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纺织) 094-2020 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校准规范.pdf

JJF(纺织) 094-2020 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校准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207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JF(纺织) 094-2020 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校准规范.pdf

本规范适用于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以下简称水平燃烧试验仪)的校准。其他 似燃烧试验仪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火焰蔓延时间flamespreadtime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燃烧的材料上的火焰扩展一定的距离或表面面积所需要的时 J,以秒表示。 [GB/T3291.3—1997,定义2.144] 2燃烧速率burningspeedrat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火焰前沿扩展的距离。 『GB/T14644—2014,定义3.2]

水平燃烧试验仪是用于测量纺织品水平燃烧性能的专用仪器。水平燃烧试验仪由燃 烧试验箱体(箱体上设置有通风槽和通风孔,见图1)、点火器、试样夹(见图2)、电气 控制装置组成。用点火器产生的火焰对水平放置的试样底边中心点火,在一定的点火时 间后,测量试样燃烧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甘06J1-1甘06J1-2:工程用料隔声楼面及轻质隔声墙.pdf5.1箱体下表面距离支撑台面的距离(10士0.5)mm。 5.2通风孔直径(19±0.5)mm。 5.3通风槽高(13±0.5)mm。 5.4试样夹上夹板3条标记线到试样夹底边距离分别为(38士2)mm、(138土2)mm (292±2)mm。 5.5试样夹内框尺寸(330±2)mm×(50士2)mm。 5.6下夹板金属丝直径(0.25土0.01)mm。 5.7下夹板金属丝间距(25士0.5)mm 5.8点火器管口内径(9.5±0.5)mm。 5.9点火器管口表面到下夹板上表面的距离(19士2)mm。 5.10火焰长度规到点火器管口表面的距离:(38土2)mm。 5.11 点火时间(15±0.5)S。 5. 12燃烧时间±0.5 s.

(1)电源要求:(220士22)V、(50士1)Hz; (2)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 6.2校准用设备或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1)电源要求:(220士22)V、(50士1)Hz; (2)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 6.2校准用设备或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表1主要标准及配套设备

7.1.1目视水平燃烧试验仪各开关、接键、旋钮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表面光洁匀净,无碰伤、毛刺、裂纹、漆层或镀层脱落、锈蚀等缺陷。 7.1.2打开水平燃烧仪前门,观察试验箱体底部通风孔,确认底部设置有10个通风 孔,且如图1一样均匀分布为两行。 7.1.3打开燃烧气体的阀门,检查仪器周围燃烧气体连接管、接口和阀门,应没有气 体泄漏现象(可用肥皂水检查)。

.1.4点火器管口内外应干净整洁,无实验残留物;点火器点火,火焰长度可调节且 追保持火焰稳定。

注:1~9为水平燃烧试验仪箱体固有尺寸,用户可根据仪器功能和需求选择校准项目。

7.3.1箱体下表面距离支撑台面的距离

选取其中1个通风孔用游标卡尺测量孔的内径,测量3次求取平均值 .3.3通风槽高 用游标卡尺测量通风槽上下两边的距离,测量3次求取平均值。 7.3.4试样夹上夹板3条标记线到试样夹底边距离 将试样夹上的上夹板取下放置在平台上之后用钢直尺测量3条标记线到试样夹底边 的距离,分别测量3次求取平均值。

将试样夹上的上夹板取下放置在平台上之后用钢直尺测量3条标记线到试样夹 的距离,分别测量3次求取平均值,

7.3.5试样夹内框尺寸

用钢直尺测量上夹板内框长和宽的尺寸,分别测量1次。 7.3.6下夹板金属丝直径

用钢直尺测量上夹板内框长和宽的尺寸,分别测量1次。

7.3.7下夹板金属丝间距

用游标卡尺选取其中一个测量下夹板金属丝间距,测量1次。

用游标卡尺选取其中一个测量下夹板金属丝间距,测量1次。 7.3.8点火器管口内径

7.3.9点火器管口表面到下夹板上表面自

使用钢直尺测量点火器管口表面到试样夹下夹板上表面的距离,测量3次求取 均值。

7.3.10火焰长度规到点火器管口表面的距

启动仪器,设置点火时间15S,点火后点击开始同时按下电子秒表开始计时,待达 到点火时间时,火焰熄灭,同时按下电子秒表,并记录为点火时间,重复上述操作3次 求取平均值,

启动燃烧时间计时器开始工作,同时按下电子秒表,经过一定时间后按下计时器和 燃烧时间计时器,记录燃烧时间,重复上述操作3次求取平均值

经校准的水平燃烧试验仪应出具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 书包括的信息应符合JJF1071一2010中5.12的要求,推荐的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见附 录B。

交准证书应给出各校准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C。

主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的条件下,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年。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决定的,因 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在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的条件下,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年。 注: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决定的, 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JF(纺织)094—2020

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点火时间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将点火器电源打开点火之后,将点击火器气源点燃之后点击开始,再将夹板推入箱 体内,同时按下电子秒表,等点火时间计时器到达15s之后,同时按下电子秒表。施燃 时间计时器显示为设定值,电子秒表时间为实测值;分别重复测量三次,计算三次测量 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与设定值之差为点火时间计时误差。 C.1.1.1测量依据 C.1.1.2环境条件:常温 C.1.1.3测量标准器:电子秒表:0h~1h,0.01S。 C.1.1.4被测对象:纺织品水平燃烧试验仪的点火时间:(15士0.5)S。 C.1.1.5测量过程:启动仪器,设置点火时间15S,点火后点击开始,同时按下电子 秒表开始计时,待达到点火时间时,火焰熄灭,同时按下电子秒表,并记录为点火时 间,重复上述操作3次求取平均值。 C.1.1.6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 评定结果。

△T一时间示值误差,S; T。一一仪器时间显示值,S; TD一点火时间实测值,S。 燃烧仪与电子秒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因此点火时间计时器计时误差标准不确定 度可由式 (C. 2) 计算:

C. 1. 3 输入量 T,和 T。标准不确定度来测

u?(AT)=c(T)u(T)+c(T)u(T

输入量T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u(TD)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 度u1(TD)、电子秒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2(TD)、电子秒表分辨力量化误 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3(TD)和测量时人的反应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4(TD)。 输入量T。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u(T。)来源主要是时间计时器分辨力量化误差引 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1(T。)。 C 1 2 1测是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鹿—(T )的评定

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点火时间设定1.0S,在重复性条件下用电子秒表直接测量点火时间,分别 连续10次测量,分别得到测量列(单位:s):1.26、1.19、1.23、1.22、1.20 1.32、1.12、1.21、1.22、1.34。 测量结果平均值:

L'D =1.231 s 10

实际测量情况:点火时间实测值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以10次测量算 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点火时间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ui(Tp)=p =0.02(s) m /10

1.3.2电于秒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2(TD)的评定 电子秒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电子秒 表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B类方法评定。 电子秒表在10min测量间隔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07s,即a=士0.07s,通常认 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k=/3,则电子秒表在10min测量间隔内示值误 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C.1.3.3电子秒表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0. 040(s) k 3

电子秒表分辨力为0.01s,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a=0.005s的区间 内,属均勾分布,即包含因子三/3,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C.1.3.4用电子秒表测量时间时人的反应误差

us(T)=~ 一 0.005 =0.003(s) 3

2 0.075(s)区间内是均匀分布的,属于B类评定,取包含因子k=/3,则人的反应误差 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u(Tp) == 0.075 =0.043(s) 3

JJF(纺织)094—2020

燃烧仪计时器点火时间显示分辨力为0.1s,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a: 05s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k三,3,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C.1.3.6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

=0.029(s) 3

由于电子秒表与燃烧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u1 us(TD)、u4(Tp)、u(Tp)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C.1

表C.1标准不确定分量汇总一览表

C.1.4点火时间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

C.1.4点火时间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

输入量T,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u(T)=(T)+(T)+T)+(T)

输入量T.标准不确定度!

C.1.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点火时间计时器计时误差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C.2通风孔内径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T)=u²(T。)+u(T) =V0.0292+0.0622 =0.069(s)

u.(△T)=Vu"(T.)+u"(TD)

产展不确定度为: U=k X u.(AT) =2 X 0. 069 = 0. 14(s)

U=kXu.(△T)=2X0.069=0.14(s)

U=0. 14 s, k =2

JJF(纺织)094—2020

用测量范围为(0~150)mm,分辨力为0.01mm,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士0.03m 的游标卡尺测量通风孔内径,均匀取两个校准点,两个校准点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通风孔内径。

D通风孔内径,mm; M一一通风孔内径实测值,mm。 因此,通风孔内径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C.14)计算

C.2.3输入量M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u.(D)=u(M)

输入量M的标准不确定度u(M)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M)、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2(M)和游标卡尺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走 的标准不确定度u(M)。

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1(M

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游标卡尺测量通风孔内径,连续10次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单位:mm) 18.92、18.88、18.94、18.90、18.84、18.92、18.88、18.96、18.94、18.98。 单次测量平均值:

10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 果,则可得到输入量M

ui(M)= Sp 0.013 =0.0042(mm) /m /10

C.2.3.2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²(M)的评定

C.2.3.2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2(M)的评定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游标卡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游标卡 尺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B类方法评定。 游标卡尺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03mm,即a=0.03mm,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 匀分布,即包含因子k=/3,则游标卡尺在输入量M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²(M)

游标卡尺分辨力为0.02mm,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a=0.01mm的区 间内,属均勾分布,即包含因子K三,,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us(M) =~ 0.01 =0.006(mm) k /3

C.2.3.4合成输入量M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M) 由于游标卡尺与燃烧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u1(M)、u2(M)和u3 (M) 也相互独立,则

C.2.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

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C.2所示。

=0.00422+0.0172+0.0062

=0.0185(mm)

表C.2标准不确定度分汇总一览表

Q/GDW 11651.3-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 第3部分:组合电器C.2.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2.7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 U=k X u.(D)=2 X 0. 018 5 =0. 037(ml

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 U=kXu.(D)=2X0.0185=0.037(mm

取包含因子k=2TCMEA 2-2018标准下载,扩展不确定度为:

u.(D)=u(M)=0.0185(mm

U=kXu.(D)=2X0.0185=0.037(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