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313-2014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DL/T 5313-2014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5313-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4051
下载资源

DL/T 5313-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313-2014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拱座稳定等计算指标不满足规范规定时,不能仅根据计算结果简 单得出结构不安全的结论,而应从多方面考虑对安全的影响,综 合分析评价拱坝结构安全性。

均无结构性裂缝。定期检查认为上述大坝的拉应力不影啊结构安 全,均评定为正常坝。广东泉水拱坝2009年定期检查复核,各工 况坝体最大拉应力为1.62MPa2.98MPa,大拉应力区域主要出现 在395.0m高程下游面拱冠两侧(止常蓄水位+温降工况)以及下 游面拱端附近(死水位+温升工况),拉应力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 400m高程以下的下游面以及下游面拱端的局部部位,与泉水拱坝 目前发现的裂缝位置、裂缝密集区域基本一致,但经检测裂缝深 度未超过50cm,且裂缝深度与历次检测成果相比未增加。泉水拱 坝两次定期检查均为正常坝。

DL/ T 5313 2014

DB11T 1300-2015 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DL / T 5313 2014

9碾压式士石坝结构安全评价

9.1.1本条规定了碾压式土石坝结构安全评价的主要项目。 9.1.2坝顶结构包括坝顶高程和坝顶构造。按照DL/T5395核算 项顶高程及防浪墙顶高程:当坝顶未设置防浪墙时,坝顶超高 即为对坝顶的要求。对于坝顶构造,面板堆石坝重点复查防浪 墙底与面板顶部的止水连接及其止水的可靠性:心墙、斜墙堆 石坝重点复查防浪墙是否稳定、坚固和不透水,以及与防渗体 的连接是否紧密。

9.1.3地基特性包括岩性和风化程度(或覆盖层特性)、防渗

本结构尺寸及地基防渗处理情况。防渗体和堆石体对地基的要 包括地基的适应性(承载能力、变形协调)及渗流稳定两个 面。

9.1.4筑坝材料包括各物料的岩性、抗压强度、细料(小干

和细粒(小于0.075mm)的含量、级配、渗透系数等指标;填筑 标准包括碾压密实度及碾压参数。除要求各物料之间变形协调外, 还要求面板堆石项垫层料与过渡料、心墙和斜墙堆石坝反滤料与 过渡料之间均满足层间反滤要求;其中,大坝的渗流稳定性主要 包括防渗体系、坝料层间反滤特性两个方面。 9.1.5坝体变形包括内观和外观的沉降、水平位移。面板堆石坝 除堆石体变形外,还包括面板周边缝、垂直缝变形及面板应变。 设计规范对坝体变形没有提出具体控制指标,评价时可采用工程 经验值进行工程类比,工程经验值见本条文说明9.3.6。

9.1.6坝坡抗滑稳定性指坝坡及其覆盖层地基的抗滑稳

9.1.7大坝渗流量和坝体浸润线无具体控制指标,可根据监 及规律性进行工程类比,判断渗流是否异常,以及渗流量是 合理范围内。

9.2.1对于碾压式土石坝,主要的规范为DL/T5395、DL/T5016 DL/T5129、DL/T5128:当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时,采用工程经验 类比。

9.2.2对于面板堆石现和均质王坝,按照规范要

和防浪墙项高程;对于心墙和斜墙堆石坝,一般防渗体顶部高程 低于坝顶,因此,按照规范要求复核防渗体顶部高程和防浪墙顶 高程。坝顶构造按照规范规定,对于面板堆石坝,复查防浪墙底 部高程是否高于正常蓄水位、防浪墙底与面板顶部水平缝的接缝 止水是否可靠;对于心墙和斜墙堆石坝,复查防浪墙结构形式、 与防渗体的连接情况及防渗体顶部高程是否高于正常或非常运用 条件的静水位

9.2.3坝基包括防渗体地基和堆石体地基。对于面板璀石坝, 防渗体地基指趾板地基;对于心墙和斜墙堆石坝,指心墙和斜 墙地基。

9.2.3坝基包括防渗体地基和堆石体地基。对于面板璀石

9.2.4检测成果是指监理工程师或第三方检测单位提供的坝

9.2.4检测成果是指监理工程师或第三方检测单位提供的坝料渗 透系数、密实度(干密度、压实度、相对密度)、颗分级配等现场 检测数据。

之一时,可不进行相应的坝坡稳定计算。

DL / T 5313 2014

和过渡料的细料、细粒级配及颗分要求。心墙和斜墙堆石坝的防 渗体系主要指防渗体材料和接缝止水,坝料层间反滤特性重点复 查反滤料和过渡料之间的反滤要求。均质土坝的防渗体系主要复 查防渗体材料及渗透系数。

的接缝止水及填筑料与高趾墙接触面的坡度、坝料填筑层厚、碾 压参数及碾压密实性等:心墙、斜墙堆石坝及均质土坝与混凝士 结构的连接,重点复查接触面坡度、防渗体断面加大情况及防渗 体(或坝料)的填筑层厚、碾压参数及碾压密实性等;土质防渗 体内理设的涵管重点复查涵管伸缩缝设置、止水及其材料、涵管 外反滤料设置情况。

9.3.1碾压式土石坝结构安全评价,首先要查说地质、设计、施 工资料,结合建筑物现场检查及监测成果,对运行性态较差的部 应复查是否存在设计、施工质量缺陷,必要时进行计算复核或质 量检测,并进行综合评判。 9.3.2当坝顶未设置防浪墙时,按照防浪墙顶要求复核实测的坝 顶高程是否高于正常运用、非常运用条件下的静水位加坝顶超高。 9.3.3坝顶和面板均会发生变形,防浪墙与面板的水平接缝容易 破坏而成为漏水通道。当该水平接缝高程低于正常蓄水位时,库 水位在此缝以上的概率较大;一此缝止水破损,沿此缝产生渗 漏的可能性较大。心墙、斜墙堆石坝防渗体顶高程低于最高静水 立三防渗体顶部与防浪墙未连接时,库水有可能通过防渗体顶部 向下游渗水,带走坝体细料或因坝体排水不畅而导致下游坝坡滑 坡甚至垮坝。 9.3.5一些工程坝肩设有与坝顶同高程且与坝顶连接的公路或人 行道,该部位无法设置防浪墙;当端头防浪墙并未向上游延伸时 法泽送

行道,该部位无法设置防浪墙;当端头防浪墙并未向上 该通道容易翻浪。

DL/T 5313 2014

DL/T 5313 2014

求进行检查,并复查检测成果。 9.3.8当坝下游坡有高于下游水面的明显渗水点或坝后量水堰内 渗水浑浊时,说明坝体排水不畅或坝体细料已被带出,会引起坝 下游坡塌滑甚至垮坝。库水位上升时,与以往相同库水位相比渗 流量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说明坝体渗漏通道面积正逐年增大, 细料已逐年被带出坝体,可能会引起大坝沉陷甚至垮坝。需要查 明渗水来源和渗水原因,必要时进行水下检查。以下是两个国内 面板堆石坝渗流量异常的工程实例。 湖南省浏阳市株树桥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78m。1990年11 月下闸蓄水,1992年7月大坝渗流量为30L/s~40L/s,1994年8 月为970L/s,1998年7月为1600L/s,1999年7月达到2500L/s 2000年1月开始放空水库处理,发现3块混凝土面板严重损坏, 垫层料大量流失。处理后的渗流量在29L/s以内。 湖南城步县白云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0.00m,正常蓄水位 540.00m。从1998年12月水库蓄水至2008年5月,库水位在 512.0m~538.0m之间运行,大坝渗流在20L/s~110L/s区间变化; 2008年5月~2011年10月,渗流量由110L/s增加至900L/s,对 应的库水位为517.0m和508.0m;2012年9月渗流量增大至 1250L/s(对应库水位522.0m)。2013年5月对大坝进行防渗应急 处理,处理后库水位509m时对应的大坝渗流量为690L/s。大坝 渗流量远大于我国同规模面板堆石坝的渗流量,为国内同类工程 所罕见。

9.4结构安全分项评价

9.4.1、9.4.2当大坝的设计、施工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时,意味 着存在工程薄弱环节。如果运行性态中又有表露,这样的薄弱环 节可能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大坝安全等级评定的指导思想是根 据设计、施工质量结合运行性态进行综合评判。 9.4.3监测成果和外观检查需要进行相互验证,当监测成果和外

DL / T 5313 2014

DL /F 5313 2014

新疆某29.5m高的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368.00m,心 高程(364.60m)高于正常蓄水位(364.20m),但低于校核洪) 坝顶虽设有防浪墙,但与心墙防渗体顶部未连接,库水有可 过心墙顶向下游渗水,蓄水前在心墙和防浪墙之间开槽重新 防渗体,堵住了坝顶渗水通道。

高程(364.60m)高于正常蓄水位(364.20m),但低于校核洪水位 项顶虽设有防浪墙,但与心墙防渗体顶部未连接,库水有可能通 过心墙顶向下游渗水,蓄水前在心墙和防浪墙之间开槽重新做了 防渗体,堵住了坝顶渗水通道。 9.4.5当防渗体建基面处理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可根据监测成果, 核查防渗体地基或坝体是否出现过大的变形:或当坝基防渗标准 大部分比规范规定低一个等级,或两岸防渗幕标准达不到规范 要求,或已发现坝基渗流异常时,需根据监测成果和现场检查情 况核查坝体(基)、两岸是否出现渗透破坏。 9.4.6当坝料细料(小于5mm)含量等指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 需根据粗、细料界面的粗颗粒剔除情况、大坝渗流量及坝脚渗水 浑浊情况分析大坝渗流稳定性,以判断坝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有些面板堆石坝(如湖南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上、下 水库大坝)的垫层料的细料含量低于规范规定值或级配不佳,或 有些大坝垫层料与过渡料不满足层间反滤要求,但施工时对垫层 料与过渡料界面进行了处理,剔除了过渡料上游面的粗骨料。运 行期坝后量水堰实测渗流量较小、渗水清澈,且库水位上升时与 以往相同库水位相比渗流量稳定。据此,可以认为大坝渗流是正 常的,但需加强渗流量监测和渗水浑浊度的观察。 9.4.7国内土石坝滑坡的实例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滑坡跨坝的 均质坝124座、心墙项13座。一些工程坝坡稳定计算的最小安全 系数虽满足规范规定,但坝坡坡比、坝料抗剪强度等指标取值禾 必合理。大多数滑坡坝是由于大坝本身存在坝坡太陡、坝料抗 剪强度低等问题,在库水位骤降、地震、暴雨情况下诱发滑坡。 例如,湖南省流光龄水库均质土石坝,最大坝高42.5m,由于库 水位骤降等原因,大坝先后发生3次上、下游坝坡滑坡,滑坡前 均出现平行于坝轴线的纵向裂缝。辽宁省汤河水库黏土斜墙砂砾 石坝,最大坝高48.5m,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时,

DL / T 5313 2014

DL / T 5313 2014

高130.0m。由于绕坝渗流等原因,上述两座大坝的渗流量最大值 均达到1800L/s,处理后分别减少至130L/s和100L/s。巴西的阿 里亚大坝,最大坝高160.0m,1980年大坝渗流量最大值236L/s, 1985年后减少至70L/s。 9.4.10土石坝与混凝土坝接头是容易发生渗流接触冲刷的薄弱 部位,发生地震时也容易沿混凝士坝与土石坝接触面形成裂缝发 生渗漏,因此对接头部位加强检查和监测是必要的。

10泄水建筑物安全评价

10.1.1坝身泄水孔包括坝身泄洪孔、放空孔、冲(排)沙孔,泄 水隧洞包括泄洪洞、放空洞、冲(排)沙洞及其开澈式进水口和 下游明流渠道。 10.1.2泄水建筑物安全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从宏观布置 上评价泄水建筑物布置与枢纽区相邻建筑物及设施的适应性,从 泄水建筑物实际运行反映的情况(泄流能力、建筑物结构安全性) 评价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 通过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第三轮(2004年~2010年)182座大 项的定期检查资料分析,发现有101座(占55.5%)大坝泄水建 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大体上表现为泄流能力符合 性、泄流建筑物结构安全、水力流态及下游消能防冲建筑物结构 安全4个方面存在问题: 1行洪条件改变,影响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 2未按设计要求完建,有些仅有首部,泄槽、消能工未完建。 3溢洪道边墙挡水高度不够;弧形闸门支铰(墩)高程在设 计或校核水位以下,泄洪时影响支铰(墩)结构安全。 4泄洪或冲沙中孔或深孔闸门启闭不灵、冲刷问题突出。 5过流面冲蚀、破损、裂缝。 6进流不顺、有严重漩涡、泄洪水舌归槽不好造成冲刷问 题等。 7下游消能工冲刷严重,如漫湾的消力塘几乎每次泄洪后都 要修补

DL/ T 5313 = 2014

8泄水建筑物边坡稳定问题。 消能防冲建筑物的安全评价从消能工(如底流、挑流、面流、 实流等)形式、布置及消力池的形式、,深度、长度和结构的合理 性等方面进行。对实践经验较少的竖井式流消能及孔板洞式消 能工,应作专项说明。

10.2.1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对枢纽区相邻建筑物、相关设施及运行 人员的安全影响很大。如某水电站利用坝后冲沟消能,将溢洪道 与该冲沟正交布置,但由于鼻坎体形欠佳等原因,泄洪时水流在 溢洪道泄槽内发生水跃,洪水漫过泄槽侧墙,未能形成挑流后下 泄,导致侧墙倾覆变形,且冲击并淘刷本岸山体,造成重大缺陷: 某水电站因泄洪时下游雾化造成山坡滑坡:某水电站因泄洪雾化 影响广区工作环境;某水电站放空管事故闸门后通气孔面积过小, 事故闸门动水下门后,门后产生很大负压,导致放空管出口出现 大风速的倒吸气流,并引发了人身安全事故。 10.2.2本条评价内容仅核查各泄水建筑物的实际行洪能力,与 设计要求的最大泄流量进行对比后,分别评价各泄水建筑物的 泄流能力;对于尚未遭遇设计、校核洪水考验的泄水建筑物, 核查其设计成果的合理性,通过小流量泄洪时的水力学特性推 断设计工况。至于各泄水建筑物联合泄流时的泄流能力,以及 在设计工况下机组的过水能力之和与设计洪水标准要求的符合 性,参见“4防洪安全评价”分项的评价要求。 10.2.3泄流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主要复核现状结构在设计工况 下的稳定和应力状态等。泄水建筑物上部结构,如闻墩、牛腿、 胸墙和支撑结构及扎口等的应力状况安全评价时,宜根据工程实 际工作状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并以实际运行状况作为 衡量计算结果的依据。

10.4.1泄水建筑物评价,可通过审阅设计、运行期相关资料,现 场检查过流面、主要受力结构部位以及下游消能防护设施等方法 升展,对存在缺陷或隐患的,分析其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行洪 能力的影响,提出补强加固处理措施。 10.4.2国内多个水电站溢洪道由于闸门开启方式不合理,发生 刷流道、河床及下游护岸甚至水流翻出导墙等现象,因此应重视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调度方式。水力学流态观察包括:进出水口流 态、回流、漏斗漩涡:流道内气锤、振动、水翅、脉动水流:泄 槽内流速、流态、明满流交替、水面波动、紊流状态、掺气效果: 下游消能淤积和冲刷、冲坑发育、异常响声、河势变化等。 10.4.5~10.4.7从第一轮96座、第二轮124座及第三轮182座大 项定期检查情况统计,分别有15座、13座和27座大坝进行了泄 水建筑物的专题研究,统计历年各轮次的大坝定期检查成果。专 题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类: 1下游消力池、河道及两岸护坡冲刷检查(含水下)、地形 测量。 2泄水建筑物存在危害性裂缝等缺陷时进行结构安全性 分析。 3流道、门槽裂缝或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4修补处理或改造工程总结及效果评价。 5水工模型试验或水力设计复查。 6泄水运行异常振动的研究。

10.5泄水建筑物安全分项评价

DL/ T 5313 2014

11金属结构设备安全评价

11.1.1水利水电工程中,当孔口尺寸较小时,常采用阀门代替闸 门,其功能与闸门相同。本导则为叙述方便,所述闸门也包括阀 门,此后各条款不再一一指出。 11.1.2快速闸门是指设于压力明管、坝内埋管和坝后背管进水口 的快速闸门,而非用于水轮机组飞逸保护的快速闸门。部分水电 站存在采用非工作闸门长期挡水的情况,如暂不施工、汛期或长 期不运行的船闸等通航建筑物上闸首的挡水闸门。此时,闸门成 为挡水坝段的一部分,其挡水时的结构安全性应予以评价。 11.1.3门式启闭机和桥式启闭机已纳入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 定期检查验收范围,且其检查周期为2年,少于5年的大坝安全 定期检香周期,因此原则上不必对其作重复的安全评价工作,司 直接引用其定期检查结果

11.2.1如果建设期已开展过安全鉴定并且没有遗留问题,则对本 条第1~2款的评价可参考安全鉴定成果,并适当简化。其中,金 属结构设备总体布置是指涉及大坝运行安全的闸门和启闭机的类 型、数量选择,以及为满足其正常运行、维护、检修所采用的布 置方案和技术措施:金属结构设备的设计标准是指闸门和启闭机 设计荷载中的设计(校核)水位标准和地震设防标准。 11.2.2如果建设期已开展过安全鉴定并且没有遗留问题,则可省 略设计、制造、安装质量的评价,重点进行运行期间的维护、检

修和运行安全评价。 11.2.3门槽埋件周边的二期混凝土可能会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发 生漏水继而淘空的现象:若门槽形式不合理,也可能引起周边混 凝土的空蚀。 11.2.4~11.2.6考虑以往对启闭机的安全评价深浅不一,而后闭 机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大项的运行安全,故对启闭机安全评价 的内容分类作出了规定。许多水电站启闭机已采用远程控制的方 式进行启闭操作,正文中涉及电气控制的内容包括现地控制和远 方控制两部分

11.3.2水工建筑物一般依据GB50201和DL5180确定其设计标 准,金属结构设备作为水工建筑物的一部分,其设计标准置与相 应部位的水工建筑物保持一致。 11.3.3~~11.3.4水利部1998年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 废标准》SL226一1998由于编制年份较早,部分内容有不尽合 理之处,需要修订。为避免误导,本导则未将其列为评价标准和 依据。 11.3.5对水利部或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管辖的水电站,可参照其相 应的规范进行评价

11.4.6~11.4.11建设期开展过安全鉴定、定期检查时外部条件末 发生变化的工程,这几条内容的复查可适当简化,可以引用安全 鉴定成果。 寒冷地区的快速闸门,当采用卷扬式启闭机操作时,其闸门 并应采取措施避免钢丝绳被冰盖冻结:当采用液压启闭机操作时, 般情况下也应采取措施避免液压缸体承受静冰压力,并保证液 压缸能按原设计意图进行微量摆动,除非设计时已进行了相关内

容的复核。 11.4.9条“对台风地区、地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士 石坝工程和高坝大库工程,尚应检查泄洪闸门是否配置了柴油 发电机等应急供电设施,或配置了手动操作、应急泵站等断电 应急操作设施”的规定,略高于《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DL/T5186一2004中“对坝区重要负荷应有2个独立电源供给 对特别重要的泄洪设施,经过论证可增设第三电源或专用发电机 组”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对上述工程,必须确保闸门在任何情况 下均能开启。 11.4.19本条实际规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件、零件复核 计算时容许应力采用DLT5039和DLT5167的规定,不需根据 实际使用年限进行折减。容许应力不根据使用年限折减主要基于 以下几点:①闸门等钢结构发生腐蚀时,未发生腐蚀部分钢材的 金相组织并不受影响,而结构及零件复核的正是未腐蚀部分的强 度和刚度,晶间腐蚀仅存在于不锈耐酸钢、镍基耐蚀合金和铝合 金中,一般情况下,国内水工钢闸门的受力结构件均不会选用上 述3类材料。②原材料质量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规范充许的质 量偏差设计时已考虑在安全系数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时效 的作用使制造过程产生残余应力逐渐减少,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 改善。③由于运行次数有限,水电站金属结构一般情况下不会产 生疲劳破坏,但当运行过程存在明显振动或运行特别频繁时,振 动或运行过程产生的动荷载,可能使应力集中处的局部应力超过 屈服强度而产生裂纹,加上材料及焊缝内部已有的微裂纹,随着 使用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造成结构的突然 断裂。对振动引起的疲劳,首先应找到原因,消除振动源,其次 再进行疲劳复核,不宜简单地采用应力折减的方法进行复核;对 运行频繁的金属结构应进行疲劳复核。④据了解,比利时内陆运 河上1917年之前竣工的4台升船机、1889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 等欧美的许多接近或超过100年的钢结构至今仍在使用中,也间

接说明了钢材的容许应力不会随时间的推移逐年减低。二是构件、 零件复核计算的方法要求采用上述两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空间 有限元分析法可作为必要时的验证手段。空有限元分析自前在 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理论和算法都已经日趋完善。但考 水电行业的特殊性,此方法在从水工建筑物到水工钢闸门的各类 规范中,主要用于复核验证。 11.4.20目前行业内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闸门和启闭机进行强度 复核的报告,水平参差不齐,故专列条对其提出具体要求。

1.5金属结构设备安全分项评

DL/T 5313 2014

可能会因闸门不能有效开启泄水而影响防洪甚至漫坝。同样的漫 坝,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后果是不同的,前者溃坝风险较小,后 者溃坝风险极大。因此,金属结构设备安全等级的确定,除从挡 水、泄水安全性方面考虑外,还要考虑对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不 同影响。

12.2.2枢纽区边坡的稳定安全标准,DL/T5353与DL5180的规 定是致的;对工程枢纽区的库岸边坡和下游边坡,应根据边坡 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失稳破坏后的危害程度,划分边坡级别

12.3.1边坡稳定性评价时,除第12.3.5条款规定的情况外,一般 根据地质条件和监测资料进行定性分析。 12.3.4、12.3.5一些失稳机理复杂的大型滑坡体在设计阶段进行 过专题研究并通过审查,可以采用审定的分析方法进行复核。对 于非平面滑移失稳的岩体,可通过线性或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其 破坏机理和屈服区域,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DL / T 5313 2014

12.4边坡安全分项评价

12.4.2根据边坡变形失稳机理,边坡稳定状况可单独选择稳定安 全系数、实测变形或综合两者进行评判。如平面滑动的岩质边坡, 失稳具有突然性,可仅依据稳定计算成果:对于具有端变破坏类 型的边坡,可根据蠕变速率的变化和岩体结构的破坏程度综合评 价其稳定状况;对于覆盖层边坡和沿复式结构面组合变形失稳的 边坡,可综合稳定计算成果和实测变形进行评判。 12.4.3边坡安全评价应从边坡失稳可能性和失稳对大坝的影响 两个方面综合评判。对于不影响大坝结构安全和运行的小规模期 塌,不影响边坡安全级别的评定。枢纽区边坡失稳对大坝会造成 一定的损伤,根据汶川地震工程现场情况,边坡跨塌对大坝实体 结构不致有严重威胁,但对阐墩等形体单薄的结构和泄洪设备会 造成严重损伤,影响大坝部分的运行功能,边坡失稳危害性应根 据大项结构特点和运行特点作出合理判断。近坝库岸边坡失稳的 危害性一般为涌浪影响,边坡出现整体失稳迹象是定为b级或c 级的必要条件:为使涌浪不翻大坝需要限制水库正常运用水位的, 应定为b级;无法避免涌浪翻土石坝的,应定为c级;无法避免 涌浪翻混凝土坝或砌石坝的,可根据大坝超载能力评定安全级别: 边坡失稳规模巨大,发生类似瓦依昂的事故造成水库报废的,应 定为c级。对各类坝型的具体评判标准见第13章。

GTCC-044-2018 铁道货车轴承油封-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DL/ T 5313 2014

13大坝安全等级综合评价

1国内外多个权威机构和学者曾对大坝失事原因进行统计 ,结论如下。 1 国际大坝委员会曾对1100多座失事大坝进行原因统计分 结果为: 1)遭遇特大洪水、设计洪水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 洪水漫顶30% 2)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导致大 坝失事27%。 3) 坝基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漏量增大引起坝基渗透 变形过大导致失事20%。 4) 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如开裂、侵蚀和风化), 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使坝体材料强度降低而失事 11%。 5)其他,各项不同的特有原因12%。 2水利部曾对3000多座失事大坝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 1) 洪水漫顶46.6% 2) 结构质量问题41%。 3) 管理不当6.1%。 4) 其他5.0% 5)不详1.3%。 3 美国学者曾对300多座大坝失事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 1 洪水漫顶35%。 2) 基础问题(渗漏、管涌、基础被淘刷、扬压力偏高、 齿墙截水不当、断层错动、沉陷或地基滑坡)25%。

1国内外多个权威机构和学者曾对大坝失事因进行统计 ,结论如下。 1 国际大坝委员会曾对1100多座失事大坝进行原因统计分 结果为: 1)遭遇特大洪水、设计洪水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 洪水漫顶30%。 2)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导致大 坝失事27%。 3) 坝基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漏量增大引起坝基渗透 变形过大导致失事20%。 4) 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如开裂、侵蚀和风化), 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使项体材料强度降低而失事 11%。 5)其他,各项不同的特有原因12%。 2水利部曾对3000多座失事大坝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 1) 洪水漫顶46.6% 2) 结构质量问题41%。 3) 管理不当6.1%。 4) 其他5.0% 5)不详1.3%。 3美国学者曾对300多座大坝失事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 1 洪水漫顶35%。 2) 基础问题(渗漏、管涌、基础被淘刷、扬压力偏高、 齿墙截水不当、断层错动、沉陷或地基滑坡)25%。

DL/ T 5313 2014

失事的风险较大和很大的因素,分别给予b和c的级别,最终也 可一票决定大坝安全等级。各个评价要素的量化指标的确定,一 般依据相应的设计规范规定或要求,突破部分是到目前为止电力 系统三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定级实践经验的总结。 世界坝工史上有许多因设计安全标准偏低造成失事的例子, 如位居大坝失事原因之首的洪水漫坝,很多是因为洪水设计标准 偏低,大坝难以抵挡超标准洪水而漫坝失事的。因此,设计安全 标准是大坝安全评价要素之一,不可或缺。设计安全标准涉及工 程等级划分、洪水设计标准、抗震设计标准、建筑物安全超高、 建筑物结构整体稳定安全标准、建筑物边坡抗滑稳定安全标准6 个方面,工程等级划分是基础,洪水设计标准、抗震设计标准决 定了所有建筑物设计的荷载大小和结构布置,其余3个安全标准 可包含在坝预高程、抗滑稳定等相应的评价要素中,不再单列。 防洪安全由洪水设计标准、泄流能力、大坝安全超高、坝顶 构造结构安全、启闭设备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然而前三 者的量化指标可归结到坝顶高程和水库防洪特征水位的关系,启 闭设备安全性并入金属结构评价要素。因此,防洪安全评价分项

DB34/T 3145-2018 长输天然气埋地管道外腐蚀非开挖检验方法BZ 002110403

155123.217 定价:45.00元 上架建议:规程规范/ 电力工程/电力安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