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706.2-2020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

GB/T 12706.2-2020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12706.2-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1017
下载资源

GB/T 12706.2-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2706.2-2020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

表A.1导体的假设直径

GB/T12706.2—2020

当有一个符合13.3.3规定的隔离套代替或附加在内衬层上时,应按式(A.8)计算。 b)单芯电缆:无论有挤包还是绕包的内衬层

A.2.5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

XJJ 136-2021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技术标准.pdfGB/T12706.22020

表A.2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使直径的增加值

铅套的假设直径(Dp)应按式(A.7)计算: Dpl=Dg+2tpb 式中: Dpb——铅套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铅套的假设直径(Dp)应按式(A.7)计算: Dph 式中:

GB/T12706.22020

D—隔离套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包带垫层的假设直径(D)应按式(A.9)计算:

DLb 包带垫层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uLb 包带前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th 包带垫层厚度(例如按13.3.4规定时为1.5),单位为毫米(mm),

金属带铠装电缆因附加垫层引起的直径增加量见表A.3。

表A.3因附加垫层引起的直径增加量

铠装的假设直径(Dx)应按式(A.10)或式(A.11)计算: a 扁或圆金属丝铠装 Dx=DA+2tA+2tw ·(A.10) 式中: 铠装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A 一铠装前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铠装金属丝的假设直径或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w 一如果有反向螺旋扎带时厚度大于0.3mm的反向螺旋扎带厚度,单位为毫米(mm)。 b)双金属带铠装

铠装的假设直径(Dx)应按式(A.10)或式(A.11)计算: 皇或圆全届丝铛装

铠装带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x=DA+ 4tAD

B.1假设计算法的数值修约

GB/T12706.22020

在按附录A计算假设直径和确定单元尺寸而对数值进行修药时,采用下述规则。 当任何阶段的计算值小数点后多于一位数时,数值应修约到一位小数,即精确到0.1mm。每一阶 段的假设直径数值应修约到0.1mm,当用来确定包覆层厚度和直径时,在用到相应的公式或表格中去 之前应先进行修约,按附录A要求从修约后的假设直径计算出的厚度应依次修约到0.1mm。 用下述实例来说明这些规则: a)修约前数值的第二位小数为0、1、2、3或4时,则小数点后第一位小数保持不变(舍弃); 示例1:2.12~2.1 示例2:2.449~2.4 示例3:25.0478~25.0 b)修约前数值的第二位小数为9、8、7、6或5时,则小数点后第一位小数应增加1(进一)。 示例4:2.17~2.2 示例5:2.453~2.5 示例6:30.050~30.1

B.2用作其他目的的数值修约

除B.1考虑的用途外,有可能某些数值需要修约到多于一位小数,例如计算几次测量的平均值,或 标称值加上一个百分率偏差以后的最小值。在这些情况下,应按有关条文修约到小数点后面的规定 立数。 这时修约的方法为: a)如果修约前应保留的最后数值后一位数为0、1、2、3或4时,则最后数值应保持不变(舍弃); b)如果修约前应保留的最后数值后一位数为9、8、7、6或5时,则最后数值加1(进一)。 示例1;2.449~2.45 修约到二位小数 示例2:2.449~2.4 修约到一位小数 示例3:25.0478~25.048 修约到三位小数 示例4:25.0478~25.0 修约到一位小数

B.3测量值或其计算值与规定值的表示和判定

在判定测量值或其计算值是否符合要求时,应将测试所得的测量值或其计算值与规定值做比较,比 较方法应采用修约值比较法,比较规则应符合GB/T8170的规定。 测量值或其计算值的修约数位通常应与规定值的数位一致。表B.1列出了一些规定值、测量值或 其计算值的修约数位

GB/T12706.22020

表B.1规定值、测量值或其计算值的修约数位

GB/T12706.220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电缆导体温度的测定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电缆导体温度的测定

对某些试验,电缆施加工频或冲击电压时,可将电缆导体温度升高到某一给定温度,典型的为正常 运行时的最高温度以上5K10K,因此不可能通过接触导体直接测量温度。 尽管环境温度可能变化范围很大,但是导体温度变化宜维持在严格限制范围(5K)。 尽管对被试电缆的预先校准或计算最初是满意的,但整个试验期间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导体 温度偏离要求的范围之外。 因此,宜采用一些使导体温度在整个试验期间能够监测和控制的方法。 本导则给出了通用的方法。 C.2 主试验回路温度的校准 C.2.1概述 校准的目的是在试验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对一给定电流通过直接测量确定导体温度。 用于校准的电缆(以下 称参照电缆)应与主回路所用的电缆相 C.2.2 电缆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校准在取自与被试电缆相同的一段至少5m长的电缆上进行。电缆长度使得热量向电缆两端的 纵向传导对电缆中部m范围内温度的影响不超过2K。 在参照电缆的中部应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一个(TCic)在导体上,另一个(TCis)装在电缆外表面 上或直接在外表面下 另外两个温度传感器TC2c和TC3c装在参照电缆的导体上(见图C.1),每个温度传感器距离电缆中 部约1m。 宜采用机械方法使这些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导体上,因为温度传感器可能会由于加热期间电缆的振 动而移动。在试验期间,小心保持良好的热接触,以免热量泄漏至周围环境。可按图C.2所示,将温度 传感器安装在绞合导体的两根股线之间或在(实心)导体与导体屏蔽之间。将导体外面的各包覆层仔细 挖去形成一个小洞,以便将温度传感器装在参照电缆中部的导体上。安装好温度传感器后,可将挖出的 各包覆层放回原处,恢复参照电缆的热特性。 为证实向电缆两端的热传导可忽略,温度传感器TCic、TC2c和TC3c各读数之间的差值宜小于 2K。 如果实际主试验回路包含了几个彼此靠近的单独电缆段,则这些电缆段会受到热邻近效应的影响。 考虑到这种实际试验布置的校准,测量通常在最热的电缆段(通常是位于中间的电缆段)上进行。

图C.1参考回路和试验回路的典型布置图

C.2参照回路导体上的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示例

GB/T12706.2—2020

校准在温度(20土15)℃和无通风状况下进行。 采用温度记录仪同时测量导体、外护套和环境温度。 电缆加热到图C.1温度传感器TCic指示的导体温度达到稳定,并如表3给出的电缆正常运行时导 体最高温度以上5K10K。 当温度稳定时,记录下述温度: 导体温度:位置1、位置2和位置3的平均值; 外护套温度:位置TCis; 环境温度; 加热电流。

C.3.1方法1——应用参照电缆回路

本方法中,参照回路的电缆与主试验回路相同,都通过相同的电流进行加热。 两个回路的电缆和温度传感器按C.2.2进行安装。 试验回路的布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参照电缆的加热电流在任何时刻与主试验回路的相同; 一试验回路的安装方式应考虑整个试验中相互的热影响。 调节两个回路的电流,使导体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温度传感器(TCs)宜安装在主回路最热点(通常在回路的中部)的电缆外表面上或外表面下,并与 参照电缆最热点的温度传感器TCis安装方式相同。 注1:安装在主回路电缆外护套表面上或外护套下的温度传感器(TCs)与参照电缆上的温度传感器(TCis)所测到 的温度用于核查两个试验回路的外护套温度是否相同。 参照回路导体上的温度传感器TCic测量的导体温度可认为能表示加有试验电压的主试验回路的 导体温度。 注2:由于介质损耗的影响,主试验回路的导体温度可稍高于参照回路的导体温度。 将所有温度传感器连接到记录仪以便进行温度监测。记录每个回路的加热电流,以验证两个回路 电流值在整个试验期间相同。两个加热电流的差异应保持在土1%内。 如果通过光纤或类同方式测量温度,参照电缆可与被试电缆串联。

方法2——应用计算导体温度和测量表面温

C.3.2.1试验电缆导体温度的校准

用于校准的电缆与被试电缆相同,且加热方式也相同 用于校准的电缆及温度传感器按C.2.2安装。 校准按C.2.3在参照电缆上进行

校准期间以及主回路试验期间,主回路的电缆导体温度依据测得的外护套表面温月

GB/T12706.22020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从150mm长成品电缆样品上制备试样。 将电缆绝缘线芯样品沿纵向对半切开,除去导体以制备导体屏蔽试样,如有隔离层也应 图D.1)。将绝缘线芯外所有保护层除去后制备绝缘屏蔽试片(见图D.2)。 屏蔽层体积电阻系数的测定步骤如下

图D.1导体屏蔽体积电阻率测量

体积电阻率按式(D.1)或式(D.2)计算:

体积电阻率按式(D.1)或式(D.2)计算:

图D.2绝缘屏蔽体积电阻率测量

式中: P: 绝缘屏蔽体积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α·m); 测量电阻,单位为欧姆(Q); 绝缘屏蔽外径,单位为米(m); T: 绝缘屏蔽平均厚度,单位为米(m); L 电位电极间距离,单位为米(m)。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HEPR绝缘硬度测定

试样应是具有全部护层的一段成品电缆,小心地剥开试样,直至HEPR绝缘的测量表面,也可采用 段绝缘线芯作试样。

则量除按下述规定外,还应按ISO48要求进行

测量装置应符合ISO48要求,结构应便于使仪器稳定地放置在HEPR的绝缘上,同时使压脚和压 头与绝缘表面垂直接触,这可由下述途径之一实现: a)仪器上装有便于调节的万向接头可动脚,可与绝缘弯曲表面相适应; b)仪器由底板上两个平行杆A和A固定,其间距由表面弯曲程度决定(见图E.1)。 这些方法可用于曲率半径20mm以上的表面。 用于测量HEPR绝缘厚度小于4mm的仪器,应采用ISO48中对于小试样规定的测量方法

对于曲率半径很小表面的测量步骤同E.2.1规定,试样应与测量仪器用同一刚性底板固定,这样可 保证HEPR绝缘在压头压力增加时整体移动最小;同时可使压头与试样轴线垂直。 相应的步骤如下: a)将测量样品放在金属夹具槽中[见图E.2a)]; b)用V型枕台固定测量样品的两端导体[见图E.2b)]。 此方法测量的表面曲率半径的最小值可达4mm。对于更小的曲率半径表面应采用ISO48中所 述的方法和仪器。

E.2.4预处理和测量温度

一次测量应在分布于试样的3个或5个点上进行,试样的硬度为测量结果的中间值 际橡胶硬度级(IRHD)的整数表示

图E.2小曲率面的测量

GB/T12706.2—2020

金期间,试样的两端不应不

图F.1纵向透水试验示

G.1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G.1.1.1导体代号

G.1.1.2金属屏蔽代号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

G.1.1.3绝缘代号

G.1.1.4护层代号

聚氯乙烯护套 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 弹性体护套.· 金属箔复合护层 铅套 注1:护层代号包括内衬层和隔离套等。 注2:弹性体护套包括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为基的护套混合料。若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则采用何 种弹性体由制造方确定。

G.1.1.5铠装代号

双钢带铠装· 细圆钢丝铠装 粗圆钢丝铠装 (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 非磁性金属丝铠装 注1:非磁性金属带包括非磁性不锈钢带、铝或铝合金带等。若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则采用何种非磁性金属带由制 造方确定。 注2:非磁性金属丝包括非磁性不锈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铜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铝或铝合金丝等。若订货

合同中未注明,则采用何种非磁性金属丝由制造方确定。

G.1.1.6外护套代号

聚氯乙烯外护套.· 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 弹性体外护套...· 注:弹性体外护套包括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为基的护套混合料。若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则采用何 种弹性体由制造方确定。

G.1.3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型号中有数字代号的电缆外护套,数字前的文字代号表示内护层)、规格(额定电压、芯 56

电缆的运输和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应平放; b)运输中不应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不应机械损伤电缆; C 吊装包装件时,不应几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应放置放稳GB/T 40863-2021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电动机产品.pdf,并用合适 方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倒

G.3.1电缆安装时的环境温度

具有聚氯乙烯绝缘或聚氯乙烯护套或无卤阻燃护套的电缆,安装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G.3.2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G.2

GB 51289-2018 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设计标准表G.2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

GB/T12706.2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