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168-2022 绿道建设技术规程.pdf

DB4401/T 168-2022 绿道建设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38846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01/T 168-2022 绿道建设技术规程.pdf

DB4401/T 168—2022

Technicalcodeofpracticsforconstructionofgreenways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地上落地脚手架技术交底记录DB4401/T168—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咏梅、阮琳、张乔松、代色平、李智琦、龙嘉翼、乔煜、张丽华、吴毓仪 冯毅敏、齐跃强、潘勇军、林雯。

牛规定了绿道建设的总则、规划选线、建设技术 生适用于广州市绿道建设及其相关项目

DB4401/T168—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F。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4833合成材料跑道面层 GB19272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CJ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14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T1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C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T173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标准 DB44/T581广东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DBJ440100/T112绿地草坪建植及养护技术规范 DB440100/T141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 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 粤建规函[2010]269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认真做好珠三角绿道网标识系统启用工作 通知 穗府令【2012]第67号广州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旅办发(2017)291号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穗府规2018」11号广州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DB4401/T 168—2022

建标[2018]68号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2018年修编)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道Greenways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 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城镇型绿道 Urbangreenways

主要依托和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 绿道。

绿道连接线Theconnectinglineofgreenways 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路线。包括借用的 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驿站Stage 为绿道使用者提供途中休憩、交通换乘和综合服务的场所

服务设施Servicefacilities 绿道服务设施包括管理服务设施、配套商业设施、游憩健身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 环境卫生设施、通讯保障设施和停车设施

管理设施Managementfacilities

DB4401/T 1682022

交界面Intercityinterface 为形成一体化的绿道网络体系,保障绿道的连通而确定的各级绿道跨界之间的衔接面

绿道的规划、涉及、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应遵循下列原则: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把节能环保、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等绿色理念融人绿道 建设当中,做到对自然环境干扰最小化和生态效益最优化; D) 2 充分发挥绿道系统生态保障、环境保护和休闲游憩、自然疗愈等服务功能,为游人营造安全 方便的基础设施和舒适宜人的健身和游憩环境,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统一; C) 1 注重对原有古树名木、民俗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留和保护。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严禁 选用具有生态风险的外来物种。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互协调,突出岭南地区景观特 色,充分展示和弘扬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绿道选线应遵循下列规定: a) 1 合理整合资源。优先选择游憩资源丰富、绿道需求旺盛、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空间,把山、 水、林、田、湖、海等生态要素肌理的开放空间边缘(水系边缘、农田边缘、林地边缘、海 洋边缘等),以及现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废弃铁路边道、古驿道、健康登山步道、缓跑径 等作为绿道选线的首要参考; D) 1 科学串联板块。重点突出绿道连接功能,将其融入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连接各个自然保护地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连接各城乡居民点、公共空间、自然风景点和历史文化景点,实现还 绿于民,构建生态友好、以民为本的慢行系统网络; C 1 激发区域潜力。充分发挥绿道功能多样性优势,着力挖掘当地生态要素、文化要素,结合服 务设施、标识系统及驿站,大力激发绿道服务活力,在地理空间上实现生态文化内涵的延续 性; d) 1 保障生态安全。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有自然风貌的破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不得侵占农林种 植区等农业生产用地; 2 1 保障人身安全。应避开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避开河道蓄洪区、 泄洪区和城市积水区;避免与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铁路、城市快速路、城 市轨道交通平面相交

DB4401/T 168—2022

绿道游径选线宜参考表1要求

道游径选线宜参考表1要

绿道连接线选线应遵循下列要求: a) 城市道路中的连接线宜以慢行系统的宽度作为依据,具体宽度参考“6.1.3宽度要求”; b) 1 宜根据实际地形和现有资源设置,可采用道路、桥梁、地下通道等多种连接形式,推荐采用 坡道或无障碍通道方式; C) 1 不宜设置障碍强迫游人改变原有交通方式。

绿道游径系统建设应遵循下列规定: a) 1 分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骑行综合道; b) 1 应采用优质耐用的环保、节能、低碳的建设材料; C) 应与建设要求相符合,不得超出河道行洪控制线布设; d 道路铺装和配套基础设施宜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建设 2

6.1.2铺装材料要求

不同类型绿道游径铺装应根据绿道承载的服务项目和当地特色进行设计和建设。铺装材料宜根据表 2选取。

表2绿道游径铺装材料建议表

不同类型绿道游径宽度应根据绿道使用频率,因地制宜、灵活控制,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骑行 综合道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表3要求。参考《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2018年修编)》相关内容,古 驿道游径宽度宜符合表4要求

表3绿道游径宽度要求

表4 古驿道游径宽度建议

6.1.4自行车道转弯最小半径

6.1.4自行车道转弯最小半径

DB4401/T 168—2022

自行车道转弯半径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10m,极限情况不应小于5m,其中半径小于10m弯道 内侧需加宽0.5m~1.0m

慢行道宜略高于两侧地面或一侧地面,利用自然排水为主,如因地形限制令慢行道两侧地面均高于 慢行道时,需设置路侧排水沟。 城镇型绿道路侧排水沟应与市政排水管网、乡村排水系统相通。

6.1.6路基和路面设计

路基和路面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a) 1 宜采用透水透气、不污染土壤的环保铺装材料和工艺;个别敏感或不宜铺装的路段可采用沙 土路面、悬空栈道等方式; D) 1 路面材料工艺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使用者因路面的设计、质量、缺陷或管理不善而受到伤 害。不应使用边角锋利的材料和突出材料表面的固定螺钉等会对人或车胎产生损害的材料和 固定方式; 2 1 城镇型绿道的路面色彩宜结合周围环境进行彩色化铺设,郊野型绿道的路面色彩可采用与周 边环境协调的色彩; d) 1 在借道路段、交叉路口、出人口、重要路段等部分路面可采用明亮的色彩,达到醒目、突出 的目的; e 缓跑径路面宜采用特殊色彩进行标识,公园内缓跑径可采用暗红色,滨湖滨海类缓跑径可采 用湖蓝色等。地面需设置标识表明只准缓步跑。

表5绿道游径坡度规划设计要求

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纵坡大于等于2.5%时,应遵循表6规定限制坡长。

常州某消防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6绿道游径坡长规划设计要求一览表

6.1.9安全隔离与标志

6.1.9安全隔离与标志

安全隔离与标志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 a) 1 在绿道连接线路段的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应设置安全隔离,设置的优先次序为绿化隔离 带、隔离墩、护栏、交通标线;安全隔离高度设置以不遮挡游人视线为宜; D) 2 隔离绿带宽度不宜小于1m。当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隔离宽度小于1m时,应设隔离墩或护 栏作安全隔离,其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C) 1. 与水体或陡坡相邻的绿道游径可设置安全护栏。凡慢行道边缘临空高差>1.0m或水体边缘2 m范围内水深超过0.7m的,慢行道外缘应设护拦设施。安全护拦设施的高度宜≥1.05m, 在竖向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高于1.2m。护拦设施必须坚固耐用且采用不易攀登 的构造; d) 在无法设置硬质隔离的路段,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置交通标线,绿道游径与机动 车道之间应采用白色实线分隔,在人流和车流量较大的区域,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可采 用黄色实线分隔。禁止机动车压行绿道游径; e) 当运行车速为50km/h的机动车道路不具备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等隔离设施的设置条件 时,绿道游径不得共板设置。

交通衔接系统应遵循下列要求: a) 绿道游径出人口宜邻近已有道路、公路与公交站点,方便交通换乘。绿道公共停车场、出租 车停靠点、共享单车停车区、驿站等根据人流集散布局,远离生态敏感区。不同交通换乘应 留出必要的安全集散空间,配套设置减速带及标识等; b)绿道慢行道经过高速公路出人口、国省道附近时,可开辟绿道慢行道出入口,配套标识; C) 绿道应尽量避免与高等级交通线路相交。绿道慢行道与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县道、乡镇 道路相交时,宜采用较经济的平交方式,设置斑马线、过街信号灯、限速设施、安全护栏、安 全岛等设施; d)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空中步道、空中自行车道等连廊的形式,实现不同地形地区的无间隙 连接、不落地环线游览。与轨道、高等级道路交叉时,也宜采取立交方式,如涵洞、高架天 桥等方式,建设应符合C11的规定; e) )人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C37。

绿道绿化应遵循下列规定: 司 绿化带设计应保护绿化带内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基底某广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得随意改变、破坏绿化带内水体的 自然形态,不得随意改变水体自然流向; b) 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及人工植被,保护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等。

植物选择应遵循下列要求: d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采用乡土植物,突出地域特色,并与原有植被相协调; D 2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宜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 种类;不应为追求景观效果而盲目使用有胸径、没冠幅的砍头树、残废树; C) 宜根据绿道植物推荐名录选择植物,详见附录A。

DB4401/T 168—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