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pdf

Q/SY 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680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川垣大道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14.42016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图布置 4. 1 一般原则 4.2布置要求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2 间冷开式系统设计 5.3 闭式系统设计 水质稳定 6. 1 水质要求 6. 2 水质稳定措施 设备选择 7. 1 冷却塔 7. 2 循环水池 7. 3 膨胀罐 7. 4 循环水泵 7. 5 其他设备 水质分析检测 8. 1 基本要求 8.2 常规检测项目 8.3 非常规检测项目 8. 4 水质全分析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水质分析项目表

Q/SY06014《油气由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是油气由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 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取水及净化处理; 第3部分:采出水处理; 一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 一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 本部分为Q/SY06014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贺亮、宁江平、王睿、张志庆、罗春林、王爱军、郑德旺、高桂凤

Q/SY 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Q/SY0601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系统设计、水质 稳定、设备选择,以及水质分析检测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油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循环冷 却水处理系统设计。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102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GB/T50746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环水场 recirculationcoolingwaterunit 由冷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他设施组成,用以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场所。 3.2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 道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3.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开式系统)in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4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系统)indirectclosed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5 全闭式系统totallyclosed system 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接触的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3.6 腐蚀速率 corrosion rate 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单位为毫米每年(mm/年)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环水场 recirculationcoolingwaterunit 由冷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他设施组成,用以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场所 3.2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 道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3.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开式系统)in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4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系统)indirectclosed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5 全闭式系统 totallyclosed system 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接触的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3.6 腐蚀速率 corrosion rate 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单位为毫米每年(mm/年)

浓缩倍数cycleofconcentration 循环冷却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3.8 预膜prefilming 以预膜液循环通过换热设备,使其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保护膜的过程 3.9 旁滤水sidestream 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分流并经过滤出来后,再返回系统的那部分水。 3.10 补充水量 amount of makeupwater 补充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3.11 排污水量 amountofblowdown 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 3.12 系统容积 system capacity volume 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单位为米(m")。

1.1循环水场布置应根据全厂水量平衡、水质、水压要求,以及总图布置等确定。 1.2循环水场应靠近主要用水车间,并应避免修建过长的给水排水管、沟和复杂的水工建筑物 1.3循环水场的竖向布置不宜有较大高差

4.2.1循环水场给水、排水管道宜埋地敷设;压缩空气、化学药剂等管道应架空或管沟敷设。 4.2.2循环水场的旁滤、泵等设备和设施在温暖地区宜采用露天布置,在寒冷地区宜采用室内布置 4.2.3循环水场的控制室、变配电间、分析化验和办公室,宜与其他单元或工艺生产装置的相应设 施合并;加药间应靠近投药点。 4.2.4循环水场冷却塔、泵房和旁滤设备的四周地坪应铺砌,平行布置的冷却塔应在其两侧设检修 道路;药库、循环水泵前应有运输通道。 4.2.5冷却塔宜建于主要建筑物、变电站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6冷却塔进风口两侧距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大于2倍的进风口高度。 4.2.7冷却塔不考虑备用,但应考虑检修时不影响生产的措施。 4.2.8机械通风冷却塔与生产装置边界线或独立的明火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30m

1.1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规模应根据服务生产装置和用户的最大小时用水量,并结合设备选型及

5.1.2循环水排污以及旁滤罐反冲洗水的排污水处置应符合环保要求。 5.1.3根据系统运行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间冷开式系统或闭式系统。 5.1.4全厂循环冷却水量应根据生产工艺的最大小时用水量确定。 5.1.5循环冷却水系统容积宜为小时循环水量的1/3~1/5。 5.1.6间冷闭式系统时,应优先选用全闭式系统

5.2间冷开式系统设计

5.2.1间冷开式系统的补充水量应包括冷却塔风吹损失水量、蒸发损失水量和排污水量,并应按下 列规定执行: a 冷却塔的风吹损失量应采用同类型冷却塔的实测数据。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根据冷却塔收水 器的形式和性能确定,一般按循环给水量的0.1%~0.3%取值。 b 循环水系统的蒸发损失水量及排污水量详细计算参数符合GB50050的规定。当缺乏资料 时,蒸发损失水量可按循环水量的1%~2%取值 5.2.2旁滤水量计算宜为循环水量的1%~5%。对于多沙尘地区或空气灰尘指数偏高地区可适当 H

5.2.3浓缩倍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计浓缩倍数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及水质处理方法,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 浓缩倍数的确定应考虑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C 浓缩倍数计算应符合GB50050的规定;当缺乏资料时,浓缩倍数不应小于3。 5.2.4 间冷开式系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循环冷却水回水管应设接至循环水池的旁路管。 b) 换热设备循环冷却水接管应设旁路管或旁路管接口。 ) 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循环冷却水管道宜设检修人孔,间距不宜大于500m。 1 管道系统的低点宜设置泄水阀,高点宜设计排气阀

a 循环冷却水回水管应设接至循环水池的旁路管。 b) 换热设备循环冷却水接管应设旁路管或旁路管接口。 C 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循环冷却水管道宜设检修人孔,间距不宜大于500m。 d)管道系统的低点宜设置泄水阀,高点宜设计排气阀

5.3.1闭式系统的补充水量主要为排污水量,宜为循环水量的0.1%。 5.3.2闭式系统补充水设计流量宜为循环水量的0.5%~1%。 5.3.3闭式系统应设置膨胀罐,用于调节循环水量的波动,以及吸收水的热膨胀。 5.3.4全闭式系统的膨胀罐应具有电气自动调压、水位检测、自动补水与泄水,以及防止空气进入 水系统等功能。 5.3.5当发生停电事故时,闭式系统应根据工艺设备的事故用水量与安全给水时间的不同要求,采 用可靠的安全措施

5.3.6闭式系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循环冷却水给水总管与换热设备的给水管宜设置管道过滤器, b) 补充水管道宜按4h6h充满系统设计。 c)当补充水pH值小于7.5时,其输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管材 d)管道系统的低点应设置泄水阀,高点应设置通气设施。

6.1.1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宜符合表1的规定

6.1.1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

6.1.2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宜采用除盐水,水质要求:电导率(25℃)≤10uS/cm,pH值(25℃) 为8.0~9.0。 注:循环冷却水投加缓蚀剂后,电导率指标将有所上升,一般可达200μS/cm~300uS/cm,但对设备无负面 影响。

6.1.2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宜采用除盐水,水质要求:电导率(25℃)≤10μS/cm,pH位 为8.0~9.0。 注:循环冷却水投加缓蚀剂后,电导率指标将有所上升,一般可达200uS/cm~300uS/cm,但对设 影响。

行控制,并应符合GB50050的规定。 6.2.2旁滤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旁滤水处理方案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结合去除的杂质种类、数量等因素,经综合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 b)旁滤水处理设备数量不宜少于2组。 6.2.3补充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工程道路施工组织设计Q/SY 06014.42016

a 补充水处理方案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要求的水质、设计浓缩倍数,以及补充水的水质等因 素,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宜采用新鲜水,闭式系统补充水宜采用除盐水。 C 再生水直接作为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时,水质指标应符合GB50050的规定。 6.2.4 排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排污包括系统排污水、排泥、清洗和预膜的排水、旁滤水处理及补充水处理过程中的排 水等。 b) 污水的排放和处理应根据环保要求,并结合全场污水处理设施,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因试车、停车或紧急情况排出含有高浓度要求的循环冷却水时,应设置贮存设施。 6.2.5 药剂投加应符合下列要求:

6.2.5药剂投加应符合下列要求

6.2.5药剂投加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阻垢、缓蚀剂的加药量应符合GB50050的规定。 2 间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非氧化性杀菌剂时DB63/T 1769-2019 青海省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般每月投加1~2次。每次加药量 GB50050的规定。 b) 药剂贮存与投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药剂应考虑避光、通风、防潮、防腐储存。 2)连续投加的药剂在现场可储存3d~7d的用量,在仓库可存储15d~30d的用量。 3 加药间、药剂贮存间、酸贮罐附近应设置安全洗眼淋浴器等防护设施。 4)配制及投加应符合GB50050和GB/T50746的规定

7.1.1冷却塔的大、中、小型界限宜按下列规定划分: a) 大型:单格冷却水量大于或等于3000m²/h。 6 中型:单格冷却水量大于或等于1000m²/h且小于3000m²/h。 c) 小型:单格冷却水量小于1000m²/h。 7.1.2 塔型选择: a 冷却塔应优先选用成品玻璃钢冷却塔。 b) 大型、中型应优先选择横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小型应优先选择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 单塔设计能力不宜大于5000m/h。 7.1.3 其他规定: a) 冷却塔热力计算中采用的气象条件由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或相对湿度)和大气压) 各参数组成,详细计算应符合GB/T50102的规定。 b) 冷却塔出水的设计温度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也可按进塔空气设计湿球温度加上4℃ 5℃确定。 多风地区,冷却塔选型应考虑防飞溅措施。

7.1.1冷却塔的大、中、小型界限宜按下列规定划分: 大型:单格冷却水量大于或等于3000m²/h。 6 中型:单格冷却水量大于或等于1000m²/h且小于3000m²/h。 c) 小型:单格冷却水量小于1000m²/h。 7.1.2 塔型选择: a) 冷却塔应优先选用成品玻璃钢冷却塔。 b) 大型、中型应优先选择横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小型应优先选择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 单塔设计能力不宜大于5000m²/h。 7.1.3 其他规定: a) 冷却塔热力计算中采用的气象条件由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或相对湿度)和大气压 各参数组成,详细计算应符合GB/T50102的规定。 b) 冷却塔出水的设计温度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也可按进塔空气设计湿球温度加上4℃ 5℃确定。 ) 多风地区,冷却塔选型应考虑防飞溅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