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431-2020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GB/T 30431-2020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328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0431-2020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固定标准铂电阻或巡检仪。选最低可控温度和最高工作温度的90%两个点,分别进行试验。待温 度稳定后,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每个铂电阻的电阻值,查表得相应的温度,或直接读取温度值,按 式(3)计算温度均匀度,取两个温度点的测量结果的较大值为柱箱温度均匀度

式中: △T 温度均匀度; Tmax 柱箱温度最大值,单位为摄氏度(℃); Tmi 柱箱温度最小值,单位为摄氏度(℃); T 柱箱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5.6.4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偏差

见5.6.3的测试方法,按式(4)计算不同空间点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偏差,取其绝对值 偏差为柱箱的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偏差

氏中 △T 温度偏差; T实际 柱箱温度的实际测量值,单位为摄氏度(℃); T设S 柱箱温度的设定值DB12/T 768-2018 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金融机构营业场所、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方案及工程验收许可—新建、改建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方案许可,单位为摄氏度(℃)。

.6.5程序升温的重复性

GB/T 30431—2020

250℃,升温速率10℃/min左右。待温度稳定后,开始程序升温,每分钟记录数据一次,直至终温稳定 重复测量3次,按式(5)计算相应点的最大相对偏差,取其最大值为程序升温的重复性。

式中: S 相对偏差; Tmnx 相应点的最大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Tmin 相应点的最小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T" 相应点的平均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5.7.1检测器系统试验条件

检测器系统试验参考条件见表2。

检测器系统试验参考条件见表2。

Tmin× 100%

表2检测器系统试验参考条件

5.7.2热导检测器(TCD)系统

5.7.2.1基线噪声和基线

设置色谱数据工作站相关参数,待仪器稳定后,记录不少于30min的基线,选取所记录基线中噪声 较大的5min作为计算噪声的基线,以1min为界画平行包络线,测量两条平行线间垂直于时间轴的距 离(见图2),按式(6)计算基线噪声。五个平行包络线宽度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器基线噪声。读取连续 运行30min的基线漂移,即噪声包络线的平均斜率(见图3),

GB/T304312020

式中: 基线噪声,单位为安培(A)或毫伏(mV); 3 第i个平行包络线基线宽度,单位为安培(A)或毫伏(mV); 平行包络线个数(n=5)

图2基线噪声测量示例

5.7.2.2灵敏度和检测限

图3基线漂移测量示例

S TCD =W AFd

GB/T 30431—2020

式中: STCD TCD灵敏度,单位为毫伏毫升每毫克(mV·mL/mg); A 苯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伏分(mV·min); W 苯的进样量,单位为毫克(mg); F 检测器温度校正后的载气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见附录A)

式中: STCD TCD灵敏度,单位为毫伏毫升每毫克(mV·mL/mg); A 苯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伏分(mV·min); W 苯的进样量,单位为毫克(mg); F 检测器温度校正后的载气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见附录A)

5.7.2.3线性范围

5.7.2.3.1试验条件

D TCD = 2NW AF.

5.7.2.3.2试验方法

仪器工作稳定后,进样1uL,每种浓度溶液各进样3次,取苯(或正十六烷)的峰面积算术平均值 样量和峰面积关系曲线,线性系数不低于0.99条件下的最大进样量和最小进样量之比即为该 系统的线性范围

5.7.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系统

5.7.3.1基线噪声、基线

D FID = 2NW

式中: DFID FID检测限,单位为克每秒(g/s); N 基线噪声,单位为毫伏(mV)或安培(A); W 正十六烷进样量,单位为克(g); A 正十六烷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伏秒(mV·s)或安培秒(A·s)。

5.7.3.3线性范围

5.7.3.3.1试验条件

5.7.3.3.2试验方法

GB/T304312020

仪器工作稳定后,进样1uL 均值,做 和峰面积关系曲线,线性三0.999的最大进样 之比即为该检测器系统的线性范目

5.7.4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系统

.7.4.1基线噪声、基线净

..................

式中: ECD检测限,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N 基线噪声,单位为毫伏(mV); W 丙体六六六的进样量,单位为克(g); A 丙体六六六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伏分(mV·min); F 检测器温度校正后的载气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见附录A)。

5.7.4.3线性范围

5.7.4.3.1试验条件

试样为丙体六六六的异辛烷溶液,在线性范围内均勾选择不少于五个点的浓度,其余条件同5.7.1

5.7.4.3.2试验方法

仪器稳定后,进样1uL,每种溶液各进样3次,取丙体六六六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做进样量和峰 面积关系曲线,线性系数不低于0.99条件下的最大进样量和最小进样量之比即为该检测器系统的线 性范围。

5.7.5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系统

.7.5.1基线噪声、基线

7.5.2硫型或磷型检测

2N(Wng) D FPD(S) h(W/a)2

GB/T 30431—2020

2NWnp D FPD(P) = A

2NWnp D FPD(P) = A

式中: DFPD FPD对硫或磷的检测限,单位为克每秒(g/s); N 基线噪声,单位为毫伏(mV); W 甲基对硫磷的进样量,单位为克(g); A 磷峰面积的算数平均值,单位为毫伏秒(mV·s); h 硫的峰高,单位为毫伏(mV); W1/4 硫的峰高1/4处的峰宽,单位为秒(s); ns 甲基对硫磷分子中硫原子占的比例; 1 甲基对硫磷分子中磷原子占的比例

5.7.5.3线性范围

5.7.5.3.1试验条件

硫型试样为甲基对硫磷的无水乙醇溶液,在线性范围内均匀选择不少于五个点的浓度。色谱条件 同5.7.1。 磷型试样为甲基对硫磷的无水乙醇溶液,在线性范围内均匀选择不少于五个点的浓度。色谱条件 同5.7.1

5.7.5.3.2试样方法

试验分硫型和磷型,方法如下: a)硫型:仪器稳定后,进样1μL,每种溶液各进样3次,取硫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做进样量和峰 面积关系曲线,线性系数不低于0.99条件下的最大进样量和最小进样量之比即为该检测器 系统的线性范围; b 磷型:仪器稳定后,进样1uL,每种溶液各进样3次,取磷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做进样量和峰面 积关系曲线,线性系数不低于0.99条件下的最大进样量和最小进样量之比即为该检测器系 统的线性范围

5.7.6氨磷检测器(NPD)系统

5.7.6.1基线噪声、基线漂移

氮: D NPD(N) 式中: DNPDYN) 氮的检测限,单位为克每秒(g/s);

2NWnN DNPD(N)

DNPXP) 磷的检测限,单位为克每秒(g/s); W 注入的样品中所含马拉硫磷的量,单位为克(g); N 基线噪声,单位为毫伏(mV); A 马拉硫磷峰面积的算数平均值,单位为毫伏秒(mV·s); 1 马拉硫磷分子中磷原子占的比例

5.7.6.3线性范围

5.7.6.3.1试验条件

GB/T304312020

三人的样品中所含偶氮苯的量,单位为克() 基线噪声,单位为毫伏(mV); 禺氮苯峰面积的算数平均值,单位为毫伏秒(mV·s); 禺氮苯分子中氮原子占的比例

2NWn D NPEXP) A

5.7.6.3,2试验方法

仪器稳定后,进样1uL,每种溶液各进样3次,分别取马拉硫磷和偶氮苯峰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做 进样量和峰面积关系曲线,线性系数不低于0.99条件下的最大进样量和最小进样量之比即为该检测 器系统的线性范围

5.8毛细管分流比的测定试验

试验条件包括: a)色谱柱:按GB/T30430; b)试样: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 其余条件同5.7.1。

试验条件包括: a)色谱柱:按GB/T30430; b)试样: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 其余条件同5.7.1。

仪器在上述工作条件下稳定后,进样5次,并用秒表测量甲烷的保留时间,算出5次进样保留时间 的算术平均值,按式(15)计算柱的平均线速度

式中: U ——平均线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s); L—柱长,单位为厘米(cm)); t。——甲烷的保留时间,单位为秒(s)。 按式(16)计算毛细管柱的流量

式中: f一分流比; 一在分流阀出口测得的校正后的分流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在保证毛细管柱线速度为10cm/s~15cm/s的条件下,调节分流阀,使其分流比分别为10:1、 50:1、100:1三点.并观察分流比的可调性

仪器在灵敏度或检测限合格条件下关机4h以上,重新启动使其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满足4.7 标的要求所需的时间

5.10仪器的定性重复性

仪器的定性重复性以连续测量 差RSD室性表示,计算见式(18)。

式中: RSD定性 相对标准偏差; M 测量次数; t; 第i次测量的保留时间 t 一n次进样的保留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一进样序号。

5.11仪器的定量重复性

仪器的定量重复性以连续测量7 准偏差RSD定量表示,计算见式(19)。

C(A,A)2 RSD定量= X ×100% (19 (n1)

.12高低温环境适应性

按GB/T11606一2007中第4章和第5章进行,其中低温5℃士2℃,高温35℃士2℃。按5.7试

验过程,对仪器进行基线噪声、基线漂移试验

5.13电源电压适应性

GB/T304312020

220V调至198V,按5.7试验过程,对仪器进行 基线噪声、基线漂移、定性重复性和定量重复性试验;电源电压再调至242V,重复上述试验

5.14运输、运输贮存试验

仪器在运输包装状态下,按GB/T11606一2007中第8章、第15章、第16章和第17章的方法 进行

义器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每台仪器应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

.2.1每台仪器应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 6.2.2仪器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3的要求进行

a)新仪器和老仪器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的产品应每三年进行一次;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3.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6.3.3型式检验应按GB/T2829一2002的规定进行,采用一次抽样,装置的检验项目、不合格质量水平 (RQL)、判别水平(DL)按表3规定进行。批质量以每百单位产品的不合格数表示。 6.3.4若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落实措施,对装置产品改进后,重新进行型式检验, 若再次型式检验不合格,则应停产整顿,装置停止出厂,待问题解决,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出厂 检验。 6.3.5型式检验合格,经出厂检验合格方可作为合格品出厂或入库。若入库超过12个月再出厂,则应 重新进行出厂检验

GB/T 30431—2020

注1:表示应进行检验的项自;一表示不进行检验的项目;表示不合格质量水平 注2:DL表示判别水平;n表示样本数量;Ac表示合格判定数;Re表示不合格判定数

7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仪器在适当的明显位置固定铭牌,其上应有如下标志: a)制造厂名称、地址; b) 仪器名称、型号规格: C) 出厂编号; d) 制造日期; e 应标志的技术参数; 有关法规规定的其他信息

7.2.1仪器包装应执行GB/T13384—2008。

GB/T304312020

.2包装箱的标志应清晰、牢固,内容如下: a) 制造厂名称、地址; b) 仪器名称、型号规格; c 外型尺寸:长×宽×高,单位为毫米(mm);毛重和净重,单位为千克(kg); 出厂编号、包装箱序号、数量及出厂日期: e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应符合GB/T191—2008规定 随机文件,包括: a) 装箱单; b) 产品合格证; c) 使用说明书(关于安全的要求应符合GB/T34065一2017有关规定);

仪器贮存的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室内无酸、碱及腐蚀性气体GB 5085.7-2019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必要时可 标准中特殊规定

A.1检测器出口流量校正

检测器温度校正后的载气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F。 室温下测得的检测器出口的载气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T。一检测器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T,一室温,单位为开尔文(K); P—一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单位为兆帕(MPa); P。一一大气压强,单位为兆帕(MPa)。

分流阀出口测得的分流流量,应按公式(A.2)校正

得的载气流量通常在室温下测量,应按公式(A.1)

GB/T 41892-2022 智能船舶 机械设备信息集成编码指南压力梯度校正因子计算见公式(A.3)。

式中: 压力梯度校正因子 F一 校正后的分流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F。一一室温下测得的分流阀出口的分流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T。一柱箱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P;一一注人口压强,单位为兆帕(MPa)。 注:只有在测量时使用湿式流量计(如,皂膜流量计)时才需考虑(1一P/P。)因子。如果使用数字流量计(如,干式 的)测量,则不需考虑(1一P/P。)因子,公式(A.1)和(A.2)删除(1一P/P。)因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