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铁路设计规范2017.pdf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2017.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6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34784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2017.pdf

力,离心力的大小为竖向设计活载乘以离心力率C。目前国际上 关于离心力率C的计算公式基本多采用国际铁路联盟的规定,即

(说明7.2.10—1)

相应的离心力F二C·W,W为竖向设计活载。 国际铁路联盟在离心力的规定与UIC71活载图式匹配使用 该活载图式制定中,考虑了以下*种*营列车: 轴重250kN、时速120km的重型货物列车; 轴重210kN、时速120km的2CC机车(*轴); 轴重210kN、时速120km的重型货车(*轴); 轴重150kN、时速250km的客*列车(考虑机车牵引); 轴重170kN、时速300km的高速*车组; 时速80km的特重列车。 离心力与*营速度呈二次方关系,考虑到重载货物列车*行 速度较低,高速*行列车的实际轴重要比UIC活载图式的荷载小 的多,因此,对于行车速度大于120km/h情况提出了折减系数f 对按以上计算的离心力进行折减,即

【说明 7. 2. 102)

式中L一桥上曲线部分荷载长度(m);当L≤2.88m或< 120km/h时,f取1.0。 离心力F=C·f·W。 本规范也采用了上述规定,但考虑到我国重载货物列车设计 速度不超过100km/h,因此,不需考虑折减系数f某桥梁工程冬期施工方案,即离心力为离 心力率与竖向活载的乘积。 离心力是作用在车辆的重心处,并由曲线中心向外的水平力。 我国铁路既有货车重心高限度为2.0m(罐车为2.2m),《铁路桥 涵设计规范》TB10002一2017规定离心力作用在轨顶以上2.*m 处。由于我国铁路限界在1.25m高度以下的宽度为3.2m,限制了 货车宽度的设计,近年来生产的货车车辆的重心高度已超过2.0m 的限值(C80B为2.13*m、P70为2.080m、GN70为2.237m)。随 着轴重的提高,新型大轴重货车重心高度还会有一定的增加。美

国、澳大利业和俄罗斯货车重心高度限值分别为不大于2.*89m 2.511m和2.583m,同时根据对我国车辆新型货车设计的调研 将离心力作用位置调整为轨顶以上2.*m。 此外,当行车速度很低时,离心力很小,因此,曲线上的桥梁还 应对不计离心力的工况进行检算。 规范还规定了离心力率最大值的限制,这是因为外轨超高有 其最大的限制,一般未能按照最大速度时离心力的需要来设置, 由于在线路上行驶各种列车的实际行车速度不一致,列车速度文 有上坡下坡的不同,在同一曲线上不能作出适应各种不同速度的 超高,因此,当通过最大速度时,横向就有尚未被超高平衡的离 心力。 允许最大未被平衡超高,一般为70mm,困难为90mm,超高 的最大限度不得超过150mm。单线上下行列车速度相差悬殊时 不得超过125mm。如果离心力与设置的超高h(以mm计)相适 应,则离心力CW与重力W的合力P正好垂直于轨面(说明图 7.2.10。设两轨的距离S=1500mm,此时

考虑到未被平衡超高度h.时

考虑到未被平衡超高度h.时

Su? 1 500g2 11. 82 a g. X3. *R 9. 80X3. *2R R

图7.2.10轨道超高时离心力作用示意

h十ho Su? 11.8% gn X3. *2R R

由于h与h。最大值均有一定限制,因此离心力率C亦相应有 定限制。

h=125 mm,ho=90 mm,Umax=*.27/R,C=1*.3% h=125 mm,ho=75 mm,Umx=*.12/R,C=13.3% 这样,本规范中C统一采取15%的限值,是符合多数情况的 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稍有超载,但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实际上是很 少的。 虽然理论上也可以采用C 1500 采用《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一2017统一限值的规定 7.2.11由于列车蛇行**、机车各部分产生的*力不对称作用 车轮轮缘存在损伤、轮轴不位于车轮中心处以及机车车辆振*作 用及轨道不平顺的影响,致使列车在行进中发生左右摇摆,车轮产 生作用于轨面的横向摇摆力。蛇行**是引起列车横向摇摆力的 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列车蛇行**具有随机性,列车通过桥梁的 任一时刻,车轮对轨面产生左右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对于桥梁结构 而言,这些集中摇摆力会彼此抵消一部分;只有当列车中两辆车前 车后转向架和后车前转向架同时向左或向右时,对桥梁的横向作 用最大,特别对于中小跨度桥梁,这个作用规律比较明显。在天跨 度桥上,由于同时作用车辆多,每辆车的横向振*相位随机性大:

彼此抵消作用非常复杂,但从局部不利的角度来考虑,对桥梁的整 体横向作用也可采用以上作用模式。 在摇摆力取值方面:美国AREMA规范规定取列车最大静轴 重的1/*,垂直于线路方向作用于梁跨任意位置;国际铁路联盟、 英国、德国、南非及我国基本规范均规定摇摆力取100kN,垂直于 线路方向作用于任意位置。关于多线桥梁摇摆力问题,考虑到随 机性,仅考虑一线的摇摆力。 对于新建重载铁路桥梁,考虑开行250kN以上轴重的货车, 为偏于安全计,横向摇摆力在量值上取100zkN,多线桥梁只计算 任一线上的横向摇摆力;空车时应考虑横向摇摆力。 7.2.12一直以来,我国铁路桥梁设计关于桥梁牵引力和制*力 的计算采用概化的计算方法,即桥梁承受的纵向作用力按竖向荷 载的百分比取值。“59版桥规”首次提出了按竖向静活载的10% 取用;早期开展过一些试验研究表明,对于常用跨度混凝土梁约为 8%,部分大跨度钢梁最大达到9.*%。故一直沿用了上述规定。 铁路桥梁承受的活载纵向力主要来自于机车牵引和列车(含 机车和车辆)制*,牵引和制*均是依靠车轮和钢轨之间的黏着来 实现,自前大功率机车采用的最大牵引黏着系数约为0.38、车辆 采用的最大制*黏着系数约为0.15。既有规范一直沿用早期 10%的规定,铁科院在研究中,根据重载列车牵引和制*特点,在 既有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梁轨纵向相互作用模型,较系统地开 展了桥梁纵向力的研究,这与规范中采用概化的计算方法并无区 别和不同,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说明10%在重载铁路桥梁的适用 性和合理性。 关于制*力或牵弓力作用位置,由于我国铁路限界在1.25m 高度以下的宽度为3.2m,限制了货车宽度的设计,近年来生产的 货车车辆的重心高度已超过2.0m的限值(C80B为2.13*m、P70 为2.080m、GN70为2.237m、X2K为2.*00m);美国、澳大利亚 和俄罗斯货车重心高度限值分别为不大于2.*89m、2.511m和

2.583m。同时,根据对我国车辆新型货车设计的调研,将制*力 或牵引力作用位置确定为轨顶以上2.*m。 对于双线桥或多线桥,考虑列车同时制*或起*的概率很小, 故规定双线桥应采用一线的制*力或牵引力;三线及以上的桥应 采用两线的制*力或牵引力。 我国铁路采用的中一活载图式考虑的车辆均布荷载为8.0t/m。 目前典型货车是C**型敬车,轴重210kN,载荷密度为*.25t/m; 新型C70型敬车是目前主型新造车,轴重23*.5kN,载荷密度为 *.71t/m:桥梁设计时按照10%的竖向设计静活载考虑,对于实际 *营车辆尚约有1*.1%~21.9%的储备。目前大秦线C80(C80B) 型系列*煤专用车轴重250kN,载荷密度为8.33t/m,超过图 式考虑值的*.1%。 2005年,原铁道部立专项开展《大秦线2万吨货车条件下线 桥设备强化对策的试验研究》,其中,对姆水河特大桥和郑重庄特 大桥开展厂5000t、9500t和2万吨列车桥上制*试验。水河 特大桥全长2137m,桥跨布置为**×32m十1×2*m预应力混 凝土T梁;郑重庄特大桥全长937m,桥跨布置为3×20m低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梁十27联3×8m钢筋混凝土框构(框构间为*.0m 整孔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方吨试验列车 制*下,实测桥墩纵向位移、梁轨相对位移及轨道纵向力均在安全 控制范围内,制*前后支座无剪切破坏现象,但由实测推算受力最 大桥墩的纵向力约为中一活载的11.8%。 2010年,通过对大秦线开行2万t列车以来桥梁*营状态的 调研,较2万t列车开行前桥梁支座病害发生机率明显上升,目前 主要表现在桥梁摇轴支座纵向位移超过限值和弧形支座上摆螺栓 折断(沿纵向)两方面。其中,大秦线300号桥重车侧第5孔支座 摇轴定位销全部剪断,2008年底进行了支座更换作业。经调研, 目前支座出现病害的桥梁*2座,支座总数**2个;病害较为严重 的摇轴支座112个、弧形支座158个。目前支座病害现象表象特

征为支座纵向位移超限、支座纵向限位块折断。 本次条文编制时,对美国、德国、英国、南非、日本等国家规范 和国际铁路联盟规范关于铁路桥上纵向制*和牵引力的规定进行 了综合分析对比,其典型特征为:考虑牵引力由机车引起、制*力 由机车和车辆共同产生,故在牵弓力和制*力的取值、作用长度方 面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各国列车制*力约为竖向荷载的25% 机车范围内牵引力按不超过1000kN控制。 列车牵引力和制*力作用于钢轨顶面,然后通过道传至桥 梁或通过钢轨传至相邻桥跨或路基;对传至桥梁上的作用力通过 考虑折减系数或通过梁轨共同作用计算进行考虑。 双线桥梁考虑一线牵引、另一线制*的可能性。 直得注意的是,国际铁路联盟UIC规范自前关于列车牵引和 制*力的规定适应于UIC71活载图式,即可应用于开行250kN轴 重货物列车的线路;对于不同等级的线路,在列车纵向作用力方面 也应考虑相应的系数。如德国在DIN101标准中规定,对于采用 UIC71和SW/O活载图式设计的一般等级线路,作用于轨顶的制 *力按20kN/m计,对于采用SW/2活载图式设计的较重的线 路,相应的制*力按35kN/m计。前已介绍,为便于设计,我国在 铁路列车对桥梁的纵向作用力方面一直采用概化的计算方法,并 直沿用至今。 规范条文编制中,对重载*输较为发达的南非桥梁标准进行 了研究分析,其在列车纵向力条文编制方面的思路总体与我国相 司,即对列车作用于钢轨顶面纵向力考虑相应折减系数用于桥梁 设计,其具体规定如下: 牵引力:每线20kN/m,最小值200kN,最大值2000kN。 制*力:每线15kN/m,无限制值。 上述荷载沿轨道方向作用于钢轨平面,不考虑*力效应,假定 施加荷载没有通过线路传递到桥梁结构以外的结构上。单线桥按 牵引力和制*力在任一方向上产生的荷载中较大值考虑;双线桥

7.2.13制定脱轨荷载主要是为了避免机车车辆脱轨时桥

不容许的局部变形甚至使结构倾覆。脱轨荷载大致相当于实际* 行列车所产生的荷载。在计算脱轨荷载产生的作用时,可不考虑 离心力和附加荷载。 脱轨荷载第一种情况的线荷载,大致相当于实际*行列车脱 轨后产生的荷载,在此情况下结构物的主要部分(如桥面板和主梁 等)不应产生严重破坏,钢筋应力应在屈服点以内,混凝土不形成 宽裂缝。 脱轨荷载的第二种情况的线荷载,相当于列车脱轨,虽没有坠 落桥下,但已作用于桥面边缘,在此情况下,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7.3.3列车以一定速度通过简支梁桥时,对桥梁的作用类似于频 率固定的激振源,列车速度改变时,相应的激振频率就会发生变 化。当结构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接近时,将会产生较大的振*或 者共振现象,进而可能发道床不稳定、钢轨损伤、混凝土梁开裂: 甚至危及桥梁的安全。 日本学者松浦章夫(197*年)在研究铁路桥梁竖向共振机理 时指出,列车移*荷载对桥梁的竖向激振频率主要取决于车速 o(m/s)和车长L(m),而轴距、定距、两车相邻转向架的中心距由 于重复作用不连续,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即:激振频率三速度/车 长。我国在大量车桥耦合分析及试验验证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 论。因此,确定简支梁合理自振频率取值对保证列车的*营安全 及舒适尤为重要。 国际铁路联盟早期曾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针对*.种类型的*营 列车进行了大量的车桥*力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梁体固有频率 过低将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较大振*或共振,频率过高时桥上轨 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辆*力响应明显增加。因此,确定了不同跨度 简支梁竖向基频上、下限值(说明图7.3.3),并规定当染体基频满 足限值要求时,桥梁设计时可按UIC活载图式、相应的*力系数 进行静力计算,以保证*营活载效应小于设计效应以及梁体不出 现过大的振*,

no下限的确定出于不致使桥梁出现共振 或振*过大

3UIC规范规定的不同跨度简支梁自拼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常用跨度桥梁设计多采用通用标准图形 式,且设计规范在梁体竖向频率方面未进行规定。其一方面原因 是基于我国铁路实际*营及标准图的编制经验,另一方面我国桥 梁设计*力系数是在现场实测值的基础上制定的。而国际铁路联 盟频率限值是适用于铁路桥梁设计的通用性标准,关于上述基频 下限值的规定主要为了防止列车连续移*荷载效应对梁体产生较 大的*力作用,致使实际活载效应超过设计值。我国《既有线提速 200km/h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7*7号)、《新建时速200公 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采用了 基频限值。考虑到我国重载铁路采用的ZH荷载图式在型式上与 UIC活载图式致,量值上有所提高,且UIC前期研究的*X 250kN轴重、12.5m车长的重载货物列军与我国新型货物列车类 以,为便于设计,采用了上述梁体基频下限值。 7.3.*车桥耦合*力分析主要用王判断列车通过桥梁时的*行

安全性、*行平稳性以及是否出现共振现象。 重载铁路虽然*行速度相对较低,但列车参振质量大,我国大

秦等重载线路的*营实践中,仍有部分桥梁结构出现振*响应较 天的现象;列车一桥梁的振*响应与*行列车速度、轨道状态、桥 梁结构表式及刚度等参数均有关系,规范规定了挠跨比、简支梁最 低的基频限值;对于特殊大跨度桥梁结构,其设计条件不一,结构 类型多样,难以统相应的结构参数指标。因此,对设计的特殊大 跨度桥梁提出要开展车桥耦合*力分析,以验证桥梁结构设计是 否满足要求。 列车*行安全性主要涉及车辆在桥上是否会出现脱轨及对轨 道产生过大横向力的问题,一般采用脱轨系数Q/P、轮重减载率 八P/P及轮轨横向水平力等儿个参数来限定。《铁道机车*力学 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3*0一1993、《铁道车辆* 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5599一1985分别对机车和车 辆*行安全性指标进行了规定,本条文中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 机车取TBT23*01993中的良好标准限值,货车取GB5599 1985中增大了安全裕量(即第二限度)的标准限值,轮轨横向力采 用避免出现线路严重变形的限度,取混凝土轨枕对应的限值。 除了行车安全性问题外,列车*行平稳性是为了确保*送货 物的完整性,包括平稳性指标和车体振*加速度。《铁道机车*力 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3*0一1993、《铁道车辆 *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5599一1985均有相关规定: 平稳性评定分优、良好、合格三个等级,车桥耦合*力分析根据计 算条件研究取用,但应满足合格等级要求。本条文直接采用了 TB/T23*0一1993和GB5599~—1985的相关规定。 为确保桥上线路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桥面振*加速度加以 控制。欧盟对此进行过现场测试和试验研究,认为列车过桥时,有 作桥面相应于20Hz以内的竖向振*加速度在0.35g及以下,可 保证道床的稳定性。对于无雄桥面,为防止跳轨,其限值取 0.50g。本规范采用了上述规定。

7.3.6桥梁恒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有些在施工期间已丝

7.3.7近年来各标准等级铁路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对于

7.4.3桥梁结构的各部位应经常处于十燥状态,防止积水,以免

桥梁的防排水设计是决定桥涵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桥梁结构 要做到结构能防水、结构不积水、有水能及时排出,排出的水应结 合具体情况进行细部设计使之对外界的影响最小,对结构本身的 不利影响也降到最低为原则。排水措施应保证在桥面行车道的结

构表面排水顺畅,一般考虑纵横向设置排水坡,坡度不小于2%, 并布置排水孔、水篦子、排水管、排水槽以及排水沟等,其容量应与 降水量相配合。还需注意在结构的缝隙处须设置防止落作和防止 漏水的措施

7.5.1桥梁应根据环保、列车运行安全的要求设置声屏障、风屏 障的基础

7.5.3桥梁与路基、隧道界面分工按照线路里程划分,容易导至

(1)桥梁与路堑相连时,路堑两侧排水沟顺接不到位,随意排 水,在黄士等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地区,将给桥梁带来很多病害。 (2)桥梁与路堑相连时,路堑两侧以永久边坡设计并防护,而 桥台两侧多采取临时边坡开挖(主要为桥台施工服务),导致该段 路堑设计标准、形式不一。 (3)在桥梁与路基相接处以及桥梁与隧道相连(或者伸入隧 道)时,人行道不在同一高程层,相差较大;电缆铺设存在平面错 位,高程上存在较大的高程差等。

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限界标准颁布 已超过二十年,针对轨面以上1250mm范围的隧道建筑限界部分 已有局部调整,相关内容详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设 计中应注意这一点。位于车站范围的隧道,由于有其特殊的作业 要求,其净空一般相对区间隧道大,故作出相应规定。隧道建筑限 界未涉及轨面以下部分,而轨下部分与选用何种轨道类型对确定 隧道内部轮廓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有轨道隧道,需要考虑养护维 修机械作业对隧道内轮廓的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1)我国首条重载铁路一一大秦铁路隧道内铺设有雄轨道,在 隧道内维护时,由于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只能靠人工将沉积在钢轨 为的石诈、煤面及粉尘等清理出隧道,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隧道内 维修养护条件困难导致维护周期很长,造成道床板结,轨道破损,

进而形成厂安全隐惠。朔黄铁路运营十余年,因隧道内作业条件 的限制,道床维护工作也只能对部分隧道或隧道洞口段进行道作 清筛作业。 (2)以往隧道设计时,仅考虑有雄轨道对水沟电缆槽结构影 响,规定有作轨道隧道挡雄墙(水沟电缆槽侧壁)至轨枕端头距离 的最小宽度为20cm,至线路中线的距离为1.5m(型枕)。如果 有轨道隧道采用机械化清筛作业时,以SRM80型全断面道作清 筛机为例,机械作业需要的单侧净宽为2.015m,若考虑安全间隙 等,需要宽度达2.2m,所以以往的有雄轨道隧道无法满足机械化 清筛作业要求。为此,原铁道部于2012年下发的关于铁路隧道设 计的有关文件中,要求新建普速铁路有雄轨道隧道的内轮设计 应满足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要求。 鉴于此,为了进步改善铁路隧道养护维修条件,规范中明确 了隧道内铺设有作轨道时,内轮廓还应满足大型机械养护维修作 业要求的规定。 考虑到隧道内沟槽侧壁与线路中线的距离会随着养护维修作 业机械的种类和机械发展水平而变化,故本规范未对该距离进行 量化规定

8.1.2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的选择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隧

位置选择在岩性较好、稳定的地层中,将有利于施工和运营安全: 司时也能节约投资。当受边界条件控制,不得不穿越地质条件极 为复杂的地段时,应有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明确的方案可行结论,并 尽量减短其穿越的长度,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采取加强 超前地质预报、地层加固、支护衬砌、检测监测、地下水处理、地应 力释放及有害气体治理等工程措施,确保隧道顺利穿越,

洞口位置,是保护环境和保证顺利施工、安全运营及节省工程造价 的重要条件。洞口选择的不当会造成洞口塌方、长期不能进洞或 病害整治工程大、不易根治等问题。洞口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

文和环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进洞是整个隧道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提前进 洞和推迟出洞减小了洞口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提高了隧道 洞口运营后的安全性。因此,规定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 8.1.5隧道施工运营期间对地下水的防治需考虑洞内、洞外的多 种因素,一般不能仅靠单一的办法解决。根据多年来隧道防水治 水的经验,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 治理的原则。 “防”:即要求隧道衬砌结构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能防止地下 水渗人,如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板和接缝防水等。 “排”:即隧道应有排水设施并充分利用,以减少渗水压力和渗 水量,但要注意大量排水后对周围环境引起的后果,如围岩颗粒流 失,降低围岩稳定性;破坏地下水、地表水径流条件,造成当地农田 灌溉和生活用水困难等。设计时要预先了解当地环境要求,必要 时按照“限量排放”的原则,结合注浆堵水制定设计方案与措施,妥 善处理排水问题。 “截”:隧道顶部如有地表水易于渗漏处或有坑洼积水,可设置 截、排水沟和采取消除积水的措施。 “堵”: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渗漏水时,可采用注浆、喷涂等方 法堵水;运营后渗漏水地段也可采用注浆、喷涂,或用嵌填材料、防 水抹面等方法堵水。 隧道防排水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水平、工程防水等 级、材料来源和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方法,以达到防 水可靠、排水通畅、线路基床底部无积水、经济合理,最终保障结构 和设的正常使用及行车安全

8.2.1关于隧道衬砌。

1铁路隧道为永久性建筑物,为避免洞内岩体日久风化及水 的侵蚀而发生落石掉块,危及行车安全;建成后能适应长期运营的

需要;避免运营中施作衬砌的困难,因此,隧道应设衬砌。 隧道衬砌因其通过的地质情况、结构受力、计算方法以及施工 条件的不同,有整体式衬砌(模筑混凝土衬砌及砌体衬砌)、复合式 衬砌(内、外两层衬砌组合而成)、喷锚衬砌(喷射混凝土、锚杆喷射 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喷钢纤混凝土衬砌)等形式。 整体式衬砌是由混凝土或砌体一次修筑而成的单层隧道结 构,目前一般用于隧道明洞段落。 复合式衬砌是由内、外两层衬砌组合而成。通常称第一层衬 砌为初期支护,第二层衬砌为二次衬砌。复合式衬砌内外两层组 合的方式有喷锚与模筑、装配与模筑、模筑与模筑等多种,一般常 用的是喷锚与模筑的组合。其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 力,调整衬砌受力状态,充分利用衬砌材料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 衬砌的承载力。为了提高防水等级,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 可铺设不同类型的防水层。 自前,喷锚衬砌作为永久衬砌尚有争议,随着对喷锚技术的深 人研究和技术质量的不断提高,喷锚衬砌将会逐步在地下工程中 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特别是重载铁路隧道仍不 宜采用喷锚衬砌。 2从以往的隧道工程施工、运营经验看,曲墙带仰拱结构可 改善受力状况,为强化重载铁路基底结构,加强隧道衬砌仰拱结 构,规定隧道衬砌均宜采用曲墙有仰拱衬砌,仰拱厚度应大于拱墙 厚度,NV~级围岩地段的仰拱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软岩或富水的 Ⅲ级围岩地段仰拱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工程经验和《山 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重载综合试验》重载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 术研究》等相关科研结论,仰拱曲率宜较普通隧道适当加大,特殊 地层条件下可进一步加大仰拱曲率

8.2.3关于隧道基底地层处理。

1通过《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重载综合试验》《重载铁路隧道 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现场实测和相关计算分析,重载列车对

基底地层的影响较普通列车大,对基底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隧 道基底在施工时就存在虚渣和积水,将会引起基底结构局部应力 集中,从而使动荷载的影响放大,进而出现基底病害。故本条明确 了“隧道基底不应有虚渣及积水”。 2隧道基底位于溶洞、采空区、软士、黄土等地层,特别是地 下水发育时,容易产生基底不均匀沉降和液化,轻则损坏隧道衬砌 结构,对轨道结构的稳定和线路的平顺造成影响,重则危及线路行 车安全。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洞周特别是基底检测,探明溶洞 位置、天小和充填情况等;探明采空区的方向,空洞范围和塌落情 况;探明软土的层厚;探明黄土的湿陷性质和范围。结合查明的情 况,设计中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以保证基底的稳定。 8.3.1通过对大秦铁路的调研,受列车通过隧道的活塞作用,大 量煤粉在隧道内飘散掉落,并通过盖板与沟槽的空隙进人沟槽内 造成沟槽被填塞封堵,导致电缆维护困难、水沟排水不畅。因此, 本条条文强调了沟槽盖板铺设应稳固密封。 8.3.2同时修建的两条单线隧道修建联络横通道,是为了满足维 修、救援的需要。《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成果 认为,平行的两条隧道之间应设置相互联络的横通道,横通道间距 不大于500m。考虑到重载铁路的特点,本规范暂不考虑客运的 情况,故横通道最大间距可采用1000m。当承担客运时,应按相 关规范要求执行。横通道断面尺寸需结合避车洞及防护门的尺寸 确定。

基底地层的影响较普通列车大,对基底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隧 道基底在施工时就存在虚渣和积水,将会引起基底结构局部应力 集中,从而使动荷载的影响放大,进而出现基底病害。故本条明确 了“隧道基底不应有虚渣及积水”。 2隧道基底位于溶洞、采空区、软土、黄土等地层,特别是地 下水发育时,容易产生基底不均匀沉降和液化,轻则损坏隧道衬砌 结构,对轨道结构的稳定和线路的平顺造成影响,重则危及线路行 车安全。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洞周特别是基底检测,探明溶洞 位置、大小和充填情况等;探明采空区的方向,空洞范围和塌落情 况;探明软土的层厚;探明黄土的湿陷性质和范围。结合查明的情 况,设计中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以保证基底的稳定

8.3.1通过对大秦铁路的调研,受列车通过隧道的活塞作用,大

量煤粉在隧道内飘散掉落,并通过盖板与沟槽的空隙进入沟槽内, 造成沟槽被填塞封堵,导致电缆维护困难、水沟排水不畅。因此 本条条文强调了沟槽盖板铺设应稳固密封。

8.3.2同时修建的两条单线隧道修建联络横通道GB/T 51425-2020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是为了满足

修、救援的需要。《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成果 认为,平行的两条隧道之间应设置相互联络的横通道,横通道间距 不大于500m。考虑到重载铁路的特点,本规范暂不考虑客运的 情况,故横通道最大间距可采用1000m。当承担客运时,应按相 关规范要求执行。横通道断面尺寸需结合避车洞及防护门的尺寸 确定。

8.4.1结合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200

于0.15L/(m²:d)。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一2005的规定,隧道、明 洞、隧道内附属设备洞室及联络通道的防水应满足:衬砌不漏水, 安装设备的孔眼不渗水:道床排水畅通,不积水;在有冻害地段的 隧道,衬不渗水,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 “安装设备的孔眼不渗水”是指隧道内安装设备的孔眼等表面 无湿润痕迹。 “道床排水畅通,不积水”是指道床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不能 存在任何有水流滞留的位置,列车排水或日常养护维修用水一 洒到道床,要能在短时间自流排走,达到道床不积水。 “排水沟不冻结”是指排水沟不出现结冰冻胀。 隧道主要防水设施为衬砌防水混凝土、防水层、止水条(带) 等;主要排水设施为中心水沟(管)、纵向盲管、竖向盲管、环向育 管、边墙侧沟等;主要堵水措施有超前预注浆、围岩注浆、衬砌背后 注浆衬砌内注浆等

等;主要排水设施为中心水沟(管)、纵向盲管、竖向盲管、环向盲 管、边墙侧沟等;主要堵水措施有超前预注浆、围岩注浆、衬砌背后 住浆、衬砌内注浆等。 8.4.2寒冷及严寒地区,容易出现排水沟冻害,经验表明,水量越 小,冻害越明显,适当加大坡度后,能够增加流速,减小冻害。根据 隧道所处环境的气温、风向、冻结深度、地形地质条件等,可采取水 沟加保温层、深埋水沟、防寒泄水洞等防冻排水措施。与深埋水 沟、防寒泄水洞等排水系统相连的盲沟、检查井以及保温排水设施 的出口等,也需采取保温措施。 8.4.3调查显示,因隧底排水不畅,容易出现底部结构上鼓或翻 浆冒泥等病害,在重载铁路隧道中该类病害更为突出。隧底疏排 水能左新纽油 发户

8.4.2寒冷及严寒地区,容易出现排水沟冻害,经验表明.水量越

小,冻害越明显,适当加大坡度后,能够增加流速,减小冻害。根据 遂道所处环境的气温、风向、冻结深度、地形地质条件等,可采取水 沟加保温层、深埋水沟、防寒泄水洞等防冻排水措施。与深埋水 沟、防寒泄水洞等排水系统相连的盲沟、检查井以及保温排水设施 的出口等,也需采取保温措施,

8.4.3调查显示,因隧底排水不畅GAT 669.6-2008标准下载,容易出现底部结构上鼓或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