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2.98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210国道榆林城区过境一级公路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QQQQ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本工程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某省台缙高速公路台州至仙居段建设项目土建工程S1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一级路段基层厚度为:36cm(风积沙路段)或38cm(土质路段),二级路段基层厚度为:30cm。

1、材料配合比及压实度

材料配合比(重量比)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5:9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浸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3.5~4.5MPa。

基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不能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粉煤灰其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含量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³/g,含水量不宜超过35%,灰块不应大于12mm。

集料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各级配等级应符合颗粒组成范围,压碎值应≤30%。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1)承包人进场后,应抓紧进行集料料源情况的调查工作,集料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的级配要求。基层集料按粒径9.5~31.5mm、4.75~9.5mm、2.36~4.75mm、2.36mm以下四种规格分档备料。经试验检测合格,拌和场建设完成后,应抓紧备料工作;底基层、基层施工之前,拌和场必须备足集料,并确保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2)与水泥、粉煤灰和碎石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供应时间、供应数量等事项进行明确。

(3)材料应按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堆放。

半刚性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无机结合料剂量(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水泥稳定碎石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并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以及施工和易性好(集料离析较小)。

(1)水泥稳定碎石应满足下表中的技术要求(基层试件要求采用振动成型)。

(2)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和合成级配,设计文件中基层的级配要求范围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级配表

通过下列筛孔(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取工地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的水泥和确定的合成级配碎石,按设计要求的水泥剂量,用重型击实法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以设计确定的水泥剂量,根据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98%的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制备规定数量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取出,测定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5)水泥稳定碎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不小于设计值。

(6)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审批进行试验路段铺筑。

(7)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①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3%);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②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

③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

正式开工之前,应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试验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路基(底基层)上进行,其长度为200m,拌和楼拌和,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一次碾压密实。拌和、摊铺、碾压各道工序的要求按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进行。

试验路段要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①调试拌和楼,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②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

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

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

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检验标准按规范及设计文件执行,其中试验路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生产路面的2~3倍。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验路段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报告中应明确混合料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上下限),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路面施工开工的依据。《试验路段总结报告》经批准后,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不得进行改变,因特殊原因要调整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并报经总监办和中心试验室审批。

(1)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应检查下一结构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作返工处理。

(2)清除下一结构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3)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段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设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4)下层半刚性基层施工结束至少7d,经取芯试验,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层半刚性基层的施工。两层基层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

(5)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计划,同一路段左右幅施工时间尽可能错开,避免养生期间通车现象的发生。养生完成的路段也应对施工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

(6)正常路段的基层每天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施工接缝,桥头施工要求一次成型。

(1)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至少能满足3~5d的摊铺用料。

(2)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3)每天开始搅拌之后DG/TJ08-2069-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附条文说明).pdf,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随时检查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4)拌和楼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5)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应予刮除并将刮下的碎屑扫出路外;局部低于设计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挖除重铺。

(1)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2)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车内水泥稳定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压实,必须予以废弃。

(1)摊铺前应将下结构层表面洒水湿润。

(2)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进村道路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而且每天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3)调整好传感器臂与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基层压实厚度大于25cm时,要求分二层摊铺,且需对下一结构层表面的浮尘、积水进行处理后才允许施工,并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