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pdf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485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pdf

ICS27.140 P 59

Code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levee project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TCECS526-2018 智慧住区建设评价标准.pdf水国科[2005]】148号

水国科[2005】148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 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批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为水利行业标准,并 予发布。标准编号为SL188—2005,替代SL/T188—96。 本标准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下发的水总局科 20021号“关于下达2001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 、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修订《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见程》(SL/T188—96)。 本标准共9章29节165条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标准的适用范围;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堤身勘察; 特殊土勘察;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勘察成果。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 对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 在前引部分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 增加了大、中型涵闸和堤岸工程地质勘察的有关内容; 增加了防渗、堤岸和大、中型涵闸施工地质的有关内容; 增加了堤身勘察; 将“不良土堤基勘察”改为“特殊土勘察”,并增加了黄 、分散性土、冻土、红粘土等内容,删除不良土堤基处理原则 条文,增加特殊土工程地质评价的条文;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增加了土的分类、分散性土的 别标准、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土的渗透变形判别、堤基和堤岸 程地质条件分类等5个附录。 本标准5.3.13条和8.0.2条第3款为强制性条文,以黑体字

本你由管 你由的本: SL/T 18896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珠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贵生赵曼冯德顺 罗小杰 石伯勋 赵成生 范子福 方灯明 白晓民 李宁新 戴其祥 朱红雷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李广诚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

O2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33 勘察成果 34 9.1一般规定 34 9.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34 9.3大中型涵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7 9.4施工地质报告… 38 9.5原始资料与勘察成果归档 付录A土的分类 付录B 分散性土的判别标准 录C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D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 45 录E 堤基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48 示准用词说明 50

1.0.1为规范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明确勘察任务、内容、方 法和要求,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海的1级、2级、3级堤防、穿 提涵闸、堤岸的工程地质勘察。江、河、湖、海的4级、5级堤防 的工程地质勘察可参照执行。 .0.3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新建堤防工 程可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已建堤防加固 工程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对工程规模较大、地 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堤防工程应进行施工地质工作。

1.0.4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

堤内坡脚一定宽度内,为防止渗透变形而修筑平台所用的 土料。

borehole backfilling

指为防止沿钻孔发生渗透破坏,对完工后的堤防钻孔用适当 的材料实施的回填与封填。

Cu一不均匀系数; D一分散度; D1o一 在接触冲刷判定时,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 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10%;

Di5— 在接触流失判定时,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 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15%; D20 在接触流失判定时,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 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20%; df 土的颗粒组成中,粗细粒的区分粒径; d————分散性土针孔试验的最终孔径; ds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3%; ds—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5%; 一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10%; d.2o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20%;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70%; dg5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85%; G土的比重; Jar 土的临界水力比降; 土的渗透系数; 土的孔隙率; PS—可交换钠离子百分数; P 土的细粒颗粒含量; TDS 格逆是

3.0.1规划阶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 2了解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 问题。 3了解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概况。 3.0.2可行性研究阶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2基本查明新建堤防各堤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存 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对提线进行比较,初步预测堤防挡水 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3基本查明已建堤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 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历年险情隐患对堤基进行初步分段评价。 4基本查明涵闸闸址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 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对加固、扩建、改建及重建 的已建涵闸还应基本查明闸基险情隐患,并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 5调查了解堤岸岸坡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岸坡 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段评价。 6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3.0.3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1查明新建堤防沿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分 段评价,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2查明已建堤防拟加固堤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险情隐患成因和危害程度,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措施。 3查明涵闸地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主要 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对加固、扩建、改建涵闸工程与地质有 关的险情隐患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4查明堤岸防护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护坡方 案评价堤岸的稳定性。 5进一步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3.0.4 施工地质应完成下列任务: 1 验证前期勘察成果。 2预测、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处理 建议,必要时可进行专门工程地质勘察或研究。 3参加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项目验收,

4.1.1规划阶段的勘察仅限于新建堤区

.1.2规划阶段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了解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历史地震情况。 2了解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3了解工程区内主要地层成因类型、分布概况、性质和存在 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了解对工程有影响的物理地质现象分布情况。 5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D 了解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并估算储量,

4.2.1新建堤防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4.2.1新建堤防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 2基本查明堤线区的地形地貌单元与微地貌类型、特征、分 界线,调查河、湖变迁情况。 3基本查明各土层成因类型、地质年代、结构组成、分布规 律、埋藏条件及其性状等,特别是堤(墙)基范围内分布的特殊 土层、粗粒土层。 4基本查明基岩浅埋或出露区基岩的时代及岩性特征、岩层 产状、风化程度、喀斯特发育特征、岩土接触面起伏变化情况等。 5基本查明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形成原因及分布范 围,并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6基本查明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渗透特性。 7基本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水头)变化规律、补排条件、 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地表水、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初

步评价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8提出各土(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9对各堤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比较,对选定线路主要工程地 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并对堤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段 评价。 10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4.2.2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的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4.2.1条的规 定外,还应调查拟加固堤段堤基险情隐惠类型、分布位置,出险 和抢险情况,临时加固措施及效果,初步分析险情产生的原因。 4.2.3涵闸工程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价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并提供地震动参数。 2 基本查明闸址区地形地貌单元,微地貌类型、特征及分 界线。 基本查明闸址区土层的分布规律、成因、物质组成、厚度, 主意特殊土层、粗粒土层等的分布情况及其性状。 4基本查明闸址区土岩接触面的埋藏及起伏情况,基岩的岩 生、产状,风化、卸荷和溶蚀特征,断裂、裂隙及其他缓倾的软 弱结构面、软弱夹层的发育情况,特别是易风化、易软化、中 等~强渗透性岩层的分布范围及其性状。 5初步选定各土(岩)层与主要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的物 理力学性质参数。 6基本查明对涵闸有影响的滑坡体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 规模、成因。 7基本查明闸址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和渗透特性, 地下水类型、补排条件、水位及其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 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8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对各闸址区工程地质 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和比较。 9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10已建涵闸加固工程还应调查涵闸险情隐惠分布位置、性

险情况、抢险措施及效果等,并初步分析与地质 隐患产生的原因,

1了解河势情况,特别应注意河道冲淤变化和岸坡的形态、 防护及失稳情况。 2基本查明岸坡的地质结构,并对岸坡稳定性进行初步的分 段评价。

,,新建是防的数禁应包下内谷: 1查明堤基地质结构,特殊土层、粗粒土层及腐殖土层、含 沼气层等的分布、厚度及其性状。 2查明基岩浅埋或出露区基岩的地层岩性,易风化、易软化、 中等~强透水岩层的分布,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产状、规 模、充填与胶结情况,岩土接触面的起伏变化情况等。 3查明堤基土洞、喀斯特洞穴等的分布、规模、填充情况及 充填物的性状,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4查明堤基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埋深、厚度、特性及与江、 可、湖、海的水力连系,调查沿线泉、井分布位置及其水位、流 量变化规律,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5基本查明堤线附近理藏的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等 的性状、位置、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6确定堤(墙)基各土(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参数。 7查明工程区滑坡、崩塌、沙丘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 规模和稳定性,分析其对堤防的影响。 8对堤基的渗漏、渗透稳定、抗滑稳定、饱和砂土振动液化、 振陷、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对堤线进行分段工程地质评 价,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9进一步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4.3.2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的勘察除应满足本规程4.3.1条的规

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复核堤基险情隐患分布位置、范围、特征,调查堤外滩地 形、微地貌特征和宽度,堤内决口冲刷坑和决口扇分布位置、范 围等。 2查明拟加固堤段堤基临时堵体、决口口门淤积物等的分布 位置、特征等,查明因出险而引起的堤基地质条件变化情况。 3调查以往加固处理堤段的范围、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4.3.3涵闸工程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闸基的地层岩性,特殊土层、粗粒土层等的性状、在 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2查明浅埋基岩面的埋藏及起伏情况,风化带、卸荷带的厚 度及特征,喀斯特形态、规模、分布、填充情况,断层、裂隙、软 弱夹层及其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性质、产状、充填和透水情况 等,易风化或软化、中等强渗透性岩层的分布范围及其性状。 3查明闸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厚度、埋藏条件、渗透特 性及其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连系,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 及地表水质并评价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查明闸址处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土洞等的特性、分布 范围,危及涵闻的滑坡、崩塌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规模 和稳定性,评价其对闸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5确定闸基土(岩)体、主要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的物理 力学参数。 6对闸基的渗漏、渗透变形、抗滑、抗冲刷、沉降变形、边 坡稳定性等问题进行评价。 7进一步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8已建涵闸加固工程还应进一步查明与地质条件有关的险 情及其产生的原因。

4.3.4堤岸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拟护堤岸段河势情况,岸坡微地貌形态,水下岸坡形 态,护岸工程现状,岸坡失稳的范围、类型、规模和崩岸速率,发

生险情过程,分析岸坡失稳的原因,调查抛填材料特点、抢险措 施及效果。 2基本查明拟护堤岸段岸坡的地质结构、各地层的岩性、空 间分布规律,评价其抗冲性能,确定各土(岩)层的物理力学参 数,注意特殊土层、粉细砂层等的分布情况及其性状,不利界面 的形态。 3基本查明岸坡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情况、渗透特性: 也下水类型、补排条件、地下水位及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 4分段评价岸坡稳定性。

4.4.1施工地质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实对施工方法有影响的超径碎块石、卵石的大小 施工方法提出建议。

4.4.3减压井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减压井施工揭露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对井身 结构提出地质建议。 2收集实施的减压井结构、井周反滤层和其他回填材料的物 质组成、回填情况,了解排水系统的情况。 3根据地质结构、减压井结构及试抽成果,分析减压井的减 压效果。 4.4.4堤岸防护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调查了解岸坡地下水 出溢点位置,估算流量,同时调查并记录同期地表水位。 4.4.5大中型涵闸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记录地基处理的类型、方法、深度,处理范围内土(岩) 层的性状及地基土(岩)体的抬动、隆起等现象的部位、规模等。 2记录基坑地下水出溢点的位置、涌水量和同期基坑内、外 水位,分析并预测涌水量的变化情况。

5.1.1准备工作宜包括搜集整理与工程有关的资料、进行现场踏

.1.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宜搜集、整理的资料包括下列内

1区域地形、地质、遥感与地震资料。 2堤防工程的前期勘察成果及与堤防有关的其他资料。 3已建堤防的工程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和抢险加固及加固效 果资料,原施工地质及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5.1.3现场踏勘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1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2已建堤防工程历史险情隐患的位置、类型、规模、发生与 发展过程及危害情况,处理措施与效果。 3工程区交通条件、工作生活条件、主要勘察点的植被情况 和场地条件等。

1工程名称、地点、任务来源。 2 勘察阶段、目的与要求。 3工程概况、规模、等级、规划设计意图、勘察工作重 点。 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与已建堤防堤身、堤基险情 隐惠。 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的计划工作 量和技术要求,应重点勘察、研究的工程地质问题。 6勘察工期、质量控制及资源配置。 7成果的项目、名称、数量、技术要求

2特殊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3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埋藏条件等,应特别注 意细粒土层中砂土夹层的类型、厚度、性状等。 4已建堤防工程堤身、堤基、涵闸和堤岸历年险情位置、发 生时间、规模、性质、类型、危害程度、险情发生时的外江 (河)水位等。 5已建堤防历史决口口门及其冲刷坑的分布、规模,堵口填 坑材料类型等。 6堤身现状、历史加高培厚情况,防渗加固处理范围、方法、 效果,岸坡失稳类型、规模、护岸工程现状等,

5.3.1堤防工程勘探布置应在充分分析已有勘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已建堤防尚应考虑历史险情的分布、类型等。 5.3.2规划阶段可不布置勘探工作。堤防勘探纵剖面宜沿堤防中 心线或防渗轴线、减压井轴线布置。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宜 为500~1000m,初步设计阶段宜为100~500m,险情多发、地质 条件复杂或防洪墙段应适当加密钻孔。

1横剖面长度应包括堤内、堤外影响区,渗透分析横部面长 度应能满足渗透分析的需要。 2横部面间距宜为堤防申心线纵剖面上钻孔间距的2~4 倍,险情多发段、地质条件复杂段应适当加密横剖面,每一工程 地质单元应至少有一条横剖面。 3横剖面上宜布置3~6孔:堤防中心线1孔、堤外12孔、 堤内1~3孔,孔距宜为20~200m。 4在下列特殊位置应布置横剖面: 一一渊、潭、塘、沟、渠等微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段; 堤防险情段,包括堤基渗透破坏、历史溃口口门、堤身 险情等:

物探探明的物性异常位置; 拟扒口分洪段; 小型涵闸闸址处

堤外滩较宽时,堤岸勘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纵剖面宜沿岸肩布置,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置为500 ~1000m,初步设计阶段宜为200~500m。 2横部面间距宜为纵部面上钻孔间距的2~4倍,地质条件 复杂或崩岸严重段,可适当加密横剖面。 3横剖面上的钻孔数宜为2~3个,孔距宜为20~100m。 4滑坡地段应沿滑动方向布置一条主勘探剖面,剖面上宜为 3~5个钻孔,钻孔间距50~100m;当滑坡规模较大时,可平行主 勘探剖面增加辅助勘探剖面。

1可行性研究阶段,宣沿闸轴线布置1条纵剖面,孔距50~ 100m;横剖面宜顺水流方向布置,横剖面间距宜为纵剖面上钻孔 间距的2~4倍,并应至少布置1条横面。 2初步设计阶段,钻孔宜结合建筑物方案布置成网格状,孔 距宜为20~50m,纵、横剖面数量各不宜少于3条。 5.3.6小型涵闸的勘探可结合堤防一并考虑,地质条件复杂时可 进行专门勘探。 5.3.7堤防和堤岸每一工程地质单元,以及大中型涵闸应布置 1~2个控制性钻孔。 5.3.8勘探剖面应实测,精度不应低于相应工程地质测绘精度

5.3.8勘探剖面应实测,精度不应低于相应工程地质测绘精度。

1堤防钻孔宜为堤身高度的1.5~2.0倍(不包括已建提防 提顶孔的堤身段),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适当加 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或浅埋段钻孔宜揭 穿强风化层

2涵闸钻孔进入闸底板以下的深度宜为闸底板宽度的 1.0~1.5倍。 3堤岸钻孔宜深入河床深泓以下5~10m。 4 对控制性钻孔,宜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需要综合 确定。 水文地质试验和长期观测钻孔宜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5.3.104 钻孔孔径应与钻孔类型及孔内测试项目相适应,有特殊 要求的钻孔应根据需要确定。 5.3.11钻进方法应符合SL2912003的有关规定,并根据土 岩)类型、钻孔目的和地下水位确定。在细粒土层、粉细砂层中 不应采用螺旋钻进或冲击钻进。 5.3.12钻进的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性质、钻进方法等确定,且 不应超过2m。 5313钻孔定成三必须封孔(长期观测除处)封习材判和

孔工艺应根据当地实际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

5.3.14堤防工程物探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可用于下列目的: 1探测基岩埋藏深度、断层破碎带位置及喀斯特发育情况 2探测透水层及相对隔水层分布及厚度、地下水位。 3测定岩、土的电阻率、波速等参数, 4探测已建堤防的洞穴、决口口门及其冲积扇、古河道、渗 漏段等隐惠患部位。 5.3.15根据地质条件和场地条件可选用坑探、槽探或井探等, 坑、槽、井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编录并回填压实。 5.3.16应测定所有勘探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5.4.1在钻孔中采取原状土样H大名都围墙及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42P).doc,应根据土层的性质选取合适的取 样器,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软土、细粒土、砂土层中,使用套管护壁法钻进时,取样 位置至少应低于套管底部0.5m

5.4.1在钻孔中采取原状土样,应根据土层的性质选取合适的取 样器,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软土、细粒土、砂土层中,使用套管护壁法钻进时,取样 位置至少应低于套管底部0.5m

2取样前应仔细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应小于取土器上端 麦土段长度, 3采取土样宜用快速连续静力压入法,遇硬粘土等压入困难 的土层时,可采用重锤少击方式,但应有良好的导向装置。 5.4.2渗透破坏试验土样应在渗透稳定计算剖面上或在渗透稳 定计算剖面附近采取,所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尺寸、数量 应满足试验要求。 5.4.3土样的封装、保存及运输应符合SL237一1999的有关规定。 5.4.4室内岩土试验项目可按表5.4.4的规定执行。有特殊要求 的,可进行专门性试验。

表5.4.4室内岩、土试验项目表

5.4.5土的分类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5.4.6岩士试验组数的确定应根据勘察阶段遵

1规划阶段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出土(岩)物理力学参 数建议值山西赵庄煤矿施工组织设计,必要时可取少量试样进行试验验证。 2可行性研究阶段,每一工程地质单元每一层累计有效试验 组数不应少于6组。 3初步设计阶段,每一工程地质单元每一层累计有效试验组 数不应少于10组。 5.4.7试验成果均应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并 按工程地质单元分层进行数理统计,经综合分析后提出土(岩)物 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数不应少于10组。 5.4.7试验成果均应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并 按工程地质单元分层进行数理统计,经综合分析后提出土(岩)物 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