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232.3-2020 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恢复林草.pdf

DB13/T 5232.3-2020 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恢复林草.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5232.3-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27058
下载资源

DB13/T 5232.3-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232.3-2020 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恢复林*.pdf

3 13/T 5232. 32

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恢复林*

DB32/T 3494-2019标准下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523232020

DB13/T523232020

本标准规定了采矿迹地生态治理的建设目标及基本规定、工程布局、技术要求、峻工验收、运行 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迹地恢复林*的生态治理项目

GB16423、HJ6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岁 16423、HJ65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露天采场opencast stoperuins

露大米场opencast stoperuins

由采矿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空场”或“空洞”,

DB13/T5232.32020

4. 1. 1 综合目标

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恢复林*,应依据立地条件、气候特点、植被特性,采取人工裁育 封育为辅的综合措施,达到快速恢复植被,提高地表蓄水保土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 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4. 1. 2 具体指标

仪保付 合《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7号)的要求。 4.2.2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气候、地质水文、土壤、社会经济情况, 进行详细调研、科学分析确定其立地条件,包括: a) 在生态环境及相关法规允许的情况下,以恢复耕地和经济林为首要选择,如不满足恢复耕地 或经济林立地条件,应恢复林*; *) 土层贫、生态脆弱的采矿迹地,应首先考虑恢复林*,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再逐步恢复经 济林或耕地; C 城镇及生态保护区周边有环境整治需求的区域; d) 采矿迹地范围内未扰动地表的原有水土流失应进行治理。 4.2.3 立地划分:依据雨热条件、地形、土层厚度、局部水土流失情况及防护需要布设水土保持植物 措施,立地划分为基岩区、薄土区、厚土区。

4. 2. 3. 1基岩β

DB13/T523232020

a)坡面基岩区,坡比≥1:1.5,地表大部分为基岩,没有土,立地条件最差; *)平缓基岩区,坡比<1:1.5,地表大部分为基岩,没有土,立地条件差; c)措施布设,治理区域进行整地、覆土或者只进行凿穴填土,应至少使用单一*种结合单一乔 木或灌木建设林*,条件允许时宜设置配套养护用水水源及输送设备

4. 2. 3. 2薄土区

坡面薄土区,坡比≥1:1.5《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试用)》2017年修订.pdf,坡面为薄土层或者碎石、岩屑层,水分条件差,立地条件差; 平缓薄土区,坡比<1:1.5,地表为薄土层或者碎石、岩屑层,水分条件较坡面薄土区相对较 好,立地条件较差; 措施布设,治理区域根据林*措施需要进行整地、覆土,应至少使用乔木、灌木、*本两种 或两类多种植物混合配置建设林*,条件允许时宜设置配套养护用水水源及输送设备。

a 坡面厚土区,坡比≥1:1.5,坡面为较厚土层或者碎石、岩屑层,立地条件较好; 平缓厚土区,坡比<1:1.5,地表为厚土层或者碎石、岩屑层,立地条件好: 措施布设,治理区域根据林*措施需要进行整地、覆土,应使用乔木、灌木、*本三类多种 植物综合配置建设林*,宜配套养护用水水源及输送设备。 2.4 根据立地条件及治理需求合理规划林*措施: a) 选择当地适生植物,适地适水适树; *) 在基岩区、坡面薄土区,应选择抗旱、耐薄、耐盐碱的速生植物种,在平缓薄土区、厚土 区宜选择绿化效果较好的植物种; C 在基岩区、坡面薄土区,应先配置抗逆性速生灌木及速生抗逆性*本,营造近地表防蒸微环 境,快速覆盖地表;在平缓薄土区、厚土区宜乔灌*同时建设; d 平缓区宜直接整地布设植物措施:坡面区根据边坡防护需求,结合工程及植物措施,进行综 合防护。 2.5对土壤条件较好、有自然植被生长的区域,宜进行封育保护。 2.6基岩区或者地表为碎石、块石的区域,应对块石进行规整,对碎石进行平整后布设治理措施。 2.7 在干旱半干旱区,林*措施规划区域宜配套灌溉措施,充分利用矿井涌水和雨水。

5.1.1坡面治理应结合当地边坡基岩性质、坡度、坡长确定防护措施类型: a) 边坡高度≥40m应进行削坡开级; 坡比<1:1的边坡,宜进行植物护坡,坡比≥1:1的边坡,宜进行综合护坡。 5.1.2 根据坡面坡度、破碎程度、地面组成及植被建设方向进行整地: a 应注重保护地表现有植被,减少地面扰动面积; * 坡面基岩区宜在坡脚凿穴、穴内覆土整地,平缓基岩区宜采取凿岩开穴、穴内覆土整地; C 平缓有土区域宜进行穴状整地,较完整连续的坡面区域宜进行大鱼鳞坑整地,较破碎的坡面 区域宜进行小鱼鳞坑、穴状整地。

5.1.3覆土平整及土壤改良:

DB13/T5232.32020

根据治理区域周边立地环境及当地经济 状况,采取就近取土覆土或覆盖风化岩石碎屑的方法进行处理: *)覆土厚度据恢复治理方向需要确定,如土壤资源缺乏的,可只进行栽植穴覆土。

5.2.17 根据治理区域立地条件,规划林*配置、选择植物种类: a) 坡面基岩区应以藤本为主,结合*本植物,在坡脚存土区域种植攀援类藤本植物,坡脚无存 土的应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沿坡脚开凿种植池,填土后种植藤本植物及*本:平缓区 域应以合理密度开凿种植穴,填土后种植匍类藤本植物或者浅根性灌木、*本; * 坡面薄土区应以*本为主,在坡脚种植耐薄、干旱的匍匐类*本,雨水条件较好的,可在 植物措施实施初期混植低矮耐旱型灌木或者藤本,营造防蒸微环境,促进坡面*本群落构建 平缓薄土区可适当覆土或者直接种植广根系*本、灌木; C 坡面厚土区应以栽植灌木及小型乔木为主,同时坡面全部种植速生*本,形成综合植被体系 平缓厚土区应以深根性、速生性乔木为主,同时地表全部种植速生灌木、*本。 5.2.2 根据采矿迹地治理区域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林木种类、林型: a 雨水或者水源条件较好的基岩边坡区需栽植防护林的,宜选择栽植浅根性乔木或者灌木; *) 覆盖层薄的平整区或边坡区域需栽植防护林的,应结合地形整地,规划耐薄、干旱的树种 或灌木; ) 以风化层、土壤为主的边坡或平整区域可种植深根性广冠型乔灌; d) )平整区域、矿山沉陷区可选择高大树种、混交林型、紧密结构林带,边坡区域可选择低矮、 密冠类树种,沟头上游至坡顶区域可选择根系发达树种、深根浅根混交林型。 5.2.3 根据采矿迹地治理区域实地情况和防护需要,规划人工*地类型: a) 地势平缓,区域内或者周边土壤资源及水肥供给条件较好,临近城镇、村庄的,便于管理的 可规划观赏*地、饲*地: *) 地势高陡,或者区域内、周边土壤资源及水肥供给条件较差,可规划水土保持*地。 5.2.4 造林初期在林下种*,品种选择: a 农田防护林区域,植物品种应选择萌孽力稍弱、种籽散播性差、对农作物无不良影响的植物 * 水保林区域,选择耐阴性强、根系大、生长快、萌藥强的*本植物; C 经济林或者用材林区域,宜选择植株矮小、根系小、生长快、萌藥强的喜阳的*本或者匍匐 类藤本植物, 5.2.5立地特征为坡面、厚土或者厚风化层的治理区域,植被密度设计不宜过密,应以深根性、植株 矮小的灌*为主可适当搭配少量深根、窄冠类小乔木,防止坡面植被重量过大、避免植物侵蚀情况的 发生。 5.2.6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未扰动或者轻微扰动区域可采取全年封禁方式封育治理恢复林*,封育治理 期间应配套相应组织措施,加强恢复效果监测。 5.2.7人工种植区应配套抚育措施,栽种后3年内,配备浇灌设备或者其他满足植被水肥需求的设备 防治病虫害及人畜破坏,确保成活率及保存率。

5.2.1根据治理区域立地条件,规划林*配置、选择植物种类: a) 坡面基岩区应以藤本为主,结合*本植物,在坡脚存土区域种植攀援类藤本植物,坡脚无存 土的应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沿坡脚开凿种植池,填土后种植藤本植物及*本;平缓区 域应以合理密度开凿种植穴,填土后种植匍类藤本植物或者浅根性灌木、*本; * 坡面薄土区应以*本为主,在坡脚种植耐薄、干旱的匍匐类*本,雨水条件较好的,可在 植物措施实施初期混植低矮耐旱型灌木或者藤本,营造防蒸微环境,促进坡面*本群落构建 平缓薄土区可适当覆土或者直接种植广根系*本、灌木; C 坡面厚土区应以栽植灌木及小型乔木为主,同时坡面全部种植速生*本,形成综合植被体系 平缓厚土区应以深根性、速生性乔木为主,同时地表全部种植速生灌木、*本。 5.2.2 根据采矿迹地治理区域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林木种类、林型: a 雨水或者水源条件较好的基岩边坡区需栽植防护林的,宜选择栽植浅根性乔木或者灌木; *) 覆盖层薄的平整区或边坡区域需栽植防护林的,应结合地形整地,规划耐薄、干旱的树种 或灌木; ) 以风化层、土壤为主的边坡或平整区域可种植深根性广冠型乔灌; 平整区域、矿山沉陷区可选择高大树种、混交林型、紧密结构林带,边坡区域可选择低矮、 密冠类树种,沟头上游至坡顶区域可选择根系发达树种、深根浅根混交林型。 5.2.3 根据采矿迹地治理区域实地情况和防护需要,规划人工*地类型: a) 地势平缓,区域内或者周边土壤资源及水肥供给条件较好,临近城镇、村庄的,便于管理的 可规划观赏*地、饲*地: *) 地势高陡,或者区域内、周边土壤资源及水肥供给条件较差,可规划水土保持*地。 5.2.4 造林初期在林下种*,品种选择: a 农田防护林区域,植物品种应选择萌孽力稍弱、种籽散播性差、对农作物无不良影响的植物 * 水保林区域,选择耐阴性强、根系大、生长快、萌藥强的*本植物; C 经济林或者用材林区域GB/T 33187.1-2016标准下载,宜选择植株矮小、根系小、生长快、萌藥强的喜阳的*本或者匍匐 类藤本植物, 5.2.5立地特征为坡面、厚土或者厚风化层的治理区域,植被密度设计不宜过密,应以深根性、植株 矮小的灌*为主可适当搭配少量深根、窄冠类小乔木,防止坡面植被重量过大、避免植物侵蚀情况的 发生。 5.2.6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未扰动或者轻微扰动区域可采取全年封禁方式封育治理恢复林*,封育治理 期间应配套相应组织措施,加强恢复效果监测。 5.2.7人工种植区应配套抚育措施,栽种后3年内,配备浇灌设备或者其他满足植被水肥需求的设备 防治病虫害及人畜破坏,确保成活率及保存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