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交底记录卡

质量技术交底记录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1.20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质量技术交底记录卡

现场质量技术交底内容:附件内容

质量技术交底及存在问题提要:

本表一式四份,参与各方各存一份。

DB33/T 2235-2019 信用信息库数据规范(一)、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质量要求:

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顺线行方向位移,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

(2)、转角、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3、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2)、两杆坑深度宜一致。

4、基坑回填土的土块要敲碎,每回填500mm夯实一次,松散土质的基坑要采取加固措施。基坑回填应留有防沉土层。

5、电杆基坑底采用底盘时,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

(二)、电杆组立及绝缘子安装质量要求:

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小于50mm。

(2)、直线杆的倾斜,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3)、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2、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3、杆立好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顺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2)、迈步不应大于30mm;

(3)、根开不应超过+30mm。

4、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5、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转角杆(上、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6、横担安装应平直,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大于20mm。

(2)、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

(3)、双杆的横担高差不大于开档5/1000;左右扭斜不大于横担总长度1/100。

7、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立安装时,顶部顺线路倾斜不大于10mm。

(三)导线架设质量要求:

(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2)、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接头。

(3)、接头距固定点,不应小于0.5m。

(4)、导线在档距内的接头,采用钳压或液压(按设计要求)。

(5)、同型号导线的跳线采用并沟线夹,不同型号导线的跳线采用异型线夹;每相导线不应少于两个。原则上不采用缠接法。

(6)、导线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档距内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拉力的90%。

(7)、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号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线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8)、当导线在同一出损伤需进行修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损伤补修处理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失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7%时

以缠绕或修补预绞线修理。

损伤的强度损失已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25%时

②、采用缠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损伤处的线股应处理平整;应选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为缠绕材料,其直径不应小于2mm;缠绕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缠绕应紧密,受损伤部分应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

(9)、导线在同一处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将损伤部分全部割去,重新以直线续管连接:

①、损失强度或损伤截面积超过上表以补修管补修的规定。

②、连续损伤强度、截面积虽未超过上表以补修管补修的规定,但损失长度已超过补修管能补修的范围。

③、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断一股。

④、导线出现灯笼的直径超过导线直径的1.5倍而又无法修复。

⑤、金钩、砍股已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

(10)、导线的连接应将导线及跳线线夹、连接管的接触面用砂纸清除表面氧化层,涂上一层导电复合脂,才能连接。

(11)、钳压、液压应符合国家有关施工工艺标准。

10kV架空线路的导线紧好后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道岔铺设施工方案,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要基本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50mm。

(1)、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转角杆针式瓷瓶,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

(2)、裸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缠绕方向与外层线股的绞向一致。

(3)、线路采用悬垂线夹时,绝缘子应垂直地平面。

(4)、防震锤应垂直地平面,安装距离误差不应大于±30mm。

DB44/T 1695-2015 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数据采集规范.pdf4、导线相间及与构架等的距离:

(1)、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