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审查手册.pdf

上海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审查手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241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上海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审查手册.pdf

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 2014年09 月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本规定. 3.建筑、机电专业主要内容. 4.结构专业主要内容.. 4.1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4.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 25 4.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 ·33

1、建设工程项目报建表; 2、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3、初步设计文件或总体设计文件汇总意见: 4、有关行业部门出具的行业审查意见、行业要求; 5、对有环评、洪评等要求的工程应提供相应的评价报告: 6、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详勘):

7、全套施工图; 8、计算书、并注明计算软件的名称及版本; 9、经评审通过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按规定不需进行抗震设 防专项审查除外】以及沪建交联[2013]1243号第六条规定的评审意见; 10、风洞试验报告(按规定不需进行风洞试验除外)。 1.0.5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2、是否符合本手册列出的非强制性条文; 3、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是否安全; 4、采用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标准图等版本是否有效、合适: 5、相关部门提出的审批或征询意见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 6、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7、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公众安全; 8、是否使用属于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使用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时,是否 符合相应的限制条件; 9、施工图设计是否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已予注明(如 吊装、临时支撑); 10、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除执行本“手册”外,尚应执行 国家及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规定中有关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 电气、建筑节能等专业的相应审查要求; 11、勘察设计企业、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相关规定在施工图设计文件 (包括图纸和计算书)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 12、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依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文件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 设防专项审查。未通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对 其施工图进行审查。施工图审查时应当检查设计文件是否执行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 见,未执行专项审查意见的,施工图审查不能通过。

高层住宅小区市政工程(雨污水、消防、给水)室外管网--施工组织设计1.0.5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2、装配式建筑的基混凝土本规定

3、建筑、机电专业主要内容

审查内容 除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以外,应着重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制部分的计算书 应审核有关预制部分的建筑专业完整计算书,计算书的内容应重点审查 预制外墙不计入建筑面积的计算结果和预制外墙展开面积占比的结果是否 与相关要求相符。 说明:计算书重点审查以下内容:1)当项目享受建筑面豁免时,外墙 部分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计算示意图、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表述清楚;2, 住宅外墙采用预制墙体或叠合墙体的面积占整个外墙展开面的比例应不低 于50%。 设计单位对计算过程和结果全面负责,审查机构对计算结果与该项目审 批以及其他依据性文件要求是否相符进行核查。 2.建筑节能计算书 除一般的节能计算书审查要点《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4.3.10条第1款」以外,应重点审查节能计算书中与装配式建 筑连接构造相关的冷热桥部分的处理是否与图纸相符; 3.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是否明确本工程中装配式建筑的范围、规模、主要的技术 体系和预制构件的部位等; 2)当项目享受建筑面积豁免时,按规定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预制部分面 积是否明确表达;应在建筑面积后明确加上“(不包含按规定不计入建筑面 积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面积×××平方米)”字样; 3)节能设计说明部分是否对装配式建筑采用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的 种类和厚度、构造做法等进行重点说明。 4.图纸深度 主要审查图纸深度是否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的 有关要求,特别是上海市有关预制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的有关规定。 说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图图纸部分应审查以下部分内容是否表达清 楚: 1)预制部分应与现浇部分明确的图例区分; 2)平、立面图上外墙板分缝位置; 3)预预制墙板与结构连接处以及预制外墙板接缝处的建筑构造做法。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中与建筑有关的部分应与建筑施工图一致,审查 机构不对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5.3.2外墙饰面宜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采用反打一次成型的外墙饰 面材料,其规格尺寸、材质类别、连接构造等应进行工艺试验验证。 说明:本条最后一句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指明即可。 5.3.3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应满足保温、防火、隔声的要求。 5.3.4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 防水相结合的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板水平接缝宜采用高低缝或企口缝构造; 2墙板竖缝可采用平口或槽口构造; 3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 5.3.5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并宜采用缺口、预留副框或预埋件等方法与 墙体可靠连接。 5.3.7女儿墙板内侧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应设凹槽、挑檐或其他泛水收头等 构造。 5.4.1室内装修宜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

4.1、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表6.1.1各种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序号审查项目 审查内容 6.1.4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当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应采取比一级更 高的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类时,仍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 抗震构造措施。 6.1.5装配式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严重 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6.1.5),长宽比(L/B)宜按表6.1.5采用; 3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1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6.1.5),l/Bmax 1/b宜按表6.1.5采用; 4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6.1.5建筑平面示例

表6.1.5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6.1.6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 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有关规定。 6.1.7抗震设计的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 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

6.1.6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 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有关规定。 6.1.7抗震设计的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 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

表7.1.4预制混凝士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注:1、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充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 抗震等级:

1、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

2、抗震等级高于三级的抗震墙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

7.2.10预制混凝主框架宜按三维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并应 符合如下规定: 1计算模型应采用能准确反映预制构件或组合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模型。 2当楼板为全装配式楼板或部分现浇叠合式楼板,不能满足刚性楼板假定 时,计算模型应考虑楼板平面内变形和楼板与竖向构件实际连接状况。 3对于设防烈度为8度或结构高于30米的预制框架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 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4对于连接节点存在复杂非线性特性的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或 体型不规则的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 方法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说明: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提出了比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验算 更高的要求,包括弹性时程分析的适用条件,弹塑性分析的适用条件。预制柱 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较大的拉力。 7.3.6预制叠合抗震墙取有效墙厚后等同于一般抗震墙参与结构设计、计算。 除本节另有规定外,预制叠合抗震墙(以有效厚度计算)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和 一般抗震墙相同。预制叠合抗震墙横断面组成及其有效厚度见图7.3.6,预制 叠合抗震墙有效厚度为计算其承载力、变形及配筋(率)的基准厚度。

图7.3.6预制合抗震墙组成及其有效厚度

说明:有效厚度是结构计算输入的厚度以及配筋率、轴压比计算时截面厚 度,但多出墙厚部分应折算成荷载输入,不得遗漏。

6.4.2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钢筋的混凝 土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说明:在梁柱节点区梁侧、梁底纵横两个方向的纵向钢筋需采取弯折避让 可能会产生保护层厚度大于50,可采用增设钢筋网片,也可采用增设构造钢筋 的措施。 6.4.3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

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预制染与后浇混凝去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 没置键槽(图6.5.5)且宣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本规程第7.2.2条 的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t不宣小于3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 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可贯通截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 于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3预制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士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侧面与 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也可设置键槽;键槽深度t不宜小于20mm, 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 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4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键槽深度 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柱顶应设置粗糙面。 5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 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图6.5.5梁端键档构造示意

1一键槽:2一裂端面

DB32/T 3254-2017标准下载1一键档:2一梁端面

图6.6.4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4—附加钢筋:5支座中心线

6.6.5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 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2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 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广东广德昌商业城项目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单向叠合板侧分离式拼缝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一后浇层内钢筋:4一附加钢筋

说明:分离式接缝一般用在长宽比大于3的单向楼板,接缝钢筋按构造要 求确定主要目的是保证接缝处不发生剪切破坏,且控制接缝处裂缝的开展。设 计上须注意支承梁宜按单向支承导荷复核承载力。当后浇层厚度较大(>75mm) 且设置有钢筋架并配有足够数量的接缝钢筋时,接缝可承受足够大的的弯矩 及剪力,此时也可将其作为整体式接缝,几块预制板通过接缝和后浇层组成的 叠合板可按照整体叠合双向板进行设计。此时,接缝处的弯矩设计值,应按照 后浇层的厚度计算接缝处需要的钢筋数量。 6.6.6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 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弯折锚固 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6.6.6)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