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90-2010 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替代SDJQ 1-8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490-2010 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替代SDJQ 1-8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490-201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3945
下载资源

SL 490-201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490-2010 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替代SDJQ 1-8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6.6.3空气冷却装置的选择:

1采用水库水或下游尾水等天然冷源时,宜采用空气冷 却器。 由于采用蒸发冷却喷水室是通过对空气绝热加湿来降低空气 的温度,是对空气的加湿,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很多部位潮 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只有在1水温低于被处理空气露点温 度、②西北地区,室外空气干燥,且室内有发热设备的房间情况 下才适合采用喷水室。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电站厂房空气调 节系统采用喷水室的比较多,如上犹、古田、新安江、乌江渡等 水电站厂房。但采用喷淋室处理空气,管理比较麻烦,喷嘴容易 堵塞,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自前在水电站厂房空气调节系统中采 用较少。 2采用机械冷源时,宜采用空气冷却器,冷水闭式循环。 空气冷却器具有占地面积小,水系统简单,在多个系统时易于平 衡和调节,水系统能耗低,无其是采用带喷水装置的表面冷却式 空气冷却器,其处理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这种空气处理方式和 装置得到广泛的应用。 3机械冷源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结构紧凑, 没有中间介质,所以冷量损失少,但其调节性能较差,另外要求 制冷机房距离空气处理装置不宜太远及高差不宜太大。为了防止 氨制冷剂外漏时,经送风机直接将氨送至空气调节区,危害人体 或造成其他事故,规定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时,不 得用氨作制冷剂。 6.6.4空气冷却器迎风面的空气流速大小,会直接影响外表面 的放热系数。据测定,当风速在1.5~3.0m/s范围内,风速每 增加0.5m/s,相应的放热系数的递增率在10%左右。但是,考 患到提高风速不仅会使空气侧的阻力增加,而且会把凝结水吹 走,增加带水量。所以,一般当质量流速大于3.0kg/(m·s)

6.6.4空气冷却器迎风面的空气流速大小,会直接影响外表面 的放热系数。据测定,当风速在1.5~3.0m/s范围内,风速每 增加0.5m/s,相应的放热系数的递增率在10%左右。但是,考 患到提高风速不仅会使空气侧的阻力增加,而且会把凝结水吹 走,增加带水量。所以,一般当质量流速大于3.0kg(m·s)

GB/T 42209-2022 液晶显示屏用点对点(P2P)信号接口 传输协议,应设挡水板。当采用带喷水装置的空气冷却器时,一般都应 当装设挡水板。

6.6.5本条规定空气冷却器的冷水进口温度应比空气出口的干球

温度至少低3.5C,是从保证空气冷却器有一定的热质交换能力提 出来的。在空气冷却器中,空气与冷水的流动方向主要为逆交又 流。一般认为,冷却器的排数大于或等于4排时,可将逆交又流 看成逆流。按逆流理论推导,空气的终温是逐渐趋近冷水初温。 冷水的温升宜采用5~10℃,其流速宜采用0.6~1.5m/s, 据实测,冷水流速在2.0m/s以上时,空气冷却器的传热系数K 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却增加了供水的电能消耗。冷水流速只 有在1.5m/s以下时,K值才会随冷水流速的提高而增加。其主 要原因是水侧热阻对冷却器换热的总热阻影响不大。加大水侧放 热系数,K值并不会得到多大提高。所以,从冷却器传热系数 和水流阻力两者综合考虑,冷水流速取0.6~1.5m/s为宜。 6.6.6制冷剂蒸发温度与空气出口干球温度之差,和冷却器的 单位负荷、冷却器结构形式、蒸发温度的高低、空气质量流速和 制冷剂中的含油量大小有关。根据国内空气冷却器产品设计中采 用的单位负荷值、管内壁的制冷剂换热系数和冷却器肋化系数的 大小,可以算出制冷剂蒸发温度应比空气的出口十球温度至少低 3.5℃。这一温差也可以说是在技术上可能达到的最小值。目前, 国产蒸发器的这一温差值,实测为8~10℃。随着今后蒸发器在 结构设计上的改进,这一温差值必将会有所降低。 系统的设计冷负荷很大时,若蒸发温度过低,则在低负荷的 情况下,由于冷却器的冷却能力明显大于系统实际所需的供冷 量,冷却器表面易于结霜,影响制冷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设 计上应采取防止表面结霜的措施。

温度至少低3.5C,是从保证空气冷却器有一定的热质交换能力提 出来的。在空气冷却器中,空气与冷水的流动方向主要为逆交叉 流。一般认为,冷却器的排数大于或等于4排时,可将逆交流 看成逆流。按逆流理论推导,空气的终温是逐渐趋近冷水初温。 冷水的温升宜采用5~10℃,其流速宜采用0.6~1.5m/s。 据实测,冷水流速在2.0m/s以上时,空气冷却器的传热系数K 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却增加了供水的电能消耗。冷水流速只 有在1.5m/s以下时,K值才会随冷水流速的提高而增加。其主 要原因是水侧热阻对冷却器换热的总热阻影响不大。加大水侧放 热系数,K值并不会得到多大提高。所以,从冷却器传热系数 和水流阻力两者综合考虑,冷水流速取0.6~1.5m/s为宜。

单位负荷、冷却器结构形式、蒸发温度的高低、空气质量流速和 制冷剂中的含油量大小有关。根据国内空气冷却器产品设计中采 用的单位负荷值、管内壁的制冷剂换热系数和冷却器肋化系数的 大小,可以算出制冷剂蒸发温度应比空气的出口干球温度至少低 3.5℃。这一温差也可以说是在技术上可能达到的最小值。目前, 国产蒸发器的这一温差值,实测为8~10℃。随着今后蒸发器在 结构设计上的改进,这一温差值必将会有所降低。 系统的设计冷负荷很大时,若蒸发温度过低,则在低负荷的 情况下,由于冷却器的冷却能力明显大于系统实际所需的供冷 量,冷却器表面易于结霜,影响制冷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设 计上应采取防止表面结霜的措施。

6.6.7采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时,空气的断面质量流速一般采用

6.6.7采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时,空气的断面质量流速一般采用 2.5~3.5kg/(m²·s)。在这个流速区间内,喷水室处理空气的 效果最好。 采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时,冷水温升主要取决于水气比。在相

同条件下,水气比越大,冷水温升越小。水气比取大了,由于冷 水温升小,冷水系统的水泵容量就需相应地增大,水的输送能力 也会增大。这显然是不经济的。根据经验总结,采用机械冷源 时,冷水温升取3~5℃为宜;采用天然冷源时,其温升应通过 计算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要求,一般采用单级双排对喷就可满足要求。采用天然冷源时, 如为了减少冷水水量,要求冷水能有较大的温升,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双级喷水是比较合理的。使用天然冷源作一级、机械冷源为 二级的混合式空气处理室,可减少机械冷源制冷设备的容量和运 行费用,虽然增加一级淋水室,但往往还是经济的

度增大。要消除带水量的影响,则需额外降低喷水室的机器露点 温度,但这样,耗冷量会随之增加。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当带水 量为0.7g/kg时,机器露点温度需相应降低1℃,这将导致耗冷 量的显著增大。因此,在设计计算中,考虑带水量的影响,是 个很重要的问题。 挡水板的过水量大小与挡水板的材料、形式、折角、折数、 旬距、喷水室截面的空气流速以及喷嘴压力等有关。许多单位对 挡水板过水量做过测定,但因具体条件不同,测定结果也有差 异。因此,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有关的设计手册确定,最 好选用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

6.6.10水利水电工程空气调节

加热器。为防止电加热器过热损坏,要求有较高的通过电加热器 迎风面的质量流速,通过电加热器迎风面的质量流速宜取6~ 12kg/(m·s)。电加热器设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时,应设 旁通阀,在冬季电加热器运行时关闭旁通阀门。

严格的要求,对空气调节系统新风一般只设一道初效过滤器就可 满足要求。少数对洁净度有一定要求的部位及房间,则要求空气

调节系统再增设一道中效过滤器。 过滤器的滤料应选用效率高、阻力低和容尘量大的材料,常 用的有:组合纤毡、无纺布、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送风中带油 和油长期蒸发附着在风管内表面、风口等部位,所以不应采用油 过滤器。 过滤器的阻力是随着容尘量增加而上升的,为防止因系统阻 力增加而风量减少,在计算系统阻力时,过滤器的阻力应按过滤 器的终阻力计算。并要求过滤器两侧设压力差报警装置,以便及 时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6.7.1水利水电工程空气调节机械制冷的冷源一般都采用电力 驱动的水冷或风冷式冷水机组。冷水机组设备具有结构紧凑,现 场安装工作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制冷压缩机有往复式 涡旋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型式。 本条对目前生产的水冷或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单机制冷量做了 大致的划分,供选型时参考。 1表6.7.1中对几种机型制冷范围的划分,主要是推荐采 用较高性能系数的机组以利于节能。 2往复式和螺杆式、螺杆式和离心式之间有制冷量相近的 型号,可经过性能价格比,选择合适的机型。 6.7.2本条文规定了水冷或风冷式冷水机组的选型原则,冷水 机组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表1温度条件下,机 组以同一单位标准的制冷量除以总输入功率的比值

表1名义工况时的温度条件

本条文提出在机组选型时,除考虑满负荷运行时性能系数 外,还应考虑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实践证明,冷水机组满负 荷运行率极少,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因此部分负荷 时的性能系数更能体现机组的性能优势。

6.7.3空气源热泵型机组的耗电量较大,价格也比水冷式机组

高,选型时应优选机组性能系数较高的产品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 本。此外,先进科学的融霜技术是机组冬季运行的可靠保障。机 组冬季运行时,换热盘管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表面产生冷凝 水,冷凝水低于0℃就会结霜,严重时会堵塞甚至冻坏盘管,明 显降低机组的制热效率,为此必须除霜。除霜方法有多种,包括 原始的定时控制、温度传感器控制和近几年发展的智能控制。最 圭的除霜控制应是判断正确、除霜时间短,融霜所需时间的总和 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除霜效果好,要做到这一点是 良难的。设计选型时应进一步了解机组除霜方式,通过比较判断 后确定。

圭的除霜控制应是判断正确、除霜时间短,融霜所需时间的总和 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除霜效果好,要做到这一点是 很难的。设计选型时应进一步了解机组除霜方式,通过比较判断 后确定。 6.7.4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主要是由水泵、冷水管 道和制冷剂管道的温升造成的,由于制冷系统容量大小、设备选 型、管道安装方式和冷水进出口温差的不同,冷量损失的附加率 也不等。对于压缩制冷的间接系统,冷水管长度在50~250m 时,可采用10%~15%的冷量损失附加率。对制冷剂直接膨胀 式系统,由于没有冷水管道温升冷量损失,可采用5%~10%的 冷量损失附加率。

6.7.4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主要是由水泵、冷水管

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主要是由水泵、冷水管

道和制冷剂管道的温升造成的,由于制冷系统容量大小、设备选 型、管道安装方式和冷水进出口温差的不同,冷量损失的附加率 也不等。对于压缩制冷的间接系统,冷水管长度在50~250m 时,可采用10%~15%的冷量损失附加率。对制冷剂直接膨胀 式系统,由于没有冷水管道温升冷量损失,可采用5%~10%的 冷量损失附加率。

6.7.5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是建

立在冷却水进水温度30℃基础上的。采用水库水作为水冷式冷 水机组的冷却水时,由于水库水的水温一般均低于30℃,对于 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应该是有所 提高的。此时应校核冷水机组在低温水库水的冷却条件下的 COP值作为选型依据。

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制冷设备

6.7.8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应在满足安全操作和检修方便的

6.7.8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应在满足安全操作和检修方便的

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使设备布置紧合理,管路最短并符合 制冷工艺流程,以减少机房面积,节省投资。根据实践和运行经 验对设备间距作出条文中的规定。 在制冷压缩机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有时要通过听声音的办 法来判断压缩机运转是否正常,如直接把水泵布置在靠近制冷机 位置,水泵噪声会影响运行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工作。有条件时宜 把水泵布置在单独的隔间内。设计时还应根据制冷站的规模,设 置控制室、值班室、维修间、洗手间等辅助用房。 对于要求从机器端部对设备进行清洗需要留出的空间,可将 窗或门位置开在机器端部的位置,可节省空间。壳管式冷凝器应 留有抽管检修的位置。制冷机房内应考虑起吊装置。

工· ·3茶文规了尔利尔电工程防烟与排烟没, 部分及自然排烟条件的应用。 发生火灾时,厂房内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如不及时有 效地排除,就不能保证生产、运行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工 作的进行。 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具有可靠 性高、管理维护简便等优点。水利水电工程中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主、副厂房及疏散 走道等部位在设计时应尽量设置可升启的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地下式广房的进厂交通洞不同于城市地下隧道、公路隧道 般不充许外来车辆进入,仅供内部值班巡检人员的车辆通行, 交通流量非常小,基本上没有运输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的车辆 通行,车辆性质单一,司乘人员对交通路线熟悉,综合以上原 因,参照国家有关规范对城市地下或公路隧道的要求,对于地下 式厂房的进厂交通洞可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 非地面式厂房、封闭式厂房、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高 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 首,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无法利用自然排烟的方法排除火灾烟气时,应当在上述场所设置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火灾时对上述部位进行机械加压送风: 使其区域内部空气压力值大于外部空气压力。这是阻止烟气侵 入,控制火势蔓延,保证人员疏散及扑救的最有效方法。

属风管的风速控制在12m/s左右。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

道由于不是常开的,对噪音影响可不予考虑,故可以比一般通风 管道的风速稍大一些。本条文规定: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 20.0m/s;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0m/s。 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排烟口风速不大于10m/s,并宜选用 与烟的流型一致(如走道宜按走道宽度设长条型风口),阻力小 的排烟口;送风口的风速不宜过大,否则造成吹大风的感觉,对 人很不舒服。本条文规定: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为空调系统多采用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如利用空调系统作排烟 时,一般是用送风口代替排烟口,而烟气又不充许通过空调器 需要把风管与风机联接位置改变,还需要装设旁通管和自动切换 阀,平常运行时增大漏风量和阻力。但是分开设置也有很多弊 端。如地下式建筑物,要单独设置一套排烟系统很麻烦,造价也 根高。排烟系统平时又不用,长期搁置其风道、风机设备反而容 易锈蚀。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将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 风道与排烟系统尽可能合用,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整个系统也 变简单了,系统由于平时不断运行,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利用 通风系统的管道排烟时,应采取如下可靠的安全措施: (1)系统风量应满足排烟量。 (2)烟气不能通过其他设备(如过滤器、加热器等)。 (3)在排烟(风)口或排风机进风管上设置自动防火阀和遥 控或自动切换的排烟阀。 (4)加厚金属风管的壁厚,风管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不燃 材料。 7.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补风机,除应设远程控制系统 外,还应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手动启停按钮,并应具有明显的 标志,以便一且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在远程或现地及时启动,立 即投入运行。

7.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补风机,除应设远程控制系 外,还应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手动启停按钮,并应具有明显 标志,以便一旦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在远程或现地及时启动, 即投入运行。

7.1.7由于烟气温度较高,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

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或 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43一2002的有关 规定执行。

7.2.1水利水电工程各建筑物中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 室或合用前室,这些部位平时作为运行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上, 下通行的垂直交通工具,发生火灾时,还是内部人员向外疏散、 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扑救的重要交通通道。当这些部位不具备自然 排烟的条件时,为了阻止火灾发生时烟气侵入楼梯间、电梯间竖 句蔓延,避免产生“烟窗效应”,保证蔬散通道的畅通,本条文 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各建筑物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 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 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设施。 7.2.2本条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2006)有 关条文规定的要求而制定。 表7.2.2中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的双扇 门为基础的计算值。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 0.75确定;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 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后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 0.70m/s。 7.2.3余压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作用。 为了保证防烟楼梯间内的加压空气能通过前室向走道流动,发挥 对着火层烟气的排斥作用,要求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空气压 力必须大于前室、合用前室的空气压力,前室、合用前室的空气 压力大于走道的空气压力。仅从防烟角度考虑,送风正压值越高 越好。但由于一般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着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空 气作用力的方向恰好与疏散方向相反,如果压力过高,可能会带

7.2.1水利水电工程各建筑物中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 室或合用前室,这些部位平时作为运行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上、 下通行的垂直交通工具,发生火灾时,还是内部人员向外疏散、 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扑救的重要交通通道。当这些部位不具备自然 排烟的条件时,为了阻止火灾发生时烟气侵入楼梯间、电梯间竖 句蔓延,避免产生“烟窗效应”,保证蔬散通道的畅通,本条文 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各建筑物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 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 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设施。

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各建筑物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 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 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设施。 7.2.2本条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2006)有 关条文规定的要求而制定。 表7.2.2中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的双扇 门为基础的计算值。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 0.75确定;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 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 0.70m/s。 7.2.3余压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作用。

表7.2.2中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的双扇 门为基础的计算值。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 0.75确定;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 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 0.70m/s。

7.2.3余压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加压送风系统的防

为了保证防烟楼梯间内的加压空气能通过前室向走道流动,发挥 对着火层烟气的排斥作用,要求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空气压 力必须大于前室、合用前室的空气压力,前室、合用前室的空气 玉力大于走道的空气压力。仅从防烟角度考虑,送风正压值越高 越好。但由于一般蔬散门的方向是朝着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空 气作用力的方向恰好与疏散方向相反,如果压力过高,可能会带

来开门的困难,甚至使门不能开启。另一方面,压力过高也会使 风机、风道等送风系统的设备投资增多。国家防火规范有关条文 规定:防烟楼梯间内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余压值宜为40~ 50Pa;前室、合用前室宜为25~30Pa。 7.2.4当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需要加压送风时,由于两者要 维持的正压值不同,以及当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之 间的门、合用前室与走道之间的门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时,气流 的走向和风量的分配较为复杂,为此本条文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 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当必须共用一个系 统时,宜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7.2.5楼梯间采 加压送风口,多点送

7.2.5楼梯间采用每隔2~3层设置1个加压送风口,多点送

7.3.1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如不及时有效 地排除,就不能保证生产、运行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工作 的有效进行。因此,本条文规定水利水电工程中,地下式及封闭 式厂房的主厂房发电机层及其厂内主变压器搬运道、建筑高度大 于32m的高层副厂房中长度大于20m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 疏散走道、地下式及封闭式副厂房的疏散走道等部位应设置机械 排烟设施进行机械排烟。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泵站的主电机层、辅机间、通航建筑 物的各部位、办公区域等参照本条文执行。 7.3.2由于布置条件的限制,地下厂房排烟风道与疏散走道经 常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耐火材料隔墙分隔 开,做到互不干扰。厂外排烟出口应位于蔬散出口的上方或下风 向侧,以免排出的烟气倒贯进疏散通道,影响人员疏散。 7.3.3疏散走道的排烟系统宜竖向布置,这样规定是为了排烟 系统的设计简便,排烟气流通畅以及排出的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 响等综合因素考虑。

7.3.2由于布置条件的限制,地下厂房排烟风道与疏

常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耐火材料隔墙分隔 开,做到互不干扰。厂外排烟出口应位于蔬散出口的上方或下风 向句侧,以免排出的烟气倒贯进疏散通道,影响人员疏散。 7.3.3疏散走道的排烟系统宜竖向布置,这样规定是为了排烟 系统的设计简便,排烟气流通畅以及排出的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

7.3.4防火墙(含砖、混凝土墙的局部分隔)是阻止火势蔓延

.3.4防火墙(含砖、 火努延 和形成防火分区的重要设施,而风管是火灾蔓延的主要通道,所 以风管穿过防火墙时要按本条要求采取措施。多层副)房(辅机 旬),一般可视楼板为防火分隔。为了防止火灾在上下层蔓延扩 大,因此,垂直总管上应设防火阀。水力水电工程中常用的混凝 土与砖风道,因其本身是非燃烧体,有一定的耐火极限,故穿越 防火墙时可不设防火阀,但其防火隔断区的支风管处或无支风管 的侧壁风口处应根据具体布置情况设置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5931一1995的有关 规定。

7.3.5水利水电工程消防设备的供电电源按一级负荷或二级

荷供电,采用独立的双电源供电回路,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配 电箱或消防用电设备控制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内机械排风 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时,其供电应满足上述消防电源要求,且应采 取安全可靠的措施,确保发生火灾时能迅速转换成排烟运行 状态。

7.3.6本条对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

1规定排烟口或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任一排烟口 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即一经报警,确认发 生火灾后,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或手动开启排烟阀,排烟风机进 行排烟,同时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 2排烟口或排烟阀要设置与感烟探测器联锁的自动开启装 置,或由消防控制中心远距离控制的升启装置以及手动开启装 置,除火灾时将其打开外,平时需一直保持关闭状态。手动开启 装置设置在墙上时,距地面宜为0.8~1.5m;设置在顶棚下时, 距地面宜为1.8m。 3为了使在蔬散人员的安全出口前1.5m附近区域没有烟 气,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疏散方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烟气温度较高,排烟口距可燃物较近易使可燃物引燃,

故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 m。由于烟气本身的特点,排烟风机宜布置在最高排烟口的上 部以利于排除烟气。 4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表明火灾已经超过了阴燃阶 段,进入了明火燃烧阶段。此阶段烟气量大大减少,消防的主要 自的是灭火而不是排烟,排烟风机继续运行,只会助燃火势。因 比,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 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关闭时应能给出信号,通知消防指挥中心 停止排烟风机的运行。

1在选取排烟风机时,除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风压 要求外,还必须在系统设计中考虑足够的漏风量。对于金属风 道,其漏风量可选择10%或更大;对于混凝土等风道,则应向 建筑专业提出风道的密封、平滑性能要求,其漏风量要根据排烟 系统管路的长短和施工质量等选取,最小不宜小于10%~20%, 排烟系统长或施工质量差,则宜取30%。 2离心风机的耐热性能与防变形等均较好,可以满足在 280℃环境条件下连续运行30min的要求。因此,排烟风机可采 用离心风机、轴流排烟风机或其他排烟专用风机。 3规定在排烟风机入口总管上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 时能自行关闭的防火阀,且应与排烟风机联锁,使排烟管道中烟 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防止烟火扩散到其他部位。否 则,仅关闭排烟风机,不能阻止烟火通过管道的蔓延。 7.3.8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 280℃C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目前国内有些工程 在排烟系统采用一种“硅钛合成高温耐火软接头”,效果不错, 完全可以满足本条要求。

7.3.8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

载通常较小,生产、运行人员较少。与高层民用建筑、人防工程 以及建筑中庭类大体积建筑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地下式及

封闭式房应设有组织的机械排烟设施,无其是采用自然通风的 也下及坝内式厂房,当失火时如不关闭自然通风的排风出口,则 会产生烟效应,助长火灾扩大,导致火灾无法控制;如关闭排 风出口,则烟气无法排出厂外,故必须设置有组织的机械排烟 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场所,其排烟量的确定在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有关条文规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 程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条文规定。 水利水电工程机械排烟系统应尽可能与平时的机械排风系统 结合起来,共用1套设备及管路系统,这样可以使系统布置简 单,节省设备费用及工程造价

8.0.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 越高,而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却日益严峻。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位 舍世界第二,能源总量人口平均水平不足世界平均值的50% 建筑能耗是西方国家的3倍以上。在建筑能耗中,有将近55% 是采暖和空调能耗,且仍在上升中。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 耗意义非常显著。为了从设计阶段控制建筑能耗,建设部于 2005年4月26日召开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一2005)发布宣贯会,规定于2005年7月1日实施。 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 及运行工况在满足工程运行需要的前题下,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 标准的规定。

越高,而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却日益严峻。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位 舍世界第二,能源总量人口平均水平不足世界平均值的50%, 建筑能耗是西方国家的3倍以上。在建筑能耗中,有将近55% 是采暖和空调能耗,且仍在上升中。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 耗意义非常显著。为了从设计阶段控制建筑能耗,建设部于 2005年4月26日召开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一—2005)发布宣贯会,规定于2005年7月1日实施。 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 及运行工况在满足工程运行需要的前题下,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 标准的规定。 8.0.2廊道风、水库深层低温水是水利水电工程特有的天然冷 源,空气调节装置的冷源应尽量利用廊道风及水库深层低温水, 可简化空气调节系统和降低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成本。 根据对多个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水温实测,大型年调节或多年 调节的水库,在水库底层,特别在水轮机进水口底槛高程以下, 水温较低。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各种廊道、地下式厂房的各种交通、检 修、无压尾水及进风洞廊一般都很长,有几百米乃至上千米长, 利用这些洞廊作为空调系统的进风道,通过洞廊壁面与进风的空 气进行热交换,降低进风空气温度年波幅和日波幅。当进风洞足 够长,热交换充分的情况下,进风后的空气日波幅可接近于零。 国内多个工程利用廊道风及水库深层低温水作为空气调节的 令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应尽量利用工 程现有的廊道风、水库深层低温水等大然冷源作为空气调节装置 的冷源。

8.0.2廊道风、水库深层低温水是水利水电工程特有的天然

水温较低。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各种廊道、地下式厂房的各种交通、检 修、无压尾水及进风洞廊一般都很长,有几百米乃至上千米长: 利用这些洞廊作为空调系统的进风道,通过洞廊壁面与进风的空 气进行热交换,降低进风空气温度年波幅和日波幅。当进风洞足 够长,热交换充分的情况下,进风后的空气日波幅可接近于零。 国内多个工程利用廊道风及水库深层低温水作为空气调节的 令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应尽量利用工 程现有的廊道风、水库深层低温水等大然冷源作为空气调节装置 的冷源。

从密闭式水冷发电机放出用于采暖的热风风量,与发电机的 形式,放热风口与补风口处可形成的压力差,放热风口、补风口 开设的大小、数量等因素有关,放热风的风量应与发电机生产) 家协商确定。根据已建成电厂发电机放热风的资料,热风风量 般为发电机冷却循环通风量的3%~10%。热风的温度与发电机 负荷状况、放热风的风量等有关,热风的温度应由发电机生产厂 家提供。补风口处设置过滤器应便于拆卸和清洗。补风口、热风 口处设可关闭的阀门,在停机或非采暖季节能关闭。 强制放热风时热风风量可比自然热风风量大,充许放热风的 风量应与发电机生产厂商确定。 水电站厂房内布置有很多机电设备,如励磁变、厂用变等大 型变压器设备的发热量还很大,可利用合理的通风气流组织对这 些部位送入冷风进行冷却,然后将升温后的热风送入厂内需要采 暖的部位,即可以降低厂内高发热部位的室内温度,也可以利用 这些部位设备的发热量作为采暖热源,达到节能目的。 8.0.3水电站厂房的主厂房发电机层、泵站的主电机层等部位, 高度一般达到20m以上,面积均在数千乃至数方平方来以上, 对于这样的厂房,如果要进行全室空调,其空调的耗能是相当可 观的。实际上在这种高大空调厂房中,需要空调部位的往往仅为 下部2~3m高的工作区域。因此,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空调” 的方式,即利用一道空气幕,将厂房在高度上一分为二:空气幕 的下方为空调区,利用合理的气流组织对其进行空气调节,从而 达到并满足工艺和人员所需要的温、湿度要求;空气幕的上方 ()房上部较大的空间)为非空调区,非空调区不予空调,可根 据该区热负荷强度情采取一般通风排热措施或者不采取任何排 热措施。实践证明,采用分层空调,与全室空调相比,可显著节 省空调能量,制冷负荷节约率在14%~50%之间。因此地面式 高大建筑物采用全面空气调节时,应选用分层空气调节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分层空气调节系统在冬李采暖运行时并不节 能,这主要是由于热气流具有上升趋势这一特点。空间高度越

从密闭式水冷发电机放出用于采暖的热风风量,与发电机的 形式,放热风口与补风口处可形成的压力差,放热风口、补风口 开设的大小、数量等因素有关,放热风的风量应与发电机生产厂 家协商确定。根据已建成电厂发电机放热风的资料,热风风量 般为发电机冷却循环通风量的3%~10%。热风的温度与发电机 负荷状况、放热风的风量等有关,热风的温度应由发电机生产厂 家提供。补风口处设置过滤器应便于拆卸和清洗。补风口、热风 口处设可关闭的阀门,在停机或非采暖季节能关闭。 强制放热风时热风风量可比自然热风风量大,充许放热风的 风量应与发电机生产厂商确定。 水电站厂房内布置有很多机电设备,如励磁变、厂用变等大 型变压器设备的发热量还很大,可利用合理的通风气流组织对这 些部位送入冷风进行冷却,然后将升温后的热风送入厂内需要采 暖的部位,即可以降低厂内高发热部位的室内温度,也可以利用 这些部位设备的发热量作为采暖热源,达到节能目的。

8.0.3水电站厂房的主厂房发电机层、泵站的主电机层

高度一般达到20m以上,面积均在数于乃至数万平方米以上, 对于这样的厂房,如果要进行全室空调,其空调的耗能是相当可 观的。实际上在这种高大空调厂房中,需要空调部位的往往仅为 下部2~3m高的工作区域。因此,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空调” 的方式,即利用一道空气幕,将厂房在高度上一分为二:空气幕 的下方为空调区,利用合理的气流组织对其进行空气调节,从而 达到并满足工艺和人员所需要的温、湿度要求;空气幕的上方 (厂房上部较大的空间)为非空调区,非空调区不予空调,可根 据该区热负荷强度情采取一般通风排热措施或者不采取任何排 热措施。实践证明,采用分层空调,与全室空调相比,可显著节 省空调能量,制冷负荷节约率在14%~50%之间。因此地面式 高大建筑物采用全面空气调节时,应选用分层空气调节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分层空气调节系统在冬李采暖运行时并不节 能,这主要是由于热气流具有上升趋势这一特点。空间高度越

高,上、下层温差越大,热气流上升的趋势越明显。所以,从节 能的角度出发,分层空气调节系统适宜在夏季使用,冬季宜另外 采取其他的采暖措施。 8.0.4目前,很多地下式厂房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即 室外新风经处理后通过主厂房拱顶或其他送风装置及送风道送入 主厂房发电机层,然后送风气流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依次被送至 出线层、水轮机层、母线洞、主变洞,最后通过出线竖井或其他 专用的排风竖并排出厂外。这种送排风方式由于是全新风直流 式,厂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对运行值班人员的身心健康大有 好处。但设计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控制送风量及送排风气 流组织,尽可能保证排风大于室外空气熔,以保证节能 8.0.5空气调节的房间外窗面积大小不仅影响空气调节负荷大 小,而且影响空调房间温度、湿度波动范围。有外窗的空气调节 房间,窗的传热量和太阳辐射热量约占围护结构传热量的40% 一60%,减少外窗面积对降低空气调节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费用有 很大意义,尤其对室内散热量小的空气调节房间影响更大。为减 少太阳辐射热量,提高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暖通专业设计人员在 与建筑、土建设计人员沟通时,应阐明以下原则: (1)不宜在东、西朝向设外窗。 (2)各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 0.7;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3)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宜设置外部遮阳。外窗(包括 透明幕墙及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及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应 符合GB50189—2005第4.2.2条、4.2.5条及4.2.6条的有关 规定。

3.0.6粗、中效空气过滤器的参数引自国家标准《空气过滤器

GB/T142951993

由于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要考虑到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的节 能要求,因此,对其过滤器应要求能满足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的 需要。

8.0.7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 道很多采用混凝土、砖砌等土建风道。从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 这种土建风道最大的隐惠有两点:一是漏风重,特别是路线较 长的土建送风道,沿途的漏风造成大量的经过处理的空调风不能 有效送至设计点;二是土建风道墙体蓄热量大,吸收了大量空调 送风的能量,使空调送风的管道温升大大高于设计规定值。另 外,土建风道大多属于隐蔽工程,若风道形成初期不将上述问题 解决好,后期将很难进行检查及处理。因此,本条文规定:空气 调节系统采用土建风道作送风道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漏风和绝 热措施。 目前,在三峡工程的空调系统中,土建送风道均采取了保温 措施,既隔绝了土建风道墙体的吸热,又密封了风道,减少了漏 风损失。

8.0.8空调系统加大送风温差,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风温差加大一倍,送风量可减少一半左右,风系统的材料消耗和 没资相应可减少40%左右,动力消耗则下降50%左右。送风温 差在4~8℃之间时,每增加1℃送风温差,送风量约可减少 10%~15%。而且上送风气流在到达人员活动区域时已与室内空 气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混合,温差减小,可形成较舒适环境,可 见,该气流组织形式是有利于大温差送风的。因此,空调系统采 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时,夏季送风温差可以适当加大。

8.0.9本条参照国家标准GB50189—2005相关条款制

8.0.10本条参照国家标准GB50189一2005相关条款制定

8.0.10本条参照国家标准GB50189一2005相关条款制定

9.0.1水利水电工程一些房间和部位的潮湿问题是一个普遍的 现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通风专业在做好通风除湿专业设计的 司时,还要与土建和其他专业密切配合,杜绝产生潮湿的湿源。 本条是根据已建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行经验总结编写的 些要求。

本条是根据已建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行经验总结编写的 些要求。 9.0.2暖通专业、水机专业布置在厂房内的明敷管道和设备: 当其外表面或外壁温度低于夏季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将产生结 露现象,此时用通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特别在南方,夏季室外 空气露点温度较高,当室外高温高湿的空气被送入到厂内时,就 容易在明敷管道和设备的外壁结露,产生大量的凝结水。但不通 风或通风量不够时,厂内人员又受不了。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 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的保温材料对明敷管道和设备的外表 面进行保温,可以有效地阻止热湿空气与明敷管道和设备的冷表 面接触,防止表面结露现象。 9.0.3厂房内高发热量的电气设备一般是单独布置的,这些部 应往往需要通风降温。而潮湿部位则是水机专业的技术供水设 备、暖通专业的空调水系统设备。这些部位的室内温度比较低、 相对湿度比较高。如果能组织合理的气流组织,将室外空气先送 入室内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房间及部位,吸收这些房间及部位的 热负荷,然后再将这些房间及部位的排风(高温、低湿)送到比 较潮湿的部位及房间,提高潮湿部位及房间的室内温度,降低室 内的相对湿度,达到防潮的目的。过去很多水电站厂房采用这种 气流组织通风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其外表面或外壁温度低于夏季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将产生结 露现象,此时用通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特别在南方,夏季室外 空气露点温度较高,当室外高温高湿的空气被送入到厂内时,就 容易在明敷管道和设备的外壁结露,产生大量的凝结水。但不通 风或通风量不够时,厂内人员又受不了。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 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的保温材料对明敷管道和设备的外表 面进行保温,可以有效地阻止热湿空气与明敷管道和设备的冷表 面接触,防止表面结露现象。

位往往需要通风降温。而潮湿部位则是水机专业的技术供水设 备、暖通专业的空调水系统设备。这些部位的室内温度比较低、 相对湿度比较高。如果能组织合理的气流组织,将室外空气先送 入室内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房间及部位,吸收这些房间及部位的 热负荷,然后再将这些房间及部位的排风(高温、低湿)送到比 较潮湿的部位及房间,提高潮湿部位及房间的室内温度,降低室 内的相对湿度,达到防潮的目的。过去很多水电站厂房采用这种 气流组织通风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有防潮要求的部位和房间,往往有低温的壁面、管道或设备 吸热,房间温度低而形成室内潮湿现象严重。这些部位和房间采

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机械除湿机,可直接降低室内空气含湿量,降 低空气的露点温度,并加热补偿低温的壁面、管道或设备的吸热 量,解决室内潮湿现象。目前已有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这种 除湿方式,防潮效果良好,

10.1.1相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来说,水利水电工程规 模均较大,但运行管理人员却很少,目前很多电站均实现了无人 直班、少人值守的工作管理模式。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提 高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效率,本条文规定采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内容 本条文列出得比较多,设计时应根据工程规模、厂房及系统类型 和设备运行时间以及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

10.1.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实际运行经验,采暖、

节系统设置中央和区域两级控制运行可靠,便于管理。规定应具 有手动控制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行管理人员灵活运用。为使 动力设备安全运行及便于维修,应在动力设备附近的动力柜上设 置手动控制装置及远动/手动转换开关,并要求能现地/远程监 视,远动/手动转换开关状态。

10.1.3区域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宜安装在被控系统或设备附近可

以便于管理人员控制该区域内的设备启停,观察设备的工作状 态。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只有板纽的中央控制室不间断有人值守, 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安装在枢纽的(电站厂房、泵站、闸站或 通航建筑物)的中央控制室内,便于值守人员观察整个枢纽(电 站厂房、泵站、闸站或通航建筑物)内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 统设备的运行状况。

10.1.4本条文规定是为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能够 符合防火规范以及向消防监控设计提出正确的监控要求,使系统 能正常运行。

10.1.4本条文规定是为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能够

与防排烟合用的通风空调系统(例如利用平时排风机及风道

与防排烟合用的通风空调系统(例如利用平时排风机及风道

作为排烟风机及排烟风道时阀门的转换,火灾时气体灭火房间管 道的隔绝等)应按消防设施的要求供电,平时风机运行由通风空 周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监控运行,发生火灾时设备、风阀等应 立即转入火灾控制状态,由消防控制系统监控。

10.2.1在现地便于观察的地点设置检测仪表,是为了通过仪表 随时向运行管理人员提供各工况点和室内控制点的情况,以便进 行必要的操作。当采用集中控制时,其主要参数应设置遥测仪 表,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在控制室内对系统各工况点进行远程观察 及操作。 10.2.2、10.2.3参照国家标准有关条款内容,结合水利水电工 程的特点,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所需监测的参数作出规 定。设计时可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对需要进行监测的参数加以 取舍。

定。设计时可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对需要进行监测的参数加以 取舍。 10.2.4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应尽量设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 能够反映控制或测量断面参数的平均值,提高测量与控制的准 确性。

10.2.4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应尽量设在有代表性的地点

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应尽量设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

能够反映控制或测量断面参数的平均值,提高测量与控制的准 确性。

10.2.5当冷水机组采用自动方式运行时,正确的开/停

当冷水机组采用自动方式运行时,正确的开/停机步骤

是:先开启水泵、水过滤器、除垢仪等各相关设备及附件,再开 启冷水机组;停机时,先停冷水机组,再停启水泵、水过滤器、 除垢仪等各相关设备及附件。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冷水机 组。冷水机组与各相关设备及附件应进行电气联锁,顺序启停, 防止因误操作导致冷水机组损坏。

未经送风电加热器单独工作而发生火灾事故。为了进一步提高安 全可靠性,还要求采取无风断电保护措施,例如风机进口的压差 控制,电加热器温度高限保护或风流开关等。 设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同样是一种保护措施。例 如由于某种原因电加热器的电阻丝断开,碰到金属风管或电加热

器外壳上,会使风管或电加热器的外壳带电,在金属风管外壳工 设接地导线,使它和大地处在等电位上,就可以免于触电。 10.2.7蓄电池室应保持室内负压,避免蓄电池室的酸气外逸: 影响其他部位。当蓄电池室通风系统同时设有送风机和排风机 时,本条规定,蓄电池室通风系统的排风机应与送风机、充电设 备联锁,先启动排风机,后启动送风机及充电设备。这样可以防 止因误操作先启动了送风机和充电设备,造成室内正压,酸气 外逸。

10.3.1选择调节方式时,应根据调节对象的使用要求(例如高 精度或一般精度的调节等),并结合对象特性、负荷变化等特点, 选择简单经济的调节方式。在选择简单的反馈调节方式能满足使 用要求时,则不必选择复杂的调节方式。此外还应分析调节对象 负荷变化的特点,扰量大小及主次,以便选用相应的方式。

10.3.2新风量的调节规定。

在新风调节和控制方面,国外的一般作法是在新风入口处设 置两个风阀,一个是最小新风阀,一个是调节新风阀,为了保证 系统在运行调节时总风量恒定,还要求对新风管段作压力平衡计 算。但在实际利用新风的调节过程中,一般对气流组织没有严格 不变的要求,总送风量略有变化不会影响对室内基准温度的 控制。 经过计算和实测,如果能控制新风管段由于风量变化而引起 的压力损失改变不超过系统总压力损失的15%时,总风量的改 变不超过10%。为了简化控制环节,新风阀在系统运行时,可 以长期处于全开状态,而不进行单独控制。 10.3.3这一条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各建筑物一般无恒温恒湿要 求而制定的。 工况,即为运行环境的运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水利 水电工程各建筑物室内的工况随大气季节、晴雨、昼夜、机组

机电设备启停等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多工况。多工况控制是指针 对上述多工况而投入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不同设备与系统组合 的控制方式。 10.3.4制冷设备本身自带负荷调节装置,能根据系统的回风温 度、冷水回水温度及冷水量的变化,调节设备负荷的增减运行工 况。但制冷设备相互之间(多台制冷设备运行)、制冷设备与冷 却塔、水泵等外部相关设备之间的相互关联启停则需要控制系统 来进行总的控制。为了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工况达到最佳,在满足 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能、有序,控制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的 冷负荷、冷水量或冷水温度,优化控制制冷设备、水泵和冷却塔 的运行和运行台数。

来进行总的控制。为了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工况达到最佳,在满足 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能、有序,控制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的 冷负荷、冷水量或冷水温度,优化控制制冷设备、水泵和冷却塔 的运行和运行台数。 10.3.5本条参照国家标准GB50019一2003相关条款制定。 10.3.6闭式变流量空气调节的水系统,宜采用一次泵系统,这 样系统比较简单。当系统由于末端负荷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流量 时,可在系统的末端装置采用两通调节阀调节流量,在总供、回 水管之间设置压差旁通装置,对供水进行短路旁通,达到变流量 的目的。 10.3.7发生火警时,为了防止火灾事故通过风管(道)及送排 风设备漫延扩大,应当关闭区域内所有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 统的设备、风阀及风口,开启区域内的防烟与排烟系统。因此, 本条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与服务区域内的消防控制

10.3.5本条参照国家标准GB50019一2003相关条款制定。

样系统比较简单。当系统由于末端负荷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流量 时,可在系统的末端装置采用两通调节阀调节流量,在总供、回 水管之间设置压差旁通装置,对供水进行短路旁通,达到变流量 的目的,

风设备漫延扩大,应当关闭区域内所有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 统的设备、风阀及风口,开启区域内的防烟与排烟系统。因此 本条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与服务区域内的消防控制 系统联锁。

设备、风道、管材及构件

11.1.1水利水电工程多建在山区,气侯条件与城市明显不同, 而且由于很多电站为地下或封闭式,水库的形成,大坝泄洪等造 成设备布置区域环境潮湿。另外,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 调节系统的服务区域广泛且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等特点,这些 因素均对设备的适应环境和自控运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条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的选择,应满足 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特点及环境要求

因系均对设备的适应环境和自控运行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条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的选择,应满足 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特点及环境要求。 11.1.2对散热器的选型要求。北方地区采暖可能要采用散热 器,除了要求美观、易于清扫外,工业厂房由于厂内布置有油 库、蓄电池室等,对散热器的耐腐蚀性也提出了要求。 11.1.3从防火、安全等方面考虑,电加热设备的各项性能应合 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电加热系 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 11.1.4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平缓,这样便于调节,风机利于在最 优工况范围内运行。当系统由于各种原因风量发生变化时,不至 于由于风量变化使风机的运行工况发生很大的改变,其至跑出了 性能曲线上的最佳工况范围。因此,水利水电站工程对通风机的 选型要求是:性能曲线平缓、大流量、低压头、低噪声,且应在 最优运行工况范围内选择,其设计工况效率不低于通风机最高效 率的90%

小利小电工程行业的特点及环境安求 11.1.2对散热器的选型要求。北方地区采暖可能要采用散热 器,除了要求美观、易于清扫外,工业厂房由于厂内布置有油 军、蓄电池室等,对散热器的耐腐蚀性也提出了要求。 11.1.3从防火、安全等方面考虑,电加热设备的各项性能应合 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电加热系 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

11.1.4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平缓,这样便于调节,风机利于在

优工况范围内运行。当系统由于各种原因风量发生变化时,不至 于由于风量变化使风机的运行工况发生很大的改变,其至跑出了 性能曲线上的最佳工况范围。因此,水利水电站工程对通风机的 选型要求是:性能曲线平缓、大流量、低压头、低噪声,且应在 最优运行工况范围内选择,其设计工况效率不低于通风机最高效 率的90%。

11.1.5确定通风机风量,应考虑通风系统漏风的影响,而漏风

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风管的材料、加工及安装质量,风 阀门的设置情况和通风系统正负压力的大小等,漏风量是上述诸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很难把漏风量标准制 定得过于细致。本条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采用钢板、不燃玻璃钢

风管以及土建风管实际施工、运行条件作出的规定。对于系统较 大且复杂的通风系统,风量增加值可适当加大。对于全面送、排 风系统直接布置在使用房间内的,则可不考虑漏风的影响。 通风机的风压附加主要考虑在设计计算和施工安装过程中可 能造成的误差,以及由于漏风所形成的附加压力。本条规定附加 量是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规定确定的。 通风机的风压附加也不宜过大,附加量过大将造成选用的通 风机设备其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不符,通风机不能在最高效 率运行,增加能耗和使运行工况变坏。 11.1.6从流体力学原理可知,当所输送的空气密度改变时,通 风系统的通风机和风管特性曲线也将随之改变。对于离心式和轴 流式通风机,容积风量保持不变,而风压和电动机功率与空气密 度成正比变化。空气密度大,产生的压力及所需功率大;空气密 度小,产生的压力及所需功率小。 自前,常用的通风管道计算表和通风机性能图表,都是按标准 状态(即温度为20℃,大气压力为101325Pa)下的空气编制的。当 所输送的空气为非标准空气时,以实际风量借助于标准状态下的空 气风管计算所算得的系统压力损失,并不是系统的实际压力损失。 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以实际风量借助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风管计 算所算得的系统压力损失,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运行条件,为了避 免不必要的反复运算,选择通风机时不必再对风管的计算压力损失 和通风机的风压进行修正,但对电动机的轴功率应进行验算,核对 所配用的电动机能否满足非标准状态下的功率要求。 11.1.7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直接启动与供电系统的电源和线 路有直接关系。电动机的启动电流约为正常运行电流的6~7倍 台75kW的电动机,需要320kVA的变压器方可直接启动,这 对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高压离心式通风机用于风量和风压变化 很大的系统上,由于在设计上所配用的电动机功率没有注意满足 最大风量所需要的功率值,从而导致电动机过载烧毁,因此,本

条文规定通风机不设启动阀门的界限只适用于中、低压离心式通 风机。

11.1.8通风机的传动装置外露部分,应设有防护罩,以免发

安全事故。通风机的进风口或进风管直通大气时,应加装具有防 尘网的防雨百叶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其功能不仅可以防尘、 防雨、防虫,而且还可以防止对人员的吸附作用

11.1.9风机盘管最大的

密仪器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房间是不允许这一现象发生的。所以, 精密仪器仪表及电气设备房间内不宜设置风机盘管。另外,当送 风温度较低时,送风口处也易产生水滴,因此,设在房间吊顶上 的空调送风口应考虑防凝露措施,可选用带保温措施的保温风口 且尽量不布置在电气盘柜的正上方

11.1.10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表冷段的下部应设带水封的排

初效过滤装置宜布置在负压段,可以使空气中的灰尘更好地 贴附在过滤器的滤料上,增加过滤效果。 电加热器应有良好接地装置,电加热器与围护结构间的缝 隙,应用不燃材料堵严是一种保护措施。防止由于某种原因电加 热器的电阻丝断开,碰到金属风管或电加热器外壳上,使风管或 电加热器的外壳带电,发生触电现象。

11.2风道、管材及构件

11.2.1大型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道尺寸均很大,如果采用 钢板或玻璃钢加工制作,不仅需要大量的加工设备、材料,更重 要的是对于明装管道来说也很不美观,有时在布置上还有一定的 利难。如果条件充许时能结合土建布置采用土建风道,则减少了 后期加工制作的工程量,而且外表与土建一致,比较美观协调。 由于土建风道自身的缺点,采用土建风道时,还应相应采取密 封、保温等措施。因此本条文规定:大型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 风道,当机械加工或布置有困难时,可在采取密封、保温等措施

的前题下采用土建风道。

11.2.2对土建风道的具体要求。

由于土建风道具有漏风严重、风道墙体吸热量大这二大隐 患,因此本条文针对这二大隐患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十建风道的 内外壁均应水泥沙浆抹面,防止漏风;土建风道宜设密闭检查 门;输送空调冷风的土建风道应采取保温措施。 丛三峡工程的实际经验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11.2.3对风管、风口等部件的规定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可采用镀锌钢板风管或玻镁复合 戎型风管,宜采用圆形或矩形截面。风管截面尺寸宜按《全国通 用通风管道计算表》中的标准规格选用,这样便于查表进行风管 的阻力计算。风管、风口和部件均宜选用工厂制做的标准产品: 尽量减少现场安装、制作的工作量,管道系统也比较美观、整齐。 玻镁复合成型风管,具有消声、保温、防腐、加工制作方 便、现场安装简单等优点,缺点是怕潮湿、易被虫蛀鼠咬、防火 等级为B1级,不适于在地下建筑物或潮湿部位以及对材料的耐 火等级要求较高的部位使用。 11.2.4通风机进出口处一般压头较高,设置急转弯时产生的压 头损失很大,所以不宜在通风机进出口处设置急转弯。 弯头和三通支管处的转弯半径不宜过小,中心转弯半径R 与其边长的比值宜为0.75~1.0之间,三通管的夹角,宜采用 15°~45°,必要时,可在弯头和三通支管处应设导流叶片。 11.2.5空气调节系统的水管,可采用镀锌钢管、内衬不锈钢复 合管或钢塑复合管,不宜采用塑料管,以免热胀冷缩产生变形漏 水。凝结水管除可采用上述管材外,还可以采用塑料排水管。 11.2.6地下式建筑物或位于正常尾水位以下的潮湿房间、蓄电 地室、油库等部位,由于空气潮湿或产生腐蚀性气体,通风管道 及其构件应采用内外表面均应作防腐处理的彩钢风管、难燃或不 燃型玻璃钢风管及构件。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可采用镀锌钢板风管或玻镁复合 成型风管,宜采用圆形或矩形截面。风管截面尺寸宜按《全国通 用通风管道计算表》中的标准规格选用,这样便于查表进行风管 的阻力计算。风管、风口和部件均宜选用工厂制做的标准产品: 尽量减少现场安装、制作的工作量,管道系统也比较美观、整齐。 玻镁复合成型风管,具有消声、保温、防腐、加工制作方 便、现场安装简单等优点,缺点是怕潮湿、易被虫蛀鼠咬、防火 等级为B1级,不适于在地下建筑物或潮湿部位以及对材料的耐 火等级要求较高的部位使用。

头损失很大,所以不宜在通风机进出口处设置急转弯。 弯头和三通支管处的转弯半径不宜过小,中心转弯半径R 与其边长的比值宜为0.75~1.0之间,三通管的夹角,宜采用 15°~45°,必要时,可在弯头和三通支管处应设导流叶片。 11.2.5空气调节系统的水管,可采用镀锌钢管、内衬不锈钢复 合管或钢塑复合管,不宜采用塑料管,以免热胀冷缩产生变形漏 水。凝结水管除可采用上述管材外,还可以采用塑料排水管。 11.2.6地下式建筑物或位于正常尾水位以下的潮湿房间、蓄电 池室、油库等部位,由于空气潮湿或产生腐蚀性气体,通风管道 及其构件应采用内外表面均应作防腐处理的彩钢风管、难燃或不 燃型玻璃钢风管及构件。

12.1.1室内和环境噪声标准是消声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本 条规定由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的噪声与振动传播至使 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噪声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1.2本条规定了降低风系统噪声应注意的事项。系统设计安 装了消声器,其消声效果也很好,但经消声处理后的风管文穿过 高噪声房间,再次被污染,又回复到了原来的噪声水平,最终不 能起到消声作用,这个问题,过去往往被人忽视。同样道理,噪 声高的风管穿过要求噪声低的房间时,它也会污染噪声低房间, 使其达不到要求。因此,对这两种情况必须弓起重视。当然,必 须穿过时还是允许的,但应对风管进行隔声处理,以避免上述两 种情况发生。

按经济流速采用即可,根据国内外有关料介绍,经济流速6~ 13m/s,本条推荐的8~10m/s在经济流速范围内。 消声装置与房间之间的风管,其空气流速不宜过大,因为风 速增大,会引起系统内气流噪声和管壁振动加大,风速增加到 定值后,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甚至会超过消声装置后的计算声压 级;风管内的风速也不宜过小,否则会使风管的截面积增大,即 耗费材料文占用较大的建筑空间,这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条 给出了适应四种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主管和支管的风速范围。 表12.1.3中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 8~10m/s.

是噪声和振动的发源处,其位置应尽量不靠近有较高防振和消声 要求的房间,否则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通风、空气调节与制冷系统运行时,机房内会产生相当高的 噪声,一般可达80~100dB(A)或更高,远远超过了环境噪声 标准的要求。为了防止对相邻房间或周围环境的干扰,本条规定 了噪声源位置在靠近有较高隔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时,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是在噪声和振动传播的途径上对其加以控 制。为了防止机房内噪声源通过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设计中应首先考虑采取把声源和振源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的隔声与隔振措施,如采用实心墙体、密封门窗、堵塞孔洞和设 置隔振器等,当这些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再辅以降低声源噪声 的吸声措施。大量实践证明,这样做是简单易行,经济合理的。 12.1.5对露天布置的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其附属设备 如冷却塔、空气源冷(热)水机组等,其噪声达不到环境噪声标 准要求时,亦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在其进、排风口设置消 声设备或在其周围设置隔声屏障等

12.2.1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产生的噪声量,应尽量利用风 管、弯头和三通等部件及房间的自然衰减降低或消除。当这样做 不能满足消声要求时,则应设置消声装置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 如采用消声弯头等。消声装置所需的消声量,应根据室内所充许 的噪声标准和系统的噪声功率级分频带通过计算确定。 12.2.2当气流以一定速度通过风管、弯头、变径管、阀门和 送、回风口等部件时,由于部件受气流的冲击振或因气流发生 扁斜和涡流,从而产生气流再生噪声。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再 生噪声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以至成为系统中的一个新噪声源。所 以,应通过计算确定所产生的再生噪声级,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来 降低或消除。 本条规定了在噪声要求不高,风速较低的情况下,对于直风 管可不计算气流再生噪声和噪声自然衰减量。气流再生噪声和噪 声自然衰减量是风速的函数。

12.2.1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产生的噪声量,应尽量利用风 管、弯头和三通等部件及房间的自然衰减降低或消除。当这样做 不能满足消声要求时,则应设置消声装置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 如采用消声弯头等。消声装置所需的消声量,应根据室内所充许 的噪声标准和系统的噪声功率级分频带通过计算确定。

12.2.2当气流以一定速度通过风管、弯头、变径管、

2.2.3为了减少和防正止机房噪声 源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开尽重 发挥消声设备应有的消声作用,消声设备一般应布置在靠近机房 的气流稳定的管段上。当消声器直接布置在机房内时,消声器、 险查门及消声器后至机房隔墙的那段风管必须有良好的隔声措 施;当消声器布置在机房外时,其位置应尽量临近机房隔墙,而 且消声器前至隔墙的那段风管(包括拐弯静压箱或弯头)也应有 良好的隔声措施,以免机房内的噪声通过消声设备本体、检查门 及风管的不严密处再次传入系统中,使消声设备输出端的噪声 增高。 在有些情况下,如系统所需的消声量较大或不同房间的充许 噪声标准不同时,可在总管和支管上分段设置消声设备。在支管 或风口上设置消声设备,还可适当提高风管风速,相应减小风管 尺寸。

壁硬接触时,会产生固体传声,因此应使之与弹性材料接触,同 时也为防止噪声通过孔洞缝隙泄露出去而影响相邻房间及周围 环境。

12.3.1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强烈振 动,如不予以要善处理T/CCMA0059-2018 工程机械产品销售代理合同签约操作指南.pdf,将会对工艺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工作造 戎影响,并且有害于人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 全。因此,本条规定当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产生的振动靠 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充许程度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 施,这样做还能起到降低固体传声的作用。

12.3.2离心风机一般要求风机供货厂家配套供应全套减振装

置,这样可以减轻设计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是风机厂家配套供 应,设备安装比较配套,减振的效果也要好些。

振器的固有频率较高(一般为5~10Hz),为了发挥其应有的隔

振器的固有频率较高(一般为5~10Hz),为了发挥其应有的隔

振作用,本条规定当设备转速小于或等于1500r/min时,宜选用 弹簧隔振器:设备转速大于1500r/min时,宜选用橡胶等弹性材 料的隔振垫块或橡胶隔振器。对弹簧隔振器适用范围的限制,并 不意味着它不能用于高转速的振动设备,而是因为采用橡胶弹性 材料已能满足隔振要求,而且做法简单,比较经济。 12.3.4、12.3.5为了减缓通风机和水泵设备运行时,通过刚性 连接的管道产生的固体传振和传声,同时防止这些设备设置隔振 器后,由于振动加剧而导致管道破裂或设备损坏环,其进出口宜采 用软管与管道连接。这样做还能加大隔振体系的阻尼作用T/CBDA 3-2016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BIM实施标准,降低 通过共振时的振幅。同样道理,为了防止管道将振动设备的振动 和噪声传播出去,支吊架与管道间应设弹性材料垫层。管道穿过 机房围护结构处,其与孔洞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具备隔声能力的弹 性材料填充密实。 水泵出口设止回阀时,宜选用消锤式止回阀或多功能的泵 控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