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632-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

SL632-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3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00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632-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

D.2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质量标准

表D.2混凝土拌和物质量标准

D.3硬化混凝土性能质量标准表D.3硬化混凝土性能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合格优良同一强度等级、100%不小于设计抗渗抽样、抗渗等级的混凝设计龄期抗渗性等级指标试验土,每季度1~2 组P≥*0P≥*5抗*强度保证率(%)P≥*0P≥*5大体积混凝土:≥0.*5设计龄期强度≤C202*d龄期每500m31混凝土标准值组;设计龄期每强度最抽样、1000m²1组。非大低值≥0.*0设计龄期强度>C30试验体积混凝土:2*d标准值龄期每100m31组;设计龄期每≤C20≤4.5≤3.5抗*强度200m²1组标准差C20~C35≤5.0≤4.0(MPa)>C35≤5.5≤4.52*d龄期每设计龄期抗拉抽样、满足设计要求2000m²1组;设计项目试验龄期每3000m²1组同一强度等级、设计龄期抗冻性抽样、抗冻等级的混凝*0100合格率(%)试验土,每季度检验1~2组71

JC/T 2237-2014 无震动防滑车道用聚合物水泥基材料表E.1沥青性能质标准

检验数量 沥青以同一料 源、同一批炼制 进场的沥青为一 “批”进场时应进 行全部项目抽样 检测。沥青工程 现场存放超过60 日应进行复检, 高海拔或其他紫 外线强烈地域应 30日复检1次。 复检检测项目为: 针入度(25℃, 5s,100g)、软化 点(R和B)、延 伸度、薄膜加热 后质量变化、软 化点升高、残留 针入度比(25℃)、 残留延伸度

E. 2粗细骨料、掺料质量标准

表E.2粗细骨料、掺料质标准

沥青混合料性能所有检验项目均在: 和站或铺筑后果密实状态下取样成型测 试;沥青混凝土性能检验项目包括方 后现场仓面或成墙后抽取的样品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

总则 7* 基本规定 *0 普通混凝土工程· *3 **混凝土工程· *6 混凝土面板工程 ** 沥青混凝土工程· *1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2 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 .. *3 10 混凝土坝坝体接缝灌浆工程 *4 11 安全监测设施安装工程 *5

1.0.1为统一混凝土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方法和质 量标准,按照严格过程控制、强化质量检验、规范验收评定工 作、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对原标准进行全面的修订。 本标准对单元工程划分原则、工序划分、施工质量检验项目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和检验标准以及验收评定条件和程序等 进行了规定

1.0.2本标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3.1.1按照SL176一2007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验与评 定应进行项目划分,项目按级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 工程等三级,其施工质量评定是从单元工程到分部工程再到单位 工程逐级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在本分部工程所含的单元 工程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标准规定,在分部工程开工前 进行单元工程划分,划分工作更有针对性。 单元工程划分是一项重要工作,应由建设单位主持或授权监 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和相关技术人员,按本标准的要求划 分单元工程。强调建设单位应对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和重要隐蔽单 元工程进行确定,并应中其负责

3.1.2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一般是在工序验收评

1.2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一般是在工序验收评定合 的基础上进行。当该单元工程未划分出工序时,按检验项目直 验收评定

备应由工程施工单位负责,其规格应满足国家有关工程档案管理 的有关规定,验收评定表和备查资料的份数除满足本标准要求外 还应满足合同要求,本标准所指的备查资料也应含影像资料。

3.2.1本标准中,根据工序对单元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程度不 司,规定了每个单元工程的主要工序和一般工序,以便验收评定 时抓住重点。

提交的资料。需要强调的有:一是工序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自 评合格后才能申请验收评定,否则监理单位可以不予受理;二是

工序验收评定合格后,监理单位应及时签署结论,不能在事后补 签(特殊情况下除外),相关责任人均应当场履行签认手续,这 样做是防止漏签或造假。

3.2.5规定了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合格和优良的标准。

在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时,强调主控项目所包含的检验点 应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的每个检验项目中所包含的检验点应有 70%及以上合格,不合格的检验点不是集中在一个区域时可以评 定为合格工序;当一般项目的每个检验项目中所包含的检验点达 到*0%及以上合格,不合格的检验点也不集中在一个区域时可 以评定为优良工序。对不划分工序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可根据上 述原则直接进行合格或优良单元工程的验收评定工作。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主控项目是对单元工程的基本质量起决 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因此应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这意味着 主控项目不充许有不符合要求的检验结果,即这种项目的检查具 有否决权。一般项目指对施工质量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本条70%及以上的规定是参照原验收标准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的;70%及以上合格的规定是一般性规定,不同单元工程的工序 对验收的要求不尽一致,文中对合格率另有规定的,应按具体条 文的规定执行。

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

3.3.13.3.3规定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的条件、程 序、内容和应提交的资料。 需要强调的有:一是单元工程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自评合 格后才能申请验收评定,否则监理单位可以不予受理;二是关键 部位单元工程和重要隐蔽单元工程的验收评定,应由建设单位组 织参建单位进行联合验收评定,并在此之前通知该工程施工质量 监督机构,以便质量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参加;三是单元 工程验收评定合格后,监理单位应及时签署结论,不能在事后补 签(特殊情况下除外),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均应当

场履行签认手续,这样做是防止漏签或造假。 关于施工检验记录资料,需要说明的是:一是施工记录一定 要完整、齐全,叙事要清楚,时间、地点、施工部位、工序内 容、质量情况(或问题)、施工方法、措施、施工结果、现场参 加人员等,均应记录清楚,不应追记或造假。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应当场签认;二是提供的资料应真实,因为虚假材料将造成判断 失真,甚至不合格工程被验收评定为合格工程,危害极大,一旦 发现将追究其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三是所有 检验项目包括原材料和机电产品进场检验,施工质量项目(主控 和一般)及抽样(或见证)检验的重要质量指标和效果检验,均 应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判定该项目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 要求,以便验收评定得出合理结论。

3.4、3.3.5规定了划分工序单元工程和不划分工序单元工程

施上质量验收评定合格或优良的标准。 对已划分成多工序的单元工程,其单元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在 各工序验收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评定的,由于每个工序对单元 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体现这一因素,在单元工程施 工质量的优良标准中,除本条所列对施工单位提交资料和单元工 程效果检验的要求外,还针对不同的单元工程提出该单元工程中 重要工序应达到优良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在单元工程验收评定时就应 现并及时处理,否则将影响后续单元工程、分部工程的验收 此,所有质量隐患应尽快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施工质量 过程控制”原则的体现。

4.2基础面、施工缝处理

本标准是从混凝土仓面进行评定。建基面上部的土、石开挖 (含保护层)的质量评定标准,以及建基面不良土质处理、地质 坑孔处理、基面不平整度、高程及其建基面外轮廓尺寸的质量评 定标准,详见《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 准一土石方工程》(SL631一2012)。 本标准强调基础面或施工缝处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基础面 或施工缝处理应经过检查验收,其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有 截、排水措施。对水下混凝土宜应控制水不流动或采取保护措 施,水流不应把混凝土灰浆带走。对首层仓面、重要或设计特殊 要求、或重要预理件等重要隐蔽部位单元工程,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处理,并应进行联合验收。联合验收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应满足 SL 176一2007的规定要求

行处理,并应进行联合验收。联合验收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应满足 SL176一2007的规定要求。 4.3模板制作及安装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成型 质量的模板。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使用脱模剂是一项有效措 施,为此,增加了脱模剂的内容和标准。“检测数量”将原标准 中模板面积在100m²以上的检查点数“不少于30个”改为“每 增加100m,检查点数增加不少于10个”。 4.4钢筋制作及安装 目前,钢筋连接除了焊接外,还有绑扎连接、机械连接等, 并已颁布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因此将原标准中强 调恒挽的内容土坫改为“钢馅连培施工质县标准(占及由弧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成型 的模板。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使用脱模剂是一项有效措 为此,增加了脱模剂的内容和标准。“检测数量”将原标准 板面积在100m²以上的检查点数“不少于30个”改为“每 100m,检查点数增加不少于10个”。

目前,钢筋连接除了焊接外,还有绑扎连接、机械连接等, 并已颁布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因此将原标准中强 调焊接的内容去掉,改为“钢筋连接施工质量标准(点焊及电弧 焊、对焊及熔槽焊、绑扎连接、机械连接)”,并要求其机械性能

混凝土浇筑质量主要是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控制来实现的,对 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明确质量要求与重点,对保证混凝 土的施工质量是必需的。 对“混凝土振捣”提出无超振的要求,因超振对混凝土质量 也是不利的。同时取消了“无架空”的质量要求,因浇筑过程中 无法检查。 增加了“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检查内容和质量要求。混凝土 的浇筑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 的影响,总会有个别点超温,但要求不能连续超温,且单点超温 不大于3℃,*0%以上的测点满足设计要求,可视为合格

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有很大影响,是一项很重要的施工 内容,因此将“混凝土养护”列为主控项目,并增加“连续养护 时间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要求。除对混凝土要进行养护外,还 要对其表面进行保护,因此增加“混凝土表面保护”的检查内容 和质量标准,要求保护用材料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将原标准中有关表面质量的检查内容单独另列于4.7节“外 观质量检查”中。 “检测数量”中没有作具体数量的规定。在浇筑过程中,对 要检查的内容必须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必要时应根据混凝土浇筑 量和预计浇筑时间,制定取样检香的原则和数量计划

本条为新增条文。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和评定在原标准中列在 “混凝土浇筑”中,因混凝士外观质量也是混凝土质量中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此次将其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查内来对待。 强调混凝土拆模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发现有裂缝、蜂窝麻 面、错台和变形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处理。 混凝土外观质量和评定,可分两个时段进行:一个时段是在 拆模后就进行检查和评定;另一个时段是经消缺处理后在单元工 程质量评定期内进行。在拆模后经检查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处 理,然后再进行检查和评定。最终评定结果以消缺处理后评定为 准,经消缺处理后满足要求的,可评为合格。 如果对内部质量有怀疑,应进行检查,采取的方法一般有无 损检查法或钻孔取芯、*水试验等。采用钻孔取芯、*水试验等 方法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查评定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其检 查结果应作为最终评判合格与否的标准。 “质量检查内容和质量标难”基本上参照原标准,只是增加 了经处理后的质量标准,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数量”要求对 混凝土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对非永久外露面的表面平整度、外形 尺寸、错台和变形等非内在质量问题可按设计要求适当放宽。

本章材料质量,应按种类及其料源情况进行抽验,根据料源 及其用量,通常应在现场抽验1~3组,但每料源至少抽验 1组。 本章砂石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硬化混凝土性能的质量 标准,详见附录 D. 1 节~附录 D. 3 节。

参见条文说明4.3、条文说明4.5。 5.4混凝土浇筑

5.3模板、预埋件制作及安装

铺筑**施工质量标准应注意以

(1)强调现场**试验确定参数的必要性。通过**试验可 以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检验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生产系 统、运输系统和平仓、**机具的运行可靠性和配套性;确定合 理的施工工艺参数,选择优化的材料投料顺序、拌和时间以及质 量控制措施,如平仓厚度、**厚度、**遍数等。 (2)对于*实厚度,可通过现场**试验并结合生产系统的 综合能力确定。 (3)*实密度的数值是**混凝土*实与否的主要参数,故 施工过程中应随**作业进行检测。 (4)为确保**混凝土层间结合良好,应控制施工层间的间 隔时间。拌和物初凝时间可在仓面测定。对拌和物自拌和到** 完毕的时间应有具体的限制条件。施工缝及冷缝是个薄弱环节 往往形成渗漏通道,影响抗滑稳定,应认真处理。 (5)**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际施工过 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个别点超温,但要求不能连 续超温,且单点超温不大于3℃,*0%以上的测点满足设计要 求,可视为合格。 (6)**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有很大影响,也是一项很 重要的施工内容,因此也将此列为质量评定的内容;除对**混 凝土要进行养护外,还要对其表面进行保护,要求保护用材料及 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检测数量”中没有作具体数量的规定。在浇筑过程中 对要检查的内容应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必要时应根据混凝土浇筑 量和预计浇筑时间,制定取样检查的原则和数量计划。 (*)如果对内部质量有怀疑,应进行检查,采取的方法一般 有无损检查法或钻孔取芯、*水试验等。采用钻孔取芯、*水试 验等方法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查评定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其检查结果应作为最终评判合格与否的标准

5.4.5对变态混凝土提出了评定质量要求。变态混凝士就

将原标准中的“止水及伸缩缝”工序根据SDJ207一*2、 DL/T5144一2001;改为“预理件(止水、伸缩缝等)制作及安 装”、并增加“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 本章材料质量,应按种类及其料源情况进行抽验,根据料源 及其用量,通常应在现场抽验1~3组,但每一料源至少抽验 1组。 本章砂石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硬化混凝土性能的质量 标准,详见附录 C.1节~附录C. 3节。

本标准是从混凝土仓面进行评定。建基面上部的土、石开挖 (含保护层)的质量评定标准,以及建基面不良土质处理、地质 坑孔处理、基面不平整度、高程及其建基面外轮廓尺寸的质量评 定标准,详见SL631一2012。 本标准强调基面清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基面清理应经过检 查验收,其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有截、排水措施。基面清 理属重要隐蔽部位单元工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应进行 联合验收。联合验收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应满足SL176一2007的 规定要求。

6.3模板、钢筋制作及安装

容,对滑模安装施工明确了质量要求。 与SL38一92相比,增加了脱模剂、轨道接头处轨面错位的 验项目及其相应质量标准,轨道安装中心线充许偏差由原标准 ±2mm,调整为±10mm。

6.4预理件制作及安装

本章适用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沥青混凝土面板工程方 工质量的验收与评定。与原标准比较,本标准结合沥青混凝土万 工工艺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在文字上或内容上进行了较大调整

原标准由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模板、沥 青混凝土制备、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等4个工序。本标准分 为基座结合面处理及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模板制作及安装 (心墙底部及两岸接坡扩宽部分采用人工铺筑时有模板制作及安 装)、沥青混凝土的铺筑3个工序。将沥青混凝土制备内容一部 分纳人附录E.3节,一部分纳人沥青混凝土铺筑中验收评定。 心墙与基座(基础)连接面的处理很重要,质量要求和施工 工序同面板与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①清除灰皮;②喷涂涂底材 料;③涂底材料干燥后敷设1~2cm后的沥青胶或沥青砂浆,使 心墙与基座(基础)结合紧密。沥青胶或沥青砂浆的配合比,应 通过试验确定。 编写沥青混凝土心墙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数量等相 关内容时,参考了《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 (试行)》(SD220一一87)中“沥青混凝土制备”、“施工技术管 理”的有关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预应力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 程,为适应工程验收评定要求,本标准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的验收评定质量标准。本标准主要针对使用较多的闸墩、梁板、 隧洞衬砌等预应力工程设定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及检测数量。 另外,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工序很多,每一环节都很重 要,不同工程对预应力筋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使用本标准是 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或 删减。

9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

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单元工程的划分方法较多,除按 9.1.1条划分外还可按生产台班或者是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 自的是方便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单元施工的验收评定,达到 合理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 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从场外购买的混凝土 预制构件,则应提供构件性能检验等质量合格的相关证明资料。 不合格构件不应使用。

.2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

9.2.1预制构件外观质量应无缺陷,安装前应对构件的型号、 尺寸、制作质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 9.2.2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中“吊车梁”改为“梁或吊车梁”;根据规范和施工实际,将 “柱”、“牛腿上表面和柱顶标高”由原“士8”改为“一8~0” 将原“吊车梁”中的“梁顶面标高”,“十10~一5”改为“一5~ 0”,删除了“十”偏差;增加了“板”项目及所有项目的检测 方法。

9.2.3根据GB50204,本标准增加了对承受内力接缝

质量要求标准和检验方法,加强了安装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0混凝土坝坝体接缝灌浆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2混凝士坝坝体接缝灌浆

10.2.1、10.2.2强调了坝体接缝灌浆应在各灌浆区混凝土的龄 期、灌区两侧及压重混凝土的温度、接缝张开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的条件下进行。 10.2.3增加了排气管出浆密度、有无串漏浆现象、中断等特殊 处理等。其他项目进行了文字上或内容上的调整,增加了检测 方法。

灌浆工程通常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如钻孔取芯及压水试验 等。当实施钻孔取芯、压水试验等方法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查评定 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其检查结果应作为最终评判合格与 否的标准。

安全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 效措施HG/T 2073-2020 阿克隆磨耗试验机.pdf,保证工程安全,本标准修订时增加了安全监测设施理 设、安装、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标准。 本章仅适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监测设施的安装要 求,不适用于工程运行中的安全监测要求,

11.3 观测孔(并)工程

11.3.1观测孔(并)工程施工包括造孔、测压管制作与安装 率定等3个工序,其中把率定作为主要工序,其自的就是提高观 测孔(井)的成活率,注重最终效果。 11.3.2本条规定了观测孔(并)造孔的施工质量标准。在砂卵 石、壤(黏)土内的观测孔(井)造孔一般采用岩芯管冲击法干 钻,套管跟进,严禁用泥浆固壁。岩石内观测孔(井)应采用清 水钻孔,如遇岩石破碎可能造成塌孔的孔段,应采用套管护壁: 并事先在监测部位套管壁上钻好透水孔。钻孔过程中应连续取 芯,并对芯样编录、描述、记录初见水位、终孔水位。终孔时: 测量孔斜,并提出钻孔柱状图。 11.3.3测压管安装埋设前,应对钻孔深度、孔底高程、有无塌 孔以及测压管的加工质量、各管段长度、接头、管帽情况等进行 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下管前应先在孔底填约10cm厚的反滤 料。反滤料应能够防止细颗粒进入管内,且具有透水性,渗透系 数大于周围土体的100倍。反滤料应先洗净,风干,备用。下管 过程中,应连接紧密,吊系牢固,保持管身顺直,就位后,应立

即测量管底高程和管水位。在管外回填反滤料,应缓慢人孔,逐 层夯实,直到本测点的设计进水段高度。测压管埋设过程中,套 管应随回填反滤料而逐段拔出。 测压管进水段以上孔段应进行封孔,封孔材料常采用膨润土 球。土球潮解后的渗透系数小于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土球应由 直径5~10mm的不同粒径组成,土球应风干,严禁日晒、烘 烤。封孔时,逐粒投人孔内,并逐层捣实。回填膨润土球段长度 宜应大于4m,以上回填与孔周围相同的土料,地面以下2m内 范围应用夯实法回填黏土。

11.4外部变形观测设施

11.4.3垂线安装分为正垂线安装和倒垂线安装。正垂线最高悬 挂点应设在项顶附近,且能保证换线前后位置不变,并考虑到换 线及调正的方便。测线宜采用强度较高的不锈钢丝或不锈因钢 丝,一般直径为1.0~2.0mm,其极限拉力大于重锤重量的两 倍。若设计为三维垂线,则应采用温度膨胀系数比钢丝约小一个 数量级的不锈因钢丝。重锤阻尼箱内设防锈抗冻液体,其内径和 高度应比重锤(包括阻尼叶片)直径和高度大15~20cm。在竖 并、宽缝和直径较大的垂线井中,应设垂线防风管,管内径视变 形幅度而定,但不应小于10cm。 倒垂线钻孔深度应达到变形可忽略不计处,对混凝土坝可取 坝高的1/4~1/2,对土石坝一般深入稳定基岩或坚硬上层,但 最小不宜小于10m。倒垂孔内岩石完好且无腐蚀性地下水时可不 设保护管,仅在孔口部位设置保护装置即可,当需设置保护管 时,其保护管内径一般不小于10cm。倒垂线防风管内径也一般 不小于10cm。保护管和防风管的有效孔径不应小于5~10cm。 浮体组一般采用恒定浮力式,其结构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浮子 的浮力应符合设计规定。测线的强度应与正垂线相同,当正、倒 垂线结合布设或采用倒垂组时,宜在同一观测墩上进行衔接。倒 垂孔钻孔的垂直度要求较高,一般为1%左右,其值主要取决于

钻孔直径和要求的有效孔径。 11.4.4引张线是观测水平位移的重要方法,观测精度较高,可 达0.1~0.3mm。引张线的设备包括端点装置、测点装置、测线 及保护管。有浮托的引张线测点装置包括水箱、浮船、读数设备 及保护箱,无浮托的引张线则无水箱及浮船(盒)。通常水箱长、 宽、高为浮船的1.5~2倍,读数设备范围应大于变形变幅,一 般不少于50mm。 测线一般采用直径为0.8~1.2mm的高强不锈钢丝,要求 其极限强度不少于1500N/mm²,钢丝直径选择宜使其极限拉力 为所受拉力的2倍。 表11.4.4引张线安装质量标准是按照端点装置、测点装置、 测线及保护管评定的,也可根据具体工程实际和设计要求,编制 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质量评定标准。 11.4.5视准线法观测设施包括:工作基点、位移标点和视准线 靓牌。按其使用工具和作业观测方法的不同分为活动牌法和小 角度法两种。 视准线的工作基点宜设置在大坝两端的廊道内或山坡上,距 大坝一定距离处,埋设在新鲜的岩石或稳定土层内。视线俯角不 宜太大也不宜太低,并应布设在靠近下游面与坝轴线平行处,视 线离开周围栏杆等障碍物1m以上。工作基点的观测墩应采用钢 筋混凝土挠筑。顶部理没固定的强制对中设备,精度不低于 0.2mm。视准线的位移标点采用钢筋混凝土设置在结构物上 与视准线的偏离值不应超过2cm,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m及旁离 障碍物不小于1m,标点顶部同样理设上述强制对中设备。视准 线靓牌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应满足图案对称、没有相位 差、反差大、便于安装,且具有适当参考面积等条件。

GB 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11.4.5视准线法观测设施包括:工作基点、位移标点和社

视准线的工作基点宜设置在大坝两端的廊道内或山坡上,距 大坝一定距离处,埋设在新鲜的岩石或稳定土层内。视线俯角不 宜太大也不宜太低,并应布设在靠近下游面与坝轴线平行处,视 线离开周围栏杆等障碍物1m以上。工作基点的观测墩应采用钢 筋混凝土挠筑。顶部理没固定的强制对中设备,精度不低于 0.2mm。视准线的位移标点采用钢筋混凝土设置在结构物上 与视准线的偏离值不应超过2cm,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m及旁离 障碍物不小于1m,标点顶部同样理设上述强制对中设备。视准 线牌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应满足图案对称、没有相位 差、反差大、便于安装,且具有适当参考面积等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