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09-2015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替代SL 109-95,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109-2015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替代SL 109-95,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693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109-2015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替代SL 109-95,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09 15)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水利部 2015年2月16日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一2014《水 支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修订SL109一95《农田排水试 现范》。 本标准共7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一总则; 一排水试验站建设与排水试验设计: 确定作物耐涝渍与耐盐碱试验: 田间排水工程技术试验; 田间排水水管理试验; 排水设计参数测定及作物、环境因素观测; 一资料整编与试验报告的编写。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补充了涝渍兼治试验; 补充了控制排水试验; 将原规范的盐碱地区确定排水标准的作物耐盐、耐碱试 验,盐碱地区地下水临界深度试验,盐渍地区雨季(或 灌溉期)地下水位回落速度试验,进行整合充实后更名 为作物耐盐碱试验; 将原规范的田间排水工程规格布局及结构功能试验一章 的各节内容Bentley BIM长沙会议-2-BBES培训.pdfx.pdf,按照明沟排水试验、暗管排水试验、鼠道 排水试验、并排并灌试验、组合排水试验的分类进行归 并,取消了双层排水规格布局试验,更改章名为田间排 水工程技术试验; 将原规范的排水水质测定进行充实后,更名为农田排水 对承泄区水质影响试验,归并到田间排水水管理试验的 内容中;

6.1土壤水力参数测定 32 6.2土壤理化性质及排出水水质测定 33 6.3作物耕作栽培状况、生育动态及产量的观测记载·· 33 6.4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观测 2 34 资料整编与试验报告的编写.. 7.1一般规定 +····, 36 7.2 1 资料整理与整编 36 7.3 1 资料分析 37 7.4试验报告的编写 37 附录A作物淹水试验方法和测坑、测筒及测环的 技术要求 . 39 附录B控制排水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41 附录C饱和土壤水运动参数测定方法 43 附录D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法 49 标准用词说明 50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 51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1.0.1为统一农田排水试验技术要求,提高农田排水技术水平, 确保试验成果准确、可靠、先进和实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农田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为确定 设计标准、设计参数、田间排水系统规格布局、水管理等而开展 的试验。

1.0.3确定农田排水试验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1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排 水管理以及提高农田排水科学技术水平服务。 2充分考虑当地条件,掌握国内外成熟技术及最新成果, 使试验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3试验项目要有明确的目的、实施方案和试验年限。 4具备必要的试验场地、试验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和试 验经费。

GB/T24672喷灌用金属薄壁管及管件

GB/T24672喷灌用金属薄壁管及管件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L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0.5农田排水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 有关标准的规定

2.1.4排水试验站的场地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区的面积不少于1hm²,应与办公、生活区分开。

2试验区内的地面宜平坦,土壤结构及其肥力应均匀一致 试验区内的设施建设和平整土地,不宜扰乱原有土壤结构。 3测坑、测筒应建在专用试验区内。大田试验应设置在与 测坑、测筒条件基本相同的生产田块内。 4试验区应有独立的灌溉、排水系统和完整的水量控制、 量测设施,灌溉、排水系统应符合GB50288的要求,暗管排水 系统应符合SL4的要求。 5试验站的道路布设应满足生产、生活、田间管理和试验 观测的需要,并避免影响试验场区内的农田小气候。 2.1.5排水试验站的设施配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办公区应有办公室、试验室、资料室、库房及必要的生 活设施。 2试验区应由测坑、测筒等专用排水试验设施、大田试验 区、气象场等组成。 3实验室应配备能进行土壤、水质及作物等方面常规指标 测定的仪器设备。 4生产器具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工具、维修设备与器材, 2.1.6排水试验站应配备具有农田水利、农学、土壤等方面的 专业技术人员。 2.1.7排水试验站应搜集所在区域的基本资料,应包括下列 内容:

2试验区内的地面宜平坦,土壤结构及其肥力应均匀一致 试验区内的设施建设和平整土地,不宜扰乱原有土壤结构。 3测坑、测筒应建在专用试验区内。大由试验应设置在与 测坑、测筒条件基本相同的生产田块内。 4试验区应有独立的灌溉、排水系统和完整的水量控制、 量测设施,灌溉、排水系统应符合GB50288的要求,暗管排水 系统应符合SL4的要求。 5试验站的道路布设应满足生产、生活、田间管理和试验 观测的需要,并避免影响试验场区内的农田小气候。

1办公区应有办公室、试验室、资料室、库房及必要的生 活设施。 2试验区应由测坑、测筒等专用排水试验设施、大田试验 区、气象场等组成。 3实验室应配备能进行土壤、水质及作物等方面常规指标 测定的仪器设备。 4生产器具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工具、维修设备与器材。 2.1.6排水试验站应配备具有农田水利、农学、土壤等方面的 专业技术人员。 2.1.7排水试验站应搜集所在区域的基本资料,应包括下列

2.1.7排水试验站应搜集所在区域的基本资料,应包

1历年气象资料。 2地形及地物资料。 3地下水与水文地质资料。 4土壤资料。 5水质资料。 6 涝、渍、盐碱化资料。 7水利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 82 农业耕作制度、农作物产量及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9社会经济状况。

壤、地质勘探调查和试验资料

2.2.2试验设计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背景与目标:项目名称、试验目的、试验期限、试 验内容以及预期成果等。 2试验处理设计:包括供试作物、处理方案(试验因素、 水平)、重复区数目以及试验区(由间、小区、测坑、测筒等) 的布置。 3试验方法:实现试验目标及处理所采用的设施、设备及 控制手段等。 4实施方案:不同处理方案的具体控制指标及范围。 5灌溉排水措施:不同试验区的灌溉、排水措施,灌溉排 水的计量手段。 6观测内容与方法:观测指标、时间、频次和观测手段。 7仪器、设备、材料清单。应对试验站的现有设施、设备 和材料进行详细的清点、测试,提出购置、新建、改造、维修方 案和计划。 8试验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试验观测负责人、日常观测人、 临时观测人及其分工,对所需聘请的人员提出方案。 9经费预算。结合市场情况和价格水平,提出经费预算 方案。 2.2.3试验处理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所研究的主要因素和技术措施应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2在满足试验要求的前提下,处理数应最少。 3同一试验内容的各处理之间,除主要研究因素外,其他 条件应保持一致。 4处理间的差异应明显,应包括最高与最低两种极端情况

1所研究的主要因素和技术措施应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2在满足试验要求的前提下,处理数应最少。 3同一试验内容的各处理之间,除主要研究因素外,其他 条件应保持一致。 4处理间的差异应明显,应包括最高与最低两种极端情况

的处理。 5对研究排水规律或探求因素间定量关系的试验,应进 年以上的连续试验

卜充,其处理数可适当减少;排水有关参数的由间测定,可安 内试验作为补充。

,2.5田间排水试验的处理,均应重复进行。小区试验不得

于2个重复,测坑或测筒不得少于3个重复。

?) 对照区应不受试验区工程设施的影响,其水利条 代表原型。 2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应与试验区相一致。

2.2.7不同试验处理区之间应设置缓冲区,其宽度不小

丙处理排水设施间距的平均值。若受条件限制难以设置缓冲 过,应采取防止水力干扰的隔离措施

3确定作物耐涝渍与耐盐碱试验

3.1.1按照区域特点农田排水试验应确定作物耐涝渍和耐 的能力。

3.1.2试验通常在测筒、测坑或小区内进行,应进行大田试验

.2试验通常在测筒、测坑或小区内进行,应进行大田试验 正方可应用于生产。

3.2.1试验目的:测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淹水程度(不同淹水 深度和淹水历时)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建立作物淹水程 度与产量的关系,为确定除涝排水设计标准提供依据。 3.2.2旱作物耐淹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设计:应按生育阶段、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的不同 组合进行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根据试验地区气象、水文条件及测试作物的耐淹敏 感特性,选取2~3个生育阶段进行耐淹试验。 2)对选定的各生育阶段,应最少选定4个不同的耐淹深 度进行试验。对于矮秆作物,可按株高的1/4、2/4、 3/4、4/4安排;对于高秆作物,应以当地最大可能的 淹水深度为其上限值,以此为基数,参照上述矮秆作 物的模式,确定试验淹水深度。 3)淹水历时应选定4个以上不同的延续时间。 4)在作物非淹水期可按当地常规灌排制度进行控制。 2试验方法:采用测筒原位淹水法与测筒移位淹水法进行 试验,见附录A.1节。条件具备时,部分淹水试验可安排在小 区或测坑内进行。 3测筒、测坑装置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见附录

4观测项目及要求: 1)淹水期间,每日8时与20时应观测及调控淹水深度 (控制精度土1mm)并观测淹水水温。有条件的试验 站应观测淹水期间的水质变化。 2)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淹水前1d和淹水结束时观 测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如根、茎、叶、株高等生理形 态指标,下同),淹水结束后间隔3~5d加测1次,连 续加测2~3次;收获时进行考种、测产。

1试验设计:参见3.2.2条1款。 2试验方法: 1)采用测筒法进行试验时,参见附录A.1节。 2)在有田间排水工程的大田进行试验时,可采用测环法, 见附录A.3节。 3)淹水结束时过涌段综合管沟施工方案(实例),及时排降至水稻适宜水层深度。 3观测项目: 1)每日8时、14时和20时观测淹水深度和水温。 2)有条件时,在淹水初、中、末期监测淹水水体氮、磷 浓度和含氧量。 3)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淹水前1d和淹水结束时观 测作物生长发育状况,淹水期间加测1~2次,淹水结 束后间隔3~5d加测1次,连续加测2~3次;收获时 进行考种、测产。

3.3.1试验目的:测定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受渍程度对 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不同渍水程度与产量的关系,为确定 排渍设计标准及排水管理提供依据

3.3.1试验目的:测定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受渍程度对

1)以地下水理深作控制指标的试验处理:按作物不同生 育阶段,设定3~5个不同的地下水位控制理深。 2)以一次降雨后地下水回落速度作控制指标的试验处理: 针对作物的渍害敏感期或容易产生渍害的时段,设定 3~5个不同的雨后地下水回落至控制理深的时间。 3)以一定时期的地下水位连续动态作控制指标:选择3~ 5个具有不同排水能力的田块,或在已建田间地下排 水工程的田块,选择3~5个距排水沟(暗管)不同距 离的测点,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统计累计超标准水 深(SEW、)值。

3~5个不同的雨后地下水回落至控制理深的时间。 3)以一定时期的地下水位连续动态作控制指标:选择3~ 5个具有不同排水能力的田块,或在已建田间地下排 水工程的田块,选择3~5个距排水沟(暗管)不同距 离的测点,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统计累计超标准水 深(SEW)值。 试验方法: 1)以地下水埋深或一次降雨后地下水回落速度作控制指 标的耐渍试验,应以测坑或测筒试验为主,由间试验 作补充。 2)以地下水连续动态作控制指标的耐渍试验,应以由间 试验为主,测坑试验作补充。 3)田间试验可结合排水沟(暗管)规格或结构功能试验 或专设的排渍试验小区进行,根据排水沟(暗管)布 设情况设定观测并。观测断面设在沟道(暗管)长L 的1/2处,观测井位可按排水沟(暗管)间距B的1/2 1/4、1/8及靠近排水沟(暗管)1m处布设,需要进 行排水模拟计算的,根据具体情况增设观测并。 观测项目及要求: 1)地下水位:采用测坑或测筒试验时,应装设专门的地 下水位监测井,田间试验的监测并埋设在选定的观测 点上,雨后排水的前2~3d,每天观测地下水位2~3 次,以后每天观测1次DBJ/T 15-200-2020 宜居社区建设评价标准.pdf,直至排水出流停止,正常情 况每5d观测1次,观测的具体时间每天应相同。 2)非饱和带土壤水势:在需要分析排水(或降雨入渗)

过程中土壤水运动状态时,应设置张力计量测剖面。 3)土壤剖面含水率:在需要分析不同渍水情况和不同排 水条件下土壤中水、气关系时,应进行土壤剖面含水 率的量测。雨后3d每天观测1次,其他时间可每5d 观测1次。 4)作物生育状况及产量:受渍前1d和受渍结束时观测作 物生长发育状况,受渍期间加测1~2次,受渍结束后 间隔3~5d加测1次,连续2~3次;收获时进行考 种、测产。 5)土壤理化性状:受渍始末分别测定根系活动层土壤的 盐及亚铁、锰等有毒物质含量,测定土壤氧化还原电 位、三相比及土壤肥力指标等。 6)水质:对排水中的氮、磷等进行分析,取样不少于3 次,时间为出流前期、中期和后期。

1)水稻适宜渗漏强度试验:在水稻淹灌期(分至乳熟) 设定3~5个渗漏强度进行试验。 2)晒田期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试验:在分末期根据 当地丰产灌排试验成果,设定3~5个地下水位下降速 度进行试验。 3)黄熟期控制地下水位降速试验:应根据收割机械对土 地承载力及下田时间的要求,设定3~5个地下水位降 速进行试验。 2试验方法: 1)水稻淹灌期适宜渗漏强度试验:可采用测坑试验法, 也可在封闭的、有独立排水出口的小区内进行。 2)水稻晒田与黄熟期排水试验:宜以测坑试验为主,田 间试验作补充。 3 观测项目及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