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_379-2007_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_379-2007_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000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_379-2007_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些基本资料并不是专门为挡土墙设计搜集的,而是在搜集所属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资料时一并进 行,但要兼顾到挡土墙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1.0.4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也 不断地出现。但无论采用何种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都应满足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实用耐久、管理方便的要求。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国沿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修建 的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因历史的原因而忽视耐久性的要求,后来陆续发生混凝主碳化、钢筋锈蚀进 而引起顺筋裂缝等问题,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而不得不进行加固处理,这是一个教训。 .0.5本规范中直接引用了国家和行业现行的部分标准,由于国内标准体系尚在进一步完善,一些 标准也正在修订之中,因此,在使用中应密切注意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以确保这些标准使用的有 效性。 6本息利行

而引起顺筋裂缝等问题,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而不得不进行加固处理,这是一个教训 .0.5本规范中直接引用了国家和行业现行的部分标准,由于国内标准体系尚在进一步完善,一 标准也正在修订之中,因此,在使用中应密切注意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以确保这些标准使用的有 效性。 1.0.6本条是现行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一2002)规定引用的典型用语。除了 本规范直接引用的标准外,与本规范有关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还有:

1.0.6本条是现行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一2002)规定引用的典型用语。除丁 本规范直接引用的标准外,与本规范有关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还有:

1.0.6本条是现行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一2002)规定引用的典型用语。除丁

3.1.1挡土墙是水工建筑物的一部分,由于水工建筑物都有挡水要求,若一旦失事,下游地区将遭 受巨大的损失,作为水工建筑物组成部分的岸墙、翼墙等主要挡土建筑物,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安 全密切相关。又由于所属水工建筑物具有挡水、泄水、引水、抽水、排水、通航、发电,以及实现 河(渠)道与道路或河(渠)道与河(渠)道立体交叉等不同功能,水工挡土墙为满足所属水工建筑物的这 些功能,除具有防止土体崩塌的作用外,往往还具有挡水、导水、侧向防渗等多种作用。因此,水 工挡土墙设计级别也应随所属水工建筑物的级别相应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挡土墙作为水工建筑物的一部分,也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一般情况下GB/T 18477.3-2019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次要建 筑物中的挡土墙失事后一般不致直接危及主体建筑物的安全且便于修复时,其设计级别可相应降低。 但是,处于水工建筑物防渗段范围内的岸墙、冀墙等,以及一旦失事将直接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或 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挡土墙,都属于主要建筑物中的挡土墙,其设计级别应与所属主体建筑物的设 计级别相同。本规范表3.1.1对水工挡土墙的设计级别划分是与GB50201一94表6.1.2和SL252 2000表2.2.1的规定是一致的。 各类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已分别由GB50288一99、GB50286一98、GB/T50265一97和SL252 2000、SL265一2001、SL253一2000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由于水工挡土墙是所属水工建筑 物的一部分,因此,在按本规范3.1.1条确定水工挡土墙的设计级别时,应根据上述标准的规定先确 定所属水工建筑物的级别。 3.1.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还有一类挡土墙,它们是独立布置的,并不与所属建筑物有较大的关联 例如水利水电工程区内进场道路的路基挡土墙、移民区构筑的庄台、水土保持设施中的挡土墙等。 对于这类独立布置的挡土墙级别确定,应根据其重要性分析确定。这类水工挡土墙的级别划分,均 立符合GB50201一94和SL252一2000的规定。 3.1.3现行的城建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一92)2.2.1条规定,防洪建筑物级别根 据城市等别及其在工程中 生划分为四级,佳州表工

3.1.3现行的城建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一92)2.2.1条规定,防洪建筑物级别根

主:1、主要建筑物系指失事后使城市遭受严重灾害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例如堤防、防洪闸等:

2、次要建筑物系指失事后不致造成城市灾害或者造成经济损失不大的建筑物,例如丁坝、护坡、谷坊: 、临时性建筑物系指防洪工程施工期间使用的建筑物,例如施工围堰等

一是按照城市等别只分为四等;二是四等城市的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4级,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 都规定为5级;高于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这主要是考虑到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性所确定的。为此 本规范3.1.2条规定,城市防洪工程中水工挡土墙的级别,应按CJJ50一92的规定确定。 3.1.4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工建筑物,其重要性与防洪(挡潮)堤是一样的。有的防洪(挡潮)堤上 的水工建筑物即便规模不大,但一旦失事,其严重后果就象防洪(挡潮)堤的失事一样,且较难修复, 因此防洪(挡潮)堤上的水工建筑物级别只能高于或至少等于防洪(挡潮)堤的级别,而绝对不能低于防 共(挡潮堤的级别。对于防洪(挡潮)堤上水工建筑物的挡土墙(岸墙、翼墙),如果失事后将直接危及 亥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则挡土墙的设计级别应与该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级别相同。与防洪(挡潮)堤交汇 的跨河建筑物,其重要性与防洪(挡潮)堤也是一样的,而处于跨河建筑物防渗段范围内的挡土墙,若 旦失事,就像跨河建筑物失事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跨河建筑物防渗段范围内挡土墙的设 计级别应与该跨河建筑物的设计级别相同。 3.1.5对于2、3级水工挡土墙(如岸墙、翼墙等),若失事后直接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经论 证后可提高一个设计级别。对采用实践经验较少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即使失事后不会直接危及所属 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为积累建设经验,避免较大损失,这类挡土墙经论证也可提高一个设计级别。 当然,这些挡土墙的级别提高,除了进行论证外仍需经有关部门批准。 3.1.6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当挡土墙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级别的水工建筑物相关联时,可以 按照较高级别水工建筑物确定挡土墙的级别。如与2级建筑物和3级建筑物之间连接的挡主墙,可 以按照2级建筑物的挡土墙定级。当然,仍应按是否属于主要或次要挡土墙进行分析确定。

也有挡水要求的永久性挡土墙除了具有防止土体崩塌作用外,其结构稳定和墙超高等都与洪水标 准相关。由于这类挡土墙与所属的水工建筑物一起承担着挡水的任务,因此其设计洪水标准应与所 属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一致。无挡水要求的永久性挡土墙,例如位于防洪水位以上的挡土墙,当 然不作设计洪水标准的规定。 位于水工建筑物上、下游河道内的挡土墙,例如作为河道护岸的挡墙等,其洪水标准应与水工 建筑物上、下游河道的设计洪水标准一致。位于挡洪建筑物上游的翼墙,属于挡洪建筑物上游的 部分,其洪水标准只能与所属挡洪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相同,而绝对不能低于挡洪建筑物的设计 洪水标准。位于水工建筑物下游的翼墙,作为水工建筑物下游的一部分,其设计洪水标准亦应与所 属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相同,只是防洪水位值与上游的防洪水位值不一样。如泄洪建筑物泄 共时下游的洪水水位较高,但许多情况下泄洪建筑物下游消能防冲设施的安全性往往受始流条件控 制,而下游翼墙墙前水位的高低对其结构的稳定又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泄洪建筑物下游的翼墙还应 考虑相应于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设计洪水标准时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

设计洪水标准往往决定了水工建筑物的规模和安全标准,挡土墙作为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设计洪水标准应与同级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一致。提高一个设计级别时,其面临洪水 的机率却是与主体建筑物是一致的,因此即使按本规范3.1.5条的规定提高一个设计级别后,挡土墙 的设计洪水标准仍应与其同级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相一致。 3.2.2对于不允许水流从墙顶漫溢的水工挡土墙,兼有挡土和挡水的双重任务,如水工建筑物上游 的翼墙,在所属水工建筑物关闸挡水时,无论是在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条件下,由于风力作用, 墙前均会出现波浪(立波或破碎波波型),因此翼墙的墙顶高程不应低于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加 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当所属水工建筑物系泄水建筑物,遇到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 水位)必须开闸泄水时,由于流速的影响,水面不会形成较高的波浪,至少不会形成立波波型,因此 翼墙的墙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 本规范表3.2.2规定的水工挡土墙墙顶安全加高下限值与SL265一2001的规定是对应的,当所属 水工建筑物关门挡水时,计及波浪计算高度;开闸泄洪时,不计波浪计算高度。为了不致使上游来 水(特别是洪水)漫过翼墙的墙顶,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上述挡水和泄水两种情况下的安全保 证条件应同时得到满足。 3.2.3由于城市防洪工程的级别划分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因此,本规范规定,城市 防洪工程中的水工挡土墙,其墙顶的安全加高值,应按现行的城建行业标准CJ50一92的规定确定 3.2.4现行的国家标准GB18306一2001的适用范围是“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 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主利用规划”。因此,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应区域内的任 何水工建筑物,其抗震设防标准都不能任意改变。 水工挡土墙抗震设计标准应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相同,即使按照本规范3.1.4条的 规定提高一个设计级别时,其抗震设计标准仍应保持不变,但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法规规定需要提高 抗震设计标准的情况除外,例如对于重要的1级水工建筑物经论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需要提高 其抗震设计标准的情况,以及经省级以上地震部门核定需要提高抗震设计标准的情况等。 3.2.5砌石结构是水工挡土墙常用的、也是最古老的结构型式,由于石料的强度往往高于其粘结材 科强度,因此砌石结构多为重力式或半重力式挡主墙。对于这类结构,其墙身结构强度需要按偏心 受压或剪切受力状态验算。由于SL25一2006已有规定,因此砌石结构在结构强度验算时,其结构 构件强度安全系数均可按该标准的规定采用。

3.2.6混凝土结构也是常用水工挡土墙结构型式,由于混凝土属于塑性材料,且抗拉强度 也多为重力式或半重力式挡土墙。对于这类结构,其墙身结构强度也需要按偏心受压或剪 杰验。

3.2.6混凝土结构也是常用水工挡土墙结构型式,由于混凝土属于塑性材料,且抗拉强度也不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高,结构构件的尺寸可大大缩小,适用于除重力式和半重力式以外的各种 档土墙结构型式,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水工挡土墙应用较广泛。由于构件尺寸相对较小,因此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墙除了应根据其受力条件验算其强度外,还应按其使用条件的需要,验算结构

3.2.11按照SL/T225一98的规定,加筋式挡土墙在验算沿水平向的抗滑稳定性和按圆弧滑动法验 算整体深层抗滑稳定性时,不论挡土墙的级别和荷载组合情况,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应大于等于 1.30。本规范编制时认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大于等于1.30是合适的,同时加筋式挡土墙目前在级

别较高的工程中应用较少,暂时不考患挡主墙的级别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荷载组合情况,即在 基本荷载组合和特殊荷载组合时,应有所区别。参考土质地基上的其他类型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安全 系数允许值的取值范围,在基本荷载组合和特殊荷载组合时差距约在0.1~0.15之间,因此,本规范 现定,在基本荷载作用下加筋式挡主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采用1.40,特殊荷载作用下的抗 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采用1.30。 3.2.12SL265一2001规定,对于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其抗倾覆稳定是由地基稳定性和控制基底大 小应力的比值来保证的,GB50286一98中规定,防洪墙(即挡土墙)按堤防工程级别分为5级,正常 运用期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为1.6~14之间,非正常运用期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 为1.5~1.3之间,两个标准的规定不统一。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都是衡量挡土墙安全性的重要指 标,对工程投资有直接影响,按建筑物级别分级取用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较为合理。因此,本规范 3.2.12条规定的挡土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与GB50286一98是一致的。 3.2.13岩基上翼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的确定,以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倾倒为原则,但应有 定的安全储备。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对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充许值的规定,本规范规定,1~3级水 工挡土墙,在基本荷载组合条件下,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0,4级水工挡土墙抗倾覆稳 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40;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 3.2.14对于挡土墙来说,空箱式挡土墙的抗浮稳定性要求是个特例。参照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本 现范3.2.14条规定,不论挡土墙的级别和地基条件,在基本荷载组合条件下,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不应小于1.10:在特殊荷载条件下,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5

4.1.1水工挡主墙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构筑物,其作用除了防止主体崩塌外,主要是与所属水 工建筑物一起承担防洪、治涝、灌溉、供水、通航、发电等任务,具有挡水、导水和侧向防渗等作 用。因此,应根据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地形、地质、水流等条件,以及所属枢纽工程中各建筑物的功 能、特点、运用要求等,合理安排好挡土墙与其它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如能布置紧凑协调,就可组 戎整体效益最大的有机联合体,以充分发挥整个枢纽工程的作用;反之,不仅影响整个枢纽工程的 正常运用,而且还将增加枢纽工程中各建筑物的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尤其是岸墙和翼墙的布置, 不仅影响水流和侧向防渗条件,而且事关整个工程的安全,一些水工建筑物的失事,往往是由于翼 墙或岸墙的破坏,造成的所属水工建筑物随之破坏的严重后果。 4.1.2水利水电工程中挡土构筑物的种类较多,有用以连接所属水工建筑物上、下游两岸并兼有挡 土、挡水、导水和侧向防渗作用的翼墙,有为满足所属水工建筑物防止土体崩塌和侧向渗流而设置 的岸墙,有河(渠)道两岸的直立墙(如驳岸),也有道路两侧、移民区庄台和水土保持区的挡墙等。本 规范中将水工挡土墙按其在所属建筑物中的位置及功能要求分为翼墙、岸墙和挡墙三类。 4.1.3水工挡土墙型式很多,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空箱式、板桩 式、锚杆式和加筋式等断面结构型式,还有将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基本结构型式合并的组合式结构。 设计中应如何选用挡土墙的结构型式,主要是考虑其受力条件。此外,还有贴坡式结构,虽然也有 防止土体崩塌作用,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还是属于护坡工程,因此,本规范中未将贴坡式结构列 入。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内的水工挡土墙多数采用重力式和空箱式结构,建筑材料以采用浆 砌块石居多。由于地基处理技术水平较低,在坚实及中等坚实地基上采用重力式或半重力式结构、 在软弱地基上采用空箱式结构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受当时历 史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供应跟不上工程建设的发展,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广大工程技术人 员不断创新,修建了一批各种型式的挡土构筑物,如悬臂式、扶壁式、连拱式、加筋式或组合式等 结构型式,总的趋势是向轻型、薄壁结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 经济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挡土构筑物的结构型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土工 合成材料的应用,更引发了挡土墙的结构型式的变化。建筑材料供应和软弱地基条件已不再约束上 部结构的型式和尺寸,而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和基坑开挖条件限制,以及工程的综合利用需要工程管 理中如何防止水或土对结构的腐蚀等,对挡土构筑物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水利水电 工程中挡构筑物结构型式的选用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合理选择。 至于连拱式及连拱空箱式结构,是在特定条件下创造的一种轻型结构型式,经过多年的实践,

近年来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已很少采用,主要原因是这种结构抗震性能较差,拱圈易裂缝, 且施工不便,只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还有使用的例子。因此,本规范未将连拱式及连拱空箱 式结构列入。 本规范中所列入的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空箱式、板桩式、锚杆式和 加筋式等水工挡土墙的结构型式可参见本条文说明4.2节中的图1~图10。

4.2.1根据岸墙的功能,其平面布置一般都为直线式,如为满足所属水工建筑物防止侧向土体崩塌 和侧向渗流而设置的岸墙,紧贴所属水工建筑物布置,只能是直线式。 4.2.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翼墙的平面布置型式很多,主要有圆弧式、椭圆弧式、直线与圆弧组合 式、曲线式、折线式、扭曲式等。折线式布置最简单,但水流条件较差,因此本规范未推荐这种平 面布置型式。但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还是可以采用的。 根据大量的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当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相连接的下游翼墙直线段扩散角为6°12°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水流条件。对于有双向过水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其上、下游翼墙直线段均应符 合上述平面布置要求。 对于其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如平原地区有一般通航要求而设置通航孔的水闸工程, 为保证过闸船舶通航安全,上、下游翼墙还兼有导航墙的作用,因此需要考虑设置助航设施。再如 平原地区有过鱼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中,为了满足鱼类洄游的条件,可结合岸墙、翼墙的布置设置 鱼道,这样布置紧凑,经济合理,此时,岸墙、翼墙布置应兼顾鱼道的布置要求。在平原地区的水 利水电工程中,如上游有余水可以利用发电时,为了满足发电需要,往往结合岸墙、翼墙的布置设 置小型水力发电机组:有时还需结合岸墙、翼墙的布置设置小型抽水机组。此时,岸墙、翼墙的布 置除了需满足所属水工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要求外,还需分别满足小型水力发电机组或抽水机组及 其进、出水管路布置,以及进、出口水流条件等要求。 5.2.3对于其他工程类型的挡土墙,如为减少河(渠)道占地面积而设置的直立墙(如驳岸),应随着河 渠)道岸边走向布置,可以是直线式,也可以是曲线式,或直线与曲线组合式:至于为维持道路两侧 土体稳定的挡土墙,其布置也是与道路走向一致,但在道路与道路交汇处,往往需要采用一段圆弧, 椭圆弧或其他曲线型布置。这类挡墙根据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及要求不同采用适宜的平面布置型 式。 4.2.4土质地基上选用的挡土构筑物结构型式,很大程度与其地基的承载能力有关,而挡土构筑物 的地基承载能力,主要是由挡土构筑物的挡土高度所确定,并要考虑其经济性。根据江苏省1994年 对已建的近200座水闸的上、下游第一节翼墙统计(见表2),356座翼墙中重力式翼墙共224座, 占62.9%;空箱式及连拱空箱式翼墙共97座,占27.2%;扶壁式翼墙共23座,占6.5%;扭曲式翼 墙共12座,仅占3.4%。从翼墙的挡土高度看,扭曲式的使用范围是3~9m,其主要使用范围是3~

的地基承载能力,主要是由挡土构筑物的挡土高度所确定,并要考虑其经济性。根据江苏省 底对已建的近200座水闸的上、下游第一节翼墙统计见表2),356座翼墙中重力式翼墙共 占62.9%;空箱式及连拱空箱式翼墙共97座,占27.2%;扶壁式翼墙共23座,占6.5%; 墙共12座,仅占3.4%。从翼墙的挡土高度看,扭曲式的使用范围是3~9m,其主要使用范

7m;扶壁式使用范围是5~12m,其主要使用范围是6~11m;空箱式及连拱空箱式使用范围是3~ 3m,其中空箱式主要使用范围是39m,连拱空箱式主要使用范围是6~10m;而重力式几乎囊括 了16m以下所有范围,但其主要使用范围仍然是4~10m。这些使用范围主要是由于天然地基允许 承载力的限制所确定的,实际上在356座翼墙中,挡土高度为13~16m的仅有一座。通常情况下, 重力式挡土墙在挡土高度8m以下才是经济的,对于在挡土高度8m以上的条件下是否采用重力式挡 土墙,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表2江苏省水闸上、下游第一节翼墙型式统计表

从表1来看,由于平原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挡水水头不大,挡土构筑物的挡土高度一般都在13m 以下。因此,在坚实的土质地基上,采用各种结构型式对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都不难满足;即使在 中等坚实的土质地基上,挡土高度在10m以下时,地基承载能力一般也能满足要求;而对于松软地 基,如不采用地基加固处理措施,不采用空箱式或板桩式结构几乎是难以满足挡土构筑物对于地基 承载能力要求的。 对于在坚实地基上或采用人工加固处理后的松软地基上所修建的挡土墙,其稳定性是可以满足 要求的,但仍需考虑墙身结构的材料能否与地基的变形相一致,以避免因地基原因造成墙身结构的 过大变形或损坏。 随着土工织物的发展,加筋式挡土墙结构也开始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来。加筋式挡土墙属于一种 柔性的挡土结构,最初用于交通等行业的土坡防护中。工程实践证明,加筋式挡土墙断面小,节省 建筑材料,并能适应土质地基的变形特性,逐渐被其他行业所接受,自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也有应 用。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在稳定的地基上建造挡土墙,可采用加筋式挡土墙结构,但 应要善处理好墙面结构的防渗或导滤问题。加筋式挡主墙的墙面宜采用带企口的预制块砌筑,并可 根据墙后填土的潜在破坏面的形状选用刚性筋式或柔性筋式两种型式,前者采用加筋带或刚性大的 土工格栅,后者采用土工织物。 在地震区(主要是指抗需设计刻度在8度及8度以上的强震区)修建的砌石挡土墙,由于砌体结构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砌筑用的粘结材料容易被拉开,虽然符合“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抗震设计 基本要求,但震后不易修复,因此在水工挡土墙的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4.2.5在岩石地基上修建挡土构筑物,其稳定条件一般都能满足要求,因此对挡土墙的高度可不受 限制。但由于地基条件的约束,地基的变形往往与墙体材料所能承受的变形能力不一致,这时,就 必须根据墙体材料的特性确定结构布置型式及尺寸,并对墙体材料进行强度核算。 4.2.6由于水工挡土墙一般兼有挡土和挡水双重功能,因此挡土墙的墙顶高程应根据其挡土高度及 是否挡水的条件来确定。 对于仅有挡土功能的挡土墙,其目的就是防止土体崩塌,要求墙顶高程高于或等于墙后填土平 台(或坡脚)的高程,这是不言而的。但对于兼有挡土和挡水双重作用的水工挡土墙,如水工建筑物 不允许越浪的上游翼墙,在所属水工建筑物关闸挡水时,无论是在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条件下, 由于风力作用,墙前均会出现波浪(立波或破碎波波型),因此翼墙的墙顶高程不应低于正常蓄水位(或 最高挡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当所属水工建筑物系泄水建筑物,遇到设计洪 水位(或校核洪水位)必须开闸泄水时,由于流速的影响,水面不会形成较高的波浪,至少不会形成立 波波型,因此翼墙的墙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为了不致 使上游来水(特别是洪水)漫过翼墙的墙顶,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上述墙前挡水和泄水两种情 况下的安全保证条件应同时得到满足。 参照现行的水利行业标准SL265一2001的规定,本规范规定的水工挡主墙墙安全加高下限值 见表3.2.2,在所属水工建筑物关闸挡水时,计及波浪计算高度;开闸泄洪时,不计波浪计算高度。 此外,在确定挡土墙墙顶高程时,还应考虑软弱地基上地基沉降的影响。可按通常的沉降计算 方法计算沉降值,并参照类似条件下的已建工程实测沉降值研究确定, 4.2.7挡土墙墙顶宽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墙顶栏杆或挡浪板的布置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墙顶宽度小, 虽然可节药工程投资,但对于钢筋布置、施工浇筑将带来了很天的困难,而且挡主墙的耐久性也易 受到影响,因此挡土墙墙顶宽度不宜太小。对于砌石挡主墙,由于材料尺寸的限制更不宜太小。当 挡土墙墙后填土不到顶时,为了便于工程管理中的人员巡视,挡土墙的墙顶宽度可适当加大或增设 巡视平台。 对于悬臂式、扶壁式、空箱式挡土墙结构,由于这些结构的尺寸相对来说比较单薄,除了底板 长度应由稳定计算条件确定外,其余均应满足强度及耐久性要求。设计中还应注意的是,扶壁式、 空箱式结构由于前墙或前、后墙与隔墙形成了框格,对受力是有利的,但如果按强度计算所需的厚 度较小时,还应考虑耐久性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有的扶壁式、空箱式挡土墙,墙体厚度仅为0.3m左 右,不仅施工中浇筑振捣困难,而且因钢筋保护层过小,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因混凝土碳化致使钢筋 锈蚀而不得不提前进行加固,反而得不偿失。 4.2.8土质地基上挡土墙底板(或墙趾)的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是由挡土结构的稳定条件决定的。但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砌筑用的粘结材料容易被拉开,虽然符合“天震不倒、小震不环”的抗震设计 基本要求,但震后不易修复,因此在水工挡土墙的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4.2.5在岩石地基上修建挡土构筑物,其稳定条件一般都能满足要求,因此对挡土墙的高度可不受 限制。但由于地基条件的约束,地基的变形往往与墙体材料所能承受的变形能力不一致,这时,就 必须根据墙体材料的特性确定结构布置型式及尺寸,并对墙体材料进行强度核算。 4.2.6由于水工挡土墙一般兼有挡土和挡水双重功能,因此挡土墙的墙顶高程应根据其挡土高度及 是否挡水的条件来确定。

底板(或墙趾)的埋置深度还与周围地形、地质、水流冲刷等条件有关。 从土质地基允许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任何建筑物基底的允许承载力都与建筑物底板(或 墙趾)的埋置深度有关。底板(或墙趾)的埋置深度增大,基底的允许承载力也增大。由于挡土墙的工 程量在所属水工建筑物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挡土墙底板(或墙趾)埋置深度的确定,对水利工程的 造价影响很大。如果将挡土墙底板(或墙趾)的理置深度减小一些,从而减少墙基土方开挖量;但当地 基允许承载力与挡土墙基底压应力比较接近时,将埋置深度减得太小,反而需要增大底板宽度,从 而增加工程投资。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一些挡土墙,由于墙前行水的原因,往往因水流的冲刷造成墙前基底淘空, 影响挡土墙的安全(例如行洪河道两侧的驳岸),若无有效的抗冲刷措施,必须将挡土墙的底板(或墙 趾)理置于可能的冲刷线以下一定深度,才能保证安全,这与确定桥梁工程中桥台底部高程是一致的。 4.2.9挡土墙沿墙长方向是顺着河坡或土坡布置(如水工建筑物的翼墙)时,为了减少开挖和节省挡土 简的造价,挡主墙往往采取阶梯形布置的形式。此时挡主墙分阶的高差,除了应满足墙趾理深的要 求外,还应满足挡土墙沿墙长方向的纵向抗滑稳定要求。 4.2.10挡土墙底板厚度主要是根据强度要求等确定,一般来说,以不小于0.3m为宜。采用砌石挡 土墙时,由于砌石需嵌入底板中,因此底板厚度以0.5m为宜。对于空箱式挡土墙的底板及其前趾部 分,如果采用桩基础,由于桩的冲剪作用,底板厚度还应适当加大。无论采用那种挡土墙结构型式 底板及其前、后趾的伸出长度和厚度,都应满足稳定和强度的要求。 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从有利于抗滑稳定和渗流稳定出发,底板下宜设置0.5~1.0m深的齿墙 这对于砂性土地基,尤其重要。 4.2.11挡土墙的迎水面墙面坡度,由于有导水作用,只要求墙面与所属水工建筑物平顺衔接,故以 扭曲式布置为最佳,但这种墙面型式施工极不方便。根据调查,大部分挡土墙都采用墙面垂直或略 可后倾斜的型式,这样的型式施工较为方便。 4.2.12重力式挡土墙主要靠自身重量和底板以上填土重量维持结构稳定,因此这种墙体的临土面由 底板末端向墙顶方向倾斜(见图

图1重力式挡士墙结构示意图

图2半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无论采用什么建筑材料,如砌石、混凝主等,采用半重力式挡主墙可节省工程量是不言而愉的;而 对于混凝土结构,由于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身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难以释放,容 易形成裂缝,影响工程质量,采用半重力式挡土墙则可大大减少这种影响。由于重力式挡土墙断面 较大且沿高度方向呈直线变化,因此挡土墙墙身只需核算墙身与底板连接处的强度即可。只有墙背 故成折线型的半重力式挡土墙,由于墙身断面沿高度方向的折点也是墙身的薄弱环节,因此除需核 算墙身与底板连接处的强度外,还应对墙身折点处的强度进行核算。当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背采用折 线型时,其折点将是墙身的薄弱环节,需要进行强度核算。 4.2.13衡重式挡土墙是一种较特殊的断面结构,其稳定主要是靠墙身自重和衡重台上填土重量维持 的。由于衡重台有减少土压力作用,因此衡重式挡土墙断面比重力式挡土墙小,但因其底板较小, 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见图3)。

图3衡重式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般来说,衡重式挡主墙的自身强度都能满足要求,其结构尺寸的拟定主要取决于结构稳定和 地基条件。根据工程经验,衡重台宜设置在0.40.5倍墙高处,衡重台以上为梯形断面,衡重台以 下设4:1~5:1的倒坡,底板以上的土体破裂面连线不应超出衡重台的尾端,最好留有一定的余地, 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水平向土压力对结构稳定的影响。由于衡重式挡土墙的底板平面尺寸较小,要 求建造在良好的地基上。如果建造在土质地基上,除了满足地基充许承载力的要求外,还应对底板 前、后端基底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淮河下游某船闸的闸室墙,建造在坚实的粘土地基上,也采用 了衡重式挡土墙结构,经计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墙前水位的升 降,墙体则向前、后发生较小摇摆变位,虽然未发生危险,但对止水结构还是有一定影响,这是值 得注意的。

图4悬臂式挡士墙结构示意图

4.2.15扶壁式挡土墙也是靠底板以上填土重量维持稳定的,与悬臂式挡土墙在结构上的区别是,除 了墙面板和底板外,每隔一段距离还有由底板向墙顶方向倾斜的扶壁(见图5)。这种结构的受力状态 大大优于悬臂式挡土墙。由于挡土墙墙后填土面一般都与墙顶平齐,因此扶壁式挡土墙的扶壁高度 大都略低于墙顶;扶壁间距宜在3~5m范围内,间距太小不仅不经济,而且不利于施工碾压,间距 太大,墙体和扶壁的强度要求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墙体高度宜大于1.5倍扶壁间距较为经济。 因此。扶壁间距应根据平面布置和结构的刚度等综合因素确定,

图5扶壁式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4.2.16空箱式挡土墙由前墙、后墙、隔墙、底板、顶板组成,空箱内可进水,有时根据需要还可通 过在部分空箱内填土以调整结构重心(见图6),其稳定主要靠自重和空箱内的水重(包括土重)维持。 兼有挡水作用的空箱式挡土墙,为了稳定的需要,往往在前墙的下部最低水位以下开有进水孔。凡 开有进水孔的前墙,为使墙体前后的水位能迅速配平,前墙的顶部需要留有足够面积的排气孔。这 里所说的足够面积,是指在水体涌入空箱时所排出的气体不至于发生啸叫声

图6空箱式挡土墙结构示意

4.2.17板桩式挡土墙可用于地基条件较差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根据受力条件不同可分为无锚锭墙和 有锚锭墙两种型式(分别见图7和图8)。由于无锚墙的板桩式挡土墙在水平力作用下变位较大, 般仅在挡土高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而有锚锭墙的板桩式挡土墙依靠锚锭墙维持结构稳定,因此可 用于挡土高度较大的场所。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板桩式挡土墙的墙体又可分为打入式板桩和地下 连续墙两种结构,但无论采用哪种结构,其施工缝都可能留有一定的间隙,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墙后土体颗粒有可能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逐渐流失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板桩式挡土墙属于轻型薄壁结构,其墙身一般为打入式预制构件或现浇地下连续墙。采用打入 式预制构件施工时,可选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或折线型钢板桩结构,考虑到刚度要求和施工方便,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厚度不宜小于0.3m,折线型钢板桩的厚度不宜小于12mm;对于地下连续墙的 厚度,如果过于单薄,钢筋骨架不易放入,根据一些工程的施工经验,最小厚度应在0.4m以上。当 然,这些构件的厚度,首先应保证强度要求。凡需设置锚墙的板桩式挡土墙,其锚杆一般都采用 高强度钢制杆件,并通过张紧器固定在墙体破裂面后一定距离以外的锚锭墙上。锚杆的长度、锚 墙的位置及高度由整体稳定条件计算确定,锚杆的直径根据所承受的拉力计算确定,锚旋墙的厚度 由强度计算确定。对于暴露在空气、水体及土层中的钢板桩、锚杆、张紧器等钢质构件,应根据其 环境条件考虑增加在使用周期内可能引起的腐蚀量

图7无锚啶的板桩式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图8有锚的板桩式土墙结构示意图

1.2.18锚杆式挡土墙主要用于陡立边坡的防护 其挡土墙面的稳定是靠伸入墙后岩体或土 本的锚杆通过粘接剂与岩体或土体的握裹力维持的。鉴于锚杆式挡土墙的设计在GB50330一2002 中已有规定,故本规范不再详细列出, 仅列出结构布置的原则要求

图9错杆式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4.2.19在稳定的地基上可采用加筋式挡土墙结构(见图10),其墙体及基础的断面、加筋材料和长度 应根据作用于墙上的各项荷载分别按墙体外部稳定性和筋材内部稳定性试算确定。由于加筋式挡土 墙的墙体基础的断面较小,且筋材的铺设和墙后的填土是随着墙体的砌筑上升而上升的,因此计算 加筋式挡土墙的稳定需要按施工的顺序分段计算,在上升阶段时,要同时满足墙体外部稳定性和筋 材内部稳定性的要求。

图10加筋式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加筋式挡土墙分为有刚性墙体和无刚性墙体(即加筋陡坡)两大类。本规范对对于手有刚性墙体的加 筋式挡土墙,在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的最低构造要求作出了规定。对于采用的加筋材料,重要 的是研究新型加筋材料对耐久性的要求。而对于无刚性墙体(即加筋陡坡)的加筋式挡土墙,本规范并 没有进一步作出规定,实际上,这类挡土墙在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对所采用的土工合成材料 的耐久性要求则更为重要, 4.2.20组合式挡土墙是指将上述几种挡土墙结构型式中的几种加以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结构型式, 般用于挡土高度较大且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情况下。由于这种结构受力条件较为复杂,采用时需进 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如需采用类似新型结构时亦应如此。至于一般性的组合结构,如空箱式和扶壁 式的组合,较为简单,可视作一般性挡土结构处理, 4.2.21建筑物的分段长度,在国家现行的一些标准中都有规定。为了防止和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 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等因素引起的变形或裂缝,挡土墙的分段长度不宜太长。水利水电工程 中土质地基上挡土墙的分段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m,岩石地基上的挡土墙还要短一些。根据调查, 采用素混凝土、砌石或混凝土砌块建造的挡土墙,以及在松软土质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墙 体产生竖向裂缝的机率大大增加,其分段长度还应小一些。 4.2.22当采用沉井基础时(尤其是理藏较深的沉井基础),其平面尺寸一般都较大,在此基础上布置 挡土墙,其分段长度可长一些,但这时必须注意挡土墙由于基础的刚性约束产生的不良影响。 4.2.23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相互之间的不等沉降影响,相邻建 筑物之间(包括挡土墙与其他建筑物之间以及挡土墙与挡土墙之间)需要设置永久缝(伸缩一沉降缝), 永久缝的缝宽原则上应根据温度变化所计算的热胀冷缩量确定,但根据大量的工程实例,缝宽一般 取22.5cm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5.2.24挡土墙的安全监测不是孤立的,应与所属水工建筑物一并考虑。对于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

挡土墙,至少应设沉降、水平位移观测项目。至于一些复杂结构的安全监测,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 进行布置。 沉降观测是土质地基上所有水工结构都必须进行的观测项目,挡土墙也不例外。由于影响挡土 墙抗滑稳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荷载,因此挡土墙的水平位移观测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往往是发 生水平位移后才开始进行观测。挡土墙墙后地下水位观测,位于防渗范围内的,应纳入所属水工建 筑物侧向渗流观测项目,统一安排。 对于一些重要的1级挡土墙或是结构较复杂的组合式挡土墙,需对其结构应力、地基反力、墙 后土压力、基底扬压力等设置必要的安全监测设施。这些安全监测设施,有的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 性而设置的,有的是需要对挡土墙设计进行必要的验证而设置的。因此,对于专门性的观测项目应 根据挡士墙的具体情况设置

4.3.1、4.3.2水工挡土墙的防渗与排水既应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相协调,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总的 来说,挡土墙的防渗与排水有的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有关,也有的处于独立的地位。如处于水 工建筑物防渗段范围内的挡土墙,其防渗与排水的设置应服从于工程布置;处于最高水位以上的挡 土墙,其防渗与排水布置就只涉及自身的要求。因此,对于水工挡土墙的防渗与排水布置要根据不 同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 4.3.3对于粉砂、细砂等透水地基,如果墙前、墙后水位差较大时,仅依靠墙体及底板本身的防渗 长度一般是难以满足渗流安全需要的,因此需要在挡土墙底板下设置垂直防渗体,依靠垂直防渗长 变解决渗流安全问题是比较有效的。水工挡土墙的垂直防渗体可采用板桩、防渗墙等型式,垂直防 渗体应嵌入底板,但不宜与底板刚性连接。对于在地震区的粉砂、细砂地基上建造挡土墙,为防止 地震时地基的液化,除了采用刚性基础(如桩基、沉井等)外,采用垂直防渗体围封的形式,对防止地 基土流失和可能发生的“液化”破坏是十分有效的。当然,这时的垂直防渗体还应考虑满足强度要 求。 由于粉砂、细砂等透水地基的土体颗粒容易被带走,因此尽管设置了垂直防渗体,在渗流溢出 处仍需要满足反滤的要求,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滤层。 4.3.4在土质地基上建造的挡土墙,有时会遇到地基持力层为相对不透水层,而下卧层为相对透水 层,这时透水层中的承压水头有可能顶穿覆盖土层。为此,除了需要考虑是否设置垂直防渗体外, 还应验算墙前覆盖土层有无被顶穿的可能性。在墙前覆盖土层不能满足抗浮稳定要求时,可通过设 置排水井或排水沟来释放透水层中的承压水头,以策安全。但是,采取这种措施时,需要特别注意 排水井或排水沟及其滤层不被堵塞。 对于地基土层中有薄层粘性土和砂性土互层时,存在着与本规范4.3.3条或4.3.4条所述类似的 渗流潜在危险。因此,挡土墙底板下设置垂直防渗体并在底板前端布置滤层,是十分必要的。在长

江下游地区,这种情况较多,如果不设置垂直防渗体,则容易出现渗流破环现象, 4.3.5对于在岩石地基上建造的挡土墙,一般情况下其渗流稳定要求是完全能够满足的,但对于有 较多裂隙的软质岩石,则有可能因较大的水位差引起地基的渗流破坏而影响挡土墙的稳定性。这时, 就需要采取措施延长渗径以保证安全。由于岩石地基中裂隙的分布无规律性,此时采用水泥唯幕灌 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岩石地基上建筑物的渗透压力一般是按照全截面直线分布法计算的, 在采用水泥惟幕灌浆填充裂隙后仍可以按照该方法进行核算,但需考虑水泥惟幕灌浆处的渗透压力 折减系数。

4.3.6采用砌石材料或混凝士预制块体砌筑挡士墙,由于粘接剂(如砌

料,墙体容易形成裂缝通道。为防止墙体裂缝后将墙后土颗粒带出,可在墙背后浇筑一层混凝土面 会,近年来也有在墙面另外布置一层钢筋网并浇筑0.3m厚的混凝土墙面。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解决墙 体渗漏的问题,前者施工方便,后者的墙面比较美观。 4.3.7当水工挡主墙墙后水位较高而墙前水位较低或无水时,为减少水平推力以减小结构断面尺寸: 可在墙前最高水位以上布置排水孔,墙后布置级配良好的滤层和集水排水设施。 4.3.8为了尽可能降低墙后水位,以减少挡土墙所承受的水平向荷载,挡土墙后的填土面应该设置 可有效排除地表水的设施,这些地表排水设施要求将因降水弓引起地表积水尽快排出,如设置排水明 沟或暗沟,将搜集的地表水集中后从适当的地方排出

5.1.1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对于其作用荷载,按作用条件和出现机率分为基本(设计)荷载和特殊(校 核)荷载两类。本规范5.1.1条将水工挡土墙上可能受到这两类荷载分项列出,但不是每座挡土墙都 会受到这两类荷载中各分项荷载的作用。 5.1.2在挡土墙施工或运用过程中,各种荷载的大小及分布情况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应根据挡土墙 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荷载机遇情况进行荷载组合。荷载组合的原则是:考虑各种荷载出现的机率,将 实际上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进行最不利的组合,并将水位作为组合条件。本规范表5.1.2将作用 在挡土墙上的荷载组合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在基本组合中又可分为完建情况、正常运行 水位情况、设计洪水位情况和冰冻情况四种,在特殊组合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特殊组合I中分为 施工情况、校核洪水位情况两种,特殊组合II只考虑遭遇地震情况。由于地震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 洪水位同时遭遇的机率极少,因此本规范规定,地震荷载只应与正常挡水位情况下的相应荷载组合。 有的水工挡土墙会遇到墙前水位降落的情况。如位于行洪河道上的建筑物,应考虑水位骤降的 工况;再如挡潮建筑物,潮水的涨落也属于墙前水位降落的情况。由于挡土墙的稳定受水平力的影 响较大,因此遇到有墙前水位降落的情况,水工挡土墙设计时必须进行验算。

5.2.1挡土墙结构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浆砌块石或浆砌条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有的挡土 墙也有局部采用钢结构的(如钢板桩及钢锚杆等)。建筑材料的平均重度可经实测确定,也可按现行的 国家标准GB50009一2001的规定直接采用。对于永久性设备,在设计初期,有可能不能获得较准确 的数据而只能估算其重量,由于这些设备的重量对结构稳定影响较小而对结构强度影响较大,因此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采用其名牌标定的重量。

5.2.3散粒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下产生的土压力至今还无法精确计算。但是,在土压力或其它推

力的作用下,挡土墙往往产生离开或朝向填土方向的移动或转动,使得散粒土体到达主动或被动的 极限平衡状态,从而减小或增大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并出现最小值或最大值。这种土压力的 最小值或最大值,即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可根据散粒土体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求得。 DL5077一97规定,对于向外侧移动或转动的挡土墙,可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在我国水工建筑 物设计中,对于水工挡土墙,无论是重力式、扶壁式还是空箱式,绝大多数是按照主动土压力计算 其墙后土压力的,因为由于墙后填土的作用,岸墙、翼墙往往产生离开填土方向的移动和转动,其 位移量足以达到形成主动土压力的数量级。因此,本规范规定,对于土质地基上向外侧移动或转动 的挡土墙,可按主动土压力计算。而对于埋深较浅的沉井基础和有锚锭的板桩式挡土墙的板桩以及 锚碳墙,其土抗力可按被动土压力计算。作用于各类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计算公式见附录A。 5.2.4水的重度一般为10kN/m。在多泥沙河流上,应考虑水中含有悬移质泥沙对水的重度的影响, 浑水重度值可按经验公式:Yh=10十0.0062264Pmx计算而得,,为浑水重度(kN/m),Pmax为实 测最大含沙量(kg/m);如无实测含沙量资料时,浑水重度可采用10.5~11.0kN/m3。 5.2.5挡土墙墙前、墙后水位的组合条件应根据挡土墙在运行中实际可能出现的水位情况确定。根 据已建水工挡土墙运行的实践经验,对挡土墙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的,往往不是墙前抵御最高洪水 位时的水位组合条件,而是墙后填土内为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也可能是在长时间暴雨后,或是 在潮汐河道涨潮后),墙前为最低水位(也可能是在宣泄一定流量情况下尾水被推走时或是在潮汐河道 落潮时)或无水时的水位组合条件,因为这时墙前、墙后水位差大,对结构的抗滑稳定不利。 对于潮汐河道上的岸墙或翼墙运行期的墙前、墙后水位差,在以往设计中往往取值偏差较大。 有的取最大潮差(即全年内可能出现的一次涨、落潮的高、低潮位之差的最大值),也有的取半个潮差 即全年内可能出现的一次涨、落潮的高、低潮位之差的最大值的一半),也有的干脆凭经验取某一定 值(如1.0m等)。实际上,潮汐河道上挡土墙墙前、墙后水位差不仅与潮位差有关,还与墙后土体内

的土质渗透性及防渗与排水布置型式有关。江苏省沿海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些观测资料表明,墙 后为粘性土时,在墙前达到最高潮位时墙后土体内的地下水一般低于墙前最高潮位,而在墙前达到 最低潮位时墙后土体内的地下水往往高于墙前最低潮位,这是土体内渗流的滞后性造成的;当墙后 为砂性土时,虽然土体内的渗流速度要快一些,但渗流的滞后性依然存在。从一些资料分析,对于 潮汐河道上的挡土墙,其墙前、墙后水位差取相应最不利条件下最大潮差值的1/3~1/2为宜。对于 水库或退水迅速的行洪河道上的挡土墙,应考虑水位骤降的影响,其墙前、墙后水位差取相应最不 利条件下最大水位差值的1/2为置。对于墙前墙后水位差较大的挡土墙,有条件时应采取措施,如 墙体设置排水管,墙后设置排水体或回填砂性土等,尽可能降低墙后地下水位。 地下水储量丰富的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补给快,真正影响挡土墙稳定的往往是在墙后 填土到顶、墙前尚未放水的条件时最为恶劣:如果墙后不采取降水措施,将面临墙后水位很快与当 地地表水相平、墙前无水的极限情况。如果按这么大的墙前、墙后水位差进行挡土墙设计,显然会 造成很大的浪费。这时,如果不能采取其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时,设计上可以考虑在墙前尚未放水 时,墙后降低填土高度或仍留有抽降地下水的降水并,待放水后再将墙后填土到顶及封并停抽地下 水。 对于无潮汐影响河道的挡土墙,考虑降雨及渗流滞后的影响,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挡土墙墙前、 墙后的水位差可取0.5~1.0m。 5.2.6计算水工挡土墙基础底面扬压力(即浮托力与渗透压力之和的水位组合条件,应和计算静水压 力的墙前、墙后水位组合条件相对应。 5.2.7泥沙可能淤积的厚度,应根据当地实测最大含沙量进行综合研究后确定。一些资料建议,对 于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在多泥沙河流上,泥沙可能淤积的厚度可取建筑物高度的1/3。对于挡土墙来 说,在填土作用下具有向墙前产生位移的趋势,泥沙可能淤积的厚度对挡土墙稳定是有利的,在 股情况下可以不计。当墙后允许进水时,如果进水后将泥沙带入墙后且淤积相当严重,极有可能增 加墙后附加的水平向荷载,影响挡土墙抗滑稳定的安全性,这时就必须考虑泥沙淤积的作用。因此 挡土墙在是否需要考虑泥沙淤积因素时,除考虑河水含沙量外,还应考虑结构型式及可能产生位移 的情况等因素。淤沙压力可按DL5077一97的规定进行计算。 5.2.8对于作用在挡土墙上的风浪压力,由于其作用方向对挡土墙的稳定一般也是有利的,因此, 也可以不进行计算。对于遇到需要计算挡土墙上所承受的风压力及浪压力时,可参照DL5077一97 及SL265一2001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5.2.9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冰压力、土的冻胀力、地震荷载等可按DL5077一97、SL211一98、SL203 97等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

一97等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

6.1.1水工挡土墙的稳定计算与地基条件、结构布置及施工方法等有关。对于不同的地基条件、不 同的结构布置,挡土墙的稳定计算方法也不同;如果施工方法不同,稳定计算的条件也不同。但是, 总的来说,挡土墙的稳定计算包括抗渗稳定计算、基底应力计算、沿基底面抗滑稳定计算、绕前趾 抗倾覆稳定计算、地基整体稳定计算、地基沉降计算以及根据挡土墙的不同结构型式所必须进行的 其它计算等方面。

根据大量试验资料表明,当回填土压实后的含水量控制在经试验确定的最优含水量土3%范围内时, 回填土的压实质量是可以保证的,这与GB50286一98的相关规定是基本一致的。对于回填土的压实 度控制要求,各类水工建筑物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挡土墙墙后回填土压实度控制要求应该与所 属建筑物的等级和挡土墙所处的位置相协调,本规范未作统一规定。由于挡主墙墙后位置较小,大 型机械不易操作,尤其是紧靠墙背的范围内,往往还需由小型机械进行压实或人工夯实,此时回填 土的压实度控制要求更难以控制,这是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 6.1.6挡土墙稳定计算的计算单元应根据挡土墙的结构及布置型式确定。一般来说,挡土墙的稳定 计算可沿长度方向取相邻两道永久缝之间的墙体部分作为一个稳定计算单元。对于沿长度方向截面 尺寸保持不变的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或衡重式挡土墙,以及无锚结构的板桩式挡土墙,可 取沿长度方向的1延长来墙体作为稳定计算单元。对于扶壁式、空箱式及连拱式挡土墙,可取两扶 壁(或空箱的隔墩)之间的墙体作为稳定计算单元。对于有锚锭结构的挡土墙,可按照一个锚结构所 分割的受力区域作为稳定计算单元。对于组合式结构的挡土墙,由于布置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可沿 长度方向取相邻两道永久缝之间的结构部分作为一个稳定计算单元。对于按圆弧形布置的挡土墙, 根据土压力作用原理,水平力垂直于墙背方向,故取相邻两道永久缝之间的墙体部分作为稳定计算 单元较为合理;但在一般情况下,沿弧长方向取1延长米墙体作为稳定计算单元是偏于安全的。 6.1.7本条规定是指在一般条件下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需要进行地基沉降计算的情况。当地基持力 层或下卧层有软弱夹层时,容易引起挡土墙的较大沉降影响使用功能;当挡土墙的基底应力接近地 基充许承载力时,由于挡土墙前后基底应力的不均匀,容易引起墙体前后的不均匀沉降致使挡土墙 倾斜;此外,由于挡土墙的基底应力与相邻建筑物的基底应力有较大的差异,较大的沉降差易造成 上水损环,甚至造成水工建筑物整个防渗体系的破环而失事。因此,进行地基沉降计算以控制沉降 差,是十分必要的。对地基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的水工挡土墙,即使超出本规范6.1.7条规定应进行地 基沉降计算的情况,根据设计需要和工程具体情况也可能需要对挡土墙进行地基沉降复核。这里所 指的稳定性要求特别高,是包括了地基承载力及地基渗透稳定性等方面在内的综合要求 6.1.8建造在不均匀(如半岩半土或半硬半软)地基上的水工挡土墙,很可能由于产生过大的不均勾沉 降,将防渗范围内永久缝的止水结构拉断,导致渗流破坏,从而使工程失事;即使是建在最高挡水 位以上的挡土墙,缝间止水结构虽被拉断不会导致渗流破坏,但有可能因地基的不均匀使得挡土墙 歪倒或倾斜而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挡土墙不宜建造在不均匀的地基上;否则,必须采取严格的工 程措施。避免建筑物建造在不均匀的地基上,这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水工挡土墙设计中往往 难以避免,尤其是建造在土质地基上的水工挡土墙,由于基坑边坡的开挖,在挡土墙与河(渠)坡衔接 处,挡土墙的基础总是一半落在原状土一半落在回填土上。即使回填土质量控制得较好,仍不能避 免尾部的挡土墙发生倾斜和变形。近年来修建的一些挡土墙,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基本做法是在回 填土处采取地基加固的措施,如在回填后采用深层搅拌、回填混凝土、水泥土等处理方法,收到了 定的效果。

表3水平段和出口段允许渗流坡降值

式中 []]一防止管涌破坏的允许渗流坡降值; d,地基土的粗细颗粒分界粒径(mm); P,一小于d,的土粒百分数含量(%); n一一地基土的孔隙率; ds、di5、dss——地基土颗粒级配曲线上小于含量5%、15%、85%的粒径(mm); K——防止管涌破坏的安全系数,可采用1.5~2.0。

6.3.1对于土质地基以及软质岩石上的挡土墙,要求在各种计算情况下(一般控制在完建情况下),挡 土墙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充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充许承载力的1.2倍。由于地 基允许承载力是指平均的允许承载力,因此不允许挡土墙平均基底应力超过平均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但充许局部的基底应力超过平均的地基充许承载力,即充许地基内出现局部的塑性变形。至于局部 的基底应力允许超过的限度,一般是要求最大基底应力不要超过平均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这 规定与SL265一2001等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对于土质地基上特别是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挡土墙, 调整结构重心或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才能

及工程实际经验,本规范规定Φ。、C。值可按表6.3.8采用。 6.3.9由于岩石地基上挡土墙采用所谓“单一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其抗滑稳定,因此对于岩石 地基抗剪断强度指标f"、c值的采用,参照GB50287一99的有关规定,提出表6.3.9。但需指出, 对于岩石地基上特别重要的1、2级水工挡土墙,设计取用的f'、c'值应慎重,有条件时宜经室内 岩石抗剪断试验成果验证,并参照类似工程实践经验研究确定。 6.3.10板桩式挡土墙因其特定的结构型式,稳定计算有别于其它型式的挡土墙。无锚墙的板桩式 挡土墙依靠板桩入土部分维持稳定,因此稳定计算应包括板桩入土深度验算。有锚墙的板桩式挡 土墙也可能由于板桩入土深度不足而发生板桩下部绕锚点向前转动而失稳破坏,因此稳定计算也应 包括板桩入土深度验算。有锚锭墙的板桩式挡土墙还可能因锚锭墙失稳而破坏,因此还应验算锚 墙的稳定性。板桩式挡土墙的稳定计算,见附录B。 6.3.11如果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需要采用桩基础(包括钻孔灌注桩或打入式预制桩等)时,挡土墙底 板即桩顶承台,在桩顶嵌入挡土墙底板的情况下,抗滑力由桩侧土体的弹性抗力和桩体材料的抗剪 断能力共同决定。受力状态下桩顶允许水平位移的限制条件,灌注桩不宜超过5mm;打入式预制桩 不宜超过10mm。通常情况下,桩基础设计受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水平力控制,桩基的垂直承载力都 有一定的富余,底板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较小,因此水平力应考虑由桩基础全部承担,同时,还 需考虑采取防止基底与地基之间因接触应力较小而形成渗流通道的措施。 6.3.12对于采用沉井基础的挡土墙,其稳定计算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仍按一般整体挡土墙 的稳定计算方法计算,埋深部位土压力井前侧按被动土压力计算,井后侧按主动土压力计算;二是 按深理刚性基础的弹性土抗力法计算,考虑井侧土的弹性抗力,分别验算基底竖向应力和并侧水平 应力。本规范规定了沉井埋置深度较小(一般为5m及5m以下)时,可仍按一般整体挡土墙的稳定计 算方法计算,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整体挡土墙的稳定计算方法较为简便,且埋置深度较小时该方法所 带来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当沉井埋置深度较大(大于5m)时,可按深埋刚性基础计算,其计算更为 符合实际。采用沉井基础挡土墙的稳定计算,见附录B。 5.3.13当沿挡土墙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值小于允许值时,可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 工程措施,以提高其抗滑稳定性。本规范6.3.13条只列举了工程上常用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但 这些工程措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因此需根据不同的工程具体情况研究选用。例如增加底板宽 度,需要大大增加工程量;而增加底板下齿墙深度是有限度的,底板齿墙深度过深,其阻滑能力的 提高并非与齿墙深度的增加成止比,而且给施工也带来一定的困难。至于增设钢筋混凝主阻滑板, 利用阻滑板自重和阻滑板上的有效重量以增加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必须将阻滑板与挡土墙底板可靠 地连接;同时,阻滑板只能作为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的补充措施,为保证挡土墙底板不致沿其底面 骨移,此时挡主墙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在计算由阻滑板增加的抗滑力时,考虑到 地基变形及连接钢筋的影响等,阻滑板效果的折减系数可采用0.8。当挡土墙底板前有护坦、消力池

等刚性结构时,也可在底板与刚性结构缝间设置顶块以增加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在有的挡土墙设计 中,采用在墙后回填摩擦角较大的填料,或在填料中以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同时增设排水的措施, 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不影响挡土墙正常使用的条件下,适当限制墙后的填土高度,或在水工建 筑物放水前控制填土不到顶,待放水后再将填土到顶,也是挡土墙设计中一种常用的工程措施。

6.4抗倾覆稳定计算

6.4.1挡土墙作为一种挡土结构,在倾覆力矩的作用下,有可能绕前趾倾倒。为此,挡土墙必须进 行抗倾覆稳定安全性的验算,即按公式(6.4.1)计算挡土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是否大于允许值。挡土 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的确定,在任何计算情况下均以挡土墙不倾倒为原则,还应有一定的 安全储备

稳定性。衡重式挡土墙衡重平台的抗倾覆稳定计算,见附录B。 6.4.3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在符合本规范表6.3.1的规定时,基底应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少在底板宽度 的三分点以内(基底应力最大最小值之比为3时,合力偏心距为B/12,在六分点上),不可能出现绕 前趾的倾覆。因此可不作抗倾覆稳定计算,

5.5.1当沉并采用混凝主封底时,施工期并内尚末回填主时,由于沉并重量较小,在浮力作用下有 向上浮起的趋势,应按公式(6.5.1)进行抗浮稳定计算,这是施工期的情况。对于采用封底沉井基础且 并内不回填任何材料的挡土墙,必要时也应进行抗浮稳定计算。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充许值的确定, 以沉井施工期不浮起为原则,还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6.5.2有的空箱式挡土墙,因需要安装设备等原因,空箱内不能填土或进水,而且安装的设备有时 需要检修,在这种情况下,挡土墙在较大扬压力的作用下有可能上浮。为此,对于空箱式挡土墙, 空箱内部需要安装设备时,应进行抗浮稳定安全性的验算,即按公式(6.5.1)计算挡土墙抗浮稳定安全 系数是否大于允许值。挡土墙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的确定,在任何计算情况下均以挡土墙不浮 起为原则,还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6.6地基整体稳定计算

6.6.1对于岩石地基和碎石土地基上的水工挡土墙而言,其地基允许承载力都可以根据岩石类别及 其风化程度或碎石土的密实度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确定。但对于少数密实度稍差的碎石土地基, 以及全风化或强风化的岩石地基,当挡土墙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时,需进一步研究其地基充许承 载力的确定方法。 6.6.2土质地基上挡土墙的地基允许承载力,通常可采用下列两类计算方法:一类是根据地基塑性

变形区的开展范围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另一类是根据地基发生剪切破环时的极限荷载除以一定的 安全系数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有关土质地基允许承载力的具体计算方法在GB/T50265一97以及 SL265一2001等标准中已有规定,本规范不再列入。 6.6.3由于挡土墙底板以下的土质地基和墙后回填土两个部分连在一起,其稳定计算的边界条件比 较复杂,一般属于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因此,对于挡土墙的地基整体稳定可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计 算。又由于软弱土层抗剪强度低,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沿软弱土层的滑动,因此当土 质地基持力层内夹有软弱土层时,还应采用折线滑动法(复合圆弧滑动法)对软弱土层进行整体抗滑 稳定验算。瑞典圆弧滑动法和折线滑动法可参见有关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计算手册。 5.6.4岩石地基的软弱结构面是指泥化夹层、断层破碎带等。当岩石地基上挡土墙持力层范围内存 在软弱结构面时,必须根据软弱结构面的分布情况和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例如已构成有可能沿软 弱结构面滑动的倾向),进行整体抗滑稳定验算。 6.6.5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各类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其受力条件往往也十分复杂,目前还不 可能对其地基稳定进行精确计算。因此,本规范规定,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或结构复杂的1、2级挡土 墙,其地基整体抗滑稳定计算应作专门研究

6.7.1土质地基上的水工建筑物,因其各点的地基反力不同,可能引起的地基沉降也不同。过大的 地基沉降差,虽然不一定引起建筑物的毁坏,但可能造成使用状况的改变,因此应进行地基沉降计 算。地基降计算可根据地基条件和工程设计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计算点。例如,在挡土墙底板 上,选择有代表性的计算点,因挡土墙的整体刚度较大,一般可取底板的角点计算。根据各计算点 的沉降计算成果,可绘制每个断面的沉降曲线,然后考虑结构刚性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每块底板 上各计算点沉降量的平均值,即为每块底板的沉降量;相邻底板沉降量的差值即为相邻底板的沉降 差。对于挡土墙而言,由于墙后土压力的作用,墙体有向前倾倒的趋势;又由于在墙后填土固结过 程中因所谓负摩擦作用,使墙体有向后倾倒的趋势,因此计算的沉降差要求不要过大。 6.7.2目前我国水工建筑物的地基沉降计算多数是采用分层总和法,即本规范的公式(6.7.2),计算时 需查用由土工试验提供的压缩曲线(如e~P压缩曲线或e~P回弹再压缩曲线)。严格地说,公式 6.7.2)只适用于地基土层无侧向膨胀的情况,实际上挡土墙在受到荷载作用后,其地基土层总是要产 生一定的侧向变形。但由于公式(6.7.2)比较简单,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乐于采用。考虑到采用公式 6.7.2)计算地基土层的最终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的差异,地基沉降量修正系数m,可采用1.01.6(坚 实地基取较小值,软土地基取较大值)。国内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有相应标准规定的,也可根 据当地经验研究该修正系数的取值。 5.7.3对于一般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当基底压力小于或接近于基底未开挖前作用于该基底面上土

但对于软土地基上的挡主墙,则不宜采用e~P回弹再压缩曲线,因为软主在其自重压力作用下 般并未得到相应的固结,因此宜采用e~P压缩曲线。对于基底开挖量较少的挡土墙,由于基底压 力往往大于未开挖前作用于该基底面上土的自重压力,此时采用e~P压缩曲线是合适的。 6.7.4在水工建筑物地基沉降计算时,土质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一般按计算层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与 自重应力的比值为0.10~0.20(软土地基取小值,坚实地基取大值)的条件确定。对于软土地基,考虑 到地基土的压缩沉降量大,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若按计算层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 .20的条件确定是不够的,因为其下土层仍然可能有较大的压缩沉降量,往往是不可忽略的,此时 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宜按计算层面上土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比值为0.10的条件确定。 6.7.5由于挡土墙的结构刚度很大,对地基沉降的适应性较强,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在不危及挡土 墙结构安全和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一般认为最大沉降量达100150mm是允许的。但沉降量 过大,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沉降差,对挡土墙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不利的。至于最大沉降差的允许 值,一般认为最大达30~50mm是允许的。因此,本规范规定,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如采用天然 地基,其最大沉降量不宜超过150mm,最大沉降差不宜超过50mm。这SL265一2001的规定是一致 的。 应该说明的是,对于控制相邻建筑物的沉降差,与止水结构有很大关系。本规范规定的最大沉 降差,是依据采用金属止水片(如紫铜片止水)时的控制值,因为金属的水平止水的设计上允许有 50mm的沉降差而不致于拉开。如果采用橡胶或塑料的止水结构,则不能适应这么大的沉降变形, 这时,应根据止水材料的允许变形来控制沉降变形量。 6.7.6对于软土地基上的挡土墙,当计算地基最大沉降量或相邻部位的最大沉降差超过本规范规定 的允许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取工程措施减小地基最大沉降量或相邻部位最大沉降差。本 条只列举了工程上常用的几种措施,可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选用

7.1.1水工挡土墙结构计算的内容较多,不同的结构布置型式、受力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内 容也不同,但主要内容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结构应力分析。 7.1.2水利水电工程中建造挡土墙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浆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条件和可用建筑材料的供应或蕴藏情况差异很大,而挡土墙结构型式的选 择与其挡土高度、工程地质条件、建筑材料来源及施工条件等有关。因此,在选用挡土墙建筑材料 时,应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后确定。

7.1.3采用浆砌石建造挡土墙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的一些砌石挡主结构至今有的还在发挥作用。 如果当地石料供应便利或蕴藏量大且便于开采,只要地质条件能满足要求,采用浆砌条石或块石建 造挡土墙是比较经济的。有的地方因当地石料缺乏也有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替代砌石材料的情况。浆 彻石建造的挡土墙一般采用重力式或半重力式结构,也有采用空箱式结构的。由于空箱式结构施工 不便,且抗震性能较差,目前已较少采用。岩石地基上的浆砌石挡土墙可以直接砌筑在地基上而不 另设混凝土底板,但需要进行惟幕灌浆处理时宜设混凝土底板。土质地基上的浆砌石挡土墙有设置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也有不设底板的,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不设底板的墙体容易因地基 沉降而开裂,因此土质地基上的浆砌石挡土墙一般应设混凝土底板。墙底基石如果不嵌入底板混凝 土中,浆砌石墙体与底板之间仅靠砂浆的粘结将形成结构上的薄弱面,这是危险的,因此墙底基石 应嵌入底板混凝土中。为调整结构重心挡土墙前趾伸出较长时,可在混凝土底板中配置钢筋以满足 强度要求。 7.1.4混凝土也是挡土墙常用的建筑材料,在需要时还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混 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总要比砌石结构的工程投资高一些,因此只有在当地石料资源缺乏或石料运 输不便,或因地基条件、结构强度等原因需要时才考虑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来说, 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采用重力式结构地基条件能够满足要求,但 当地无石料资源且外运石料供应困难时;②由于地基条件较差,需要采用轻型结构时;③高烈度 地震区不宜采用砌石结构时;④由于施工周期原因,必须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经 技术经济比较宜米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其他情况等。 7.1.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践经验,当挡土结构采用砌石时,选用的条石或块石应能抗风化,冻 融损失率应小于1%,单块重量不宜小于30kg。所谓冻融损失率是指条石或块石经冻融后所损失的 重量与未冻融前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从大量的浆砌石挡土墙调查情况来看,墙身渗漏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石料块体之间有裂隙存 在。这些裂隙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基变形、粘结材料干缩、施工质量等。墙身渗漏虽然不 定影响结构安全,但过大的裂隙会将墙后土料的细颗粒带出,这是不利的;同时,由墙后土体中 渗漏出的水常常带有颜色,墙面也不美观。江苏省近年来实施的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中,采取了在墙 面或墙背后浇筑一层厚度为0.2~0.3m的混凝土,即可解决这一问题;浆砌石挡土墙的面石是需要 凿成光面的,如在墙面浇筑混凝土面层时要求毛面,且需要放置温度钢筋及伸入石料内的锚筋。至 于在严寒、寒冷地区砌石结构应采取的防冻措施,应根据SL211一98的规定确定。 浆砌石挡土墙的施工主要有浆砌或灌砌两种方法,不同的施工方法所用的粘结材料是不同的, 粘结材料应根据结构强度要求计算确定。但采用浆砌方法施工时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砂浆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M7.5;采用灌砌方法施工时采用混凝土灌填,灌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但这只是最低的强度等级要求。

7.1.3采用浆砌石建造挡土墙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的一些砌石挡土结构至今有的还在发挥作用。 如果当地石料供应便利或蕴藏量大且便于开采,只要地质条件能满足要求,采用浆砌条石或块石建 造挡土墙是比较经济的。有的地方因当地石料缺乏也有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替代砌石材料的情况。浆 砌石建造的挡土墙一般采用重力式或半重力式结构,也有采用空箱式结构的。由于空箱式结构施工 不便,且抗震性能较差,目前已较少采用。岩石地基上的浆砌石挡土墙可以直接砌筑在地基上而不 另设混凝土底板,但需要进行惟幕灌浆处理时宜设混凝土底板。土质地基上的浆砌石挡土墙有设置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也有不设底板的,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不设底板的墙体容易因地基 沉降而开裂,因此土质地基上的浆砌石挡土墙一般应设混凝土底板。墙底基石如果不嵌入底板混凝 土中,浆砌石墙体与底板之间仅靠砂浆的粘结将形成结构上的薄弱面,这是危险的,因此墙底基石 应嵌入底板混凝土中。为调整结构重心挡土墙前趾伸出较长时,可在混凝土底板中配置钢筋以满足 强度要求。

7.1.4混凝土也是挡土墙常用的建筑

与该结构所处坏境有关,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结构有不同的强度要求、裂缝控制要求和耐久性要求。 SL/T191一96将水工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划分为四个类别,即一类为室内正常环境,二类为 露天环境和长期处于地下和水下的环境,三类为水位变动区或有侵蚀性地下水的地下环境,四类为 每水浪溅区及盐雾作用区,或潮湿并有严重侵蚀性介质作用的环境。在通常情况下,水工挡主墙处 于二类或三类环境条件下,沿海地区的水工挡土墙则处于四类环境条件下,对处于冻融比较严重的 三类环境条件下的水工挡土墙亦可按四类环境条件下的情况处理。 7.1.7在沿湖、沿海地区,由于地基条件较差,常常采用板桩式挡土结构。这种挡土结构根据施工 方法不同分为打入式和灌注式两种,打入式又分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质构件两种。打入式是 先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在现场依次打人形成连续墙体;灌注式主要是先采用挖掘或射 水法开槽,待放入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在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时,其 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手C25,裂缝控制要求和抗渗、抗冻、抗侵蚀、抗冲刷等耐久性要求应满足本规范 8.1.7条的规定。钢板桩以及钢制锚杆、张紧器等钢质构件,除了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留有在设计 使用年限内可能被锈蚀的富裕量。 不管是否设置锚锭墙,打入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的强度应以桩顶位移不大于10mm为限,现 浇式地下连续墙的强度应以墙顶位移不大于5mm为限;钢制板桩的变形量可略大些,但必须同时满 足强度和安全使用要求。 7.1.8在有的挡土结构中,根据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质材料的组合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挡土 结构的强度要求、裂缝控制要求和抗渗、抗冻、抗侵蚀、抗冲刷等耐久性要求仍应满足本规范7.1.6 条和7.1.7条的规定。 7.1.10从近年来的一些工程实例看,当土质地基上浆砌块石和混凝结构土的挡土墙长度超过15m、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墙长度超过20m时,墙身出现竖向裂缝的机率大大增加。土质地基上浆砌块 石结构的挡土墙出现裂缝,主要是地基变形所致,而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土墙出现裂缝的 原因,大致与温度变化和收缩应力有关。由于水工建筑物施工往往受到季节的限制,水工挡土墙底 板浇筑时的环境温度较低,而到墙身浇筑时环境温度却都已升高,此时底板混凝土的收缩已经完成, 墙身混凝土的收缩又受到底板的约束,因此在底板以上至距离底板约1/2~2/3墙身高度范围内极易 出现竖向裂缝,且一般都在拆除模板时就已发现,这其中也由施工养护不当的原因。对于一些严寒 及寒冷地区,如果施工期或运行期的措施不当,也会产生混凝土冻坏而产生裂缝。各地在总结工程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工程措施。因此,本规范提出了几种防止挡土墙裂缝的措 施,供设计单位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情况选用。

2.1目前挡土墙的结构应力多数是 只有少数复杂的挡土结构,才在平

布置及结构尺寸不同,受力条件也不同。挡土墙的结构应力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结构内力计算和变形 验算两部分,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是否配置钢筋等。挡土墙结构内力主要是按照结构力学的方法进 行计算,见附录C。 挡土墙底板是整个挡土结构的基础,是支承在地基上的受力条件复杂的弹性基础板。这样的“结 构一地基”体系,按空间问题分析其应力分布状况,计算极为繁亢,同时也不必要,因此在工程实 践中,往往近似地简化成平面问题进行计算。 对于土基上挡土墙底板的应力分析,首先是要拟定地基反力图形。目前土基上水工建筑物底板 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反力直线分布法,假定挡土墙底板下地基反力按直线变 化规律分布,即在沿墙前、墙后方向按梯形分布,在沿墙身长度方向按矩形分布,不论荷载及其分 布状况、底板的刚度和地基土质如何,都可由偏心受压公式计算其地基反力,然后将地基反力作荷 载,底板当作梁或支承板,墙身及隔墙当作支点,按倒置的连续梁或数边支承的板计算其内力;另 类是弹性地基梁法,认为梁和地基都是弹性体,根据变形协调和静力平衡条件,同时计算地基反 力和梁的内力。由于挡土墙底板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较小且四边荷载不对称,采用前一种方法计算 简单,精度也可满足要求,已被广泛采用。地基反力的计算详见本规范第7章稳定计算的有关内容 7.2.2重力式、半重力式挡土墙由于其墙身大部分已将底板后趾覆盖,因此其底板只需验算为了调 整地基应力分布而挑出墙身的前趾强度。前趾可简化为固支在墙身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 简载有悬臂部分的自重及作用其上的水重和地基反力、扬压力等。 重力式、半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身在理论上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各水平面的强度,并复核水 平截面的剪切强度。由于重力式挡土墙墙身断面较大,且沿高度方向呈直线变化,因此只要墙底截 面满足强度要求,其余截面都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半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身断面在墙背存在折线,因 此除了与重力式挡土墙一样需要对其墙底截面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各水平面的强度,并复核水平 截面的剪切强度外,还需对墙背折点处的水平截面进行强度复核。 7.2.3衡重式挡土墙的衡重平台板可简化为固支在墙体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荷载有悬臂 部分的自重及作用其上的土重和其它荷载。 衡重式挡土墙的墙底及墙身,在理论上也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各水平面的强度,并复核水 平截面的剪切强度。与半重力式挡土墙一样,衡重式挡土墙墙身断面也沿高度方向呈直线变化并有 折点,因此只要墙底或折点截面满足强度要求,其余截面都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7.2.4悬臂式挡土墙的前趾和底板均可按简化为固支在墙身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荷载与 重力式、半重力式挡土墙类似;底板计算时,荷载有底板自重及作用其上的土重、水重、地基反力、 扬压力等。悬臂式挡土墙的墙身应按固支在底板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作用在墙身上的荷 载主要有水平向的土压力、水压力等。值得说明的是,这只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法,在墙体高度和 底板宽度都较大的情况下,底板按简化为固支在墙身上的悬臂板计算时,精度是不够的,这时底板 上所受曲应力的最大值不在假定的墙体根部。为此,本规范规定,悬臂式挡土墙的前趾和底板均

可按简化为固支在墙身上的悬臂板,可按受弯构件计算,也可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7.2.5扶壁式挡土墙底板的前趾与重力式及悬臂式挡土墙一样,可按简化为固支在墙身上的悬臂板, 按受弯构件计算;底板、墙身因相互约束且受扶壁的约束,在距墙身和底板交线1.5倍扶壁间距以 内部分均可简化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的弹性板,按双向板计算,其余部分按单向连续板计算;对 于扶壁的计算,可简化为固支在底板上的悬臂梁,按受弯构件计算,但应注意,在水平力的作用下, 扶壁将受到很大的拉力作用,可是受力又不太明确,因此,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采取加强构造的措施, 般来说,在扶壁的斜面上配置数根较粗的钢筋,即可防止扶壁斜面受力后开裂。同时,扶壁与墙 身、扶壁与底板连接处均有拉脱趋势,应分别按中心受拉构件分段计算连接强度。 7.2.6空箱式挡土墙底板的前趾和后趾与重力式或悬臂式挡土墙一样,均可按简化为固支在墙身上 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对于空箱墙体范围内的底板,因受到墙身的约束,则可简化为固支在 墙体上的四边支承板计算,作用在底板上的荷载主要是地基反力和底板以上的竖向力(包括水重和土 重等)。空箱式挡土墙的墙身水平截面呈框格状,下部受底板约束,上部自由,因此墙身沿高度方向 应分为两个计算区域:从底板至1.5倍隔墙间距以内部分可简化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的弹性板计 算;1.5倍隔墙间距以上至墙顶部分,只要墙顶呈自由端,则可按单向连续板计算,也可将墙体沿水 平方向整体截条按平面框架计算;如果空箱顶部的顶板与墙顶浇筑成整体,1.5倍隔墙间距以上至墙 顶部分仍可简化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的弹性板计算。空箱式挡土墙一般应设置盖板,且采用简支 型式。

7.2.7板桩式挡士墙可分为无错确墙结构和有销

7.2.7板桩式挡士墙可分为无错旋墙结构和有

于挡土高度不大的场所,可按插入地基的悬臂结构计算,但该种型式挡土墙易产生较大水平位移, 因此应进行变形验算。有锚墙结构比较复杂,在施工中有体系转换的过程,因此计算应考虑体系 转换过程引起的受力变化:一般来说,在尚未形成有锚墙结构前,板桩受力可按悬臂结构计算, 旦形成有锚锭墙结构后,板桩上部受到锚杆作用,锚杆所受到的拉力又传递到锚锭墙上,此时锚 旋墙的受力义相当于理在土里的弹性地基梁。有关有锚旋墙的板桩式挡主墙的计算可参照有关港口 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竖向弹性地基梁法水平抗力地基系数的确定要慎重,地基系数对变位的影响大 于对内力的影响。 板桩式挡土墙无论有无锚锭墙,都易产生较大水平位移,因此应进行变形验算。如果按照结构 的使用要求,即使水平位移稍大,可能也不影响结构的使用,但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如果水平 位移较大,其强度即受到影响。通常墙顶水平位移可按结构的使用要求控制,入土点墙体水平位移 按不大于10mm控制;对于有锚墙的结构,由于其结构体系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受力是不同的,还 需要验算不同施工阶段的结构变形, 7.2.8锚杆式挡土墙主要用于边坡的防护,对于不同的墙面型式及不同的地质条件,其结构计算也 不同。设计时可按GB.50330一2002的规定进行计停

7.2.9土质地基上加筋挡土墙应根据采用的结构型式,分别验算其基础、筋材等应力。加筋式挡 墙结构可按SL/T225一98的规定进行计算。 7.2.10组合式挡土墙是由不同结构组成的,但基本组合单元是由上述结构中的几种所组成。因此, 在计算中,可根据不同的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其强度计算应能满足要求。如果该组合式挡土墙是由 较复杂的不同结构组成,且结构中包括了有锚锭板桩及其它类型的组合结构时,虽然按平面问题求 解,基本组合单元的强度计算是合适的,但因其属于空间受力状态,如果不按照空间问题求解,则 有可能出现整体不能维持稳定状态的现象,所以当组合式挡土墙是由较复杂的不同结构组成时,还 宜采用空间有限元的方法复核。 7.2.11岩石地基上挡土墙的结构应力可根据其地基条件和结构型式确定相应的计算方法,墙体结构 的应力分析方法与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硬质岩石地基上挡土墙可不进行底 板应力计算,但前趾的应力复核除外;软质岩石地基上挡土墙的底板应力可按土质地基上挡土墙底 板的计算方法进行验算

8.1.1作为水工建筑物而言,结构的稳定是最为重要的,而结构的稳定,首先是要其地基能满足承 载力、稳定和变形要求。对于水工挡土墙来说,当岩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差,不能满足承载力、 稳定或变形要求时,就应该采用人工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这里所指的人工地基,就是指经过采取 人工的措施进行加固后的地基,例如采用桩基、沉并等刚性基础,以及采用换七、深层搅拌等方法 加固的柔性地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少挡土墙往往建造在回填土上,或者建造在部分回填土地 基上,对这部分地基,如不进行人工加固,很容易出现结构倾斜、歪倒现象,尽管不一定影响结构 安全,但可能影响其正常使用,故应采取必要的人工加固措施。 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二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三 是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有害沉降,防止地基渗透变形。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水工挡土墙的承载力、稳 定和变形三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要求时,就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地基处理。工程 实践证明,在软弱地基上,采用加强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的方法,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 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在选择地基处理设计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地基、基础及其上部结 构的共同作用,尽量选用加强上部结构和地基处理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人工加固地基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加固后的地基能满足承载力、稳定及变形的要求。因此,在挡 土墙的地基处理设计中,应根据挡土墙对地基的要求采取措施。例如当地基允许承载力不能满足要 求时,应针对解决地基承载力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由于挡土墙地基除了受到垂直荷载的作 用外,还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因此在采取工程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两种荷载的不利影响。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

立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避免因地基处理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或损坏 周围已有建筑物,防止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8.2.1根据有关标准的规定,岩石地基中全风化带宜全部清除,强风化状态是否清除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而定,弱风化状态要对其中的裂隙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实际上,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应有不同的 处置方法。对于挡土墙来说,只要能够满足地基稳定性要求,就可以不处理,或采取一些防止渗透 破坏的加固措施即可。如岩石地基中全风化带,虽然其颗粒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对于同时承受垂 直及水平荷载的挡土墙是不利的,但如果按土质地基核算挡土墙地基处于稳定状态,采取一些防止 渗透破坏的加固措施也可以满足要求的。对于挡土高度不大的挡土墙,强风化或弱风化状态的岩石 地基也可能不需要进行处理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本规范8.2.1条的规定是针对那些挡土高度较大 的挡土墙而言,对于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应进行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8.2.2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应该根据挡土墙的稳定性要求,采取固结灌浆的地基处理方案。固结 灌浆时的各项设计参数(包括孔距、排距、孔深和最小固结灌浆压力的控制等),可根据当地工程的实 践经验确定。 8.2.3对岩石地基中泥化夹层、缓倾角软弱带和断层破碎带,应根据其分布情况和挡土墙对地基的 要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采取全部清除或部分清除并辅以相应的工程措施, 8.2.4溶洞、溶沟等对地基整体稳定性有影响的地质构造,在建筑物选址时应尽可能避开;无法避 开时,需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大小、理藏深度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必要的处理,较常 用的方法有挖填、压力灌浆等,

8.3.1水工挡土墙常常会遇到疏松的砂性主或软弱的粘性主地基,需进行一定的处理,方可作为挡 土墙的地基持力层。土质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强力夯实、换土垫层、置换及搅拌、振冲 挤密、桩基础、沉井基础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处理方法不断提出,例如高 压喷射法、硅化法、电渗法等。其中有些方法目前用于大面积的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还有困难:有 些方法用于实际工程,造价过高,与其它方法比较显得很不经济。表5中列出了几种常用的土质地 基处理方法、分类、原理及作用、适用范围等。在具体选用时应进行综合分析GB/T 14267-2009 光电测距仪.pdf,选择一种或多种地 基处理方法联合应用。

表5土质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分类

桩基础 预制桩、灌注桩、 通过施加的预制桩、灌注桩或沉管桩等,增加地基适用于较深厚的松软地基,尤其适用于上部为 沉管桩等 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提高抗滑稳定性 松软土层、下部为硬土层的地基 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除具有与桩基础相同作用外,对防止地基适用于上部为软土层或粉砂、细砂层、下部为 渗透变形有利 硬土层或岩层的地基

桩基础 预制桩、灌注桩、 通过施加的预制桩、灌注桩或沉管桩等,增加地基适用于较深厚的松软地基,尤其适用于上部为 沉管桩等 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提高抗滑稳定性 松软土层、下部为硬土层的地基 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除具有与桩基础相同作用外,对防止地基适用于上部为软土层或粉砂、细砂层、下部为 渗透变形有利 硬土层或岩层的地基

8.3.2强力夯实法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性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 填土、工业废渣等地基,也可用于防治粉土及粉砂的液化。强力夯实法是用很重的锤从高处自由 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通过加密(使空气或气体排出)、固结(使水或流体排出)和预加 变形(使各种颗粒成份在结构上重新排列)的作用,从而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使地基土的渗透性、 压缩性降低,密实度、承载力、稳定性得到提高,湿陷性和液化可能性得以消除。实践证明,采用 这种方法加固后的地基土层干重度可达16kN/m以上,压缩模量可提高2倍以上,承载力可提高1 倍以上。 1强力夯实法所用夯锤重量可根据吊车吨位进行选择,一般夯锤重量都在100kN以上,最重 的达440kN,落距一般在10m以上,最大的达26.6m。单点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及间歇时间等关系 到强力夯实的加固效果,与被加固的地基土质条件有关。目自前,强力夯实法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尚不 戎熟,一般是先初步选定各项强参数,通过现场最佳夯击能试验确定。现场衡量强夯效果是以最 后两遍平均夯沉量来控制的,对于粘性土及湿陷性黄土,最后两遍平均夯沉量一般不宜大于1.0~ 2.0cm;对于砂性土,一般不宜大于0.51.0cm。 2强力夯实的有效处理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文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 参数。影响强力夯实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梅耶公式中所包含的锤重和落距以外,还有地 基土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及其分布状况、地下水位的理藏深度以及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每遍击数 前、后两遍的间款时间等各项强夯参数。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加之自前尚无一套成熟的理论计 算方法,强力夯实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结果或当地已建工程经验确定。在一般情况下, 强力夯实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可按本规范公式(9.3.2)计算。 3由于建筑物的重量在地基中的应力传递呈一定的规律向下扩散,因此在进行夯击点布置时, 应考虑建筑物基础形式、荷载分布等因素,要求地基中的传递应力应在扩散范围内均小于土层的地 基充许承载力,为此,要求地基处理面积大于建筑物基础底面积,目前一般采取外扩1~2排夯击点 的方式,或在基底每边向外扩大设计要求处理深度的1/31/2,且不少于3.0m。 4强力夯实法施工后的地基强度需进行现场检测确定。现场检测的方法可采用静力触探、钻孔 取样试验等,必要时还需通过现场荷载试验(包括垂直、水平向荷载试验)验证。由于强力夯实法的施 工特点,施工后地基强度的增强尚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强力夯实法施工后的地基应留置一段时间 再进行现场检测,一般需要留置10~30天。 5强力夯实法施工过程中,在夯锤落地瞬间,部分动能转换为冲击波,从而引起地表震动。这 种震动的强度过大时,就会引起地基和周围建筑物的损伤和破坏,并产生振动和噪音等公害。因此, 在采取强力夯实法加固地基时,应采取一定的隔振措施(如挖掘隔振沟、钻设隔振孔等),以消除或减 轻振动危害;由于软粘土在这种震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剪切破坏且难以恢复,因此在有效夯实深度 范围内,如夹有软粘土层,应尽可能采用其他地基加固方法。 8.3.3垫层法是挖除建筑物底板下的软弱土层,换填较好的土料或其他材料,换填的土料或其他材 料通过一定的密实措施,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垫层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及 变形的要求,而且要做到经济合理,因此换土垫层法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选用材料、计算垫层的厚度 和宽度、确定垫层的密实度要求、核算垫层及垫层下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复核地基沉降量等。 1挡土墙地基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时可用的垫层材料较多,如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 灰土垫层及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都可以用作换土垫层,但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应有所 限制。如对于底板处于水下的挡土墙,就不宜采用灰土垫层:当水体或垫层以下的土层有侵蚀性时,

垫层材料还需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等。水工挡主墙采用换主垫层法处理时常用的垫层材料主要是粉 土垫层及砂垫层。 2对于垫层厚度和宽度的确定,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 求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垫层厚度一般根据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大于软弱土层充许承载力进行确 定。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可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一般可先初步拟定一个垫层厚度进行验算。 如不符合要求,则改变厚度,重新验算,直至满足为止。根据我国沿海地区换土垫层设计施工经验 换土垫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m。 垫层的宽度(或长度)除要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还应防止垫层向两边挤动。如果垫层宽度(或 长度)不足,就有可能部分挤入侧面软弱土层中,增大基础沉降。因此,垫层底面的宽度(或长度)通 常应比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的宽度(或长度)还要大一些,根据经验,垫层底面实际采用的宽度(或长 度)要比计算宽度(或长度)大2~3m 3为了保证换土垫层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施工时可根据土料的成分选用不同的密实方法。 对于素土垫层,通常可采用碾压法施工;对于砂垫层,可采用水撼法施工。施工中应通过试验确定 垫层材料的控制含水量,进行分层压实或振密;分层厚度应控制在20~30cm,不宜超过30cm;并 应在下层垫层的密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垫层施工。对于垫层材料的密实度检验,粉土可 检验其压实度,砂垫层可检验其相对密度。本规范8.3.3条第3款提出的压实度和相对密度指标只是 所需控制的最低要求,设计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 4在通常情况下,换土垫层法施工后只需根据土质类别检测其压实度或相对密度即可判别地基 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对于重要的1、2级水工挡土墙,换土垫层法施工后还需进行现场检测确定。现 场检测的方法可采用静力触探、钻孔取样试验等,必要时还需通过现场荷载试验(包括垂直、水平向 荷载试验)验证。 5挡土墙无论是否挡水或是否处于水下,其墙后填土内往往都存在地下水,因而挡土墙基底大 都有渗流作用。因此,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时除了满足地基的强度条件外,还需验算基础的渗流稳 定性。对于采用砂垫层、碎石垫层的挡土墙,由于这类垫层材料的渗透性强,其底板下应优先采用 垂直防渗体以保证渗流安全。 6根据换土垫层的实践经验,建筑物在垫层内和垫层以下的地基土层内还可能产生一定 的沉降变形。挡土墙由于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底板下各点的沉降量也是不同的。因此,采用 换土垫层进行地基处理的挡土墙,还要求核算基础的沉降量,计算的最终沉降量应小于规范规 定的允许值。挡土墙地基的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只计算最终沉降量,最终沉降量可按本规范 公式(672)计筒

和固化剂(浆体或粉体)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其凝结成具有整体 性、水稳定性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或石灰)加固体,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由于粉体材料的施工 质量不易控制,因此采用深层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时不宜采用粉体固化剂(即粉喷桩)。采用深层搅拌 法进行地基处理时还受到施工机械能力的限制,一般来说,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的深度只能达 到12m左右,最大加固地基的深度也只能达到18m左右。 深层搅拌法首先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采用的,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应用到水利工程领域, 深层搅拌法的主要特点:①在地基加固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②对被加固土体无侧向挤压,对 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小;③可按工程需要做成柱状、壁状、格子状和块状等加固形状;④施工工期 短,造价较低。深层搅拌法适用于 深厚的淤泥、淤泥质士、粉土和含水率较高的粘性士地基。

距和排距的计算原则上也适用。 3考虑土质情况、工程需要和目前的设备条件等因素,砂或碎石桩处理地基的深度一般为15m 左右,深度太深受到设备能力的限制,太浅不经济;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按照地基土质的不同,填 料的置换率宜控制在10%~30%之间,置换率过大了施工困难,过小了不能满足地基加固的要求。 4振冲挤密法所形成的砂或碎石桩与原地基构成了复合地基,因此振冲挤密法处理地基的 宽度除了要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底面的宽度通常应比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的宽度还要大一些。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振冲挤密法实际采用的宽度应超出建筑物的基底外缘1.0m以上。 5采用振冲挤密法加固地基后,通常情况下需采用静力触探检验地基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对 于重要的1、2级挡土墙,需通过现场荷载试验验证,包括单桩竖向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必 要时还需进行拖板试验,以测定水平向基底摩擦系数。 8.3.6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工程实践经验较多。对松软地基,当利用天然地基有困 维时,采用桩基础不仪可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而且可减轻上部结构重量。桩基础的 型式较多,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钢管打入桩等。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 的桩基础,主要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两种。 1桩基础是在承受上部荷载作用下,同时由桩侧的摩阻力和桩端的阻力维持稳定。钢筋混凝土 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按受力特性又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类。按照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 的大小,摩擦型桩又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型桩又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 型桩的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为避免挡土墙墙后地下水通过底板与地基土之间形成的渗流通道造成渗流破坏,在水平向荷载作用 下,挡土墙底板与地基土之间应有紧密的接触,为此,土质地基上挡土墙的桩基宜采用摩擦型桩(包 括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 2挡土墙底板基底面积较大,桩的根数和尺寸主要与底板底面以上的作用荷载及施工条件等有 关,因此桩的根数和尺寸可按照承担底板底面以上的全部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向荷载)确定。但 由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钻孔灌注桩的水平向承载力远小于其竖向承载力,而挡土墙所承受的水平 向荷载又较大,因此在挡土墙设计中,要满足结构的稳定(尤其是结构的抗滑稳定)要求,所需设置的 桩基数量较多,按底板底面以上水平向荷载全部由桩承担的原则是偏于安全的。 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径(方桩为边长)一般为0.250.3m,沉管灌注桩桩径一般为0.3~0.5m 钻孔灌注桩桩径一般为0.8~1.2m。为了避免桩基施工可能引起土的松弛效应和挤压效应对相邻桩的 不利影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3倍桩径或边长;钻孔灌注桩由于桩径较大,其中 心距可略小些,但不应小于2.5倍桩径。 4为了充分利用桩基础各桩的承载能力,桩的平面布置应尽量使桩群形心与底板底面以上基本 荷载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接近,使各桩实际承担的荷载尽量相等,这对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维 护挡土墙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有利的。由于挡土墙在不同使用时期荷载组合的合力作用点不同, 在进行桩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作些调整。 5为使同一块底板下各桩实际承担的荷载尽量相等,以减少或避免产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危 及挡土墙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本规范规定,在同一块底板下不应采用直径、长度相差过大的摩 擦型桩GB 50365-2019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也不应同时采用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6如果在水工挡主墙底板下不得已必须采用端承型桩时,为了防止底板与地基土的接触面产生 接触冲刷(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渗流破坏形式),应采取有效的基底防渗措施,例如在底板下设防渗板 桩,加强挡土墙相邻底板或挡土墙底板与其它建筑物底板之间永久缝的止水结构等。 7单桩的允许竖向承载力包括桩侧允许摩阻力和桩端允许阻力两部分。桩侧允许摩阻力和桩端 允许阻力可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的公式计算,而单桩的充许水平向承载力通常是以控制桩充许的水 平位移值为主要指标,通过试验或计算确定。桩顶允许水平位移值的大小主要与桩的直径、单桩与

群桩关系、桩身周围土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根据山东等省钻孔灌注桩群桩试验资料,在控制桩处于 良好的弹性工作状态下,桩顶水平位移可控制不超过0.5cm。考虑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长细比较大, 其适应变形的性能优于钻孔灌注桩,因此桩顶水平位移控制值可控制不超过1.0cm。对于群桩基础 中各排单桩承受的水平向荷载,考虑到挡土墙底板的刚度较大,对桩的钳制作用较强,可认为各桩 负的水平位移相等,所承受的水平向荷载也应相等。因此,对于挡土墙群桩基础可按全部水平向荷 载由各桩平均承担的原则进行计算。 8本规范关于群桩含义的规定,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是一致的,即将群桩视为一假想的 实体深基础。因此,对于群桩基础除了需按照计算的单桩允许承载力布置桩基外,还需验算其桩尖 平面处的地基压应力和沉降量不应大于该平面处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和允许沉降量。 8.3.7沉井基础是工程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闸工程中使用较 多,其处理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同时解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渗透变形问题。 1根据江苏、浙江等省已建水闸工程沉井基础的工程实践经验,沉井基础的平面形状多呈矩形 且布置简单对称,以便井体施工浇筑和均匀勾下沉。沉井的平面尺寸不宜过大,否则施工不便。沉井 与沉并之间需做好接缝止水,必要时采用板封闭。为了保证沉并下沉时的稳定性和基底应力的均 匀性,沉井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0。 2沉井井壁及隔墙的厚度是根据沉井在施工下沉过程中及建成后运行时所需的结构强度和刚 度要求确定的,同时应考虑下沉时所需的重量。隔墙与并壁所分割的并口尺寸,除了考虑结构强度 和刚度要求外,还需满足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井口内土方开挖和运输的要求。井壁的外侧面在下沉时 受到由土压力引起的摩阻力作用,应尽可能做到光滑平整,以利下沉。 3由于沉井基础是在挡土墙底板底面高程上先进行分节浇筑,然后挖去并内的土方,依靠并体 自重克服并壁摩阻力而下沉的,因此沉并浇筑高度应根据地基主质条件和要求控制的下沉速度等因 素确定。对于沉井高度较大需要分节浇筑时,第一节沉井井壁浇筑高度往往受到浇筑基底面地基承 载力的限制,而在第二节以上的各节浇筑高度还要受到其下已下沉的各节井壁摩阻力的影响,如果 处理不当,将会造成沉井下沉的失控现象。 4为了保证沉井在施工时能顺利下沉到设计高程,需要验算沉井的自重是否满足下沉要求,控 制的计算指标为下沉系数(沉井自重与井壁摩阻力之比)。根据江苏省已建水闸工程沉井基础的实践经 验,下沉系数可取1.15~1.25。 5由于沉井下沉时开挖较深,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沉井封底施工一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若 下卧硬土层或岩层的允许承载力已能满足设计要求,则沉并可不封底:只有在下卧岩土层充许承载 力不能满足要求的时沉井才封底。而沉井不封底时,则应选用与井底土层渗透性相近的回填土料, 且分层夯实,防止产生渗透变形和过大的沉降,使挡土墙底板与沉井内回填土顶面脱开。 6根据沉井施工实践经验,当沉井下沉至含承压水的土层,不仅沉井基础施工会遇到很大困难, 而且还会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在含承压水土层的地基上不宜采用沉井基础。如果在含承压水土 层的地基上必须采用沉井基础时,应采取周密有效的降水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