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62-201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TB 10062-201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 1006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54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198744
下载资源

TB 1006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 10062-201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6驼峰及调车场线路纵断面

6.1:1驼峰推送部分线路纵断面应满定下知要求: 1满载大型车组成的满重车列及满重满长的车列,从坡 度大、曲线和道岔阻力大的线路向峰程送,当第一辆车位于峰顶 停车后能再启动:当第一辆车是禁溜车,送人峰顶禁溜线停车后反 牵时能安全启动。 2满载大型车组成的部分车列,位于推送部分最困难的位置 停车后能再启动。

1满载大型车组成的满重车列及满重又满长的车列,从坡 度大、曲线和道岔阻力大的线路向峰程送,当第一辆车位于峰顶 停车后能再启动:当第一辆车是禁溜车,送人峰顶禁溜线停车后反 牵时能安全启动。 2满载大型车组成的部分车列,位于推送部分最困难的位置 停车后能再启动。 6.1.2调车场与列天横列布置时GB/T 41409-2022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规范,驼峰牵出线级断商除应符合 第6.1.1条和锋出线断面要求外,还应待合联络线牵出转线的 要求。 6.1.3驼毫推送部分应设计为多段.辜峰顶应设一段压钩坡 压钩破长下应小于50m,不宜于10)m坡度不应小于10%g 不宜天于20%,困难条件下不成年30%0。 6.1.4峰高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版

6.1.4峰高计算应满足下列要习

1驼峰溜放部分设调速设备的驼峰峰高应保证在溜车不利 条件下,以1.4m/s的推峰速度解体车列时,难行车溜行至难行线 的计算点达到该调速系统规定的速度。 2驼峰溜放部分不设调速设备的驼峰峰高应保证在溜车有 利条件下,以1.4m/s的推送速度解体车列,调车线始端不设减速 器时,易行车溜行至易行线警冲标处的速度不大于5m/s;调车线 始端设有减速器时,易行车溜行至减速器处的入口速度不应大于 其制动能高允许的速度。

6.1.5驼峰溜放部分线路纵断面宜设计为面向调车场的下坡,

.:5北峰猫胶品 坡段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速坡的坡度不应大于55%,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5% 加速坡与中间坡的变坡点宜设在第一分路道岔基本轨前。 2中间坡可设计为一段坡至三段坡。溜放部分不设减速器 时,坡度不宜小手5%;溜放部分设减速器时,坡厚不宜小于8%o 寒冷地区应适当加大。 3道岔区坡可设计为一段坡或二,没坡.平均坡度不宜天于 2.5%0,边缘线束不应天于3.5%0。年后分合道岔后可设计为下 坡,也可设计为平坡或0.6%的反圾,坡段长度不宜小于50m。 4加速坡、中间坡的道岔赢设变坡点时,竖曲线起终点距道 岔基本轨接缝的距离不应小0.55m。

6.1.6驼峰溜放部分线路级断面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算:

1在溜车不利条件下,以1.4m/s的推峰速度连续溜放难一 中一难单个车退减速器、各分路道岔和警冲标时,应有足够的间 隔。采用股全减准项调速系统时,还对难行车组一单个易行 车进行检算 2王溜车有利条件下,以14m3的推峰速度解体车列,易 行车通过各分路道岔的速度不大于十算保护区段长度所采用的 游窄进人减沛哭减沛项点声辛不应大王规完的口沛度

6、1.7调车场连挂区范围内线路纵断面宜根据驼峰类型、调速系

调车场各线路在连挂区范围内的纵断面宜租同,租调车 的轨面高差宜满足各调车线的峰高要求及驼峰溜放部分、调车 尾部纵断面顺接的需要,当两相邻线间距在5.0m及以内并处 同一横坡面上时,轨面高差不宜大于0.1m。

6.1.8峰顶净平台长度宜采用7.5m~10m。

6.1.9连接驼峰线路各坡段的竖曲线半径,峰顶邻接加速坡应

250m,迁回线不应小于1500

6.1.10禁溜线的纵断面应设计为凹形,始端道岔至警冲标附近 应设计为下坡,中间停车部分宜设计为平坡,距车挡10m范围内 应设计为10%的上坡。 6.1.11迁回线的纵断面最大坡度不宜天于20%0,根据需要在驼 峰峰顶附近宜设置一段平坡。迁回线的坡段长度不小于50m。 迁回线与禁溜线合设时,作禁溜线使用的线路部分立符合禁溜线 纵断面的要求。

5.1.12驼峰调速系统控制长度,调车有效度为1050m时宜 为800m850m调车线有效长度为85gm时宜为600m~650m。

5.1.12驼峰调速系统控制长度,调车线有效度为1050m时宜

.2点连式调速统线路纵断面

0.2.1.点连式调速系统内驼牵高应按下列条件计算确定。 1不设间隔制动位时,驼峰峰高应保证在漫车有利条件下, 以1.4m/s的推峰穿解本车列时,易行车溜入易1线自的制动 咸速器的速度不应大于其制动能高充许的速度。其峰高按下式 计算:

式中H峰 计算峰高(m); L溜易 峰项至易行线自的制动位入口的距离(m): W嘉星 夏季易行车在溜放部分的单位基本阻力(N/kN); W 夏季易行车在溜放部分的单位风阻力(N/kN),风 速按等于车速的顺风,风阻力为零; Zα易 峰顶至易行线自的制动位人口间曲线转角和道岔 转角之和(°); N易 峰项至易行线自的制动位间换算侧向通过道岔总

数(组),直向通过道岔和菱形交叉换算系数 取0.5; 0人 自的制动位总制动能高减去15%~20%的安全量 后,所能吸收的车辆动能所对应的速度(m/s): Vo 推峰速度,取1.4m/s; g易 易行车受转动惯量影响的自由落本速度(m/s): Dh 易行线自的制动位人口处与难行:计算点处的轨 面高差,前者比后者高时估,反之取负值,相同 时为零(m)。

数(组),直向通过道岔和菱形交叉换算系数 取0.5; 自的制动位总制动能高减去15%~20%的安全量 后,所能吸收的车辆动能所对应的速度(m/s): Vo 推峰速度,取1.4m/s; g易 易行车受转动惯量影响的自由落本速度(m/s): Ah 易行线自的制动位人口处与难行:计算点处的轨 面高差,前者比后者高时估,反之取负值,相同 时为零(m)。

驼峰峰高还应保证在溜车不利条件下,以1.4m/s的推峰 变解体车列时,难行车能行全难行线调车场减速器出口 1.4m/s的溜放速度。 2设间隔制动位付.隆峰高应保证在溜车不利条件下, 1.4m/s的推峰速度解体车列时,难行车自由放至难行线打 区末端有1.4ms$滤度。其峰高按下式计算

(6. 2. 12) 2g#

式女1溜难 峰顶至难行线的制动位人口的距离(m); W海雅 冬季难行车准放部分的单位基本阻力(N/kN); W海贵 冬季难行车在溜放部分的单位风阻力(N/kN); L场难 自的制动位人口至打靶区末端的距离(m) W缘雅 冬季难行车在调车场部分的单位基本阻力(N/kN): W万贵 冬季难行车在调车场部分的单位风阻力(N/kN): Zα难 峰顶至难行线目的制动位入口间曲线转角和道岔 转角之和(); N难 峰顶至难行线自的制动位间换算侧向通过道岔总 数(组),直向通过道岔和菱形交叉换算系数

U连 安全连挂速度,取1.4m/s; g难—难行车受转动惯量影响的自由落体加速度(m/s)。 溜放部分线路纵断面宜满足下列要求:

6.2.2溜放部分线路纵断面宜满足

1)加速坡的坡度和坡段长度根据驼峰高度宜按表6.2.2一一 采用。

.2一1不同峰高的加速坡坡度私坡

注:加速坡净直线长度不应小经驼峰溜放计算车辆的最大轴距(P7oH车辆外 轴距为13.93m)

2)中间块宜针成二段坡,其坡度限据设叠间隔制动位情 况官按表3.2.2一2采用

表6.2.22中间圾冬放P坡度

3)道岔区坡宜设计成二段坡,变坡点宜设在调车场警冲标 附近。第一段坡度宜采用2.0%0~3.0%0,第二段坡度 宜采用03.5%或不天于0.6%的反坡。 溜放部分不设间隔制动位 1)加速坡的坡度宜采用35%~40%0,坡段长度宜采用 30m:

留胶部分不设间隔刷动位 1)加速坡的坡度宜采用35%~40%0,坡段长度宜采用 30m:

2)中间坡可设计为一段坡,坡度宜采用5.0%~10%; 3)道岔区玻坡宜设计为二段坡,第一段坡度宜采用1.5%。~ 3.0%.第二段坡度宜采用0~3.5%

6.2.3调车场线路纵断面宜满足下列要求:

1自的制动位线路坡度宜采用2.0%0~3.0%的下坡,坡段 长度宜采用25m~30m。 2打靶区线路坡度宜采用0.6%~1.0%的下坡,坡段长度 宜采用80m~150m。 3连挂区线路纵断面宜设计为连续递,成的下坡,其纵断面宜 设计成四段坡,第一段坡宜采用2.%~3.2%0,第二段坡宜采用 1.7%~2.2%,第三段坡宜买用C6%~1.0%,第四段坡宜采用 平坡。 调速系统控制长皮范净1的高差宜按表6.2.3采用,

表6.3周车场调速系统控制长度高(n)

注:改建车站根据既有坡度及改建困准程度,可采取技术措施,适当减少高差。

6.3点式调速系统线路纵断面

6.3.1点式调速系统调车场内设二级目的制动位时,驼峰峰高应 保证在溜车不利条件下,以1.4m/s的推峰速度解体车列时,难行 车溜行至难行线第二自的制动位出口应有1.4m/s的速度。其峰 高按下式计算:

式中L溜难 峰顶至难行线第一目的制动位入口的距离(m) L场难 第一自的制动位人口至第二自的制动位出口的距 离(m)。

6.3.2溜放部分线路纵断面应按本规范第6.2.条第1款设计。

1自的制动位纵断面应按本规范第6.23冬第1款设计。 2设二级自的制动位的点式调速系统,两制动位的距离宜采 用120m~150m,坡度宜采用0.6%1.(%o的下坡;第二自的制 动位后的纵断面宜设计为二段坡,第一段坡宜采用0.6%~1.0% 的下坡,第二段坡宜采用平城

.4连续式调速系统线路纵断面

可控顶调速手线路纵断面应满足下列要求: 峰高按下式计算:

L溜难 由峰顶至难行线警冲标后50m处的距离 (m); L场难 由难行线警冲标后50m处至打靶区末端的 距离(m); Zα难 由峰顶至难行线打靶区末端长度范围内所 有曲线转角和道岔转角之和(); Nu 由峰顶至难行线计算点间的换算侧向通过

2溜放部分线路纵断应按.规范第6.2.2条第2款设计 3调车场部分线路纠断面宜按减速区、打靶区及连挂区 设计。 1)减速区线坡度宜采用2.5%~3.6m,破段长度不宜 小于40m。 2)打乾线路坡度宜采用0.6%~0%的下坡,坡段长 度采用50m~90m 3,连挂区线路纵断面室设让四段或三段坡。按四段坡 设计时,第一段坡算采2.5%~3.0%0,坡段长度宜采 用80m~150m;案段坡宜采用1.8%~2.0%,坡段 长度宜采用150m~250m;第三段坡宜采用0.6%o,不 设减速顶;第四段坡宜采用平坡。按三段坡设计时,第 一段坡宜采用1.8%0~2.0%,坡段长度宜采用200m~ 400m:第二段坡宜采用0.6%,不设减速顶:第三段坡 宜采用平坡。

6.4.2股道全减速顶调速系统线路纵断面应满足下列要求:

1驼峰峰高不宜超过1.8m。峰高采用本规范式(6.2.1一 计算,式中以改为进入减速区顶群的速度。

2溜放部分线路纵断面设计应按本规范第6.2.2条第2款 受计。 3调车场部分线路纵断面: 1)减速区线路坡度宜采用4.5%~5.5%0,坡段长度与减 速顶群长度一致。 2)连挂区线路纵断面可设计成四段或三段。按四段坡 设计时,第一段坡宜采用2.5%0~3.0%0,皮段长度宜采 用100m~150m;第二段坡宜采用1.3%0~2.0%,坡段 长度宜采用200m350ml;免三段皮宜采用0.6%o,坡 段长度宜采用150m一250m:第四段坡宜采用平坡。 按三段坡设计时,第一段采用1.8%0,坡段长度宜采 用350m~500m,第二段宜采用0.6%,坡段长度宜采 用150m~256m:第三段坡宜采用平坡

5.5调车场尾部线路纵断面

6.5.1调车场尾部平面调车牵出线应设在不大于2.5%的面向 调车场的坡道上或平道上,并保证支牵整列停车后能够启动。 在坡度牵线与其连接的编组摘等名则车线束的咽喉区人口 处设一如速坡段。

6.5.1调车场尾品平面调车牵出线应设在不大于2.5%的

6.、2调车场尾部应采用面向,周车场的下坡,线路纵断面宜符合

1调车场尾部无摘挂等多组列车编组作业时,宜采用1.5%0~ 2.5%的下坡,高差不宜小于0.3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0.2m。 2调车场尾部办理摘挂等多组列车编组作业,但无单独线束 办理时,该下坡道可加大到4%o,但应保证牵出车列在任何地段停 车后能够启动。

6.5.3调车场尾部有单独线束进行摘挂等多组列车编组

1道岔区平均坡度不宜天手2.5%0,边缘线路不应大手 3.5%0。在道岔集中地段,其坡度不宜小于1.5%0。 2尾部有效控制长度内坡度可按中行车和易行车的当量坡 度设计为两段坡。 6.5.4调车场尾部设置辅助调车场时,纵断面可按相应的调速方 式确定。

1道岔区平均坡度不宜天于2.5%0,边缘线路不应大手 3.5%0。在道岔集中地段,其坡度不宜小于1.5%0。 2尾部有效控制长度内坡度可按中行车和易行车的当量坡 度设计为两段坡。 6.5.4调车场尾部设置辅助调车场时,纵断面可按相应的调速方 式确定。

7.1.1驼峰及调车场的调速设备和防溜设备,应优先选用安全可 靠、节能、利于环保和便于维修的设备,制动力应计算确定。 7.1.2减速器和停车器的制动能力专量宜采用15%~20%; 可控顶的制动能力安全量宜采用15%;减速顶在调车场顶群地段 制动能力安全量宜采用10%,在调车场一般布顶区段宜采用 5%~8%;停车顶的制动能力安全量宜采用20%

7.2放部分调速设备的设等

7.2.1点连式点式周速系统溜放部分百1调速设备应采用减速 器。其总制动大应按下列条件计算确定: 1减束器的总制动能力应使易行无溜车有利条件下,以 1.9/s捷送速度解体车列时,级间履制动位全部制动后,入 复行线整冲标处的速度不应大于!4m/s。 2溜放部分设有二级制动位时,第一、第二制动位的制动能 力按下列要求分配: 1)应使易行车在溜车有利条件下以6.3m/s~7.0m/s的 入口速度进入第二制动位,经全制动后进人易行线警冲 标处的速度不应大于1.4m/s。 2)第一制动位停用一台减速器时,易行车在溜车有利条件 下,以1.9m/s的推峰速度解体车列时,溜人第二制动 位的人口速度不应天于其充许的人口速度。 722可控项调系统溜改部分可控项的设署应酒循下列原则

1布顶数量应根据驼峰溜放部分的相对高差,各种阻力能 高、速度能高计算确定。 2各档次顶的数量和位置宜使易行车在夏季溜车有利条件 下,溜放通过该顶时的速度高于该档顶的临界速度。计算的顶数 在驼峰溜放部分布置困难时,应将剩余的项紧邻最后分路道岔后 布置。 3加速坡及道岔区的非道岔范围应采取双创对称布顶:除最 后分路道岔外的道岔范围内应采用单侧布顶可控顶安装在导曲 线内股。 4相邻两轨枕间布设两对可顶时,前后两顶中心距应大于 280mm。 5道岔的尖轨、辙女、护·轮敏,交叉渡线的菱形交叉,道岔绝 缘区段L维范围和最后分露追岔均不应布顶。 7.2.3股道全减速顶调速系统溜放部分不应市设减速顶和其他 调速设备。

7.3调车场调速设备设置

7.3.1点连式调速系统调车场调设备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E的制动位采用减速然,有效动能高不宜小于1.3m。 连挂区采用减速顶。造这减速顶数量应按夏季溜车有 条件易行车在连挂区各坡段匀速运动的要求计算确定,连挂 这宜分段均布项,连挂区始端可根据需要设置小顶群。

7.3.1点连式调速系统调车场调遇设备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连挂区采用减速顶,适区减速顶数量应按夏李溜车有 条件易行车在连挂区各坡段作匀速运动的要求计算确定,连挂 这宜分段均匀布项,连挂区始端可根据需要设置小顶群。 7.3.2点式调速系统调车场调速设备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设二级自的制动位时,第一自的制动位应采用两台减速 器,有效制动能高不宜小于1.3m。 2第二自的制动位应采用一台减速器,有效制动能高不宜小 于0.65m。

1设二级自的制动位时,第一自的制动位应采用两台减 器,有效制动能高不宜小于1.3m。 2第二自的制动位应采用一台减速器,有效制动能高不宜 于0.65m。

7.3.3连续式调速系统调车场减速区顶群的设置应满足下

1可控顶调速系统采用可控顶,股道全减速顶调速系统采用 减速顶。 2减速区顶群数量应按易行车在夏季溜车有利条件下溜放 时,通过顶群后能降到安全连挂速度计算确定。 3减速区顶群应密集布置。 4减速区顶群应采用不同临界速度档次的可招顶或减速顶 由高速往低速顺序排列。 5可控顶调速系统各档次顶的数量利置宜使易行车在夏 季李溜车有利条件下,溜放通过该顶时的惠度高于该档项的临界速 度:股道全减速顶调速系统各档项的车利位置宜使难行车在冬 李溜车不利条件下,溜放通过该时的速度低于该档顶的临界 速度。

7.3.4连续式调速系统的调车

7.4调车诉尾部调速设备和防设备的设置

7.4.1调车部主要为编组摘挂等多组列手的线束,按调速方 式可采用向尚减速顶。 7.4、调车场尾部防溜设备宜按下列要:求选用和设置: 1周车场尾部主要编组直达、直通和区段等列车的线束,应 在尾部平坡或反玻段设停车防溜设备;第一台停车防溜设备可设 置在距尾部警冲标100m~150m处,最后一台停车防溜设备距尾 部警冲标不应小于50m,并同步设置冒标报警装置。停车防溜设 备应设置在直线段上,距曲线起点的最小直线段长度应满足停 车器结构安装的要求。 2调车场尾部主要为编组摘挂等多组列车的线束,应设置停 车器或停车顶,最后二台停车器或停车顶距警冲标距离可采用 300m~350m。

8驼峰及调车场解编能力

8.0.1驼峰解体能力、调车线能力及调车场毫编组能力应匹 配。调车线及调车场尾部编组设计能力利用率不应大于0.80,困 难时不应大于0.85。 8.0.2驼峰解体能力可采用直接计法按不列要求计算:

8.0.2驼峰解体能力可采用直接计真法按不列要求计算 1使用一台调车机车实行单推单润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列公 式计算:

8.0.2驼峰解体能力可采用直接计另法按,列要求计

1使用一台调车机车实行单推革润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列 式计算:

使用驼峰的时间(min); 采用单推单溜作业方式时,解体一个车列平 均占用驼峰的时间(min); t空程一 调车机车自驼峰或待作业地点启动时起至连 挂解体车列时止的时间(min); t推一 纵列式调车场系指调车机车百刻达场推送车 列启动时起,至将车列的第一推至峰顶 驼峰信号机处正的时间(也可分为预推和续 推两项时间)横列式调车场系指调车机车自 到发场连挂解存车列起,将解体车列牵出 至牵出线,将车好的第一辆车推至峰项驼 峰信号机止的时间(min): t分解 自车列的第辆车进人驼峰信号机内方时 起,店一钩车溜出后调车机车停轮时止 统分解时间(不含解禁溜车,付)(min): 禁 解溜车时间为自调车机车停止放车组时 起至将禁溜车送往禁溜线或迁回线后返回峰 顶时止的时间,送森溜车时间为自调车机车 从峰顶启动时超空图禁溜车送往峰下线路并 返回峰顶或给下一项作业时正的时间(只 计实际占峰或使驼峰中断作业的时间 (min); 妨碍 由于敌对进路交叉干扰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 解车列的时间(min); t整场 调车机车从峰顶启动下峰整场时起全返回峰 顶或开始下一项作业时止占用驼峰或使驼峰 中断作业的时间(min)。 为单位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式让算

使用驼峰的时间(min); 均占用驼峰的时间(min); 调车机车自驼峰或待作业地点启动时起至连 挂解体车列时正的时间(min); t推 纵列式调车场系指调车机车百刻达场推送车 列启动时起,至将车列的第一辆推至峰项 驼峰信号机处正的时间(也可分为预推和续 推两项时间):横列式调车场系指调车机车自 到发场连挂解存车列起,将解体车列牵出 至牵出线,将车的第一辆车推至峰项驼 峰信号机正的时间(min): t分解— 自车列的第辆车进人驼峰信号机内方时 起,店一钩车溜出后调车机车停轮时止 款分解时间(不含解禁溜车时)(min): 起至将禁溜车送往禁溜线或迁回线后返回峰 顶时止的时间,送森溜车时间为自调车机车 从峰顶启动时超空图禁溜车送往峰下线路并 返回峰顶或给下一项作业时正的时间(只 计实际占隆或使驼峰中断作业的时间 (min); 妨碍 由于敌对进路交叉干扰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 解车列的时间(min); t整场 调车机车从峰顶启动下峰整场时起全返回峰 顶或开始下一项作业时止占用驼峰或使驼峰 中断作业的时间(min)。 为单位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式计算

(8. 0. 24)

2使用两台调车机车实行双推单溜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列公 式计算:

馅=接+t吃饭+2整备+客坊线+橄送 (8.0.26)

解店一分解十t禁澜十t妨一十场+t间

中群 采用双推单溜作业#式时,解体一个车列平均占用 驼峰的时间(min); t间匾 自前一车列在峰解体完毕调车机车停轮时起,至 后一车列升始分解时止的最小技术间隔时间 (mi. ) ; Zt取送 挖峰调车机车应担当的取送调车作业中未占用或 未中止使用驼峰的时间(in)。 以赖数放单位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式计算:

3使用三台及以上调车车实行双推单溜的日解体能力按 公式计算:

辆数为单位的日解体能力按下式

(8.0. 211)

8.0.3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可采用直接计算法或利月

3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可采用直接计算法或利用率计算法

采用直接计算法的日编组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440M机—乙t個)(1α) N编 +N摘 (8.0.3—1) t编组

N编= (8.0.3—1 t编组 固=乙t接+t吃饭+乙t整备+t取送+乙t摘挂 (8. 0. 32

(8.0.3—2) (8. 0. 33)

编组一t控程十连挂十t选编十转线十t整备

N综 日编组能力(列/d); M机一 尾部编组调车机车台数: Z调 尾部调车机车一昼夜定业总时间(min): 妨碍系数,1台调税车时圾0.03~0.05,2台调车机 车时取0.06~0.8,3台调车机车时取0.08~0.12; N摘 一尽夜编组的插挂划车数(列); t编组 平均编组一个车列的时间(min); t控程 调车机车自离开已完成转线作业的车或待作业 纯点之寸起,至驶往调车线车或升始下一项作业 之寸止的时间(min); t连 自调车机车连挂第一停留在调车线上集结的车 辆之时起,至将集维在一·条或儿条调车线上的车辆 或车组)联结成车列:时止的时间(min): t选编 调车机车将集结仁一条或儿条调车线上的车辆选 编成组,或按站顺编挂,或改编车辆在列车中的位 置等技术作业所需的时间(min): t转线 自调车机车连接好车列在调车场内启动之时起,至 转往出发场(或到发场)停车摘钩完成时止的时间 (min)。 以辆数为单位的日编组能力按下式计算

(8. 0. 34)

(8. 0. 34)

采用利用率计算法的日编组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8.0. 3—5) (8. 0.36)

式中n 列入计算的每昼夜编组的直通、区段小运转及交换 车总列数; K一利用系数; T一每昼夜尾部牵出线的总作业町间(不含妨碍时间) (min)。 以辆数为单位的日编组能力挖下式计算:

8.0.4调车线能力利用率可安下列公式计算

8.0.4调车线能力利用率可安下列公式计算

(8. 0. 37)

B标 N编m编 B实 Mr

(8. 0. 41)

9.1.1驼峰信号楼设置数量及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驼峰信号楼应设一座,改建困难条件下可设两座。 2主信号楼应设在峰项连接员室同购。 3信号楼应有良好的瞭望条件,其位置及高度应满足驼峰作 业员自控制台能看清车列推峰、蛇隆溜放部分车辆减速器动作和 钩车溜放伏况的要求。 4信号楼不应互相影向视线。其他房屋及没各不应妨碍驼 峰信号楼和峰顶连移员室的瞭望。 5信号具备驼峰作业员轮流作业间体的条件。 9.1.2峰顶接员室应设在靠峰顶主提钓一,其位置不应妨碍 提钩人员作业的安全和睛望。室内标高公房门朝向应满足作业方 便,全的爱求。 .,减速顶维修工区宜设在布集中地段的调车场外侧,并应 设有道路与站内道路相通

9.2.1驼峰信号设备不应妨碍调车人员的作业安全。经常提钩 作业区段内的转辙机应设在主提钩作业的另一侧,必须设在主提 钩作业一侧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9.2.2在提钩地段的主提钩一侧距驼峰项100m范围内的道岔 小声威沉哒公面

9.2.4在驼峰溜放部分减速器前或后、调车线内减速器前、小能 力驼峰线束道岔前、编发线发车端可结合站内道路布置在适当地 点设置平过道。

9.2.5驼峰峰顶和溜放部分的变坡点及竖曲线起点,调车

内主要变坡点和顶群区的起、终点应设线路水平桩;装有减速顶 的调车线坡段长于100m时,应加设水平标桩,标桩不应妨碍调车 作业的安全。

9.3.1驼峰及调车场的排水系统需要与车站排水系统有机衔接。 9.3.2综合管线布局应系统设、统筹考虑,并与驼峰及调车场 布置相协调,

9.3.2综合管线布局应系统没、统筹考虑TB/T 2664-2009 铁道车辆减速顶运用、维修要求,并与驼峰及调车场

9.3.3迁回线与峰顶、禁溜线、峰下机走线间拉根据其高差及 间距的情况合理守龄基防护形式。

9.5过回线的平面布置应结合信号楼位置及道路、排水系统

路基形式等综合考虑,并应考志验峰信号机、转辙机等信号设备 安装位置。

9.3.6禁溜线的平面布置应考虑驼峰信号机、转辙机等信号设 的安装位置。

9.3.6禁溜线的平面布置应考虑驼峰信号机、转辙机等信

9.3.7驼峰及调车场内的道路及平过道不应影响信号设备的安 装及使用。

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说明如下,以便 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NY/T 421-2021 绿色食品 小麦及小麦粉,反面词采用“产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适样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个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