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2015)139.pdf

0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2015)139.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449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0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2015)139.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

1总则... 2基本规定..... 3监测阶段及主要工作 4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 5监测项目部组建.. 5.1一般规定. 5.2监测项目部主要职责 5.3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 6监测人员进场.. 6.1技术交底. 6.2监测设施建设 7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7.1监测内容.. 7.2监测要求.. 7.3监测程序. 8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8.1监测内容 8.2监测要求.. 8.3监测程序 9水土流失情况监测. 9.1监测内容, 9.2监测要求.. 9.3监测程序 10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10.1监测内容. 10.2监测要求. 10.3监测程序. 6 11监测总结与成果要求 11.1一般规定. 11.2总结报告要求 11.3成果要求... 附录A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附录B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10 附录C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12 附录D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提纲.. 14 附录E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16 附录F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意见书 附录G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汇报材料提纲 .27 附录H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清单 28

.0.1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 呆持监测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写本规程。 .0.2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规定了监测工作的任务、内容、 程序及要求等。

1.0.3本规程引用标准如下:

2.0.1生产建设项目水主保持监测工作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 2.0.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任务是: a)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 b 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 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 C 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正商花语里工程临时用电施工方案,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d 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 2.0.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土地情况、取土(石、料)弃土(石、 渣)情况、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等。 2.0.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相 关设计文件。 2.0.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征占、使用和其他扰动区域。 2.0.6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应以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基础,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划定监测分区。一般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石、料)场区、弃土(石、 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和其他附属工程区。 2.0.7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应遵循以下规定: a)点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小于100hm的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分 析等方法,不小于100hm的应增加遥感监测方法。 b) 线型项目山区(丘陵区)长度小于5km、平原区长度小于20km的采用实地量测、 地面观测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山区(丘陵区)长度不小于5km、平原区长度不小于 20km的应增加遥感监测方法。 2.0.8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送监测情况: a每秀庭篇一个自底前报送上一季水主保挂监测泰度报告

2.0.8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送监测情况:

a)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报送上 一季度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 b)工期3年以上的项目,应每年1月底前报送上一年度监测报告,监测年度报告宜与

3.0.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一般划分为监测准备、监测实施、监测总结三个阶段。 3.0.2监测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a)编制监测实施方案。 b) 组建监测项目部。 c) 监测人员进场。 3.0.3监测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a)全面开展监测,重点对扰动土地、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水土流失及水 土保持措施等情况监测。 b) 监测单位每次现场监测后,应向建设单位及时提出水土保持监测意见。 c) 编制与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3.0.4监测总结阶段主要工作: a)汇总、分析各阶段监测数据成果。 b 分析评价防治效果。 c)编制与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4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

4.0.1监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水王保持监测的布局、内容、 指标和方法、预期成果及形式、工作组织等。实施方案提纲见附件A。 4.0.2编制监测实施方案前应收集以下资料: a)项目区自然情况及有关规划、区划、水土保持治理情况等。 b)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绿化设计等。 c)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专项设计等。 4.0.3监测实施方案应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 4.0.4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施工现场的交通情况、占地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数量 等。 b)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的位置、数量和监测时段。 4.0.5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应明确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点的种类、数量与位置,满足水土保 持监测工作的需要。大型建设项目监测实施方案应开展专家咨询论证。 4.0.6建设单位应在主体工程开工1个月内向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土保持监测实施 方案: a) 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涉及各流域机构报送,同时 报送项目所涉及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b) 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 管部门报送。

5.1.1监测单位应在现场设立监测项目部。 5.1.2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设立监测项目分部。 5.1.3监测单位应于监测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部组成报送建设单位。

5.2监测项目部主要职

5.3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

5.3.1监测项目部人员应不少于3名。 .3.2监测项目部应设总监测工程师、监测工程师、监测员等岗位,各岗位职责为: a)总监测工程师为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测 成果质量。 监测工程师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校核,编制监测实施方案、监测季 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 C) 监测员协助监测工程师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并负责监测原始记录、文档 图件、成果的管理

6.1.1建设单位应在监测人员进场后20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监测技术交底会议,水土保持 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6.1.2会议包括以下内容: a)介绍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的相关规定。 b)介绍监测实施方案,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监测工作组

6.1.1建设单位应在监测人员进场后20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监测技术交底会议,水土保持 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6.1.2会议包括以下内容

会议包括 a) 介绍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的相关规定。 b) 介绍监测实施方案,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监测工作组 织与质量保证体系等。 c)建立项目水土保持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监测单位在机构中的职责,

6.2.1根据监测实施方案和主体工程进度落实监测点位置和监测设施设备。 6.2.2监测设施建设应满足SL342要求,

1.1扰动土地情况监测的内容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土地 利用类型参照GB/T21010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 .1.2扰动类型包括点型扰动和线型扰动。 a)点型扰动是指相对集中,成点状分布的取土场、弃渣场、生产和生活区等扰动。 b)线型扰动是指跨度较大,成线状分布的公路、铁路、管道及输电线路等扰动。

7.2.2实地量测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点型扰动应全面量测。 b)线型扰动可采用抽样量测,山区、丘陵区抽样间距不大于3km,平原、高原、盆地 抽样间距不大于5km。 7.2.3监测频次应达到以下要求: a)实地量测监测频次应不少于每季度1次。 b)遥感监测应在施工前开展1次,施工期每年不少于1次。 7.2.4监测精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a)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应不低于2.5m。 b)遥感监测流程、质量要求、成果汇总等满足SL592要求。 c)点型扰动面积监测精度不小于95%,线型扰动面积监测精度不小于90%

8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8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3.1.1应对生产建设活动中所有的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和临时堆放场进行 监测。 3.1.2监测内容包括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及临时堆放场的数量、位置、方 量、表土剥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

8.2.1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监测应采取实地量测、遥感监测、资料分析的方 法。

8.2.1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监测应采取实地量测、遥感监测、资料分析的方 法。

8.2.2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监测应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核实其位置、数 量及分布。 8.2.3监测频次应达到以下要求: a)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面积、水土保持措施不少于每月监测记录1 次; b)正在实施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方量、表土剥离情况不少于每10 天监测记录1次; c)临时堆放场监测频次不少于每月监测记录1次。 d)堆渣大于500万m的弃渣场应采用监控设备等开展全程实时监测。 8.2.4取土(石、料)弃士(石、渣)的方量监测精度不小于90%。

1.1水土流失情况监测主要包括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取土(石、料)弃土(石、 )潜在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 a)土壤流失量是指输出项目建设区的土、石、沙数量。 b)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潜在土壤流失量是指项目建设区内未实施防护措施, 或者未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且未履行变更手续的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数 量。 c)水土流失危害是指项目建设引起的基础设施和民用设施的损毁,水库淤积、河道阻 塞、滑坡、泥石流等危害,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采用地面观测、实地量测、遥感监测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流失面积监测应不少于每季度1次。 b)土壤流失量、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潜在土壤流失量应不少于每月1次,

遇暴雨、大风等应加测, 9.2.3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和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潜在土壤流失量监测精 度不小于90%

0.1.1应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全面监测。 0.1.2监测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林草覆盖度 (郁闭度)、防治效果、运行状况等,

10.2.1水土保持措施监测采用实地量测、遥感监测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10.2.2监测频次应达到以下要求:

10.2.1水土保持措施监测采用实地量测、遥感监测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0.2.1水土保持措施监测采用实地量测、遥感监测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0.2.2监测频次应达到以下要求: a)工程措施及防治效果不少于每月监测记录1次。 b)植物措施生长情况不少于每季度监测记录1次。 c)临时措施不少于每月监测记录1次。 0.2.3水土保持措施监测精度不小于95%。

11监测总结与成果要求

[11. 1 一般规定

11.1.1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完成后,整理、分析监测季度报告和监测年度报告,分析评价土 壤流失情况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编制监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见附录E。 11.1.2对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土地情况、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水土流失 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等重点评价。

11.2.1监测总结报告应内容全面、语言简明、数据真实、重点突出、结论客观。 11.2.2监测总结报告应包含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防治责任范围表、水土保持措施监测表、 土壤流失量统计表、扰动土地整治率等六项指标计算及达标情况表。表格见附录E。 11.2.3监测总结报告应附照片集。监测点照片应包含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三个时期同 一位置、角度的对比。 1.2.4监测总结报告附图应包含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防治责任范 围图、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分布图等。附图应按相关制图规范编制

桥台搭板施工方案1.3.1监测成果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 度报告、监测汇报材料、监测总结报告及相关图件、影像资料等。 1.3.2影像资料包括照片集和影音资料。照片集应包含监测项目部和监测点照片。同一监 则点每次监测应拍摄同一位置、角度照片不少于三张。照片应标注拍摄时间。 1.3.3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和检查时应提交的监测成果清单见附录H。 1.3.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建立档案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江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3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附录A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重点阶段、水土 流失防治目标和实施进度安排等内容。 1.4监测准备期现场调查评价

DB61/T 1308-2019标准下载2.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

监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现状、 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前生态环境本底状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