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065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ICS 29.24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

海特花园商住楼施工组织设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1120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装置组成 工作条件...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及要求. 检验规则.... 9验收... .10 1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GIS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图谱数据格式规范.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平均有效高度试验方法... .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基于回波损耗测量的传感器现场校验方法, ..21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外置式有源特高频传感器检测方法. .23 编制说明.. 25

[Q/GDW 113112021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装置组成、工作条件、 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验收、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GIS)特高频法局部放 电在线监测装置,HGIS、罐式断路器和72.5kV以下电压等级GIS可参考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6190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 DL/T61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Q/GDW539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规范 Q/GDW1168一2013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1535一2015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Q/GDW1540.5一2014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5部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 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Q/GDW11059.2—201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测试技术现场应用导则第2部 分:特高频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Q/GDW 11311202

特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UHFpartialdischargedetectior 采用内置或外置传感器检测GIS中局部放电在特高频频段(300MHz~3000MHz)范围内所产生的电磁 波信号。

有效高度effectiveheight 特高频法局部放电传感器在给定频率点的电压响应与入射电场强度的比值,量纲为mm,定义为 公式(1):

式中: f—一信号频率,Hz; U(f)——频率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mV; E,(f). ——频率时传感器入射电磁波的电场强度幅值。V/m

动态范围dynamicscope 在实验室检定条件下,监测装置所能检测的最大可测脉冲电场强度峰值Ei与最小脉冲电 值Eii的比值,表示为201g(Eim/Ein)

Q/GDW 11311202

双端插入损耗doubleendedinsertionloss 将相邻两特高频传感器输出端子等效为二端口网络,向其中一端注入一定频率、功率的信号,另 端输出信号功率与输入信号功率之比称为双端插入损耗,用S,表示。

双端插入损耗doubleendedinsertionToss 将相邻两特高频传感器输出端子等效为二端口网络,向其中一端注入一定频率、功率的信号 输出信号功率与输入信号功率之比称为双端插入损耗,用S,表示。

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一般由特高频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诊断分析单元和辅助部 成

用于耦合GIS内部局部放电所激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包括特高频传感器和同轴电缆,安装方式 内置式和外置式。

实现局部放电特征信号的分析、处理及数据存储,并具备人机交互、诊断、告警、自检和远程 功能。

Q/GDW 113112021

[Q/GDW 113112021

当超出5.1中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当超出5.1中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GIS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可靠性、外观和结构要求、基本功能要求、绝缘性能、电磁 兼容性能、环境适应性能、机械性能、外壳防护性能等通用技术要求应满足Q/GDW1535一2015的相关规 定。

5.2.1在线监测装置传感器的接人不应改变或影响GIS的主体结构和性能,包括电气联接方式、密封 生能、绝缘性能、机械强度等。 6.2.2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应采用无源传感器,传感器设计使用寿命与被检测GIS保持一致,密封工 艺和材料要求不应低于GIS,应保证传感器的尺寸、结构与GIS相匹配,与GIS内部高压带电部件和区 或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应影响GIS本体的内部电场分布等性能指标。 6.2.3应有可靠措施保证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内置式传感器的测量引出端子应配备N型转接头,测 量端子感应电压应小于24V。空置的测量引出端子信号端应接地。 6.2.4内置式传感器应在GIS生产厂制造时安装,内置特高频传感器应与GIS整体进行相关型式试验 出厂试验、现场试验等,具体试验内容及要求应满足DL/T617。 6.2.5外置式传感器应保证不改变被监测GIS的结构、外观标识与连接,不得影响GIS盆式绝缘子结 构的密封性能、外壳接地和通流性能。 6.2.6传感器外壳应可靠接地,传感器的输出端应具备限压保护功能,不应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6.2.7监测装置的装设应满足:与附近高压带电部件和区域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护雷电、开 关操作产生的过电压和地电位升高;不产生涉及电源、电磁兼容和网络通讯等安全隐惠,不影响变电站 其他系统的安全运行。

Q/GDW11311202

6.3.1应具备对局部放电信号幅值、相位、频次等局部放电基本表征参量进行实时自动监测、记录的 功能,并可提供局部放电信号幅值及频次变化的趋势图。 6.3.2应提供局部放电相位分布谱图(PRPD)、局部放电脉冲序列相位分布谱图(PRPS)等放电特征 谱图。 6.3.3 应具备现场复杂电磁环境下,有效抑制和鉴别背景干扰的功能。 6.3.4应具备局部放电类型识别功能,能给出GIS内部的自由金属颗粒放电、悬浮电位体放电、绝缘 件沿面放电、绝缘件内部气隙放电、金属尖端放电等典型放电类型的概率。 3.3.5监测数据的最小存在时间间隔不应大于5min,能据此给出每小时及每天的统计监测结果,应具 备数据存储功能,至少储存最近1个月内以小时为间隔的基本特征参数和谱图信息,图谱数据格式应满 足附录A的要求。 6.3.6特高频传感器、同轴电缆、信号处理单元的连接应采用性能良好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特高频传 感器的输出端应具备过压保护、防人身伤害功能。 3.3.7对特高频传感器或可能浸入电磁干扰信号并影响特高频传感器的缝隙,如法兰、螺栓等采取电 磁屏蔽处理,以阻断电磁干扰信号的影响。 6.3.8特高频传感器布置位置不应存在检测盲区。

6.4.1特高频传感器性能要求

6. 4. 1. 1检测频带

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检测频带可为200MHz~1500MHz,外置式特高频传感器的工作频带应与信号处 理单元相匹配,宜为300MHz~3000MHz。

.4.1.2传感器灵敏度

特高频传感器在300MHz~3000MHz频带内平均有效高度不应小于8mm,且最小有效高度不应小于3mm。 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平均有效高度测量应带手孔进行。

6.4.1.3插入损耗

1500MHz的平均双端插入损

6.4.1.4射频信号增益

外置式有源特高频传感器在频带内平均增益不应小于40dB,且最小增益不应小于35dB。

6.4.3整机屏蔽效能

监测装置屏蔽效能应按GJB6190一2008中5.1执行,电磁屏蔽物在100MHz~10GHz屏蔽频带内屏 不小于65dB。

Q/GDW 113112021

6.4.4整机动态范围

在每一个信号连续采集周期内,监测装置应有效捕获特高频脉冲信号金水湾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监测装置的实时率不小

6.4.6放电类型识别

监测装置应具备放电类型识别功能,能够正确识别GIS内部的自由金属颗粒放电、悬浮电位体放电 件沿面放电、绝缘件内部气隙放电、金属尖端放电等典型放电,正确判断概率应大于80%。

6. 4. 7监测有效性

监测装置的传感器布点配置应满足至少相邻两传感器能检测到被监测GIS内部两传感器间20pC放 局部放电信号

6.4.8干扰信号识别

效抑制和排除背景干扰的能力,对外部电晕放电、手机通 和气体放电灯等典型于扰信号的正确识别率应大于90%

HJ 1173-202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pdf6.4.9现场测量有效性

监测装置应能有效检测出注入被监测GIS内部的等效放电脉冲信号,并能存储相应的谱图文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