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55-2012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pdf

SL 155-2012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485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155-2012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pdf

3测压断面应设4个孔径为1mm的测压孔,并用均压环 串联。 4管道中心线应保持水平。 8.4.5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可用于测量恒定流流量和非 恒定流流量。

1流量计应安装在水泵下游侧的直管段,在流量计上游15 倍管径和下游5倍管径范围内应无扰动部件,量测时应保证管道 内充满水体。 2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的管道内径与流量计测量管径的偏 差应小于3%,其内壁应清洁光滑。

宜阳人事局无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方案8. 5 流速量测仪器

8.5.1毕托管可用于恒定流时均流速的测定,但应按以下要求 选型: 1当流速量程0.15m/s

8.5.5三维多普勒流速仪(ADV

8.6量测仪器、仪表检定

8.6.1试验使用的量测仪器、仪表,凡属市场购置的,均应满 足试验测试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规定。

9.0.1应根据试验任务和要求,制定模型试验研究大

9.0.1应根据试验任务和要求,制定模型试验研究大纳。模型 试验研究大纲宣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 模型试验研究目的和内容。 3 基本资料。 4 模型设计、制作和安装。 5 主要试验设备和量测仪器。 6 模型试验方法与试验条件。 7 预期提交的试验成果。 8 模型试验研究进度安排。 9 模型试验研究人员安排。 9. 0. 2 模型试验前应进行量测仪器率定及模型校验等项预备 工作。 9.0.3 模型试验宜包括原设计方案试验、修改优化方案试验和 推荐方案试验等。 9.0.4模型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应及时与委托方沟通,对 模型试验阶段性成果进行技术讨论。对专题研究应及时组织专家 讨论。

9.0.4模型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应及时与委托方沟 模型试验阶段性成果进行技术讨论。对专题研究应及时组维 讨论。

时进行补充试验,加以校验和修正。

9.0.6应提出正式试验研究报告及辅助成果(照片、录像

10.1.1应定性描述模型试验水流流态,说明回流区、旋涡、折 冲水流、分离水流、水翅、跌水、塑水等现象及其范围、强弱等 特征。 10.1.2观测方法可采用目测法、示踪法、照相或录像等

10.2水位与水面线测量

10.2.1水位测点和水面线测点应根据原型水文资料或模型试验 需要设置。 10.2.2量测仪器可按8.2节规定选用。 10.2.3每测次应重复测量2~3次。 10.2.4记录观测数据应注明试验条件、组次和日期、量测仪器 名称和编号等。试验记录表格见附录B。

10.3 泄流能力测试

10.3.1堰流试验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形成自由堰流条件下,待水位流量稳定后,测读流量 和上下游水位。 2在固定流量条件下,逐步抬高下游水位形成淹没堰流, 测读上下游水位或流量,确定不同淹没度下的泄流能力。 3改变流量,重复进行上述操作步骤,得到新的试验组次 10.3.2孔流试验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固定闸门开度形成孔流条件下,测量泄流能力。 2改变闸门开度,得到不同开度条件下的孔流泄流能力。 10.3.3应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堰流或孔流的流量系数,没流应 给出相应的淹没系数。试验记录计算表格见附录B。

10.3.4 泄流能力测试应不少于5个流量级,并应包括特征水位 和流量,由此得到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

10. 4 流速、流向观测

10.4.1应根据试验任务和要求,布置测速范围和断面。 10.4.2应根据流速变化范围和测量条件选用相应的测速仪器。 10.4.3施测断面应至少布置3条垂直测线,每条垂线视水深情 况应至少有3个测点。对于复杂流态区域,应适当加密测速垂线 及测点。

况应至少有3个测点。对于复杂流态区域,应适当加密测速垂线 及测点。 10.4.4在测量流速的同时,应进行流向观测。 10.4.5记录观测数据应注明试验工况、量测仪器名称和编号 等。试验记录计算表格见附录B。

10.4.4在测量流速的同时,应进行流向观测。

10.5 时均压力测量

10.5.1应根据试验任务和要求,布置时均压力测点。 10.5.21 时均压力量测方法可按8.3节规定选用。 10.5.3记录观测数据,应注明试验工况、量测仪器名称和编号 等。试验记录计算表格见附录B。

10.6.1脉动压力测点宜与时均压力测点接近或重合。 10.6.2脉动压力量测仪器可按8.3节规定选用。每测次应重复 测量3次。采集时间、采样频率等均应符合采样定理的要求。 10.6.3记录观测数据应注明试验工况、量测仪器名称和编 号等。

1对于沙砾石或岩石节理极为发育的原型河床可用散粒体 模拟,其粒径可根据级配曲线按几何相似或抗冲流速相似选择

2对于细颗粒泥沙组成的原型河床可用轻质模型沙模拟, 其粒径可通过泥沙起动公式计算或预备试验确定。 3对于岩体构成的原型河床可用节理块或胶结材料模拟, 也可近似地用散粒体模拟,模拟材料要求达到与抗冲流速 相似。 10.7.2模型铺沙程应根据基岩面高程确定,必要时可按覆盖 层和基岩分层铺设。 10.7.3铺沙范围应大于冲刷范围,铺设厚度应大于可能最大冲 刷深度。 10.7.4峡谷河床宜适当考虑岸坡冲刷的影响因素。 10.7.5冲刷试验时间应满足冲坑稳定要求,特殊情况下应由预 备试验确定。 10.7.6试验前应避免扰动原状沙面,试验后应避免扰动冲淤 地形。 10.7.7J 应及时测绘冲滤地形,并注明试验工况等。

10.8.1应根据试验任务和要求布置测点,宜布置在水面波动剧 烈区、重点岸坡、电厂尾水或通航区等部位。 10.8.2水面波动量测仪器可按8.2.4条规定选用,采样时间和 频率应符合采样定理的要求,并应重复测量3次。 10.8.3记录的水面波动数据应注明试验工况、量测仪器名称和 编号等。 10.8.4试验前波高仪应及时率定

10.9.1风速测量应在通气管道的直段进行。直段起点应至少 测量点前10倍管径以外,终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后4倍管径以外 10.9.2风速测量可采用风速仪或风压计,仪器量程应根据测量 风速大小选定。

10.11泄洪雾化参数测量 10.11.1 泄洪雾化参数主要是泄洪引起的降雨强度及其影响 范围。 10.11.2泄洪雾化参数测量范围包括测量平面范围及高程,可 根据预备试验或经验确定。 10.11.3测量器具可选用量筒、雨量计、滴谱试纸或光学量测 仪器等。个测点宜重复测量3次。模型降雨量测量方法宜根据 以下条件选用: 1 雨量大于50mm/h时,宜采用量筒或雨量计。 2 雨量5~50mm/h时,宜采用称重法或滴谱法。 3 雨量小于5mm/h时,宜采用滴谱法或光学测量方法。 10.11.4应记录测量的时长及雨量,确定降雨强度,并根据各 测点雨量分布,分析确定雾化影响范围

11.1试验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11.1试验资料的记录与率

11.1.1原始记录数据出现错误时,应划掉重写,不应涂改。

11.1.1原始记录数据出现错误时,应划掉重写,不应涂改 11.1.2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试验者、整理者和校对者均应在 原始记录及计算表格中签名,对直接采用电脑记录的原始数据 应注明试验者、整理者和校对者姓名。

11.2试验成果的表达方式

11.2.1当同一试验内容有多组试验资料或一组试验资料有儿个 参数时,应列表表示。 11.2.2 当一组试验资料中的两个变量互为函数关系时,宜绘图 表示。 11. 2. 3 当试验组次较多时,可用经验公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 11.2.4重要工程或重要研究项目应有照片、录像,试验录像应 配有相应的字幕和解说词。

[1.3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

11.3.1流态、流向应绘制平面图,并标明水边线、回流范围和 主流方向。 11.3.2水位与水面线应按试验组次绘制相应的图表, 11.3.3泄流能力可绘制成相应的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或建立相 关的经验公式。

11.3.1流态、流向应绘制平面图,并标明水边线、回流范围和 主流方向。

1.3.4流速分布应按试验组次绘制相应的图表,

11.3.5时均压力应按试验组次绘制各部位相应的压力分布

11.3.5时均压力应按试验组次绘制各部位相应的压力分布

11.3.6、脉动压力试验数据经分析处理后,应用压力脉动 布、时域数字特征、频域能量分布特征等描述,并绘制 图表。

11.3.7局部冲刷应绘制冲淤平面图,以及冲坑的纵剖面 面图。

刷面图 11.3.8水面波动应用波高、周期和频谱特性等参数描述,并绘 制相应的图表。

11.4试验成果报告格式

11.4.1试验报告宜由封面、页、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 和附录等组成。 11.4.2试验报告封面应包含试验报告全称、编号、密级、完成 单位名称和日期。 11.4.3试验报告页应包含项目编号、项目委托单位、项目负 责人、·主要参加人、报告编写人、审查人、审批人等。 11.4.4试验报告的内容提要应用简短文字叙述试验内容和结论 等,并给出相应的关键词

11.4.5试验报告正文应为试验报告的主体

11.4.7必要时,试验报告可设置附录

11.5.1试验报告内容应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试验目的和内容、 技术路线和方法、模型设计、测试手段、必要的试验数据、试验 成果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11.5.2试验报告表述内容应全面,;表达应准确,图表应规范 结论观点应明确,建议应切合实际。

11.5.2试验报告表述内容应全面,表达应准确,图表应规范,

11.5.3试验报告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技术术 语应遵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尚无统一规定的应予以 定义。

11.6.1:试验报告应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

11.6.2重大项目的试验报告应组织专家评审

表A水工模型试验测试仪器及其精度要求

附录B各项试验原始记录及计算表(样式)

1.0.2本条明确规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以重力为主要作

的水工(常规)模型试验并规定了相应的研究范围,以别于 试验专题研究。

1.0.4本条规定应根据试验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试验研究

3.0.1~3.0.4基本资料是开展水工(常规)模型试验研究的基 础。使用基本资料时,应认真进行分析,准确使用资料中与本项 试验研究有关的信息,发现问题应仔细考证,并及时与资料提供 部门进行沟通、核实,对资料的更改和更新应做好相关记录,以 备查用。如涉及河床冲刷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时,地形、地质资 料方面应收集河床覆盖层厚度、岸坡岩石分布、节理发育、破碎 情况、河床抗冲流速等资料

4.0.1本条明确了模型应满足的几项基本相似准则。

从严格的数理观点出发,模型与原型达到完全相似是不可能 的。但只要模型比尺选择适当,模型与原型两个水流系统仍能保 证足够的相似性。对本条规定的三项相似准则说明如下: (1)几何相似准则。要求模型与原体之间的有关比尺符合以 下关系:

(1) (2) (3)

式中L,A,V一一长度、面积、体积。 下标r,p,m一一比尺、原体、模型。 (2)水流运动相似准则。要求模型与原体之间的有关比尺符 合以下关系:

(4) (5) (6) (7)

式中T,U,α,Q一时间、速度、加速度、流量。 (3)动力相似准则。要求模型与原体之间的有关比尺符合以 下关系:

m,=m/mm=o,L3 F,. =F,/Fm = pLT

式中m,β,F一一质量、水流密度、重力。 根据牛顿相似准则,当以重力为主要作用力时,重力比尺与 惯性力比尺应相等,即

将三og 带入式(11),整理转化后,得

(Fh), = (ma),

= (Fr), = 1

式中F 惯性力; U—水流速度; g一重力加速度; L一特征长度; Fr弗劳德数,又称重力相似准数。 按照重力相似准则,有关物理量的比尺换算关系见表1

表1重力相似比尺换算表

4.0.2为了消除或减少由其他次要作用力影响所产生自

本条规定的限制条件说明如下: (1)原体水流雷诺数(Re)较大,通常处于紊流阻力平方 区。模型雷诺数比原体缩小L3/2倍,有时难以达到该区。但根 据阻力相似准则的要求,模型至少应该保证在紊流区。根据莫迪 (Mo0dy)图解,层流和紊流的界限雷诺数大致在2500~5000 之间。 (2)根据重力相似准则,模型糙率应为原体糙率的L17倍 如果模型材料糙率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且由于流程较长,对试验

成果有较大影响时,应进行糙率校正。 (3)根据英国科学家L.Kevin的理论计算,为保证模型中 对原型水流重力作用不受表面张力显著影响,一般要求模型水深 不小于3cm。 (4)对具有明显三维性流态的水工建筑物模型应采用正态 模型。

情况下,应对简化因索带来的误差加以修正。 (1)糙率相似修正。主要是由于按照糙率相似准则,模型糙 率为原型的L1/6,对于泄水建筑物表面糙率较低情况,模型材料 的糙率偏大,因此在泄水流道较长的情况下会对水力参数带来 定的误差,应加以修正。 (2)表面张力相似修正。在掺气、雾化、旋涡模拟的有关试 验中应考感表面强力相似修正,对于无法完全满足旋涡相似要求 的,应通过适当加大泄流量等方式符合流态相似要求,确定旋涡 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性质。 (3)黏滞力相似修正。由于模型流态达不到紊流阻力平方区 的要求,存在水流R数相似问题,模型水流黏滞力作用增加, 为此对泄流能力等试验结果应做适当修正

5.0.1常规模型试验采用重力相似准则,并按正态模型设计 能重演或预演原体水流运动现象,这是模型设计的基础。 5.0.2模型类型应根据任务要求选定,模型比尺和模拟范围选 择,应根据保证研究对象水流相似的要求,并结合试验室及测量 仪器的具体条件综合确定。 5.0.3各类模型比尺,应尽可能大于条文规定的下限比尺,以 减小综总新应

5.0.5特殊水工模型试验往往是在水工常规模型上开展

对性强的试验研究工作,包括泄洪雾化、掺气、旋涡等,这些现 象的模拟常常是次要作用力不能忽略的,因此需要提出在保证主 要作用力相似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这些次要作用力的相似,同 时应对这些次要作用力引起的缩尺效应加以修正。泄洪雾化模型 试验水流韦伯数应选用泄水建筑物出口断面水流水力参数确定。

(1)水工建筑物设计详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及各个部件 的放大图。 (2)地形测量图,比例一般为1:5001:2000。 (3)水文地质资料,包括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河床糙率、 悬沙和底沙颗分曲线,1m水深时的底沙起动流速及岩基分布和 节理发育破碎情况等。

价格低廉和加工可行性等综合因素,具体应结合模型的特点 于观测等要求选用。

6.0.5本条所列举的是模型地形制作常用的方法及要求,其中

(1)先在地形图上勾画模型导线,并与模型现场保持 一致。 (2)依据导线读出并记录每条地形断面等高线的水平距离及 相应高程。 (3)断面板经锯剪加工后,按编号次序对准模型相应导线位 置,用水准仪测定高程,加以固定。 (4)模板间填料可用三合土、细沙或江河泥沙等材料,分层 排铺夯实。最后用水泥砂浆抹面粉光。

6.0.6模型校验验收是避免模型制作放样错误、保证试

口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型或重要工程模型试验, 对模型关键部位的强度加以检验验收。

7. 1 供水系统设施

7. 1 供水系统设施

循环式供水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要求,大都根据国内主 要水工试验室的资料统计而得,并经实践经验是行之有效的,具 有实用参考价值。 蓄水池容积可按照式(13)计算: V=Ah (13) 式中V—一蓄水池容积,m; A一一试验室平面面积,m; h一一有效水深,h=80~200cm。 也可根据试验厅(室)水流回流长度、最大供水流量估算蓄 水池容积。一般可按照最大供水流量要求并考虑水泵运行一定时 间的需求确定蓄水池容积。

循环式供永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要求,大都根据国内 水工试验室的资料统计而得,并经实践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实用参考价值。 蓄水池容积可按照式(13)计算:

式中P一一所需电机总功率,kW; H一一计及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的总水头,m; e一电动机水泵综合效率,可取e0.7。 根据上式确定的水泵总功率,结合水泵型号和试验室不同供 水流量需求情况,选用不同容量的水泵组合。水泵类型可采用离 心式水泵、潜水泵、轴流泵,具体型号和配套组合可根据试验厅 用水量和运行情况确定。 供水系统采用1~2级配水管,其中第一级为主管道,与平

水塔相连,并应在管道前段安装控制闸门,以利于管道安装、检 修,主管道应根据试验厅室功能布局需要布置,般采用环状布 置。二级管道与相近的主管道连接,可直接接入模型前池或量水 系统。 回水槽一般采用环形或网状布置,以提高试验厅室场地利用 率,便于模型布置。 蓄水池及回水系统应定期清除泥沙淤积及漂浮物等杂物,保 证供水效率。 特定情况(如供水流量较小或所需流量超过试验厅供水能力 等)下,可取消平水塔,采用直接供水方式,但应在进入模型前 设置消浪消能及平水(或稳压)设施,确保模型进流平稳。

7. 2通用性固定设备

各种玻璃水槽、水箱和压力箱等,都是根据不同用途建设的 通用性固定设备。其技术规格尺寸也是参照国内主要试验室资料 统计而得,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8.2水位(水面线)及波高量测仪器

8.2.1水位测针是测量恒定流水位最佳常规仪器,目前广泛地 用于水工模型试验,市场上有现成产品可供选购。 8.2.2~8.2.4自动跟踪水位计、压力传感器和各种类型的波高 仪,都是根据电学原理研制而成,可用于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水位 和波高测量。但对水温和水质均较敏感,露天试验场宜慎用。使 用时,应勤于率定,以保证测量精度

8.3.1测压管是根据连通管原理设计而成,是日前试验室最常 用的测压仪器,真精度主要取决于测压孔和测压管的加工安装 质量。

8.3.2对于压力水头超过3m的情况,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有

(1)不粘管壁,液面清晰易读。 (2)与水接触不致混合。 (3)不污染水和不腐蚀管壁。 (4)温度变化对密度影响不大。 (5)化学性能稳定,不宜蒸发。 比压计可供选用的工作液体密度见表2。

表2可供选用的工作液体密度表

压力传感器及其二次仪表,是测量瞬时动态压力和脉动 不可少的量测仪器,目前市场上有现成产品可供选用。

8.4.1、8.4.2量水堰属堰槽类量水仪器,也是目前试验室测定 流量最精密的常规仪器。根据标准设计制作和安装的各式堰型, 其流量计算可引用以下经验公式: (1)直角三角堰可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标准地秤校正后的 拟合经验式:

Q= 1. 33H2. 465

式(16)适用范围为H=0.03~0.25m。 (2)矩形堰可用雷伯克(T.Rehbock)经验公式

Q= (1.782+0.24 11 BH D

(3)复式堰由直角堰和矩形堰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标准地秤率定结果见表3。

图1复式堰构造和尺寸(单位:mm)

表3复式堰【堰宽60cm)堰上水头与率定关系率定结果

8.4.3、8.4.4文丘里管属差压类量水仪器,其精度虽不及量水 堰,但由于装卸方便,又不占场地,目前仍应用于水工试验室。 常用的文丘里管主要由收缩管、喉管和扩大管三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其流量计算公式为

d—喉管直径; D一上游管路直径。

5.1毕托管是测量定流时均“点”流速最佳常规仪器。 计算公式为

但应定期率定,确保量测精度满足试验要求。 8.5.3激光流速仪和热线(膜)流速仪,都是先进的测速仪器, 但由于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对水质要求高,除专题研究外; 一般常规模型试验极少应用。 8.5.4、8.5.5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和三维多普勒流速仪 (ADV)已逐渐应用于水工(常规)模型试验。PIV适用于同 步、瞬时量测大面积表面流速分布,需要有相应跟踪粒子; ADV适用于量测点流速流向,可量测点的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 这些仪器的使用,应进行定期比对试验,以保证测量精度。

但应定期率定,确保量测精度满足试验要求。 8.5.3激光流速仪和热线(膜)流速仪,都是先进的测速仪器, 但由于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对水质要求高,除专题研究外; 般常规模型试验极少应用。

(ADV)已逐渐应用于水工(常规)模型试验。PIV适月 步、瞬时量测大面积表面流速分布,需要有相应跟踪 ADV适用于量测点流速流向,可量测点的时均流速和脉动 这些仪器的使用,应进行定期比对试验,以保证测量精度

量测仪器定期送检和自检是为了保证量测仪器的合格和有 效,从测试手段上保证实验研究成果的质量。

9.0.2量测仪器率定主要指量水堰、文丘里管、毕托管和旋浆

模型校验是指模型糙率校验。当要求模型糙率较大时,可用 梅花贴石或梅花桩以及砂浆拉毛等方式加糙,以达到模型与原型 之间的水面线相似。当进行长管道模型试验时,要求模型糙率较 小,面管壁糙率又难以修正时,可采用调整坡度、改变长度和调 整水头等方法进行校正。

试验过程的基本程序,具体要求如下: (1)原设计方案试验是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并根据试 验要求,量测有关水力参数进行分析,评价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和可靠性。 (2)修改优化方案试验是针对原设计方案试验发现的问题 提出修改方案,进行优化,最终提出推荐方案。 (3)推荐方案试验是针对选定的推荐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 观测,提供充分论证

9.0.4模型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应及时与委托方沟

.U·4 要时进行模型现场讨论,即阶段性技术小结,这对提高试验质量 及成果为工程设计服务十分重要,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9.0.5、9.0.6模型试验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分析试验资料,有 问题随时补充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必要的校验和修正,以保证 试验成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试验报告编写完成后,模型应尽可 能保留一段时间,以备补充必要成果,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题随时补充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必要的校验和修正,以保 验成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试验报告编写完成后,模型应尽 保留一段时间,以备补充必要成果,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0.1.1流态描述是水工(常规)模型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定性判断设计方案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应尽量利用相 关手段或方法翔实地定性或定量描述流态,尤其是不利流态,例 如回流、旋涡、水翅等现象。

10.2水位与水面线测量

10.2.1~10.2.3水位与水面线是水工模型试验最基本测量项 目。主测仪器是测针和自动跟踪水位计,条文规定的试验方法是 实践经验总结,可供参考。

10.3.1、10.3.2泄流能力是常规模型试验重点研究项目,主测 仪器是测针和量水堰或电磁流量计,目的是测量流量系数,可分 为自由堰流、淹没堰流、自由孔流、淹没孔流等四种流态。条文 规定的试验方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供参考。

10. 4 流速、流向观测

10. 4 流速、流向观测

10.4.110.4.4流速分布包括纵向、横向和垂向三个方面,是 衡量消能效率的重要标志。主测仪器是毕托管、微型旋浆流速 仪、PIV和ADV,具体选型视试验条件和流速量程而定。

10.5.1、10.5.2时均压力是优化建筑物体型的重要研究项目。 主测仪器是测压管,其精度主要取决于测压孔的安装质量。 由于原型中压力出现负压值低于空化现象发生临界值时,会

产生汽化现象,因此模型测得的压力值不能反映原型真实现象: 负压值不能直接引申至原型

10.6.1、10.6.2条文规定的试验方法是根据实践经验制定的。 测压孔与传感器的间距不大于0.3m,是根据专项实验研究而得 的,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10.7.1~10.7.3河床冲淤试验模拟的关键是动床模拟材料的选 择。条文规定的动床模拟材料选择方法和铺设要求,对床底冲游 来说,问题不大。但岸坡冲刷模拟比较困难,尚需通过进一步实 践来检验。常用模型砂材料见表4

表4常用模型砂材料表

当模型采用散粒体模拟时,可采用依兹巴什公式计算散粒体 粒径。

V = (5 ~ 7) /d

式中V一抗冲流速,m/s; d一散粒体粒径,m。 10.7.4对峡谷高坝来说,岸坡冲刷非常重要,处理试验资料 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抗冲流速,m/s; d散粒体粒径,m.

10.7.5根据经验,在模型水位、流量调好后,一般经过2~3h 的冲刷试验,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基本趋于平衡。 10.7.6试验操作关键是使模型开始放水和停水时,不致扰动原 来的砂面,以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 10.7.7冲淤地形测量可用等高线法,也可采用地形自动测量系 统测量断面地形数据。

10.8.1水面波动涉及闸坝(泄水建筑物)下游大尺度系动,也 是衡量消能效果的指标之一。通过观测,可提供下游河道岸坡的 保护范围及消浪措施,以及通航条件保障措施。 10.8.2~10.8.4主测仪器是波高仪。试验方法是根据实践经验 制定的。为避免偶然误差广西区三建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每测次重复测量3次,并强调波 高仪应及时率定,以保证测量精度

10.9.1、10.9.2风速是泄水建筑物通气的判断依据之一,模型 试验测量该项目,可有助于评估泄水建筑物通气设施的合理性, 测量仪器主要为风速仪和风压计,测量风速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测 量技术要求进行,以保证测量精度,

10.11泄洪雾化参数测量

10.11.1、10.11.2泄洪雾化参数主要有雾化强度和雾化范围, 是判断泄洪雾化影响程度、提出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测量范围 确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供参考。 10.11.3泄洪雾化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与雾化强度有关,可 选用量筒、雨量计、滴谱试纸或光学测量仪器,并配置计 时器。 10.11.4泄洪雾化强度存在明显的缩尺效应。根据目前的研究 成果,可参照下式进行换算:

代中S、S。 模型、原型雾化强度,mm/h; L.一 模型比尺; 一修正系数,可根据消能方式参考有关 确定。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雾化范围遵循几何相似准则换算

代中S、S。一一模型、原型雾化强度,mm/h; L.一模型比尺; 一一修正系数,可根据消能方式参考有关 确定。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雾化范围遵循几何相似准则换算

SY/T 6597-2018标准下载11试验资料整理分析与报告编写

11.1试验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11.1试验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