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438-2021 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pdf

GB/T 40438-2021 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1372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438-2021 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pdf

6.7.5循环空气净化能效

环控机应具有室内外温湿度、室内CO2浓度、PM2.5颗粒物浓度监测功能,能够根据设置 和CO,浓度目标参数自动控制风机、风阀、热泵启停及调节,温度控制应达到波动不超过设置 的土2℃、CO,浓度控制应达到设定值的土0.01%范围内

10.1型式检验项目和判定要求应符合GB4706.32的要求。 10.2 出厂检验项目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泄漏电流:应符合GB4706.32的规定; b) 接地电阻:环控机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不应大于0.1Q; C 电气强度:环控机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间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MQ,且应无击穿或 闪络。

.1型式检验项目和判定要求应符合GB4706.32的要求。 .2出厂检验项目应满足如下要求: a)泄漏电流:应符合GB4706.32的规定; b 接地电阻:环控机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不应大于0.1Q; C 电气强度:环控机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间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MQRB/T 044-2020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 防雷装置检测要求.pdf,且应无击穿 闪络。

7.1.1环控机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中的规定。 7.1.2试验应在满足铭牌要求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条件下进行。 7.1.3环控机漏风率及空气动力性能试验应在新、回风温度14℃~27℃条件下进行;单位新风量耗功 率测试应在新、排风等风量,且额定机外余压条件下进行 7.1.4环控机热工性能试验应在机外余压不低于额定值的90%下进行,试验工况应符合表2和表3的 规定。

环控机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中的规定。 2试验应在满足铭牌要求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条件下进行。 3环控机漏风率及空气动力性能试验应在新、回风温度14℃~27℃条件下进行;单位新风量耗 试应在新、排风等风量,且额定机外余压条件下进行 4环控机热工性能试验应在机外余压不低于额定值的90%下进行,试验工况应符合表2和表3

GB/T 40438—2021

表2空气源型环控机热工性能试验工况

表3水(地)源型环控机热工性能试验工况

采用名义制冷工况确定的单位制冷(热)量水流量

GB/T40438—20217.1.5试验时参数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试验时参数的允许偏差参数单次读值与规定试验参数平均值与规定项目工况的最大偏差试验工况的偏差干球温度/℃±0.3± 0.2进口空气状态湿球温度/℃± 0.2± 0.1出口静压/Pa±2风量/%*± 2.0± 2.0电源电压/%±2.0指与额定值相差的百分数,7.1.6试验时各类测量仪器仪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准确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测量仪器仪表的准确度要求试验参数测量仪器仪表试验项目准确度玻璃水银温度计、空气进、出口的干、湿球温度0.1 ℃温度电阻温度计、热电偶其他温度0.2 ℃微压计空气动压、静压1 Pa压力大气压力计大气压力0.2 kPa风量各类计量器具风量1.0%时间秒表时间0.2 s流量流量计流量1.0%功率表电压表电气特性电气特性0.5级电流表频率表噪声声级计噪声0.5 dB(A)土0.004%(浓度不高于0.3%)CO.气体浓度CO2浓度测试仪净送风量、监控功能土2%读数(浓度高于0.3%)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土20%,PM2.5浓度粉尘浓度测量仪新风净化效率、监控功能示值重复性应不大于10%质量电子天平机组过滤器容尘量分度值0.1g臭氧分析仪±4%读值臭氧浓度臭氧浓度增加量具有610nm波长和分光光度计2cm比色Ⅲ紫外线强度紫外照度计紫外线泄漏量10

GB/T 40438—2021

3.1调整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在额定风量或额定转速下启动,分别在各种运行模式下,科 转10min后,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反复进行3次,检查零部件有无松动、杂音和过热等异常现象 3.2在额定电压下启动环控机,分别在各种运行模式下,以最大风速下稳定运行,检查零部件有 、杂音和过热等异常现象。

通电置于正压室内,房间温度为16℃~35 仪进行检验

7.6.1风量、机外余压及输入功率

在7.1.3规定的测试工况下,应遵守GB/T21087一2020中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6.2送风净新风量

7.6.3单位新风量耗功率

在7.1.3规定的测试工况下,应遵守GB/T21087一2020中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新风量试验 步测试环控机的新风机和排风机输人功率

7.7.1.1新风热回收效率

在表2规定的测试工况下,应遵守GB/T21087一20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在表2、表3规定的测试工况下,应遵守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如采用水(地)源热泵主机,热 源侧水的温度和流量应遵守GB/T1940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7.1.3制冷消耗功率

在7.7.1.2测试时,应同步测试环控机的输人功

GB/T40438—2021

在表2、表3规定的测试工况下,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如采用水(地)源热泵主机, 水的温度和流量应遵守GB/T19409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7.1.5制热消耗功率

7.7.1.6电热制热消耗功率

的测试工况下,应遵守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误

[7.7.1.7最大运行制冷

在表2、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和额定频率下,控制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连续稳定 运行1h后,停机3min,期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观察是否正常

7.7.1.8 制冷低温运行

在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和额定新、排风量下,调整环控机在最容易结霜的状态,连续运行4h观雾 是否正常。

7.7.1.9最大运行制热

在表2、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和额定频率下,控制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连续稳定 运行1h后,停机3min,期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观察是否正常

7.7.1. 10 凝霸

在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连续稳定运行4h,观多

7.7.1.11凝结水排除能力

7.7.1.12自动除霜

在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连续运行两个完整的融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 除霜周期结束时开始),3h后首次出现除霜周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

在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连续运行两个完整的融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

7.7.1. 13能效系数

在表2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下

在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新风、回风开启,循环风关闭,逐渐降低新风温度,观察记录机组防冻保 护装置开启动作时的新风温度;之后继续降低新风温度至一15℃,并稳定连续运行12h,结束后立即打 开机组外壳检查热交换芯体结冰状态

7.7.2.2再热除湿量

7.8.1新风净化效率

新风模式下,应遵守GB/T34012规定的方法进

在新风模式下,应遵守GB/T3143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8.3臭氧浓度增加量

在新风模式下,应遵守GB/T34012规定的方法进

在新风模式下,应遵守GB/T340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

7.8.4紫外线泄漏量

新风模式下,应遵守GB/T34012规定的方法进行

1.8.5循环空气净化能效

净化模式下,应遵守GB/T18801规定的方法进行

监控功能应遵守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GB/T40438202

在表2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下,应遵守GB/T17758一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环控机室内机和室 外机的噪声试验。

7.11.1型式检验应遵守GB4706.3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

11.1型式检验应遵守GB4706.3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 11.2出厂检验应按照GB4706.32规定的方法分别检测泄漏电流、接地电阻和电气强度

环控机检验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

8.2.1环控机应进行出厂检验

8.2.2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逐

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逐项进行

GB/T40438—2021

注:表中“o"为需要检验项目;“一"为不需要检验项目

GB/T40438202

8.3.1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产品进行检验,抽样方法应符合GB/T2828.1的有关 规定。 8.3.2对于成批生产的环控机,应进行例行抽样检验,抽样时间应均衡分布在1年中。 8.3.3抽样检验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逐项进行

.4.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时; 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 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监督抽查提出要求时 .4.2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逐项进行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9.1.2环控机应有铭牌,并应固定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清晰标出下列内容: 名称和型号; 制造广名; C 主要额定技术参数,包括输出冷/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系数、风量、机外余压、电压、频率、热回 收效率、净化效率、噪声等; d)出厂编号或生产日期

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十燥处理。 2 包装应有防潮、防尘及防震措施 3 包装箱中应有产品合格证、装箱单、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4产品合格证应包括检验结论、检验员章和检验日期。 5产品说明书应遵守GB/T5296.2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写,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b) 产品概述,包括采用的标准名称、工作原理、特点及用途等。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包括制冷量、制热量、能效系数、新风量、排风量、送风侧和排风侧机外余 压、电压、频率、输人功率、热回收效率、净化效率、噪声等;如具有内循环功能,还包括内循环制 冷量、内循环制热量、循环风量、内循环机外余压、内循环输人功率、内循环净化效率等;如选配 有再热除湿功能,还包括再热除湿量、内循环再热除湿量等。 d 安装结构尺寸图和电气线路图。 e 安装说明、使用要求。 f)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 g)常见故障处理办法,售后服务事项

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十燥处理。 包装应有防潮、防尘及防震措施 3 包装箱中应有产品合格证、装箱单、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4产品合格证应包括检验结论、检验员章和检验日期。 产品说明书应遵守GB/T5296.2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写,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b) 产品概述,包括采用的标准名称、工作原理、特点及用途等。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包括制冷量、制热量、能效系数、新风量、排风量、送风侧和排风侧机外余 压、电压、频率、输人功率、热回收效率、净化效率、噪声等;如具有内循环功能,还包括内循环制 冷量、内循环制热量、循环风量、内循环机外余压、内循环输人功率、内循环净化效率等;如选配 有再热除湿功能,还包括再热除湿量、内循环再热除湿量等。 d 安装结构尺寸图和电气线路图。 e 安装说明、使用要求。 f)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 g)常见故障处理办法,售后服务事项

GB/T40438—2021

环控机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止碰撞、 2环控机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防火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9.3.1环控机在运输过程中,应

A.1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

GB/T 40438—2021

附录A (规范性) 制冷(热)量、制冷(热)消耗功率及再热除湿量试验方法

4.1.1试验装置主要由环境室、空气调节装置、连接风管、调节阀门、静压控制装置、风量测量装置等组 成,如图A.1、图A.2所示

节伐、静压控制装置、风量测量装置等组 成,如图A.1、图A.2所示

图A.1无室内循环风试验装置示意图

GB/T40438—2021

)回风与循环风分用入口式

图A.2有室内循环风试验装置示意图

GB/T 40438—2021

A.1.2试验装置用连接风管应保温隔热。 A.1.3 温湿度取样装置上游应设置空气混合装置,测试断面处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0.3K。 A.1.47 测试断面的静压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1087一2020中附录A的要求。 A.1.5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表5的要求

1.2试验装置用连接风管应保温隔热。 1.3 温湿度取样装置上游应设置空气混合装置,测试断面处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差值不应于0.3 1.47 测试断面的静压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1087一2020中附录A的要求。 1.5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表5的要求

4.1.2试验装置用连接风管应保温隔热。

A.2.1被试环控机的安装应按制造产品说明书确定安装位置,并连接测试风管和计量测试装置。 A.2.2室内空气循环应使距环控机1m处的风速不超过0.5m/s。 A.2.3室内空气温度的采样位置应距环控机空气人口15cm处,并不受被测环控机排气或其他热源的 影响。 A.2.4被试环控机室外机测点的温度应能代表室外机周围的温度,并与实际使用中所处的条件相仿, 空气取样器应符合GB/T17758一2010的相关规定。 4.2.5流经湿球温度计的空气流速应在5m/s左右。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测量应采用同样的 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

A.2.2室内空气循环应使距环控机1m处的风速不超过0.5m/s。 A.2.3室内空气温度的采样位置应距环控机空气人口15cm处,并不受被测环控机排气或其他热源的 影响。 A.2.4被试环控机室外机测点的温度应能代表室外机周围的温度,并与实际使用中所处的条件相仿 空气取样器应符合GB/T17758一2010的相关规定。 4.2.5流经湿球温度计的空气流速应在5m/s左右。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测量应采用同样的 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

A.3.1新风热回收性能测试

新风热回收性能应遵守GB/T21087 2020中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A.3.2热工性能测试

A.3.2.1按照表2、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控制试验环境达到稳定状态,并至少稳定15min后,开始测 量。连续测试通过各个位置处的温湿度、风量、风压、功率30min,数据采集速率不应低于1次/min,完 成30次测量。 A.3.2.2采集各个风口处的空气温湿度和风量,并按照GB/T17758一2010中附录A的要求计算风侧 制冷(热)量。

试中记录的数据应至少包括表A.1中所列内容。

A.5.1.4制冷模式能效系数/制热模式能效系数应按式(A.4)进行计算:

A.5.1.5式(A.1)~式(A.4)中参数的说明见表A.1。

A.5.2内循环制冷/制热模式

A.5.2.4式(A.5)~式(A.7)中参数的说明见表A.1

A.5.3再热除湿模式

GB/T40438202

a.u=(qm11h1—h2|+(qm2qm1)1hs—h21)×1000 **.****.(A.2

....+ ....A.3

COE= Pa.u + Pvma

A.5.4内循环再热除湿模式

A.5.4.2式(A.10)中参数的说明见表A.1

GB/T40438—2021

B.1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

附录B (规范性) 监控功能试验方法

试验装置应具有温湿度、CO2浓度、PM2.5浓度等比对用仪器仪表T/CECS G:D54-01-2019 道路低温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仪器仪表应经过校准且在有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表5的要求

3.2.1试验方法分为监测功能试验和控制 B.2.2试验开始前应获得环控机自带传感器的分辨率、控制精度的标称值及范围。 B.2.3试验过程可采取模拟环境参数变化或改变环控机本身设定值参数来验证环控机的监控功能

3.3.1.1打开环控机控制器显示屏幕,检查显示屏幕上是否显示下列监测参数:室内温湿度、室外温湿 度、室内CO浓度、室内PM2.5浓度、风机运行状态、热泵运行状态、风阀运行状态;对带有转速可调的 风机、压缩机,显示屏幕上应显示挡位信息;对于开度可调的阀门,显示屏幕上应显示阀门开度信息;对 于开度不可调的阀门,显示屏幕上应显示阀门的开、关状态。 B.3.1.2在环境室内空气温湿度、CO2浓度、PM2.5浓度处于近稳态时,采用仪器比对或校准的方式, 对室内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及PM2.5浓度传感器进行精度核验:室内温度核验点包括18℃ 和27℃,温度示值偏差不应超过1℃;室内相对湿度核验点包括40%和60%,湿度示值偏差不应超过 0%;CO2浓度核验点包括0.06%和0.1%,CO2浓度示值偏差不应超过0.01%;PM2.5浓度核验点为 环境室内的实际浓度,示值偏差不应超过20%。

B3.2.1室内温度控制功

B.3.2.1.1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温度设定为26℃后开启环控机,试验用环境室的室外温湿度维持在名 议制冷工况条件,室内侧提供稳定热源,热源的供热量为环控机制冷量的75%、50%和25%,环控机运 行正常后,记录实际的温度波动。 3.3.2.1.2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温度设定为20℃后开启环控机,试验用环境室的室外温湿度维持在名 义制热工况条件,室内侧提供稳定冷源砖混结构 施工组织设计,冷源的供冷量为环控机制热量的75%、50%和25%,环控机运 行正常后,记录实际的温度波动。

B.3.2.2室内CO,浓度控制功能

在新风模式下,室内CO2浓度设定为0.08%后开启环控机,试验用环境室的室外CO2浓度维持在 0.06%以下,室内侧提供稳定CO2发生源,CO2的发生量为环控机满足人员CO2排放量100%,环控机 运行正常后,记录实际的CO2浓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