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205-2015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pdf

SL205-2015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2586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205-2015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pdf

原则。 6.3.5渠道超高是考虑运行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为工程安全提 供储备的综合措施。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涌波,虽不是经常出现 的,但却是不可忽略的。这样,作为水电站引水渠道的超高值 Fb应是引水渠道在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之上的最大涌波高度 值和安全超高之和,即

式中一一设计流量下,水电站突然丢弃全部负荷时的最大涌 波高度,m; 一一安全超高,m。 GB50071按照上述的原则,给出了渠顶超高的范围,见 表4。

」注:渠内的水位按最大流量时最高涌波水位计算。

根据40个工程的统计分析,超高值F.≤0.5m的有13个NPENZHUANG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占32.5%;0.5m1.0m 的有11个,占27.5%,其中最大的为1.8m,最小的0.2m。从 调查的情况来看,各地做法不一,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不 少情况下未考虑丢弃负荷时的涌波,或者说没有按式(2)的要 求去确定Fb值。 涌波高度可由计算确定,问题在于安全超高的确定。 苏联1959年《水力发电站的引水渠道》设计规范给出的 值见表5,其关于前池的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值和Fb的最小许 可值见表6。 日本1986年的关于渠道的设计规范认为,决定超高所考虑 的因素有: (1)渠道表面糙率系数的变化,由于多种原因,n值的变化

幅度为0.001左右,由此作为超高应留的余地为水深的5% 一7%。 (2)流速水头h,即考虑流速水头转为静水头可能的升高值。 (3)考虑到渠道上建筑物及风的影响等引起的水面波动,一 般为10~30cm,作为超高取其半波高5~15cm

表5不同条件下安全超高8的值

表6不同条件下8和F,值

考虑渠道遭遇不可预见的事态,要使包括超高在内的渠道断 面的过水能力与设计流量之比达到1.2。 因此,对于衬砌或不衬砌渠道的超高计算公式为:

式中 h—设计流量时的水深, m:

=0. 05h + h,+ (0. 05 ~ 0. 15)

h一相应于h的流速水头,m,h, 2g 美国垦务局的超高设计标准见图3。 用日本和美国垦务局两个标准,对底宽6等于水深h的标准 弟形断面衬砌渠道加以比较,见表7。

图3美国垦务局渠道超高设计标准

表7安全超高和超泄能力比较表

由表7可见,两规范的。值在数量级上是接近的,可以作为 设计的参考依据;而其中所列的超泄能力对理解。的意义是有价 值的,设置侧堰的非自动调节渠道,侧堰本身也具有超泄能力。 此外,日本是多台风的国家,式(3)中考虑台风影响因素的取 值是可以吸取的。 综上所述,本条规定,对于中型水电站,渠顶在设计条件下 的超高,由相应的最大波高度值与安全超高?两项之和组 成,安全超高值可参照上述资料,或通过工程类比合理选定。对 小型水电站,可按GB50071的规定执行。

6.4.1边坡稳定是傍山开挖的水电站引水渠道工程较为常见的 可题,设计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边坡开挖设计,包括如何根据 地质条件,确定适宜的开挖坡形和坡度等,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性。工程实践表明,开挖边坡稳定性的确定不只是受岩石本身强 度的影响,往往还受岩石产状、构造等因素所控制。由于每个工 程的地质条件不同,因此开挖的稳定坡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边坡 高度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工程类比和稳定分析来确定。 开挖边坡采用的分级高度一般为10~30m,马道宽一般为 1.5~5.0m,设计时应根据开挖边坡的具体情况,如与傍山公 路、施工道路相结合等,加以确定。

7.1.1这里所要求的如爬梯(踏步)、栏杆、照明等设施是不可 少的,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布设,以利于运行管理和维修。运 行管理用的观测设备主要指水位、流量、流速、泥沙等观测仪器 设备。渠道引水式电站的特点是渠道长,前池与厂房间的落差 大,常需要在渠道进水口引水渠道沿线和前池设置上述设备,有 的设备如水位观测设备,还宜将观测信号送至厂房控制室中,以 利监测。多泥沙渠道对泥沙情况的观测也是必要的。为了保证水 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具有良好效益,对污物也应观测其来源、种 类、漂移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寒冷地区对冰情也应 开展观测。与4.3.2条的建筑物观测设施相结合,构成前池一引 水渠道系统的一般性观测,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采用遥测、遥 控装置。 7.1.2寒冷地区前池排冰设施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质、冰情因 素分别选择正向排冰正向引水、正向排冰侧向引水、弯道排冰等 布置方式,优先选择正向排冰布置方式。同时可以采用破冰、机 械捞冰、抽取地下水融冰、拦污栅及闸门加热等措施减轻前池冰 冻危害。 前池排冰流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渠首防冰能力及渠道引水条 件,结合渠道产冰估算提出渠道极端冰流量、冰期渠道流冰 总量。 有冬季输、排冰要求的水电站压力前池,应保证排冰闸前弓 水渠、连接段中的水流流速全程大于输冰流速。排冰闻闸宜采用布 置在前室上游的双层式结构形式。排冰闻内宜设置舌瓣闻门。 新疆喀群一级水电站原设计方案进水闸中心线与引水渠中心 线呈58°夹角(见图4),排冰闸布置在前池下游,排冰闸轴线与

7.1.1这里所要求的如爬梯(踏步)、栏杆、照明等设施是不可 少的,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布设,以利于运行管理和维修。运 行管理用的观测设备主要指水位、流量、流速、泥沙等观测仪器 设备。渠道引水式电站的特点是渠道长,前池与厂房间的落差 大,常需要在渠道进水口引水渠道沿线和前池设置上述设备,有 的设备如水位观测设备,还宜将观测信号送至厂房控制室中,以 利监测。多泥沙渠道对泥沙情况的观测也是必要的。为了保证水 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具有良好效益,对污物也应观测其来源、种 类、漂移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寒冷地区对冰情也应 开展观测。与4.3.2条的建筑物观测设施相结合,构成前池一引 水渠道系统的一般性观测,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采用遥测、遥 控装置。

7.1.2寒冷地区前池排冰设施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质、

布直应结合地形、地质、你情因 素分别选择正向排冰正向引水、正向排冰侧向引水、弯道排冰等 布置方式,优先选择正向排冰布置方式。同时可以采用破冰、机 械捞冰、抽取地下水融冰、拦污栅及闸门加热等措施减轻前池冰 冻危害。 前池排冰流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渠首防冰能力及渠道引水条 件,结合渠道产冰估算提出渠道极端冰流量、冰期渠道流冰 总量。 有冬季输、排冰要求的水电站压力前池,应保证排冰闸前引 水渠、连接段中的水流流速全程大于输冰流速。排冰闸宜采用布 置在前室上游的双层式结构形式。排冰闻内宜设置舌瓣闻门。 新疆喀群一级水电站原设计方案进水闸中心线与引水渠中心 线呈58°夹角(见图4),排冰闸布置在前池下游,排冰闸轴线与

引水渠轴线重合,渠道、前池及排冰闸之间设有矩形连接渠,虽 然也属于正向排冰形式,但冬季水流进入连接渠时,流速下降, 经前池分流发电,流速进一步降低,造成冰凌淤塞,排冰不利。

图4喀群一级水电站原设计方案平面

喀群一级水电站原设计方案符合GB/T50662第9.2.4条的 要求,但第9.2.4条只强调了以缓流改善流态的进水条件,而没 有提及控制流速不小于输排冰流速的条件。工程中常有压力前池 排冰受阻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缓流渠段流速过低,这也是喀 群一级水电站原设计方案前池发生冰塞的主要原因。 喀群一级水电站经模型试验后的修改方案是排冰闻设于渠道 未端,排冰闸后连接段连接排冰闻、泄水陡坡及前池,冬季水流 分层运行:上层水流排冰,下层水流转58°进入前池如图5所示 进水室喇叭口段还设有排冰、排污侧槽及三孔开散式平板闸门。 平板闸门顶、排冰舌瓣门顶、排冰闸后连接段右边墙顶高程均比 正常蓄水位高7cm,水电站弃负荷时兼做自动溢流堰。 连接段长40m,断面由梯形渐变至矩形,底宽由3m渐变至 12m,设计底坡1:3000,同引水渠底坡。该设计可使莲接段冬 季水面宽度接近引水渠水面宽,尽量消除因流道改变引起的阻冰 因素。冬季通过最小发电流量时,连接段末端断面平均流速可达 0.84m/s,即可使部分下潜冰凌浮起,又不会引起冰凌在该处淤

图5喀群一级水电站修改方案平面示意图

塞而平稳通过排冰闸。 实践中,不同工程前池布置都有其特殊性,水流边界条件也 有所不同。为保证水电站前池排冰设计的有效性,在理论分析以 及参考已建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对前池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是必 要的。

7.2.3本条给出了确定前池的池身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原则。 从4.3.1条所述的前池功能来看,并未提出容积要求,故而只需 正确确定前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苏联规范中写道“前池的大 小,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和水力形态,并且不应增加其尺寸形成 某种附加的调节容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个别的日调节池 或关然引水道水位变化以内布置调节容积”。GB50071中指出 “前池的容积和水深应满足电站负荷变化时前池水位波动小和沉 沙的要求”,但没有给出更具体的规定。调研中虽普遍将前池容 积如何确定作为问题提出,但未发现哪个工程因前池容积而出问 题的。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我们从分析国内已建工程的资料入 手。令前池长度为LB,宽度为B,正常水位至最低水位间的深 度为之s,正常水位与前池底板间的深度为之,相应于之、LB、B 的容积为前池的总容积W,相应于 、LB、B的容积作为前池

的“工作容积”W。,机组引水流量为Qp。我们用调查的资料分析其zs/z一Ws/Qp和LB/z一W./Qp的关系,就统计平均值而言可得出下列几点认识:(1)大量工程的zs/z值为0.2~0.5,其相应的Ws/Qp为50~300s反映了已建工程的前池可供调节使用的水位变化范围,而与之相对应的调节(工作)容积,相对于机组引水流量而言,其作用是微不足道的。(2)多数工程的LB/~为5~15。(3)有少数几个工程的参数值偏离多数点据的范围,说明其工作容积W/Qp值偏大,但也还有个别特大、特小的,现列于表8中。表 8三个代表性工程前池特性表水头QpLBBzsW.Ws/Qp名称LB/z/m3Zs/z/m/(m3/s)/m/m/m/m/s九冲河243.753. 0920.035.838.9316091123.020.6534876华安b47.00160.024.0133.9313.9320431.730.28213苏帕河°232016.097.4103. 007.301111913.340.410695a大容积前池的代表工程。b小容积前池的代表工程。c中等容积前池的代表工程。对表8中两个典型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九冲河水电站属高水头小流量水电站,华安水电站为中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对于九冲河水电站,由于Qp仅为3.0m/s,那么在有条件修建大的前池时,仅W,这一部分,就可供发电4876s(1h20min),如果加上与之。同高程段引水渠道中的水体积,会有更好的调节能力,显然是有价值的。相反,华安水电站,其相应于2高度的工作容积为2043m3,仅够机组引水流量Qp=160m3/s的13s之用,即调节功能微不足道。调查表明,为减少弃水,机组不停地在调整动作,前池溢流堰不时有少量翻水。华安水电站因受地形91

条件限制,前池容积虽不大,但其年利用小时达6300h,发电量 达2亿kW:h;实践证明,现有的前池容积并未对水电站运行 构成影响。如果把华安水电站的前池工作容积做得像九冲河水电 站那样大,即达到16091m3,这对华安水电站来说也只能达到 Ws/Qp为100s,而前池容积要较现有的5000m3加大两倍以上 是难以实现的,也未必是合理的、必要的。这个对比分析表明 前池主要不是也不应该是起调节作用的,而是起水流连接和过渡 建筑物的作用,其尺寸主要取决于布置需要和改善水流状态。这 并不排斥在有适宜条件的地方,在技术经济论证许可的条件下, 把前池尺寸做大,特别是高水头小流量电站。但作为设计原则 仍应按本条的规定。这所统计出的之s/和LB/z值是可供参 考的。 表8中所列苏帕河水电站前池,%s/~=0.41,LB/~=13.34, 均位于统计平均值的范围之内,Ws/Qp=695s约合11min,属常 见情况,不具备什么调节功能。 通常,水电站运行前,先打开渠道进水口闸门引进所需的流 量,对自动调节渠道应待水位升至一定高程后开机;对非自动调 节渠道应是侧堰先溢水后才能开机,以保持引水渠道流态稳定。 湖南省内下二级水电站的设计书中写道“前池按4m工作水深计 算,容积为8300m3,基本满足在从渠首进水闸引水至前池的时 段内,水电站3台机全关的情况下,全开1台机组,前池水位不 低于400m”。这是合理的,即不能孤立地谈前池容积问题,而 问题的实质是下游边界条件一开机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前池 引水渠道系统中的流体瞬变问题。其中,既有来自前池所发生的 逆行负涌波向上游的传播,波到之处,水位下降,文有进水口流 量增加的顺行涨水波向下游的推进,波到之处,水位上涨。此 外,还有系统的调蓄作用,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水力计算来解决 的。当然,有条件的工程把前池容积适当做大,对提高系统的适 应能力是有益的,但若要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只能是将前池与调 节池相结合来解决。因此,前池设计主要应符合4.3.1条的要

求,并满足布置需要。

7.2.4本条把有闸门控制的进水口和国内应用并具有成烹

7.2.4本条把有闸门控制的进水口和国内应用并具有成熟经验 的虹吸式进水口,作为水电站进水口的两种布置形式。对于前者 应按SL285进行设计。 虹吸式进水口由拦污栅、虹吸管体、虹吸的发动与断流装置 等组成。虹吸管体由上肢段、喉道段和渐变段组成,其横断面可 采用矩形或圆形;上肢段的形式可视具体条件,设计布置为单面 进水,也可为两面或四面进水(如青海官亭工程);也有把拦污、 排冰设施综合考虑来布置(如青海省达日水电站)的。 回转式拦污栅把水电站进水口的拦污栅与清污机两种不同形 式、不同功能的水工机械设备合为一体,并兼有防冰功能,是具 有拦污、清污、拦冰、捞冰一机多用功能的新型水工机械设备。 回转式拦污栅在新疆较早应用于阿克苏西大桥水电站,其后已建 工程大部分在前池设置了回转式拦污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 益。几个已建水电站的改造上也采用了回转式拦污栅代替原有固 定式拦污栅。目前新疆在建、待建水电站项目已广泛采用回转式 拦污栅作为前池进水口的防污、防冰设备。 虹吸管体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加钢板内衬,或钢 板焊制,可视工程条件选择应用,但重要的是保证其气密性,因 为虹吸管体在施工工艺上要求较严。此外,对于多台机组的水电 站,以一管一机为宜。但究竟采用管一机还是一管多机,主要 还是一个经济比较问题,视工程条件并参照已建工程的经验,经 论证确定。 虹吸式进水口的主要优点为: (1)省去了进口快速闸门和检修闸门及其相应的操作设备。 (2)在严寒地区,可大天改善因泳冻而引起的运行困难,也 可缓解多泥沙渠道水电站进水口的进沙问题。 (3)操作方便可靠,维修工作大天减少。 (4)断流快速,从而改善了事故停机时(调速器推动)的飞 逸情况,也增加了检修的安全。

(5)利用调速器实现调节保证,在水击压力和暂态转速上升 方面,与常规式水电站引水系统相同。 浙江省水电设计院对南江二级等4个水电站的虹吸式进水口 进行了系统的原型观测,证明上述五个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且 对轴流式机组,还可避免调速器关机时的拾机现象。 虹吸式进水口是利用虹吸原理工作的,由于其后接流速受限 定的压力管道,便构成了虹吸式进水口与虹吸溢洪道的区别所 在。因此,其作用水头的变化主要是在上游,这样受布置和运行 条件限制,上游水位变幅不可能太大,即条文中规定的3.0m左 右;同时,受过流量及喉道断面高度的制约,负压值也不能太大, 即条文中的“前池最低水位至虹吸喉道断面顶点间的高差应小于 当地高程的容许吸入高度”。表9所示为国内部分虹吸式进水口水 电站的资料。该表所载工程实例表明,甘肃省白鹤桥水电站的单 机流量最大,为18.15m3/s;青海省曲库乎水电站位于4078m 高程处,水头为65m;四川省新林水电站的水头为127m。从水 位变幅值来看,白鹤桥水电站为3.14m,新林水电站为3.0m, 其余几个均小于2.0m。据此,虹吸式进水口的适用范围大体 是:①渠道引水式水电站或特定条件下的径流式水电站;②引用 流量不能太大,否则喉道断面过高,从而限制了上游水位的 变幅。 虹吸式进水口的拦污栅究竟置于何处,应视工程具体情况经 论证确定。寒冷地区的虹吸进水口上部常设有排冰道,在布置上 宜把拦污栅放在虹吸入口处;当前池深度较大,虹吸进口位置较 低,或进水口方向朝下游倾斜等情况时,则宜分开布置。四川省 新林水电站和甘肃省百鹤桥水电站的进口拦污栅都设于前池入 口处。 7.2.6非自动调节渠道水电站前池的泄水建筑物,宜采用侧堰 式泄水道,其泄流能力应满足水电站全部机组丢弃负荷时的最大 流量要求。侧堰的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前池结构形式综 合确定。当采用有闻门控制泄水道泄流时,水电站应具有备用电

源及相应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应考虑到闻门开启所需的时间因 对泄水闸过流能力的影响,确保前池安全。

7.2.7调查资料表明,多数水电站在前池内设有排沙底孔,力

前池内的排沙底孔多布置在进水口下部;排沙槽或排沙闸也 可布置在前池内或引水渠道上。四川省蒲阳河上的水电站采用类 似于青铜峡、葛洲坝二江水电站那样的从机组两边绕过的排沙 孔,控制闸门设在出口,正面排沙效果良好。当冲沙设施与水电 站进水口分开布置时,则宜采用导沙、束沙措施,如云南有的水 电站侧面引水,排沙闸设在进水口的一侧,在前池底部设排沙 槽,其末端设排沙底孔。 涡管冲沙利用水的螺旋流运动带走进入管内的推移质泥沙被 一些工程应用于渠道排沙。排沙涡管一般设在渠道底板下,顶部 开口并与水流流向成45°~50°,断面多为圆形。涡管中产生顺时 针螺旋流,在前池中的应用经验很少。新疆喀群一级水电站原设 计采用了位于底板之下、皇曲线型、产生顺时针螺旋流的排沙涡 管,模型试验效果不佳。将排沙涡管改为设在前池底板之上、产 生逆时针螺旋流的方形涡管后,涡管中的螺旋流作用强烈,管中 的螺旋流能贯通整个纵断面,进入管中的泥沙在旋滚水流的作用 下被迅速排出管外。 渠道引水式水电站的冲沙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合理选用。调查 资料表明,有的水电站采用夜间用电低谷时充水冲沙;洪水李节 水量充沛,水多沙多,可连续或间歇冲沙;有的工程采用降低运 行水位冲沙。冲沙流量的大小、冲沙方式的选择,应视泥沙来 源、颗粒组成、水源情况、水电站运行等各种条件,参照已建工 程的经验合理选用。

7.3.21 设计布置调节池,要通过水力计算,查明各连接渠段

旁通渠(管)、连接或泄水建筑物的水力特征和相互关系。当调 节池的水位变幅很大,且为引水渠道的正常运行所不允许时,可 在调节池入口的上游渠道末端,或旁通渠道的末端,设置适当落 差的跌坎(如跌水、带有陡坡或悬臂跌坎的溢流堰),用以阻止 这种水位变化向上游传播。这些建筑物按前池内为最低水位时的 最大流量设计。

7.3.5对于融化日调节池内的冰凌来说,地温是主要的热源

日调节池内损失水体热量的主要途径是水面散热。只要能保持水 面冰盖长期存在,池内又有足够的水体深度,日调节池就不会冻 死。根据精河水电站调节池实测资料,在气温一30℃时,冰盖厚 度为0.6m,冰盖下面是冰花层,其厚度为1.2m,再往下就是 清水,水温越往下越高。调节池防冻的关键是要及时形成稳定冰 盖,而且保证它在运行中不裂成碎块。一般在一20℃以下,池面 就会封冻,此时可在冰面上每隔100~150m距离均匀打孔(直 径30cm左右),让水冒到冰盖上使其冻结,如此反复做4~5 次,就可把冰盖冻到要求的厚度。调节池的形状宜采用狭长椭圆 形状,岸边平直规则,宽度以75~100m为宜。以后随着池水的 涨落,冰盖只会在池身长轴方向出现一条裂缝,不会丧失保温 作用。

8.1.1采用外形优美的新结构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本条对适 用范围做出了一定限制。 8.1.4根据全国经验,使用强度等级为C25以上的混凝土所增 加的投资有限,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有很大提高。在重要部位 如渡槽槽身、倒虹吸管壁、涵洞洞壁、隧洞混凝土衬等部位 正水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较大,采用两道不同形式止水的规定是确 保建筑物安全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

8.2.1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载及荷载组合是不同的。考虑与现 行有关水利行业规范的协调,荷载仍按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 分类。

况增加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9.1.1~9.1.3作为水工建筑物而言,结构的稳定是最为重要 的,而结构的稳定,首先是要其地基能满足承载力、稳定和变形 要求。因此,当岩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差,不能满足承载 力、稳定或变形要求时,就应该采用人工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被 人们所重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除了对工程设计作出合理 的环境评价外,对于采用的设计方案所可能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 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应避免因地 基处理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或损坏周围已有建筑物,防止振动 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承载能力包括地基变形沉陷量不超过容许值;抗滑稳定包括 沿基岩接触面和软弱结构面的稳定;地基变形稳定是地基的绝对 沉降量和不同部位沉陷差值均在设计容许范围内;渗流控制指渗 透稳定和控制渗流量。 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明确 区分各部位设施的作用。防渗和排水设施,一般情况下均同时设 置,以达到减少地基渗流量、降低扬压力、保证地基渗透稳定的 的。

9.2.1对岩石地基中泥化夹层、缓倾角软弱带和断层破碎带, 根据其分布情况和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如采取全部清除或部分清除并辅以相应的工程措施, 溶洞、溶沟等对地基整体稳定性有影响的地质构造,在建筑 物选址时尽可能避开;无法避开时,需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大

小、埋藏深度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必要的处理,较 常用的方法有挖填、压力灌浆等。 出云地其中全风化带官全部清险

小、埋藏深度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必要的处理,较 常用的方法有挖填、压力灌浆等。 9.2.2根据有关标准的规定,岩石地基中全风化带宜全部清除, 强风化带是否清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弱风化带要对其中的 裂隙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实际上,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应有不同的 处置方法。

强风化带是否清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弱风化带要对其中白 裂隙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实际上,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应有不同的 处置方法。

9.3.1水工建筑物常常会遇到疏松的砂性土或软弱的黏性土地 基,需进行一定的处理,方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土质地 基的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强力夯实、换土垫层、深层搅拌、 振冲挤密、桩基础、沉并基础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新的处理方法不断提出,例如高压喷射法、硅化法、电渗 法等。在具体选用时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一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方 法联合应用

A.0.1A.0.3引水渠道恒定流的水力计算,属设计的基础性 工作,本附录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基本公式和数据,应用时要根据 实际工程布置条件合理选用。恒定流水力设计和计算的基本要求 和思路,已在5.2.1条及相应的条文说明中予以阐明;对于非自 动调节渠道还应与附录B侧堰水力计算相结合。

设在前池内或靠近前池的渠道上。其控制工况是:水电站丢弃 负荷水流稳定后(涌波已消失),全部流量均从侧堰溢出。此时

图7K一Fr关系曲线

侧堰下游渠道流量为零,即相当于侧堰分流比QL/Q1一1.0的情 况。这里根据试验研究资料给出了简化的计算方法,是可以满足 工程要求的,且与涌波控制相关联,应用简便可靠。 B.0.4本条给出了设两道侧堰时的水力设计原则。只有正确的 理解和把握这些原则,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设计。例如,设某引 水渠道长2000m,机组引水流量Qp=60m²/s,渠道进水口的进

流量84m3/s,为此在渠道进水口后0十180~0十200段设一道长 20m的侧堰,用以宣泄大于Qp的24m3/s流量。前池内另设一 道堰长80m的侧堰。水力计算表明,第一道侧堰前渠道流量为 84m²/s,相应的水深为3.2m,至第一道侧堰要宣泄24m²/s, 其侧堰末端水深约为3.5m;第一道侧堰后的渠道流量为Q=Q =60m /s,其相应的均匀流动水深为 2. 66m。由于第一道侧堰

附录C引水渠道系统涌波计算

C.0.1这里所列的一维圣维南方程适用于非恒定缓变流。随着 计算水力学的发展,对于非恒定急变流的涌波,采用适当的数值 计算方法,满足相容性、收敛性、稳定性及耗散性也是可以求解 的。按照目前的研究水平,求解自动调节渠道中的涌波变化过程 是可以的。但对于有侧堰的非自动调节渠道,由于侧堰在恒定流 条件下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三维流动,再加上非恒定状态的涌波通 过侧堰,用一维方法去计算,只能取得近似的成果。 C.0.2C.0.4用行进波方法进行涌波计算,理论上是C.0.1 计算方法的一种简化,其基本物理图案是符合实际的,因此,对 于自动调节渠道也是可以应用的。对于有侧堰的非自动调节渠道 也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 水电站突然丢弃负荷或增加负荷时,在引水渠道系统中所产 生的正涌波或负涌波,其对水面的影响,可简化为下列过程。 在去弃负荷前,水电站引用流量为Q设,渠道内为均匀流 水深为h。,流速为%,前池末水位在0点,如图10所示。丢弃 负荷后,水电站的引用流量突然减为零,由于水的惯性作用,渠 道水流仍以流速U向压力前池末端流动,使得压力前池末端水 位升高,出现涌波。此涌波以速度C向上游传播,波峰所到之 处,渠道水位升高,流速减少。在波峰向上游传播的同时,压力 前池末端水位不断升高,保持波面线近于水平。波峰到达进水口 后,由于开阔的水面,使涌波发生反射,反射波以波速C1向下 游传播,反射波所到之处消除了水面的继续上升,保持水面与进 口水位相平,压力前池末端水位继续升高至反射波到达压力前池 未端为止,如图10的9点,然后水位开始下降。点9为压力前 池的最高水位。 突然增加负荷时的涌波情况如图11所示。增加负荷前,渠

图10 丢弃负荷后渠道内的非恒定流情况

中水面线为0线,当水电站负荷突增后,渠道中的水流由于惯性 作用,仍以原来流速向压力前池流动,压力前池末端出现落坡。 此落坡向上游传播,至渠首后发生反射,折回压力前池。压力前 池末的最低水位,出现在反射波到达之时,即点7。

图11增加负荷后渠道内的非恒定流情况

C.0.5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对涌波计算做了专题的研究,在理 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原型观测的基础上,对非自动调节渠道给出 C.0.5中的简化处理方法,是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但对重要工 程或布置条件复杂的工程宜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附录D 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

Fr。=Uo/√gh。。利用国内的3个虹吸式进水口的原型资料,点 绘S/h。一Fr。关系,见图12。SL285中所推荐的戈登公式L式 (B.2.1)可化为S/h。=1.57Fr。也一并绘于图上(见图12)。 图12表明,国内的3个原型观测点位于S/h。=Fr。线之下,戈 登公式更偏安全。因此,本标准建议用式(D.0.4)估算,即包 括虹吸式进水口在内的渠道引水式电站进水口的最小没深度, 都用该式估算,而对虹吸式进水口,其式(D.0.4)右边的系数 可取等于或大于1.0,这样便与SL285所推荐的公式相衔接

功,并且得出结论:在自动形成虹吸启动中,对轴流式机组,由 于水头低,空载流量较大,形成虹吸较快;而混流式机组,因空 载流量较小,故而较慢。若在机组启动并网后立即带满负荷运 行,可在4~5min内迅速形成虹吸满管流,操作简便可靠。当 真空破坏阀及操作管路系统的密封性较好,一般在停机1416h 后,虹吸顶部仍能保持一定水位,再次启动机组只要直接开导叶 就可并网运行。

c)管内形成水跃,水流换气

b)水轮机启动DLT 283.1-2018标准下载,压力水管水位下降

d)虹吸管顶部残留空腔

(2)水力真空控制装置,如图14所示。该装置由管路、射 流泵和控制阀组合而成,具有形成和破坏真空两种功能。 真空形成原理及操作程序为:打开充水阀14,转换阀7,使 压力水管内的气体由功能管6通过进气管3排出,待平压后关闭 14和7;打开控制阀13,射流泵11就在压力管内水压力作用下 开始工作,虹吸体内空气将由功能管6和吸入管9输至射流泵通 过排出管12排出,前池的水流也将进入虹吸体并逐渐上升高出 前池水位;为使以后的真空破坏迅速可靠,当水位上升至功能管 6以下即最高水位8处时,水位继电器传出信息,使射流泵停止 工作;随即压力水管内水流将通过吸入管9返回,使进气管3内 水位上升与最高水位8齐平。至此抽真空的作业完成。 真空破坏原理与操作程序为:水电站正常运行时,转换阀7

图14水力真空控制装置示意图

1一喉道;2一压力水管;3一进气管;4一补气口;5一堵口水位;6一功能管; 7一转换阀;8一上升最高水位;9一吸入管;10一射流供水管:

处于开启状态,进气管3内水位处于堵口水位5的位置(略低于 前池水位),当需紧急切断水流时,只要迅速开启控制阀13,射 流泵随即工作,抽吸吸入管9内的水流,使进气管3内水位大幅 度下降,待补气口4露出,进气管内空气随即进入功能管6至虹 吸体1内,使之断流。 (3)水箱抽气装置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操作程序为: 依次打开阀门5、1、2、4,分别向压力水管和水箱充水,直至平 压;分别关闭5、1、2三个阀门,打开阀门3,随着水箱内水位的 下降便进行抽气,完成后关闭阀门3,便可开机运行。断流只需打 开阀门5即可。阀门3的出口宜淹没于水下;当出口为非淹没时 须使水箱内虚线水位至管出口间的高度大于箱内外压差。 水箱容积,根据波义耳一马略特定律,并考虑安全系数K 按式(4) 计算;

式中力a 当地大气压力T/CATAGS 13-2020 直升机山区搜救人员资质与培训规范.pdf,kN/m; V。 虹吸发动前在平压水面以上的空腔体积,m3

图15水箱式抽气系统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