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749-2020 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标准.pdf

DB32T 3749-2020 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48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3749-2020 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标准.pdf

9.7污染场地气样化学分析试验

7.1污染场地气样化学分析试验的污染物种类应根据详细勘察、原位试验结果,结合恶臭、化学 、刺激性气味、异常气味的现场 标正

2018甬DX-14 宁波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指南表9.7.2气样化学分析试验方法

10.1一般规定 0.1.1 场地氢气调查评价采用场地土中氢浓度作为控制指标。 10.1.2氢气调查评价包括工程所在地区域氢浓度调查和工程场地土中氢浓度调查。 10.1.3工程所在地区域土中氢浓度调查,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 10.1.4对已开展土中氢气调查的区域,当氢浓度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²,且工程场地所在 地点不存在地质断裂构造时,可不再进行土中氢浓度测定;其他情况均应进行工程场地土中氢浓度测定。 10.1.5工程场地土中氢浓度测试区域范围应覆盖工程红线范围内。

10.2.2场地氢气调查方法以土中氢浓度测定为主。对于地下水位较浅或多石等不宜采用土中氢浓度测 定的场地,可采用土壤表面氢析出率测定。土中氢浓度及土表面氢析出率的测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J的规定

10.2.3现场调查前应开展以下工作

10.3场地土壤氢气评价

.3.1场地土壤氨气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 相关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土壤零浓度不大于20000Bq/m*时,可不采取防零工程措施。 2当土壤氢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Bq/m²,且小于30000Bq/m3时,应采取建筑物 开裂措施。

10.4场地土壤氢调查报告

10.4.1场地土填氢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

场地土壤氨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测点布置说明及测点分布图: 测量仪器、方法介绍; 测量过程描述; 测量结果,包括原始数据、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评价结论和建议。

10.4.2成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图表

I污染场地勘察成果报告

11.1.1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在整理、检查和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评 价和岩土工程评价。 11.1.2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宜对场地风险管控、修复方法和场地安全再利用提出建议。 11.1.3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数据准确、图表清晰、分析评价合理、结论正确。 11.1.4勘察报告编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江苏省工程建设标 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32/TJ208)的相关规定。 1.1.5勘察报告中使用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1.2.1污染场地环境评价应结合场地用地类型、环境质量标准和安全再利用

11.2.2污染场地环境评价内容应包括:污染物类型、污染空间分布、污染程度、污染运移路径及趋势、 场地固体废物鉴别、浸出毒性特征等,必要时可根据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 估技术导则》(HJ25.3),进行污染场地风险的专门评价。 11.2.3污染场地岩土工程评价应包括污染对岩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污染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并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GJ32/TJ208)的相关规定。 11.2.4污染场地土和水的腐蚀性评价及分级应符合现行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GJ32/TJ208)的相关规定。 11.2.5污染场地评价应结合污染分布和程度、场地安全再开发利用要求,对风险管控和场地修复的必 要性给出明确结论。 126对需要风险管

项目概况; 2 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依据的技术标准; 3 勘察方案、工作量、勘察方法和程序; 4 场地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概况: 5 场地利用与污染历史; 6 场地地层、岩土性质及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7 地下水埋藏、分布、水位与渗流场特征,水文地质参数: 8 场地污染源特征;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类型、浓度及空间分布;污染物运移路径、运 移规律; 9污染场地环境评价和岩土工程评价:场地土体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价,可能影响风险管控与修 复设计、工程施工的环境岩土问题预测分析与预防建议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污染源分布图: 钻孔柱状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 地下水流场图; 土体与地下水中污染物分布图: 监测井结构图: 现场原位试验成果图表: 10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11风险管控和修复方法建议参数表。

附录A常见工业污染场地潜在特征污染物一览表

A.0.1常见工业污染场地类型及潜在特征污染物可参考表A.0.1。实际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 定。

A.0.1常见工业污染场地类型及潜在特征污染生

DB32/T 37492020附录B污染场地勘探记录表格B.0.1勘探记录参照表B.0.1执行。表B.0.1勘探记录表格工程编号地下水位埋深及量测时间工程地点钻机型钻孔编号孔口标高水类初见m稳定m号型时间时间开孔终孔施工钻孔口径mmmm终孔深度m日期自至进尺(m)钻具试样及原位测试原位测试地层描述地层岩芯采回深度取率类钻进过程情况次名称颜状态或密湿成分及钻头套管(%)编号至型测试数据记载自至实度度其他自色味钻机机长记录员检查人第页共页19

C.0.1土样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可按表C.0

C.0.1土样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注: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

C.0.2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取样体积可按表C.0.2执行。

C.0.2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取样体积

注:1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

2 I、II、II、IV分别表示四种洗涤方法

I:无磷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甲醇清洗1次,阴干或吹干; ⅡI:无磷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次,1+3HNO3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 1次,甲醇清洗1次,阴干或吹干; IⅡI:无磷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次,1+3HNO3 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去离子水 洗1次,甲醇清洗1次,阴干或吹干; IV:铬酸洗液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甲醇清洗1次,阴干或吹于

附录E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E.0.1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可按表E.0.1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可按表E.0.1执行。

表E.0.1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0.1孔压静力触探测试前的情况调查、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孔压静力触探(CPTU)的场地土层渗透系数测试

工程类型、测试孔位分布和孔深要求; 2 测试作业区地形、交通和供电情况; 3 场地地层概况及勘探资料; 4 作业区及附近地下管线、人防工程等情况; 5 作业区范围内高压电线、强磁场源等。 F.0.2 测试用电缆应按探杆顺序一次穿杆连接,电缆长度应满足测试要求。 F.0.3 孔压过滤环应采用室内真空抽吸法进行饱和,抽真空时间不得少于24h。 F.0.4 测试作业前,应检查使用的探头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规定,并核对探头标定记录, 调零试压。 F.0.5 探头在贯入前,应采用注射器对孔压传感器的应变腔注入脱气液体(硅油或甘油 进行饱和。 F.0.6 探头、电缆、数据采集仪和深度编码器的接插与调试,应符合孔压静力触探仪的 使用规定。 F.0.7 孔压静力触探主机的安放位置应场地平整。主机就位后,应调平机座并使用水平 尺校准,使之与反力装置衔接、锁定;当孔压静力触探主机不能按指定孔位安装时,应记 录移动后的孔位和地面高程

工程类型、测试孔位分布和孔深要求; 2 测试作业区地形、交通和供电情况; 3 场地地层概况及勘探资料; 4 作业区及附近地下管线、人防工程等情况; 5 作业区范围内高压电线、强磁场源等。 F.0.2 测试用电缆应按探杆顺序一次穿杆连接,电缆长度应满足测试要求。 F.0.3 孔压过滤环应采用室内真空抽吸法进行饱和,抽真空时间不得少于24h。 F.0.4 测试作业前,应检查使用的探头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规定,并核对探头标定记录, 调零试压。 F.0.5 探头在贯入前,应采用注射器对孔压传感器的应变腔注入脱气液体(硅油或甘油 进行饱和。 F.0.6 探头、电缆、数据采集仪和深度编码器的接插与调试,应符合孔压静力触探仪的 使用规定。 F.0.7 孔压静力触探主机的安放位置应场地平整。主机就位后,应调平机座并使用水平 尺校准,使之与反力装置衔接、锁定;当孔压静力触探主机不能按指定孔位安装时,应记 录移动后的孔位和地面高程,

F.0.7孔压静力触探主机的安放位置应场地平整。主机就位后,应调平机座并使用水平 尺校准,使之与反力装置衔接、锁定;当孔压静力触探主机不能按指定孔位安装时,应记 录移动后的孔位和地面高程。

F.1.1 现场测试应同时测试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孔隙水压力及贯入深度。 F.1.2 在贯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匀速贯入和探杆的垂直度要求。 F.1.3 贯入操作过程必须匀速,速率应为(1.2±0.3)m/min,应有保证匀速贯入的控制 装置。 F.1.4 在正常贯入过程中不应提拔探杆。 F.1.5 孔压消散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孔压消散试验前,宜查明地下水位情况; 当贯入到预定深度时,应从探头停止贯入之时起记录不同时刻的孔压值。在测试 过程中,不得松动、碰撞及对探杆施加外力。 间隔应符合表F.1.5的规定

4 孔隙水压力: 5 孔压消散测试等。 F.2.4 测试数据保存格式宜与数据后处理软件相匹配,

孔隙水压力; 孔压消散测试等

至3.1黏性土水平向固结系数可根据孔压消散试验结果,并按下式计算:

t*.r?.l. h

式中Ch一一水平向固结系数(cm²/s); r——探头半径,取值17.85mm; S. Go——小应变动剪切模量(MPa); Su——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150 超孔压消散达50%时对应的时间(s); *一相应于t50的时间因数,取值0.245。 F.3.2 黏性土水平向渗透系数可根据孔压消散试验结果,并按下式计算:

式中Ch——水平向固结系数(cm²/s); r一—探头半径,取值17.85mm; S. Go—小应变动剪切模量(MPa) 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t50 超孔压消散达50%时对应的 相应于tso 的时间因数,取值

E.3.2黏性土水平向渗透系数可根据孔压消散试验结果,并按下式计

k, =(251 ts )12

式中kh——水平向渗透系数(cm/s);

附录G考虑环境pH的污染土浸出毒性试验方法

G.0.1根据风干污染土的含水率、粒度分析,确定试验所需的污染土质量,并将污染土封 存于密闭容器,必要时可对污染土进行粉碎、研磨。对潜在有机污染土,不应采用烘干法干 燥土样。污染土质量、容器体积、浸出试验的振动时间应根据表G.0.1确定,容器不得与污 染土中潜在污染物、酸、碱发生化学反应。

表 G.0.1 污染土质量与容器体积

G.0.2进行污染土的预滴定试验,按照如下方

进行污染土的预滴定试验,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制备硝酸溶液,作为标准酸添加物,浓度可取为2mol/L; 2 制备氢氧化钾溶液,作为标准碱添加物,浓度可取为2mol/L: 3 根据污染土的滴定曲线,确定0.1g/mL的固液比控制要求下污染土目标pH分别为 3.0、12.0、10.5、9.0、8.0、7.0、5.5、4.0及2.0时所需添加的酸量及碱量,并计算所对应需 要添加的硝酸体积、氢氧化钾体积及去离子水体积,去离子水体积计算中应考虑风干污染土 中孔隙水体积。

8 对浸提液进行进一步过滤处理,测定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8.3.3 的相关规定。

附录 H 考虑长期浸出累积效应的污染土浸出毒性试验方法

H.0.1对污染土进行风干处理,测定风干污染土的含水率、级配,必要时可对污染土进行 粉碎、研磨,并过8目筛(2.36mm)。对潜在有机污染土,不应采用烘干法干燥土样。 H.0.2试验装置包括:土柱试验腔室、浸提液供给装置、储液罐、收集罐、气泵等,见附 图G,并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土柱试验腔室、储液罐的材料不应与污染土发生化学反应: 2 土柱试验腔室,应为圆柱形、顶底两端可密封腔室,直径应大于20倍的污染土最 大粒径; 3 浸提液供给装置可采用流量可控的蠕动泵或注射泵; 4 当污染土受到浸提液中溶解氧影响时,可向浸提液中通入氮气以置换氧; 5 当需要碱性或其他空气敏感类型的浸提液时,可在浸出液收集前用氮气对收集罐 进行净化。

H.0.3土柱试验腔室装样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污染土干密度,将污染土分层填筑入,污染土干土 质量不宜小于300g,分层次数宜为5次,在土柱试验腔室顶底两端预留长度为1cm空间,并 则定填入污染土质量; 2 在顶底两端预留空间依次放入滤纸、透水石,透水石可由清洁石英砂代替; 3 污染土、顶底两端透水石应完全填充土柱试验腔室; 4 对污染土试样进行饱和,饱和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的相关规定; 5 根据污染土试样干密度、土柱试验腔室体积,计算饱和污染土试样中孔隙水总体 积,确定土柱试样腔室中的初始液固比L/S: 6土柱试样腔室底部浸提液流入端依次与浸提液供给装置、储液罐、气泵连接,顶 部浸出液流出端与收集罐连接,并应排除管路中气体。 H.0.4浸提液可采用浓度为1mmol/L的氯化钙溶液;必要时,可根据场地地下水环境确定 合适的浸提液。 H.0.5浸提液供给装置的浸提液流量应根据浸出液流量进行调节,浸出液的每日流量宜取 为0.5~1.0倍的液固比L/S,即每日所收集的浸出液体积宜达到孔隙水总体积的0.5~1.0倍。 H.0.6持续进行浸出毒性试验,每当浸出液体积达到孔隙水总体积,应对其进行化学分析 测定内容包括潜在污染物浓度、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 m玉全正圣E

H.0.8浸出毒性试验结果整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建立浸出液中累积污染物浸出浓度与累积液固比的关系; 建立单位质量污染土中累积污染物浸出量与累积液固比的关系。

附录污染土的一维半动态浸出试验方法

J.0.1对污染土进行风干处理,测定风干污染土的含水率、级配、土中污染物含 可对污染土进行粉碎、研磨。对潜在有机污染土,不应采用烘于法于燥土样。

J.0.2浸出试验的工具包括:单侧口的圆柱形模具、浸出容器,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J.0.2浸出试验的工具包括:单侧散口的圆柱形模具、浸出容器,并应符合以工

1单面散口圆柱形模具材质不应与污染土、浸提液发生化学反应,直径可取5cm,高 度不宜小于5cm; 2浸出容器宜采用透明玻璃容器,并应确保盛放模具,且浸出容器与模具间距宜小于 mm; 3 模具上部应预留足够空间用于倒入浸提液,浸提液液面距污染土接触面的高度应大 于5cm

J.0.3一维半动态浸出试验装样应符合以下规定

1污染土填入单面澈口圆柱形模具前应在模具内壁均匀地涂一层硅脂; 2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污染土干密度,将污染土分层填筑入,并应确保填入 污染土与模具内壁紧贴。

J.0.4浸提液化学性质应根据污染场地地下水性质、降雨pH等综合确定。

.5浸提液体积与污染土接触面面积之比应控制

1将浸提液按设计体积分别注入若干个浸出容器,并缓慢将装样后的模具缓慢垂直放 入第一个浸出容器,并密封浸出容器: 2保持静置状态放置2h; 3从第一个浸出容器中取出装样后的模具,迅速擦拭模具外侧、底部浸出液,并将其 爱慢垂直放入第二个盛有浸提液的浸出容器,并密封浸出容器; 4测定第一个浸出容器中浸提液的污染物浓度、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5依次按23h、23h、5d、7d、14d、14d、7d、14d的静置时间间隔重复2~4,记录静置 时间间隔、累积静置时间内浸提液的污染物浓度、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L.0.7污染土中污染物扩散系数按如下方法确定

计算某一静置时间间隔内单位面积上污染物的浸出质量Mi:

式中M一第i次浸提时间间隔内单位面积上污染物的浸出质量(mg/m²); ci一为第i次浸提时间间隔内浸提液中污染物浓度(mg/L); V一为浸提液体积(L); A一为浸提液与污染土接触面面积(m²): 2计算试验中单位面积潜在污染物累积浸出质量Mt:

3双对数坐标下绘制横坐标为浸提时间对数logt、纵坐标为logMt关系曲线,通过最小 二乘法线性拟合; 4拟合直线斜率介于0.35~0.65时,可确定污染土中污染物扩散系数:

J.0.8根据本标准J.0.7所确定拟合直线斜率小于0.35时,污染物自污染土中浸出机理为 表面侵蚀;拟合直线斜率大于0.65时,污染物自污染土中浸出机理为溶解;此时,不得通 过本标准公式L0.73计算污染士中污染物扩散系数

附录K土壤中氢浓度及土壤表面氨析出率测定

K.1土壤中氢浓度测定

K.1.1土壤中氢气的浓度可采用电离室法、静电收集法、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 方法进行测量。

K.1.2测试仪器性能指标包括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不确定度不大于20% 探测下限不大于400Bq/m3。 K.1.3测量区域范围应与工程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K.1.4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书签版】辽2013J1203:居住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示例,应以间距10m作网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 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个。布点位置应覆盖基础工程范围。 K.1.5在每个测试点,应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宜为20mm40mm,孔的深度宜 为500mm800mm。 K.1.6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 处应进行密闭,避免大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宜根据抽气阻力大小抽气3次~5次 K.1.7所采集土壤间隙中的空气样品,宜采用静电扩散法、电离室法或闪烁瓶法、高压收 集金硅面垒型探测器测量法等方法测定现场土壤氢浓度。 K.1.8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 天,应在雨后24h后进行。 K.1.9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 状况描述,测试前24h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K.1.10地表土壤氢浓度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法、土壤氢浓 度测试结果等

K.2土壤表面氨析出率测定

K.2.1土壤表面氢析出率测量所须仪器设备应包括取样设备、测量设备。取样设备的形状 应为盆状,工作原理分为被动收集型和主动抽气采集型两种。现场测量设备应满足以下工作 条件要求:

K.2.2测量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2.3被测地面的氢析出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DB31/T 1146.1-2019标准下载R=N,V / ST 式中:R—土壤表面氢析出率(Bq/m²·s); Nt—t时刻测得的罩内氢浓度(Bq/m3); 聚集罩所罩住的介质表面的面积(m²): 聚集罩所罩住的罩内容积(m²); 测量经历的时间(s)。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