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776-2010 海上生产设施设计和危险性分析推荐作法标准

SY/T 6776-2010 海上生产设施设计和危险性分析推荐作法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Y/T 6776-201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9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3999
下载资源

SY/T 6776-201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776-2010 海上生产设施设计和危险性分析推荐作法标准

SY/T 67762010

SY/T 6776200

·上游控制阀失效? ·火灾的放热泄放? ·公用设施失效? ,气体调节的膜失效? (应仔细审查依靠止回阀提供隔离的设计,特别是如果其失效,则会大量增加泄放装置的总泄放 量) 2.B.21因管线、孔板或控制阀的节流减少了PSV所需泄放量,是否考虑了其对将来改造的影响 (当确定PSV所需的泄放量时,API标准允许考虑由于上游设备而造成的泄放量减少。但是,将来的 运行参数可能需要变更阀芯、孔板尺寸等)?

DB11/T 343-2018 节水器具应用技术标准2.B.22是否在容器除雾器的上游安装PSV??

·和其他PSV通过ESD自动阀 ·含有大量烃的管段,或 ·液体紧集的管段?

2.B.24是否为关断后在截留的工艺液体和外界之间可能存在或出现温度升高的设备安装了液体膨 胀放热PSV(部件中含有因关断面被隔离的冷液,当该液体温度升至环境温度时,可能容易导致该 部件过压。止回阀紧闭阀座的失效不应看做是限制热膨胀至压力升高的一种方式)? 2.B.25当单个PSV保护多条管路和容器时,是否存在因下列任意一种情况而可能将某一部件和 PSV隔离的工况:

2.B.26PSV的设置是否考虑到上、下游的静压差和摩擦损失1

·PSV的材料选择是否符合腐蚀性、自动制冷等? ·是否需要电伴热以避免因费固/结冰在人口处堵塞? ·如果考虑平衡波纹管式或导阀控制式PSV工作于凝固性或黏性液体介质时,其是否充分适应 这些苛刻条件? ·使用有毒介质,平衡波纹管式或导阀控制式PSV是否泄放至安全区域?

·PSE和PSV之间的管线是否连续排放至大气,以防止压力积聚? ·若排放口装有溢流止回阀,是否提供了压力表? ·若在PSV入口安装了爆破膜片,PSV和爆破膜片的组合泄放量是否降低至PSV阀额定泄放量 的90%?

·人口和出口管线直径是等于还是大于PSV的人口和出口直径? ·入口和出口管线等级是否与PSV接口等级一致? ·是否所有在PSV人口和出口处的维修隔离阀为锁开状态,并且包括在锁定阀门程序中? ·是否PSV入口管线的压降低于设定压力的3%,或者PSV设计为遥感阀或调节导向控制泄放 阀以防止频跳? ·PSV出口的最大积聚(排放)背压是否低于设定压力的10%(低于平衡波纹管或导向控制阀 设定值的50%)? ·PSV的出口管线进人泄放汇管的支路管线或者主管线?

·入口管线是否在工艺管线介质流动部分分接,以及这紫工艺管线源自工艺的支路管线还是主

·入口管线是否在工艺管线介质流动部分分接,以及这紫工艺管线源自工艺的支路管线还是主 管线? 2.B.30在PSV出口管线泄放速率大于音速的75%的地方,是否对叠加(附加)背压做了充分 评估? 2.B.31是否为实际的PSV尺寸计算了背压,以及是否为配管计算了相关泄放速率? 2.B.32常压泄放的PSV

2.B.32常压泄放的PSV: ,容器高位关断以上位置是否有足够的液体容量以便在发生液体夹带前有时间切断液体流入? ·是否PSV出口引管至安全区域? ·是否考了出口引燃? 2.C火炬与放空系统 2.C.1是否已经在需要防止液体夹带的部位提供了洗涤器?管线是否自动排放至洗涤器? 2.C.2是否在未考虑最坏情况下的背压时,已经将多个高压和低压部件连接到同一火炬或放空 系统? 2.C.3在火炬/放空系统设计中,是否为下列情况预先采取措施: ·低温影响? ,管线和洗涤器的支撑是否能承受高速段塞流产生的加速力? 2.C4是否在常压放空处安装了阻火器?阻火器是否位于放空口或者其是否为下游冷凝物的自动排 放而设计? 2.C.5是否可以到达阻火器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2.C.6点燃放空系统是否将不会使入员暴露于过度的热辐射强度? 2.C.7是否测试和认可了阻火器的特定用途? 2.C.8是否为放空和火炬头提供了吹扫气? 2.C.9 是否为放空头提供了灭火系统? 2.D排放系统 2.D.1是否将开排系统和闭排系统完全隔离? 2.D.2是否将分类区和未分类区的开排系统隔离? 2.D.3是否在压力部件下游排放系统安装了截裁止阀而可能导致过压?是否考患了水化物堵塞? 2.D.4在闭排系统中,设计的下游收集槽和排放系统是否可以足够处理排放阀误开时的最大流量? 因打开高压部件排放阀而产生的最大积背压是否为汇管的额定工作压力? 2.D.5带压工艺管线和容器的任何排放物是否直接引管排放到常压(开式排放)烃排放系统或污水 系统? 2.D.6在闭排汇管: ·汇管的材质是否适合其排放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包括自然制冷)? ,因为系统可接收到能固的重质原油或水(或水蒸气),是否需要伴热?

2.D.7是否按规范设计所有的放空口和排放口

,它们的等级是否与容器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一致? ·是否所有的排放口都安装了阀门,并且进行封堵、装幅或加盲板? ·装有快开阀门的容器,是否在其常用压力排放连接管线最靠近容器处安装了双阀? ·是否对那紫通常不打开或不经常打开的放空口进行封堵、装帽或加盲板? ·在所有的密器上,是否设计了适合人遗进人的足够的放空口(或者是否有开人孔的可能性》?

管线立管上的SDV和FSV是否安装在最低工艺层面之下,或者另外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2.E.4是否保护立管不受船只碰痛

2.E5若安装关断阀,是否装在尽可能靠近容器出口的位置?

,E8安全装置(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是否安装到位,且在安装位置利用其设定点可有效 市止不安全情况发生?例如: ·高位(或低位)关断是否装在其欲保护出口的高度之下(或之上)? ·压力传感装置和PSV是否安装在筛网或其他节流装置的上游? ·是否将关断装置设置在夹带或审气发生之前有足够时间隔离问题源(例如关闭SDV阀)的位置? 是否将仪表制动分接管设置在可以避免堵塞的位置?

2.E.9常压容器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真空保护(应对导致非正常液位下降或汽化排空的故障工况进行 调查。许多常压罐的损坏是由于不正确的人工排放程序而导致的)? 2.E.10是否适当地设计了液体溢流管线以防止虹吸? 2.E.11液体人口是否布置在可以防止液体注入时静电案积的位置?

2.E12录的排放管线的额定压力是否适合以下的教大值

·录抽流体的最大比重结合以上任一项? 2.E.13在以下情况下,吸入管道和吸人阀的额定压力是否为满载压力或者其他方式提供的吸人超 压(例如,安全阀): ·当一组并联泵的其中··个泵关断? ·当在单个泵的排放管线上有一个至少相当于泵排放压力的备用压力源? ,当关断泵和关闭吸人阀时,排放管线中的流量是否足以使吸人管线超压? 2.E.14是否安装了排放止回阅以防止回流? 2. E. 15 是否提供了最小流量再循环以防止因低流量和过热而造成泵的损坏? 2. E. 16 是否在高压液烃泵上安装了串联密封和内密封故障传感器将泄漏降到最低限度? 2.E.17 是否提供了启动吸入过滤器? 容积式泵 2.E.18是否在第一个截止阀的上游安装安全阀以保护泵的排放管线? 2. E. 19 吸人管道和吸人阀的额定压力是否为满载压力或者其他方式提供的吸入口超压保护(例如。 安全阀>? 2. E. 20 是否安装了排放止回阀以防止回流? 2. E. 21 是否提供了启动吸入过滤器? 2.E.22是否所有处理可燃和有毒流体的泵都有链钢或锻钢案腰箱?

2.E.23如果泵是V带传动或链传动,是否有封闭保护装置? 2.E.24 处理可燃和有毒流体的泵,其排放和放空接口是否将接管至闭排系统? 2.E.25 泵的马达和控制器的设计是否完全符合其所安装地方的区域划分? 2.E.26如果需要,是否对泵和传动装置通过脉冲装置进行足够地保护,以防止泵的吸人和排放所 造成的压力波动? 2.E.27吸人和排放管线的流体速度是否在APIRP14E指导原卿的范围内? 2.E.28泵和传动装置是否有振动传感器保护? 2.E.29螺纹连接是否能使泵在振动时足够稳固?

2.E.30是否为下列情况提供吸气的超压保护

2.E.31是否为下列情况提供了排气的超压保护 ·相对分子质量的预期变化? ·超速? ·在最大吸气压力下闭阅排放? 2.E.32是否为下列情况提供了高温保护: ·工艺冷却液漏失? ·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2.E.33下列情况是否会造成机械损伤: ·液体夹带? ·嘴振? ·反转?(每级出口是否安装了止回阀?) ,气体进人机器? ·超速?(是否提供了超速断流器?)

2.E34是否薄过摄供以下手股限图泄滑和火家!

2.E.34是否通过提供以下手段限制泄漏和火灾的可能

,是否为密封油高位罐提供了溢流保护(如果项部罐发生鲨流,可以使压缩机丧失密封。这会导 致油流人压缩机机体,随之压缩机损坏,进而可能导致烃类气体泄漏)? ·所有高位密封油罐的设计是否适合多级共轴压缩机组密封油泵的最大排放压力(高位密封油罐 的油一般由一个密封油泵提供。因而,泵必须能够将油以最高操作压力输送到最高位的油罐。 为防止密封泵导致低液位罐过压,必须对低液位高位罐加以适当地保护)? ·处理含有重气组分的气流时,是否考虑了密封油稀释对密封油高位罐液位控制设计的影响[如果 密封油高位罐温度低于烃的露点,则有可能发生(由于给定气管线的重烃冷凝物稀释密封油)液 位控制故障。实际液位降低可能导致压缩机密封丧失,随之压缩机损坏和气体可能泄漏1?

2.E.37对于配有备用密封油泵的离心压缩机密封油系统:

2.E.38对于所有的压缩机密封油系统

除气罐的人口管线输送能力是否足够满足处理密封油捕集器里的审生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罐的压力等级以英寸水柱数给出。密封油捕集器里的审气脱气压力可能是几千磅/平方英寸。 油罐人口尺寸必须按处理相应流量设计,以不使油罐过压)? 密封油罐的设计是香防止静电荷聚积?

2.E.39是否为下列情说摄供了过压保护

2.E.40是否提供了促护降低因以下情说而导致超出设计源

2.E.43是否为以下情说果供了充足的过压保护,

2.E.44是否会因以下情况而超出设计温

3.A上部设施安全系统

3.A.2关断阅的设计是否考虑了外部环境状况?例如

·执行结构弹簧复位的含盐空气腐蚀。 ·导阀或电磁阀的机械损伤。 ,空气储罐的损伤或腐蚀(若使用)。 ,气动或波压管线、接头的提伤或腐蚀

否设计了手动/关闭/自动开关?若是,安全系统可以将控制马达费

输入传感器(变送器、转换器、开关

3.A.4传感器的安装是否优先考虑将过程延运降到最低、消除阻塞和冰冻等? 3.A.5隔离阀是否就在眼前,并易于操作? 3.A6对于关键传感器,是否可以独立校验传到传感器的工艺信号(例如通过压力表)?是否可以 轻松精确的校验传感器? 3.A.7是否将低流量探测装置设置在最担心的泄漏点下游? 3.A.8是否将温度传感装置设置在连续流动的管路?

3.A.9是否将工艺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分开?包括

3.A.11设计的系统是否清晰地指示其状态?例如:

?系统故障/系统正常

3.A.12系统是否给出导致关断原因的清晰(先出)信号?

3.A.13当使用维护旁路时,其是否切换了最少数量的运行设备,从而可以在线维护?是否考虑

3.A.14系统逻辑是否考虑了外部状况?例如

·相邻平台的关断。 ·桥路连接的ESD站。 ·输人/输出管线故障。 ·公用设施故障(部分和全部)。

3.A.15当能要换作人员人工成多急状况时,是否考虑了以下内

·她/他是否有足够的知识以正确地了解这一状况? ·是否以简单、直接的形式显示信息,从而为可能出现的紧迫状况作准备? 警报的设置、控制器的位置等是否允许有充分的响应时间?

3.A.16包括封装部件控制系统在内的所有关断系统元件是否均遵循相同的逻辑原理?

理 3.A17,关断后,控制逻辑是否提供了强制锁定?跳闸信号是否通知操作人员需要采取重置措施? 3.A.18是否重置规程清晰、简洁,以减少需要重置若干不同的设备部件? 3.A.19是否指示“先出”信号?

3.B.1是否在区域划分平面图和立面图中清晰地表示出一类区中1级和2级区域的范围

3.B.1是否在区域划分平面图和立面图中清晰地表示出一类区中1级和2级区域的范围?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3.B.2可燃液体、气体和蒸气的处理、加工和存储是否远离布置未分类设备的区域? 3.B.3对构成划分边界的墙/间隔,是否确认其气密设计/建造的有效性? 3.B.4在电气设备布置时是否考虑了钻井和再完并补救作业(在钻井/修并期间,所有可利用的甲 板空间通常用于备用罐、管线、拖车、测井设备等。这类设备可能会危及在区域划分基础上的“正常 操作”条件)? 3.B5在确定区域划分时是否考惠了日常维修? 3.B.6是否将工艺气体用作仪表气源?如果是,在确定区域划分时是否考虑这一因素? 3.B.7在确定区域划分时,是否决定下来包括某些区域是否应划分为“封闭区”以及所有封闭区是 否均充分通风的问题? 3.B.8若利用充分通风和/或增压技术以降低区域划分或不再划分某区域时,在这类划分区域外部 是否有新鲜空气源?如果是,电弧装置是否提供了自动断电功能,以防在失去通风加压时导致气体或 蒸气积聚? 3.B9是否利用了可燃气体探测装置以降低封闭区域的划分?如果是,若未安装气体探头,其是否 切断不适合于划分区域所有装置的电源?

4.A.1探测系统是否具有以下功能:

·是否安装了喷淋阀以允许测试? ·若照离或旁通了喷淋阅,其是否正赏指示操作人员?

尼百 4.A8是否使用了防火墙把高风险区,例如无火设备区,与无火工艺设备以及储罐区隔离?(是否 考虑了在甲板之间也使用防火墙?) 4.A,9是否会以任何方式危及防火墙的效果,例如一扇保持散开的门? 4.A.10能否对平台上所有的区域均从两个不间的方向加以保护(保护措施可包括消防水管、消防 炮、推车式灭火器等)? 4.A.11如渠提供,消防炮是否安装在最有效的位置?消防炮的流路是否会被任何其他设备所阻挡, 例如井口、管汇或结构部件?人员是否能轻松到达和离开消防炮? 4.A.12消防水管是否布置在所有楼梯和出口附近? 4. A. 13 3干粉装置是否符合其指定用途? 4.A.14是否一ABC型干粉灭火器或相当物布置在至少一个直升机甲板楼梯的出口(在所有燃料站 必须有一个ABC型固体化学灭火器)? 4.A.15若平台配备人员,是否有能够保持所需要的流量和压力排水的消防泵(该系统可包括喷淋、 消防炮和消防水管)? 4.A.16是否保护消防泵的沉箱不受碰撞? 4.A.17AFFF卷盘是否具有在水流和水一泡沫流之间切换的能力? 4.A18若提供了消防服,是否在工作时对责任人培训(以往的经验表明,对于那些没有在工作时 受过正常培训的人员而言,消防衣和消防设备使用麻烦和困难)?

4.B建筑物和封团空间

4.B.1建筑物火灾探测系统的区域布置是否提供了清晰的火警源识别标识?

·报警的音频? ,手动开关? ,传送到中心点的警报? 4.B.4探头故障,是否启动警报? 4.B.5进风口是否布置在便烟和可端气体吸人量减到最小的位置和未分类的场所?是否考感在 日口区布置可燃气体探头? 4.B.6探测系统是否有充足的备用电源(例如,电池)? 4.B.7是否每个出口都有手动火警警报站? 4.B.8是否为维修和测试探测系统而预先采取了措施? 火气保护 4.B.9如果探测到火灾或气体,是否考虑了隔离进风口? 4. B. 10 气体探测是否隔离电源以消除点火源? 4.B. 11 是否安装了自动倒吸或灭火剂系统?是否提供了延时以允许人员在系统排放之前撤离? 4.B12所有的出口通道是否无障碍物? 4. B. 13 防火墙上的窗户、门和材料是否与防火墙的防火或防爆等级相同? 4.B.14如果某一封闭空间含有爆炸性物质,是否提供了泄爆的方式?

4.C.1是否在走廊适当间隔的布置了感温探测器?是否每间卧室布置了感烟探测器?设备和其他房 间是香含有潜在的点火源?

1是否在走邸适当间隔的布置了感温探测器?是否每间卧室布置了感赠探测器?设备和其他房 是香含有潜在的点火源?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4.C.2是否在生活区内的全部位置均可以明显地听到火/烟报警的声音? 火气保护 4.C.3是否将防火墙和挡烟板安装在生活区关花板闲置空间的适当位置,以防止被移动? 4.C.4是否生活区所有的逃生通道均加以充分防火保护,以允许人员安全地撤离? 4.C.5生活区是否提供了适当数量和类型的手提式或半手提式灭火器? 4.C.6是否在生活区外布置了消防水管站以提供最大限度地覆盖,并且为安全撤离作准备?

5.A.1在可行的情况下(没有铝、铜、铸铁等材料),在油气环境下是否使用钢材替代? 5.A.2抗硫环境材料是否符合NACE的要求? 5.A.3材料规格书是否接照ANSIB31.3和ASME锅炉与压力容器规范的第八部分要求? 5.A.4是否有其他需要提出的材料持殊要求? 5.B管线 5.B.1是否考虑了管线系统由于热胀冷缩而造成的应力和位移? 5.B.2在操作温度高于160下的管线上是否为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热防护装备? S.B.3 所有放空、火炬和泄放管线是否能够自动排放? 5.B.4是否所有撬块放空口、导阀控制的PSV放空口等都引管至任一封闭空间以外的安全区域? 5.B.5是否避免了育端端管以防止冲蚀? 5.B.6是否所有的通道均无障碍物? 5.B.7是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高压管线穿越工作区域的数目和长度? 5.B.8是否为PSV泄放管上的流体反作用力而设计了支撑? 5.B.9 是否为了操作和维修设有通向关键阀门的通道? 5.B.10 是否充分支撑了所有的防振管线?是否避免使用了赚纹管线? 5.C生活区 总体布置和设计 5.C.1面向工艺区一侧是否提供了适合的防火墙? 5.C.2每层楼是否至少有两种主逃生通道? 5.C.3出口是否可迅速到达教生设备? 5.C.4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医疗设施?这些设施的入口位置是否考虑到方使运输担架上的人员? 5.C.5下列各项设计是否满足建筑物在宽度、高度和斜度等方面的要求? ·楼梯? ·过道和通道? ·舱口? ·栏杆? ·升降机,若使用? 5.C.6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个人防护装备,如教生衣、紧急呼吸器等? 5.C.7 是否考患了在生活区反间操作区域的外侧布置走道以提供安全出口通道? 5.C.8是否将生活区,特别是其面向工艺区一侧的窗口数量尽可能减少到了最低? 建造和材料 5.C.9生活区建造时是否使用了防火材料? 5.C.10是否在楼梯、人口处、淋浴和洗盟区域使用了防滑材料? 紧急出口

5.C.11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是否同一层的出口尽可能处于相反方向?是否出[1通道的布置在某 种程度上避免了死胡同? 5.C.12是否超出300ft"或者可容纳50人及以上的公用区域至少有两个门」,前且分布在房间的两侧? 5.C13作为紧急出口的门是否朝逃生方向向外散开?是否为其安装了安全打开机械装置? 5.C.14是否所有出口均正确标明和适当照明? 照明 5.C.15J 所有入口处、通道和楼梯是否提供了充分照明? 5.C.16 是否治出口通道布置累急照明以使生活区人员安全地实施撤离? 5.C.17是否在关键区城提供紧急照明(如医疗室、办公室和厨房)为连续操作或正常实施紧急程 序作准备? 5.C.18如果发生全停电(包括主电源和案急电源),是否对生活区的照明预先采取了措施以方便人 员有序退出? 公用设施 5.C19是否提出了生活区与供给生活区的任何燃料气相关联的危险因素? 5.C.202 是否为引入的燃料气系统安装了警报以探测压力损失/增加? 5.C.21 热水加热器是否有热/降压复合阀,设定泄放点为水罐设计工作压力或者126psig和210“F 中的较小值?是否泄压管末端接至位于建筑外的安全区域? 5.C.22在失去引燃火焰时,燃气加热器是否有燃料气和引导气的自动关闭和手动复位装置? 5.C.23若在生活区提供了储存空间,是否预作安排以消除那里储存的可燃和有毒材料? 5.D直升机甲板 总体设计 5.D.1直升机甲板的设计是否可以容纳预期最大型号的直升机降落?若出现需要两架直升机时,是 否考虑了应付两架直升机的降落? 5.D.2登机路线是否无障碍?是否对所有的障碍物充分标记?是否采取预防措施以保证在直升机起 降时能够达到登机路线的吊机不工作? 5.D.3是否甲板粘附了防滑型表面? 附属物 5.D.4是否满足下列要求: ,在直升机甲板同围有安全栏最可靠的安全罩? ·适当数量直升机的系缆环? ·风向标? ·照明(为夜间作业)? 5.D.5若提供了加油系统,其是否位于和直升机甲板不同的水平面?如果直升机坠段发生,其定位 是否使得损害的风险降到最小。 5.E结构 5.E.1是否满足下列要求:

5.D.4最清下列婴求

·在直升机甲板周围有安全栏或可靠的安全罩? ·适当数量直升机的系缆环? ·风向标? ·照明(为夜间作业)? 5.D.5若提供了加油系统,其是否位于和直升机甲板不同的水平面?如果直升机坠段发生,其定位 是否使得损害的风险降到最小。

5.E.1最否减足下列要求

·所有斜梯和直梯的跨板和楼梯平台是否有防滑表面? ·甲板、走道、平台和楼梯固定开口周圈是否有栏杆? 5.E.2对于频紫出人和(或)处于开阔海面以上所有甲板或通道的任何外围区域,是含提供了带有 踢脚板的栏杆?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图A.1危险性分析工作表

SY/T 67762010

在设计一座平台时,需要以最大可行的距离将燃料和点火源隔开,将人员集中区(如生活区)和 然料源以及机械区隔开,这自然与平台上有限的可利用空间矛盾。在陆上,由于空间的可利用性或者 方便性,设备闻可隔开很大的距离(即儿十、几百基至几干英尺),而在海上其必须容纳在有限量的 空间内。海上平台的安全设计要求相当多地考虑和应用一些指导原则,但是不管怎样谨慎地应用这些 原则,必然将造成权衡和折裹的结果。 随后为三个有代表性的甲板布置,每一个举例说明了在本推荐作法建议的基础上展开设计所涉及 的折表方案。每个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均已列出,但不详尽。这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证明没有无缺点 的设计:所能希望的最好的结果是一个缺点相对少可接受的折裹方案。

1.主甲板上气体压缩机位置相对靠近生活区,压缩机备选位置为悬臀臂于平台另一端井口区以外 的甲板上,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是在这个位置,使用自升式装置时压缩机操块将会妨碍进 入井口。压缩机在所示位置的缓解措施包括安装火灾探测和自动水喷淋系统。所示防火墙在 生活区和压缩机之间提供了补充隔离。 2.燃油锅炉和乙二醇再沸器代表了燃料源和点火源未能分开的补充例子。为了减轻火灾或爆炸 的后果,可能最好设置防火增将这些容器和生活区以及压缩机隔离,并提供火灾探测和自动 消防水喷淋系统,

1.井口区位于生活区反方向平台末端,提供了事实上最大限度的隔离。 2.井口区周围的面积足够自升式钻井或修井设备使用, 3.所有的明火容器位于主甲板,万一发生火灾,火焰不会影响顶部设备

4.生活区为臂结构,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提供与烃源和机械的最大限度隔离。

1.发电机是生活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噪声源、点火源和燃料源。缓解措施将包括火气探测利 灭火系统。 2.在平台井口端的火炬洗涤器和火炬塔阻碍了由自升式或船载式钻井设备到达井口。 3.气体压缩机是相对幕近生活区的噪声源、燃料源和点火源。防火墙将会提供比较好的隔离。 4.无火工艺容器(高、低压分离器)靠近机械和生活区

1.压缩机废热回收可用于消减直接明火工艺容器。 2.为吊机吊物的卸货区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3.生活区位于甲板的一角,尽可能离开机器和工艺设备。生活区在面向机械和工艺设备的两侧 安装了防火墙。 4.生活区的逃生路线未被机械或设备所阻挡。

1.井口区域几乎三面被井口管汇和其他设备所包围,万一发生爆炸或井口火灾,将阻碍出人口。 60

或几乎三面被井口管汇和其他设备所包围,万一发生爆炸或井口火2

2.测试分离器位于井口区,可以重新布置到底甲板的无火工艺区。 3.大型储油罐在平台中央扮演一个相当大燃料源的角色。可能的缓解措施包括安装火灾探测和 灭火系统(例如水泡沫液)。 4.消防泵的位置与烃处理设备极接近,其最好与燃料源和点火源隔离。 5.机修区相对接近烃处理区,即点火源置于燃料源附近,

图B.2石油生产设施——2层平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5.在井口中心区域的自升式、船载式钻井设备或修井设备的布置阻碍通道。 6.气体压缩机正好位于油处理器和气体洗涤器的下方,可以用实甲板将压缩机和其上面的设备 隔离,并可安装火灾探测和自动消防水喷淋系统以减轻此隔离甲板上方和下方火灾的影响。

1.管线立管和火炬塔位于生活区对面的平台末端, 2.工艺机械和工艺容器相对远离生活区, 3.位于生活区底部的消防泵脱离工艺区, 4.乙二醇再滤器和油处理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使得不需要明火工艺容器。

1.管线立管和火炬塔位于生活区对面的平台末端。 2.工艺机械和工艺容器相对远离生活区 3.位于生活区底部的消防泵脱离工艺区, 4.乙二醇再滤器和油处理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使得不需要明火工艺容器。

图B.3石油生产设施2层平台

A. 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ABS)

AlSI Steel Procucts Manual.Stainless and heat resisting steek

C.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

D.,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API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G.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H. 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CSA)

,Gas Processors Suppliers Association (formerly Natural Gas Processors Suppliers Association) Engineering data books

K. Hydraulics Institute

K, Hydraulics Institute

1. Standards Jor centrifugal, rotary and reciprocating pumps 2.Pibefriction manual

L.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IES)

M,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lEEE

N, 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 (ISA)

SY/T67762010

SY/T 67762010

O.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NEMA)

1.NEMA MG 1Motors and generators 2.NEMA MG2Safety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guide for selection,installation and use of electric motors and generators 3. NEMA MG 10 Energy guide for selection and use o polyphase motors 4. NEMA VE 1Cable tra,y systems 5.NEMA ICS 2Standards for industrial control devices,controllers and assemblies 6.NEMA ICS 2.1Seismic testing of motor control centers 7. NEMA ICS 6Enclosures for industrial controls and systems

1. NEMA MG 1Motors and generators 2.NEMA MG2Safety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guide for selection,installation and use of electric motors and generators 3. NEMA MG 10Energy guide for selection and use of polyphase motors 4. NEMA VE 1Cable tra,y systems 5.NEMA ICS 2Standards for industrial control devices,controllers and assemblies 6.NEMAICS 2.1Seismic testing of motor control centers 7. NEMA ICS 6Enclosures for industrial controls and systems

P.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rosion Engineers (NACE)

Q.National FireProtectionAssociation (NFPA)

R.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Inc.(UL

GB/T 13477.14-2019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浸水及拉伸-压缩循环后粘结性的测定SY/T 67762010

SY/T 67762010

A.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

B.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Bureau of Mines, Flamm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ble Gases and Vapors, Bulletin 627, Note: No longer available frorn Bureau of Mines, but included as an Appendix in ISA RP 12. 13 Part I

C. U. S. National OCS Orders

MMS Federal and Regional Notices to Lessees and operations of all federal oil, gas and sul

NB/T 35112-2018 水电工程层析成像技术规程MMS Federal and Regional Notices to Lessees and operations of all Jederal oil, gas and sul phur leases on the outer continental shelf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海上生产设施设计和危险性分析 推荐作法 SY/T 6776—2010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号楼) 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剧刷厂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16开本5印张148千字印11500 2011年1月北京第1版2011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别 书号;155021·6573定价;34.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照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