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4/T 3052-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85.28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199293
下载资源

DB34/T 3052-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ICS35.240 L 67

DB34/T30522

ConstructionofsmartfactoryanddigitalworkshopImplementationguidanc

ructionof smartfactoryand digital workshopImplementationguidance

TCACM 1354-2021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30522017

DB34/T30522017

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加快安徽省智能制造发展,根据《中 国制造2025安徽篇》以及合肥市提出的“万千百”创新工程,安徽省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作为两 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以引导制造方式的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规范工业企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特制定《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实施指南》(以 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提供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实施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工厂、 数字车间建设的工业企业

DB34/T30522017

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实施指南

GB/T19000、GB/T23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数字化生产线digitalproductionline 将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按照要求进行结合,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或控制, 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3. 2 W 数字车间digitalworkshop 在数字化生产线的基础上,以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通过实时获取制造装备状态、生产过程 控制数据以及质量控制数据等信息,并与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产品制造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息服务 3. 3 智能工厂smartfactory 信息化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企业应用的高级阶段。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为核心企业,核心 企业及其相关方之间高度协同工作和共享资源,通过对数字化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 理,实现企业内外实体的共同目标和各自目标,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规划、决策、执行智能制造体系, 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继而实现核心企业全部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

DB34/T30522017

DB34/T30522017

4. 1.1 战略一致性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应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实施,确保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与其战略 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4.1.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应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 设是逐步推进的过程,组织应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有效实施,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总体目 标的实现。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应依据组织自身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同时,应考虑该项技术的 适用范围及外部接口等问题。

4.1.4系统“扁平”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过程中,为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组织应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优化、 整合,必要时淘汰不合适的系统。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最约 备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过程 经营管理数字化,对组织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以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绕

5. 2. 1 职责与权限

DB37T 4114-2020 珠宝玉石鉴定 红外光谱法DB34/T 30522017

组织应对所有承担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部门及人员确定职责和权限,对于职责和权限的描述 宜通过以下形式: 项目任务书; 岚位描述。

5. 2. 2 协调与沟通

组织应明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的机制和方法,并保持畅通。在制定沟通 程序时,组织宜考虑以下因素: 一信息的接收者及其需求; 方法和媒介; 可利用的技术; 组织的复杂性、结构和规模; 工作场所有效沟通的障碍,如文化水平和语言上的障碍;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沟通有效性的评估。

最高管理者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所需资源的配置进行统筹策划和安排,使其充分、适置。 组织应围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识别、配置、维护、持续优化所需要的资金、人才、设备 设施等支持条件和资源,不同支持条件和资源之间应保证相互协调和匹配。 如需采用外部资源,组织应对其适宜性、充分性进行评估。

组织应根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阶段要求,对资金统筹管理并做出制度的安排YY/T 1686-2020 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医用电气设备 分类,确保资金报 的稳定性、持续性。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组织应考虑如下因素: 资金的预算及审批; 标准信 资金的使用及跟踪; 资金不足时的处理措施; 资金未按期投入时的结转。 组织应建立应急机制,以有效控制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在制定应急机制时,宜考虑: 息服务平 潜在的风险及应对的措施 具有特定响应责任和作用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与应急服务机构的接口和沟通; 法律法规要求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