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065-2014 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

GBT51065-2014 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32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065-2014 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

5起重机上部最突出部位与井塔土建结构的最小距离不得 小于250mm,并应满足设备检修空间的要求。

5起重机上部最突出部位与井塔土建结构的最小距离不得 小于250mm,并应满足设备检修空间的要求。 .4.4 井塔电梯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梯井道宜布置在井塔一角; 2 从井塔底层起,电梯井道每层应开门; 电梯井道各层厅门与设备、护栏及土建结构的距离不得小 于2m; 电引机及电控部分不宜设封闭式机房; 5 应设置通向机房的爬梯或楼梯,

4.5地面提升设备布置应符合下

1提升机房的结构形式应根据提升设备的形式,吊装方式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pdf

房宜采用单层结构;带管道通风的宜采用双层结构。 2并架防撞梁底面至天轮中心的距离宜符合下式要求:

h≥1.2h,+0.75R

1双层结构提升机房设备的吊装宜采用室内吊装孔方式; 2吊装孔宜布置在室内一角,且起重机主钩极限位置应能满 足设备最大件吊装; 3吊装设备与吊装孔边缘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100mm; 4 吊装孔应设置有足够刚度的活动盖板。 3.4.7 地面提升机房起重设备的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重设备应能满足提升机设备的起吊、安装和检修要求。 2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房起重机主梁与提升机主轴 应平行布置,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房起重机主梁与提升机主轴宜 垂直布置。当起重机大车行走至极限位置,主梁底面高出钢丝 绳相应位置不应少于100mm,并应按此条件确定起重机轨面 高度。 3应设置爬梯方便起重机检修。 4起重机上部最突出部位与土建结构的最小距离应能满足 设备安装、检修空间要求,

4起重机上部最突出部位与土建结构的最小距离应能满足

3.4.8斜井提升地面车场布置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单层地面及井下提升机房的管线敷设宜设管沟,管沟应设 盖板。 2地面双层结构提升机房及井塔,管线在楼板上方敷设时, 应能方便行人且不影响设备维护检修,必要时应加防护装置;在楼 板下方敷设应有固定管线装置,穿楼板管线应加保护套管。

1提升机碱室大小应根据提开设备的形式,运行、维护及检 修条件等因素确定; 2提升机和电动机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不得小于 1.0m,当受室宽度限制时,电动机可在壁毫安装,壁毫体积应满 足最小通道及安装要求; 3液压提升机宜将供油泵站与主机分设碱室布置,并应符合 噪声规定及通风要求; 4提升机运搬通道、检修场地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5.1提升机房和并塔的起重机应按下列条件选用:

1起重机的选择应满足起重工作环境条件、止点的位置以及 起重设备制造、安装的要求; 2起重量宜根据提升机设备安装时的最大件质量确定; 3电动起重机应选用机房地面按钮控制; 4并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采用塔内吊装时,宜选用电动 超卷扬起重机; 5地面提升机房起重机当起重量小于或等于20t时,宜选用

手动,大于25t时宜选用电动; 6并下提升设备宜采用起重梁; 7起重机的尺寸和性能参数应根据其工作性质及特点确 定,起重机整机工作级别可采用A1~A3,大钩起升速度宜为 0.3m/min~3.0m/min。 3.5.2井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塔内应设置电梯,电梯宜选用载 重量为500kg~1000kg的乘客电梯,运行速度宜选用1.0m/s~ 2.0m/s。电梯的层、站数应根据并塔的层数确定。 3.5.3提升机主电机需要管道通风冷却时,冷却系统应符合下列 要求:

3.5.3提升机主电机需要管道通风冷却时,冷却系统应符

1根据电动机需要的风量和风压选用通风机; 2进入电动机的冷却空气应经过除尘净化,除尘净化设备宜 设在通风机进风口前,通风机进风口应采取挡雨措施; 3冷却用通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

4.1负荷分级和供电电源

4.1.1 矿并提升机的电力负荷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经常升降人员的立并提升机、暗立并提升机应为一级 负荷; 2 除一级负荷外的主井和副并提升机应为二级负荷; 除一、二级负荷外的其他提升机应为三级负荷: 4 提升机的控制装置、维持提升机运行的辅助用电设备负荷 等级应与提升机主回路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相同。

1一级负荷的提升机应由双电源供电; 2主井和副井提升机设备房(井塔)宜由直接从变电所馈出 的两回专用线路供电,提升设备房的其中一回电源线路亦可引自 另一邻近提升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4.2.1电气传动系统电源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电气传动系统电源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升机电力传动系统的选择,应依据电网容量,电动机容 量,生产环节重要程度,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和产品价格,作业环 境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提升机宜采用电力电子变流器作为电源装置的电气传动 系统; 3电动机额定功率为2000kW及以上时,宜采用交流变频 传动。 4.2.2 提升机电气传动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四象限运行功能; 2应设有行程控制器和行程显示器,根据提升速度图准确实 现提升速度和位置的设定和调节; 3应设有完善的保护和闭锁,超速、并筒终端减速区限速保 护、过卷和过放等重要保护装置应各自按亢余原则设置,应具有故 障显示、诊断功能; 4应具有功能完善的闸控系统和安全电路,作用于紧急制动 的闸控电路和安全电路应按亢余原则设置,超速等重要保护项目 及应急操作开关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安全电路。

4.2.3矿并主要提升机的运行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主井提升机宜具有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应急、检修等运 行方式; 2副并提升机宣具有手动、半自动、应急、检修等运行 方式; 3井下提升设备宜根据提升工艺要求,具备相应的半自动 手动、检修等运行方式。

4.2.5提升机电控系统应具有与矿并综合自动化系统联网通

4.3.1井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电气设备布置应充分利用井

4.3.1并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开机电气设备布置应充分利用并塔 各层空间,按照功率流的顺序由下至上依次布置。 4.3.2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或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电气设备 宜与主机在同一建筑联合布置,并可设与主机室分隔开的配电室 及操纵室。

4.3.3操作台和提升信号显示装置宜布置在提升机附近;控制装

120kV及以下配电、控制设备以及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和《低压配 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 2开启式电气设备应设置带门的栅栏保护或设置在单独的 房间内; 3变流设备的安装应防止对操作和设备运行环境产生较大 的噪声影响和电磁干扰: 4当同一井塔或机房内安装两台提升机时,两套电控设备的 安装位置应明显分开; 5外循环冷却系统设备宜单独设置在冷却设备间内。 4.3.5井下提升机的电气设备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 并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提升机电气设备宜与主机在同一确室联合布置,当受条件 限制时,电气设备可布置在独立碱室内; 2提升机电气设备不宜与其他电气设备混合安装

4.3.5井下提升机的电气设备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

1提升机电气设备宜与主机在同一确室联合布置,当受条件 限制时,电气设备可布置在独立碱室内; 2提升机电气设备不宜与其他电气设备混合安装

4.4.1提升设备电力电缆型式与截面选择、电缆敷设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的有关规定执行。 4.4.2井下提升设备电力电缆型式与截面选择、电缆敷设除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的有关规定 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下提升设备应选择煤矿用钢带铠装聚氯乙稀绝缘电缆 或煤矿用钢带铠装交联聚乙稀绝缘电缆; 2井下电缆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 规范》GB50417的有关规定;

3井筒和巷道内垂直敷设的电缆支架间距不宜大于6m,水 平敷设的电缆支架间距不宜大于3m; 4机电碱室内高低压电缆敷设宜采用井巷壁上吊挂敷设 方式。

4.5.3提升信号装置应设专用电源,信号电源电压不应大于

4.5.5信号装置应兼备声光信号、提升钩数记忆、显示和信号

4.5.8提升信号装置应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并

1工作信号应具有自动发送和手动发送功能; 2 当有溜煤嘴时,应设置溜煤嘴正常位置指示灯及防撞 闭锁; 3 当设置自动信号时,信号回路应与装卸载设备联锁; 4 应设置停车及装、卸载指示灯; 5 并底及并口煤仓应设煤位信号,当采用自动信号时,应与

提升信号回路联锁; 6大型箕斗宜设箕斗卸空信号,并应与提升信号联锁; 7开车信号应为保留式信号。

4.5.10副并提升信号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6.1地面提升机房照明应采用双电源。

4.6.1地面提升机房照明应采用双电源。 4.6.2 各类地面提升建筑物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操纵室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2001x,其他设备层不应低于 1001x; 2主机房重要的工作地点应有局部照明; 3 各电气设备层应设检修用照明插座: 4主机房、配电室及操纵室应设应急照明

4.7.1提升井塔、并架及机房等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 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

电设计规范》GB50417和《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的有关规定。

5.1.1提升建(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有关规定。建 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

5.2提升建筑物和构筑物

5.2.1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并架宜采用钢结构型式,双斜撑或 单斜撑井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矿山井架设计规范》GB50385的有关规定。 5.2.2井塔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井塔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 用钢结构。

5.2.5提升设备基础宜采用混凝土整体式基础,并应进行强度计 算和倾覆、滑移验算。

5.2.6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井架当设钢丝绳防寒廊时,应将 架全封闭,并应留有便于更换天轮的设施和通道,

5.2.6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井架当设钢丝绳防寒廊时,应将并

5.3.1井塔主机层或下一层、二层应设置卫生间,地面提升机房 有条件的也可设置卫生间。

运行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设置必要的生产、生活给

6.1.2井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应在提升机主机层和有较

6.1.4井塔或地面提升机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

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配备建筑灭火器

入排水管网前采取消能措施,采用塑料管应在立管中采取消能 措施。

6.2.1采暖地区的室内采暖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并塔和地面提升机房的主机层应为16℃~18℃; 2其他各层(间)应为10℃。 6.2.2采用钢丝绳防寒走廊的落地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防寒走 廊采暖温度可按5℃。

6.2.1采暖地区的室内采暖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地面提升机房采暖热媒宜采用热水,提升井塔热媒

蒸汽,饱和蒸汽压力应小于或等于0.2MPa。

6.2.5发热量较大的电气间应设机械通风,并宜设置空气调节 装置。

6.2.5发热量较大的电气间应设机械通风,并宜设置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1065一2014,经住房城 乡建设部2014年12月2日以第66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 煤矿提升系统工程的设计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 标准。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 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 定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本规范规定的参考。

总 则 X 提升系统机械工艺 (47) 3. 1 一般规定 (47) 3. 2 提升系统 (49) 3.3 提升设备选型计算: (58) 3. 4 提升工艺布置 (60) 3. 5 辅助设备 (62) 4 电 气 (64) 4. 1 负荷分级和供电电源 (64) 4. 2 电气传动系统…· (64) 4.3 电气设备布置… (65) 4.4 电缆选择及敷设 (65) 4.5 提升信号与通信…· (65) 4.6 照明 (65) 4.7 防雷与接地 (65) 5 建 筑 (66) 5. 1 一般规定 (66) 5.2 提升建筑物和构筑物 (66) 给排水及采暖通风 (67) 6.1给排水 (67) 6.2采暖和通风 (68)

1.0.1本条明确了编制《煤矿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

贯彻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力求保证煤矿矿井提升 系统设计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这是本规范制定的主要 目的。 过去煤炭行业只是对某些具体的提升系统编制过一些规范 规定,这些专业规范、规定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矿并提升设计方面 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新材 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应用于提升工程,体现了煤炭行业 的科技发展水平,促进并改善了矿并安全生产条件,使现代提升技 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本规范通过总结已应用于现场的新 技术、新工艺,为全面发展提升技术奠定基础。 本规范通过总结我国煤炭行业提升工程现状,结合国内外科 技发展水平,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为从事矿山提升设计的工 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设计平台,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使其 在设计过程中树立先进、合理、安全、节约思想,不断更新设计理 念,提高创新意识,保证设计质量,使煤矿提升工程适应煤炭工业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定,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本规范适

擦式和单绳缠绕式提升系统的工程设计。矿并提升是一个系统工 程,涉及多专业,有些专业有本专业通用规范、规定,但因为矿提

升的特殊性,在本规范中对涉及矿并提升的相关专业作出相应规 定,使规范较完整地服务于广大设计人员。 对于带式输送机提升、凿井提升、斜巷无极绳提升、无轨胶轮 车、斜巷架空乘人装置(猴车)以及移动或辅助性提升等内容,由于 有的提升系统有专业规范,例如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 计规范》GB50431;有的不包括工程设计内容,如凿并提升;有的 系统工程设计使用较少或较简单,重要性不强,因此,这些名义上 的提升系统本规范不包括。 1.0.4矿井提升系统是矿山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科技 含量高,多专业协作和系统复杂不宜大规模改造的特点,要求基础 工作阶段应根据矿并开拓、开采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对服务年限 较长、储量较大的矿并,原则上主、副并提升应考虑以后可能提高 产量的因素,虽然初期投资有所提高,但从矿并总投资看,增加部 分的工程量、设备对其影响并不大,根据对国内多座矿并的调查分 析,主、副并提升系统设备、设施由于并型、装备水平不同,除个别 系统外,平均约占矿并总投资的3%~8%,如果按装备水平差额 计算,增加投资平均不到矿并总投资的1%,而对于提升系统重要 性、兼顾企业长远发展来说,这个比例并不大,因此,这个问题在设 计过程中是需要考虑的。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全面分析,合理提出提升能力、装备水平与 建设投资的关系是确定提升方案的重点,制定提升方案原则应从 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总体看大型矿井装备水平 应高一些,中型矿并在保证技术先进性同时可略低一些。

3.1.1本条规定了提升系统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

1近些年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些采用立井提升的大型矿并,这 些矿并的普遍特点是大型化、无轨化,装备水平较高,提升系统占 矿并总投资的比重较大,因此,确定提升系统采用一套或多套应进 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原则是在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和提升能力情 况下,采用先进技术、简化提升系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型矿并或个别中型矿井副立井提升普 遍采用两套提升系统,一套提升系统配置一宽一窄罐笼,主要用于 人员、研石、材料、设备等辅助提升,另一套提升系统配置交通罐带 平衡锤提升,主要考虑人员临时升降或调节矿车升降流量,当时矿 并开拓、开采机械化程度较低,并下作业面较多,大量工作需要依 靠人工作业,由于受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等条件限制,下井作业人 员较多,研石、材料提升量较大,由此引起副井提升时间普遍偏紧 另外,受当时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水平限制,提升系统设备能力普 遍较小,拖动大多是绕线电机串电阻调速方式,由继电器控制,可 靠性较差。 进入90年代后,煤炭各项技术水平发展较快,矿井全员效率 提高使并下作业人员减少,合理的开拓、开采布局使矿并研右、材 料大量减少,提升设备以电力电子调速为主,由PLC控制,可靠性 大大增强,且故障率也较低,因此,许多中型矿并副并提升设备基 本为一套,但特大型矿并的副并提升多采用两套提升设备。 2本款规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安全角 度考虑,对于并深超过700m或生产能力为5.00Mt/a及以上的现

代化大型矿井,副并增设交通罐提升设备,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但 副并提升的安全性可大大提高,在大罐笼提升设备故障的情况下, 仍可保证并下工人安全升并,这一点对深并尤为必要;第二,增设 小型交通罐提升设备,可以解决升降零星人员、减少大罐笼的运行 次数,达到节电降耗的自的;第三,可以充分发挥大罐笼提升设备 的提升能力。本款规定是以副并设置一套提升设备满足提升能力 要求为前提,否则应按本条第1款执行。 4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具有能力大、可靠性高、适用于不同井 深的特点,当大型设备按整体升降设计提升系统时,宜采用多绳摩 擦式提升。 副并提升容器可以有多种配置形式,为了适应大型设备整体 升降,罐笼一般要求宽度、长度较大,如果另一侧配一个窄罐笼,就 有可能使并筒直径加大,在单罐笼已满足提升能力的情况下,加大 并简断面显然不合理,虽然平衡锤提升方式效率较低,但在副并提 升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罐笼带平衡锤提升是较为合理的提升方 式,目前国内大型矿井也较多采用这种提升方式。

3.1.2本条给出了确定并塔式或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方案

1气象条件分析原则是寒冷地区(一般一25℃以下)、冬季月 平均降水量较大(一般20mm以上)地区,采用井塔式提升较为 有利; 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低、地震烈度高的地区,采用落地 式提升较为有利。 当不满足自然条件时,应按最不利条件确定提升方式,例如鸡 西荣华矿井,虽然处于寒冷地区,但并口地基承载力低,采用井塔 式提升可靠性较差,因此采用落地式提升,通过增加钢丝绳防寒走 郎、封闭并架、内部采暖的防寒措施解决落地式提升的不利因素。 对于地震烈度高的地区,通过设防也可以采用并塔式提升,我 国有些地区就是设防井塔。

2工业场地面积较小,地面建筑、道路、轨道、管线布置紧凑, 采用井塔式提升有利。 3一般施工组织合理的情况下,控制建设总工期采用落地式 提升有利。 5工程总投资比较项目应具有可比性,包括机械和电气设 备、土建、安装等内容

采用井塔式提升有利。 3一般施工组织合理的情况下,控制建设总工期采用落地式 提升有利。 5工程总投资比较项目应具有可比性,包括机械和电气设 备、土建、安装等内容。 3.1.3寒冷地区采用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主要存在外露钢丝 绳防结冰的问题,表面结冰的钢丝绳运行时将使衬垫的摩擦系数 急速下降,提升机运行容易引起钢丝绳滑动,严重时有可能造成提 升事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钢丝绳结冰实际上是钢丝绳表面缝 隙的充填冰,它是由井筒淋水或大气降水附着在钢丝绳表面通过 速冻、挤压逐步积累形成的,这种冰除了融化其他方法不易清除, 因此寒冷、冬季降水量较小地区,井筒淋水不大时,采用落地式多 绳摩擦式提升可不加外露钢丝绳防护装置,例如辽宁辽阳子石 膏矿、红祥煤矿,河北蔚县崔家寨煤矿均为外露钢丝绳,多年运行 正常,反之,应考虑外露钢丝绳加防寒措施。设置防寒走廊的井架 将引起换绳、维护检修设备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在走廊内设人行通 道,以方便作业。另外,也可采用在提升机机坑内装设暖风机,通 过加热摩擦衬垫的方法防止钢丝绳结冰后与提升机衬垫的相对 滑动。

1我国是提升机制造大国,提升机设备选型应立足国内产 品,因此,提升机设备选型应按我国制造标准,当需要成套或部分 进产品时也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3随着矿井提升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矿并提升机的摩擦轮 或卷筒与电动机采用直联方式,取消了减速器,减少了故障点,提 高了传动效率,对提升系统安全可靠、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大

型矿井一般提升机规格较大,采用直联传动和电力电子调速具有 更显著的效果,因此只要条件合适,应优先采用这种方式。对于中 型矿并,则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有条件时也应采用这种方式,如 果采用减速器传动,传动系统也应采用电力电子调速方式。 5井下提升机即便在井底车场附近或是在进风井内分段提 升,由于提升设备碱室往往存在扩散通风,对安全非常不利,因此 要求并下提升机在各种安装地点应采用防爆型提升设备。 6对于重要提升系统,配置形式可以高一些,如采用变频调 速、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或液力传动提升机,对一般或次要的 提升系统,配置可以低一些,同时要考虑设备维护检修的难易程 度、是否方便、生产单位技术力量等因素。 7提升设备更换电动机,通常发生在改建、扩建矿井时,由于 涉及基础或建筑结构,电动机更换一般比较困难,因此,应尽量避 免更换电动机,确有必要更换时,应从各方面进行论证确定,且不 宜多次更换

.2本条是对提升机安全制动系统

1多绳摩擦式提升闸控系统采用恒减速制动具有在各种制 动过程中保持制动减速度基本恒定的特点,可以减小各种提升状 态安全制动减速度、减小制动过程中的动力冲击,满足钢丝绳滑动 极限减速度的要求。近些年恒减速制动系统应用比较广泛,是提 升机闸控系统发展的大趋势,由于价格比恒力矩闸控系统高一些, 因此本款不强制规定。 具有二级制动功能的恒力矩液压站,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矩 不变,但在载荷不同、提升方式不同时,制动减速度不同,为了满足 摩擦轮提升的防滑安全性,一般需要采用二级制动。 2研究和试验表明,在提升机安全制动时易产生钢丝绳振动 和提升容器的剧烈震荡,钢丝绳在摩擦轮上易产生滑动或蠕动现 象,这样会对提升设备造成较大的动力冲击,因此,本款规定“宜选 用带有冲击限制功能的液压站”,制动力矩建立的时间应该可控,

即制动力矩的增加值有一个缓冲和变化过程,不是突变的,这样, 可以大大减小安全制动时的振动冲击力,减小钢丝绳动张力和提 升容器的震荡,防止钢丝绳滑动,提高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2.4块式制动器制动力矩小,大部分无二级制动,可靠性差,现 已基本淘汰,由于有些地区还有该类型闲置设备,为了节省建设投 资可能建设单位要求继续使用,因此在设计时应从严规定不准 使用。

3.2.6钢丝绳在滚筒或摩擦轮上弯曲时,受到弯曲和接触载荷。

在螺旋线(钢丝或绳股的轴线)的一个捻距长度上,捻距的一半位 于中性轴的凹形面,经受压缩;而另一半位于凸形面,经受拉伸。 绳内钢丝因弯曲和原有的张力作用,相互压紧而产生摩擦力,阻止 这种位移。为了克服摩擦力使钢丝绳能自由移动,并在一个捻距 内找平,就需要加大钢丝绳的张力,这样就产生了附加张力。由于 钢丝在钢丝绳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弯曲时位移的大小也不相等,或 者是获得的附加张力不同,从而使得钢丝绳内的张力重新分布。 曲率半径越小,受压或受拉越大,钢丝疲劳破坏越快。钢丝绳 经过天轮、滚筒等弯曲变形的过程,是由直到弯,文由弯到直的变 化过程。由于外圆钢丝的运行长度大于内圆钢丝的运行长度,各 股和各钢丝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弯曲半径越小,相对运动越明 显,是钢丝绳内部各钢丝之间在重载挤压下的摩擦过程,对钢丝绳 的强度影响也是明显的,因此对钢丝绳运行中的弯曲半径必须加 以限制。 有导向轮的提升钢丝绳GB51057-2015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经过导向轮时的弯曲方向与摩擦轮 相反,称为二次弯曲。二次弯曲使原来受拉的钢丝受压,原来受压 的钢丝受拉,使钢丝也承受了二次弯曲,显然对钢丝绳的疲劳损失 比一次弯曲大。因此,对有导向轮的钢丝绳的弯曲半径要求比没 有导向轮的大,也就是滚筒直径要大。 本条规定了慢速提升装置,规范了井下大件运输的混乱问题 和安全隐惠。目前,斜井和并下大件运输很混乱,有采用双速绞车

的,有采用提升机的,有采用无极绳的,也有采用地锚加动滑轮的。 本条规定的慢速提升装置是指速度小于2m/s、带液压盘式制动的 斜井提升装置,专门用于运送大型设备(如液压支架、采煤机等)。 慢速提升装置的卷筒和天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50。南 非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提升机与钢丝绳直径比按下式计算:

3.2.9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围包角越大对防滑越有利,但引 起钢丝绳反向弯曲角度也越大,对钢丝绳寿命将产生直接影响。 规定围包角极限值,控制钢丝绳防滑在一定范围之内,文不致引起 钢丝绳过快损坏。

3.2.10本条规定了提升钢丝绳选型的基本原则,

1本款规定了钢丝绳安全系数的数值。为保证矿并提升机 安全可靠地工作,钢丝绳安全系数应满足下列条件:应保证钢丝绳 能承受矿并的各种正常载荷209 素砼基础施工工艺,如装载、加减速、紧急制动、扭转、多 根钢丝绳张力不平衡等因素产生的拉力载荷。应保证钢丝绳实际 拉力小于计算疲劳寿命时钢丝屈服应力的极限拉力和报废拉力。 对于立井罐笼升降无轨胶轮车,当司机不能下车时,可按升降 物料校核钢丝绳安全系数。无轨胶轮车运输物料总重量通常比升 降最大件重量要小,并且每车只有一名司机,车内司机很难从罐笼 内的无轨胶轮车上出来,如果按升降人员校核钢丝绳安全系数,有 时可能不满足要求,需要钢丝绳和提升机升级;而用升降物料校核 钢丝绳安全系数,并不影响提升的安全性。 本款规定了斜并慢速提升装置的钢丝绳安全系数,斜并提升 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承受的冲击力有提升容器突然卡住、提升机 突然卡住、紧急制动、松绳冲击等。其中以提升容器瞬间卡住时的 冲击力为最大,其计算式为:

f ak = mVw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