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581-2020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联网总体技术要求.pdf

GBT 39581-2020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联网总体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293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581-2020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联网总体技术要求.pdf

GB/T 39581—2020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df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581—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业务描述5体系结构6功能模块7通信协议8媒体编码9网络管理10服务质量11系统安全12承载网·

GB/T395812020

本标准是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拟分为: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联网总体技术要求;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信息采集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信息发布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一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充联网终端技术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智云游(北京)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绿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辜、谢能付、刘朝辉、王文生、沈佐锐、陈曦、工中、邢春临

GB/T395812020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 联网总体技术要求

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

义和缩略语,业务描述,体系 结构,功能模块,通信协议,媒体编码,网络管理,服务质量,系统安全,承载网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和设备制造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75.1一201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视频 GB/T20090.2一2013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

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biologicaldisasterpreventionandearlywarningsystem 通过卫星网络、互联网、移动或固定通信网向用户提供生物灾害防治及预警服务的数据广播、用户 反馈、专家指导、视频直播、点播等业务的总称。 注:通过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用户可以得到即时性好、准确度高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服务

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biologicaldisasterpreventionandearlywarningsystem 通过卫星网络、互联网、移动或固定通信网向用户提供生物灾害防治及预警服务的数据广播、用户 反馈、专家指导、视频直播、点播等业务的总称, 注:通过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用户可以得到即时性好、准确度高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服务

GB/T39581—2020SP:服务提供商(ServiceProvider)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S:传送流(TransportStream)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VOD: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4业务描述SAG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a)综合服务提供商(SP):通过同一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产播、视频直播、点播等业务功能;在同一个业务系统中实现业务内容的存储和管理:b)系统性能:可满足对跨地区密集用户开展业务的要求,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c)开放性:系统在业务能力、业务规模、网络规模、用户接入方式、业务接人方式和设备互联方面具有开放性。5体系结构5.1分层模型5.1.1体系架构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应用层业务层承载层图1分层模型5.1.2承载层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承载层以IP作为基础通信协议。它包括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以及相关的控制管理功能。承载层应能保证为系统提供足够的带宽和一定传送质量,并具备以下能力:a)负责终端用户的接入和网络层认证;b)按照上层(业务层)要求将每个业务信息流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c)按照每种业务的具体属性要求调度网络资源,确保业务的功能和性能;d)实现内容数据推送或流媒体业务对承载层的特殊要求(如:对组播的支持)。5.1.33业务层业务层由一系列业务执行能力和业务控制能力组成。业务层向应用层提供服务能力,为应用层的扩展提供基础。业务层主要完成以下业务功能:2

GB/T39581—2020a)媒体内容数据的分发和存储管理;b)业务统计数据收集;c)为终端用户提供推送信息服务能力;d)为信息服务界面导航;e)包装基础层服务能力,向应用层提供接口;f)封装实现基础的业务处理逻辑;g)提供与计费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外部系统的对接接口。5.1.4应用层应用层调用业务层提供的各种能力,为最终用户和内容信息发布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应用层需利用业务层提供的能力,根据服务管理单位的工作要求定制应用和部署业务5.2网络架构图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业务管理平台分为全国、省、地县管理节点,终端用户可根据需求与各级节点进行业务互通。全国节点直接与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数据库及专家库联动,为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及网络传输效率,全国节点应定期把符合地方需求的业务更新数据推送到下面的管理节点。服务终端功能分为信息发布终端及采集终端两类,但允许一台终端设备同时具备两类功能。业务数据接收及上传(如:用户语音查询及反馈)可以通过卫星网络、互联网、移动或固定通信网实现,根据需求及当地网络通信环境可灵活设置。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数据及专家库数据及知识存储数据及知识管理查询调度全国业务管理平台省管理节点地县管理节点卫星网络、互联网通信网、广电有线网固定及移动信息发布终端固定及移动信息采集终端图2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网络架构图5.3功能模型结构图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功能集包括数据内容管理、信息交付、业务管控、运维管理、安全管理和客户端。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逻辑架构如图3所示。3

GB/T39581—2020数据内环境空间信空间数据分农业气象资灾害专家测用户上传信采集信息数容管理息数据库析模型库料数据库报知识库息数据库据库业务管控接入控制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11用户鉴权信息发布服务故障检测11能力配置统I系统监控能力鉴权信息采集服务故障告警设备认证能力配置路由分配!1析终端管理信息上传服务故障查询11会话控制能力配置用户管理儿内容数据监控信息交付资源管理信息下发信息采集上传信息存储客户端服务终端图3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逻辑架构图5.4功能模型概述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逻辑上由数据内容管理、业务管控、信息交付、运维管理、安全管理六个部分功能组成,各层面功能要求如下:a)数据内容管理:数据内容管理应与国家或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信息数据库联动,为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服务提供信息来源及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对于用户上传数据及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分析。b):业务管控:业务管控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该部分功能包括:接人控制、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c)信息交付:信息交付为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负责数据信息从业务管理平台到客户端之间的双向传送,包括信息下发、信息采集上传、信息存储等功能模块。d)运维管理:运维管理负责对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进行监测和管理,提供有效的业务质量监测手段和故障检测和定位手段,保障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信息服务的顺利运行。包括终端管理、系统监控以及对于用户信息的管理配置功能e)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负责整个业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认证以及内容数据的可靠性安全监控两个功能模块。f)客户端:客户端为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在用户侧实现数据内容处理、业务实现、信息交付、运维管理和安全相关功能的具体模块,6功能模块6.1数据内容管理数据内容管理主要负责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信息的数据共享、交换、分析和存储有关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部分:4

GB/T 395812020

业务管控主要负责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中与服务直接相关的管理工作,实现对业务、用户的有 管理,提高业务开展的灵活性,增强服务效率和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a)接入控制:对于客户端设备在系统接人过程中的用户鉴权、能力鉴权、路由分配、会话控制等功 能进行控制; b 配置管理:针对系统客户端所对应的信息发布服务能力、信息采集服务能力及信息上传服务 能力进行配置管理: c)故障管理:对于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检测、故障告警、故障查询信息进行统计管理; d 统计分析:可根据系统管理人员需求对各类业务或用户服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取相 应的参考数据

信息交付应包含以下功能: a)信息下发:为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负责数据信息从业务 管理平台下发到各类客户端; b) 信息采集上传:为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的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负责数据信息 从各类客户端上传到业务管理平台; c)信息存储:为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各环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长期存储和缓存的功能

运维管理应包含以下功能: a)系统监控:对于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网络系统设备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并负责对业务系统的故 障进行定位: b) 终端管理:针对终端状态进行监控,包括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方式,管理终端软件更新并对终端 版本信息及终端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C 用户管理:负责对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业务系统为用户分配的用户名、密码和其他状 态信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进行服务信息查询等操作; 口 资源管理:对于用户信息、生物灾害防治预警信息及专家反馈信息情况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 配合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

DB3301/T 0193-2018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管理规范.pdfGB/T395812020

网络管理的范围包括业务管控平台、运维管理系统所涉及子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管理 本标准不涉及对内容数据平台的管理

网络管理应支持拓扑管理,配置管理(版本管理),性能管理(统计管理),故障监控(告警管理),日志 管理,诊断测试,安全管理等 网络管理应支持穴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生物灾害防治和预警系统信息终端数量很天,地域分布很产,对信息终端的管理应采用分布式的管 理模式。在网络中划分不同的管理域,每个域部署专门的终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终端管理系统应提 供系统管理,告警管理,故障管理,统计管理,版本管理,网管上行接口等功能;主要功能内容要求如下: a)系统管理:负责终端管理系统本身的信息查询和参数设置,系统数据备份、恢复和归档及系统 的安全性管理, b)故障管理:当信息终端产生故障时,终端管理系统可以指定该终端进行自检,并返回自检结

果,以定位故障原因。对由终端和系统引发的时间产生不同级别的告警,并对告警进行处理。 C 统计管理:终端管理系统可以定期的采集终端的状态信息和性能信息,并进行汇总和统计。 版本管理:终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保存了信息终端的软、硬件版本信息与业务支持能力信 息。当信息终端启动时,终端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升级策略决定是否需要给信息终端进行版本 升级。当发布新的服务终端软件版本时,终端管理系统也可以根据升级策略对服务终端进行 分区分时段的批量升级,

10.1.1播放质量要求

视频点播(VOD)节目播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正常播放节目时无马赛克; b 正常播放节目时图像无明显跳动感; 正常播放节目时无唇音不同步现象; d) 节目快进、快退时无马赛克; e) 节目快进、快退时,图像帧清晰; f) 节目从快进、快退、暂停恢复到正常播放状态无马赛克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pdf10.1.2响应速度要求

响应速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从点击节目到开始播放的时间不大于3s; b) 从正常播放切换到暂停的时间不大于1s; 从暂停切换到正常播放的时间不大于1s; d) 从正常播放切换到快进、快退的时间不天于1S; e) 从快进、快退切换到正常播放的时间不大于1s; 巧 快进、快退倍速切换时间不大于1s; SAG g)结束播放返回EPG时间不大于2s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