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064.8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DZ∕T 0064.8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23225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064.8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ICS 73.080 D59

DZ/T 0064. 81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然资源部 发布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 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汞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汞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1μg/L,定量限为0.10μg/LJC/T 2546-2019 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置技术规程,测定范围为0.10μg/L~10.0μg/L。含量高于此 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在一定的酸度下,溴酸钾与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可将试样消解时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无机汞,用 盐酸羟胺还原过剩的氧化剂,用硼氢化钠将二价汞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将其带入原子化器, 在特制汞空心阴极灯的照射下,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 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的含量成正比。

警示一一重铬酸钾、汞及其化合物有剧毒,操作时应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避免 接触皮肤和衣物!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盐酸(p20=1.19g/mL),优级纯。 4.3氢氧化钠溶液(2g/L):称取氢氧化钠1g溶于纯水中,稀释至500mL。 4.4硼氢化钠溶液(20g/L):称取硼氢化钠10.0g溶于氢氧化钠溶液(4.2)500mL中,摇匀,用时 现配。 4.5盐酸淋洗溶液(5+95),仪器自动加入。

DZ/T 0064.812021

4.12汞标准使用溶液[p(Hg)=0.010mg/L]:吸取汞标准中间溶液(4.11)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 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定容,摇匀。再吸取此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 酸溶液(4.9)定容,摇匀。

5.1原子荧光光谱仪。 5.2汞特种空心阴极灯。 5.3钢瓶氩气(纯度≥99.99%)。 5.4仪器工作条件(参考):汞灯电流:30mA~40mA;负高压:260V~280V;载气流量:400mL/min

5.1原子荧光光谱仪。 5.2汞特种空心阴极灯。 5.3钢瓶氩气(纯度≥99.99%)。 5.4仪器工作条件(参考):汞灯电流:30mA~40mA;负高压:260V~280V;载气流量:400 500mL/min:屏蔽气流量:900mL/min~1000mL/min:原子化器高度:8mm~10mm

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取水样500ml,加硝酸(p20=1.42g/mL)25mL,重铬酸 摇匀。

分别吸取汞标准使用溶液(4.12)0mL,0.10mL,0.50mL,1.00mL,3.00mL,5.00mL, 和10.00mL于一系列25mL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汞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L,0 0.50μg/L,1.0μg/L,3.0μg/LT/CALI 0801-2019 电力线数字传输照明控制协议.pdf,5.0μg/L,7.0μg/L和10.0μg/L。以下按7.1的步骤进行。以汞

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水样中汞的质量浓度按公式(1)计算

式中: p(Hg)——水样中汞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ug/L); 一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汞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D一一样品的稀释倍数。

DZ/T 0064.812021

p(Hg) = P × D....

2.1样品同一实验室,用两个不含汞的水样为基体,加标后汞的含量分别为1.00μg/L和4.50μg/LMH/T 1075-2020标准下载, 经12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1%和1.79%。测定加入汞为1.00μg/L和2.50μg/L的水样,其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2.9%。

9.2实验室间精密度数据见表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