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840-20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

DB31T 840-20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1T 840-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198710
下载资源

DB31T 840-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1T 840-20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1/T840一201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 1/T840一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第2章); 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2.5~2.11); 修改了质量控制检测要求(见第4章,2014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评价及处理(见6.1、6.2,2014年版的4.1、4.2、4.3); 删除了检测项目“X射线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见2014年版的7.1); 修改了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衰减层的要求(见5.1,2014年版的7.4); 增加了检测项目“人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见5.3); 增加了检测项目“自动亮度控制”(见5.5); 修改了DSA可视空间分辨力要求值(见附录A表A.2,2014年版的附录A表A.2); 删除了检测项目“对比度线性”(见2014年版的7.10); 删除了检测项目“影像失真度”(见2014年版的7.12)。 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市职业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国英、翟江龙、唐杰、杨磊磊、王孝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1/T840—2014

TB/T 1495-2020 弹条I型扣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 测要求、项目与方法、结果评价及处理、记录和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设备(简称DSA机)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验收检测、状态 检测及稳定性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DSA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与DSA机配套使用的影像显示系统和硬拷贝 系统。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76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伪影artifact 减影图像上不应出现的明显可见的干扰图影,它既不是体现物体的内部结构,也不能用噪声或系统 调制传递函数来解释。 [来源:GB/T19042.3—2005,3.3.1]

伪影artifact 减影图像上不应出现的明显可见的干扰图影,它既不是体现物体的内部结构,也不能用噪声或系统 调制传递函数来解释。 [来源:GB/T19042.3—2005,3.3.1]

4.1.1质量控制检测分为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及稳定性检测。质量控制检测条件的设置不应超过X射 线管组件最大功率额定值。 4.1.2DSA机的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对功能不具备或不能满足检测条件的被 检指标应在检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4.1.3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委托单位基本信息、设备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条件、检测结果 及标准要求。 4.1.4检测用计量仪器的量值应溯源至国家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4.1.5检测模体由衰减层和结构元件组成,模体可以独立或组合方式使用。衰减模体应保证在所适用 检测条件下使全部有用线束得到衰减。检测模体的技术性能应符合附录B,模体结构示意见附录C。 4.1.6验收检测和状态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稳定性检测应由医疗机构自身实施或 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实施。

4.2.1新安装或重大维修后的DSA机应进行验收检测。设备状态检测中发现某项指标不符合要求, 且无法判断原因时,应采取进一步的验收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4.2.2DSA机验收检测前,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订货合同或双方协议、供货方提供的设备手册或 组成清单、设备性能指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维修规范。 4.2.3验收检测应按本标准或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检测,验收检测结果应符合随机文件中所列产 品性能指标、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技术条款,但不得低于附录A的要求。供货双方未规定的项目应符合 本标准的要求。

4.3.1使用中的DSA机应每年实施状态检测。 4.3.2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偏差大于表A.1的要求,且无法判断原因时应实施状态检测

4.3.1使用中的DSA机应每年实施状态检测。

4.4.1使用中的DSA机应按表A.1要求的时间周期实施稳定性检测。 4.4.2每次稳定性检测宜使用相同的设备并做记录;各次稳定性检测中,所选择的曦光参数及检测的 几何位置应保持一致。

使用中的DSA机应接表A.1要求的时间周期实施稳定性检测。 2每次稳定性检测宜使用相同的设备并做记录;各次稳定性检测中,所选择的曦光参数及检测 可位置应保持一致。

5.1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调整焦点一影像接收器距离(SID)为系统充许的最小值,将不带附加屏蔽材料的剂量仪放置在 X射线束的中心、影像接收器前30cm处,在剂量仪和影像接收器之间放置衰减层(水模),照射野调节 至略小于衰减层尺寸。在自动照射量率控制(AERC)方式下,选用最大顿数脉冲透视或连续透视的条 件下实施检测

5.2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

决不小于2mm厚的铅板遮蔽影像接收器(或关闭影像接收器),照射野调节至略小于铅板尺寸, 照射量率控制(AERC)方式下,选用最大顿数脉冲透视或连续透视的条件下实施检测

5.3入射屏前空气比整动能率

在X射线管组件出束口放置一块1.5mm厚的铜板,调整SID为系统充许的最小值,照射野设置为 最大。将不带附加屏蔽材料的剂量仪紧贴在影像接收器人射面,在自动照射量率控制(AERC)方式下DZ/T 0064.15-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选用最大顿数脉冲透视或连续透视的条件,测量空气比释动能率。应在影像接收器前无滤线栅的条件 下进行测量,如有滤线栅,应对测量结果除以2进行校正。

5.4透视系统的低对比分辨力

5.4.1可使用中间有两排直径为1.5mm、3mm、5mm、7mm圆孔(18cm×18cm×0.8mm铝板)的 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板、两块18cm×18cm×2cm的铝板进行检测。 5.4.2将SID调至最小,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板和两块2cm厚铝板水平置于诊视床上,诊视床表面与 影像接收器输人面垂直距离为30cm,进行自动透视曝光,调整窗宽和窗位使影像显示最佳,读出测试 板可见最小孔的直径。检测时应设置照射野与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板大小一致。 5.4.3状态检测时,当不能分辨直径为5mm的孔径时,可使用一块2cm厚铝板和低对比度分辨力测 比度由2%变为4%

5.5.1将一块2cm厚的铝板放在诊视床上,照射野调节至略小于铝板尺寸。在自动亮度控制条件下 透视,用亮度计测量监视器屏中心点的亮度。 5.5.2在铝板上增加一块1.5mm厚的铜板,在不改变照射野尺寸、监视器亮度及对比度等条件下,透 视后再测量监视器屏中心点的亮度。 5.5.3将2cm厚铝板透视时测得的荧屏亮度与2cm厚铝板加1.5mm厚铜板透视时测得的荧屏亮度 相比较,二者的差值与平均值比值应符合表A.1的要求。 5.5.4改变照射野尺寸至原尺寸的一半,重复5.5.1和5.5.2,测量监视器屏中心点的亮度,按照5.5.3 进行计算评价

5.6有用线束半值层(HVL)

藏面与射线束轴垂直TZZB 1021-2019 乘用车导电型二层复合自润滑衬套,调节照射野覆盖探测器但小于标准铝吸收片。在标准滤过条件下,X射线管电压 调至70kV,选一常用mAs,分别将不同厚度(0mm,1mm~5mm)的铝吸收片放置在距X射线管焦 点1/2SID处,用同样条件进行照射,依次测量并记录空气比释动能,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空气比释 动能降到初始值(无吸收片)一半时的铝吸收片厚度为有用线束半值层(HVL)。 5.6.3有用线束半值层的测量也可采用半值层测量仪器直接读数。当对结果有异议时应采用5.6.2方 法实施测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