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202-2018《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pdf

GB50202-2018《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5020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44786
下载资源

GB5020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202-2018《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pdf

铝型低钙粉煤灰。 4.5.2粉煤灰填筑的施工参数宜试验后确定。每摊铺一层后,先 用推土机预压2遍,然后用压路机碾压,施工时压轮重叠1/21/3 轮宽,往复碾压4遍~6遍。 粉煤灰分层碾压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防止干燥或 扰动使碾压层松胀密实度下降及扬起粉尘污染

4.5.2粉煤灰填筑的施工参数宜试验后确定。每摊铺一层后

粉煤灰分层碾压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防止干燥或 扰动使碾压层松胀密实度下降及扬起粉尘污染

4.6.1为避免强振动对周边设施的影响,施工前必须对附近建 筑物进行调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振或隔振措施。施工时应由 邻近建筑物开始夯击逐渐向远处移动。场地地下水位高,影响施 工或实效果时,应采取降水或其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4.6.3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南昌市文艺博物馆、办公楼水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

和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14d~28d 4.6.4对强夯地基场地平整度的检验为强夯处理后的场地平 整度。

和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14d~28d。

4.7.1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针对注浆加固目的,在注浆加固 设计前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浆 液配比的选择也应结合现场注浆试验,试验阶段可选择不同浆液 配比。现场注浆试验包括注浆方案的可行性试验、注浆孔布置方 式试验和注浆工艺试验三方面。可行性试验是当地基条件复杂: 难以借助类似工程经验决定采用注浆方案的可行性时进行的试 验。一般为保证注浆效果,尚需通过试验寻求以较少的注浆量,最 佳注浆方法和最优注浆参数,即在可行性试验基础上进行注浆孔 布置方式试验和注浆工艺试验。只有在经验丰富的地区可参考类 似工程确定设计参数。常用浆液类型见表3

水泥为主剂的浆液主要包括水泥浆、水泥砂浆和水泥水玻

水泥浆液是地基治理、基础加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胶结性好、 结石强度高的注浆材料,一般施工要求水泥浆的初凝时间既能满 足浆液设计的扩散要求,又不至于被地下水冲走,对渗透系数大的 地基还需尽可能缩短初、终凝时间。 地层中有较大裂隙、溶洞,耗浆量很大或有地下水活动时,宜 采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由水胶比不天于1.0的水泥浆掺砂配成, 与水泥浆相比有稳定性好、抗渗能力强和析水率低的优点,但流动 性小,对设备要求较高。 水泥水玻璃浆广泛用于地基、大坝、隧道、桥墩、矿井等建筑工 程,其性能取决于水泥浆水胶比、水玻璃浓度和加入量、浆液养护 条件。 ,对填土地基,由于其各向异性,对注浆量和方向不好控制,应 采用多次注浆施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4.7.2对化学注浆加固的施工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时如 发现施工顺序与设计要求有异,应及时制止,以确保工程质量。 4.7.3对水泥为主剂的注浆加固的检测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土体 强度有一个增长的过程,故验收工作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 间进行,对于黄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7d~10d;其他地基间隔时 间宜为28d。 4.7.4对注浆加固效果的检验要针对不同地层条件设置相适应 的检测方法,并注重注浆前后对比。

强度有一个增长的过程,故验收工作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 间进行,对于黄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7d~10d;其他地基间隔时 间宜为28d。 4.7.4对注浆加固效果的检验要针对不同地层条件设置相适应 的检测方法,并注重注浆前后对比

强度有一个增长的过程,故验收工作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 间进行,对于黄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7d~10d;其他地基间 间宜为28d。

4.8.1软土的固结系数较小,当土层较厚时,达到工作要求的固 结度需时较长,为此,对软土预压应设置排水通道,其长度及间距 宜根据设计计算确定。

4.8.2堆载预压必须分级堆载,以确保预压效果并避免滑事

故。一般以每天的沉降速率、边桩位移速率和孔隙水压力增量等 指标控制堆载速率。堆载预压工程的卸载时间应从安全性考虑,

其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检测的变形速率应有明显变缓趋 势或达到设计要求才能卸载。 真空预压的真空度可一次抽气至最大,当实测沉降速率和固 结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可停止抽气。降水预压可参考本条。 4.8.3一般工程在预压结束后,应进行十字板剪切强度或标贯、 静力触探试验,但重要建筑物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如设计有 明确规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检验深度不应低于设计处理深 度。验收检验应在卸载3d~5d后进行。

其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检测的变形速率应有明显变缓趋 势或达到设计要求才能卸载。 真空预压的真空度可一次抽气至最大,当实测沉降速率和固 结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可停止抽气。降水预压可参考本条。 4.8.3一般工程在预压结束后,应进行十字板剪切强度或标贯 静力触探试验,但重要建筑物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如设计有 明确规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检验深度不应低于设计处理深 度。验收检验应在卸载3d~5d后进行。 4.8.4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加固 后地基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所完成 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以抗滑稳定性控 制的重要工程,应在预压区内预留孔位,在堆载不同阶段进行原位 十学字板剪切试验和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验算下 一级荷载地基的抗滑稳定性,同时也检验地基处理效果。 在预压期间应及时整理竖向变形与时间、孔隙水压力与时间 等关系曲线,并推算地基的最终竖向变形、不同时间的固结度,以 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并为确定卸载时间提供依据。地基中不同深 度处的固结度可根据实测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确 定,地基总固结度可按地基表面不同时间实测变形量与利用实测 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推算的最终竖向变形量之比确定。或利用实 测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按以下公式推算最终竖向变形量S和参 数β:

式中S1、S2、S3为加荷停止后时间t1、t2、t3相应的竖向变形量 并取t2一t1=t3一t²。停荷后预压时间延续越长,推算的结果越可 靠。有了β值即可计算出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系数,可计算出任

意时间的固结度。 利用加载停歇时间的孔隙水压力u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按下 式可计算出参数β:

式中u1、u2为相应时间t、t2的实测孔隙水压力值。按公式 (3)计算得到的β值反映了孔隙水压力测点附近土体的固结速率, 而按公式(2)计算的β值则反映了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速率,

4.9.2不同的施工机具及施工工艺用于处理不同的地层会有

同的处理效果,施工前在现场的成桩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工艺性试成桩可以确定施工技术参数,数量不应少于2根。

同的处理效果,施工前在现场的成桩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4.10.1高压喷射注浆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外加齐

及掺合料的数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水泥使用前需做质量鉴定,搅拌水泥浆所用水应符合混凝士 拌合用水的标准,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 拌制浆液的筒数、外加剂的用量等应有专人记录。外加剂和掺和 料的选用及掺量应通过室内配比试验或现场试验确定。水泥浆液 的水胶比越小,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的强度越高。但水胶比也 不宜过小,以免造成喷射困难。

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进行检查,计量设备主要是水泥浆 流量计及其他计量装置。 4.11.2对地质条件复杂或重要工程,应通过试成桩确定实际成 桩步骤、水泥浆液的水胶比、注浆泵工作流量、搅拌机头下沉或提 升速度及复搅速度、测定水泥浆从输送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 间等工艺参数及成桩工艺

4.12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4.12.4原规范主控项目桩体及桩间土要求满足设计要求,本次 修订改为桩体填料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其中压实系数最小 值不应低于0.93。垫层可采用粗砂或碎石,亦可采用灰土。当采 用粗砂或碎石做垫层时,其夯填度应小于或等于0.9;当采用灰士 做垫层时,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5。一般项目桩位允许偏差修 改为:对于条形基础的边桩沿轴线方向应为桩径的土1/4,沿垂直 轴线方向应为桩径的士1/6,其他情况应为桩径的40%。土和灰 土挤密桩用于消除地基湿陷性,地基承载力可不作为主控项目

4.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

4.13.1、4.13.2自前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身混合料大部分采用 商品混凝土混合料,但也有少数采用现场搅拌的。当采用现场搅 拌混合料时应对入场的水泥、粉煤灰、砂及碎石等原材料进行检 验;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合料时应对入场混合料的配合比和落 度等进行检查。 4.13.4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垂直度检验标准,原规范中规定 为不大于1.5%,此次修订改为不大于1%,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验;当木用冏品作 度等进行检查。 4.13.4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垂直度检验标准,原规范中规定 为不大于1.5%,此次修订改为不大于1%,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规范》GB51004协调一致。

4.14.4夯实水泥土桩加固地基的效果,桩身强度起到决定性的 作用,因此新增桩身强度作为主控项目进行检查。检查桩体夯填 质量用压实系数来衡量更常用。因此把原规范主控项目桩体干密 度满足设计要求修改为桩体填料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5.1.2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打(压)人 桩包含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本条表中的数 值未计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 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土桩的位移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 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 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本条是在原规范强制性 条文第5.1.4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虽然目前灌注桩的直径和深 度均有所增加,但是也会出现短桩数量非常多的情况,按照原规范 的要求,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偏多,此次修订将“小于50m3的 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改为“当混凝土浇筑量不足50m3时, 每莲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即对于单桩不足50m 的桩无需一桩一试件,数量有所减少。 检测单位根据混凝土灌注的体积,结合本条对混凝土试块留 置数量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根据 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报告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方 可进行后续施工。 5.1.5工程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对上部结构的安全稳定具 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承载力检验是检验桩抗压或抗拔承载力满足 设计值,通常采用静载试验确定;桩身完整性检验是检验桩身的缩 颈、夹泥、空洞、断裂等缺陷情况,通常采用钻芯法、低应变法、声波 透射法等方法,要求桩身完整性的检测结果评价应达到Ⅱ类桩 以上。

5.1.2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打(压)入 桩包含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本条表中的数 值未计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 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土桩的位移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 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 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本条是在原规

条文第5.1.4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虽然目前灌注桩的直径和深 度均有所增加,但是也会出现短桩数量非常多的情况,按照原规范 的要求,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偏多,此次修订将“小于50m3的 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改为“当混凝土浇筑量不足50m3时, 每莲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即对于单桩不足50m 的桩无需一桩一试件,数量有所减少。 检测单位根据混凝土灌注的体积,结合本条对混凝土试块留 置数量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根据 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报告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方 可进行后续施工。

设计值,通常采用静载试验确定;桩身完整性检验是检验桩身的缩 颈、夹泥、空洞、断裂等缺陷情况,通常采用钻芯法、低应变法、声波 透射法等方法,要求桩身完整性的检测结果评价应达到Ⅱ类桩 以上。

检测单位根据总桩数及设计等级,结合本标准第5.1.6条及 第5.1.7条对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数量的要求进行检验,承 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Ⅱ类桩的分类原则为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 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本条规定桩身完整性应至少满 足Ⅱ类桩的评价要求。可以根据检测单位提供的承载力及桩身完 整性检测报告对其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对不 满足要求的工程桩,可采取补强或补桩措施。 5.1.6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试验检验桩的承载力。工 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 规定执行。关于静载试验桩的数量,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时,当 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承载 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 的要求。因此,施工前的试桩如没有破坏又用于实际工程中,可作 为验收的依据。非静载试验桩的数量,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 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执行。 5.1.7桩身完整性的检验,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检测单位根据总桩数及设计等级,结合本标准第5.1.6条及 第5.1.7条对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数量的要求进行检验,承 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Ⅱ类桩的分类原则为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 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本条规定桩身完整性应至少满 足Ⅱ类桩的评价要求。可以根据检测单位提供的承载力及桩身完 整性检测报告对其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对不 满足要求的工程桩,可采取补强或补桩措施

5.1.6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试验检验桩的承载力。

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 规定执行。关于静载试验桩的数量,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时,当 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承载 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 的要求。因此,施工前的试桩如没有破坏又用于实际工程中,可作 为验收的依据。非静载试验桩的数量,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 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执行。

5.1.7桩身完整性的检验,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5.2.1在砌体结构工程施工中,砌筑基础前放线是确定建筑平面尺 寸和位置的基础工作,通过校核放线尺寸,达到控制放线精度的目的, 5.2.4本条所列砖、毛石基础的尺寸偏差,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 质量、建筑美观和确保有效使用面积均会产生影响,故施工中对其 偏差应予以控制。

5.3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5.3.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相较于无筋扩展基础而言不受刚性 角的控制,这主要得力于基础中的配筋,因此钢筋的质量及数量对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抗剪切或抗冲切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另 外混凝土浇筑的轴线偏差原因主要包括模板表面不平、模板刚度 不够、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模板拼缝不严等,因此模板的 质量也是验收的重要内容。

5.4.2预埋件大多数是金属构件,在结构中预先留有钢板和锚固 筋,能够用来连接结构构件。可以用来作为后续工序固定时用的 连接件,一般使用预理埋件先要根据图纸进行加工,然后进行测量定 位和支设支架等。 预理件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验收,预理埋件在 使用的时候必须经过复测与最后的固定,经过再次的调整和固定 之后,待达到技术要求之后,方可进行后续混凝土的施工。 5.4.5一般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体积较大,大体积混凝土凝结硬 化过程中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外热胀冷 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 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士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七表 面会产生裂缝,有时甚至是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 降低产生收缩,在受到地基约束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外约束力, 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的 册落度、配合比、浇筑的分层厚度、坡度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热量产 生及扩散都有影响,验收时应格外注意。 测温点的设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体积混凝土内各 部位的温度,验收时应对测温点的位置进行复核,确保无死角

5.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5.5.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汇合了预制桩(管桩)成 品桩的质量检查验收内容,且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如锤击打入法、液 压沉人法、静力压人法、钻孔植入法均适用。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

中成品桩质量都属共同部分,其余对应相关项进行验收。 桩基验收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场桩头清理到位,混凝土灌芯已完成; (2)竣工图等质量控制资料已经监理审查并签署意见; (3)桩位偏差超标等质量问题已有设计书面处理意见; (4)检测报告已出具; (5)桩基子分部已经施工自检合格

5.6.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 构成,孔径等成孔质量直接影响承载力的大小。钢筋笼的刚度影 响钢筋笼吊装质量,垫块安装、钢筋笼的安装精度决定着钢筋笼安 装后保护层的厚度是否满足要求。钢筋笼的直径不宜过大也不宜 过小,过大会造成保护层厚度不够,过小则会造成灌注桩抗弯能力 减弱,不利于结构的安全。 嵌岩桩为端承桩,承载力主要由桩端阻力构成,桩端阻力的发 挥与桩端的岩性及嵌岩深径比密切相关,岩石强度越天,硬度越 大,嵌岩深度越大,桩端阻力的发挥就越充分,因此验收时对嵌岩 桩的桩端岩性及嵌岩深度的检验尤其重要。 5.6.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桩径检验标准、垂直度允许偏差及 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4的规定,其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 表5.6.4的规定,这样更方便施工现场检查人员使用。桩身完整 性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进行检验 采用钻芯法时,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0mm。 关于垂直度、孔径的检测方法,国内部分地区使用探笼测量 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4的规定,其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 表5.6.4的规定,这样更方便施工现场检查人员使用。桩身完整 性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进行检验 采用钻芯法时,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0mm。 关于垂直度、孔径的检测方法,国内部分地区使用探笼测量, 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5.7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证人员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防坠物伤人措施、防塌孔措施、防毒 措施及安全逃生措施等。

猎施及安全逃生猎施等。 5.7.4在现场施工条件充许的条件下,为了增强混凝土质量,应 尽量采取低落度的混凝土,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相较于湿作业成 孔灌注桩,浇筑条件较为方便,因此采用的落度较小。

5.7.4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为了增强混凝土质量,应

5.8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5.8.4长螺旋钻孔压灌桩钢桩位偏差同表5.1.4灌注桩桩位偏 差的要求,其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8.4的规定,这样更方便 施工现场检查人员使用。

5.9.4桩位偏差同表5.1.4灌注桩桩位偏差的要求。沉管灌注 桩拔管速度过快会引起桩身缩径甚至断桩,因此规定拔管速度控 制在 1.2m/min~1. 5m/min 为宜。

5.9.4桩位偏差同表5.1.4灌注桩桩位偏差的要求。沉管灌注

5.10.2接桩时目前大多数采用电焊连接,焊缝处容易出现裂缝, 这主要由于焊接连接时,连接处表面未清理干净,桩端不平整;焊 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肉中夹有焊渣等杂物;焊接后 停顿时间较短,焊缝遇地下水出现脆裂;两节桩不在同一条直线 上,接桩处产生曲折,压桩过程中接桩处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 连接。因此本标准规定需对焊缝的质量(如上下节桩错口、焊缝咬 边深度,焊接结束后停歇时间,节点弯曲矢高等)进行验收。

5.11.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规定,锚杆静压桩验收试验用反力装置能够提供最大反力应大 于2倍的锚杆静压桩承载力特征值,反力装置强度不够,将会带来

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对反力装置加强监测。

5.12.1~5.12.4锚杆的抗拔承载力主要由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强 度及锚杆与砂浆粘结强度决定,因此在施工前对水泥砂浆,施工中 对成孔质量检验至关重要。本标准将锚固体强度作为主控项目 而锚固体强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孔径及锚固长度。

5.13.2下沉过程中的偏差情况,虽然不作为验收依据,但是偏差 太大影响到终沉标高,尤其刚开始下沉时,应严格控制偏差不要过 大,否则终沉标高不易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下沉过程中的控制,一 般可控制四个角,当发生过大的纠偏动作后,要注意检查中心线的 偏移。封底结束后,常发生底板与井墙交接处的渗水,地下水丰富 地区,混凝土底板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还会发生地下水穿孔,造成 渗水,渗漏的检验验收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执行,

6.1.1~6.1.4特殊土地区施工前应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 资料,查明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和积聚情况,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 条件、水质、水位、毛细水上升高度及季节性变化规律。针对特殊 土的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避免雨季施工对特殊土地 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6.2.1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垫层地基,除提高承载力和增加均匀 性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水和隔水。一定厚度的垫层可以防止 水从上部渗人地基,外放部分可以防止水从侧向渗入地基,其尺寸 对垫层的防水、隔水效果至关重要,应作为验收项目

6.2.2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对各

类建筑地基消除湿陷性的厚度的规定,是强夯地基确定设计处理 厚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设计处理(夯实)厚度内湿陷性应消除, 检测方法可采用现场浸水载荷试验或取土做土工试验,具体方法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中有详细规定。湿陷系 数作为一般项目进行验收,充许个别土样的湿陷系数大于0.015, 但大于0.015的点在空间分布上不应集中、连续。压实系数和湿 陷系数两项指标具有关联性,且夯实厚度和程度(压实系数)关系 到防水效果,检测压实系数可作为强处理有效厚度和湿陷性消 除厚度的辅助判断指标,

6.2.3主控项目“复合土层湿陷性”是指桩长范围内复

桩体压实系数、桩间土湿陷系数和平均挤密系数等指标综合判定。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经验,挤密系数达到0.90的区域一般在 距桩边(0.51.0)D范围(沉管法),平均为0.75D。桩距的计算 依据一般是挤密系数不小于0.90,因此对于要求消除湿陷性的挤 密桩地基,其桩距偏差不宜大于0.25D。 对预钻孔夯扩桩,因钻孔过程对桩间土无挤密作用,消除湿陷 性全靠夯扩,因此钻孔直径不应大于设计值,施工前应检查钻头直 径。对于决定夯扩效果的锤重、每次填料量、夯锤提升高度、夯击 次数等必须在施工中经常检查。最终形成的桩径是检验桩间土挤 密效果的重要参数,也应经常检查。 6.2.4为减少湿陷土层影响,黄土地区普遍采用先用挤密或强夯 等方法消除部分或全部湿陷土层的湿陷性,再采用水泥粉煤灰碎 石桩等复合地基或采用桩基础。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 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规定,用挤密或强夯等方法消除部分或 全部湿陷土层的湿陷性后,已消除湿陷性的土层可按一般地区土 层进行设计,其施工验收也可按一般地区的验收标准执行。挤密 桩设计目的仅是消除湿陷性,其承载力可不进行验收。 6.2.5预浸水法是利用自重湿陷性场地特性,预先浸水使自重湿 陷发生,减少后期湿陷量的一种黄土地区特有的地基处理方法,浸 水时湿陷发生越充分则预浸水处理效果越好。受周围未浸水土层 纳束影响.黄土实际发生湿陷量大小和浸水坑尺寸有关,因此浸水

桩体压实系数、桩间土湿陷系数和平均挤密系数等指标综合判定。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经验,挤密系数达到0.90的区域一般在 距桩边(0.5~1.0)D范围(沉管法),平均为0.75D。桩距的计算 依据一般是挤密系数不小于0.90,因此对于要求消除湿陷性的挤 密桩地基,其桩距偏差不宜大于0.25D。 对预钻孔夯扩桩,因钻孔过程对桩间土无挤密作用,消除湿陷 性全靠夯扩,因此钻孔直径不应大于设计值,施工前应检查钻头直 径。对于决定夯扩效果的锤重、每次填料量、夯锤提升高度、夯击 次数等必须在施工中经常检查。最终形成的桩径是检验桩间土挤 密效果的重要参数,也应经常检查。

等方法消除部分或全部湿陷土层的湿陷性,再采用水泥粉煤灰碎 石桩等复合地基或采用桩基础。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 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规定,用挤密或强夯等方法消除部分或 全部湿陷土层的湿陷性后,已消除湿陷性的土层可按一般地区土 层进行设计,其施工验收也可按一般地区的验收标准执行。挤密 桩设计目的仅是消除湿陷性,其承载力可不进行验收,

6.2.5预浸水法是利用自重湿陷性场地特性,预先浸水使自重湿

陷发生,减少后期湿陷量的一种黄土地区特有的地基处理方法,浸 水时湿陷发生越充分则预浸水处理效果越好。受周围未浸水土层 约束影响,黄土实际发生湿陷量大小和浸水坑尺寸有关,因此浸水 坑尺寸应检查验收。

6.3.1冻土地区的保温隔热地基,近几年无论是在多年冻土区还 是季节冻土区,应用越来越多,因此增加该基础型式的验收内容。 主要应在施工前对材料质量进行验收某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检查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 等。施工过程主要检查接缝处理,铺设厚度、长度、宽度是否符合 质量要求。

6.3.3多年冻土地区的灌注桩基础,在国外应用的并不是很多, 在国内由于工程造价及施工条件的制约,还在大面积应用。为了 保护多年冻土环境,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的影响,要求混凝土 浇筑温度在5℃~10℃,因此应对混凝土进行测温。为了及时掌 握基础施工对冻土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要对地温进行监测。多 年冻土地区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三种,即保持冻结状态、逐渐 融化状态、预先融化状态,这三种状态对桩基础的检测方法是不一 样的,因此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IGIL118的规定执行

6.3.4多年冻土区架空通风基础,施工前应对使用的保温隔热

料及换填材料进行检验,检查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等。施工中主 要检查通风空间或通风总面积是否符合要求。其冻土地基承载力 或桩基础承载力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JGJ118的规定执行。

6.4.1膨胀土地基换土可采用非膨胀性土、灰土或改良土,换土 厚度应通过变形计算确定。膨胀土土性改良可采用掺和水泥、石 灰等材料,掺和比和施工工艺应通过试验确定。 平坦场地上胀缩等级为I级、Ⅱ级的膨胀土地基宜采用砂、碎 石垫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300mm。垫层宽度应大于基底宽度, 两侧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应做好防、隔水处理。 6.4.2对胀缩等级为Ⅲ级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膨胀土地基,宜采

石垫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300mm。垫层宽度应大于基底宽度 两侧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应做好防、隔水处理。 6.4.2对胀缩等级为Ⅲ级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膨胀土地基,宜采 用桩基础。灌注桩施工时,成孔过程中严禁向孔内注水,应采用干 法成孔。成孔后应清除孔底虚土,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6.4.2对胀缩等级为Ⅲ级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膨胀土地基,宜 用桩基础。灌注桩施工时,成孔过程中严禁向孔内注水,应采月 法成孔。成孔后应清除孔底虚土,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的黏土,土体的含水率的变化是膨胀土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在 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周围设置散水坡JCT708-2013 耐碱耐火浇注料,设水平和垂直的隔水层,加强 上下水管的防漏措施;面层及垫层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散水坡的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