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950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

ICS01.120 A Q0

DB36/T1236202

fortheconstructionof ecological civilizedmodel villages inFuriverbasin

CECS 568-2018-T 金属印花装饰板应用技术规程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12362020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建设规划.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 5 生态保护与修复 绿色产业. 公共服务与管理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建设规划.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 生态保护与修复 绿色产业. 公共服务与管理 参考文献

DB36/T12362020

DB36/T12362020

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

本标准规定了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 产业、公共服务与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抚河流域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DB36/T12362020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513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程标准 CJ3020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DL/T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556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588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JTG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抚河流域Furiverbasin 抚河位于江西省东部,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脉西麓广昌县驿前镇的血木岭。 流域东邻闽江,南毗梅江,西靠清丰山溪、沂江、乌江,东北依信江,北入鄱阳湖,流域南北长240km 东西平均宽70km

生态文明ecologicalcivilization 指人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与制度成 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示范村ecologicalcivilizedmodelvillages 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以“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人水和谐”为 建设目标的典型特色村庄。

人居环境Tivingenvironment 指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4.1.1建设选点应为流域内具有较丰富的水体和较发达的水系,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交通比较便利, 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自然村。 4.1.2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包括流域内自然村的村域范围。 4.1.3应根据村庄自然资源烹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渠、沟总体规 划,因地制宜,开展相关措施或工程设计与建设,

4.2.1多规融合、科学布局

DB36/T12362020

2.1.1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统一、系统衔接。 2.1.2应以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为引领,结合村庄整体风貌结构、分布特点和未来发展趋 学布局,注重“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4.2.2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4.2.2.1应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立足现有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地 域民俗的生态理念,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流域生态地域风情。 4.2.2.2应因地制宜,发挥流域生态文化特色,推进人、水、绿互动共融,融合“山、水、林、田、 路、渠、沟”,打造“秀美乡村、美丽田园”

GB/T 17159-2009 大地测量术语.pdf4. 2.3节约用地、高质发展

4.2.3.1应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统筹使用土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合理确定规划范围、规模 和建设用地界限。 4.2.3.2应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4.2.4强化主体,以民为本

4.2.4.1应深入村民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导,充 分尊重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 4.2.4.2应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参与调研访谈、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形成政府引导,上下 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4.2.4.3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区,应做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

结合自然村的资源票赋和经济发展特点,根据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条件,明确不同基 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方针和需求。紧密结合“水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要求 “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人水和谐”的建设目的。

DB36/T12362020

5.1.1各项设施建设用地应遵循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实施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 5.1.2坚持保护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原则,科学利用流域资源,突出流域特色,确保各项 设施建设对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和破坏。 5.1.3各项设施建设应符合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 5.1.4各项设施建设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科学选址,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对存在潜在地 质灾害风险的设施YD/T 3297-2017 通信用耐火光缆,应采取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5.1.5各项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充分考虑水体、丘陵、平原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 保持抚河流域自然风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