或坠落的现象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用适当级配的集料、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才 定比例拌和而成的稀浆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用适当级配的集料、填料(水泥、石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 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稀浆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0.10拱起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温度升高时,因胀缝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板体向上隆起的现象 2.0.11沉陷 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2.0.12翻浆 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 造成中期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2.0.13错台 接缝或裂缝处相邻面板出现垂直高差的现象。 2.0.14唧泥 由于路面排水不良,引起基层材料产生液化,在行车的重复作用下,因板体上下运动 而产生抽吸作用,使路面下稀释的泥浆或细料从接缝或裂缝处挤出的现象。 2.0.15露骨 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严重磨损而形成骨料裸露的现象。 2.0.16罩面 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恢复路面磨耗及表层破损的 措施。 2.0.17混凝土路面加铺层 为提高原有路面的承载能力,在其上加铺的水泥或沥青混凝土层。 2.0.18分离式加铺层 在原有混凝土路面上铺沥青材料或其他材料的隔离层,其上再铺筑的新混凝土面层。 2.0.19直接式加铺层 在经过清理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直接铺筑的新混凝土面层。 2.0.20调治构造物 为引导和水流方向,使水流平顺通过桥孔并减缓水流对桥位附近河床、河岸的冲刷而 修建的水工构造物。

2.0.21养护作业控制区 为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 区、下流过渡区和终止区等6个区域

2.0.21养护作业控制区 为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 作区、下流过渡区和终止区等6个区域。 2.0.22警告区 从作业控制区起点设置的施工标志到上游过渡区之间的路段,用以警告车辆驾驶员已 经进入养护维修作业路段,按交通标志调整行车状态。 2.0.23警告区最小长度 保证驶入警告区的车辆差事到工作区规定的所需要的警告区路段的最短长度。 2.0.24上游过渡区 保证车辆平稳地从封闭车道的上游横向过渡到缓冲区旁边非封闭车道的路段。

2.0.25缓冲区 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之间的路段

养护维修作业的施工操作区域。

2.0.27下游过渡区

2.0.29渠化装置 警告、提醒和引导车辆和造价通过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域,隔离车流、人流与 的设施。

3.1.1公路路基养护应符合要求:

11.1公路路基养护应符合要求: 1通过日常巡查,发现病害及时处治,保持良好稳定的技术状况。 2路肩无病害,边坡稳定。 3排水设施无淤塞、无损坏,排水畅通。 4挡土墙等附属设施良好。 5加强不良地质中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病)害的巡查、防治、抢修工作

3.2.1公路路肩应保持平整、坚实,横坡适顺,排水顺畅。土路肩或草皮路肩的横坡应 略大于路面横坡,硬路肩与路面同坡。硬路肩产生病害应参照同类型路面病害处治。 3.2.2路基边坡应保持平顺、坚实,遇有缺口、坍塌、高边坡碎落、侧滑等病害,应分 别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各种相应的加固整修措施

3.2.2路基边坡应保持平顺、坚实,遇有缺口、坍塌、高边坡碎落、侧滑等病害,应分 别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各种相应的加固整修措施

3.1路基排水设施应保持排水畅通。如有冲刷、堵塞和损坏,应及时疏通、修复或

3.3.2路基排水设施断面尺寸和纵玻应符合原设计标准规定。 3.3.3对暗沟、渗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应加强检查,防止淤塞,如有淤塞,应及时修 理、疏通。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有关规定。

3.4.1对挡土墙应加强检查,发现病害应查明原因,并观察其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 修复、加固等措施,损坏严重时,可考虑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建。 3.4.2应保持挡土墙的泄水孔畅通,定期检查和维修,清理伸缩缝、沉降缝,使其正 常发挥作用。 3.4.3重建或增建挡土墙,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地形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挡土 墙类型(附录C),并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和《公路路基施工技

3.4.3重建或增建挡土墙,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地形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挡 类型(附录C),并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和《公路路基施工 规范》(JTGF10)有关规定。

3.5.1透水路堤透水层及设置于其内的泄水管应保持稳定和良好的透水(泄水)性能, 若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3.5.2透水路堤的上下游底铺砌应保持平整密实,若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3.5.3透水路堤的透水层,若失去透水性能影响路堤稳定且无法修复时应考虑改建为 桥涵。

3.6.1特殊地区主要指盐渍土地区、黄土地区、沙漠地区、多年冻土地区、泥沼和软土 地区等。

3.6.2盐渍土地区公路受水流侵袭后,路基出现坍塌或溶陷,应加强排水并采取相应的 加固措施。 3.6.3黄土地区路基遇水容易发生沉陷、坍塌、边沟冲深和蚀宽、边坡松散等病害,应 根据各种病害特征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3.6.4沙漠地区路基养护应采取“固、阻、输、导”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公路两侧的固 沙植物应加强管护。

3.6.5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养护,应遵循“保护冻土”的原则,填土路基坡脚20m范围 内不得破坏原地貌,取土坑应设在坡脚20m以外。 3.6.6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应注意加强排水,填土路基上方20m以外、路堑坡顶5m以外 应设置截水沟,将雨雪水引到路基以外。 3.6.7对有涎流冰产生的路段,应适当提高路基高度,保持路基高于涎流冰最大壅冰高 度加0.5m。

3.6.8泥沼和软土地区路基应加强排水,改善排水条件,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稳

3.7路基翻浆与沉陷处治

3.7.2路基发生翻浆病害时,应根据翻浆的类型和级别(翻浆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 施。各种防治翻浆的措施参见附录D。

.7.3当由于软土地基沉降、路基翻浆等病害,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时,应采取 的技术措施进行处治

3.8.1当中期的局部改建在维持通车的情况下进行时,宜采取半幅施工、半幅养护通车 的方式交替施工。施工长度不宜过长GB/T 25917.1-2019 单轴疲劳试验系统 第1部分:动态力校准

3.8.2路基局部改建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和《公 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有关规定

4.1.1路面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常清扫路面,及时清除杂物、清理积雪积冰,保持路面整洁,做好路面排水 2加强路况巡查,发现病害,及时进行维修、处治。 4.1.2定期对路面的技术状况进行调查和评定。应以路面管理系统分析结果为依据 科学制订公路养护维修计划。 4.1.3路面技术状况各分项指标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或提高。 4.1.4路面损坏分类、技术状况抽查方法和频率,应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 准》(JTGH20)执行。 4.1.5改建工程、大中修工程的路面结构、施工工艺、材料、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 有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大交通量路段应制订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减少 对通行车辆的影响。

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沥青路面应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加强路况巡查,掌握路面的 使用状况,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订日常小修保养和经常性、预防性、周期性养护工程 计划。对于较大范围路面损坏和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路面,应及时安排大中修或 改建工程。 2应及时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加强小修保养,及时修补各种破损,保持路面处 于整洁、良好的技术状况。 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使用的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规格、质量要求、技 术指标、级配组成及大修、中修、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均应符合现行《公 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

规定。 4.2.2沥青路面的技术状况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有关规 定。 对沥青路面采取中修、大修、改建时,除遵守本规范的相关技术规定外,还应遵守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的有关规定。 4.2.3沥青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次、差5个等级,按现行《公 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评定,并应按以下情况分别采取各种养护对策: 1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TB∕T 10431-2019标准下载,以 日常养护为主,并对局部破损进行小修;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 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 应采取中修罩面措施。 2在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3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 及二级以下公路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以日常养护为主;当高速公路 及一级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行 驶质量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罩面等措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 4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抗滑能力不足(SFC<40)的路段,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 路抗滑能力不足(SFC<35.5)的路段,应采取加铺罩面层等措施提高路表面的抗滑能力。 5当路面不适应现有交通量或荷载的需要时,应通过提高现有路面的等级或通过 加宽等改建措施提高公路的通告能力和服务质量。 6大、中修及改建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厚度,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当地经济 条件和已有经验,通过设计确定,具体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6、4.2.8、4.2.9条的 有关规定。 对项目及的养护维修对策,可根据公路网的资金分配情况和养护工作计划安排,结 合各路况分项评价结果和本地区成熟的养护经验,选择具体的养护维修措施

1 沥青路面的初期养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摊铺、压实后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待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 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行驶车辆限速在20km/h以下,视表 面成型情况,逐步恢复到设计时速。乳化沥青路面路面(含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初期 稳定性差,应设专人管理,按实际破乳情况,封闭交通2~6h。在未破乳的路段上,严 禁一切车辆、人、畜通过;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车速不超过20km/h,并不得抽动和掉 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