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LI (0802.1~0802.8)-2019 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 第1~8部分.pdf

T/CALI (0802.1~0802.8)-2019 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 第1~8部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713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LI (0802.1~0802.8)-2019 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 第1~8部分.pdf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发布

T/CALI 0802.72019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5.1总体要求 5.2基础性功能 5.3网络接口 5.4实时操作系统 5.5其他功能要求 试验方法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5.1总体要求 5.2基础性功能 5.3网络接口 5.4实时操作系统 5.5其他功能要求 试验方法

GB/T 42140-2022 信息技术 云计算 云操作系统性能测试指标和度量方法T/CALI 0802.72019

T/CALI0802《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第2部分:管理服务平台要求与试验; 第3部分:灯杆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4部分:通信协议和公用通信接入功能要求与试验: 第5部分:传感器要求与试验: 第6部分:公共信息服务要求与试验; 第7部分:摄像头要求与试验; 第8部分:充电桩要求与试验。 本部分为T/CALI0802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上海三思电子 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顺舟智能料技股份有限公司、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互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 同。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华荣、陆磊、黄峰、庄晓波、沈庆跃、邱永红、赵欣翔、叶少军、陈云飞、 复誉、陈聪。 本部分首次发布

T/CALI 0802.72019

T/CALI0802的本部分规定了多功能路灯 ()的技不要求和激试法。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园区及与其相连的特殊场所的多功能路灯系统的安防监控用摄像头 (机)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其它应用场所在技术条件相同时也可参考执行。

基于基础视频监控拓展出的防范安全的应用

的数据交互,报警输出,和其他外接设备的信息

摄像头(机)的设计和制造应使其作为智能路灯的一部分,保证其在具体使用场所的工作条件(温 度、湿度、腐蚀性等)下正常工作的同时,必须满足的GB20815和GA/T1127规定的安全要求、性能要 求、安装要求、电磁兼容等要求。

T/CALI 0802.72019

摄像头(机)应具有以下基础性功能: 移动侦测; 双码流输出; 故障报警; 心跳机制; 数据保密: 日志功能: 叠加图像标识信息和时间; 音频输入输出(可选); 报警输入输出; 夜视功能(可选)。

摄像头(机)应具有以下基础性功能: 移动侦测; 双码流输出; 故障报警; 心跳机制; 数据保密: 日志功能: 叠加图像标识信息和时间; 音频输入输出(可选); 报警输入输出; 夜视功能(可选)。

摄像头(机)的实时操作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支持单画面、四画面、九画面浏览功能,单画面全屏、多画面全屏功能: b)支持摄像头(机)软件在线升级,如在升级过程中,发生掉电掉线情况时,能恢复到升级前的 状态; c)应支持对摄像头(机)参数(如:视音频参数、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DNS服务器) 设置进行配置,自动保存并获取配置信息:

d)应有恢复出厂设置和重新启动功能,设备掉电或重新启动后,应能保存掉电前或重启前的配置 信息; e)应能在输出的图像中叠加中文文字和符号信息,信息包括:编号、位置、时间、日期等。叠加 信息的位置、内容应符合GA/T751中的规定; f)应具有同时输出两(多)路码流或存储一路的同时输出另一路在图像格式、压缩编码格式或压 缩码率等参数上有所不同并可以独立设置的视频码流的功能。网络摄像机接人联网系统时宜支 持向SIP服务器主动注册登记的工作模式。如果注册不成功,宜延迟一定的随机时间后重新注 册; g)内部宜支持嵌入式WEB服务功能,能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网络摄像头(机)。宜具有以下功能: 1)移动侦测报警触发功能,能对画面物体的移动进行分析,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 2)信号量报警输入、报警输出、报警参数设置等功能: 3)报警信息触发现场视频录像功能,可支持报警触发前不少于5S的视频预录、报警触发后不少 于15S的视频录像; 4)故障报警功能。 h)具有日志记录功能,如记录最近访问者的用户名、IP地址、访问时间、设置参数等信息; i)在广域网环境下使用时,宜支持主动发包动作以实现NAT穿越; 1)具有动态域名解析功能,以实现在广域网环境下连接到联网系统

按GB20815和GA/112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T/CALI 0802.72019

[1]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2」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3]GB/T25724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4]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5]GA/T669.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61GA/T112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高清晰度摄像机测量方法

1」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2」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3]GB/T25724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4]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5]GA/T669.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61GA/T112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高清晰度摄像机测量方法

T/CALI 0802.82

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第8部分:充电桩要

Multifunctional Street Lighting SystemPart8:Requirements and tests for charging pile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发布

T/CALI0802.82019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技术要求 5.1总体要求 5.2结构要求 5.3电源要求 5.4电气要求 5.5防护要求 5.6性能要求 5.7其他要求 6设备周围环境条件 6.1正常工作条件. 6.2特殊使用条件 7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技术要求. 5.1总体要求 5.2结构要求 5.3电源要求 5.4电气要求 5.5防护要求 5.6性能要求 5.7其他要求 3设备周围环境条件 6.1正常工作条件. 6.2特殊使用条件 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T/CALI 0802. 82019

T/CAL10802《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第2部分:管理服务平台要求与试验; 第3部分:灯杆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4部分:通信协议和公用通信接入功能要求与试验; 第5部分:传感器要求与试验; 第6部分:公共信息服务要求与试验; 第7部分:摄像头要求与试验; 第8部分:充电桩要求与试验。 本部分为T/CALI0802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上海三思电子 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顺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互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 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庄晓波、朱华荣、陆磊、黄峰、沈庆跃、叶少军、邱永红、赵欣翔、陈云飞、 夏誉、陈聪。 本部分首次发布

T/CALI 0802. 82019

T/CALI0802的本部分规定了多功能路灯系统的充电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园区及与其相连的特殊场所的多功能路灯系统充电桩的设计、施工、 验收和运行维护,其它应用场所在技术条件相同时也可参考执行。

1和GB/T19596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T/CALI 0802. 82019

充电桩的设计和制造应使其作为智能路灯的一部分,保证其在具体使用场所的工作条件(供电系统、 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腐蚀性等)下正常工作的同时,必须满足相关的安全要求、电磁兼容、性能 要求、安装要求等。

5. 2. 2. 1 机械开关

5. 2. 2.2剩余电流保护器

当供电设备具有符合GB/T2023 a)类型B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b)类型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及相关设备直流故障电流大于6mA时断开供电

5. 2. 2. 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用于室外的供电设备应设计可在最小过压类型III的环境中运行。 当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由制造商安装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至少满足GB/T16935.1规定的要 求。

桩体部分应满足下列要求: a)交流充电桩(栓)壳体应坚固:

T/CALI 0802. 82019

b)结构上须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c)交流充电桩(栓)应并充分考虑散热的要求。充电桩(栓)应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的屏蔽功能: d)充电桩(栓)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应提供必要设施,以保证能够正确起吊、运输、存放和安 装设备,且应提供安装螺栓孔; e 桩(栓)体底部应内嵌安装在高于地面不小于1m的灯杆里。桩(栓)体宽度应小于100mm,以 适应不同类型的灯杆 f) 桩(栓)体外壳应采用抗冲击力强、防盗性能好、抗老化的材质; g)非绝缘材料外壳应可靠接地; 充电桩应与灯杆融为一体,避免产生凸出杆体的现象; i)充电桩应为独立式结构,方便检修和更换

5. 4. 1 接触电流

T/CALI 0802. 82019

表2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

5.4.3.1交流耐压

电源频率(50Hz或60Hz)上的绝缘强度电压应按如下方式进行,时间1min: a)对于I类供电设备: (Un+1200V)r.m.S,在通用模式(涉及外露导电部分的所有电路)和差异模式(在每 个电气独立的电路和所有其他外露导电部分或电路之间)下,见GB/T16935.1。 注:Un是中性点接地的电源系统中标称线对中性点的电压 b)对于II类供电设备 2×(Un+1200V)r.m.S,在通用模式(涉及外露导电部分的所有电路)和差异模式(在每 一个电气独立的电路和所有其他外露导电部分或电路之间)下,见GB/T16935.1。对于1类 和2类的交流供电设备,当电源和超低电压电路之间的绝缘是双重或加强绝缘时,则为2× (Un + 1200 V) r. m. s .

5. 4. 3. 2 冲击耐压

5.5.1安全防护功能

充电桩应具备如下安全防护功能: 充电桩(栓)应具备急停开关,可通过手动或远方通信的方式紧急停止充电; b) 充电桩(栓)应具备输出侧的漏电保护功能; C 充电桩(栓)应具备输出侧过流和过压保护功能; 充电桩(栓)应具有阻燃功能; e) 充电桩(栓)应具备短路保护功能

5.5.2外壳防护等级

充电桩的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如下要求:

T/CALI 0802. 82019

a)在充电模式3和充电模式4下,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室外) b)供电接口的防护等级应满足GB/T20234.1的要求

5.5.3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折

充电桩(栓)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 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安装在平台上的充电机以及暴露在外的部件,其连接部件的设计应使组合件的投影面积能承受 150km/h的风速而没有过度变形。

5. 5. 6 温度要求

5. 5. 6.1 极限温升

5.5.6.2允许表面温度

在额定电流和环境温度40°C条件下,进行手动操作可接触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 50°℃金属部分; 60℃非金属部分 同样条件下,用户可能触及但是不需要手动操作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 60°℃金属部分; 85°℃非金属部分。 供电设备应设计为: 接触部件不超过特定温度; 组件、部件、绝缘体和塑料材料不超过在设施寿命周期内正常使用时可能降低电气、机械或其 他性能的温度。

5. 6. 1 功能要求

多功能路灯的充电桩应具有如下功能: a)提供人机交互操作;提供直流、交流充电接口; b)具备语音提示功能;具备刷卡功能; c)具备打印凭条的功能; d 和BMS实时通信,获取动力电池类型、单体电压、剩余容量、温度、告警等信息; 向充电机发生控制指令、开关信号,控制充电机启动与停止,获取充电机状态信息: f)具备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控制导引等完善的安全保护控制逻辑:

T/CALI 0802. 82019

h)具备漏电、短路、过压、欠压、过流等保护功能,确保充电桩(栓)安全可靠运行

5. 6. 2通信接口

CECS 538-2018-T 建筑用找平腻子应用技术规程通信接口应符合GB/T27930、GB/T18487.1、GB/T20234.1、GB/T20234.2和GB/T20234.3的相关 要求。

多功能路灯的充电桩的外观及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人体工学设计,充分考虑中国人特点,安装后整机高度、屏幕高度、键盘高度、充电接头安放 槽高度,适宜操作; b 上出线口的形式,节省操作者一半的体力: 考虑人的使用习惯和耐用性,采用触摸和键盘互为备份的操控,触摸屏和键盘采用防雨、防尘 的设计; d)具备紧急停机的急停开关:具备充电接头安放槽,安放槽可防水:5m长的软电缆

多功能路灯的充电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8760h; b)安装垂直倾斜度不超过5%; 设备安装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 质; d 充电桩(栓)电源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80VAC土15%,频率50Hz土5%; 充电桩(栓)应满足充电对象; 充电桩(栓)输出为直流电,输出电压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要求; 最大输出电流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1C的充电要求,并向下兼容; h 充电方式分为常规和快速2种方式,常规为5小时充电方式,快速为1小时充电方式(针对不 同电池类型选择); i 实现智能IC管理; 每个充电桩(栓)自带操作器,以供用户进行充电方式选择和操作指导,并显示电动车电池状 态和用户IC卡资费信息,实现无人管理; k 充电桩(栓)接口应符合GB/T20234.3的要求; 1 充电桩(栓)通讯接口采用CAN通讯接口,通信协议按照GB/T27930的要求; m 充电桩(栓)对充电过程中的非正常状态应具备相应的报警和保护功能; n 电桩(栓)外壳门应装防盗锁,固定交流充电桩(栓)的螺栓必须在打开外壳门后方能安装或 拆卸; 充电桩(栓)对电池的状态要监控,根据电池的温度,电压对充电曲线,充电电流,充电压自 动调整; P 充电桩(栓)采用强制风冷; 快速充电桩(栓)设备采用交直流一体的结构。既可实现直流充电,也可以交流充电。白天充 电业务多的时候,使用直流方式进行快速充电,当夜间充电站用户少时可用交流充电进行慢充 操作。

CECS 462-2017-T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T/CALI 0802. 82019

1]JB/T11142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设备通用要求 2]JB/T11143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设备接口和通讯协议 3]NB/T3300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4]NB/T33008.1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51NB/T33008.2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6]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7]QC/T74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81QC/T897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T/CALI 0802. 8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