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代替DL5144-2001

SL 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代替DL5144-2001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1M M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424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代替DL5144-2001

7.7.1原规范4.7.1条所述内容。规定了雨季施工时为保证混 凝土拌和及施工质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7.7.3~7.7.5对原规范4.7.2条、4.7.3条所述内容进行了归 纳、修改、补充。明确规定了当降雨强度(日或半日或小时的降 雨总量)达到中雨以上时,对于尚未开始浇筑的仓位,不得再新 开仓浇筑。对于已开仓浇筑混凝土而中途遇上天雨时,应立即停 正浇筑,雨后可否恢复浇筑按本标准7.4.12条执行。降雨等级 的判断和划分见表5。

雨天施工要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出机口混凝土落度按 下限控制。如下雨持续时间较长,仓面受雨水冲洗较严重,可适 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一般按减小水胶比0.020.05控制。因 水工混凝土施工大多无防雨棚,以露天浇筑为主(除特殊要求 外),即便有防雨棚的仓面也只是局部的措施,很难对全部浇筑 系统采取防雨措施,故仍采取调整拌和用水量、排除仓内积水、 防止雨水流入仓内等措施。 大雨、暴雨时应停止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如遇中雨,视下雨 的持续时间和仓内的实际状况灵活处置。一般如下雨持续时间 长,且积水无法排除干净时,停止浇筑。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 增加了停止浇筑前应将已入仓的混凝土立即振捣密实的要求,以 减少恢复浇筑时仓面的处理难度。

8.1.2控制相邻坝块高差的主要目的包括:避免纵缝键槽被挤 压,影响灌浆质量;避免过大的剪切变形对横缝内的止水设施的 不利影响;避免先浇块混凝土长期暴露,温度梯度过大引起表面 裂缝等。 本条增加了个别项块如因施工特殊需要经论证批准后可突破 高差限制。有些工程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如施工机械占压、预 留交通通道、施工组织安排、地形条件限制等,难以全部做到控 制在12m内,如高坝洲工程相邻坝块高差设计文件规定不超过 15m;隔河岩大坝9坝段由于门塔机占压高差实际达到18m; 三峡工程由于地形及设备占压等原因,多处超过12m。 8.1.3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不仅与其强度有关,还与其强度均匀 性有密切关系,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性越大,裂缝就越易产生,因 此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随着技术进步,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龄期已延至90~ 180d,并适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在此情况下,配合比设计 时不仅要考虑设计龄期的强度,还要考虑混凝土早期的抗裂 要求。 8.1.4本条较原规范做了一些修改: (1)在采取的综合措施中增加了“配合比设计”,主要考虑 到配合比设计对尽量减少水泥水化热温升、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 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工程开始阶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就应 温宝城金国击

8.1.2控制相邻坝块高差的主要目的包括:避免纵缝键槽被挤 压,影响灌浆质量;避免过大的剪切变形对横缝内的止水设施的 不利影响;避免先浇块混凝土长期暴露,温度梯度过大引起表面 裂缝等。 本条增加了个别项块如因施工特殊需要经论证批准后可突破 高差限制。有些工程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如施工机械占压、预 留交通通道、施工组织安排、地形条件限制等,难以全部做到控 制在12m内,如高坝洲工程相邻坝块高差设计文件规定不超过 15m;隔河岩大坝9坝段由于门塔机占压高差实际达到18m 三峡工程由于地形及设备占压等原因,多处超过12m。

8.1.3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不仅与其强度有关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还与其强度

随着技术进步,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龄期已延至90~ 180d,并适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在此情况下,配合比设计 时不仅要考虑设计龄期的强度,还要考虑混凝土早期的抗裂 要求。

8.1.4本条较原规范做了一些修改:

(1)在采取的综合措施中增加了“配合比设计”,主要考虑 到配合比设计对尽量减少水泥水化热温升、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 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工程开始阶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就应 考虑温度控制这一重要因素。 (2)混凝土的表面保温对抵御气温骤变起重要的作用,可减 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良好的养护条件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强 度的增长,而且可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表面保

养护措施落到实处。 (3)在原规范基础上增加了“避免薄层长间歇”的文字表 述,这是由于国内许多工程经验表明,在基岩或老混凝土块上浇 筑一薄层而后长期停歇是极易产生裂缝的。混凝土块体龄期在 28d以前,尤其是不足7d龄期时过水也容易产生裂缝。 8.1.5通过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运输及浇筑过程中温度回 升、控制水化热温升等综合温控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 度,达到防止裂缝的目的。现场施工的主要温控指标是浇筑温 度,要明确并加以严格控制 8.1.6本条增加了基础混凝土在高温季节浇筑时需经论证并批 准,主要考虑到国内许多工程做不到基础部位混凝土在低温季节 浇筑。如在高温季节浇筑基础部位混凝土时,要采取必要的措 施,一方面采用有效的温控措施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在设计允许 范围内,如采取低温混凝土、通水冷却养护及保温措施等;另 一方面减少混凝土变形约束,如适当分缝减小混凝土的浇筑块 尺寸。 8.2 浇筑温度控制 8.2.1料场骨料降温措施基本上为条文规定的3项,国内大、 中型工程已普遍采用,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昼夜温差 较大的地区可有效降低骨料初始温度。随者施工手段的改善、施 工工艺的改进,混凝土浇筑强度在不断提高,骨料堆高由6~ 8m改为不低于6m。 8.2.2风冷骨料和水冷骨料相比,其设备占地面积小,冷量损 耗少,运行的可靠性高,而且投资较省,自前得到广泛应用。据 此将粗骨料预冷方法进行重新排序,并加人应防止骨料冻仓的条 文。施工中可根据不同的出机口温度要求,针对工程条件及混凝 土系统的工艺布置,灵活采取相应的骨料预冷措施。 823三盾机菇523务相同实表明此项措施非重要票

因骨料此时与气温的温差可达20~30℃。 8.2.4将原规范5.2.4条中“冰块”改为“冰屑”,“可用”改 为“宜用”。近20年来,我国混凝土预冷技术发展很快,进口或 国产片冰机的大量使用,使加冰技术大大提高,目前已很少采用 加冰块的方法。隔河岩、构皮滩、三峡等工程均采用加片冰,二 滩、小浪底等工程为加冰屑(或称冰粒)。国内工程在采用加冰 技术时,为保证搅拌均匀,一般延长拌和时间30s。

因骨料此时与气温的温差可达20

因骨料此时与气温的温差可达20~30C 8.2.4将原规范5.2.4条中“冰块”改为“冰屑”,“可用”改 为“宜用”。近20年来,我国混凝土预冷技术发展很快,进口或 国产片冰机的大量使用,使加冰技术大大提高,目前已很少采用 加冰块的方法。隔河岩、构皮滩、三峡等工程均采用加片冰,二 滩、小浪底等工程为加冰屑(或称冰粒)。国内工程在采用加冰 技术时,为保证搅拌均匀,一般延长拌和时间30s。 8.2.5本条增加了平仓振捣后仓面覆盖隔热保温材料的措施: 增加了利用阴天浇筑措施。这6项是减少预冷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过程中温度回升的主要措施,已在国内各工程广泛应用。 将浇筑块分层厚度“小于1.5m”改为“宜小于2m”。随着 温控技术的提高,在高温季节施工,当采取一定的温控措施后混 凝土温度可以满足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时,自前很多工程浇筑层厚 大于1.5m,三峡、二滩等工程在部分脱离基础约束区部位采用 3m层厚,施工速度可以提高。台阶宽应大于2m主要是防止滚 浇,影响浇筑质量。

8.2.5本条增加了平仓振捣后仓面覆盖隔热保温材料的措

过程中温度回升的主要措施,已在国内各工程广泛应用。 将浇筑块分层厚度“小于1.5m”改为“宜小于2m”。随着 温控技术的提高,在高温季节施工,当采取一定的温控措施后混 凝土温度可以满足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时,目前很多工程浇筑层厚 大于1.5m,三峡、二滩等工程在部分脱离基础约束区部位采用 3m层厚,施工速度可以提高。台阶宽应大于2m主要是防止滚 浇,影响浇筑质量

8.3.1将原规范5.2.7条中“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改为“满 足混凝土各项设计指标”,随着水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单一的 强度指标已不能反映出对混凝土的要求,如耐久性、抗渗性、极 限拉伸值等均为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最根本的措施是采用水化热较低 的水泥,掺用活性掺合料,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其他措施尚有 加大骨料粒径、改善骨料级配、使用外加剂和降低混凝土落度 等。目前我国水工混凝土已普遍掺用粉煤灰和外加剂,单位水泥 用量较大幅度减少。

8.3.2受到基础约束和老混凝土约束的部位,浇筑块需要满足

基础温差和上下层温差的要求,混凝土的允许最高温度一般要比 脱离基础约束区部位低,为有利于浇筑块的散热,浇筑层厚不宜

超过2m,并做到短间歇连续均匀上升,实践证明薄层长间歇极 易引起混凝土裂缝。

(1)将通水时间略为延长,主要是根据二滩(通水14~ 19d)、隔河岩(通水12~15d)、三峡(通水15~20d)等工程经 验,初期通水一般可将混凝土块体最高温度削峰3~4℃,且可 避免二次温升的峰值过高。 (2)增加日降温不应超过1℃的内容。当混凝土内部温降梯 度过大时会引起混凝土温度应力不平衡而产生裂缝。 (3)删除“埋管应覆盖一层混凝土后开始通水”。二滩、三 峡工程的实践证明,在使用塑料类软冷却水管时,如果下料前通 水,可提前发现漏水情况及保证水管畅通。 8.3.4新增条文。一般在秋季对高温季节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 中期通水冷却,以减小人冬后坝体的内外温差,中期通水可根据 坝体温度情况选用制冷水或河水。坝体中期通水冷却措施已在许 多工程(如三峡、构皮滩、彭水等)中应用,二滩工程中要求大 坝混凝土一期冷却须将坝体温度降至20~22℃,相当于初期冷 却与中期冷却一次完成。实践表明,中期通水冷却对减小混凝土 内外温度梯度、防止坝体产生表面裂缝有明显作用。

8.4.1新增条文,主要考虑到早龄期混凝土抗裂能力差,遇气 温骤降极易产生裂缝,国内许多工程(三峡、构皮滩、向家坝 等)均明确有此要求,且上、下游面都进行了施工期长期保温。 8.4.2本条与原规范5.2.15条相比,将“气温年变幅较大的地 区”改为“气温变幅较大的季节”,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更加 合适。将“表面保护措施”改为“表面保温措施和时间”,更加 具体。

8.4.4考虑到保温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技术进步,本条将原规范 “采用混凝土预制模板”删除,加入了“可在拆模后适时贴保温 材料,必要时应采用模板内贴保温材料”。目前,采用混凝土预 制模板保温的工程较少,多数工程采用了混凝土表面外贴保温材 料这种方式,施工中要注意保温材料与混凝土贴合紧密,保温效 果更好。

8.4.5新增条文。不同的保温对象,因其形状不同、方位不同、

重要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如重要部位、口门、棱角 处应加厚。另外,需要的保温层厚度还与保温材料的性能、气温 条件等有关

8.4.6条文中列出的这些部位及浇筑块的棱角和边缘部位

5 特殊部位的温度控制 8.5.1基本同原规范。主要考虑到要重视填塘部位的混凝土温 度要求,根据工程实践,岩基的塘、槽、陡坡和坝体预留块回填 以及并缝块混凝土 处于多面约束状态温度应力也较复杂,因 此建议从严要求,在施工安排、结构设计、温度控制诸方面专门 采取措施。

并采取温控措施使最高温度不超过设计充许最高温度”,主要参 照了三峡、彭水、构皮滩、向家坝等水利工程对预留槽混凝土提 出在低温季节或使用低温混凝土回填的技术要求。 预留槽混凝土受到两侧已浇混凝土的约束,当两侧老混凝土 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会给回填混凝土造成复杂的约束应力, 要对预留槽两侧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有一定的龄期后回填,回 填混凝土也要有温度控制措施保证最高温度在设计充许范围内

下部混凝土的冷却和并缝块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必要时铺设并缝 钢筋。 8.5.4新增条文,本条中“孔洞封堵的混凝土”指大体积混凝 土,如导流孔、隧洞的堵头。 8.5.5新增条文。由于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厚度很薄,当外界气 温骤降时,面板温度急速降低,易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引起面板裂 缝,因此,加强表面保温对防止面板施工期直至蓄水前产生危害 性裂缝是必要的。面板的养护、保湿可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干

表6国内外低温季节混凝士施工气温标准

确定低温季节施工期应依据当地10年以上气象资料。当地 缺少资料可借鉴邻近地区气象部门资料。 9.1.2同原规范6.0.2条。本条强调应制定专项混凝土在低温 季节施工组织设计和可靠的技术措施,并至少包括下列基本 内容; (1)确定低温季节施工起止日期。 (2)施工环境及各环节的热工计算。 (3)保温材料调查和确定。 (4)配合比、外加剂试验及确定。 (5)低温季节施工中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碱 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破坏的事故在国内外发现后,已引起关 注。在施工之前,一是检查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等活性成分, 判别是否属于碱活性骨料;二是使用碱活性骨料应控制每立方米 混凝士的总含碱量,并通过专门试验论证确定。 防冻剂的含碱量较高,所以要在施工中控制总的含碱量。“一 般工程每立方米混凝土含碱量(Na2当量计)2~3kg。水泥的 含碱量应小于0.6%,生产广家应提供检测数据。对防冻剂或早 强剂应测试其含碱量,一般防冻剂和早强剂成分中的含碱量可参

确定低温季节施工期应依据当地10年以上气象资料。当地 缺少资料可借鉴邻近地区气象部门资料。 9.1.2同原规范6.0.2条。本条强调应制定专项混凝土在低温 季节施工组织设计和可靠的技术措施,并至少包括下列基本 内容:

见表7。为保证混凝土质量,低温季节施工中一般掺用防冻剂和 早强剂,不得使用活性的骨料,除非有专门的论证,

表7防冻、早强剂中几种成分的碱含量

用于50℃以下养护条件的普通混凝土和30℃以下养护的掺外加 剂混凝土,在其标准值的60%以内吻合较好。 9.1.5为原规范6.0.5条修改。基本内容未变,仅在条款中增 加了早强剂、防冻剂的内容。 9.1.7新增条款,强调外观质量检查的重要性。低温季节施工 的混凝土由于养护温度的变化,确定混凝土的温度不方便,成熟 度法可解决不需混凝土试块只需测得养护温度和龄期,计算出成 熟度就可以查出或计算出混凝土强度。此法特别适用于早期强 度,各国标准在冬期施工内容中都给子了承认,本次修编也将成 熟度法引进本规范。我国柜回龙山山和红石等水电施工 工地上一直沿用成熟度1800℃,h作为混凝土允许受冻标准,并 用于确定拆模时间 9.2施工准备 9.2.1基本同原规范6.0.9条,仅增加热工计算的要求。 9.2.2基本同原规范6.0.10条。本条把“宜进行覆盖,以防冰 雪和冻结”的内容改成“应有防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因为防 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内容比“宜覆盖 9.2.3基本同原规范6.0.13条。增加骨料加热条件“当日气平 均气温稳定在一5℃以下时和外加剂溶液不应直接用蒸汽加 采用热水拌和即可。 9.2.4基本同原规范6.0.14条。仅增加“拌和水宜采用热水”。 9.2.5为原规范6.0.15条修改。原条款对混凝土、岩石基础加 热,要求加热深度不小于10cm,执行起来不好操作,本次修订 取消了此要求。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只要表面温度达到3℃, 10cm深处就能达到正温的要求。“整个仓面应加热至3℃”是指 边角处也需到达3℃。 9.2.6基本同原规范6.0.16条。仅增加“受冻面处理应符合设 计要求”

9.3.1此条对原规范6.0.6条进行了以下补充:

机对保温篷的吹暖,利用钢制模板良好的导热性能,对周边混凝 七传热,以达到保温的自的。 a)电热保温毯施工方法。根据所要求保温的部位,将保温 部位清理干净(混凝土面不得有水),将电热毯展开平铺在施工 面上,相邻两块搭接3~5cm,接通电源后,使保温面温度逐渐 升高。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输移动,不允许在地面拖拉、折 叠,以免划破、拉伤使线路断路或短路造成事故。 b)暖风机施工方法。先浇块浇筑时,在仓面两侧各布置4 台暖风机,并将两侧的横缝模板各改造两块,键槽模板中间加一 个爬行锥和一组竖背愣,每块模板上口做一个3.0m×3.26m的 平台支架,模板加固除爬行锥外,在模板低口和上口各增加三根 20mm拉杆。每两台暖风机放置在一个吊篮中,整体吊放在模 板支架上。暖风机供热主管垂直水流方向布置,用铅丝将主管悬 挂起来,利用主管上的分叉接支管对仓面吹暖风,支管按一长一 短间隔布置。后浇块浇筑时,相邻坝块高差小于6m时,可将暖 风机放置在相邻坝块。若相邻坝块高差大于6m时,在相邻坝块 尧筑时预埋埋件,仓面内埋设蛇形柱,利用蛇形柱和预埋的埋件 架设平台,放置暖风机。 c)保温棚施工方法。该方法不适用于风沙大的地区。简易 保温棚的搭设方式:坝前、坝后及横缝模板在3~4m范围内沿 上下游面弧线及横缝方向采用彩条布搭设简易保温篷,将彩条布 上口固定在悬臂模板上,下口采用重物压实固定,使悬臂模板在 3~4m范围内形成了三角封闭区域即形成了简易三角保温篷。 (3)混凝土低温季节施工方法,可依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 10~15d日平均气温来选定。 (4)提出经济合理低温季节施工的温度范围为平均气温在 5~一20℃之间。从理论上讲只要供热保温符合要求,在任何负 温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混凝土施工,但比较经济的还是施工期平 均气温在一20℃以上。根据桓仁、白山、红石水电工程的经验 日平均气温低于一20℃时,施工设备、建筑材料及施工各环节出

现问题的几率成倍增加。比如:暖棚法、电热法或蒸汽法在低于 一20℃条件下施工,供热管的接头、运料胶带、电器开关出故障 几率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将大大降低。在此条件下施 工,将增加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济合理的施工温度范围是根据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通常使用的设备、建材及施工工艺水 平提出的。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经验并参考建筑行业综合蓄热法的标准 综合蓄热法适用于日平均气温一10℃或最低气温一20℃以上。 以下列出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规定,供参阅: 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 系数M<5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 当采用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当 围护层的总传热系数与结构表面系数的乘积KM在50kJ/(m3· h·℃)~200kJ/(m²·h·℃)的范围时, 合公式(1):

现问题的儿率成倍增加。比如:暖棚法、电热法或蒸汽法在低于 一20℃条件下施工,供热管的接头、运料胶带、电器开关出故障 几率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将大大降低。在此条件下施 工,将增加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济合理的施工温度范围是根据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通常使用的设备、建材及施工工艺水 平提出的。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经验并参考建筑行业综合蓄热法的标准

综合蓄热法适用于日平均气温一10℃或最低气温一20℃以上。 以下列出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规定,供参阅: 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 系数M<5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 当采用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当 围护层的总传热系数与结构表面系数的乘积KM在50kJ/(m²: h·℃)~200kJ/(m²·h·℃)的范围时 全公式(1):

面积系数小于3者,宜采用蓄热法施工仅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要 求,对非大体积混凝土未做规定,因此修改为“温和地区和寒冷 地区采用蓄热法施工时”。原规范“易吸收水分的保温材料,应 用油纸、沥青纸或塑料薄膜等与混凝土隔开”在施工中存在隐 患,目前,保温材料已有很好的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施工也方 便,因此修改为“使用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 9.4.4基本同原规范6.0.24条。本条增加“且保温层材料强度 应满足混凝土表面不变形要求”和“必要时应进行混凝土表面等 效放热系数的验算”。

保温后混凝土表面等效放热系数,可采用公式(2)验算:

10预理件施工10.1一般规定10.1.1为原规范7.1.1条修改。预埋件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其种类很多,一般按其作用分为土建、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和监测仪器等埋件。各类埋件的结构型式、位置等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为后续工程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需代用,需经过批准。10.1.2新增条文。预埋件一般都是事先加工,为避免锈蚀、损坏、变形或者丢失,不宜露天堆存,特别是内部观测仪器,怕震、怕潮、怕伤,需在库房存放,由专人管理,专人领用。10.1.3新增条文。预埋件安装应做好计划安排,避免漏埋。在埋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施工影响易发生碰撞位移、变形甚至破坏,出现问题处理比较困难,在埋人过程中应派人值班守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0.2止水及伸缩缝10.2.1、10.2.2为原规范7.1.2条修改。止水片安装为隐蔽工程,施工延续时间长,一旦埋入混凝土内很难有补救措施,所以对预埋件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10.2.3为原规范7.1.3条修改。1金属止水片连接的方法有搭接、对接等,推荐搭接双面焊。增加了“经试验能够保证质量亦可采用对接焊接”。2非金属止水片连接有硫化热粘接、焊接和冷粘接。橡胶止水带推荐硫化热粘接,塑料止水带推荐双面焊接。冷粘接需经现场试验论证,采用人工涂刷粘合剂的方式,其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较难把握,故大、中型工程和重要部位的止水片连接不宜采用。163

3异形接头中,两种不同材料(金属止水片和非金属止水 带)的连接比较困难,实际工程有用螺栓连接或铆接的,搭接部 分有用热粘或冷粘的。本标准推荐螺栓栓接法(俗称“塑料包紫 铜”)。为保证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渗透路径,规定了栓 (搭)接长度不小于35mm。 4工地现场施工条件差、设备简单,较难满足异形接头和 不同材料的精度和质量要求,目前生产厂家均有定型或可按设计 要求定做的异形接头,工地现场只宜进行直线对接或搭接,异形 接头一般在工厂内预先制作或购买成品,这样既可加快安装进度 也可保证接头质量。 5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很重要,不得有砂眼、裂纹等渗漏通 道,不得有假焊。焊接接头除检查外观外,还要做渗漏检查,工 厂加工的接头抽样 (不少于20%)检验:现场焊接接头逐个检 验。渗漏检查一般采用煤油滴在焊缝上,另侧洒上粉笔灰的方 法检验。止水片(带)接头的抗拉强度是接头质量的主要控制指 标之一,根据工程经验,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母材75%的 抗拉强度。 10.2.4为原规范71.4条修改。 1、2止水片一般采用模板夹紧定位,并采取支撑固定措施 与模板垂直,规定的中心偏差是指相对于接缝面的偏差。“鼻子” 空腔内的塑性材料种类较多,填满即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采用 预制的沥青麻丝,使用方便。 3止水片下面及周围的混凝土振捣较为困难,剔出止水片 周边的天骨料有利于混凝土同止水片紧密结合,避免止水片周围 形成空穴。 4在无法避免在止水片(带)附近形成水平施工缝时, 般采取图1的形式把止水片(带)浇入或留出。 10.2.5为原规范7.1.5条修改。止水基座(含止水槽、止水 硬)是坝体的一部分,其基础开挖、混凝土施工和止水片安装应 与大坝的要求一样,甚至更高。此部位面积不大,但结构、施工

较复杂,要按设计要求施工、检查、验收。 10.2.6新增条文。规定了伸缩缝缝面处理要求和填料施工 要求。 10.3排水设施 10.3.1为原规范7.2.1条修改。惟幕灌浆施工可能会串浆至邻 近排水孔,造成排水孔堵塞,所以规定“坝基排水孔的施工应在 相邻30m范围内的幕灌浆施工完毕后进行”。 10.3.2为原规范7.2.3条修改。增加了不同孔深对应倾斜度的 要求。 10.3.3为原规范7.2.2条修改。岩基排水孔一般采用压力水将 岩壁裂隙内填充物冲洗出来,以利于渗透水顺畅排至排水孔内 本条新增了冲洗结束标准。 10.3.4为原规范7.2.4条修改。排水孔孔口密封及接头处是容 易出现渗水、漏水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工、安装,并进行 防锈处理”,以确保接触处密合。 10.3.5与原规范7.2.5条相同。坝体排水管可采用拔管、钻孔 或预制无砂混凝土管,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拔管法造孔简单、实 用、成本低,故推荐采用。采用拔管法造孔时,木模拔管一般在

混凝土终凝前后进行,具体时间由试验确定,以既能顺利拨出, 又能保证孔口混凝土无破损为准;钢拔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视 气温和混凝土上升速度经常转动和提拔钢管。 10.3.6与原规范7.2.6条相同。

10.3.6与原规范7.2.6条相同

10.3.6与原规范7.2.6条相同

10.4.1原规范7.3.1所述内容。预理铁件的数量多、品种多, 应按图纸加工、分类存放,不得混淆。 10.4.2原规范7.3.2所述内容。各类预埋铁件是后期设备、金 属结构、理埋件等的基础,不能漏理或错埋,其安装精度要符合有 关规定,并保证施工中不变形走样。 10.4.3原规范7.3.3条所述内容。锚筋是结构受力的一部分 要注重其施工质量。本条对锚筋孔的钻孔位置、孔径、孔深、倾 斜度及锚筋安装后的保护等进行了规定。 10.4.4原规范7.3.4条所述内容。用于起重运输的吊钩或铁 环,必须保证安全,所以应经计算确定,必要时应做荷载试验。 10.4.5原规范7.3.5所述内容。各种爬梯、扶手及栏杆预埋铁 件,其理入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0.4.6原规范7.3.4条和7.3.5条所述内容。将有关预理件安 全的内容合并,作为强制条文。

10.5.1原规范7.4.1条和7.4.2条所述内容。管路的安装高 程、走向按设计要求埋设,若有变更要征得设计同意并做好 记录。 10.5.2为原规范7.4.3条修改。管道的接头有丝扣、法兰、焊 接、嵌沥青麻丝和涂水泥砂浆等方法,工程实践表明,丝扣连接 有利于安装质量,故推荐丝扣连接。

10.5.3与原规范7.4.4条相同。

且集中,排列又无规律,故规定“所有管道管口应妥善保护,并 有识别标志”。管口外露长度不宜过短,以方便标识及后续接管 通水或灌浆。

且集中,排列文无规律,故规定“所有管道管口应妥善保护,并 有识别标志”。管口外露长度不宜过短,以方便标识及后续接管 通水或灌浆。 10.5.5、10.5.6原规范7.4.6条和7.4.7条所述内容。管道埋 人混凝土后,出现堵塞、移位等情况,处理费工费时,故在施工 过程中妥加保护。在管道安装完毕和混凝土覆盖后检查管道畅通 情况,发现漏水、堵塞等问题越早,越容易处理。 10.5.7为原规范7.4.8条修改。预埋管路安装完成后,做好详 细记录,并绘图说明,以避免后续钻孔、取芯打断管道。

10.6.1为原规范7.5.1条修改。观测仪器埋设前的测试、校正 和率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重要工序,是观测和计算成果的 基础。 10.6.2新增条文。内观仪器是隐蔽工程,埋入后主要通过电缆 来观测、检查仪器运用状况,所以应使用专用电缆。电缆连接可 采用硫化接头或热缩接头。 10.6.3新增条文。观测仪器电缆与观测仪器相对应,要逐一编 号以防混淆,编号的标记要做好防水、防脱落、防损坏等保护措 施,推荐采用透明热塑套管包裹。 10.6.4新增条文。混凝土卸料应距观测仪器至少1.5m,大功 率振捣器距观测仪器至少1.0m,观测仪器周围的混凝土一般采 用小功率振捣器或人工振捣密实,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损坏或使 仪器移位。

10.6.5新增条文。观测仪器理设安装按设计安求执行,若元设 计要求,按《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SL531一2012)中 相关要求执行。

10.6.6为原规范7.5.2条修改。在仪器和电缆安装后要及时绘

10.6.6.为原规范7.5.2条修改。在仪器和电缆安装后要及时绘 制竣工图,并发送有关单位备查,以避免在以后施工中受到 损坏。

11.1.2新增条文。由于质量管理和足够的资源配置是混凝土质 量的基本保证。因此,本条增加了质量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的 要求。 11.1.3新增条文。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因 此,本条增加了应对各工序取得的质量数据(包括对材料的质量 行统计分析。 11.2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11.2.2新增条文。在使用碱活性骨料时,需控制混凝土总碱含 量,因此,需对每批进场原材料进行碱含量检测。 11.2.3为原规范4.1.5条4.9.2条修改。运到工地的每一批 水泥除了要有生产厂家的品质检验报告以外,使用单位也应按批 验收检验,一般要求袋装水泥按每200t,散装水泥按每400t为 一取样单位,如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 水泥的取样方法按《水泥的取样方法》 (GB12573)进行, 细度的测定按《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1345)进 行,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测定按《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750)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方法》(GB1346)进行,强度的测定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 法(ISO法)》(GB/T17671)进行,水化热的测定按《水泥水 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进行,氧化镁、碱、三氧化硫含 量的测定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进行。 11.2.4为原规范4.9.4条修改。规定了骨料生产和验收检验的 频次和检验项目。

11.2.5为原规范4.9.5条的修改。规定了掺合料检验频次和粉 煤灰的主要检验项目,矿渣粉检验项目参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确定,磷渣粉检验项目参 照《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T5387)确定,天 然火山灰检验项目参照《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 规范》(DL/T5273),石灰石粉验收检验项目参照《水工混凝土 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T5304)确定,硅粉检验项目参 照《砂浆和混凝士用硅灰》(GB/T27690)。

11.2.6为原规范4.9.6条修改。外加剂检验项目和

11.3.2为原规范4.9.8条修改。在混凝王拌和生产中,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料称量、拌和物的均匀性和拌和时间进行检 查,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目前,混凝土拌和生产的称量系统 般自动化程度较高,每盘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称量都具有打印记 录装置。但试验和检查人员不能放松检查,每8h的检查记录不 少于2次。

11.3.4为原规范4.9.10条修改。混凝王抗冻融性能

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含气量。因而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含气量 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混凝土含气量允许的偏差为要 求值的1%。例如F100抗冻等级、骨料最大粒径40mm的二级 配混凝土含气量要求值为5%,其充许波动范围为4%~6%

11.4.1新增条文。基础面或施工缝处理、模板、钢筋、预埋 件(止水、伸缩缝)安装等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序,因此在 开仓浇筑混凝土前应按SL632一2012的要求检验合格。当有 交叉工序时,亦应按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并取得开仓浇筑许 可证。 11.4.2新增条文。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拌和物运至 浇筑部位后,要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变化等,当发 现异常(如拌和不匀、落度过大或过小等)时,及时进行现场 处理,或通知混凝土拌和楼(站)进行调整,若发现不合格的混 凝土拌和物要禁止人仓,已入仓的也要挖除。 11.4.3为原规范4.9.19条修改。为了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混凝 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要派专人在混凝土浇筑现场进行监控(町 仓)。同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主要包括: (1)每一工程部位的高程、桩号和混凝土数量,混凝土所用 原材料的种类、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配合比。 (2)建筑物各构件、块体的浇筑顺序、浇筑起时间,施 工期间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养护及表面养护时间、方 式,模板和钢筋及各种预埋件的情况。 (3)浇筑地点的气象情况(晴、阴、雨、风、气温等),原 材料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各部位模板拆除日期 (4)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5)混凝土裂缝的部位、长度、宽度、深度、发现日期及发 展情况。

11.5混凝土质量检验与评定

11.5.1为原规范4.9.13条修改。水工混凝土的技术指标要求 较多,如抗压、抗渗、抗冻、极限拉伸值以及抗冲耐磨、抗侵蚀 等,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应通过试验论证达到要求指标 确定施工配合比。SL191一2008把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作为 其他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在现场混凝土施工中,均以 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主要控制指标。 11.5.2为原规范4.9.14条修改。考虑到水工混凝土施工输送 距离较短、输送设备多种多样的特点,以机口取样为主。浇筑地 点取样可按机口取样数量的10%控制。 11.5.3为原规范4.9.12条修改。混凝土的取样频率是保证预 期检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条根据水工混凝土量大的特点: 规定了抽取试样的频率。 11.5.4为原规范4.9.16条修改。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一混凝土工程》(SL632一2012)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一2007)中混 凝土质量评定标准,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和最低抗压强度 值评定混凝土质量。 质量评定一般以1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但对于一些零星的 工程部位,在1个月内统计组数n值达不到30,这种情况可以3 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 11.5.6新增条文。混凝土抗冻抗渗的要求指标,在混凝土设计 中要予以保证,但在施工中进行检验是必要的。虽然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试验可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指标,但施工中原材料质量的变 化、混凝土生产工艺的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含气量控制的稳定性 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的变化。因此若抽样检验发现 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处理。原规范未提合格控制的要 求,现参照GB/T50662一2011提出了合格率控制指标要求。其 和湿凝士抗压强度控制指标基本相同,这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

11.5.1为原规范4.9.13条修改。水工混土的技不指标要求 较多,如抗压、抗渗、抗冻、极限拉伸值以及抗冲耐磨、抗侵蚀 等,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应通过试验论证达到要求指标, 确定施工配合比。SL191一2008把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作为 其他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在现场混凝土施工中,均以 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主要控制指标。 11.5.2为原规范4.9.14条修改。考虑到水工混凝土施工输送 距离较短、输送设备多种多样的特点,以机口取样为主。浇筑地 点取样可按机口取样数量的10%控制。 11.5.3为原规范4.9.12条修改。混凝土的取样频率是保证预 期检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条根据水工混凝土量大的特点 规定了抽取试样的频率。

11.5.4为原规范4.9.16条修改。参照《水利水电工程

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一2007)中混 凝土质量评定标准,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和最低抗压强度 值评定混凝土质量。 质量评定一般以1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但对于一些零星的 工程部位,在1个月内统计组数n值达不到30,这种情况可以3 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

11.5.6新增条文。混凝土抗冻抗渗的要求指标,在混凝王设

中要予以保证,但在施工中进行检验是必要的。虽然混凝王配合 比设计试验可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指标,但施工中原材料质量的变 化、混凝土生产工艺的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含气量控制的稳定性 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的变化。因此若抽样检验发现 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处理。原规范未提合格控制的要 求,现参照GB/T50662一2011提出了合格率控制指标要求。其 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控制指标基本相同,这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

需要。 11.5.7为原规范4.9.17条修改。混凝土质量水平,一般可用 其强度均值和标准差描述。评定一批混凝土的强度质量时,不可 能采用全数的破坏性试验,只能从检验批的总体中,随机抽取若 干组试件进行破型试验,并以此试验结果来推断总体的质量状 况。根据抽样统计理论,试样的统计参数与总体的统计参数之间 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在合格性控制上采用统计方 法能较好地反映验收批的质量状况,是实行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 内容。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程度有关,混凝 土强度变异程度能综合地反映混凝土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根据对全国混凝土强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质量管理水平越高,反 映强度变异的强度标准差越小。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与混凝士强度平均值的关系,根据调查结 果表明,当平均值小于30MPa时,标准差与均值有明显关系, 即随均值的增大,标准差按对数关系递增。 当均值大于等于 30MPa时,标准差随均值增大而递增的关系不明显。综合考虑 目前实际情况提出了表11.5.7,给出了衡量混凝土质量水平的 标准差指标。 当采用标准差已知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验收批的强 度标准差6。使用时间可按个季度考虑即第一季度统计计算 的同类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在第二季度使用;第三、第四季度 依次类推。对具备采用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条件的一般单位,混凝 验收批的标准差90使用时间可按1个月考虑,即用3个月同 类混凝土强度计算所得的标准差(。)在本月计算验收界限使 用。例如,由1~3月强度数据计算出的60,4月使用;由2~4 月强度数据计算出的o,为5月使用..依次类推。 11.5.10原规范4.9.21条规定,对已建成的混凝土建筑物,是 否需要进行钻孔取样、压水试验,应由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研 究决定。本标准规定,应进行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并提出了大 项大体积混凝土每方立方米混凝土可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2~

10m。这是由于无论在机口或浇筑地点抽样成型的试件,都是代 表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但对混凝土施工的下料、平仓、振捣、 泌水排除及层面处理和控制均未包含在内。而这些工序作业的严 谨程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建成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质 量要依靠钻孔取出芯样的检验及压水试验成果最后做出判定,因 而被列为必测项目。具体取样数量一般混凝土总量较大时取下限 值,混凝土总量较小时取上限值。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为避 免破坏钢筋,一般不进行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的检验,而是以无 损检测(如超声波、回弹仪等)为主进行检测。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荷载计

A.1引自GB50204。新浇混凝土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是以流体 静压力原理为基础,并结合浇筑速度与侧压力的国内试验结果而 建立的,考虑了不同混凝土密度、凝结时间、落度的影响和掺 缓凝剂的影响等因素。它适用于浇筑速度在6m/h以下的普通混 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 A.1.6GB50204中,对β2(混凝土落度影响修正系数)的 取值规定不严密,本标准进行了修改。关于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 分布图形,结合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上述规范和原标准的 图形均被采用,分别适用于薄壁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 A.1.8结合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对于混凝土卸料时产生 的水平荷载标准值,本标准考虑了大型运输器具的情况。 A.1.9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引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A。1.10雪荷载标准值计算,引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A.2计算模板时的荷载分项系数,是参照GB50009的原则确 定的,

风筋的主要机械性能及接头

B.1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并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2012年第35号“关于批准发布GB1499.1一2008《钢筋混凝土 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 删除HPB235钢筋,增加HPB300钢筋。 B.2~B.4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 B.5根据JGJ107—2010编写。 B.6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

B.1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并根据国家标准化委负会 2012年第35号“关于批准发布GB1499.1一2008《钢筋混凝土 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 删除HPB235钢筋,增加HPB300钢筋。 B.2~B.4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 B.5根据JGJ107—2010编写。 B.6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

GB/T 50298-2018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C.0.1本条规定了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中的有效碱取值原则

C.0.1本条规定了混土各组成材料中的有效碱取值原则。 (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中的碱按含量大小依次为总碱、可溶 性碱和有效碱。总碱量并不能说明它对SiO的活性,而有效碱 量则可作为对SiO2的一个比较好的活性指标。但由于有效碱随 可溶性碱量的不确定变化较大,目前还没有能准确测试有效碱的 方法,一般将可溶性碱视同为有效碱。 (2)基于安全考虑,通常将水泥外加剂、拌和水中的总碱 均视为有效碱。掺合料中的有效碱,根据各国研究人员的大量试 验研究,国际上通常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 1/5作为其有效碱 量,取矿渣或硅粉总碱量的1/2作为其有效碱量 (3)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以上关于有效碱取值的粉煤灰“1/6 规则”和矿渣 1/2规则”不够科学。 英国建筑研究协会标准 (BREDigest330, 2004Edition)根据 斗掺量的不同分别考 虑其有效碱量。 对矿渣,当掺量低 时 以全部碱作为有 效碱;当掺量为25%一39%时, 以 人全部碱的1/2作为有效碱; 当掺量达40%以上时则忽略不计。对粉煤灰,当掺量低于 20%时,以全部碱作为有效碱;当掺量为20%~24%时,以全 部碱的1/5作为有效碱;当掺量大于25%时 则忽略不计

拌和水中的总碱 研究人员的大量试 1/5作为其有效碱 值的粉煤灰“1/6 筑研究协会标准 参量的不同分别考 以全部碱作为有 1/2作为有效碱; 某灰,当掺量低于 %~24%时,以全 则忽略不计。

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土早斯

和标准差c及强度保证率P计算方法

和标准差c及强度保证率P计算方法

此附录为原规范附录三的修订T/CCMA0063-2018 盾构机操作、使用规范.pdf,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标准》(GB/T50107一2010)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与评定规程》(SL176一2007)中相关内容编写。

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