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424-202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pdf

DB43/T 2424-202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845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3/T 2424-202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pdf

ICS 13.080.40 CCS B 11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onito1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蓝色硅谷城连续梁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DB43/T 24242022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4总体要求.. 5区域监测. 5.1监测内容及方法, 5.2监测程序和要求, 5.3监测成果 6小流域控制站监测. 6.1监测内容及方法· 6.2监测程序和要求. 6.3监测成果. 坡面径流小区监测.. 7.1监测内容及方法 7.2监测程序和要求, X 7.3监测成果. 8生态建设项目监测, 8.1监测内容及方法 9 8.2监测程序和要求, 10 8.3监测成果. 11 9生产建设项目监测.. 11 9.1监测内容及方法. 11 9.2监测程序及要求 12 9.3监测成果及报送要求, 13 附录A(规范性) 区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成果专题图及监测表格 15 附录B(资料性) 小流域控制站监测专题图及监测表格 25 附录C(资料性) 坡面径流小区监测表... 33 附录D(资料性)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调查统计表... 39 附录E(资料性) 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提交成果及要求 41

DB43/T 2424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 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俊军、王彤、耿胜慧、鲍文、胡学翔、肖凡、刘毅、李正南、钟诚、邹扬、 李程、蒋买勇、刘力奂、陈国玉、罗国平、陈向、陈玉、赵除。

DB43/T 24242022

本文件规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总体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程序和监测成果的编报。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水土保持区域监测、小流域控制站监测、坡面径流小区监测、生态建设项目监 测和生产建设项目监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表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扩 GB/T19710一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1010一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35227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风向和风速 GB/T35237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 GB/T51240一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GB/T50138一2010水位观测标准 GB/T50159一2015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GB/T50434一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SL21一2015降水量观测规范 SL73.6一201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SL190一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277一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SL341一2016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 SL342一2016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SL364一2015土壤情监测规范 SL513一2011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 SL537一2011水工建筑物及堰槽测流规范 SL592一201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SL759一2018径流实验观测规范

759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以区域为对象,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为目的,针对其水土流失特征和水土保持问题, 保持要素进行调查、观测,分析水土流失强度及分布,并作出综合评价的过程。

DB43/T 24242022

DB43/T 24242022

流域basin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一般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 [来源:SL759—2018,3.2] 3.3 小流域控制站gaugedsmallwatershed 布设在一个完整的闭合小流域出口处,用于观测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泥沙量以 的观测设施。

玻面径流小区runoffplots 用于观测坡面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对产水、产沙过程,且与周围土体无水平向水量交技 验场地。 [来源:SL759—2018,3.5]

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

5.1.1.1区域监测包括自然条件、基础地理信息、土壤侵蚀信息、水土保持现状、人为扰动、社会经 济状况的监测。 5.1.1.2自然条件监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壤、植被等内容、

5.1.2地形地貌监测

5.1.2.1地形地貌监测应包含下列内容:

a) 地貌类型; b) 流域面积; c) 流域形状; d)沟壑面积。 5.1.2.2地形地貌监测采用资料收集为主,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

5.1.3气候气象监测

5.1.3.1气候气象监测以降雨为主,有条件的应包括温度、蒸发量等。 5.1.3.2气候气象监测采用资料收集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气象站开展观测

5.1.4.1土壤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土壤类型、分布及面积; b)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和重要养分含量, 5.1.4.2土壤监测采用资料收集为主,结合典型调查或定位观测

5.1.5.1植被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植被类型、分布及面积; b)植被覆盖度; c)主要树种、草种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 5.1.5.1植被监测采用抽样调查为主,结合遥感监测。

5.1.6基础地理信息监测

5.1.6.1基础地理信息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土地利用类型(按照GB/T21010中规定的分类); b)地类分布及面积; c)海拔高程; d)坡度及坡长; e) 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度。 5.1.6.2基础地理信息监测采用遥感监测、资料收集、GIS空间分析等方法。

5.1.7土壤侵蚀信息监测

5.1.7.1土壤侵蚀信息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应包括重力侵蚀、混合侵蚀等)的强度、面积、分布; b)土壤侵蚀发展趋势; c)土壤侵蚀危害。 5.1.7.2土壤侵蚀信息监测采用遥感监测为主,结合典型调查。

5.1.8水土保持现状监测

8.1 水土保持现状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位置、数量、质量

DB43/T 24242022

DB43/T24242022

b)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c)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经验及教训。 5.1.8.2水土保持现状监测采用典型调查、资料收集为主,结合遥感监测。

5.1.9人为扰动监测

5.1.9.1人为扰动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生态治理工程基本信息; b)生产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c)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类型、数量、分布、防治面积、完好程度; d)生态环境效益。 5.1.9.2人为扰动监测采用收集资料为主,结合数据分析评价,

5.1.9.1人为扰动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5.1.10社会经济状况监测

5.1.10.1 社会经济状况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人口数量; b) 经济水平; c)产业结构。 5.1.10.2社会经济状况监测采用资料收集为主,结合询问调查。

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程序应包括制定监测方案、组织实

5.2.2制定监测方案

5.2.2.1明确监测目的和任务,建立监测管理机构,确定岗位职责和具体人员。 5.2.2.2划分监测分区,确定监测重点。 5.2.2.3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技术路线和方法。 5.2.2.4监测方案应包含监测数据表格、报告、图件等。

5.2.3.1收集监测期及3年以内的行政区划、影像、土地利用等资料;区域面积较小的宜 航拍获取当期影像。 5.2.3.2监测频次应符合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

5.2.4.1监测完成后应及时整编收集、采集或分析计算得到的基础数据、成果资料,并归档保存。 5.2.4.2监测总结应形成监测总结报告,并附原始监测数据、影像,其中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应有矢量 数据成果。 5.2.4.3监测总结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分析和管理,提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建议,为水土保持规 划、治理、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5.2.4.4有条件的宜针对土地利用变化、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开展转置矩阵分析、年度动态变化分析, 并形成专题图件

DB43/T 24242022

5.3.1基础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气象和基础地理信息等资料、遥感解译标志(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记录表见附录A)、实地调查登记表、照片或视频资料等。 5.3.2整(汇)编成果应按相应的范围或对象进行整(汇)编形成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专题图件、统计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报告。区域遥感监测专题图及监测表格要求见附录 Ao 5.3.3监测成果归档格式应满足4.5要求。

控制站监测应包括水位、径流、泥沙、气象以及

a)常流水每日早8点晚20点水位; b) 洪水涨水期,间隔时间不大于15分钟的即时水位; c)落水期间隔时间不大于30分钟的即时水位。 有条件的应测量与上述水位相对应的流速。 6.1.2.2水位监测可采用人工观测和自计观测,按照GB/T50138中的规定执行。

3.1 径流监测内容为径流量。 3.2 径流量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监测: a) 测流堰法,按照SL537中的规定执行; b) 流速仪法; c)超声波流量计法。

内外墙抹灰施工方案6.1.3.1径流监测内容为径流量。

4.1 泥沙监测内容主要有悬移质泥沙观测,有条件的宜增加推移质泥沙观测。 4.2 2 泥沙监测方法: a) 悬移质监测可采用烘干法、置换法或过滤法,按照GB/T50159一2015中第6章的规定执行: b) 推移质泥沙监测可采用坑测法或采样法

6.1.5.1气象监测应包含降水,有条件的宜加测气温、湿度、蒸发、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等气象指 标。 6.1.5.2 气象监测采用全自动气象站为主,辅以人工监测记录。按照GB/T35237、GB/T35227中的规 定执行。

DB43/T 24242022

GB/T 40726-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的测定.pdfDB43/T 24242022

6.1.6流域背景值监测

1.6.1流域背景值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地理位置,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土壤侵蚀类型区、水土保持区划、经纬度范围等; b)气象与水文,主要包括降水量及降水强度、温度、风向、风速、径流量、输沙量、水质等; c)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地貌类型、流域面积、海拔范围、坡度分级比例等; d)土壤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等; e)土地资源与利用,主要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结构、水土流失防治投资强度、主要作生 产量等; f)水土流失及防治,主要包括土壤侵蚀类型比例、土壤侵蚀强度比例、治理面积、主要治 措施等; g)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指数、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h)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i)社会经济,主要包括人口、户数、人均纯收入、人口增长率等。 1.6.2流域背景值监测主要采用调查法、实地测绘、GIS分析计算等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