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S 012-2022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标准).pdf

T/CGS 012-2022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623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GS 012-2022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标准).pdf

优秀评价标准如下: a)工作布置正确、合理;野外工作方法及资料处理方法正确、合理、针对性强;野外采集的各种 资料质量能满足精度要求;地质效果明显。 b)解释和研究方法正确、合理;所用方法先进,有创造性;分析研究认真细致,并能抓住主要矛 盾;在地质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逐步上升为新的地质认识,论据充分,说服力强,具有科学性。 对新方法,文内(或附件)应有论证。 c)各项资料齐全、准确,精度高。 d)报告理论基础正确,应用实际资料全面可靠,科学地分析和说明问题。做到内容丰富、重点突 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和建议合理、叙述清楚、文字精练。 e)按本规范所规定的各种图表齐全、完整、正确、美观,经检验符合质量精度要求,能明确地说 明问题。报告文字与图件一致。

f)圆满完成设计任务,成果结论对安全生产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g)成果报告及附图符合资料汇交归档要求

T/CGS012=2022

良好评价标准如下: a)工作布置正确、合理;野外工作方法及资料处理方法正确、合理、有针对性;野外采集的各种 资料质量能满足精度要求;地质效果较好。 b)解释和研究方法正确、合理;所用方法较先进,能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并能抓住某些特点, 在地质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逐步上升为新的地质认识,有一定的说服力。 c)各项资料齐全、准确,精度高。 d)报告理论基础正确,应用实际资料全面可靠,科学地分析和说明问题;做到内容丰富、有重 点、有观点、有论据、结论和建议合理、叙述清楚、文字较简练。 e)按本规范所规定的各种图表齐全、完整、正确、美观,经检验符合质量精度要求,能说明问题。 报告文字与图件一致。 f)完成了设计任务,成果结论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g)成果报告及附图符合资料汇交归档要求。

C)各项资料齐全、准确,精度高。 d)报告理论基础正确,应用实际资料全面可靠,科学地分析和说明问题;做到内容丰富、有重 点、有观点、有论据、结论和建议合理、叙述清楚、文字较简练。 e)按本规范所规定的各种图表齐全、完整、正确、美观DBJT 15-169-2019 装配式市政桥梁工程技术规范,经检验符合质量精度要求,能说明问题。 报告文字与图件一致。 f)完成了设计任务,成果结论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g)成果报告及附图符合资料汇交归档要求。 4.3合格 合格评价标准如下: a)工作布置正确、合理;野外工作方法及资料处理方法基本正确、合理、有一定的针对性;野外 采集的各种资料质量基本能满足精度要求,地质效果一般; b)解释和研究方法正确、合理;能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并转化为地质认识,说服力较充分; c)主要资料齐全、准确,主要图表齐全、完整、正确、满足精度要求; d)报告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明确,结论建议合理,叙述清楚; e)基本完成了地质任务; f)成果报告及附图符合资料汇交归档要求。

合格评价标准如下: a)工作布置正确、合理;野外工作方法及资料处理方法基本正确、合理、有一定的针对性;野外 采集的各种资料质量基本能满足精度要求,地质效果一般; b)解释和研究方法正确、合理;能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并转化为地质认识,说服力较充分; c)主要资料齐全、准确,主要图表齐全、完整、正确、满足精度要求; d)报告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明确,结论建议合理,叙述清楚; e)基本完成了地质任务; f)成果报告及附图符合资料汇交归档要求。

10. 4. 4不合格

达不到合格标准者,评为不合格。

11成果报告的编制与提交

[11. 1. 1基本要求

11.1.1.1施工结束后,按设计要求提交地震勘探报告。综合勘查项目, 应文地晨专业报合开参加纺 合地质报告的编制。 11.1.1.2编写成果报告时应充分分析有关地质、物探资料。 11.1.1.3成果报告编制内容应按本规范附录C.4要求执行。 11.1.2文字报告要求 11.1.2.1文字报告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文字简练,插图、表齐全,整洁, 美观。 11.1.2.2文字报告命名宜按照“勘查项目名称十三维地震勘探报告”原则。

11.1.3成果图件要求

11.1.3.1.1图面设计要求

T/CGS 012=2022

图面设计要求如下: a)图幅设计大小和分幅应以合理、方便使用为宜; b)在制图区域内个别部分外延太长时,可将外延部分用同比例尺移图于图幅内空白处,并与主图 有一定的重叠。

[11. 1.3. 1. 2图面要求

11.1.3.2地震地质部面图

地震地质剖面图面要求: a)剖面图上应画出标高线,两端应标注高程。标高线间隔由作图比例尺确定。 b)在地形线上应标记地物、测线桩号或CDP号(弯线)、测线交点、测线转折点、勘探边界,钻 孔位置(以虚线图示投影钻孔位置),测线端点及转折点应标明坐标和方位角。 c)剖面图上应绘出钻孔简易柱状图,标明主要地质界线,可采煤层编号、深度及厚度等。 d)剖面图上地震地质成果用实线表示,推断的地质界线用虚线表示。 e)在断层线下方应标明断层编号、落差、倾角和倾向。 )图签置于右下角。

11.2成果报告审批与提交

[11. 2. 1审批

[1. 2. 1.1基本要求

成果报告提交前应进行审批工作。审批一般分初审、专家评审及批准3个阶段。 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科学性

11. 2. 1. 2初重

由勘探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初审,并给出初审意见,初审的要求与主要任务: )检查勘查设计和合同中规定的地质任务的完成情况; b)对报告基础资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做出结论

11. 2. 1.3专家评审

成果报告通过初审后,由业主方或业主委托相关单位组织成果报告专家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 a)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b)野外采集质量及验收情况; )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d)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e)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 f)成果报告和综合图件的质量; g)存在问题及建议。 评审成果报告时,审查专家组可对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质量评分实行百分制,优 秀≥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 审查专家组在认真研究报告和听取初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批准(或不批准)报告通过审查验收的 建议以及对左在问题的处理音见质是等级评分表风本规范附录E

成果报告经项目来源单位或项目来源单位委 综合地质报告编制使用,并作为其附件汇交。 a)文字报告; b)报告附图; c)相关附件; d)项目来源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成果资料。

成果报告经项目来源单位或项目来源单位委托的第三方审查批准后可作为矿并建设的地质依据或提 交综合地质报告编制使用,并作为其附件汇交。成果报告提交内容包括: a)文字报告; b)报告附图; c)相关附件;

11.3.1.1归档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 11.3.1.2归档资料包括电子版和纸质资料两类。凡是有电子版的原始或成果资料均应对其电 归档;同时,根据有关规定、设计和合同,对纸质资料进行归档。

11.3.2归档原始资料

11.3.2.1仪器班报(SPS电子班报)、原始数据磁带、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由项目组保管,野外施 工结束后交勘查单位资料室归档长期保存,并办理移交手续。 11.3.2.2测量成果(包括野外原始记录手簿、计算手簿、导线成果表、联测点、激发点、检波点坐标 与高程数据等)野外施工结束后,移交勘查单位资料室归档长期保存

11.3.3归档成果资料

T/CGS 0122022

A.1地震工程量统计内容

野外数据采集的地震工程量按完成的物理点和勘探面积两个方面统计。

每一个独立记录的地球物理数据列为一个记录道。地震记录道分为反射记录道、折射记录道 已录道。

反射记录道含生产记录道和试验记录道。 生产记录道=生产炮数×每炮记录道数。 试验记录道三试验炮数×每炮记录道数。

折射记录道一折射炮数×每炮记录道

折射记录道一折射炮数×每炮记录道数

A.2. 4 微测并记录道

微测井记录道三微测井炮数×每炮记录道数。

物理点分试验物理点和生产物理点两类。生产物理点包括测线(线束)物理点和低速带调查

按试验方案每获一张记录为一个试验物理点。在同一点试验时,每放一炮应有试验因素变化 【因素变化多次激发所获得的多张记录只计一个试验物理点。如果试验线(段束)的记录用 可按生产记录评价,其物理点按生产物理点统计,并扣除相应试验工作量,

A.3.3.1线束物理点

按观测系统设计,在线束上每个激发点桩号激发一次为一个生产物理点,同一号多次激发,观测 系统未改变者只算一个生产物理点。如在同一激发点桩号做必要的试验,其中一个作为生产物理点计 算,其余为试验物理点。

A.3.3.2地震微测井

每3个激发记录折算一个物理点。

每3个激发记录折算一个物理点。

及干扰波调查,符合观测系统要求,每炮为一

计价物理点=生产物理点×[1十(N一480)/480X30% 式中N一一接收道数。 b)药量大于1kg时,每增加1kg,计价物理点增加5%~10%。 c)井深大于10m时,每增加2m,计价物理点增加5%~10%。 注:多重计价条件同时满足时,按以上顺序依次计算,获得最终计价物理点

T/CGS012—2022 (A)

T/CGS0122022

A.5.1地震勘探工程收费标准

地震勘探工程收费标准参考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煤炭地质勘探收费标准》(计 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1)》等文件。

A.5.2资料处理、解释、反演和报告收费标准

单独对资料进行处理、解释、反演或报告编制时,收费标准建议按照地震勘探工程收费的10%~ 20%执行。

T/CGS 0122022

B.1地震地质条件种类

地震地质条件分为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质条件和综合地震地质条件三种

B.2地震地质条件类型

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为简单区、一般区、复杂区三种;综合地 类型划分为简单区、一般区、复杂区和特别复杂区四种类型

B.3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类型

潜水位深度不大于10m,且浅层无卵砾石发育的平原地区 3.2一般区

B. 3. 2±一般区

山区、沙漠区、湿地、水陆交互带、村庄、果园、植被和高压线等地物发育区、黄土 育厚卵砾石的平原区。

B.4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类型

地层倾角小于10°,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地区。 B. 4. 2±一般区

B. 4. 2±一般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 a)地层倾角大于30°; b)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到极复杂; c)煤层稳定程度为不稳定到极不稳定。 主: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按DZ/T0215附录D给出的规定执行

B.5综合地震地质条件类型

B. 5.1 基本原则

综合地震地质条件类型一般以整个勘探区为单位进行评价;当勘探区范围大,且地震 较大时,也可分区评价。如西部为简单区,东部为复杂区

浅表层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均简单的

我表层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均简单的地区。

浅表层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中一个为一般,另一个为一般或简单的地区

浅表层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均为复杂的地区(石灰岩、碳酸岩裸露区),或浅表层属巨厚黄土区 (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100m)覆盖的区域

浅表层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均为复杂的地区(石灰岩、碳酸岩裸露区),或浅表层属巨厚黄土源区 (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100m)覆盖的区域

T/CGS 012=2022

C.1. 1 文字说明

设计书、采集报告、处理报告、成果报告的提纲及编写内容

设计书、采集报告、处理报告、成果报告的提纲及编写内容

a序言。 b)概况。 叙述项目来源、地质任务、工作范围,勘探区的行政区划、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等。 c)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 1)地质概况(包括地层、煤层和主要构造情况); 2)地震地质条件; 3)以往地质勘查程度及质量评述。 d)施工方法及工程量。 1)生产前的试验工作: 2)施工方法、因素的选择及其依据; 3)地震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4)质量要求; 5)测量工作及精度要求。 e)资料处理、资料解释和报告提交。 1)资料处理; 2)资料解释; 3)报告提交。 f)主要技术措施。 分析勘探区技术难点(采集、处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主要技术措施。 g)经费预算及施工组织、工期等。 h)QHSE管理

设计附图包括: a)地形地质及地震工程布置图。 b)综合柱状图。 c)其他有关图件(包括以往地质、物探工作研究程度图)。 注:水文地震勘探设计应增加水文地质内容。

C. 2. 1 文字说明

a)概况。 1)项目来源; 2)勘探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3)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及评述;

4)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 b)地质任务及技术要求。 c)试验工作。 d)施工情况。 叙述施工方法、仪器设备及采集参数,时效分析,影响质量的原因分析等。 e)工程完成情况。 1)采集工作量完成情况; 2)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3)工程完成程度; 4)实时监控处理情况。 f)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 g)施工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2.2附件 附件包括: a)采集项目验收意见书; b)测量工作总结报告; c)资料上交清单; d)三维地震采集(分线束)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质量统计表、施工面积、控制面积; e)测量成果及精度表; f)采集报告的附图(实际材料图、工程测量联测图); g)其他附图。

a)项目概况。 叙述地质概况、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等。 b)处理要求。 依据地质任务和勘探区特点提出处理目标、要求。 c)数据采集分析。 1)采集参数; 2)原始资料特点; 3)实时监控处理成果分析。 d)处理流程和参数的确定。 1)试处理; 2)处理流程; 3)处理参数; 4)处理难点及措施。 e)处理效果。 依据勘探区的特点,对资料的静校正、信噪比、连续性、分辨率及偏移成像等方面进行分析, 加以说明。 f))结论与建议。 总结本次处理的特点与效果,提出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T/CGS 012—2022

T/CGS 012—2022

按处理任务要求提供的各种成果图、成果数据和存储介质清单及说明

按处理任务要求提供的各种成果图、成果数据和存储介质清单及说明。

C. 4. 1 文字说明

b)概况。 1)地质任务; 2)勘探区位置、交通和自然地理条件; 3)以往地质、物探工作。 c)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 1)地质概况(地层、煤层、构造、岩浆岩); 2)地震地质条件(表层、浅层、深层和综合地震地质条件)。 d)资料采集。 1)观测系统设计; 2)工程布置; 3)试验工作及结论; 4)资料采集方法及技术措施; 5)野外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 6)测量工作。 e)资料处理。 1)原始资料特征分析; 2)资料处理流程和参数; 3)处理成果质量评述。 f)资料解释。 1)波组特征、主要反射波地质层位的确定及命名; 2)波的对比; 3)速度研究; 4)构造解释及岩性解释; 5)部剖面图和平面图制作方法及精度分析。 名)地质成果。 1)松散层厚度; 2)主要煤层深度、起伏形态; 3)隐伏露头的控制; 4)褶曲、断层、挠曲、陷落柱; 5)采空区; 6)岩浆岩分布及对主要煤层的影响; 7)主要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8)其他地质成果; 9)勘探前后构造对比情况。 h)结论。 1)主要地质成果及评价;

2)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附图包括: a)实际材料图(地形、地物、测线、钻孔等); b)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含构造控制程度)或其他地震标志层等高线图; c)松散层等厚线图或基岩面等高线图; d)地震勘探前后构造对比图; e)地震地质面图; f)地震时间剖面图; g)测量成果展点联测图; h)其他图件

附表包括: a)测量成果及精度统计表; b)工程量及质量评价一览表; c)时间剖面品质一览表; d)断层控制一览表; e)陷落柱控制一览表; f)其他附表。

附件包括: a)成果报告审批书; b)相关资质证书扫描件; c)相关仪器检定报告(或证书); d)其他附件。

T/CGS0122022

T/CGS 012=2022

D. 1.1 基本要求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pdf附录D (规范性) 测线的布设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测线的布设依据勘探区内的各等级控制点,采用RTK方法、全站仪极坐标法或满足地震施工精度 要求的其他方法。

采用RTK方法布设地震测线时技术要求: a)RTK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或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使用单基站作业时,一般应选择地 势较高、视野开阔、离测线较近的控制点上。流动站作业距离不大于10km。在有条件采用网络 RTK的地区,宜优先使用网络RTK技术作业。 b)解状态一般应取固定解,在峡谷密林等困难地区不易获得固定解时,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 补充测量。 c)一般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目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参心坐标系。将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坐标转换成参心坐标系坐标时,应使用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提供的或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均认可的坐标转换模型,也可使用建立地震测量控制网时求取的坐标转换模型。若勘 探区内已有控制点满足施工要求,也可在分布均匀、合理、覆盖全区的控制点上采集2000国家 大地坐标系坐标,求取转换参数。若勘探区面积大于200km²,可考虑分区求定转换参数。 d)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大地高程转换为正常高程时,采用重力场模型、高程拟合、水准联测或 三角高程联测方法进行。 e)每日在开始工作前、变更基准站位置或变更仪器观测参数后,均应在已知点上检测或在已测点 上复测。全区复测点数量不少于总量的1%,且不得小于50个点。 f)RTK检测、复测精度要求如下: 1)检核、复测的坐标较差应满足:△z<0.5m,△y<0.5m,△h<0.5m。 2)检核点、复测点成果需要列表,并进行精度评定。根据两次较差,计算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 程中误差,作为上交资料,进行检查验收。

D.1.3全站仪极坐标法

采用全站仪方法布设地震测线时技术要求: a)全站仪极坐标法宜与施工导线测量同步进行或与RTK方法配合进行。 b)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及施工导线的起、闭点,可采用NB/T51025规定的各等级控制点;全站 仪测量的测站点和方位点也可利用经检核的有固定标志的RTK点。 c)全站仪极坐标法与施工导线测量同步进行时,导线宜沿测线布设,激发点、检波点可按照设计 坐标或按照点间距离放样。施工导线宜布设成附合导线形式;当联测已知方位有困难时,可布 设为只有起始方向的单定向附合导线;特殊情况下,也可布设为支导线形式,支导线总长应不 超过3km,支站数不大于3站。 d)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应在已知点上检核或在已测过的点上复测,并进行半测回归零差检核。 1)各测站间无直接关联的极坐标法施工测量。 2)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未与施工导线测量同步作业。

T/CGS0122022

全站仪检测、复测及测量精度要求: 1)检测、复测点精度要求:坐标和高程较差满足△r≤0.4m,Ay<0.4mGTCC-089-2018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Ah≤0.8m;半测回 归零差Aα30"。 2)施工导线精度要求:导线最大长度10km,全长允许闭合差不大于士1.5/Lm,高程闭合差 不大于士1.5VLm,(L为导线长度,以km计),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士45"/n(n为测站 数),全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200

T/CGS012—2022附录E(资料性)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名称:项目考评内容和要求得分技术资料齐全、准确(15分);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主要技术资料具备、基本准确(8分~14分);(15分)技术资料不够齐全、准确程度较差(0分7分)吻合程度好(15分);2.地质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吻合程度较好或一般(8分~14分);合程度(15分)吻合程度较差(0分~7分)3.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充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成果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0分);成果质量可靠,有一定的综合研究水平(20分~29分);(30分)综合研究和成果质量可靠性较差(0分19分)报告、文图完备,编排合理,重点突出,文字简练(20分);4.地质成果和综合图件的质报告、文图基本完备,编排基本合理,文图吻合(11分~量(20分)19分);报告、文图表欠完备,编排不合理,内容不全(0分~10分)5.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是否完全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分);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基本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1分~19分):(20分)与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差距较大(0分~10分)合计优秀≥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报告质量等级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不合格<60分审查人签字:日期:年月日审查组长签字:日期:年月日44

151123923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